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尿床女孩8岁尿床了

18岁女孩夜晚尿床如何治疗?(遗传性遗尿)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18不定期 无规律的夜晚尿床
中医证属肾气不足建议中药辩证调理或针灸治疗
通常的遗尿是指原发性遗尿症,又名生理性遗尿症,俗称“尿床、画地图、濑尿 、臭被窝…”,是指入睡状态不自主地尿床。有2~4%患儿的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遗尿症的危害是由于自尊长期受损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八成以上。由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病引起的尿床称为继发性遗尿。 【遗尿症的病因学】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有下列几种: ①遗传因素 父母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儿童发生遗传性遗尿的概率约为四成;若父母皆有遗尿史,则遗传概率可达七成以上。 ②疾病及生理因素 夜间觉醒障碍、膀胱功能异常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能低下是较常见的因素。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髓损伤、脊柱隐裂、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都有可能引起遗尿。 ③精神因素 包括儿童白天玩耍过于疲劳、兴奋过度;精神刺激,如受惊吓、恐惧、暴怒、悲伤、心情焦虑、紧张不安、偶尔一次尿床后受到父母呵斥甚至体罚等,父母离异的子女其遗尿发病率明显增加;成年期遗尿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如高考后遗尿初发或复发者。强烈的精神刺激会成为孩子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 ④排尿习惯训练不当 没有给儿童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儿童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的时间过长,没有半夜叫患儿撒尿的习惯,以至于不能让患儿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这样患儿就不容易形成膀胱充盈后起床排尿的条件反射。 ⑤环境因素 包括突然换新环境,温度变化如寒冷、游泳,患儿入睡前饮水过多等都会造成患儿尿床。 ⑥遗尿儿童骶神经兴奋性降低,上传功能障碍,导致膀胱充盈信息不能有效激发骶神经兴奋并将此兴奋信息及时上传至中枢,从而产生觉醒障碍,这是小儿遗尿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骶椎隐裂者普遍存在骶神经兴奋性降低,脊柱裂者甚至会阴部的痛觉也不能上传。 【原发性遗尿的诊断】 3岁以内的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全,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因精神刺激、贪玩少睡、过度疲惫而引起的遗尿,则不属病态。若3~5岁以后仍然尿床,每周>2次,并且持续半年以上者即可诊断为遗尿症。诊断原发性遗尿的原则主要为排除继发性遗尿的各种病因。①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的及日间有尿频尿失禁者可能是继发性遗尿。同时有便秘或神经系疾患者可能继发于神经原性膀胱。②体检:作全身详细体检,特别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阴部感觉有无减退及下肢活动是否正常。③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④X线检查:腰骶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有无机械性梗阻。⑤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遗尿症的分型】 江苏省江阴市板桥诊所遗尿专科根据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特点把该病分为四型,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具有参考价值。 昼夜尿频型:每夜遗尿≥1次:伴有白天尿频。 觉醒障碍型: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白天无尿频。 混合型:昼夜尿频+觉醒障碍或昼夜尿频+夜间多尿。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父母对患儿要多加关心和爱护,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睡眠时间要充足,中午应适当休息,白天避免过度玩耍或剧烈运动,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必须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二.行为疗法: ①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②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③定时训练:白天定时让孩子解小便,家长可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把孩子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④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尿床后应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⑤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三.药物治疗: 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常用药物有: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适用于觉醒障碍型。②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2.5~5mg,适用于昼夜尿频型。③***,睡前口服25mg,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④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0.2mg~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中医治疗遗尿症主张辨症施治,中成药副作用虽小,效果则有待提高。 四.物理疗法: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低频脉冲电疗等方法。物理疗法无药物的付作用,效果肯定,不易复发,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倡导的首选方法,例如在美国广为应用的夜尿警报器,重庆医科大学的低频脉冲经皮阴部神经电刺激术。江阴市止遗电子仪器研究所研制的家用微型遗尿治疗仪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相当于美国夜尿警报器的尿床提醒器,有用于成年人的穴位按摩型遗尿治疗仪,有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电刺激器的基础上叠加自动化技术的低频脉冲型遗尿治疗仪。使用时,把微型仪器放在专用内裤的小口袋里,整夜监视和治疗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既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避免针灸等侵入性痛苦,既能达到在医疗机构物理治疗之目的,又便于足不出户在家庭内自助治疗,还能及时自动叫醒从而避免尿湿床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遗尿症同样有效
大龄遗尿患者,多数都是从小一直有遗尿,没有间断,遗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次数逐渐减少,有的可以自愈,一部分不能自愈,并有做梦找厕所尿床,属于中枢N发育不完善。中药的调理治疗效果不错,可试试。
最新热门问答
精彩健康专题您的位置:&&&&千万别再这样处理孩子尿床!会给孩子一生的阴影
千万别再这样处理孩子尿床!会给孩子一生的阴影
日 17:54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5094
如厕训练,一直都是件大事。心急的父母早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紧锣密鼓地给孩子定时把尿,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了。孩子刚两岁,他们又开始焦虑孩子尿床是否有什么问题了……
《怎么对待爱尿床的孩子》
提前训练如厕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生展来说,孩子要到两岁到两岁半左右,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肛门和尿道的肌肉运动。
在这之前,父母过早刻意训练,不仅不会帮孩子养成好的如厕习惯,反而可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如孩子可能逆反或习得父母的焦虑。
甚至,有的孩子从小就可能形成这样的意识:屎尿屁是不干净、不卫生的,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洁癖。
如厕训练不宜过早
因此,父母需要事先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始有效训练:
? 进行如厕训练,最好是在孩子一岁半到两岁左右再进行。父母需要有足够耐心,且多以鼓励为主,而不是强迫孩子。
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小便盆,估摸孩子该上厕所了,可鼓励孩子坐在上面玩,等待孩子自然尿出来。当然,平时父母需要经常而少量地给孩子补充水分,保证孩子正常的新陈代谢。
? 憋尿是这个阶段孩子常有的现象,父母不要训斥指责孩子。因为孩子需要了解膀胱充盈的感觉,之后才会有排尿的冲动。
起初,排尿多半是自动反应,但孩子会逐渐发现,憋一下就有奖赏,憋一下再排尿会有快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力量感。
? 3岁之前孩子尿床很正常,即使3岁之后,孩子偶尔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偶有尿床,父母不必太过在意。相反,还需要维护孩子的面子,且给孩子心理减压。
通常,父母越是强调孩子的尿床行为,反而越是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和负罪感,可能会造成孩子习惯性遗尿。
须知,只有少数孩子的尿床是遗传或生理原因造成的。绝大多数儿童之所以尿床,源于心理现象。如父母争吵,长期受惊吓,心理负担过重、夜间恐惧等。这些孩子大都精神高度紧张,且容易心生自卑。
绝大多数儿童的尿床,源于心理问题
如,我就接触到这样一个孩子,十四岁了还尿床,去医院各项检查做遍,没有找出原因。医生建议,可能是心病,于是父母带着孩子找到我。
父母为人很是谦和,但对孩子的管教却很严格。
孩子觉得自己每天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的,疲累不说,关键是精神高度紧张。
因为一旦做得不好,或不让父母满意,他们就会表露出很失望,虽然不说什么,但他们会沉默地陪着自己一遍遍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这给孩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一天累极了,小姑娘躺下就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尿了床,这本身就很让她难为情了,没想到妈妈却一个劲儿地埋怨,“怎么就尿床了呢?”还挨个儿跟家人念叨:“这么大了,还尿床,真是有够丢人的。”
小女孩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之后,她每天睡觉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不小心又尿床了。结果是前半夜她怎么也睡不踏实,后半夜又睡得人事不省,等早上起床,她发现自己又尿床了……
父母也很失望,甚至指责孩子,导致她陷入恶性循环,心理越发紧张,甚至害怕睡觉。
试想,父母对孩子不是那么严厉,孩子在尿床后是否没有那么大心理压力?
在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焦虑时,孩子是否更愿意向父母求助呢?
同样,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心,觉察到孩子的害羞、紧张与慌乱,相信孩子也不会被尿床困扰这么久。
尿床虽然是孩子个人的事情,但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孩子早期养成好的如厕习惯时更是如此。下面推荐的这本绘本,也许能帮到忧心孩子如厕问题的父母。
《尿床大神》 长古川义史/著 彭懿/译
《尿床大神》是绘本大师长谷川义史专为尿床小孩所作。它并非治愈尿床顽疾的书,而是反其道行之,用幽默化解孩子尿床产生的尴尬委屈等情绪,帮孩子重建自信心和安全感。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圆头圆脑的小男孩,名叫阿祐。
梦见自己在冰冷的海里,结果不小心尿床了
阿祐晚上睡觉时总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梦见在外婆家吃、在大大的小便池里尿尿、在冰冷的尿海里游泳……隔天早上,他就发现自己尿床了。
阿祐觉得很难过,心想:“我怎么又尿床了呢?”这时,从被褥里蹦出来一个长着八只手的怪叔叔,他自称“尿床大神”,对着阿祐跳了一会儿舞,就消失了。
就这样,连续好几天,只要阿祐尿床了,他就会出现。
阿祐忍不住向大神求助:“怎么才能不再尿床呢?”大神教给他一个魔法咒语,告诉他只要睡觉前念出咒语就不会尿床了。
每个孩子都期望拥有这样一位“大神”
阿祐努力地把它记得牢牢的。可是,隔天早上,他竟还是尿床了。尿床大神又出现,忍不住问:不是教你念咒语了吗?为什么还尿床啊?
阿祐很可爱地回答:我忘记念咒语了,因为我还想见到大神。
很可爱的尿床借口,源于小男孩对大神的不舍。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绘本。
我想每个小孩都会期望有这么一位大神,孩子尿了床,不是上来就责骂孩子,而是让孩子放松下来;在孩子需要时,陪孩子一起探讨应对尿床的方法,但同时也对孩子足够包容:
尿床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嘛。
《被丢掉的龟壳》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小乌龟和小兔子,他们在龟兔赛跑之后,又进行了多次比赛。
不过这之后,小乌龟在比赛中总是输,小乌龟嫌自己的龟壳太沉、认为是它拖了自己的后腿,于是就把它扔了。
小熊发现龟壳能吹出美妙的乐曲,小蜗牛发现龟壳能遮风挡雨;后来小兔子把龟壳捡回了家。
没有龟壳保护的小乌龟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它来找小兔子,却在小兔子家发现了自己的龟壳,小兔子将龟壳物归原主。
射击运动,是用枪支对准目标打靶的竞技项目。
它首先锻炼的是人辨别微小差别的感觉能力,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其次,射击训练能磨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射击比赛对心态要求较高,只有专注过程,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种训练对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也非常有益。射击需要孩子具备很大的臂力,适合年龄在10岁左右。有多少儿童在晚上睡着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发生排尿,这样可以称为遗尿症,一般发生在四岁左右的儿童当中,很少有成年人会发生。九岁的女孩如果经常遗尿的话,可以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是否是继发性遗尿,如果是继发性遗尿还有可能身体会有出现功能障碍,如果是原发性遗尿的话,也是跟孩子的心理因素等有关,所以发现孩子有遗尿的症状,应该立刻带她到医院进行诊断。
步骤/方法:
发生遗尿的可能性有很多,首先你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看是否出现了尿路感染的问题,因为如果是继发性遗尿的话,可能是因为孩子身体有疾病,这个时候需要先治疗疾病,慢慢的症状就会得到解决。
当排除了继发性遗尿的可能性,就要了解原发性遗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逼尿肌无抑制性的收缩,才会发生遗尿。有的孩子睡眠的比较深,晚上又想上厕所的感觉,但是不能立即醒过来。
九岁的孩子,如果发生了尿床的症状,他肯定会感到非常的害羞,这个时候你首先要从心理上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变得非常古怪,非常胆小,带她去看医生。父母首先要从心理上就要关心自己的孩子。
注意事项:
晚上睡觉之前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白天的时候尽可能的多喝一点水,因为如果晚上睡觉之前喝太多水的话,会经常感觉到上上厕所,如果不能及时醒来就会尿床。
更多母婴健康问题,请微信搜索公众号:yerwyff
订阅到邮箱
遗尿热门相关
遗尿精彩推荐
遗尿相关药品
功能主治:中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
参考价格:¥20.8
功能主治:外伤性昏迷、酒精中毒、新生儿缺氧症、...
参考价格:¥22
咨询实录推荐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10岁女娃晚上睡觉仍尿床 医生:这是病 得治!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作者:赵霞 胥孜婕
原标题:10岁女娃尿床 晚上睡觉穿尿不湿
专家提醒,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千万不可忽视,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实习生胥孜婕摄影报道
  24日是第二个“世界遗尿日”,今年的“世界遗尿日”主题是“关注儿童遗尿,行动就在此时”。当日上午9点,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外的广场上举行了“世界遗尿日”公益宣传暨大型义诊活动,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前来问诊。几张并排的长桌,几把简易的椅子,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义诊现场。家长们拿着号码纸,焦急地等待着,6名坐诊专家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专家提醒,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
  勿轻视孩子尿床
  遗尿是对儿童的重要创伤事件,它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儿童遗尿有因
  尿床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名为 &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机器叫娃排尿
  遗尿报警器可以帮助儿童的大脑识别其膀胱已满时候发出的信号,让儿童醒来去厕所排尿,一旦儿童被报警器叫醒,就需要在上厕所前把报警器关掉,排便结束后重新设定报警器,以免再次尿床。”
  最初以为孩子尿床不是病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于儿童夜遗尿疾病的知晓率仅为62%,只有不到50%的夜遗尿患儿去医院就诊。
  很多父母认为“谁家的孩子还没有尿过床呢”“尿床不是病”。殊不知,儿童夜遗尿的危害潜移默化,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还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
  在义诊现场,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正焦急地抱着孩子向医生询问病情的年轻妈妈。“孩子尿床两年了,起初觉得小孩尿床是正常现象,谁晓得后来越来越严重了。”
  这位年轻妈妈的孩子叫妞妞(化名),今年四岁零三个月,然而从两岁起,妞妞就开始了尿床,“起初我们也没太在意,但最严重的一次,孩子一晚上尿了5次床。”妞妞妈妈说,为了避免孩子晚上起夜,睡前几个小时基本不会让孩子喝水、吃水果,并且睡前会让孩子先上厕所,可即便是这样,仍然无法让妞妞摆脱尿床的“噩梦”。
  对此,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内分泌科主任、小儿呼吸科主任陶于洪教授表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尿床都不够重视,“其实遗尿是对儿童的重要创伤事件,它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陶教授表示,遗尿影响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引起小孩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尿床是因为缺乏“抗利尿激素”
  儿童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是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并且有2%-3%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陶于洪教授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儿童夜遗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跟遗传、神经系统发育不好、膀胱容量小以及睡眠障碍、便秘等因素相关。陶教授说,“尿床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用遗尿报警器
  10岁女孩泡泡(化名)当天也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华西第二医院举行的“世界遗尿日”义诊活动现场。泡泡不像其他孩子,她在现场很活跃,完全没有因为遗尿让她有任何性格的改变。
  泡泡妈妈性格也很好,没有因为孩子尿床而羞于开口,她很大方地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泡泡一直有遗尿症,家人因为给她治病也没少操心,昨天我朋友听说今天这儿有义诊,我赶紧请假带着泡泡就来了,一会儿看完还要马上送她回学校呢。”
  泡泡妈很早就发现女儿有遗尿症,之前也去过很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中药西药和各种偏方更是数不胜数,但是都不见效果。最初泡泡上幼儿园时,尿床就很严重,“午睡我都不会睡着,因为一不小心睡着了,我就要尿床。有时候白天上课坐着都要尿裤子”泡泡笑嘻嘻说。
  后来泡泡上小学了,泡泡妈晚上不再上闹钟喊她起床解便了,一是长期夜晚起夜大人的身体受不了,二是不想因为起夜影响孩子的睡眠。从那时起,泡泡就穿上了尿不湿,这一穿就是近4年,直到现在,泡泡都10岁了,每天晚上还是会穿上尿不湿睡觉。所以她到现在都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校外需要住宿的活动,因为她怕同学们知道了会笑话她。
  对于泡泡的情况,陶教授表示,长期使用尿不湿肯定是不正确的。家长应首先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其次,再根据医生建议对孩子进行膀胱训练,必要的话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而对于长期遗尿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孩子,还可以考虑使用遗尿报警器。“所谓遗尿报警器可以帮助儿童的大脑识别其膀胱已满时候发出的信号,让儿童醒来去厕所排尿,一旦儿童被报警器叫醒,就需要在上厕所前把报警器关掉,排便结束后重新设定报警器,以免再次尿床。”陶教授表示,目前主要有两种遗尿报警器,一种是像垫子一样,放置在床上,另一种身体报警器则是夹在儿童内裤上的。
  名词解释
  遗尿症
  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现象,一般5岁以上儿童,每周两次以上夜间遗尿,持续3个月以上即可判断为患有遗尿症。遗尿症常见症状有很多种,比如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日间常尿频、排尿困难等。
  小知识
  家长如何对遗尿孩子进行指导?
  陶于洪教授表示,遗尿症并非无法治愈,轻度患者患者可通过健康教育得到良好治疗,情况严重者也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行为训练以及辅助报警器等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1家长及时记录孩子遗尿时间,重视遗尿问题
  2除去尿布或者尿不湿
  3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不要一手包办孩子尿湿的床单、衣服,让孩子参与其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鼓励孩子不过分害怕遗尿
  6多与孩子沟通,增强信心,减少孩子自卑心理
  家长对遗尿认识的误区
  给孩子一直用尿不湿:会让孩子对尿不湿产生依赖,认为反正有尿不湿,就无所顾忌,依旧尿床。
  提前把孩子叫醒:家长为了避免第二天洗床单,晚上提前将孩子叫醒,不仅影响孩子和父母休息,而且对孩子的恢复没有任何好处。
  不管不问,甚至惩罚打骂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责甚至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
  白天不让孩子喝水: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而且白天进行膀胱训练需要孩子大量饮水进行憋尿训练。
  错误的训练方法(如把尿):应让孩子自己上厕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非针对性、顺序紊乱的训练:需要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科学合理训练。
  重视药物、轻视训练:药物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排尿,学会控制自己的膀胱,因此膀胱训练才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求速战速决:遗尿的康复训练是长期过程,家长切勿急于求成,应耐心鼓励孩子。遗尿日义诊现场
(责任编辑:郭彪 UN832)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岁宝宝尿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