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现在一岁八个月宝宝了,除了语言能力,其他

回复: 43 | 浏览: 8141
| 字体: tT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 字体大小: tT
尊重生命& & 标题很严肃,内容很实在哈。我是一名全职,准确而言就结束了定点上下班的工作。从一毕业我就和孩子们打交道,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业务做过,培训做过,主管做过,课也代过。面对的孩子大部分集中在幼儿园到小学之间。我自身非常喜欢和孩子打交道。& & 是一个自信,开朗,活泼,自立的孩子。2011年10月6号,还差两天预产期的小家伙迫不及待的诞生了。在她快的时候,我发现葡萄专注力,理解力,接收与反馈力,语言表达力逐渐在同龄孩子中凸显出来,于是我给她选择了。报名早教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优点有更能自由展现的舞台,这样,在不断得到肯定和满足的环境中,这些优点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促使孩子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 这几个特点其实是有联系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注意力集中了,方能用心理解,理解透了才算是信息完全接收,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反馈,那么要想反馈完全就促使孩子更大量的主动汲取语言精华。如果少了其中的一点,是否要考虑一下其他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隐形的呢?我依次说一下这几个特点的形成。并且亲们,我在这里说一下,毕竟偶只是葡小萄同学的妈妈,今天所写的所有内容都出自我个人亲身感受有感而发,同时由于受葡萄年龄的限制,我只能针对这部分小朋友做出叙述,所以难免有写的不到位的,也欢迎大家拍砖。& & 最重要的就是专注力,让子弹飞一会。特别是葡萄半岁以后,她玩玩具或者看书时候只要她不叫我,我都不会打扰。哪怕在发呆。现在葡萄自己玩积木或者拼图会玩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不说话。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再小一点的时候,应该不断的给予也就是成人的适度干预,让她有很多的知识能量存储。大一点特别有自我意识之后一定要更多是是聆听。我自身的负面例子:孩子玩玩具的好好的,老人一会在另一个房间喊名字让孩子找,一会上她面前mao一声逗孩子笑等,并且发现孩子笑了就不停地逗她一点不在乎孩子正在做什么。或者孩子原本在自己看书,老人一会指着问这是什么,一会告诉孩子那个应该是什么。一会又拿起一件玩具让孩子玩这个。这种就是无意义的行为。四岁的孩子注意力才有几分钟,一岁多的孩子更少,在她做自己的事情时或者进行一项活动时是多么宝贵的。我们应该保护这种行为不要打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等于培养她们长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所以责怪孩子三分钟热度的时候,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先给了孩子一个专注的环境呢。理解力的完善除了孩子自身的逐渐成熟还需要大人的不断解释,不要吝啬与孩子说话,你现在多说两句将来就可以少说两句。& & 以上这两点ok了,关于接收与反馈这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语言表达力重点说一下,也是经常听家长们说的,怎么我们还,怎么我们还说不清楚,怎么我们还是总说奶话。。。葡萄就能有意识的叫妈妈,一岁不到会喊所有称呼并准确无误的主动和这些人打招呼,会说一般小动物的名字以及模仿叫声,一岁1个月会和大人交替数到10,一岁2个月就能说至少四个字甚至更多的短句比如,妈妈吃地瓜,宝宝要。舅舅在学习等。一岁七个多月就连续数数1-20但是量词运用还不是很恰当,能简单交流和转述事情唱歌和讲几十字的儿歌,并且经常创造性的但都恰到好处的运用新词句,现在能复数简单的故事,看图说话,音乐方面尤其突出,像我的好妈妈这样的歌曲,两三天基本连词带调自己会唱了。当然关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这不仅是指说话早晚的问题。说话早不一定将来表达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所以除了早晚的个体差异不要着急外,在葡萄身上我也做了很多功课。最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去耐心用心交流。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多和孩子说话,并且一定要用正确的语序陈述。我是自孩子出生后进行的,在这里我说一下胎教,我不否认各类胎教的作用,时候买了很多书籍参考,但是我想很多妈妈和我一样坚持不下来,所以我认为坚持健康良好的心情是最好的胎教,能多和孩子说话是最好的。孩子的理解力其实是我们想象的三倍,不要担心复杂也不要担心句子长。最重要的一点是交流,所谓交流是互相的,你说的对方有反应才是交流。大家想,在你和宝宝说话时候是不是特别想她能听懂并且和你回应。所以,重点来了,宝宝说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在认真听,有没有做出回应。你应该对这个小人儿重视起来,以前妈妈对待宝宝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十八岁之前对周围人的态度。在她说话哪怕是发音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应,哪怕回头看看她,要鼓励赞赏不要无视忽略。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重视也是尊重。这样宝宝会更有兴趣和你交流,那么由于她又没有很多词汇表达,这样一来她所有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跟你学,这就引申出刚才提到的,我们要语序正确,语意明确,表述清晰。有的家长明明在聊天却不理孩子,这种态度势必会影响孩子,不只是逐渐不喜欢再和你交流,严重的也会影响将来她的性格人际交往等。有问必答的孩子会是一个内心满足感强的孩子,那表现在外的就是自信,活泼,开朗。& &
果断给分!宝妈以后要多来妈网跟大家交流啊.
总评分:&私房钱 + 400&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几千字心水呀~全职妈妈教育心得~怎样培养孩子专注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申请加精呀
下面再零散说几点日常我带孩子的其他心得体会。
让孩子做主,多给孩子机会思考和决定。举些例子:淘气堡里一会拽着孩子玩这个,孩子玩的好好的又拉着孩子玩那个。孩子坐秋千一上午不会烦,但是你却认为只玩一个东西浪费时间舍本之类,而想方设法把孩子哄下来。别人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还没张口,你就对孩子说:快说*&&#~丝毫没给孩子时间反应就让孩子照你的说。你怎么知道孩子就想回答问题或者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有其他的表达呢?你怎么就那么自以为是呢?别人问你了么?特别是葡萄现在语言爆发期(我自己定义的,相对哈),我为了锻炼她的思考和表达总是问她各种问题,比如妈妈做的饭好吃么?饭里有什么?你喜欢妈妈买的衣服么?是什么颜色的?我最烦这时候有人在葡萄旁边催促口吻教她说,快和妈妈说#&*@。。。。。我是问葡萄,她说不说她说什么是她的自由!再举个例子,葡萄喜欢玩六片的拼图,她这个年龄肯定不能顺利的迅速的拼好,大人们就经常在孩子拼错的时候立马说不对不对然后给她说放哪里。是你拼呢还是孩子拼呢?请放慢你的步伐,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帮助孩子会独立思考,让她更早的独立。聪明的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在一遍一遍思考中成长的。前者聪明别人,后者聪明自己。还有就是我们都关心的孩子的自信来源于有自己的决定权并且得到不断的肯定鼓励。
多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要简单的甚至粗暴的给予太多的禁止,不允许,不对,不能。当家长的,什么事你心甘情愿做,一定是让孩子开心的事吧。你在洗衣服,孩子进来了非得把小手泡在你的盆里帮忙。这就是能让她此刻开心的事情。索性拿个罩衣一穿,袖子挽上去给小盆小袜子放上水给她。同样,抢你的笤帚,拿笔乱画,到厨房探索等等所有你做的事情她都感兴趣。所以,让她做,并且帮助她正确的做。这样你会发现,孩子故意捣乱给你添乱的时候几乎没有。比如当时你控制住了她去厨房乱抓调味瓶,那么以后很可能她会趁你不备研究时打翻他们。而你以平常口吻挨个给她看了调味瓶并告诉她分别是什么,没有了好奇自然就没有打破好奇的行为。禁止越多,好奇心越重。老实孩子作大业,我觉得有这方面原因。我的原则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事情,放手让她做。这同样有助于她自信和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建立。
尊重孩子的童真,别取笑孩子,用大人的标准给孩子定格。就比如,葡萄看见画本上有只熊,她直接很兴奋的说,大狗狗!我觉得这就没有必要打断孩子,立马纠正是熊。因为葡萄并不是不认识熊和狗,只是她觉得像狗。这并不违背什么大原则。我一般会说,哇,你觉得像狗呀,妈妈觉得像只可爱的大棕熊哦。然后葡萄笑笑,她也不会盲从顺着我的话说,我很高兴,这代表她真正的思考。那么我相信一定对她有好处的。前段时间葡萄看见中国地图倒着放,惊讶的和我说,像大象一样!有时候我们会直接告诉孩子,中国像只雄鸡,但是我没有告诉她,首先肯定了她的说法,也惊叹我从没有发现过,然后再给她倒过来,她立刻兴奋的说,像大公鸡一样!生活中很多这样想象力的例子,比如看见侧躺的玩偶小熊,说像牛一样!还真的呢,一条胳膊和一条腿向上竖着就像牛角。不断肯定她这些小发现,并且鼓励她,我想这样她对任何事情都会保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别利用孩子的无知吓唬孩子。分两种,一种类似晚上外面有大灰狼抓小孩,一种是为了避免某种难以故意让孩子体验后果的危险行为发生。比如插座有电,但是孩子都喜欢拿线去插,或者小手伸进去。有的大人一见到就立马和自己触电似的赶紧高声制止边提高分贝用上拟声词说“啪!有电”或者忙给个其他东西转移注意力还有部分商家出产了安全塞并且销量不错。这些我认为都不妥。不许他做的就要正面或者说是给一个直观的理由。比如,你不想小孩子去拔插座怕她触电,那么直接告诉他插座是电器的好朋友。我相信告诉她拔下来电视就不亮了,远比告诉她触电疼会死人很危险更直观更让她感兴趣并且更容易记住。因为她没经历过触电这是抽象的,下次她一定还会好奇的研究。就是说你拔下插头让她看电视机不工作比真的给她触电的体验好实现。我想,在这个年龄段,比较起来她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在电器的工作与否多一些,而不是探索电到底是什么东西有怎样的危险。
关于敏感期里最可以干预的我认为是执拗期。这个问题上我要分享的就是:不要抱怨,你怎么对孩子,孩子就会怎么对你。小时候甚至长大后在人们口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我总认为是执拗期没有很顺利。何为听话,我理解的就是听进去对方讲的事情。那么这就是关乎一说,一听两者。说话要有技巧,你给孩子尊重越多,孩子给你的回馈就越多。孩子并不是贪得无厌,给的越多她要的越少。也会达到我们大眼眼中所谓的听话。葡萄姥姥经常说,葡萄这个孩子信糊弄,说得通。哪怕再喜欢好奇的东西,葡萄虽然还是恋恋不舍,但是最后都会和这样东西拜拜,然后还回去。葡萄的执拗期就相对要平缓。这得益于平日里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物品的归属权,真的是谁的东西谁有决定权。在家里宝宝的,爸爸的,妈妈的等等是自始至终我会和她强调的。不管执拗期还是任何时候,家长说话的语气很重要。平缓,即使你再生气也要平缓坚定又要不失严厉。另外平日还要养成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物归原处,从哪里拿要放回哪里去。大人有这个习惯之后,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时候也不会大惊小怪和孩子较真。& &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心里有孩子,眼中忽略。这句话我一直纠结怎么讲。意思就是不要太在乎孩子,包括平时的磕磕碰碰,包括日常生活中不要太以她为中心。但是孩子在我们心里,只是不要让她看出来。葡萄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面摔了碰了我决不允许任何人立马抱起来哄,其实当妈的心里比谁都着急。如果她没哭,我会蹲下摸摸她然后轻松的说,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呀,有点疼吧,小心点就好啦,下次注意点就不会摔倒了对么,拍拍手拍拍衣服吧。如果摔得厉害那就要采取措施了,就像从餐椅摔下来这种。所以现在葡萄比较坚强。特别禁止的行为就是立马抱起来慌张的问孩子哪里摔着了奶奶亲亲,还埋怨这石头真讨厌摔着我们了之类。要让孩子内心强大,有责任感,平时就要放手再放手。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和孩子一起吃东西。以前都说孩子吃东西之前先要求她分给大家,以为这样孩子就会有分享意识,孔融让梨我们都能倒背如流,我认为不全对。今天我就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音乐课下课后,我给葡萄吃火龙果,她拿着一块看我张开嘴却并没有放我嘴里,我又实验两次也没有。所以我索性自己从她零食碗里拿,和她一起吃。并且故意在她看我时候很夸张的享用。她看见我吃的很开心她也很开心。我想说的是,她手中的火龙果是她自己拿到的也是你允许她拿给自己吃的,为什么要在她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时候强行的要她放进你的嘴里呢?手中的这一块已经属于她,她有决定权。所以,不要再纠结为此孩子没有分享心了,你和她一起吃,尤其是她喜欢吃的东西。潜移默化中,孩子觉得分享是很自然的事情。
再说两个熟悉场景。孩子和其他人玩的好好的,奶奶过来逗孩子说,奶奶走了昂,实际上不真走。看见孩子着急的样子就觉得孩子和自己很亲。场景二,其实要和孩子一起出门,孩子和另外的大人先走在前面,奶奶在后面不断重复,和奶奶再见,奶奶不走。当孩子说完再见后,又继续叫住孩子对她说,你来拉奶奶奶奶就走,结果孩子不来,又说那你走吧奶奶不去,反反复复,搞的孩子也很迷茫。这是一种戏弄!并且给孩子一个不好的影响,说话不算数。同样在真走的时候也故意反复强调奶奶走了昂,也非常不妥。对于离别是自然的,每个人都要面对。原本没有什么,你这样反复提及你要走了,本身就有一种错误导向,让孩子觉得离别很特别,也不应该发生。若你是她在乎的人,更让她着急伤心抓着你不放。走就是走,直截了当,说了再见下次见,就立刻走开。不要刻意渲染这种离别,一辈子很长,一定要让孩子觉得分分合合本就是自然的事情。
再说一个关于到点孩子不走不回家,在葡萄身上出现后我会怎么处理。首先讲清楚必须回家原因,然后给她时间最后玩耍,然后再给她时间和玩耍的场所道别。最后这一点是我一定要让孩子做的。给她的时间目前来讲就是数20个数,葡萄现在会数20个数和平时不断重复有关系,这也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不要逼着孩子学习,环境轻松了,孩子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就会学会。所以就回家这个问题,葡萄一般不会有。只有两次在淘气堡,数完数后还是不回家,结果我就说那么妈妈在外面等你,你玩完了自己出来吧。我就在外面等她,不一会她就出来了很开心的和我回家了。请大家注意的是,自始至终语气都要平和,不要催促不要命令,那么孩子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的。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喂饭时不要说,你不吃我走了昂,你再不吃我吃,你再不吃给小哥哥吃等。第一种说法有weixie的意思,其余的说法是造成孩子自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果孩子觉得你很重要,你走那么她会很伤心,然后可能逼着自己不情愿的吃一口。再加上她不吃你也不会走,对你话的信任感容易缺失。另外的你不吃谁谁来吃了,这种说法暗示孩子这东西就是你一个人的,其他人都不准碰不能碰。很多孩子别人碰任何自己的玩具都受不了并且讲不通。请这些家长想想平时是不是有这些方面没注意。有家长说你不是说谁的就是谁的么?对,这两个问题不矛盾。重点在你怎么引导。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怎么有一部分发表不了呀,总说有什么不良信息,检查中呀,为了挑出来哪一部分,我把一长篇分成了几部分发表,待续。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在这里举个例子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本帖最后由 /ka西湖娃娃 于
17:06 编辑
有天葡萄在楼下玩,她带了好几件玩具,这时有个小朋友从她旁边把她的扭扭车骑走了,她很着急的还带委屈的指着说,那是宝宝的扭扭车,我的。可是对方丝毫没有下来的意思并且骑很远去了。问一下大家平时会怎么面对这个问题呢?我先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对,扭扭车是宝宝的,是爷爷送给你的,很漂亮所以好多小朋友都喜欢,这时葡萄的神情放松了许多,我继续说小朋友看你没有玩就想先玩一会,她会还给你的,她听见你说的了,妈妈再和她去说一下好么。她想了想点了点头转身玩她的小铲子去了,后来还和小朋友一起玩扭扭车。过了一会葡萄玩一个小哥哥的挖掘机,在哥哥要回家时候她非常的不开心在上面不下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么办呢?我和葡萄说,你回家的时候你的扭扭车是不是要和你一起回家呢?她说是,那挖掘机是哥哥的,哥哥要回家了,挖掘机是不是也要跟他回家呢?她说对,那么我们亲亲挖掘机和它再见吧,谢谢它陪宝宝玩,也谢谢哥哥。然后小家伙就下来了,又摸了一会小车就说了挖掘机再见,哥哥再见。为什么要问大家怎么做,因为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这种情景下会有孩子哭闹,然后大人就很尴尬,哄不行就换训斥甚至强行抱走哪怕孩子哭得十分伤心。我们一定要保护这种物权归属意识的确立不要让孩子迷茫。再就是一定要始终语气不急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很用心的和她沟通。
在线时间108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1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641&帖子32&精华1&UID6197009&
葡小萄妈妈
私房钱941 &爱心指数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641&UID6197009&
葡萄越来越大,用电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但是哪怕是用手机,我也会随时在qq空间里记录下孩子进步的点点滴滴。最大的收获就是,你给孩子尊重越多,孩子给你的回馈就越多。孩子并不贪得无厌,给的越多她要的越少。也会达到我们大人眼中所谓的听话。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独立的思想,不是谁的私有,尊重她,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就像对待一个朋友那样。只有这样,你会觉得管孩子,带孩子,看孩子等等这些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是多么幸运的,我感谢我的孩子。
最后说一句我的心里话,也是为什么自从葡萄出生,我时刻感到很大的压力,很多朋友也劝我不要太紧张,还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不理解,我始终认为,做家长责任很重大,教育好孩子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下面是当时葡萄八个月的时候我有感而发写下的,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有共鸣呢?自以为是
今天我给葡萄买的新一批玩具送到了,迫不及待的拆开给宝贝看。这是我研究了好久的电动玩具,色彩很鲜艳,功能也很多,可以唱歌,讲故事,可以练手灵活性,可以学习知识,总之就是功能强大。我是觉得宝宝已经八个月了,各色摇铃类的玩具对她来讲应该是小儿科,应该不再感兴趣。可是,令我失望的是,葡萄也就是在我安装上电池,玩具发出声音的那一刻会抬头看看我,看看玩具。之后就宁可拿着杯子盖儿和一个化妆包上的小镜子去玩。我很是失望,把玩具堆在墙角开始反思:孩子是否像我们成人想象的那么喜欢这些设计精美的玩具呢,玩具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固有模式呢还是无形的呢。我们早已度过了孩童时代,想必没有人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作为成人是不是干预的太多呢,阻碍了她自由主动成长,成了局限被动发展。我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拿起画有花的画纸闻着,并且露出陶醉的样子。保姆看见了觉得好玩就拿了各种东西给他放到鼻子下边。结果宝宝只有不停的闻呀闻,然后迷茫的看着大家哈哈大笑。我们在宝宝自由发展的路上设置了障碍,或者强制给他扭转了发展的方向,而我们成人却觉得这是在帮助孩子,引导他捷径发展。
现在想想,之前我买过的电动爬行小螃蟹。这个电动小螃蟹设计的初衷,也是我买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向前爬行的。可是葡萄对它感兴趣的却是在按下开关后,螃蟹不断挥舞的钳子和背面不停转动的小轮子。因为这个我还一度很郁闷,变着法儿的让葡萄去观察螃蟹在地上的向前爬行,并试图帮助葡萄往前爬,可是没有任何效果。我是不是也在不觉中限制了葡萄的自由发展呢。孩子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他,并且正确的辅助他成长。但事实上,我们对孩子的帮助很多是在依照自己的所谓经验,对孩子未必是有益的,很多时候其实大人在干预孩子的活动,我们在自以是。
又如走路,大人走路要求不要边走边玩,因为对于大人来讲,走路的目的是赶紧到达目的地,所以不断地催促孩子快点。而同行的孩子,走路对于他们来讲更多的是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新鲜事物,他会走走停停,一会看看路边的小草,一会看看那边正在啃鱼刺的猫。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感兴趣的正是我们以为无聊的事情,但就是这些事情不断完善着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大人以为要帮助孩子建立的正确观念其实对于孩子却是错误的,阻碍其自由发展的。
每个阶段都会有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坐的很开心的时候,你却让他去学爬,当孩子爬的很开心的时候,你却急于让他站起来学走,并且还以这个作为向同龄孩子的家长炫耀的资本。那个在此年龄段没有达到此种技能的家长还会因此而羞愧,回家赶紧训练自己的孩子。。。
我会尽量的控制自己并提醒他人,给葡萄一个自由的空间。至于玩具,什么时候想玩什么时候玩吧。
我可爱的小葡萄,崔李心培,希望你健康成长!
各位亲们,最后还要麻烦你们,如果觉得喜欢这个可爱的宝贝崔李心培,支持我这个全职妈妈,请您拿起鼠标轻轻的一点,给她投上一票。能得到您的青睐,我们将荣幸不已,在此深深的谢过各位了!我承认,在宝贝的学校未在妈网早教幼教板块发起运动之星投票之前,我没有每天都关注妈网发表文章,还是在孕期的时候会常来逛逛,所以今天也更要多写一些哈,希望大家能支持,今后多发帖,大家互相交流!
请支持10号崔李心培!在10号崔李心培前进行勾选提交后,请再回帖注明得票者姓名及推选原因才有效,再次感谢啊!
希望我们的宝贝都健康快乐,平平安安!
在线时间482小时&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私房钱9495 &金币0 &阅读权限31&积分9323&帖子957&精华0&UID3484014&
私房钱9495 &爱心指数10 &宝宝生日&金币0 &积分9323&UID3484014&
已经投票了,亲说的太好了,亲是个100%合格的妈妈,向亲学习,向亲看齐,向亲致敬
孩子全程纸尿裤,昨天打开囤货第2包某普的花王,发现和第一包不同。我不敢说他们真假混卖,大家看看。
登录妈妈圈
手机上妈网
孕妈必用 谁用谁好孕
5分钟内必有答案
随时随地记录宝宝可爱的瞬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2公安机关备案号: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多语言家庭宝宝或许“开口”晚&语言能力反而强--教育--人民网
多语言家庭宝宝或许“开口”晚&语言能力反而强
&&&&来源:&&&&
&&&&&&字号
  资料照片
  爸爸妈妈说普通话,奶奶爷爷说南通话,外婆外公说常州话,宝宝还会说话吗?别担心!多语言家庭中,宝宝“开口”时间或许晚一些,但掌握语言的能力反而强,3岁后多种语言张嘴即来,而且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记者昨日从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了解到,经过专家们长达7年的追踪记录,“幼儿汉语(2-6岁)日常会话自然语料库”已经建成,专家们通过分析语料库中孩子稚嫩的语言惊讶地发现,这批“05后”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过去提早了1岁。 扬子晚报记者 蔡蕴琦
  最新揭秘
  多语言家庭的孩子语言能力强
  现在的孩子学说话比过去“早”了1年
  “幼儿汉语(2~6岁)日常会话自然语料库”的主持人、南京师大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葆嘉教授告诉记者,孩子们怎么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又怎样从零言碎语到说完整的话,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依据个体语言成长论,我们试图弄清幼儿的语言系统是怎样逐步建构起来的。”为了破解这个谜,项目组成员从2006年开始追踪记录2~6岁幼儿生活日常话语。这些孩子中,最早的生于2003年。把录音笔挂在孩子身上,原汁原味地记录“真实话语”。专家们通过分析语料库中孩子稚嫩的语言惊讶地发现,这批“05后”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过去提早了1岁。
  两岁宝宝就会说2830个词汇
  通过统计分析,专家发现,如今孩子的语言平均发展水平提高惊人,语言早熟现象相当普遍。“如今两岁段的孩子会说的词汇量相当于过去3~4岁的孩子,语言智力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父母一代的幼儿时期。”两岁女宝宝DD来自大学教师家庭,与她一起生活的还有爷爷奶奶。从DD12个月开始,在家长的协助下,对她的日常会话随机录音,一直跟踪录音1年。“根据一年的跟踪语料统计,从小姑娘嘴巴里蹦出的不同词达到2830个。其中,可以确定为常用的词,有600~800个。”
  李葆嘉教授分析,当代中国汉语幼儿用词量很高的原因,有三种因素促使如此。第一,交流对象成人化,促使语言早熟;第二,智力开发早期化;第三;启蒙媒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图书,电视节目、电子作品等成为幼儿的日常读物。“我们追踪的大部分孩子都有这样的情况,某种程度上说,DD家庭的情况具有普遍性。”
  女孩学说话的确比男孩快
  “我家是男孩,1岁了还不会叫人,急啊!隔壁家女孩,比我们还小,已经会说好多话了。”不少男孩的妈妈为孩子晚开口说话焦虑不已。研究证明,女孩学说话的确比男孩快,“这是男孩女孩发育之间的正常差距。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晚发育4个月,我们的研究也证实女孩学说话的确比男孩快。”如果男孩1岁半以后还不会喊爸爸妈妈,可以到医院检查,到底是发音能力问题,还是认知能力发展问题。
  多语言家庭的孩子语言能力反而强
  “爸爸妈妈说普通话,奶奶爷爷说南通话,外婆外公说常州话,宝宝还会说话吗?”南京的一位妈妈王女士烦恼得很,孩子快1岁了,还没张口说话呢,只会发“啊、咦”等音,“这可能跟我家的语言环境太复杂有关系吧?”王女士说,她和丈夫都是外地人,双方父母轮流过来带孩子。平时她和丈夫都跟宝宝说普通话,爷爷奶奶是南通人,他们之间说南通话,跟宝宝有时说普通话,有时说南通话。
  “宝宝到底该学哪种话,我想他肯定很晕。”王女士说。不过,李葆嘉教授认为,在多语言(包括多方言)家庭中,长期来看,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反而更强。一种情况是“一亲一语”家庭,妈妈说一种语言,爸爸说另一种语言。父母用不同的语言跟孩子说话,通常情况下两岁之后孩子会熟练说两种语言。还有一种情况是多语言家庭,“不是一亲一语”。比如妈妈说汉语,爸爸说越南语,保姆说的是罗马尼亚语,他们都用各自语言和孩子交流。到了两岁孩子还不会说话,可是隔不多久,某天他突然能在三种语言中转换游刃有余。“而且他清楚地知道跟谁用哪种语言,这就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神奇能力。”
  专家担忧
  儿童语言“早熟”倾向明显
  专家建议多和同龄人交流顺其自然
  在李葆嘉教授看来,家长过度干预会造成孩子语言的“早熟”。“通过追踪我们发现孩子语言早熟倾向明显。”很多孩子说着成人的语言和语气,比如3岁孩子冒出来嗲嗲的一句“你当心点,知道吧?”“如果不给酸奶,今天你别吃饭了。”语言早熟常常伴随着心理早熟。李葆嘉教授认为,孩子说话早晚应顺其自然,不能过度干预,“我不建议家长过早开发孩子语言智商,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在中国的家庭中,常常是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孩子最缺乏的是和同龄人交流,学会说孩子们的语言。家长需要做的是,首先是自己多和孩子交流,为孩子创造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并有节制地收看电视节目和使用电子产品。
  给爸妈的建议
  0-6岁幼儿学话时 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
  根据“幼儿汉语日常会话自然语料库”,可以总结出“幼儿语言的平均发展水平”。“不过,这只是平均水平,并不是标准,供家长参考。”李葆嘉教授说。李葆嘉教授透露,除了正常儿童的这个语料库,他们还将研制语言缺陷儿童的语料库,以获得基本数据。通过与正常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的比较,为语言缺陷儿童提供援助方法。
  1岁段(1~12个月)
  1~12个月的孩子,尝试发过各种声音。“只要是人能发的音,不管哪种语言中的多奇怪的音,宝宝都可以自发地说出,最常见的如‘铺’音,发这个音时,宝宝的嘴唇不停颤动。”最终在接近12个月时,宝宝的语音定格在母语语音系统上。通过尝试后,他“捕捉”到父母讲话中最熟悉的语音,其他的音就都舍弃了。
  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李教授建议,这个阶段,要多进行以妈妈为主、爸爸为辅助的“母婴”互动。“这里的‘母’,扩展开来,也是一个群体,包括周围的亲人。”李教授认为,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妈妈和宝宝互动是从“喂奶”开始。哺乳中一边摸着孩子的小脑袋,一边轻声和他说话,这是最佳的母婴互动。爸爸和其他亲人也应承担起责任,尽量多和孩子说说话。
  两岁段(13~24个月)
  一般来说,13个月后,宝宝开口喊爸爸或妈妈了。但只会只言片语。比如,在说“苹果”之前,宝宝很早就知道苹果可以吃、可以玩。但还不会连贯表达“要吃苹果”。宝宝通常说“果果”就表示“要苹果”。也可能只说“妈妈”,这里的“妈妈”并不是称谓。宝宝的小手不停挥动,眼睛盯着苹果,其话语行为的整个信息是“妈妈拿苹果”。依据语境,“孩子的妈妈一下就懂了。”两岁段是孩子语言的初步发展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3~15个月单词句为主;16~18个月逐步出现双词句;19~21个月双词句为主,蹦出三词句。22~24个月三词句增多,甚至出现了多词句。
  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李教授建议,这个阶段,父母最重要的是诱导孩子说完整的话。比如孩子说“要”,明明你知道宝宝要什么,但别立即拿给他,而是问:“宝宝要什么?”宝宝还是说一个词“苹果”,父母可以再问:“要苹果?”于是宝宝就会把“要+苹果”联系起来。下次,想吃苹果时,宝宝就可能说出双词句“要苹果”。再增加一点难度,父母可以说“宝宝要吃苹果吗?”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渐渐学会说“宝宝要吃苹果”了。通过反复诱导和互动,完整的句子就会从孩子嘴巴里蹦出来了。
  3岁段(25~36个月)
  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日常会话中,宝宝的角色由被动或“受控”的状况,向主动的或“反控”的状态变化。宝宝开始提问,开始主动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带宝宝到公园去玩,宝宝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会说“玩得很开心”了。
  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别打断孩子的提问,也别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做一个倾听者、启发者,让孩子享受控制语言的快乐。
  4岁段之后
  孩子已经能够熟练说母语了,运用一些语言“伎俩”了。想吃冷饮了,会说“我把玩具整理好,你给我吃冷饮吧。”等玩具收拾妥当,立马跑来,“收好了。”言下之意是“冷饮呢?”经过5岁到6岁,孩子掌握的语言已经与成人日常语言差不多了。唯一不同的是,成人语言中有更多的文化词和行业用语,并且还会运用书面语言。而我们的孩子,则需要到小学进一步学习了。
  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李教授建议,这个时候多听孩子讲自己的感受,多听孩子讲故事,包括自己编的故事。
(责任编辑:杨玉君(实习)、林露)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邓小平因何事力挺朱F基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个月宝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