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可出现已经转移到肝

星状病毒与感染
发布时间:&&&来源:&&&
星状病毒于1975年由Appleton和Higgins采用电镜在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中首次发现,因其颗粒在电镜下呈星形外观而谓之。星状病毒科包括哺乳类星状病毒(Mamastroviruses)和鸟星状病毒(Avastroviruses)两个属,分别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根据其感染宿主的物种,各病毒属又分为不同的病毒种;每种病毒可进一步亚分为不同的血清型。人类星状病毒归属于哺乳类星状病毒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科张占卿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星状病毒呈球形,核衣壳为规则20面体,无胞膜。自然感染获得的病毒颗粒直径为28nm,约10%的病毒颗粒有特征性的5~6个角;细胞培养获得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1nm,包括10nm 的刺突。细胞培养获得的病毒颗粒亦具有感染性。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结构尚不十分清楚,可因其宿主物种和血清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动物星状病毒衣壳有2~5个衣壳蛋白;人类星状病毒血清型1和2有3 个衣壳蛋白,血清型3 型有2个衣壳蛋白,而血清型5型的Marin County株仅由一个衣壳蛋白。
应用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人类星状病毒可分为7个血清型(HastV21~HastV27),最近又报道了血清型8 (HastV28)。Noel等将星状病毒分为7个基因型,并且证明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划分一致。星状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HastV21的IgG抗体阳性率达90%。
(二)基因组特征
基因组长约6.8kb。从5′端到3′端顺序包括一个约85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三个开放读码框架(ORF1a,ORF1b,ORF2)、一个约80 个核苷酸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大约30 个核苷酸的多聚腺苷酸尾。ORF1a和ORF1b编码非结构蛋白:ORF1a 编码一个丝氨酸蛋白酶,ORF1b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ORF2 编码衣壳蛋白的前体结构蛋白。
星状病毒所感染的细胞内可检测出两种病毒特异性的RNA:6.8 kb 的全基因组RNA和2.8 kb 的亚基因组RNA;亚基因组RNA 包含全部ORF2序列,可能作为mRNA表达衣壳蛋白。ORF2的编码产物至少包括4 个区域:区域1在各血清型之间高度保守,区域2相对多变,区域3 多有碱基缺失和插入,区域4相对保守。病毒的中和抗原决定簇位于区域2。
(三)病毒的复制
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早期体外细胞培养的研究证实,星状病毒的连续复制需要有胰蛋白酶的存在,而一个复制周期则不需要胰蛋白酶的存在。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牛血清而不加入胰蛋白酶,仅有唯一的VP90合成,VP90可被特异性抗血清沉淀,提示可能是衣壳蛋白前体。胰蛋白酶可将VP90裂解为VP31、VP29和VP20等三个蛋白。此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结果。需要指出的是,不同血清型的星状病毒,其衣壳蛋白合成过程中的加工、修饰和切割部位可能存在一定差别。
(四)抵抗力
星状病毒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不完全清楚。已知星状病毒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在环境表面能够存活数日,在粪便中数周;耐酸(PH3),对含氯消毒剂耐受;对热敏感,60℃ 5分钟仍保持活性,但10分钟可被灭活。
二、致病性
(一)致病机制
人类形状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腹泻与粪便排毒的相关性以及病毒颗粒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的存在提示星状病毒可在人类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复制。动物星状病毒的发病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牛星状病毒的研究指出,该病毒可感染小肠M细胞和Peyer's 斑上的吸收型肠上皮细胞;羊星状病毒的研究发现,轻度腹泻发生在该病毒感染成熟肠上皮细胞微绒毛顶部的2/3和上皮下巨噬细胞。关于星状病毒感染的部位,牛星状病毒和羊星状病毒的研究说明星状病毒可能通过肠上皮细胞的顶部入胞,而人类星状病毒的细胞培养显示星状病毒通过肠上皮细胞的底部入胞。
(二)流行病学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染源。已经证实粪口传播是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接触传播为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辅助传播方式,水体污染和食品污染偶可造成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爆发。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属世界性传染病,人类星状病毒血清型1(HastV21)是流行最广泛的血清型。星状病毒和肠腺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在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雨季;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多流行于干燥和寒冷季节,流行多发生在11月~5月,流行高峰多在3月~4月。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年龄分布尚不清楚,但有研究指出,星状病毒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也可见于托老院的老年人。
(三)所致疾病
星状病毒肠腺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潜伏期约为1~4天,腹泻持续时间2~6天。其临床特点为轻度水样腹泻,相当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轻型,可伴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和腹痛。虽然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很少导致脱水或住院,但有营养不良、免疫缺陷、联合感染和基础肠道疾病的患儿病情较重。
三、免疫性
星状病毒的感染后免疫不完全清楚。星状病毒性胃肠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也可见于老年人,提示星状病毒感染可获得跨越成年期的保护性免疫,进入老年期而逐渐消逝。有研究指出,人类星状病毒感染获得的免疫在7个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四、实验室检查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
电镜是确诊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的金标准,但灵敏度较低,仅有10%的星状病毒颗粒具有典型的星状外形。粪便浓集和提取更容易发现病毒,免疫电镜可提高普通电镜的灵敏度。
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原均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可用于病毒分型,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已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粪便标本中的星状病毒可在人胚肾细胞和传代人类结肠癌细胞中增殖并用于病毒分离,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仅限于科学研究。
(二)血清学试验
星状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和了解对星状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血清学试验很少用于临床诊断。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用RT-PCR检测星状病毒具有比EIA检测病毒抗原和电镜颗粒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可用于病毒分型、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不能根据其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其他病毒性胃肠炎如轮状病毒、腺病毒性胃肠炎也有类似特征,而且它在病毒性腹泻中的构成比不占主导地位。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与细菌性、真菌性和原虫性腹泻鉴别比较较易,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的鉴别较难,需要病原特异性检查。
六、防治原则
(一)预防
应遵循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原则。最重要的措施是洗手、减少水体和食品污染。目前尚无有关星状病毒疫苗研制的报道。
(二)治疗
星状病毒性胃肠炎症状轻微,病程自限,预后良好。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在胆囊疾病中,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专家指出,如果患者得了胆管结石之后不能尽快治疗的话,就有一定的机率引发胆管癌。而胆管癌属于危及患者生命比较严重...
大家都知道胆管癌这样的疾病是很可怕的,必须要重视,而且最重要的是对疾病进行预防,下面给大家说说要怎么做。提前预防胆管癌首先要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其实引发胆管癌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饮食不健康,工作压力大都会促使胆管癌患者发病。其实总结起来可以发现,胆管癌的发病来自于一些特殊人群。而现在年轻人患胆管癌的人群...
胆管癌的发生对健康伤害很大,必须积极的治疗,那治疗费用也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他们都想知道治胆管癌大概多少钱,其实这是不确定的,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下面看看相关介绍。...
东城区帅府园一号、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我老爸5月23号腹痛去医院检查,查B超后建议入院,做加强cT,诊断胆囊癌,并己转移到肝!大面部!医生...
22:19&&&&&&浏览9255次
病情描述:我老爸5月23号腹痛去医院检查,查B超后建议入院,做加强cT,诊断胆囊癌,并己转移到肝!大面部!医生说是晚期,沒任何冶疗手段!请问郑医生,还有冶疗可能吗?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问治疗可能!治愈是比较难了!但是可以保守治疗,减少痛苦!增加成活时间的!这个癌症治疗的选择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胆囊癌恶性度高,容易浸润性的生长和转移的,晚期是可以导致梗阻或是多发的转移的
指导建议:如果肝功能异常的话,或是梗阻性黄疸的话,此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只能是经皮肝穿刺减轻黄疸,延缓生命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梗阻性黄疸可出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