梦到洗完澡脚上磨出水泡怎么办穿孔了不同方向大小不一的洞旁人说是水泡胀了 这表示啥?

华严经浅释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1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这一品,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妙胜殿宣说十住法门,列为第十四品,所以称为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剎微尘数菩萨俱。从百佛剎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在说完升须弥山顶品之后,这时候,因为佛显现大神通力的缘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萨。这是表法,以来表十住法。大菩萨是菩萨中的上首,是为领袖。每位大菩萨,都率领有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一起来到忉利天妙胜殿。他们是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以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亲近释迦牟尼佛。
其名曰。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眞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
佛在妙胜殿说法时,有十方十位大菩萨来到道场,随喜随喜功德,赞叹佛功德,帮助佛弘扬佛法。这十方十位大菩萨的名号:①东方是法慧菩萨。他明白佛法,开大智慧。②南方是一切慧菩萨。他了解一切佛法,证得一切智慧。③西方是胜慧菩萨。他有殊胜的智慧。④北方是功德慧菩萨。他有种种功德,而得眞实智慧。⑤东北方是精进慧菩萨。他专修精进法门,得到大智慧。⑥东南方是善慧菩萨。他尽做善事,而开智慧。⑦西南方是智慧菩萨。他专修般若法门,而得到大智慧。⑧西北方是眞实慧菩萨。他的智慧是从戒律中得到的,不打妄语,就得到眞实的智慧。⑨下方是无上慧菩萨。他的智慧是无上,无人能比他再高上。⑩上方是坚固慧菩萨。他的智慧,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光明、锐利。
所从来土,所谓因陀罗华世界、波头摩华世界、寳华世界、优钵罗华世界、金刚华世界、妙香华世界、悦意华世界、阿卢那华世界、那罗陀华世界、虚空华世界。
这十位大菩萨,是从什么国土而来?①有的从因陀罗(帝释)华世界来的。②有的从波头摩(赤莲)华世界来的。③有的从寳华世界来的。④有的从优钵罗(青莲)华世界来的。⑤有的从金刚华世界来的。⑥有的从妙香华世界来的。⑦有的从悦意华世界来的。⑧有的从阿卢那(日出)华世界来的。⑨有的从那罗陀(人持)华世界来的。⑩有的从虚空华世界来的。这也就是十方世界。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殊特月佛、无尽月佛、不动月佛、风月佛、水月佛、解脱月佛、无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净月佛、明了月佛。
这十位大菩萨,各在佛的道场,修清净的梵行。他们亲近于十位佛。这十位佛的名号,以月字为代表。为什么?这表示智德圆融,福慧无碍。智慧和福德都圆满了,所以犹如满月。
所说的十们佛:①殊特月佛,以十难得法,可谓殊特。②无尽月佛,发十大心,不可穷尽。③不动月佛,观于空等,不可倾动。④风月佛,了知业行,生死湼盘,如风不住。⑤水月佛,饶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水普润。⑥解脱月佛,闻十种法,心定不动。⑦无上月佛,闻十不退,可谓无上。⑧星宿月佛,三业无失,如星明净。⑨清净月佛,善知烦恼、习气,故得清净。⑩明了月佛,观察众生根欲,完全明了。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十位大菩萨,所率领的眷属诸菩萨,来到妙胜殿佛所住的处所之后,顶礼佛足,右绕三帀。随着他们所来的方向,各变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在其上边,结跏趺坐,聆听佛说华严大法。
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别。
在这个娑婆世界中,须弥山顶上,菩萨都来集会。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顶上,都是这样,所有菩萨也来集会了。那十位大菩萨的名号、十个世界的名字、十位佛的名号,都完全相同,没有分别。
尔时,世尊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足指放出百千亿种的妙色光明,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世界中的须弥山顶上,帝释天的妙胜殿中。
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佛国土,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佛和大众,没有不现出来这种境界。换言之,娑婆世界佛说法的情形,在十方一切世界中,都是这样的情形。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而说颂曰。&&&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方法慧大菩萨,他仰承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而能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根性因缘,用偈颂来说出佛的功德。
佛放净光明&&
普见世导师
须弥山王顶&&
妙胜殿中住&&&
释迦牟尼佛从两足指放出清净的光明,所有十方的菩萨和一切的众生,都见到世间大导师(佛),在须弥山顶上的妙胜殿中住。
一切释天王 &&
请佛入宫殿
悉以十妙颂&&
称赞诸如来&&&
十方世界中,所有一切的帝释天王,都请释迦牟尼佛进入妙胜殿中。都齐用十种妙颂来赞叹诸佛的功德。一切的一切,都如娑婆世界须弥山顶妙胜殿一样无异。
彼诸大会中&&&
所有菩萨众
皆从十方至&&
化座而安坐在那诸佛大法会中,所有一切菩萨众,他们都是从十方世界而来,各位菩萨自己化现毗卢遮那藏师子座,而安稳坐在其上,结跏趺坐,聆听华严大法。
彼会诸菩萨&&
皆同我等名
所从诸世界&&
名字亦如是
在百佛刹微尘数诸世界中,所有法会中诸菩萨的名字,都和我的名字相同,都叫法慧菩萨。他们所从诸世界的名字,也和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是同一个名字。
本国诸世尊&&
名号悉亦同
各于其佛所&&
净修无上行&&&
这些菩萨他们本国土诸世尊的名号,也是一样。各在他们本国土的菩提树下,修清净慈悲无上的行门。
佛子汝应观&&
如来自在力
一切阎浮提&&
皆言佛在中&&&
法慧菩萨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们!你们大家应该观看,要知道这都是如来自在神通力所成就的,所有一切南阎浮提世界内,皆说佛在其中转大法轮,教化一切众生。
我等今见佛&&
住于须弥顶
十方悉亦然&&
如来自在力
我们大家现在见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在十方所有世界的众生,也都看到佛住在须弥山顶上。这种境界,就是如来自在神通力所成就的。
一一世界中&&
发心求佛道
依于如是愿&&
修习菩提行
在十方所有一切世界中,每位菩萨,在过去发心求佛道,依所发而成就无上佛道的愿。他们在生生世世里修习菩提行,修行觉道。
佛以种种身&&
游行徧世间
法界无所碍&&
无能测量者
佛用种种化身,普徧游行一切的世间。佛的法身是周徧法界,能到一切处,而无障碍。也没有人能知道佛的神通妙用的境界。
慧光恒普照&&
世暗悉除灭
一切无等伦&&
云何可测知
佛的智慧光,常常普照法界,把世间一切的贪瞋痴和黑暗,渐渐都消除灭尽。佛的一切都是无等伦,没有人可比拟的。怎样能测量知道佛的境界呢?佛的境界是不容易知道的。
尔时,一切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这位南方一切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假使百千劫&&
常见于如来
不依眞实义&&
而观救世者&&&
假设在百劫中,常常见到佛,可是不依照眞实义(离相)来观察佛,那么,就常着住在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以为这就是佛的眞实面目。
是人取诸相&&
增长痴惑网
系缚生死狱&&
盲冥不见佛
这个人虽然见到佛眞可是着住在诸相上,没有把相空了。这样,只能增长痴惑网,而被生死绳子所系缚着,永难脱离六道轮回。囚于生死牢狱中,好像盲冥的人,永远见不到佛的眞面目。
我们应该把执着心破了,不要执着有,也不要执着空。执有执空,就落在二边。执有就取诸相,执空就落在顽空(空无所有)。空有不执着,就是中道。
眞正学佛法的人,要离相,离相即菩提。如果不能离相,而执着相,那么,只会一天比一天愚痴,而不会开智慧。开智慧便见佛,不开智慧便愚痴,愚痴便见鬼。学佛法的人,应该越学越聪明,不可越学越胡涂。
现在是打禅七的时期,大家要有忍耐心,要炼金刚不坏身,譬如铁,要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方能成钢。钢铸成的刀剑,才能锋利。我们也要经过一番锻炼,才能成圣贤。圣贤人是没有习气毛病,一切都是清净的,打禅七就是去习气、除毛病。跑跑坐坐,就是锻炼身心,令其清净。当到了内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远不知有物的境界时,就能把一切的一切都放下。若能放下,便自然成佛。我们为什么不开悟?就因为放不下身心。以为臭皮囊是好朋友,一定要保护它、爱惜它,不让它受到委屈。渴一点也不可以,饿一点也不可以,冷一点、热一点都不可以。总之,无微不至地来照顾它,把它当作寳贝。可是,虽然你爱护它、关照它,但到临终的时候,它一点也不帮助你,就那么挥手而去。届时只有你自己去受应受的果报。
观察于诸法&&
自性无所有
如其生灭相&&
但是假名说
天台之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用一首偈颂来说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亦名为假名(假观),亦名中道义(中观)。」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空的,也是假的;明白了,就是中道了义。这三观本来是一个,就是中观。可是先要明白它是空观,然后再明白它是假观,再了解它是中道了义,就是中观。
观察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生了灭,灭了生。这种相是空,但是假名,没有实体。所以马胜比丘对舍利弗(在他未出家前)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法无生&&
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
诸佛常现前
观察一切诸法没有生相,也没有灭相,这是得到无生法忍。也就是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而堪可忍受于心,这时候,口想说也说不出来,心想思也思不出来。有了这种了解的智慧,那么,诸佛就时常现在你的面前。如果没有证得这种智慧,就是诸佛在你的面前,你也看不见;就是看见也不认识。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何况是佛,更不会认识了!
法性本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本来是空寂,不能拿来,也不能看见,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若能证得法性寂灭的境界,那么,一切都空了。这就是眞佛现前,是不可思量的境界。如果思量,就变为第二义。第一义谛就是没有可想、没有可思、没有可量。
若知一切法&&
体性皆如是
斯人则不为&&
烦恼所染着&&&
假设能知道一切法的本性和自性,都是不生不灭,这个人便不会被一切烦恼所染污和执着。如果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那就把烦恼变成菩提。这时,没有染污,只有清净,也就是清净本源,妙眞如性。一切的本体,也没有染着了。
凡夫见诸法&&
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
以是不见佛
博地凡夫见有,二乘人见空,菩萨见中道本体。凡夫见一切诸法,就是一切有为法,而着住于一切法相上。二乘人见一切诸法都是空的,但是未见中道。菩萨修中道了义法门,不偏于空,不落于有。凡夫见诸法,就随其相转,不明白法是离一切相的道理,所以不能见到本圆自性天眞佛。
牟尼离三世&&
诸相悉具足
住于无所住&&
普徧而不动&&&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相完全圆满。佛住在无所住处,也就是无在而无不在。所谓「尽虚空,徧法界」这都是佛的法身。佛能不动一处,而徧一切处。虽在一切处,而不离一处。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说「普徧而不动。」
我观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见于如来&&
决定无有疑
一切慧菩萨说:「我现在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无论是空观、假观、中观,都完全明白了解。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一切一切的法,都决定明白,没有疑惑了。」
法慧先已说&如来眞实性
我从彼了知&菩提难思议
赞叹如来的功德,法慧菩萨已经先说过了。一切诸佛实相妙理,和无相功能。我从法慧菩萨所说的偈颂,已经明了知道菩提的妙理,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微妙法。
尔时,胜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方胜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如来大智慧&&
希有无等伦
一切诸世间&&
思惟莫能及
佛的智慧也圆满,福德也圆满,所谓「福慧两足。」佛的大智慧是稀有的、无可比的。所有一切世间的众生、一切诸天的众生,纵使用心来思惟,也是不能知道。为什么?因为众生的心量小,故达不到这种境界。
凡夫妄观察&&
取相不如理
佛离一切相&&
非彼所能见&&&
凡夫用妄想来观察佛的境界,取着于相,就不会契合佛的妙理。佛是无相,离开一切有为的相,不是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
迷惑无知者&&
妄取五蕴相
不了彼眞性&&
是人不见佛
顚倒的众生,因为没有智慧,就被无明所遮盖。便以妄为眞,而取五蕴(色、受、想、行、识)相。无知识的人,认为五蕴是眞的,所以迷惑在五蕴相上,不明了佛的眞性,这种人是见不到佛的。
了知一切法&&
自性无所有
如是解法性&&
则见卢舍那
若能了解知道一切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的自性,本来是无所有,能这样不执着于法,而明了法性,当下就见到卢舍那,就能明白佛的境界。
前边所讲的五蕴,是向内求,取相就见不到佛。现在把相空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本地风光。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眞佛的境界,是离一切相及一切法。
因前五蕴故&&
后蕴相续起
于此性了知&&
见佛难思议
在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五蕴都是空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余四蕴,也都和色蕴是一样,虚幻而无实际的。
前五蕴生中五蕴,中五蕴生后五蕴,相续不断。虽然相续不断,但是前五蕴不至中五蕴,中五蕴不至后五蕴。犹如波浪一样,互相生起。可是前边的波浪不会到后边去,后边的波浪也不到它的后边去。这前五蕴,中五蕴,后五蕴,相续生而互不相着。好像种子,它会生芽,但是种子不会到芽的地方去。又好像蜡印印泥,可是后边五蕴不会到前边五蕴去,也就是前边的波浪不到后边的波浪去。若能明白五蕴法是空的,就能常见到佛,明白佛不可思议的境界。
譬如暗中寳&&
无灯不可见
佛法无人说&&
虽慧莫能了
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譬如暗室里边的七寳,若是没有灯,是看不见的。暗中寳就是佛性,在无明里含藏着,因为无明,所以把佛性眞寳遮住了。灯是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白自性的眞寳。没有智慧,好像衣里藏珠一样,因为没有人告诉你,所以你就不会知道。无明遮盖了光明的佛性,所以就没有智慧。
佛法必须要有善知识来讲说,才能明白。如果没有善知识来讲说,就是你的智慧再高,也不会明白了解的。换句话说,你虽有智慧,可是还要有人来点起你的智慧灯,你才能明白佛法。
有四句:「一、有眼无灯不见。二、无眼有灯不见。三、无眼无灯不见。四、有眼有灯则见。」有眼无灯不能见此寳,单单有灯无眼也看不见此寳。如果业障太重的人,智慧灯是点不起来的。好像二乘人,在华严法会中,若聋若瞽,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钝性的二乘人,好像盲人一样,见不到本有的智慧。没有眼睛没有灯,更是看不见自性法寳了,必须要有眼睛又有灯,才能见到自性法寳。
自己有智能灯,又有善知识来指导,这是有眼有灯见法寳。我们各人都有自性法寳--佛性。但是自己不知道。好像是丢了,其实还在,不过不会用它而已。
亦如目有翳&&
不见净妙色
如是不净心&&
不见诸佛法&&&
譬如眼睛生翳,看物成两个。因为眼中有毛病,所以不能见佛的清净妙色身。心中若起贪瞋痴三毒心、染污心、障碍心、嫉妒心、自私心、自利心贪瞋痴这都是不净心,就不能明白诸佛的妙法。
又如明净日&&
瞽者莫能见
无有智慧心&&
终不见诸佛&&&
譬如光明清净的太阳,可是瞎眼者看不见的。本有的智慧,若不现出来,始终是看不到诸佛的清净法身。
若能除眼翳&&
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
则得见如来
假设能把眼中的翳除去,把心中的翳也除去,也就是把贪瞋痴慢疑一切烦恼都除尽。若能把五蕴中的色法和想阴舍离。把五蕴一切法都空了,而不为五蕴所遮盖,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
一切慧先说&&
诸佛菩提法
我从于彼闻&&
得见卢舍那
一切慧菩萨听到法慧菩萨所说的法,他便明白很多佛法的道理。胜慧菩萨又说:他从一切慧菩萨那里学得很多佛法。这是菩萨互相谦让的美德。
一切慧菩萨已经先说空、假、中三观的道理。他说三世诸佛演说菩提法,我听到这种妙法之后,才得见卢舍那佛的清净圆满身。
菩萨没有贡高我慢心,绝对不说我比其他菩萨有智能,我所说出的偈颂,比其他菩萨高明。他们都是彬彬有礼,互相尊敬。我们学佛法,要眞眞实实领受菩萨的心、诸佛的心,他们所行所作,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依法修行,学菩萨的谦让、慈悲,这才是学佛人的本色。
尔时,功德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北方功德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诸佛功德。
诸法无眞实&&
妄取眞实相
是故诸凡夫&&
轮回生死狱&&&
诸法就是百法。百法是色法十一个,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不相应法二十四个,无为法六个,合为百法。一切诸法,都是空寂,没有眞实的体。不要在没有眞实法上来找眞实。这就好像在龟身上来找毛,在兎头上来找角,是永远也找不到的。用妄心来取眞实相,想在头上安头,脚上安脚,这是多余的。凡夫就是做这种顚倒事,在不眞实法上找眞实。因为这样的执着,所以在六道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不休息。好像一粒微尘,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没有一个眞实处所。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是故生障碍&&
不了于自心凡是言词所说的法,小智慧的二乘人,虽然破了我执,但是还没有破法执。只证得人空,而未证得法空。所以还执着在言辞上的一切法,用小智小慧来分别一切诸法。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生出种种障碍。不明白说出的法,是不离自心。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一切法不离自心。若是在心外求法,这就是外道。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明白自心,就没有分别的法执。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顚倒慧&&
增长一切恶二乘人不明白万法唯心的道理,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是不明了自心,又怎能知道正道?小智小慧的二乘人,生出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障碍,就有顚倒,顚倒就是「是非」认识不清楚,因为是非不清楚,所以用顚倒慧。这也可以说是世智辩聪,没有道理而讲出道理来,即所谓的「强词夺理」。这就是不讲道理,我见甚深,我相打不破。有了分别心,就增长一切恶业。
不见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净法眼故
人空是没有我执,法空是没有法执。我法二执是不容易破的。一般凡夫,都有我执,我怎么样,我是第一,我比谁都好。天天为这个我,辛辛苦苦,也不觉得辛苦。其实人的身体,各有其名,可是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因为看不空,所以才说有个我。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也有了,寿者相也有了。因为四相不能空,所以就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了,常常打妄想、起分别。一切物质没有得到前,时常设法想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当没有这个妄想,便生出那个妄想。这好像用绳子把自己捆住,得不到解脱,所以说我执不容易破。若破了我执,就没有我见我相。但是又有个法执,对一切法生出种种执着,种种分别,所以说「不见诸法空」。不能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若是执着有为法,那就不能超出三界,常在六道轮回中受生死之苦。
这样的人,不能见一切法空。为什么?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的缘故。如果得到法眼清净,就见到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得到清净法眼,就能明了诸法空相的道理。
我昔受众苦&&
由我不见佛
故当净法眼&&
观其所应见功德慧菩萨说:「我在往昔的时候,不知修行,所以受种种的苦。为什么要受苦?因为我没有见到佛,为什么没有见到佛?因为有个我。我见我相执着太深,所以对面不见佛、不见菩萨。因为不见佛菩萨,所以就要修行,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而能看见所应该看见的佛。」我们为什么不见佛?就因为妄想太多的缘故。
若得见于佛&&
其心无所取
此人则能见&&
如佛所知法
假设有人见到佛,而不着住,就是如如不动,也就是不取于相。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取着于相。如果能见而未见,闻而未闻,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见到佛而心不动,就是不取于相。若本有的智慧现前。要想和佛在一起,就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要想和鬼在一起,就是如如常动,了了不明。这两条路,要自己去选择。
有定力的人,见到好的境界,如如不动。就是见到不好的境界,也是如如不动,如果如如不动,就能了了常明。若能了了常明,就能升如来座、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和佛同体,住在一起。
若见佛眞法&&
则名大智者
斯人有净眼&&
能观察世间
假设见到佛的眞法,便是个大智慧的人。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这个人得到清净法眼,能观察全世界一切的因缘。
一切人,都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因为不修行,所以不现前,若修行圆满了就是佛。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清净徧满一切处。凡夫的法身,因为被无明所遮盖,所以现不出来。化身有千百亿之多,可是凡夫不会用它,只有个报身。报身就是众生现在的身体,是受果报的身。佛的报身是圆满的。我们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佛的三身。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说所应该做的事情,都会成就。妙观察智是得到五眼,才能有微妙观察的智慧。平等性智是一切众生皆平等,诸佛也是平等。这种智慧,在诸佛上也不增加一点,在众生上也不减少一点,都是平等。可是凡夫被无明所遮住,没有证得平等性的智慧。大圆镜智是清净光明的智慧,如同大圆镜,一尘不染。物来则映,物去则净,不留痕迹。
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如千日一般的光明,徧照无量世界。法眼观察一切法。例如在读华严经,能照了一切经卷,一部八十卷华严经,在一分钟便读完。慧眼具足一切智慧,明了一切事理。天眼能见天人的行动。肉眼(不是凡夫的肉眼,是另一个肉眼)能见人鬼神,能见有形有色的相。佛眼在额的中央,法眼和慧眼在额的两边。天眼和肉眼在太阳穴处。鬼也具足这五眼,但是不光明。
六通这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修行人修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就有天眼通,能清楚的看见天人的一举一动。又有天耳通,不但见到天人的行动,而且天人说话,也听得清清楚楚。有了他心通,就知道对方心里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宿命通,能观察众生在往昔所行所作的因果。有神足通,可以在空中行走,来去自如,不受一切的限制。有漏尽通,就能扫除一切烦恼,没有一切妄想,即成佛果。
无见即是见&&
能见一切法
于法若有见&&
此则无所见
无见就是没有凡夫那种分别识的见。这就是圣人本有智慧的见。有分别的识,是一切有为法;无分别的智,是一切无为法。圣人的智慧,能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了达诸法实相,而没有法的执着,才能见到一切法。在法上若有凡夫分别那种知见,就永远不会明白一切法的本体。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把法执破了,才能明白一切法;即是本地风光,本有家乡,本有面目,就是返本还原,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法体。
一切诸法性&&
无生亦无灭
奇哉大导师&&
自觉能觉他&&&
一切诸法的性,既没有生,也没有灭,是寂然不动。很奇特的大导师(佛)!他自己所觉悟一切法的道理,又令其他人也觉悟一切法的道理。这是三觉圆满,万德俱备的佛。
胜慧先已说&&
如来所悟法
我等从彼闻&&
能知佛眞性&&&
功德慧菩萨说:「我听胜慧菩萨所说的偈颂之后,得到法益,明白佛所觉悟的一切法,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没有一切执着。我们从胜慧菩萨听到妙法,所以明了佛的眞如自性。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北方精进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若住于分别&&
则坏清净眼
愚痴邪见增&&
永不见诸佛假设住在分别上,纵使面对佛菩萨和善知识也不会认识。为什么?因为把清净眼破坏了,所以一天比一天愚痴,邪见增加。要知道愚痴就是畜生,邪见就是饿鬼。这样,当面不认识佛法僧三宝,永远见不到十方诸佛。六祖大师说:「相信我,就是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也好像在我身边。不相信我,虽在我身边,如同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是用来解释本偈最好的注脚。
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转识成智,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这种清净眼,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而是从内心证得的。若是没有人我、是非、善恶的分别心。这时候,对一切法都没有执着,智慧便现前,照见了世出世间法。
我们学佛法,如果有分别心,那么,佛菩萨和善知识就算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若能没有分别心,佛菩萨和善知识现前,就能了了分明历历得见。
若能了邪法&&
如实不顚倒
知妄本自眞&&
见佛则清净假设能了解邪法,就是明白正法。也就是明白眞如实相的理体,不会做出顚倒的事。顚倒就是不应该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顚倒就是应做而做,不应做而不做。要知道妄是从眞如实相那里生出来。要知道妄的根本是眞的,把妄除尽,眞就现出来,只要把分别的识心除去,本有智慧就现前。这样,就具足清净眼,才能见到佛。
人们为什么不了解正法?因为无明在作祟,起贪心,有欲心,故邪正不分。如果把无明破了,没有贪心、没有欲心,就明白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刄而解。
我们本来和佛是一样的,自性光明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动一念无明,就来到娑婆世界。或到其他世界去托生做人。所以修行可以成佛,不修行便要做鬼。
我们只要返本还原,回复到本有的智慧上,就没有分别心,就能明白一切。所谓「善恶两条路,修的修,造的造。」修福修慧就是佛;造罪造孽就是鬼。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鬼看一切众生都是鬼,这是一切唯心造。在本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一切性,都是从心里造出来。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若是有见,就是妄想。有分别就有尘垢。若是没有凡夫的妄想分别见,就能远离一切分别心、一切见解心。这样就能见到佛。可是想要见佛,也是妄想。要没有这个妄想,无见无不见,也没有想见,也没有不想见。到了这种境界上,就能常见佛。
凡夫的见,是有想有念有分别;圣人的见,是无想无念无分别。所谓「禅到无心便是道。」「无心无念福无边,私欲杂念是罪愆。」这是说没有分别心就是福,有分别心就是罪。
世间言语法&&
众生妄分别
知世皆无生&&
乃是见世间&&&
世间的众生,有种种的言语。以人类的言语来说,就有很多种。一国有一国的语言,一族有一族的语言,一方有一方的语言,五花八门,种类不同。众生用妄想来分别言语法。其实世间一切的言语法,一切分别相,都没有一个实体。因为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没有生,也没有灭。要能这样领悟这种道理,才是眞正明白世间法。
若见见世间&&
见则世间相
如实等无异&&
此名眞见者
假设能眞明白一切世间法,这种明白,就是世间相常住。可是它无生无灭,和实相理体是一样的。若能见到这种理上,就是了达本源。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兎角」,也就是说这个道理。这才能眞正了解世间法和出世法的道理。
若见等无异&&
于物不分别
是见离诸惑&&
无漏得自在
假设明白实相的道理,在一切一切物不生分别心,就了达一切物的本体,也就是实相无相而无不相这种根本道理,若无分别,则了达诸法实相。世间法即是出世法,烦恼即菩提。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这种见就是没有分别。离开一切诸惑,就得到根本的智慧。如果没有分别心,就是无漏。漏就是有一切习气毛病。无漏境界,就是不用识来分别,而得到自在,所以说无漏得自在。自在就是解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身自在心自在的法门。如果身心自在,便有成就。
诸佛所开示&&
一切分别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净故&&&
诸佛所开示一切法,是对众生的机而说一切法,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为要针对众生的机,一切要有分别,所以才说一切分别法,说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湼盘种种的分别法。有大乘法、小乘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种种的法,这是应病予药。给众生一种药吃,等到病好了,就不需要再吃药了。好像过河,需要船才能渡到彼岸;但到达彼岸后,就应将船舍弃。如果背船走路,便成为累赘。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到了开悟,得到眞正根本智慧,一切法都要放下,不要有法执,所以才说是悉不可得。为什么说不可得呢?因为法的理体是不生不灭,本来是清净的。既然清净,又有个什么可得呢?在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就是把一切法看空,明白一切法空相。佛说的法,本性都是清净无相。但纯粹是为度一切众生而说法。众生度尽,法也尽其所用了。
法性本清净&&
如空无有相
一切无能说&&
智者如是观「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眞正的法是说不出来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一经说出来的都是方便法。
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好像虚空一样,没有一个形相。既然没有形相,又有什么可说的?用比量来说,用现量来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方便教化众生,不能说也要说,不可说也要说。好像虚空,虽然没有虚空相,但是在虚空中,小而微尘,大而山河,都在虚空里包括着,也不出虚空之外。这就是眞空现妙有,妙有现眞空的道理。所谓「眞空不空,不碍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眞空。」妙有就是眞空,眞空就是妙有,所以才说如空无有相。
法的本体是清净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所说的法,都是方便法。但是在众生没有开悟之前,不能不给众生说个方便法。等到开悟之后,就一切法都不要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所谓「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众生在迷惑的时候,看了一千卷经,念了一千卷经,拜了一千卷经,这还算少的。等到开悟以后,连一字也没有了,看无字眞经,念无字眞经,拜无字眞经。这是有智慧的人,能这样来观察。
远离于法想&&
不乐一切法
此亦无所修&&
能见大牟尼若能远离一切法想,就没有思想,没有分别。不想就是眞如,就是法体。不好乐一切法,就是破了法执。好像我们现在研究一切法,讲说一切法。因为没有明白,所以还要讲说。等到明白时,根本不需要讲说。讲什么经,说什么法,这都是多余的。
可是现在我们尚且不明白一切法,就想不要一切法,这是不对的。譬如想过海,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如果说我已经过海了,其实还没有过去。必须过海之后,才可说我已经过海了。在没有证果以前,没有证得自性眞如理体之前,就说我不要一切法,这是自欺欺人。好像掩耳盗铃一样,是欺骗自己而已。
在没有证果之前,必须学习一切法。如果眞的离开一切诸想,到了「一念不生全体现」的境界,那么,一切法都在自性里边。也不要修,也不要学,所以才说此亦无所修,所谓「过河不需舟。」证得四果阿罗汉时,修而无修,无修而修,那是无学位。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时,还要学习,还要修行。到无所修的时候,才能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德慧所说&&
此名见佛者
所有一切行&&
体性皆寂灭
精进慧菩萨说:「好像功德慧菩萨所说的道理,要能明白一切佛法,就是见佛的人。所有一切行,本有物体性,都是寂灭的。要能了悟到这种境界上,就明白法的自性。」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南方善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持。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希有大勇健&&
无量诸如来
离垢心解脱&&
自度能度彼我们修行,要勇猛精进,勤修佛道,勇猛精进就是用假的躯壳来修眞正的佛法。我们这个分段生死的身体,每个人有一分,每个人有一段。因为有一分有一段的缘故,所以就有执着。执着这是我的,执着那是我所有的。为了这个臭皮囊,整天顚顚倒倒,自私自利,贪名贪利。因为这样,假的身体把眞的慧命遮住,就不能勇猛精进。贪图睡眠、饮食、男女、名利等等,种种执着都生出来。执着生出来之后,就懈怠而不精进,好逸恶劳,终致一无所成。
在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有这样的记载:药王菩萨为求佛道,把自己的身体,用香油和棉花纒绕,常作灯点,来供养于佛。为求法把身体布施于佛,这才是眞精进、眞供养。这样的虔诚,才能速成佛道。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救众生,曾舍无量性命,所以说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没有一粒微尘那样小的地方,不是十方诸佛舍生命处。所以才说希有大勇健。在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是刚强健康的意思。能常常自强不息,就是勇健。无量诸如来,都是希有大勇健。在过去诸佛,都是自强不息,勤修精进,不惜性命,来求佛道。
离开一切尘垢,也就是离开二障。什么是二障?就是有两种执着、障碍而不能成佛道。一为烦恼障,二为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执,所知障就是法执。没有我执,就把烦恼障破了;没有法执,就把所知障破了。说是容易,行却困难。能离开烦恼障和所知障,心得到解脱。能把二障破了,就是自度,也要度他。凡是行菩萨道的人,应该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凡是受菩萨戒的人,要赶紧修行,向这三大目标进行,成为地上菩萨。
我见世间灯&&
如实不顚倒
如于无量劫&&
积智者所见
佛是世间灯,为三界作明灯,照破三界的黑暗,令三界众生都得到光明。我(善慧菩萨)见到佛眞如实相的理体,不会顚倒。佛如如不动的境界,时时自在,在无量劫中,常是寂然不动。这是广修智慧方便的人,所能明白这种道理。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归尽
其性如虚空&&
故说无有尽所谓「自性如虚空,眞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凡夫也好,圣人也好,都是具足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自性。因为这样,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佛性是什么样子?就和虚空一样。在眞空中有妙有,在妙有中有眞空。眞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眞空。所以在佛性中,有眞有妄。要明白本来自性和虚空一样,一样明白了,样样就都可明白,所谓「得一万事毕」。如果得到一,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大事已毕。所以说一通一切通。把一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因为佛性如虚空,虚空是无穷尽。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因为这样,人人都有作佛的资格,但是要修行、要用功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人,不容易遇到佛菩萨、证果阿罗汉、一切善知识。有时候,也许会遇到,可是不认识。等过去了,认识也晚了。这就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我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蛟河县北发山的时候,听到山上一个老修行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从前有个游山的人,他走到山里,遇到两位白胡老人,慈眉善目,童颜鹤发,令人肃然起敬。二人在洞中聚精会神地在下棋。这个人在洞外观看多时,心想进洞看个究竟,是谁胜谁败?刚要举步时,只听洞中老人说:「你是凡夫,不可以进洞里来!」说完用手一指,石洞的门,自动合起来。这个人,才知道这两位老人,一定是神仙。这个人很诚心的跪在洞外,终致死在洞门之外。后来被人发现其尸首,乃埋在洞旁。这个故事,说明求道是不容易。这个人跪死在那里,洞门始终也没有开。
智者说无尽&&
此亦无所说
自性无尽故&&
得有难思尽
虚空没有个尽,也没有一个不尽。没有一个了,也没有一个不了。才说智者说无尽,有智慧的人,才说虚空是无尽。无尽就是说妙有。虚空里边有妙有,眞空里边有妙有。在有尽没有尽这种境界上,说不出什么,说它是有又不是有,说它是空又不是空。说它有是看不见的,因为它是妙有。说它是空又不空,因为有个妙有。妙有又看不见,又是个眞空。在无尽无不尽的境界上,亦无所说。在这个时候,是不立文字,说不出来的。因为自性在虚空,就是妙有。为什么在眞空里边有妙有?就是有佛性。佛性是无尽的。因为这个原因,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无尽。说它是常,也不是常。说它是断,也不是断。不是常不是断,不落二边的偏见,也说是中道了义。
所说无尽中&&
无众生可得
知众生性尔&&
则见大名称无尽就是所说的虚空,无尽无不尽。不能说一个有尽,一个无尽。若说有尽,虚空怎会有尽?若说无尽,虚空怎会有个无尽?所以中道理体,是不断不常。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尽?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一个众生可得。怎说无众生可得?因为是虚空嘛!要知道众生的性,本来也是空的,没有一个众生可得。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到本来佛性的理体上。这就能常见到佛,而时刻不离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上磨出水泡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