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糖尿病患者食谱应该怎样治疗糖尿病

4种老年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4种老年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责任编辑:伟圳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治疗?欢迎阅读和参考下面的文章,一起了解老年人如何应对糖尿病的,要根据自身体质治疗,切忌盲目。
  一、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 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 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 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 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 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 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 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二、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 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 受能力。
  三、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 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 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四、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 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 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 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 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 (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 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 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 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 -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 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 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 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 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 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 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 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 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 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 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 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 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 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 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 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 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 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 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 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人到中年,出现这五个征兆暗示糖尿病要来了!
我的图书馆
人到中年,出现这五个征兆暗示糖尿病要来了!
糖尿病前兆会伴随指甲变形、变薄、易脆。还有部分患者的毛发、肌肉也会出现异常的征兆。如:汗毛减少或脱落等。都有哪些症状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壹壹得医邀请了老年病专家来为大家科普: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往往会感到骨骼时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刺痛感和麻木感。严重者的肢体的痛觉、温度和触觉会减弱。皮肤有不良症状,比如:出现裂口、角化等,往往会伴随弹性差、水泡肿胀等并发症。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糖尿病也会伴随腿痛,伴随发凉。这种凉平常察觉不出,但是用手触摸腿部的皮肤之后,能感到皮肤温度低。壹壹得医专家表示:患糖尿病的人,在抬脚时,皮肤变白;下脚时,皮肤变紫红色。如何检查?壹壹得医专家介绍:利用血管的超生及造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糖尿病患者在血管管腔内的异状。如果有怀疑自己已换糖尿病,一定要尽早检查,尽快治疗!壹壹得医表示: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进入壹壹得医(yiyi-deyi 长按可复制)发送“糖尿病”获取。
TA的最新馆藏[转]&[转]&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7:38:44&&来源:中华康网
【 】糖尿病怎么食疗效果好?糖尿病的饮食调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活动量、胖瘦、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等,有针对性的实施,最好应由专业的营养师为其调配。现结合临床实践,推荐如下食疗方。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方中所用之谷类、畜禽肉类、水产品、蛋、奶、豆类等均要计算入当日的热量内,并相应减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否则不仅无治疗效果,而且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大家首选以蔬菜为原料的食疗方。
糖尿病怎么食疗
(1)菠菜银耳汤原料:鲜菠菜根200克,银耳20克。
制法:将鲜菠菜根洗净切碎,与银耳同煎成汤。每日1剂,饮汤食银耳。
功效:有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口渴多饮、大便秘结者。
(2)双皮天花粉汤原料:西瓜皮、冬瓜皮各150克,天花粉12克。
制法:将西瓜皮、冬瓜皮洗净切碎,与天花粉水煎成汤。代茶常饮。
功效:有止渴利浊之功效,用于糖尿病所见口渴、尿浊者。
(3)芹菜饮原料:鲜芹菜500克。
制法:鲜芹菜洗净,捣烂取汁,1日2次分服。或与粳米100克加水如常法煮粥,温热服食,供早、晚餐代主食用。
功效:有清热平肝、利水、降压、降脂之功效,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1)山药薏苡仁粥原料:干山药60克,薏苡仁30克,,制法:将山药、薏苡仁加水共煮成粥。供早、晚餐代主食。温热食用。
功效:有清补脾肺、健脾祛湿之功效,用于脾气虚弱者。
(2)南瓜粥原料:鲜南瓜250克。
制法:将南瓜洗净切块,加入水,煮成稀糊状。早晚分2次代主食用,病情稳定后,间歇食用。
功效:南瓜所含纤维素可改善糖代谢,有减肥、降血脂、降血糖和通便之功效。另外,其中所含微量元素&&钴极其丰富,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正常。
(3)胡萝卜粥原料:鲜胡萝卜50克,粳米100克。
制法:鲜胡萝卜切丁,与粳米加水煮粥。供早、晚餐代主食用。
功效:有健胃补脾、理气助消化之功效,用于肥胖型糖尿病。
(4)生地黄粥原料:鲜生地150克,粳米50克,制法:将鲜生地洗净捣碎,用纱布挤取汁液;粳米5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稠时,将生地黄汁冲入,改文火再煮沸即可。供早、晚餐代主食用。
功效: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降血糖、利尿之功效。
(1)兔炖山药原料:兔1只,淮山药100克。
制法:将兔洗净切块,与淮山药同煮煎取浓汤。放冷,渴即饮之,也可食肉及山药。
功效:有益气养阴止渴之功效,用于口渴、乏力、消瘦者。
(2)苦瓜炖蚌肉原料:苦瓜200克,蚌肉150克,油、盐各适量。
制法:将蚌肉同苦瓜煮汤,用油、盐调味。喝汤吃苦瓜和蚌肉,每日2次。
功效: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降血糖之功效。
(1)麦麸饼原料:麦麸60%,面粉40%,鸡蛋l枚,蔬菜、油、盐各适量。
制法:蔬菜剁碎,加入麦麸、麦粉及鸡蛋,用油、盐调味,做成饼团。蒸熟,代主食吃,疗程不限。
(2)玉米饼原料:玉米100克。
制法:玉米磨碎,加水做成饼。烘熟或蒸熟,早餐代主食食用,连食2&3个月。
功效:有健胃调中、降血糖、降血脂之功效。
【责任编辑:fw004 】
健康食谱词条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1.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宁夏青铜峡& 中卫市人民医院& 宁夏中卫& 755000
【摘& 要】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病程长且不能根治,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达到3.2%。随着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的逐年递增,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糖尿病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新的技术开始运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本文主要对医患沟通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医患沟通;老年糖尿病;心理治疗
&&&&&&& 一、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本组资料共计90例,均为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均在60岁~75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组45例,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法,对照组45例,仅实行常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病情、病史、文化程度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2、方法0
&&&&&&& 采取抽样调查法及分组比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的心态,为了研究心理沟通的疗效,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有效的心理沟通治疗方法。
&&&&&&& 二、心理沟通治疗的具体应用
&&&&&&& 1、用健康教育的形式加强医患沟通
&&&&&&& 成立&糖尿病之友&。每个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并组织医患交流、座谈;每3 个月召开一次联谊会,通过丰富的娱乐形式,介绍糖尿病防治和自我保健,医生现场可演示胰岛素注射、制定糖尿病食谱等,使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教育,以广泛开展医患沟通,建立一种主动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努力的方向。
&&&&&&& 2、做好引导,消除患者恐惧
&&&&&&& 患者在治疗时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且对血糖、尿糖的检查结果过于担忧,出现一点变动就会倍感焦虑。医生应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并鼓励患者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心情平静之后给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尤其是情绪极为低落的患者更要进行细心的引导,医生需要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在治疗上给予关心,在日常治疗过程中也要做出相应的贴心照顾,这样就能让患者感觉到温暖,提高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 3、语言沟通应用技巧
&&&&&&& 选择礼貌性语言和合适的称谓是成功交流的前提,选择一个恰当的开场白有利于交谈的顺利进展。医生的举止需要面带笑容微笑,展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在交流沟通时与患者保持一个亲切是神情,语气用词需要缓慢、清晰、恰当。这样才能给患者创造出和谐的交流氛围,实现治疗的真正作用[2]。为了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医生在与患者交谈时可以抓住患者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交流,先调动起患者交流的积极性,然后再将话题转到医学治疗上,这样就不至于让患者感觉到交流内容具体很强的针对性。
&&&&&&& 4、非语言沟通应用技巧
&&&&&&& 有人认为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作为一个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我们要有端庄的仪表,得体的动作和体态,给患者以坦诚友好的微笑。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适时的点头表示对对方的肯定;注意空间效应,空间效应主要帮助人们处理个人领域及侵犯个人空间的问题。距离是空间效应的一个方面,在交谈过程中,距离可以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沟通中应根据不同的关系选择不同的距离。
&&&&&&& 5、医生要提高自身素质,扩大沟通范围
&&&&&&& 饮食控制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医生可和营养师一起为患者制定糖尿病食谱,做到饮食结构合理,保证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摄入。药物治疗指导:对口服降糖药患者要严格按医嘱准确、足量服用,餐前服药后要及时进餐,避免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注射指导:医生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时间、部位及消毒方法等。前两次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能完全掌握[3]。加强运动疗法指导:稳定的 1 型和 2 型糖尿病一般均可参与适当运动。如并发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足、严重肾脏病变和酮症酸中毒等均不宜运动。患者运动前应体检,由医师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最好参与散步、慢跑、太极拳、球类等有氧运动,注意运动频率、时间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等。重视心理指导: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只要科学治疗,配合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稳定的心态,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 三、对比结果
&&&&&&& 经过一段时间对比治疗,结果发现,出院时干预组患者抑郁、恐惧、偏执、焦虑等不良情绪相比于入院时有了明显的改善,见下表所示。
&&&&&&& 四、讨论
&&&&&&& 通过对比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中,患有抑郁、恐惧、偏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减少,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仅仅依靠常规治疗方法,其心理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恐惧&患者出院时反倒比入院时多了17例。由此可见,心理沟通疗法在临床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确实发挥着作用,尤其是在心理治疗方面。目前,这种沟通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就笔者看来,医患沟通心理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1、医患沟通能够有效的避免沟通中出现的信息失真。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以及患病的原因导致其自身的躯体功能性出现衰退的特点,表现为听力下降或者反应迟钝等等情况。如医生在跟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俯下身的方式和老人交谈,对于说话声音较小的卧床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把耳朵贴近对方嘴的方式来确保所获得信息的清晰性,同时自身讲话应调理清楚且重点突出。和老年患者进行医患沟通,其结果除了能够有效的解释问题、澄清问题外,还能够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心理调适,解决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4]。再如,只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让老年患者或者照顾老年患者的家属确切的知道一颗药的准确服用时间与服药方法。这与治疗工作的要求有着密切联系,医患沟通是治疗工作进行的必要支撑。
&&&&&&& 2、医患沟通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动关心意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自身缺乏关于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进而容易产生烦躁与悲观的消极情绪,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治疗人员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老年患者转变不适合糖尿病康复的生活习惯,进而提高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
&&&&&&& 3、医患沟通能够在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是医院的医生,接收者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沟通的信息属于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专业信息,也就是说,通过医患沟通能够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服务,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作用的发挥是需要通过计划有效的引导与影响患者。沟通后以患者心理调适良好,积极配合检查治疗和手术为有效的医患沟通。如果一次沟通涉及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要求医生做好计划安排,避免出现延误患者的其它检查和治疗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凯平.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初探.中华国际治疗杂志,):435.
[2]周风云,向琼红.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值的影响.治疗学杂志,):52.
[3]王玉华.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技巧[J].国外医学&治疗分册,):601- 602.
[4]刘荣.医德在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实现[J].中国医学伦理学,):14.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