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药治疗能否收住院治疗

王新民:用中医思维来看病
我的图书馆
王新民:用中医思维来看病
&&&&&&&&&&&&&&&&&&&& 神奇的王新民医生( 12:31:57)
这是我第三次约见王医生。
中午时分,先生告诉我左侧胸闷,左侧后背酸痛,左侧鼻塞及咽喉痛。想到先生一年前在心脏内装置了5个支架,我有些紧张,心里没底,赶紧给王医生发了信息,询问怎么办?很快,王医生打来电话说刚好今天休息在家,约我带先生过来见面。
落座后,王医生照例从先生的内心世界入手,先谈论一些让先生敞开心扉之类的话题,然后告诉先生,我可以马上解决你眼下的问题,果然,银针扎入相应的穴位后,神奇的事情又出现了:先生立刻感觉后背的酸痛缓解了,再过一会,就舒展开了,如释重负。伴随几个穴位按摩,先生的所有症状都消失了。晚饭后,先生告诉我,后背舒适极了,因为摆脱了酸痛几日的困扰。其实,后背酸痛时伴随的会有内心紧张.....因此,王医生不仅解决了先生的病痛,也解除了我们一家人的心病。
三次见面,三次利索的手到病除,让人不得不敬佩。让人不得不服气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
王医生的治疗思路、方法和手法真的是与众不同。他会先从你的内心深处帮助你找出得病的原因,因为所有的疾病都不是无缘无故得的。万病皆可心药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他和你缓缓而谈中,从他讲述的人生,佛法,易经,黄帝内经中,你会听到在所有医院和医生那里都听不到的语言和道理,你会生出许多对人生的感悟。这时,你感觉和你谈话的不是医生而是你的一个多年的老朋友或者是你的亲人,你会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这种心理疗法你在医院能见到吗?
然后王医生再分析你的疾病属于哪条经络,用易经和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来解释疾病,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总是立竿见影。
前天晚上的见面,我说右侧扁桃腺痛,王医生只是按摩了两个穴位,当时就出了汗,扁桃腺立刻恢复正常,他说,就是要这个效果。
多年以来,我们崇尚和迷信西医,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会相信中医有如此神奇。
说到这,真的感到追悔莫及,如果提早一年认识王医生,我的先生就会免于心脏下支架之苦,因为气血不通才会阻塞,而打通气血在王医生这里根本不是难事。
王医生用其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对中医加以传承,站在易经和黄帝内经的角度来解释和治疗疾病,不用花钱,不用吃药,没有任何副作用且方法简单,奏效快,每一个见过他的人,都会对中医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都会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次感到中医的内涵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从而感到耳目一新,神奇无比。我甚至怀疑自己,以前是否曾经看过中医?因为一个真正掌握了中医精髓的人,一个真正对患者充满了爱心的人,一个真正用智慧治病的医生才能够做到如此。
王医生平时很忙,不仅要值班,还是主刀医生,又要带学生,那天一个上午就做了5台手术。下班后更多的朋友兼病人在等着他,他都是笑对所有人。谈话中听王医生讲到科里有一个老年癌症患者,他当班时也想对这个老年患者进行“话疗”,而不巧的是当他走进病房,老人家已经睡着了,他不忍惊动他,只能说没有缘分了....这个情节我听了后感动很久:一个省级大医院的医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相当不错了,还对患者充满如此爱心,这种慈悲心真是不可多得。
这也正是王医生能够作为中医的真正传人的精髓。一个用智慧,用良心,用辛劳和汗水笑对每一个患者的人。
我们需要这样的医生。从追逐王医生的朋友兼病人中,你会深深地感受:人们和社会都需要这样的医生,愿神奇的中医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呼唤更多的王医生式的中医生。
我和我的家人及朋友们真的要感谢上苍的厚爱,让我们有幸结识了王新民医生,使我们的健康有了保障,我也要尽我们的能力弘扬中医。让《御元堂中医馆》成为中医传承的场所(以后会专门有文章介绍)使更多的患者及有需求的人们受益!
文笔有限,根本没有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感激,感动之情,再次感谢王医生的神奇医术!
阅读链接:生命亮起红灯
中医思维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今天下午的这个病案很有代表性。患者,中年女性,科室的同事,高血压病史多年,自诉今年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头重,严重时感觉脑袋都不是自己的,曾几次给她针灸治疗,每次都能针到病除,今天,她又来了,看着她用棉签在鼻子里面消毒,说左侧鼻腔里长了一个疮,很痛,感觉鼻子在冒火一样,随手用一根针扎鱼际穴,针刺后鼻子里面的疼痛消失了,鼻腔也不冒火了,接着又告诉我她的额头胀痛,又用一根针在足三里针刺,用泻法,针后头胀痛也消失了。从这个病案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直思考,在用纯中医的思维在想,在找患者疾病的共性和个性,终于找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与各位一起分享:
患者左侧鼻腔里面长了疖子,而中医学肺开窍于鼻,鼻子长疮,说面肺经有热,《难经》云:荥主身热,而鱼际穴是肺经荥穴,五行属火,所以针刺肺经鱼际泻热后鼻子疼痛立刻消失了;额头部胀痛,患者额头胀痛的位置是胃经经脉循行通过的地方,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灸足三里后症状也当下消失了。虽然从两个穴位治疗患者的两个症状或两个疾病都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总认为,如果能把患者的两个症状或身体其他方面的疾病都统一起来,用一个观点来解释和治疗,也许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对病人有益,也对很多疾病和症状的系统化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搭建一个更好的中医诊疗平台。
我想,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高血压病应该与患者目前的鼻子疼痛和额头胀痛肯定有关。肺五行属金,胃也属于阳明燥金,今年又是辛卯年,天干辛五行属水,为主运,是水运不及,地支卯五行属金,金生水,今年是气生运,所以今年整体是金气偏盛之年,也就是说今年宇宙当中金气偏盛,根据五行生克规律,金克木,金气偏盛,很容易出现金克木的现象,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很多很多的疾病和症状。患者的高血压以头晕为主,偶伴头痛,根据《黄帝内经》:“主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观点,患者的头晕头眩,是属于中医学肝病的范畴,肝五行属木,木最畏金克,木气受金气的压制,会出现木火刑金的症状,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而目前的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火旺克金,在主气,客气,主运等诸多因素的干预下,患者今年二之气的这段时间内(3月21日—5月21日),血压会容易升高,容易出现头晕头胀头痛,也要注意脑血管的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能感受到中医五运六气对身体的影响,作为中医人,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宇宙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巨大影响,这是中医学子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啊。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清楚的理出思路,患者的鼻子疼痛是肺经火热所致,头胀痛是胃经火热所致,这种火热就是中医学火克金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两者五行属性都是金,而针刺鱼际是泻肺经的火热,针刺足三里,用泻法,是泻胃经的火热,让患者身体里面的火热有了正常的出路,头胀痛和鼻子疼痛以及高血压导致的头晕头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如果我们善于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对于这样的疾病,对于一些高血压危象的患者,也许能用纯中医的方法,也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在这些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逐渐养成了用纯中医思维诊治疾病的习惯,对一些针灸中药疗效很好的病例,会经常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效果,具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一些经治疗后未见改善的疾病,也经常思考为什么会那样,所以很多的中医临床病例,在我的灵魂深处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有很多次在梦中找到一些答案,有些类似的疾病,在往后的读书和临床实践中,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些还真的找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思路,所以有些疾病,针灸中医的疗效确实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小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脾虚引起的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4月29日晚,受朋友邀请吃晚饭,席间介绍他的朋友与我相识,看着他们递给我的名片,都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事,我没带名片,其实我也没有印刷名片。
可朋友竭尽所能的向到场的好友们一一隆重介绍,我都感觉有点脸红了,作为医生,尤其是中医师,在患者和旁人看来,也许还太年轻,所以其中的一位企业家说,如果我能把他的病看好了,给我一张空白支票随我填,好像我没见过钱,不认识数字一样,所以我只是听着,看着,也没打算给他看病,这些年,这样的场面也许是见多了,也不觉得奇怪了。
其中另一位企业家带着太太和7岁的儿子一起过来参加晚宴,他向我诉苦,上午还带着儿子去儿童医院看病,发病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去医院看了3次,病情未见改善。详细询问他儿子的病情,原来是因腹痛,发热,到医院B超检查,发现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发烧好了,腹痛未见减轻,每天腹痛发作近8—10次,呈阵发性腹部绞痛,持续时间短,复查B超,肠系膜淋巴结还大了些,胃口也变差了。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儿子从小体质就不好,多次出现肠套叠,每次都是经充气灌肠后症状消失,经常感冒,有时前面的药还没吃完,新的咳嗽,感冒又来了,所以经常带儿子去医院看病,这些年,儿子的胃口都不好。
看着可怜的孩子,想想这么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心中感觉发凉,像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疾病,用这样的现代医学治疗模式,又怎么能治好他的病呢,这样的治疗模式,只是让一个症状消失了,另外一个症状又起来了,但还会出现很多很多的症状和疾病,也许后面的病还会更重啊,年轻的生命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啊。
作为中医师,朋友隆重介绍的年轻中医师,我还是说了几句话,其实小孩子不单纯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孩子的耳后,双下额,腋窝,腹股沟都能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孩子自己都说最近双下额肿痛,用手一摸,都是肿大的淋巴结,其实像这样的疾病,有心的医生和父母亲在孩子脖子的两侧都能摸到黄豆或绿豆大小一串串的肿大淋巴结。
所以当晚在酒店餐桌上,我决定送孩子一个健康的大礼,为孩子开了一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中药处方,告诉孩子的父母亲,吃了中药后,孩子的腹痛会减轻,昨天下午从杭州会诊回来,晚上就接到了患者父亲的电话,听上去很高兴,说孩子腹痛明显减轻了,胃口也好了很多,今晚邀请我全家共进晚餐,饭店里,我们聊了很多,我还成了孩子的“干爹”。像这样的疾病,是疗效征服了患者,与年龄大小无关。
还记得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翻译成白话文的大致意思:在临床上以湿邪,水肿或肿大,胀满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都属于脾的功能失调引起的。从西医的角度看,孩子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其实就是肠系膜局部淋巴结发炎,水肿引起的,这也属于中医学“诸湿肿满”的病因范畴,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只是疾病的“果”,而疾病的因是“脾虚”。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脾气不足,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湿停成饮,临床表现咳嗽多痰等症状,饮聚成痰,痰聚成核,这样的痰核出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肿大的淋巴结。所以,我认为孩子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是脾虚导致的。
回过头来看看现代医学的诊断,觉得一点都不现代,一点也不科学。对于这样的疾病,采取这样的消炎治疗模式,注定了治疗的结果很难有理想的结果。因为现代医学关注和治疗的重点是“果”,而不是治疗引发疾病的“因”,这是隔山打牛。而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了疾病的病因是脾虚,肿大的淋巴结只是病因表现出的一个结果,这样的病因在患者身上还可以表现出很多很多其他的症状和疾病。找到了病因,中医的治疗方案其实很简单:出现脾虚了,健脾就是了,健脾就能祛湿,就能化痰,就能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温故经典,应用经典,面对很多的疑难杂症,处变不乱,时刻以纯中医的思维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很多时候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写下这段文字,与天下年亲的父母亲共享。
日治疗前B超
日治疗后复查B超
经络不通畅可以引起慢性结肠炎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从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激发自身经络气血的运行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说明慢性结肠炎是与人体经络气血不通畅高度相关。
患者,男性,45岁,广东英德人,自诉间歇性左下腹隐痛不适10余年,大便质软,偶伴粘液,无便血,有时感觉肛门灼热感。日在外院肠镜检查:左半结肠呈炎症改变,自诉按压左下腹疼痛的地方时,感觉肛门处放射性疼痛。
检查患者左下腹疼痛的位置在肝脾胃经经脉循行的区域内,我自己用手按摩患者左下腹腹痛的地方,感觉局部皮下可以摸到像黄豆大小的脂肪颗粒,患者会感觉肛门处疼痛不适,检查患者双手大肠经经脉的走向,发现右手大肠经循行的路径上有2颗黑痣,这是患者大肠经经脉气血不畅的诊断标志之一。通过经络诊断,发现患者的心脏有问题,咽喉有多年的慢性咽炎,患者非常惊讶,说他有时胸闷,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大,咽炎病史已经很多年了。我告诉患者和跟诊的实习生,患者的结肠炎是经络不通畅引起的,这样的炎症通过抗生素消炎治疗是非常难完全痊愈的,会反反复复发作的,这样的疾病,通过针灸中药传统方法治疗,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疗效不错。我把自己的中医经络诊断的思路详细的告诉跟诊的香港实习学生,然后通过针灸现床演示治疗,来验证我的判断是否真确。
在患者左侧肝经的原穴太冲,脾经的络穴公孙,脾经三阴交针刺治疗,然后在右侧心包经的内关穴针刺,针刺治疗后患者腹痛当下明显减轻,最后针刺患者左侧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后,腹痛完全消失,用手按压也无疼痛了,肛门处也无放射痛了。留针期间,症状未见反复。
患者听得很认真,也非常感兴趣,连说针灸很神奇,非常高兴,一定要我留下电话,以后介绍病人过来。
孩子,你的病不一定要去北京做手术,中医能帮到你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4月29日晚上9点7分,收到广东省电信局一位朋友的信息:深圳表姐的外甥(2岁9月),经CT,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肺囊肿。目前,肺炎,发烧,咳嗽住院,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病灶近血管,手术风险大。特请教您:中医能治疗这种囊肿吗?收到信息,我打电话过去,建议患者来广州治疗,因五一节3天去杭州会诊,于 5月3日在门诊见了患者。
看了孩子的出院记录,因咳嗽2周,发热2天后入住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号:154175.检查提示支原体肺炎,住院MRI检查提示:左侧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0mmX25mm,病变位于降主动脉前外侧,且与主动脉贴得较紧,相应的左主支气管局部受压变窄,病变邻近左主支气管边缘似变平,食管显示不佳,考虑支气管囊肿可能,不除外食管囊肿,请结合临床。住院期间经对症治疗后热退了,不发烧了,但患者咳嗽加重,晚上明显,考虑是囊肿压迫所致,建议去北京手术治疗。
初诊:日上午,孩子的爷爷奶奶说,听到医生说自己的孙子要去北京做手术,感觉自己全身都要瘫了,全家都非常着急,后来经广州的表妹介绍,于5月2日办了出院手续,当晚带着小孩来广州,孩子5月2日晚上出现高烧,体温达39度,5月3日上午来门诊时量体温也达39度,额头很烫,间歇性咳嗽,有痰,量少,色白,面色无神,不喜欢吃东西。舌质淡红,苔微白夹黄苔,脉细数。
我的中医诊断 咳嗽(脾阳虚) 西医诊断:1 支原体肺炎 2 左侧纵隔囊性占位性病变(肺囊肿)
处方:党参10 茯苓10 白术10 扁豆10 陈皮5 山药30 砂仁5 芡实5 熟附子5 干姜5 炙麻黄2 细辛1 4剂 日一剂 水煎温服。
日收到电信局朋友的信息:5月4日深圳表姐煲两次中药,分3次给小外孙服,病情明显好转,下午短暂发烧,最高38度。孩子妈妈说,以后每周过来请您诊治。非常感谢您!
二诊:日 孩子的母亲说5月3日口服中药后,孩子呕吐出大量白色粘液,晚上高烧至39度,5月4日病情改善,下午短暂发烧,最高体温38度,5月4日晚上完全退烧了,但晚上仍干咳,白天有白痰,孩子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好多了,胃口也好些了。在原方基础上加杜仲10 补骨脂10 再吃7剂中药,每天1剂。
三诊:日 二诊的中药吃到第4剂后,晚上的干咳消失了,但晨起咳嗽,少许白痰,大便2-3天1次。通过以上的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步改善,这次方药不变,再吃7剂中药,每天一剂,翻煎温服。
四诊:日 自诉这一周未见咳嗽,无发热,胃口比上周改善了,大便2天一次,便头硬,后软,晚上睡着后背部出汗多,建议晚上勤换衣服。上方白术加量至30克,再吃7剂,翻煎温服。
通过以上治疗,孩子的病情明显改善了,不发烧了,不咳嗽了,胃口好些了,面色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了,孩子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的脸上又有笑容了,作为医生,我深知搁在他们心头的是孩子肺里面4cmX2.5cm大小的肿物能不能治好,孩子将来还需要手术治疗吗?
从核磁共振的结果看来确实很吓人,囊肿位于大动脉前外侧,且与主动脉贴得较紧,压迫支气管,手术风险很大。其实我认为肺囊肿就是肺里面的一个大水疱,水疱里面是液体,是组织液。《黄帝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里面的水疱可以看作是湿邪引起的脏腑组织局部的水肿,这是属于脾的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脾虚了,湿邪的去路就会产生障碍,导致湿邪流串致病还记得《黄帝内经》云: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感冒,发烧提示孩子的肺弱,肺气虚了,湿邪就停留在肺里面了,引起很多的症状和疾病,比如孩子的咳嗽,发烧,支原体肺炎,肺囊肿,这些都是湿邪引起的,明白孩子疾病的原因后,这样的疾病就很好治疗了:脾虚了,健脾是治疗孩子疾病的主要基调,健脾就能化湿,就能消水肿,就能治疗肺囊肿,您说这样的肺囊肿中医能治疗吗,这个孩子的疾病还需要去北京做手术吗?我说能治疗,肯定能,这样疾病不需要去北京做手术,中医能治愈这样的疾病。
2011年4月住院记录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10月曾因支原体肺炎住院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10月住院是肺部核磁共振发现肺囊肿,大小大约2.8X1.9cm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4月29日肺部核磁共振发现肺部肿物长大了,大小约4X2.5cm,压迫主动脉和主支气管了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日—5月21日,通过20天的中医治疗,孩子的精神面貌好多了,多可爱,手术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放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患者,女性,70多岁,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年,间歇性跛行,晨起疼痛加重,行动不便,平时行走稍远时感觉髋关节疼痛,需停下来休息,通过2次放血治疗,髋关节疼痛改善。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并发心衰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这个病案给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考验,更是对从事中医临床多年来我内心深处的一次巨大鼓舞,作为中医学子,用传统的中医药疗法治疗急危重症,需要勇气,需要经验,需要魄力,更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高度信赖和支持,有时候只要再多一点点坚持就是胜利。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危机”二字的含义,危险中时刻蕴藏着转机,作为中医师,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这样的机会,这种转机就是治病疗效的分水岭,这需要专业,需要冷静,需要沉淀,需要霸气,更需要智慧。在此感谢我的邻居,感谢患者,今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患者,男性,76岁,我楼上邻居的父亲,2008年7月因胃脘部疼痛,到一大医院消化科住院,症状未见改善,后来患者的儿媳妇建议转到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8月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放了两根进口支架,术后门诊一直口服玻立维治疗,病情未见反复。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5月初,老人家觉得胸闷,左侧肩背疼痛,动则气促,喘气,感觉气接不上来,烦躁,浑身不舒服,晚上睡觉手脚也不知往哪放才舒服。
初诊:日晚上,邻居带着老人家来我家,患者嘴唇是紫绀色,喘气,胸闷,肩背放射痛,面上出冷汗,很粘,像油一样。舌质淡胖,苔微白腻,脉沉细,用力也按不到。
结合患者的病史,我的西医诊断是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合并急性左心衰;中医诊断:胸痹,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我建议他们住院治疗。我的邻居一定坚持要我帮帮他的父亲,用他的话说:他把自己父亲的命交给我了。说真的,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担心,因为我明白这是急危重症,关系到生死的问题,怕耽误老人家的病情。在邻居的热切,真诚的请求下,谨慎的给老人家针灸治疗,针刺左侧脾经公孙,肾经照海,补法留针,接着针刺右侧心包经内关,间使穴,肺经鱼际穴,针刺督脉大椎,和百会穴,不运针,留针,同时艾灸神阙穴,大椎和百会穴。通过针灸和艾灸治疗后,老人家感觉胸闷少许改善,但仍气促,胸闷,气喘不上起来,艾灸近30分钟后,患者感觉气顺了些。最后中药调理,处方:炙麻黄10 杏仁15 熟附子15 红参10 细辛3 熟地黄15 沉香10(后下)山萸肉30 3剂 日一剂 翻煎温服,继续在家艾灸治疗。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日,邻居给我电话,说老父亲早上吃了一剂中药后,感觉很舒服,胸闷气促的症状基本消失了,胃口也好了很多,当时接到电话,感觉很开心;但下午5点多,又接到邻居的电话,父亲的胸闷气促又来了,我建议他继续给老人家做艾灸,晚上再重新煲一剂中药喝。然后再翻煎,备着药,当茶喝。建议第二天去药店抓2剂中药,上下午各煎一剂。
二诊:日晚上8点,见到老人家,感觉嘴唇没上次那么紫了,但仍喘气,胸闷,接不上气,脉仍沉细。继续中药治疗,处方:熟附子30(先煎)红参15 干姜20 生龙骨30(先煎) 生牡蛎30(先煎) 山萸肉30 5剂 日一剂 翻煎温服。5月6日中午12:26分,我接到邻居的信息:我爸喝药后3小时内症状明显减轻,之后又开始喘,一天喝4次中药可以吗?需不需弄个制氧机吸吸氧?我的回复:可以,建议去医院看看。我的邻居继续坚持中药和艾灸治疗,每天2剂中药,早中晚当茶喝。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5月9日10点40分:收到邻居的信息:非常感谢,有所好转,不那么喘了,心也好些了,大小便正常,脉博有力多了,艾灸时出汗多,胃口有了,药方继续吃吧,昨天吃4次,今天继续吃4次?我的回复:原方继续,每天吃4次。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5月10日8点12分收到信息:兄弟,我爸的状况好多了。
今晚接到邻居电话:爸爸的病好了,没有胸闷气促了,活动自如,胃口非常好。
传统中医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甲状腺肿大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后去省人民医院检查,彩超:其中一大小约2.7cmx2.1cm。提示:甲状腺肿大,双侧叶多发实性占位,混合性肿块部分伴钙化(结甲,部分囊性变或出血)。咨询几位专家都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想手术治疗,经熟人介绍,由她的女婿,广州市局的一位局长带来求诊。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aa年4月14日初诊:临床考虑为肝郁化火所致,在患者下肢膀胱经,胆经,上肢肺经,心包经刺络放血,然后用中药调理脏腑,处方:丹参10 郁金10 云苓15 檀香10(后下)当归10 合欢皮10 旱莲草15 首乌滕30 女贞子15 山萸肉15 柴胡10 熟地黄15 苡米20 五味子15 猫爪草15 5剂日一剂 翻煎 温服。
二诊:4月18日,中药调整。
三诊:4月28日,刺络放血,中药调整。
四诊:5月6日,中药调整。
五诊:5月13日,刺络放血,中药调整。
从4月14日出诊到今天5月13日,共5次门诊中医治疗,期间刺络放血3次,中药调整5次,症状明显改善了。用患者的话说:感觉左侧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缩小了2/3,不认真看还真看不出来了。伴随着甲状腺肿大的改善,患者说自己的睡眠明显好转了,人感觉全身轻松了,他的先生说晚上睡着后鼾声明显少了。
患者非常开心,作为一名中医师,我的心里也很开心。
放血治疗:像高压水枪一样喷射出来的血,几乎成一直线,喷出1米左右的距离
通过5次中药治疗,3次放血,前后共1个月的时间,左侧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确实明显缩小了
通过5次中药治疗,3次放血,前后共1个月的时间,左侧颈部肿大的甲状腺确实明显缩小了
中医治疗乳腺肿块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患者,女性47岁,发现右侧乳腺包块2月余,花都区人民医院乳腺彩超(超声号:):右乳9点钟处可见一大小约41X27mm不规则低回声实性包块,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强回声,包块后方回声衰减。右腋窝内见3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边界清,形态不规则,较大约11X7mm。超声提示:右乳低回声室性包块(Ca?),双侧乳腺增生。双侧乳腺钼靶像:双侧乳腺呈多腺体型,右乳符合BI—RADS Ⅳ级改变;左乳符合BI—RADS Ⅱ级改变。
初诊:日经亲戚介绍来求诊,患者面部无表情,脸色苍白,看上去很紧张,用手检查右侧乳腺,可触及质偏硬,约小鸡蛋大小的乳腺肿物,我告诉她还没有癌变。但要治疗,否则,有可能癌变。
患者告诉我,5月18日在医院检查出来后,医生建议她马上住院治疗,她当时心情非常紧张,既担心又害怕,回家后告诉家人,家人也非常紧张。5月19日临晨3点多,他的儿子跑过来抱着她哭,更加重了她的心里负担,因为患者告诉我,原本今年8月,她的大儿子准备结婚,突然来的这个疾病,让她们全家都乱了。后来打电话询问她的姨妈,问她是到哪里治疗的。因为她63岁的姨妈在约2年前经活检诊断为:左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后经朋友介绍来求诊,经传统针灸,放血结合中医治疗近2年,没有手术治疗,目前状态挺好,照常做事。
所以5月19日她也来我处求诊,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首选针灸治疗,疏肝利胆和胃,针刺治疗后,患者自己摸肿大的乳腺包块,自诉变软了些,留针30分钟,拔针时乳腺肿块缩小了些。与中药善后,处方:荷叶15 郁金15 麦冬15 柴胡10 酸枣仁10 天冬15 白芍10 炙甘草10 玄参15 炒黄连5 桑寄生10 大黄10 4剂 日一剂 水煎温服。
二诊:日 今天下午患者又来了,今天的脸色不错,自诉吃了中药后,整体感觉状态好些了。今天在患者下肢放血治疗,放血治疗结束后,再摸右侧肿大的乳腺肿块,自诉说明显软了,缩小了,她自己显得非常有信心。继续中药调理,在原方基础上加猫爪草15 法半夏15 女贞子15 旱莲草10 。每天一剂水煎 温服。
目前,女性乳腺增生的疾病非常普遍,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这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女性生育孩子少,母乳喂养少都有一定的关系。像这样的疾病,我个人的临床经验认为,针灸,放血,结合火针和中药治疗,疗效非常突出,不少乳腺增生患者,一次针灸治疗,肿块就能明显缩小,变软。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院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