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洗冷水澡的坏处能增强人的体魄吗?

当前位置: > 搜索结果页
搜索关键词“洗冷水澡”的相关结果:
/ jiankang
洗冷水澡的坏处?哪8类人不宜洗凉水澡
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一些朋友们开始用洗冷水澡的方式消暑。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的不同,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冲冷水澡的哦!比如下面这几
src="/uploadfile//thumb_210_130_46620.jpg" width="210" height="130"
title="女人洗冷水澡的坏处 惹妇科病手脚冰凉" />
女人洗冷水澡的坏处 惹妇科病手脚冰凉
不少人看到文章说洗冷水澡对身体好也开始洗冷水澡,但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洗冷水澡的,特别是女人,下面我们来看看女人洗冷水澡的坏处。
女性洗冷水澡易导致不孕
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遇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闭经、腹痛,而且许多细菌也会进入阴道引发妇科疾病,严重的对女性以后怀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src="/uploadfile//thumb_210_130_49835.jpg" width="210" height="130"
title="女人必知事项 不宜洗冷水澡" />
女人必知事项 不宜洗冷水澡
洗澡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可是,你会去注意自己的洗澡方式吗?女人们再洗澡更要注意,洗冷水澡可能会让妇科病有机可乘。
女性夏天别贪凉 少洗冷水澡
我们常常听说这个说法,长期洗冷水澡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感冒、鼻炎的作用,因此,有些女性将冷水浴进行到底。这样真的好吗?冷水浴对女人的伤害你造吗?
女性千万不要洗冷水澡
很多人都认为洗冷水澡有益于健康,很多女性朋友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并且一年四季坚持不断。殊不知,洗冷水澡对女性来说,会让一些妇科疾病乘机“沾”上身来。
女人夏季不宜洗冷水澡 频受冷水刺激或致不孕
人们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离不开水,但是对于冷水,女人应该敬而远之,因为冷水会伤害女人,让疾病找上门。
女性经期能洗冷水澡吗?
女人经期能洗澡吗?冷水澡行吗?对于经期体质下降的女性来说,还是不建议经期洗冷水澡的。
秋季女性慎洗冷水澡
我们知道洗冷水澡对于我们身体是有很多好处的,洗冷水澡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消化的功能,而且洗冷水澡是有益于我们的皮肤和
女人为啥不宜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对于很多男人来说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很多男性们都是有过洗冷水澡的经历的。不过,洗冷水澡对于人体是会有一定的
src="/uploadfile//thumb_210_130_26501.jpg" width="210" height="130"
title="千万不要给小宝宝洗冷水澡!" />
千万不要给小宝宝洗冷水澡!
儿科医生表示,用冷水给1岁的孩子洗澡的行为有危险,不建议这样做。1岁的孩子自身抵抗力差,用冷水直接冲洗,容易造成娃娃感冒。天天洗澡,对人身体有好处吗?
天天洗澡,对人身体有好处吗?
08-12-26 &
冬天了没必要每天洗澡。反而对身体有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对于大多数在卫生条件不是很差的环境工作的人来说,在干燥的冬季,每天洗澡很容易破坏正常的皮肤结构。人的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自动脱落的角质层和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不会很多,每天洗掉这部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洗澡过勤,将角质层伤害,其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燥则生风,生风则痒”,其中“风”在这里是指一种病因,在身体内游走不定,从而导致皮肤瘙痒。因此冬季每周洗澡2—3次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对于某些人来说,天天洗澡的习惯不容易改变的话,就要特别注意洗澡的方法。 一,水温在24至29℃为宜。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二,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会很容易脱水。 三,如果皮肤不是很油的话,选择中性的浴液和香皂为好,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而且,在身体上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 四,洗完澡后,要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五,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 参考资料:网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天天洗澡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和皮肤有好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洗凉水澡对身体有好处,不过要先运动半小时以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洗澡的好处很多, 那么冬季洗澡需要 注意点什么呢? 一、可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洗澡次数太多,会把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二、在洗澡中和洗澡后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体弱的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洗澡前浴室温度以脱衣后不觉得 冷为宜。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尽快穿上衣服。 三、肥皂不宜过多。洗一次澡搓一遍肥皂即可,过多会刺激皮肤,产生瘙痒。皮肤较干燥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适宜用多脂性肥皂,不宜用碱性肥皂或热水烫洗,以免将皮脂洗去,使皮肤更加干燥甚至起屑打皱。有的人皮肤油腻较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然有好处哦。血液循环,皮肤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对那些除了在寒冷地区、沙漠地区、生活无法自理等等环境及条件差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某些好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没有,过勤皮肤干燥,皮肤抗菌能力减弱,得皮肤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每天觉得清爽、心情好当然就身体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然有好处啊,促进血液循环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夏天,新陈代谢比较快,每天洗澡没有什么坏处 但是到了冬天,新陈代谢减慢,每天洗澡会破坏皮肤的油脂分泌的平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什么情况下不应洗澡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热水刺激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发烧时不应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酒后不应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什么人不宜常洗澡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当血流通过某些局部病变部位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癫痫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由于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得体内含氧量下降,加之机体排出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被打乱,易造成暂时性机能紊乱,诱发癫痫。老年人洗澡不宜过频。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变薄,皮脂腺逐渐萎缩,洗澡过勤,皮肤容易变得干燥,引起瘙痒。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紧闭的浴室里雾气腾腾,是一个低氧环境。健康人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力,洗澡是不会晕倒的。但年老体弱、过度疲劳的人,对低氧环境就特别敏感。此外,由于浴室里室温较高,一些人常喜欢长时间浸泡在热水里,这容易引起四肢及身体表面的血管扩张,使血液较多流向四肢而造成脑部一过性缺血和低血压倾向。这时他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胸闷难受,眼前发黑,终因体力不支而晕倒。一旦发现有人在浴室里晕倒,应立即将其平抬离开浴室,以脱离低氧环境,但不宜架扶着让其走动,以避免脑部缺血进一步加剧。离开浴室后应注意保暖,让他平躺着或头部略抬高150-200,喂以少许热茶或热糖水,休息一阵后,一般都能慢慢好转。对年老体弱者,则应注意防止诱发身体其它疾病。 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酒后不宜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饱餐后不宜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一种用水洗去身上的污垢的行为    洗澡不仅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过温水的浸泡,能够治疗某些疾病。专家提醒: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洗的次数也不宜太多,因为次数太多会把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症,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因此而减弱,反而容易得病。[编辑本段]〖洗澡的讲究〗  ①每周洗几次澡  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每天应冲洗一次。而冬、春、秋季天气不热,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②洗澡水温度多少合适  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孕妇洗澡时的水温更要注意不要太高,以防发生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夏季洗冷水澡要适度。洗澡水过冷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尤其是在炎热的夜晚,洗冷水澡后常会使人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和腹痛,甚至可成为关节炎及慢性胃肠疾病的诱发因素。一般夏季洗冷水澡的水温以不低于10℃为好。  ③洗澡时间多长适宜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  ④什么情况下不应洗澡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热水刺激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酒后不应洗澡。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血压过低时不应洗澡。在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⑤什么人不宜洗澡  发烧时不应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另外,即使没有高烧,疾病在急性发展期最好也不洗澡。患严重心脏病、高度贫血、尿毒症、高压达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心肌梗死、急性肾炎、急性肝炎、外伤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⑥什么人不宜常洗澡  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当血流通过某些局部病变部位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  癫痫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时,由于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得体内含氧量下降,加之机体排出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被打乱,易造成暂时性机能紊乱,诱发癫痫。  老年人洗澡不宜过频。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变薄,皮脂腺逐渐萎缩,洗澡过勤,皮肤容易变得干燥,引起瘙痒。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  ⑦用皂要合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肥皂有4种:硬皂,含碱多,像洗衣皂;软皂,含碱量在25%以下,像各种香皂;过脂皂,不含碱;药皂。这4种肥皂功效各不同,适应的对象也不同。硬皂适用于油腻型皮肤的人,因为它泡沫丰富,去污力强;而软皂、过脂皂适用于干燥型皮肤及婴儿;不同类型的药皂具有消毒、抑菌作用,对皮肤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如中老年人由于皮肤含水量偏低,经常搔痒,宜用含有石炭酸的药皂;油腻型皮肤和患痤疮的人可用含有硫磺的药皂;硼酸皂则适用于婴儿,因其皮肤薄嫩。  沐浴应有序——先洗脸 再洗澡 后洗头  当你进入淋浴房后,热水一开,就会产生腾腾蒸气,而人体的毛孔遇热会扩张,所以如果当你在此时没有先将脸洗干净,脸上积累了一天的脏东西,便会趁你毛孔大门开启之时,潜入你的毛孔。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会被这些脏东西挤得越来越大,占据着本不应该属于它们的领地,你脸上的痘痘也会愈冒愈多,但绝不要相信别人对你说的“青春美丽疙瘩痘”。而头发在蒸气的氤氲中得以滋润,当全身清洗完毕后,洗头的最佳时刻即已来临。[编辑本段]〖洗澡的方法〗  全身浴法:洗浴者应仰卧浸泡在浴盆或专门设计的矿泉浴池里,以水浸平乳头为佳。时间根据情况而定。水温42℃以上,入浴时间10-20分钟即可;水温35-37℃,浸泡时间可长达1小时以上。不管时间长短,均可配合水下按摩法,又称浴摩法,亦可用柔软毛刷轻轻刷摩局部。  半身浴法:浴者半坐浴盆或浴池里,根据需要,水面平脐或平腰,浸泡在矿泉中。上身覆盖大毛巾,避免受凉。  喷浴(淋浴)法:是指用特制水管喷射身体某一局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管口离皮肤约20厘米,逐渐移至15厘米,水温在40至50℃,每次喷射5分钟,随后入浴10分钟。现在,有些淋浴器喷出的水,是从不同的方向喷到身上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穴位的‘按摩’。淋浴的好处有两点,一是预防交叉感染;二是对穴位的‘按摩’。现在的冲浪浴,水从不同的方向冲向人的身体,也是对穴位的‘按摩’。浴盆的好处是可以加入煎好的中草药。  浴中按摩疗法:在浴池中浸浴五六分钟,同时对身体进行按摩。可利用静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活动肢体及患部。洗浴时,可以结合按摩,比如搓背。搓背最好的工具是丝瓜络,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中药中的海浮石,像粗砂轮一样,有祛痰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一方面由于它比较硬,能搓掉脚跟的厚皮,另一方面祛痰化痰。这些天然的洗澡用具,比现在的化纤浴巾要好。   洗澡别搓澡  正常皮肤表面有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的酸性保护膜以及角质层,只有0.1毫米厚,呈弱酸性,但它却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线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层“死皮肤”更换速度缓慢,最快的也需要十多天。洗澡时如果用毛巾在肌肤上反复用力搓擦,很容易损伤皮肤,使表皮角化层过多脱落,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甚至发生皮肤瘙痒,还会让病菌和有害射线乘虚而入,使人易患毛囊炎、疖肿等多种皮肤病。   洗澡时要注意防晕澡  预防的方法,首先要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久,因为汗液不断地大量排泄,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也随之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使人感到体倦乏力,甚至休克。   临睡前洗澡别洗头  临睡前再洗澡就别洗头了,就算要洗也得把头发吹干。要知道,长期湿着头发睡觉一是容易掉发,二是容易引起偏头痛,可千万小心哦!   洗澡前后的注意事项  浴前要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每次洗浴后,应稍事休息,待体力恢复,热汗散尽,再离开浴室。    孕妇洁体三注意   妇女怀孕以后,身体各组织、系统均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皮肤上皮屑增多,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也旺盛,因此孕妇也必须注意皮肤卫生。孕妇洁体时要讲究以下几个方面:   洗澡注意三个适当  ⑴次数适当。夏季酷热,每天洗澡不可少于两次;春秋气候宜人,每周1~2次即可;寒冬腊月每两周1次就足够了。  ⑵时间适当。饥饿时、饱食后1小时以内不宜洗澡。水温适当。无论春夏秋冬,浴水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27℃~35℃)。太凉或太热的水对皮肤造成的刺激,会影响孕妇的周身血液分布,不利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  ⑶方式恰当。淋浴比盆浴更适合孕妇,因为淋浴可防止污水进入阴道,避免产前感染。再者,孕妇身体笨重,进出澡盆、浴缸不便,容易滑倒,使腹部受到撞击。  洁阴三不可  孕妇还要经常进行外阴局部皮肤清洁。这是因为,孕妇外阴部发生了明显变化,皮肤更柔弱,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较体表其它部位更为旺盛。同时由于阴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以及子宫颈腺体分泌增加,使白带大大增多。但是,局部清洁时务必注意几个“不可”:⑴不可用热水烫洗。⑵不可用碱性肥皂水洗。⑶不可用高锰酸钾液洗。  注意清洁乳头  怀孕20周起,除洗澡外,应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洗后抹上油脂(如橄榄油、鱼肝油、菜油等),这样可使皮肤滋润而有韧性,分娩后经得起婴儿吸吮,否则容易发生乳头皲裂。   巧制洗澡水 健体又护肤  1在温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用此水洗浴后会觉得浑身凉爽,精神抖擞,还可防治痱子。   2在温水中加入20-30毫升的十滴水,浸浴十几分钟。浴后体感凉爽,可治痱子。  3在浴盆温水中加入30粒仁丹(小儿减半),充分搅拌溶化。浴后皮肤沁凉,神志舒畅,有助于消暑提神。  4在5千克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两片小苏打,待药片溶解后用来洗澡,有恢复体力和健美之功效。  5在温水中倒入一小杯醋,浸浴其中,周身舒适,并可止痒,还可使头发柔软亮泽。  6在浴水中加入十数液酒,可使皮肤光滑滋润、柔软而富有弹性,并对皮肤病和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7榨取一些番茄鲜汁倒入温水中搅匀,经常用此水浸浴,可使皮肤柔嫩,容颜不老。  8用大蒜煮汤洗澡,既可防止蚊虫叮咬,又可防治皮肤病,还能治疗关节神经痛及风湿痛。  9用橘子皮(干、鲜均可)加水煮汁,倒入温水中搅匀。用此水洗澡会令人精神舒畅,有利健康。   洗澡顺便治小病  1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时饭前30分钟入浴,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池浴时,在40℃以下的热水中泡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然后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在42℃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和控制病情。  2高血压病人在39—40℃的温水中洗20—30分钟,血压可比澡前降低5—20毫米汞柱。  3肌肉疼痛、脖子僵硬时,在疼痛部位以40℃左右的热水喷5分钟左右。特别是容易疼痛的头、肩和腰部,可以边冲边做柔软运动,颈部前后左右转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手脚经常冰冷者,可用冷、热水交替冲浴,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先用热水,充分暖身后,再用冷水冲10秒。反复5遍。全身发冷时用热水冲浴肩部和膝盖以下。冲肩部时可将喷头固定,做肩部上下运动。冲脚时,边冲边做踏步运动。   4急性腰痛,特别是因提重或受撞击而闪了腰的人,不宜马上洗澡,否则会加剧疼痛。应在疼痛缓解后,在42℃的热水中浸泡10—20分钟,有助于消炎、止痛。其他腰痛可用热水在腰部周边来回冲浴,最好边冲边做腰部伸屈运动。  5足部浮肿。先用热水从脚尖往脚背来回冲浴。之后再用18℃左右的冷水冲同一地方约10秒钟,可边踏步边冲,重复5次。  6脚部疲劳、沉重时,以43℃的热水冲浴后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  7糖尿病病人在40℃左右的温水中,其内脏功能降低,能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8心脏病患者在洗澡时,把胸部以下的部位浸泡在40℃的温水中20分钟,能使末梢血管扩张,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量,以防供血不足。  9便秘患者在洗澡时,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用水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便秘并防治痔疮。神经性便秘时,沿着肠部用43的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让大肠的运作活络。[编辑本段]〖时间的区别〗  早晨洗澡和晚上洗好区别  一般说来,还是晚上洗好   不同时间洗澡,效果不一样。早晨起床洗澡,如遇水温不当,易患感冒。中午洗澡虽可换得一身洁净与轻松,但易引起疲倦。   什么时间洗澡最好?科学地讲,饭前饥饿的时候就不要洗,容易造成缺氧和暂时性贫血,饭后立即就洗也不好,最好是饭后一小时或更长的时间。睡前洗澡会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使你轻松入睡,但注意不要湿头睡觉,长期湿头发睡觉易患病。。   所以我们洗澡也要注意方法:   1、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会很容易脱水。   2、如果皮肤不是很油的话,选择中性的浴液和香皂为好,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而且,在身体上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   3、每天洗澡间隔几天合适,天天洗好不好?人每天都会有新陈代谢的产物,所以可以天天洗澡。   不过头发不宜天天洗,3天的时间最合适,以免头发因缺乏油脂而变干变黄。   4、洗澡时水温多少比较合适?当然不能过热,过热使皮肤过于发红发烫不好。冬季以38~40℃为宜,夏季应在25℃左右。   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洗澡,还会促进皮肤老化。   5、洗搓时的方向是顺毛孔还是逆毛孔?正确的方法是按顺毛孔方向搓洗,因为洗浴时毛孔都是张开的,顺毛孔清洗,秽物不会从毛孔进入而污染皮肤。   6、洗浴时应该先洗头发还是先洗身体?应该先洗头发。在洗发的时候,水冲在身上,使身体的毛孔因受热而渐渐张开,“吐”出秽物,从而彻底洁肤。   7、有一些洗浴用品在用过之后有滑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大部分洗浴产品不仅能净肤,还有护肤成分:一种偏酸性的成分。身体滑爽的感觉是对皮肤呵护的结果,像保护膜。   8、什么时间洗澡最好?上面说了,睡前洗澡会消除一天的疲劳而使你轻松入睡。   ■冬季干燥,每周洗澡两到三次比较合适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现在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或两次澡。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空气越来越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开始困扰这些“每天洗澡族”。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由此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很难避免的。在这样的季节,每周洗澡2至3次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每天洗多次澡的习惯不易改变的话,那就应该多注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皮肤瘙痒可能是洗澡过勤所致   北京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寿全最近接待了不少这样的病人,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但全身经常会感到奇痒难忍,其中以中青年“白领”居多。据刘医生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很多家庭都具备了随时洗澡的条件,因洗澡过勤而导致的一些皮肤疾病也随之增加,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总感觉皮肤瘙痒。   对于大多数在卫生条件不是很差的环境工作的人来说,在干燥的冬季,每天洗澡很容易破坏正常的皮肤结构。人的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自动脱落的角质层和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不会很多,每天洗掉这部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洗澡过勤,将角质层伤害,其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燥则生风,生风则痒”,其中“风”在这里是指一种病因,在身体内游走不定,从而导致皮肤瘙痒。   ■错误习惯加剧瘙痒程度   很多“每天洗澡族”都有这样的体会,瘙痒经常不合时宜地袭来。比如在开会、开车或会见客户时,突然会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奇痒,当时又不便挠,只能忍着,而一旦回到家或只有自己的时候就赶紧挠,总觉得把皮抓破了才痛快,但抓得过重会使皮肤起小疙瘩;也有人习惯用热水烫瘙痒部位,觉得这样才能缓解一些。但这些解痒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会不同程度地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反而加剧瘙痒程度。并且,容易造成细菌和寄生虫寄居,甚至会引起皮肤发炎、溃烂等其他疾病。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凉水的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   有一些“每天洗澡族”是到了一定的时间或环境下才会觉得某个部位瘙痒难忍。刘医生说,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一般是在家或一个人的时候才感觉奇痒,因为这时可以随意挠,这种情况被称为皮肤神经官能症,有机会的时候,感觉才会来。医生建议,因心理因素引起瘙痒的人,应注意自我克制,到了痒的时间或环境,要尽量分散注意力,强迫自己不去想。   ■洗澡也要讲方法   北京中医医院皮研中心主任蔡念宁建议,冬天不必每天洗澡。如果对于某些人来说,天天洗澡的习惯不容易改变的话,就要特别注意洗澡的方法。   一,水温在24至29℃为宜。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二,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会很容易脱水。   三,如果皮肤不是很油的话,选择中性的浴液和香皂为好,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而且,在身体上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   四,洗完澡后,要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五,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   如果你在调整洗澡次数和洗澡方法之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皮肤进行诊断后对症下药。  海报 洗冷水澡的注意事项 夏日要天天洗澡,许多人图省事,常洗冷水浴,也有的人是为了养生健身而洗冷水浴。冷水浴有多方面的作用,对皮肤来说,能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增进血液循环效率,而增强皮肤营养,使皮下组织堆积一定量的脂肪,使皮肤外观年轻,富有弹性,不易患皮肤病。冷水浴能锻炼皮肤温觉神经感受器,消除不正常出汗。对全身而言,冷水浴能提高身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不易患因着凉而起的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及过敏性鼻炎等。冷水浴促进皮肤内脏间的血液来回循环。血管的一张一缩锻炼了血管弹性,能预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冷水浴使内脏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内血流量增多,从而加强了消化系统功能。用冷水浴进行降温时,初起不宜猛然浸全身于冷水中。最好用手或淋浴喷头先泼洒些冷水在身上,或用冷水先淋湿手脚,再以毛巾浸些冷水湿润一下前胸后背,磨擦身体片刻后才将冷水淋遍全身,很快拭干至皮肤发红,自觉爽快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g~mY0 下列几种人不宜洗冷水澡。1 (1)高血压病人:皮肤一接触冷水,血管就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涌回内脏,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升高。严重者可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血压轻度增高者可洗冷水澡,但只能慢慢来,即先用冷水洒一洒,搓一搓身体的某些部位,不要一下子来个“冷处理”。) (2)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病人:神经受寒受凉后,疾病会更加剧烈。,|AC (3)对冷过敏的人:如寒冷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不要洗冷水澡。不发作时想锻炼皮肤,可行逐步降温法,即最初洗热水澡,渐改为温水澡,再步步降低水温,直到水温已相当低但又不发病为止。 ================================================ 洗冷水澡有益于健康吗?说法不一。 我的看法是: 1、洗冷水澡时因水温过低,人体会感到寒冷,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劳,还易引起感冒,应尽量避免。对于那些身体体质较差的朋友,就更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则本来抵抗力较差,因冷的刺激,会引发感冒、发热等疾病。 2、在一些部分地区气候变化较大,使得流感提前,应及早预防感冒,洗冷水澡对有些朋友来说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可以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感冒、鼻炎的作用,还可使皮肤变得更有光泽更有弹性。 3、对于常年坚持锻炼的冬泳运动员来说,需要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而且需要常年坚持才行。但是,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 冷水浴的&循序渐进&,还应包括洗浴部位的&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的&由高渐低&以及洗浴时间的&由短渐长&。这个准备与适应的过程很重要,否则,容易因此而患病,包括骨关节与肌肉系统的疾病。 应该不会,一般认为洗澡可以让血液流向皮肤,从而会加快性生活后的消退期.不过我还是不太喜欢那样,最好多一点时间爱抚你怀里的那个人,那样她会感觉更好一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天天洗对身体没好处,尤其是冬天,季节干燥,会把身上的保护膜洗没的,容易造成皮肤瘙痒,起小红噶瘩.皮肤还会干干的,没水分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说法一:每天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和机械按摩的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 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利,特别是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和糖尿病的原因,泌尿系统很容易感染,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很重要。糖尿病足的患者,在夏季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防止大量出汗造成感染,可以用风扇吹局部保持干燥。 另外,起居调养还包括其他很多,重点可以概括为:暑天吃饭有讲求,少食多餐要卫生。汗多注意补水分,血液粘稠防中风。失眠心烦过劳累,感染便秘血糖升。温水洗澡身体健,晚睡早起精神清。 说法二: 冬季干燥,每周洗澡两到三次比较合适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现在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或两次澡。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空气越来越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开始困扰这些“每天洗澡族”。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由此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很难避免的。在这样的季节,每周洗澡2—3次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每天洗多次澡的习惯不易改变的话,那就应该多注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皮肤瘙痒可能是洗澡过勤所致 北京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寿全最近接待了不少这样的病人,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但全身经常会感到奇痒难忍,其中以中青年“白领”居多。据刘医生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很多家庭都具备了随时洗澡的条件,因洗澡过勤而导致的一些皮肤疾病也随之增加,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总感觉皮肤瘙痒。 对于大多数在卫生条件不是很差的环境工作的人来说,在干燥的冬季,每天洗澡很容易破坏正常的皮肤结构。人的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自动脱落的角质层和皮肤汗液混合的皮垢不会很多,每天洗掉这部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洗澡过勤,将角质层伤害,其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皮肤细胞内的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燥则生风,生风则痒”,其中“风”在这里是指一种病因,在身体内游走不定,从而导致皮肤瘙痒。 错误习惯加剧瘙痒程度 很多“每天洗澡族”都有这样的体会,瘙痒经常不合时宜地袭来。比如在开会、开车或会见客户时,突然会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奇痒,当时又不便挠,只能忍着,而一旦回到家或只有自己的时候就赶紧挠,总觉得把皮抓破了才痛快,但抓得过重会使皮肤起小疙瘩;也有人习惯用热水烫瘙痒部位,觉得这样才能缓解一些。但这些解痒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会不同程度地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反而加剧瘙痒程度。并且,容易造成细菌和寄生虫寄居,甚至会引起皮肤发炎、溃烂等其他疾病。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凉水的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 有一些“每天洗澡族”是到了一定的时间或环境下才会觉得某个部位瘙痒难忍。刘医生说,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一般是在家或一个人的时候才感觉奇痒,因为这时可以随意挠,这种情况被称为皮肤神经官能症,有机会的时候,感觉才会来。医生建议,因心理因素引起瘙痒的人,应注意自我克制,到了痒的时间或环境,要尽量分散注意力,强迫自己不去想。 洗澡也要讲方法 北京中医医院皮研中心主任蔡念宁建议,冬天不必每天洗澡。如果对于某些人来说,天天洗澡的习惯不容易改变的话,就要特别注意洗澡的方法。 一,水温在24至29℃为宜。水温过高,皮肤表面的油脂更易破坏,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给皮肤带来损伤,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二,洗浴时间不宜过长。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否则,皮肤表面会很容易脱水。 三,如果皮肤不是很油的话,选择中性的浴液和香皂为好,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而且,在身体上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会伤害皮肤。 四,洗完澡后,要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五,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 如果你在调整洗澡次数和洗澡方法之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皮肤进行诊断后对症下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洗冷水澡的坏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