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谁回答下我沈阳这的沈阳沈河区邮编物理方面的军考文化课谁知道怎么做好?韦德补课能不能帮助我提升一些呢?

3,695被浏览643,362分享邀请回答19K1,5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631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新闻热线:024-
您当前的位置 :
韦德:詹皇伟大不仅因为天赋高 最欣赏他严格自律
http://www.syd.com.cn   来源:网易体育& 16:04
  网易体育2月23日报道:
  勒布朗和韦德在刚进入联盟时就已经成为好友,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友谊也超越了篮球。他们曾经做对手也做队友,但之间的友情从未受到过影响。
  本赛季,韦德也从骑士被交易到热火,对他来说也算是圆满的结局。如今他们都已经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但却依然能从彼此身上看到曾经的样子。
  最近,韦德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了自己从勒布朗身上学到的东西,他说勒布朗的伟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天赋。 
  “身材高大、速度快是帮助他成就了伟大,但我向他学到的还是努力的态度和对比赛的了解。他的努力是常人难及的,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从饮食到时间安排再到生活方式都是如此。他当然伟大,但这绝对是努力得来的结果。”他说。
  可能很多人都低估了勒布朗在场外对于提升自己所做的努力工作,但其实,真正亲眼见到他如何为比赛做准备、如何保护自己身体的人都会佩服他的付出。再厉害的天才,如果没有后天努力,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对于韦德来说,跟勒布朗联手拿下两个冠军,也算是他生涯的第二次巅峰。本来他以为这个赛季也能有机会重新得到冲冠的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落叶归根。接下来他跟勒布朗再做队友的可能已经不大,但他心里也已经没什么遗憾了。
编辑:lt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
相关新闻:
常年法律顾问:辽宁百涛律师事务所 贾煜律师
新闻监督举报电话:(024)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广告咨询热线:96009-6 新闻热线:(024)
网络举报电话:83
公共服务机构: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辽)字第1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610474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中国人不了解的历史故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被刻意掩埋的世界史:小蛇吞大象
15:26:05|&&分类:&
中国人不了解的历史故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金融小城威尼斯灭亡掠夺东罗马帝国&&
编译:&WEIWL253&&&&&&
转帖:呼呼
前言 圣战与东征
& 圣战是西欧中世纪最为重要的大型战争。
1096年由法国贵族为主的十字军攻下了耶路撒冷,之后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40多年后由于伊德萨伯国告急,法国的路易七世与德意志的康拉德三世发起第二次十字军,然而决策层出现严重战略错误,而遭致惨败。第三次东征是在1189年到1192年,其时埃及的萨拉丁崛起并把大半个巴勒斯坦收复。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可能是中世纪最为耀眼的军事领袖)又数度击败萨拉丁并攻下了好几个重镇。但他因为后院起火而不得不放弃耶路撒冷,最终签订了保证朝圣的条约便打道回府。
时间已经经过了一百年,确实,欧洲人引以为傲的重骑兵在圣地耀武扬威,法兰克人在圣地也划出了一片“天国王朝”。
但到12世纪末,中东的形势、文化与一百年前乌尔巴诺二世在克勒芒宗教大会召唤圣战时,大体没有什么两样。然而紧接着要出现在历史舞台的这场在后世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其影响力则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三次东征,彻底改变了地中海的历史潮流。
一、第四次东征的发起
日,罗马教宗西斯廷三世驾崩,枢机团很快选出了新的教宗:来自塞尼的洛泰里奥,新教宗取名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年仅37岁,是枢机团中最年轻的一位。虽然年少,枢机主教们却对这个新教皇大为放心,他们确信这个年轻人定能一振教皇国的权威。
于是,英诺森即位之初就想筹划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他给在圣地的耶路撒冷国王、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等组织通信以了解巴勒斯坦的形势,并开始着手组织世俗君主和属下的教会。
这时候离第三次十字军结束才不到几年,法国的菲利普二世与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尚在为法国西部领土的问题交战。
英诺森亲自为其周旋,让两国和解,但到1199年理查却驾崩。他的弟弟约翰即位,两国再度陷入敌对状态。法国的菲利普是表明自己不会去打圣战的,这只老狐狸在此前的第三次东征中就借口回国,现在正忙于收复西部的诸郡,但他同时也表示支持属下的贵族参战。在德国,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的长子亨利六世继位后没过几年也驾崩了,剩下弟弟士瓦本的菲利普(Philip
of Swabia)与另一个大贵族布伦瑞克的奥托(Otto of
Brunswick)争夺皇帝之位,正在内战,而且教皇本身也不喜欢菲利普,甚至给他下了禁门令。
唯一一个正式接下十字架的世俗国王来自匈牙利:匈牙利的贝拉三世(B&la
III)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1196年承诺会参加十字军,但这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不久驾崩,后来他的儿子安德鲁二世参加了第五次东征。&
虽然教宗大力宣教,但社会各界的反应却不甚强烈:经过一百多年,人们对圣战已经变得不怎么热衷,甚至乎异教和异端开始在法国南部蔓延——其中有名的是阿尔比派(Albegenses),英诺森后来特地召集了一支十字军清除这个教派;再加上教皇的年龄实在太年轻,让很多人对这次东征没多大信心。为此,教皇从自己的金库里取出十分之一来赞助东征,又要求所有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都要捐献教会财产的四十分之一,后来又把西多派(Cistercian),卡尔特派(Carthusian),普雷蒙特雷派(Premonstratensian)以及格兰蒙派(Grandmontine)这四个修会的捐献提升到十五分之一。他还设立了监督人制度,即那些参加十字军的人,其财产将会由当地的教会妥善保管,回乡之时归还,以此来保证圣战不会影响他们在家乡的产业。&
二、东征的组织
& 这时候一个教士的事迹传到了教座:这个人叫讷伊的福尔克(Fulk of
Neuilly)。起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修士,但在1195年的某天顿悟,认为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便开始四处宣教,逐渐便有名起来。1198年曾参加西多派在锡托(Citeaux)的宗教大会,得知有一场新的圣战以后,福尔克毛遂自荐要求当圣战的宣教士,却遭到拒绝。教皇得知此事后极之重视。大概半年之后一封直接来自教宗的任命信寄给福尔克,希望他担起宣教的任务。
& 据说,福尔克在1199年的春天来到香槟的埃克里城堡(?cri
Castle)。在那里正在举行一场比武大会:一方是香槟伯爵蒂巴尔德(Count Thibaut of
Champagne),另一边则是布卢瓦伯爵路易(Count Louis of
Blois)。这是两个英勇的年轻人:他们实际上既是表亲也是堂亲,是法国国王菲利普的同族,也是狮心王理查的外甥辈。福尔克来到了竞技场,阻止了两个骑士,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光复圣地上。二人很乐意接受,便就此放下屠刀,立地当了十字军。
不久之后又陆续有很多贵族加入阵营。最为重要的是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Count Baldwin of
Flanders),弗兰德斯人也就是后来荷兰和比利时的前身,当时是法国的封臣,但从来都在英、法、德三国之间当墙头草,所以法王巴不得他快点到圣地去。之后有圣波勒伯爵雨果(Count
Hugh de St. Pol)、亚眠的彼得(Peter d’Amiens)、蒙福尔的西蒙(Simon de
Montfort)布列讷伯爵戈德尔(Count Gautier de Brienne)、佩尔什伯爵杰弗里(Count Geoffrey
Perche)等等。他们主要都是法国北部人,组成了十字军的中坚力量。至于德国和英国以及法国南部的招募情况则不是很如人意:大多数是独立加入的骑士、男爵阶层的人,而没有伯爵以上的领主加入。
第四次东征成员的故乡
1200年春,作为十字军领袖的三个伯爵:蒂巴尔德、路易、鲍德温,在法国中部的苏瓦松(Soissons)召开会议。苏瓦松是内韦隆主教(Bishop
N&velon)的教座,这个主教对十字军一事很踊跃。会议要讨论两个基本问题:东征何时出发、目的地是哪?然而由于当时到达的人数不足,会议最终以闲聊告终而没实际成果。两个月后另一个会议在苏瓦松以西的贡比涅(Compi&gne)召开。之所以要换地点是因为贡比涅收藏着一块基督的裹尸布,领袖们希望在圣物面前大家能够严肃地讨论。然而结果却是僵持不下,演变成骂战。最终他们决定由六个男爵组成委员会决定策略。这六个人是:
& 维尔阿杜安的杰弗里(Geoffrey de
Vellehardouin)&
& 布尔阿沙尔的米隆(Milon de Brebant)
& 贝蒂讷的卡农(Cannon de
B&thune)&
& 阿拉德~马夸罗(Alard
Maquereau)&
& 弗瑞兹的让(Jean de Friaze)
& 戈东维莱的戈德尔(Gautier de
Gaudonville)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人:维尔阿杜安的杰弗里。他是来自香槟的男爵,维尔阿杜安是他的领地,一个村庄。他在香槟公爵蒂巴尔德的宫廷担任军务大臣,在这六人委员会中最有影响力。在以后东征的途中,很多外交事务中我们都能再次听到他的名字。实际上他还是第四次十字军的史料的主要作者,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他的从军日记。&
这六个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东征的目的地,自然是耶路撒冷。但由于现在欧洲人与东罗马人并不是很友好,小亚细亚又有突厥人肆虐,所以应该按照狮心王理查几年前的建议,从海路进攻埃及,因为埃及是穆斯林的重要兵源,又容易进攻,只要攻下埃及则圣地唾手可得——这个想法最早来自狮心王理查,他明显影响了外甥蒂巴尔德。而要取海路打埃及,则必须依靠现在整个地中海最强大的海上势力:威尼斯共和国
三、威尼斯的参与
于是这六个人便代表十字军前往威尼斯,在途中又耽搁了一些时间,最终在1201年初到达。
刚来到威尼斯,杰弗里等人就请求与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Doge Enrico
Dandolo)会面,但公爵表示要花四天准备,他们在公馆待了四天之后,把提议递交给丹多洛,后者表示支持,但要再花一个星期与议会商讨。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威尼斯提供运输船,运载4500个骑士,9000个侍从以及20000个步兵,以及9个月的食粮。外加五十条免费的战舰。而作为回报,威尼斯将得到84000个银币,以及圣战夺来的一半土地。&
于是丹多洛便把威尼斯的民众召集到圣马可广场。在那里他把杰弗里以及十字军介绍给威尼斯人,并且慷慨地形容法兰克军队的强大,赞美这种夺回圣地的美德。最后他宣读了威尼斯与十字军的协议,讲述了威尼斯舰队将在东征发挥的重要性,号召民众建造船只、参与战役。
威尼斯人热烈响应,支持此次十字军,最后,丹多洛与杰弗里签订盟约,十字军全军将在日,在威尼斯**起航。作为立誓,杰弗里象征性地向威尼斯商人们借了2000银币,送给公爵作为军费,之后他又致信教皇,得到教皇的批准——被他夸大为“教座对此极为支持”,实际上教皇跟威尼斯关系不大好,对于自己组织的十字军仰赖威尼斯舰队这件事比较不爽,他更喜欢让热那亚或者比萨承办这件事。
总之,把事情办妥的杰弗里,春风得意地回香槟去了。&
然而,也正是他们六个人的这个最初的决策,已经导致了其后的一连串事件,造成这个圣战被玷污的致命错误。在杰弗里的日记中,却从不承认自己的误算,而归咎他人。
恩里科·丹多洛公爵,年轻时候的事迹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视力不太好的老人。但是视力有多差呢?年纪有多大呢?也存在诸多疑点。关于他的视力,一说是在一场打斗中被刺盲的,另一说是出使罗马时被皇帝曼努尔一世拘留,再用玻璃反射阳光照射而盲的。两种说法都表示他的视力为零,鉴于他后来的英勇事迹,实在难以置信,不过第二种说法倒说明了他对罗马人的仇恨。关于他的年龄,根据威尼斯史料的说法,在他1193年成为公爵时已经80岁了,也就是说十年之后一个90岁的老头将在希腊领兵作战,这同样匪夷所思。&
很难说丹多洛在这时候有什么长远的谋划,但这个盲眼老头显然比杰弗里更清楚两件事:其一,协议所说的4500骑士、9000侍从以及20000步兵这一共33500人的军队,他们是肯定募集不来的。其二,威尼斯人是肯定不会把他们运到埃及的,因为这时候他们与埃及人也私下有生意来往,所以在圣马可广场,他也从来没提过目的地是开罗,大家都认为既然是十字军,那一定就是打耶路撒冷的了,再要不就是叙利亚。&
三个多世纪之后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讲的是一个犹太人的故事,但也让人或多或少了解到威尼斯这个港口城市浓重的商业文化。那已经是美第奇银行家族等中产阶级崛起后的文艺复兴时代。而早在中世纪早期威尼斯就已经有这种经商传统。
&在查士丁尼的时代,他们从属于罗马帝国,但逐渐脱离了他们的影响,同时威尼斯人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标志着威尼斯走向独立的是圣马可大教堂,其原址本是一间献给圣西奥多(St Theodore of
Amasea)的教堂,而圣西奥多则是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圣人,829年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卓偷运回圣马可的遗体,也就是福音书的作者,年之间把圣西奥多的教堂拆掉而为圣马可立庙,其隐喻可想而知。然而他们也不想过分受到教皇国的限制,把新的教堂造成君士坦丁堡的巴西里卡样式,而在竣工时罗马皇帝也来参观过。&
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的外交策略是墙头草式的。1177年神圣罗马皇帝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入侵意大利,他们与教皇国结盟对抗巴巴罗萨结果得到胜利,也获得教皇嘉奖。再看回去,1146年,西西里的国王罗格二世入侵东罗马,威尼斯则帮助罗马打退西西里的船队。然而双方在战利品方面却发生了纠纷:威尼斯人让一个非洲黑奴穿着朝服站在船头上,讽刺罗马皇帝曼努尔一世的深色皮肤,这件事看上去毫不足道,却让曼努尔怀恨在心,后来造成了罗马国内对威尼斯商人的大清洗。然而1176年君士坦丁堡入侵塞尔柱突厥,却遭到惨败而不得不再请求威尼斯人为他们提供舰队,虽然结果只是恢复了威尼斯的贸易而没能在海军方面得到进展。&
& & 随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胜利和十字军国家的建立,威尼斯人很快便与巴勒斯坦建立正式的贸易,这样就意味着中东到西欧的贸易可以直接进行而不需以君士坦丁堡为中转站,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经济的衰退,于是两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纠纷。&
丹多洛即位不久,君士坦丁堡的亚历修斯三世又一次把商业政策改为重比萨、热那亚而抑制威尼斯,为此丹多洛出兵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攻打当地的比萨人。
不过同时他也发现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帝国几乎没有舰队,要是有一队强大的陆军,围攻君士坦丁堡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最终双方签订合约,威尼斯得到一些商业好处,就班师回朝了。&
丹多洛召唤威尼斯人参加十字军&
四 、神圣罗马帝国的博尼法斯侯爵成为十字军统帅
& 说回杰弗里,他在1201年5月回到香槟,途中还遇到布列讷伯爵戈德尔,后者在贡比涅大会时也曾在场。当时他正前往意大利处理一些事务,听说与威尼斯谈得不错之后很高兴,并承诺到1202年夏天一定会前往威尼斯。二人就此分手。
不过实际上这个列布讷伯爵在后来食言了。陆陆续续也有不少曾经起誓参加圣战的人没有履行承诺,一方面准备工作拖得太长:参加圣战意味着家乡的很多事务要了解,或者根本不会再见到家乡。而准备时间太长则会让很多人的三分钟热度消退。另一方面也有宗教上的原因。&
一个十字军,从道义上说是一个朝圣者,他的最终目的地应该是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
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琳娜到圣地朝圣,发现了耶稣殉难的真十字架等圣物,并在这里建造了一间教堂,虽然教堂本身多次重建,但对基督教徒而言那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基督受难之地。
实际上很多并非宗教狂热的人参加圣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驱除穆斯林,只不过是保证朝圣道路的畅通——穆斯林早在7世纪阿拉伯帝国扩张时就占领了巴勒斯坦,由于同为阿伯拉罕宗教,当时的伊斯兰教徒尊重基督教与犹太教,称他们为“有经者”,他们信奉的上帝有时被认为是同一神。
不过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而穆斯林则认为包括耶稣在内,上帝派遣了很多先知,而穆罕默德则是最后也是最伟大的一个,所以他们路过基督教堂的时候都会念道:“赞美上帝,他老人家没有儿子”。至于犹太教,则是至今仍在等待他们的弥赛亚了。
而11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则是因为塞尔柱突厥人的崛起,这个中东地区的新势力相对于阿拉伯人比较排外,让朝圣路上的小亚细亚变得险阻,加上东罗马帝国的求援,欧洲才出现了“圣战”。现在高层决定了东征目的地是埃及,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
杰弗里回到香槟,却发现蒂巴尔德病得很厉害。他安慰这个年轻人,说威尼斯的事情办妥了。蒂巴尔德听到后很是高兴,连病也好了起来,甚至有精力去骑马。但这其实是回光返照吧。到5月24日,这个十字军的最高统领,一个具有浓厚法国骑士精神的年轻人,就这样薨去了。
打仗总要有个最高领导人。很自然地另外两个领袖布卢瓦的路易和弗兰德斯的鲍德温都是很好的人选,但六人委员会却决定寻求其他势力的帮助,他们起初致信给勃艮第公爵欧代斯(Duke
Eudes of Burgundy)和巴勒迪克伯爵蒂巴尔德(Count Tibaud of
Bar-le-Duc),但都遭到回绝。这时六人委员会想到一个更好人选:蒙特非拉特侯爵博尼法斯(Boniface of
Montferrat)。蒙特非拉特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国,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博尼法斯虽然从未到过中东,但却和那里的政治有很大渊源:他的父亲威廉五世曾经参加第二次东征,两个哥哥分别叫威廉和康拉德:前者是雅法和阿什卡伦的伯爵,后者曾经当过耶路撒冷国王,虽然尚未加冕便被谋杀,但后世的耶路撒冷王系都是他的后人。&
博尼法斯果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接过十字架,成为十字军的领袖。9月与讷伊的福尔克一道参加了锡托的西多会宗教大会——福尔克两年前曾在这个大会上主动请缨但没有被允许,现在他意气风发,又成功召唤了很多勃艮第、普罗旺斯的贵族,以及很多修院团体参加十字军。现在整个欧洲都知道这场即将来临的圣战,也知道要在6月集结在威尼斯。&&
博尼法斯成为十字军统领&
&五 、十字军利用东罗马的流亡皇子
不过博尼法斯并不立即前往威尼斯,也不是回到自己的领地,而是跑到了士瓦本。
士瓦本的国王菲利普,也就是巴巴罗萨的小儿子,之前已经提过,是博尼法斯的舅舅,博尼法斯的母亲索菲亚也是巴巴罗萨的女儿。也正因为如此教皇也有点不满让博尼法斯担任统帅。在士瓦本的朝廷里,博尼法斯认识到另一个年轻人:东罗马帝国的皇子亚历修斯。
亚历修斯为什么要跑到士瓦本去呢?这就要从十二世纪后期的罗马帝国政治讲起。之前说过,1176年,曼努尔一世曾经率领大军攻打塞尔柱突厥,希望收复小亚细亚的领土,但却在密列奥塞法隆之役(Battle
Myriokephalon)大败,从此小亚细亚收复无望。更严重的是皇权又一次陷入衰退,特别是他晚年的政策很是亲近西方人,招致了民众的反对。
虽然他向威尼斯人开刀,驱逐了东罗马帝国境内的威尼斯商人——有整整20000人之多,而当时威尼斯本土也不过60000人口——又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但最终在其子亚历修斯二世继位之后还是引发了暴动,同为科穆宁皇族的安德罗尼库斯(Andronicus
Comnenus)带头造反,KO了境内大部分的西方人——主要来自比萨和热那亚,之后篡位成为安德罗尼库斯一世。
安德罗尼库斯上台以后实行肃清,把很多曼努尔时期的贵族,特别是亲西方派的官员革职,其中有个叫做亚历修斯·安格鲁斯(Alexius
Angelus)的贵族,这时候也受牵连,逃到了萨拉丁的地盘。
这时,西西里的威廉二世来袭,为了抵御西西里军队的入侵,皇帝与威尼斯和好,甚至还跟萨拉丁结盟,但这时候亚历修斯·安格鲁斯的弟弟伊萨克(Isaac
Angelus)却举起反旗,最终把安德罗尼库斯推翻处死,成为伊萨克二世。
君士坦丁堡内这种混乱的政局还没有终结。伊萨克登位后为了防止西西里的再度入侵,又一次采取了亲西方政策,让皇族与十字军国家、匈牙利人等欧洲人结亲,又向意大利人通商赔款以求原谅安德罗尼库斯朝的大屠杀。然而新的威胁却从北方出现:保加利亚人在巴西尔二世之后都臣属于帝国,但看着现在罗马帝国国力空虚便乘机造反。此后君士坦丁堡内部又起矛盾:皇帝的哥哥亚历修斯把自己的弟弟刺盲软禁,篡位成为亚历修斯三世。
&伊萨克二世的儿子,也叫做亚历修斯,在当时也遭到软禁,但是由于皇帝自己没有儿子,所以也不怎么迫害这个侄儿。在一场对保加利亚的重要战役中,他随叔叔出征,就在那里逃了出来,搭上了一艘意大利的商船,据说还曾经被追上过,但皇子化妆成意大利人,穿着意大利商人的服装,避开了搜查。就这样这位皇子逃亡来到了士瓦本。士瓦本的菲利普,其妻子艾琳是伊萨克二世的女儿,所以菲利普是亚历修斯的姐夫。&
不过菲利普对君士坦丁堡那边的事情没什么兴趣,德国的事情就够他忙的了。不过既然这时候博尼法斯也在,那一个伟大的计划就很自然地出现了:博尼法斯将会成为一支强大的十字军的统帅,而开往埃及之前也可以顺道把亚历修斯推上皇位。这样圣战还能得到君士坦丁堡的支持,实在是一举两得。
于是在1202年2月,亚历修斯皇子到罗马拜访教皇,教皇却在此前已经收到了亚历修斯三世皇帝的关照,故没有答应帮助他。3月,博尼法斯再度拜访教皇,出于给统帅面子,教皇对其意图表示支持,但再三嘱咐“除非必要,不要与基督徒开战”。他们也许认为只要把亚历修斯送到君士坦丁堡,当地人就会对其热烈欢迎送上皇位,而不需要任何流血。
之后,博尼法斯又到巴黎短暂停留,菲利普三世正式任命他为法国军队的总指挥。4月回到蒙特非拉特,一方面招募一些士兵,另一方面交代自己离开时的政务。一直到10月,他才领兵到威尼斯去。
&&&&&&&&&&&&&&&&&&&&&&&&&&&&&&&&&&&&&&&&&&&&
六、出发前遭遇财政危机
定的集结是在6月,但统领都推迟到10月了,那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另外两个领袖弗兰德斯的鲍德温和布卢瓦的路易已经到达,然而人数还是大大不足,很多人由于热情减退都决定不再参加,也有一些人是不满博尼法斯一个意大利人出来统领法国军队的。
更坏的消息传来:弗兰德斯的地方官,也就是鲍德温的属下,名叫纳索斯的让(Jean de
Nasles),统领弗兰德斯的船队,约定先在马赛停靠,然后驶到威尼斯或埃及与鲍德温会合。但他在马赛却改变了主意,决定直接驶到叙利亚参加当地的圣战。
另外的几支军队:欧坦主教戈德尔(Gautier, Bishop
of Autun)、弗雷兹伯爵居伊古(Count
Guigues of
Forez)等人,都有自己的船队,他们觉得为船只的事情付钱给威尼斯、并要把征服的一半土地送出去这种提议感到十分可笑,便乘坐自己的船队到叙利亚去了。&
还有一个噩耗传来:讷伊的福尔克,这个伟大的说教者,在5月归天了。不过同时也有一个好消息:不少德国人—条顿骑士决定参加十字军。他们是:哈尔伯斯塔德主教康拉德(Conrad,Bishop
of Halberstadt),卡兹内伦伯根伯爵贝托尔德(Count Berthold von
Katzenellenbogen),波尔兰的卡尼尔(Garnier von Borlande),以及欧曼的亨利(Henrich von
blmen)等。&
然而人数还是大大不足。但是约定的船只已经造好停泊在港口,杰弗里在日记中写道:“天哪,威尼斯人造出来的船足够运载我们军队三倍以上的军力了。”可见十字军总人数在一万多左右。这样的人数是付不起约定的84,000银币的,他们几乎把身上所有的盘缠都拿出来,也只有50,000,差了34,000银币。现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桌面:如果不能付清欠下的款项,十字军将会有解散的危机。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白纸黑字的协议是不能违约的,否则信用将受到极大的打击。其实教皇曾经在教会中募集了一笔款项,但是现在不能动用这笔钱,因为那是准备给十字军到达圣地之后用来招募士兵和维修城堡的。
七、向威尼斯筹措金钱
这时,从教皇国来了一个使者:大主教彼得·卡普亚诺(Peter
Capuano),他受英诺森三世之名鼓舞军队的士气,并再次重申:除非是道路受到险阻,或者是对方先出手,又或者是其他可能让十字军不能继续下去的原因,东征只能打异教徒而不能够向基督徒出手。
然而,金钱的理由让这次东征的第一役就是对基督徒开战。
事情又要追溯到20多年前。威尼斯自古便在亚得里亚海的东岸建立了很多港口殖民地,以保证航路的畅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名叫扎拉(Zara),在现今克罗地亚境内。这个扎拉城对威尼斯却不是很服帖,曾多次发生暴动。
东罗马皇帝安德罗尼库斯篡位时,北巴尔干陷入权力真空,结果让匈牙利人打下了一大片领土,其中就包括了这个扎拉。对于匈牙利来说,这不过是众多城镇中的一个。但对威尼斯而言这里的战略地位则十分重要,所以他们曾经多次派舰队去试图重占扎拉城,都没有成功。
现在,丹多洛就给十字军提出了这样一个提议:如果十字军能够帮威尼斯夺回扎拉城,则可以延迟那笔欠款的偿还。&
这个提议让十字军分成了两派:以伯爵们为首的决策层认为这是唯一能让东征继续下去的方法,故大力支持。但其他人则非常反对向基督徒开战,刚加入的大主教彼得·卡普亚诺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的领袖。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最终卡普亚诺却突然改变态度:他也害怕十字军会因为这个问题而解散掉,再说这种情况已经符合了教皇所说的“让十字军不能继续下去的原因”,所以理论上是合法的。于是他开始大力劝导反对派支持这个提议。最终军心渐渐稳定下来。
于是在一个周日,威尼斯公爵丹多洛把军队和威尼斯民众召集在圣马可广场。他在那里发表演说:虽然自己已经年老,按理说应该安享晚年,但仍然决定亲自带领威尼斯舰队。而自己的儿子雷涅尔(Ranier)则将会代理威尼斯的政务。
他又说威尼斯人参加十字军,将会与世界上最为可靠的战士并肩作战。最后他跪在祭坛前,牧师在他肩上绣上十字架,他自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并不是矫情,威尼斯人虽然重视金钱,但对于宗教他们同样看重,丹多洛的很多个前任都是退位后栖身修道院,并死在那里。
&&&&很多威尼斯人被老公爵所感动,并加入到船队的行列之中。于是十字军浩浩荡荡地登上船——当然他们之中并不缺少不满者,但现在也已经没有盘缠让他们离开了:实际上他们必须到圣地去,因为很多没有钱的人离乡时曾经获赠一笔路费,通常来自教会或者修道院,条件就是他们要带回去一些证明自己曾经到过圣地的物品。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支怎么样的队伍。虽然人数比杰弗里之前预算的少得多,但他所说的“4500骑士、9000侍从、20000步兵”这个数目,是有根据的:4500个骑士组成了军队的中坚,9000恰好是4500的两倍,而20000则大概是4500的四倍。很可能其中大部分是以封建骑士为核心的小队作战模式,即一个骑士带领六个人的小队,其中侍从一般来说也是骑兵,可能是出身贵族的人,但尚未有资格或经济能力成为骑士,也可能是骑士从平民中选来强壮的人当亲兵。至于那3个步兵,其组成则多种多样,既可能是平民当兵的,也可以只是充当骑士的仆人、行军时负责拉装载食物和武器的车这样的杂役。
而杰弗里给出的20000的比例要多一点,主要是因为雇佣兵也经常被用到:最常见的是弩手。十三世纪的骑士,穿的还是以锁子甲为主,就是用铁铸成小环穿在一起,这种铠甲只能抵御刀剑的劈砍而不能防御刺击、弓箭。不过钢板头盔已经被引入,包括那种在东征中很是有名的“罐头”。攻城战方面各种弩炮、投石车已经问世,不过其实中世纪的围城战,硬打的不多,主要是通过长期围成造成食物短缺和瘟疫等来迫使守城者投降。
八、攻打匈牙利的扎拉
于是,1203年10月初,船队在威尼斯起锚,佩尔什的伊什尼(tienne
Perche)卧病在床没有随行,他后来直接到了叙利亚。桅杆上飘扬着威尼斯的圣马可旗帜,船身都涂上了朱砂,非常耀眼。丹多洛的船领在最前头,上面有鼓手和号角手不停地奏乐。
11月10日,大军到达扎拉。扎拉的守城官看见这一大队人马,早已慌了神,连忙派使者讲和:如果能放过城里所有基督教守军的性命,则开城投降。由于抢掠是中世纪战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丹多洛便先向法兰克人商讨,结果他们都一致同意这种不流血的办法。&
然而这时候一个不满丹多洛的法国领主蒙福尔的西蒙暗中找到了扎拉城的使者,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投降呢?要攻打你们的只是威尼斯人而已,法国人无意与你们为仇。那使者听说如此,觉得有理,便打道回府了。丹多洛与一众伯爵回到大营,却不见了那使者,知道是西蒙干的好事,心中大为不爽,双方关系出现裂痕。
第二天,大主教彼得·卡普亚出现,他传达了教皇赦令:禁止围攻扎拉。
但丹多洛却不理赦令,对法兰克人晓之以理,他说,你们此前已经承诺了为威尼斯攻下此城,为何现在反悔?法兰克人最讲信义,便纷纷响应,准备开战。当然蒙福尔的西蒙是不会参战的。于是其他十字军在扎拉城边架起了弩炮、投石器和云梯,甚至出动到挖地道。
扎拉城的守军英勇奋战,把一个十字架立在了城头,但终于还是寡不敌众,最终只得开门投降。由于终究是基督徒的城镇,十字军没有屠城,但也免不了一场大肆掠夺。
之后,丹多洛决定让全军在扎拉城扎营:威尼斯人与法兰克人各占一半,以备过冬。&
扎拉人求和&
仅仅三天过去,双方就出现了冲突,在扎拉发生斗殴事件。一个叫兰达斯的基尔斯(Gilles de
Landas)的荷兰贵族丧命,之后统领们不得不实行更加严格的管制。同时,攻陷扎拉城的消息传到了罗马,英诺森三世勃然大怒:因为这不但是天主教的城镇,还是从属与匈牙利,这个曾经正式承诺组织十字军的国家。教皇马上行动,把整个十字军禁门。十字军方面则连忙派出五名代表到罗马请求原谅。这五个代表是:&
&苏瓦松主教内韦隆、&努永的让(Jean de
Noyon),他是弗兰德斯的鲍德温朝廷中的一个僧侣 、弗瑞兹的让-博沃的罗伯特、(Robert de
Boves)、巴黎修长马丁(Abbot Martin of Paris)
其中,博沃的罗伯特在此前曾经参与蒙福尔的西蒙的密谋:劝回了扎拉的使者。此次出使罗马,他便趁机离开十字军,后来前往叙利亚。剩下的四个代表谦卑地来到教座面前,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十字军所面临的经济难处,最终得到了教皇的原谅。
四个代表又对教皇提到了未来出兵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计划。这个计划教皇早就知道了,他面子上表示暂无兴趣。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亚历修斯三世曾经再度致信教座,他说亚历修斯皇子“并非合法继承人”,教皇对这封信采取了保守态度,他回信指责东方教会并没有做出基督教联合的应有努力。&&
于是四个代表回到扎拉,带来了两个消息:其一,教皇原谅了法兰克人,取消了禁门令。其二,教皇同时把责任推到了威尼斯人身上,把丹多洛以及所有威尼斯军人禁门。
这一张禁门令马上被博尼法斯阻止:他恐怕这样会导致威尼斯人翻脸,这样军队就到不了圣地了。于是又写了一封信,请求教皇三思。教皇后来并没有批准,不过他的信送到扎拉的时候大军已经起航前往君士坦丁堡了——在这件事上教皇也一直犹豫不决,他也怕威尼斯会翻脸。
进军东罗马帝国
说到博尼法斯,作为最高统帅,他在围攻扎拉城的时候却并不在场。
他回来时同行的是亚历修斯皇子:这时候他们已经决定绕过教皇直接实行这一计划。几个使者从士瓦本来,他们带来一书协议:如果十字军能够将亚历修斯皇子推上帝位,则君士坦丁堡将支付20万银币作为报酬,并且为十字军提供军粮和一支10000人的部队,另外会在圣地常驻500个骑士,并努力让东西教会联合。上面签上了士瓦本国王菲利普、王后艾琳,以及亚历修斯皇子的名字。使臣说道:大人们,我们受国王的委托而来,授予了达成协议的全权,这样的条约,只有世界上最窝囊的人才不会接受的吧。
博尼法斯当然很有信心让其他领袖也接受:丹多洛第一个同意——钱的问题倒是其次,但如果在十字军的帮助下拥立一个东罗马皇帝,肯定会让近年来不安定的威尼斯贸易带来好处。
之后他们找来了更多的伯爵,不少人也同意这一条约。但反对派也有其充分理由:以西多派的沃-德-杰奈尔修长盖伊(Abbot
Vaux-de-Gernay)为首,他们认为再次入侵基督教国家实在不妥,且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立即前往圣地。讨论正处于白热化,另一个西多派的教士,劳斯修长西蒙(Abbot
Loos)则带来了有利的新闻:那些直接前往叙利亚的人(很可能总数已经和扎拉的军队差不多)在圣地混得并不好,如果先前往君士坦丁堡,再取道埃及的话明显更加明智。
博尼法斯用很现实的态度说服了其他人:取道君士坦丁堡是十字军唯一能够找到金钱偿还威尼斯人的办法。不论军队要到叙利亚还是埃及,都必须要有威尼斯舰队的支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皇才原谅了攻打扎拉这一计划。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必须出兵君士坦丁堡。
于是最终由13个领袖签署了协议。他们是博尼法斯、鲍德温、布卢瓦的路易、圣波勒的雨果、威尼斯的统帅恩里科·丹多洛,以及另外8个人,在杰弗里的日记之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在后来对此事感到十分遗憾,不想留名而被后世非议。
与此同时,扎拉军营中逃兵不断。据说有500多个想要离开的士兵塞上了一条船,起锚后没多久由于严重超载而导致沉船,全军覆没。又有一些想要从陆路逃走的,没跑多远就遇到那些对十字军抱有怨恨的匈牙利人,遭到袭击而不得不折返。之前加入的德国人波尔兰的卡尼尔也带着他的人马上了一条商船逃去,那些统帅们只恨得咬牙切齿,在军中批评他们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又有一个低地贵族,名叫蒙米赖的雷纳德(Renaud
Montmirail),他是弗兰德斯的鲍德温的表亲,这时候奉命到圣地去召回那些弗兰德斯人,但他到了圣地就没有回来,直到十字军攻下君士坦丁堡才归队。他手下的骑士有一个名叫威廉,后来当上了圣殿骑士团的大团长,参加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达米埃塔战役(Battle
of Damietta)。
圣地那边的形势也不是很乐观。大多数人集中在耶路撒冷国王的麾下,但有个叫丹皮尔的雷纳德(Renaud de
Dampierre)的法国人,带领几十个骑士北上支援安条克,中途遭到穆斯林伏击俘虏,后来在囚笼中待了整整30年。有鉴于此,耶路撒冷国王让所有十字军采取防守政策,静待时机,双方进入对峙。
十、兵临君士坦丁堡
1203年4月,船队终于从扎拉出发,之前活跃的反对派决定离队。他们有蒙福尔的西蒙和沃-德-杰奈尔修长盖伊,这两个麻烦的滋事分子离开在一定程度上让统领们轻松不少。此外又有博沃的恩格兰德和雨果(Enguerrand
Boves),也就是之前那个作为使者前往罗马的博沃的罗伯特的兄弟。他们全家参军,在十字军历史上是少有的。
不久船队停泊在亚得里亚海的岛屿科孚(Corfu)。在那里亚历修斯皇子正式与全军会面,统领们介绍了入侵君士坦丁堡的计划。顿时整个军队沸腾了起来:他们此前对于博尼法斯的奇怪行踪已经抱有怀疑,再加上这个人是个意大利人,还与德国和东罗马有亲戚关系(他哥哥康拉德是伊萨克二世的妹夫,后来他妻子西奥多拉死去,才与耶路撒冷的伊莎贝拉结婚)。现在这一计划已经浮上水面:十字军这一为基督而战的军队将要成为博尼法斯家族内部斗争的工具。很多士兵变得愤怒起来,几个贵族带头反对这一计划,他们呼吁说:“我们如果想要离开这里前往圣地的话,就要趁现在!”
这几个贵族是:阿维斯内的雅克(Jacques d’Avesnes)、亚眠的彼得(Peter
d’Amiens)、丹皮尔的理查(Richard de Dampierre)以及德国人沃格韦德的沃尔特(Walther von der
Volgelweide)。差不多半数的军队响应,要求寻找当地伯爵的帮助,乘坐他的船只前往圣地。博尼法斯等人见形势不妙,哭着跪下恳求他们留下。再加上主教们的说情,那些反对派领袖才妥协:他们将会继续留在军队最多九个月,并且当他们想要离开直接前往圣地时,统帅们必须为他们准备足够的船队。博尼法斯等人答应这个条件,并且尽快准备起航。
于是5月24日船队离开科孚岛,之后却出现了两个好兆头。那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杰弗里写道: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吹着微风,船队航行得很快,放眼望去,只有白色的船帆,我从没有过如此开阔的视野。到了小亚细亚南端的麻利角(Cape
Malea),他们遇到了两条船,船上载满了骑士和侍从。
鲍德温派人去问那是什么军队,回答是从叙利亚回来的人,他们已经没有脸面出来见十字军的领袖们。然而当使者的船要回去的时候,一个侍从跳上了他们的小船,跟他的同伴们说道:“我的财物你们就分了吧,我决定跟随这帮人,因为他们看起来好像能征服一些土地。
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这个国徽现在是俄罗斯的国徽
船队在安德列斯群岛分开:博尼法斯和鲍德温等人带着一小队随从找地方官,让他们投降,而大队人马则分散在各地掠夺粮食——中世纪的远征军通常就是依靠这种抢掠村落的办法筹集粮食的。6月23日,两队在圣司提反修道院停泊,君士坦丁堡已经近在眼前了。
君士坦丁堡
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呀!对于那些大半辈子生活在法国乡间的乡下佬来说,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几乎就是奇迹一般。他们瞪大眼睛看着,简直不敢相信。整个城市被一道厚重的城墙包围着,城墙边上又有高大的防御塔。
陆上的城墙又比沿海的厚上三倍。从城墙望进去那是一座教堂和宫殿的森林——最有名的自然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然后在南端是行政中心的大皇宫,而在北端则是另一个皇宫,名叫布雷契奈(Blachernae)。
君士坦丁堡分成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其中亚洲的一边主要是一些商人的聚集地,而欧洲一方则是城市所在。从海面延伸进陆地有一条海角,叫做黄金海角(Golden
Horn)。这条海角又把城市分成两部分,南面是主城区,北面则叫做艾斯坦诺(Estanor),主要居住着比萨人和犹太人。
君士坦丁堡是个极为良好的深水港湾,又是进出黑海的主要交通要道。从君士坦丁大帝建都其就从来没被占领过。据一个夸大的史料描述,这里有整整100万人口,是“世界所仰望之城”,其宗教遗物“比世界其他地方加起来还多”。
除了教堂和宫殿之外,还是商铺林立,繁荣至极,甚至还有路灯和自来水系统。潘托克莱托(Pantocrator)是约翰二世在1136年建立的医院,有50个病房和一个精神病院。
查士丁尼时代曾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但后来遭火灾,就再也没建过大型的图书馆,但很多手抄本流落在各修道院和贵族住宅中——与西欧不同,君士坦丁堡的知识并非由教会垄断,而是有着较高的识字率,尤其在医学他们有很高的水平。同时君士坦丁堡的将领也比西欧人更注重策略和战术,而不是单纯的行军打仗。
早期帝国实行军区制度,地方招员,大多数装备由中央配给。而那些马上作战的高级士兵则往往在服役的地方分配一些耕田,不作战的时候从事生产。但是自从两次败于突厥人,军区制度几乎完全崩溃。帝国要花钱买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很多来自英国和北欧,不少是自从征服者威廉建立诺曼人政权后逃过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瑞典人、丹麦人。他们也叫做持斧手——取名自最为擅长的武器。
近年来东罗马帝国一直衰落,从地中海霸主变成了地图上的一小块,只占有希腊、巴尔干北部以及小亚细亚西北沿岸,但由于那些从各地逃回来的贵族纷纷在首都购置房产,君士坦丁堡反而比以前还要富有。东罗马皇帝们也不怎么喜欢打仗,更喜欢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赔偿一大笔军费,更让全世界都有一个印象:这个帝国不论怎么衰落,总是能付得起源源不尽的金钱。
十字军攻打君士坦丁堡
十一、初战不利
在丹多洛的提议下军队先在亚洲的海岸掠夺兵粮。
由于统领们希望君士坦丁堡的民众会热烈欢迎亚历修斯皇子,便把船开到离城墙尽量近的地方,亚历修斯和丹多洛等人就站在船头,船上挂着拜东罗马皇室的旗帜。然而城里除了一群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以外并没有多大反应——皇帝亚历修斯三世此前已经告知他们:蛮夷的法兰克人将要前来毁灭我们的城市。于是双方开始准备作战。
正当十字军四出掠夺时,一队500人的帝国雇佣军偷袭了他们的本营,那里有80个骑士的战力(当然还包括其侍从),骑士们使出了他们在平原上的绝招:长枪突击。那些雇佣兵本来就士气低落,没打几下就撤退了。
之后,十字军分成了五个战阵,这五个阵营分别是:
蒙特非拉特的博尼法斯,除了亲兵以外还统领伦巴第人、德国人和托斯坎尼人。
弗兰德斯的鲍德温,统领弗兰德斯人。
维尔阿杜安的杰弗里和蒙莫朗西的马修(Mathew de
Montmorency),统领香槟军队。&
圣波勒的雨果和亚眠的彼得率领第五战阵。
他们向黄金海角驶去。东罗马海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他们整支舰队加起来才20条船,海军司令叫米克尔·斯特里弗诺斯(Michael
Stryphnos),跟皇帝是连襟,这个人有严重的贪污问题。而皇帝亚历修斯三世,则干脆以自己喜欢打猎为由,限制海军伐木造船。
而几百年前曾经让穆斯林闻风丧胆的“希腊火”(石油武器),要不就是没用上,要不就是作用不大。于是威尼斯的舰队靠近了艾斯坦诺。与主城区不同,这个区域只有陆墙而没有海墙,威尼斯人把运载弓箭手的船开在前头,以箭雨把当地的守军压制,然后大队人马登陆。意识到那里是个战略重地,皇帝派出援军。两军就在城里交锋。
艾斯坦诺的沿岸有一座很重要的塔楼,名叫加拉达塔(Galata
Tower),这座塔楼控制着一条连接着主城的大锁链,在必要地时候可以关闭黄金海角。而两军所争夺的正式这个加拉达塔。在援军与十字军交锋的时候,塔楼的守军不时发出突袭。但有一队突击军队未能够快速回塔,结果被法兰克人抢先涌入塔楼,很快就占领了这个战略重地。于是那道铁锁链轰的一声沉进海底。
&现在十字军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一个星期后,他们正式对主城发出攻击:法兰克人列队穿过黄金海角攻打西边的城墙,而威尼斯人则全力打北边的海墙。于是五个战阵便来到了城墙的西北角。在那里扎了营,但是现在却出现两个问题:其一,军力不足,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实在不是西欧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而长期的逃兵让十字军的兵力“只足够攻打一个城门”;其二,粮草不足,他们现在还有吃在之前的战斗中死掉的马。
于是最终决定勃艮第军、香槟军和博尼法斯军留在营中,负责防守和掠夺军粮,而鲍德温和圣波勒的雨果则负责攻城——他们架起了很多云梯同时登城,但城头上的守军顽强抵抗,最终法兰克人被打败,不少骑士被俘虏。&
十二 、威尼斯的雇佣军大显威风
当消息传到士气大减的法兰克军营时,大家都震惊了。威尼斯人以船上的投石器直接攻打城墙,但成果不大。于是老公爵丹多洛决定一马当先,让他所乘坐的船只登陆,并自己第一个站到了摊上。那些威尼斯雇佣军看见此状,都自愧不如,便争先恐后地登上滩上,架起云梯登城。之后一面圣马可旗帜树立在城头上,全军受到鼓舞,先后占领又了20多个防御塔。但当他们尝试进军街道的时候却遭到了反击,最终只得退回城墙。
为了避免帝国军队来犯,他们在占领的城墙边缘放火,烧毁了那里的很多房屋——这是这次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放的第一次火。对于威尼斯雇佣军的胜利法兰克人感到很是妒忌,不过公爵也做了个人情,把抢到的十几匹骏马送给法兰克人,这是在7月17日。
第二天,亚历修斯三世决定出城野战。这让法兰克人很是高兴:没有什么比野战更符合法国骑士的口味了。于是他们把步兵布成战阵准备迎敌,但发现帝国军队比他们多出了数倍。不过骑士们对此并不惧怕,他们准备以长枪阵冲锋——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与罗马军队还隔着条利卡斯河(River
Lycus),最终只得作罢,两军又对峙两天。这时候大量威尼斯的部队突然从北边出现:丹多洛听到皇帝出击的消息后连占领的防御塔也放弃掉,马上前来增援。结果帝国军军心散涣,皇帝退回城中,当晚携着钱财和一个女儿逃走——他的妻子和另外两个女儿都留在了首都。
不过他走之前还做了一件事:把弟弟伊萨克二世放了出来,请求他的原谅,对他说:帝国终归还是你的。于是伊萨克复位。这个消息第二天早上才传到十字军的阵营。虽然此事甚为麻烦,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多得他哥哥,伊萨克现在比丹多洛还要盲,而盲人理论上是不能胜任皇帝的。于是杰弗里等三名使者进入君士坦丁堡,与皇帝会晤,后来杰弗里写道:在这座宏伟的皇宫中心,皇帝就像一尊石像般坐在皇座之上,我从未见过穿的如此豪华的人,他的紫色朝服是丝绸织就的,镶上金边、宝石以及各种奇珍异宝。而廷臣们则分成两排代替他与我们讲话。他们讲述了之前亚历修斯皇子答应的20万银币、1万军队等等,末了不忘加上一句“这是陛下您的儿子和女婿盖章确认了的”。伊萨克自然很清楚这样的条款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经过一轮谈判后,他最终答应在上面签字盖章。
于是在日,亚历修斯皇子在十字军的簇拥下进入首都,并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可能是历史上最宏伟的教堂,现在改成了清真寺——加冕成为亚历修斯四世,与伊萨克二世共治。父子团聚,自然很是高兴。他们决定让十字军驻扎在艾斯坦诺,他们也很满意这种安排,因为那里是犹太人和比萨人聚居的地方,十分富裕。不过在此之前他们都选择在首都观光——在大街上购物、到教堂和修道院朝圣、以及在城墙上搞些小动作。
亚历修斯四世成为共帝
博尼法斯等人致信教皇,跟他说了东征的情况,并保证很快就会开到圣地。而教皇则回信说要求他们为东西教会联合而努力。但是亚历修斯上台之后很快就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东西教会同是基督教,东正教甚至也认可罗马教宗的领导地位,但他们之间的摩擦已经变得不可调解。
十三、十字军进驻君士坦丁堡
我们知道在1054年曾发生有名的“基督教大分裂”事件:查士丁尼时代所占领的南意大利,当时被诺曼人罗伯特·奎斯卡德(Robert
Guiscard)所占,之后诺曼人要求当地改信天主教,因为对东方罗马教会的不满。
诺曼人亨伯特受教皇之命到君士坦丁堡和谈,但途中教皇利奥九世已经驾崩,已经没有法律效力的代表亨伯特擅作主张将君士坦丁的大主教禁门。对方觉得此事甚为滑稽,便也将这个亨伯特禁门,这就是“大分裂”,说到底还是一件小事,后来罗马皇帝甚至还跟罗伯特·奎斯卡德的儿子、安条克公爵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
真正造成分歧的是更加原则性的层面:东正教虽然认可罗马的地位,但认为基本教义问题应该由五大教座——罗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亚历山卓和安条克讨论得出,而不是由罗马派自作主张。
与凌驾世俗君权的天主教不同,东正教会从来是东罗马皇帝的臣下,而君士坦丁堡与西方人近年来的摩擦也反映到教会之上。让东正教最为反感的是在几次东征途中,西方人表现出来的野蛮的抢夺行为。特别是天主教会的教士会披甲上阵这一点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与天主教、穆斯林不同,东正教并没有“圣战”的概念。他们认为杀人都是犯罪,甚至有一次皇帝要求把战役中牺牲的罗马人封为殉道者也被驳回,所以教士上阵杀敌,对东正教而言是最不能容忍的。
当然东正教的一些做法也让天主教感到不满:还是围绕在圣战的问题上。由于小亚细亚这个帝国重要的兵源被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帝国对突厥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从西方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圣战。但对于君士坦丁堡来说这不过是收复土地而已。所以与穆斯林和谈、通商、甚至联盟,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样的做法也让教皇很是火光。
虽然联合教会这个目标难以达成,赔款还是要赔的。亚历修斯四世开启了帝国的金库,很快就赔了十几万银币,对威尼斯的欠款也遭到偿还,但这时候却没有钱了。之后就是要跟一些亚历修斯三世时期的贵族索钱,还有就是教会,但他不敢取太多,因为刚刚上台,他政权未稳,而且他长期受到西方的熏陶,很多习惯也让廷臣们很讨厌——例如豪饮。
再说他也希望十字军可以在君士坦丁堡多留一些时间,这样他就有能力尽量稳固政权。统领们提出军队留到来年的春天,之前在科孚岛闹事的军人再度起哄:他们要求立即提供船只去叙利亚。统领们则竭力挽留——如果等到君士坦丁堡局势稳定,那军队就有更强的战斗力,再说现在去叙利亚,说不定会遇上寒冬。&
大概是看到这种争执让一个更加伟大的计划摆在丹多洛的桌上。他毅然决定不把十字军运去叙利亚,而是向皇帝谈判:威尼斯舰队将作为同盟防御君士坦丁堡,直到明年的夏天。这样一来反对派也无话可说。
十四 、十字军再战君士坦丁堡
于是1203年的秋天,亚历修斯四世和十字军出兵北巴尔干——这种帮助并非免费——一来为了追击潜逃的亚历修斯三世,而来为了筹钱偿还债务。但这两个目的都未能达成。他们在阿德里安堡击败了亚历修斯三世的军队,但他成功逃亡。之后军队攻下了好几个城镇,但是找到的钱却不多。有鉴于此,皇帝决定中断这次出征,回到了首都。&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在皇帝出征途中,一群威尼斯人、弗兰德斯人和比萨人进城闹事,他们的目的是一座清真寺,因为这座清真寺就在比萨人区的对岸,让比萨人很不高兴,看到这一批十字军到来,便约了他们去。十字军们对于可以杀死异教徒实在是欢天喜地。于是他们便闯进寺院,把那里手无寸铁的穆斯林屠杀了。
东罗马军队闻讯立即开到清真寺救援穆斯林,那帮十字军见势不妙便防火而逃。那大火刚好顺风,很快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整整烧了一个星期,把无数房屋焚毁,连圣索菲亚大教堂也遭到部分坍塌。这是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引起的第二场火灾。此举引起了罗马人的严重不满。他们把城内的15000个西方人全部赶出城,这些人很自然地来到了艾斯坦诺寻求十字军的帮助。后来杰弗里写道:正是这些从城中逃出来的人,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紧缺的兵源。
会出现这种严重的纵火事件其实也并不意外。自从第一次十字军起,西方跟帝国的摩擦就从未间断。之前已经提到过一次对威尼斯人的清洗和安德罗尼库斯篡位时发生的大屠杀。而西方人也有入侵东罗马帝国的念头——最初是西西里,然后是那不勒斯,之后有巴巴罗萨,最后是巴巴罗萨的儿子亨利,他不但继承了父位,还并入了西西里,两个反罗马的家族承继到同一个人的名下,结果自然是对罗马人出兵,不过他却在墨西拿驾崩了。至于天主教教士不满东正教的做法,之前已经讲过,他们甚至跟巴巴罗萨进言道:他们外表上是基督教,其实已经是异教徒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再也没有继续为十字军付钱的打算,十字军的舰队也开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拦截各种船只,特别是运载谷物的货船。同时君士坦丁堡里面的民众对西方人的愤怒也到了顶点,他们的领袖名叫亚历修斯·杜卡斯,绰号叫“连眉”(Alexius
Mourtzophlos),他是亚历修斯一世科穆宁的玄孙。他鼓动民众造反——君士坦丁堡一点也不缺可以让他煽动民情的各种讲坛和广场——而现在的皇帝亚历修斯三世也正是被这帮十字军抬上皇座的。愤怒的市民纷纷响应,他们砸碎了一尊雅典娜的石像——仅仅因为这尊石像面朝西方。&
十字军方面也担心这场暴动会引致亚历修斯四世被推翻,这样他们的钱就完全没有着落了。为此,杰弗里等六个使者又一次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北边的布雷契奈宫,在那里两个皇帝高高坐在皇座之上,廷臣们个个怒气冲冲,骂声不断。他们不敢多说,只要求皇帝尽早偿清20万欠款,他们就会乘船离开。而亚历修斯给他的回应只有一条:如果开战,帝国将提前宣战。于是廷臣们大声叫好,又对使者们高喊滚蛋。最终杰弗里等人在一片骂声中退出宫殿——能够活着回去他真得多捐献几个香油钱。
不过实际上亚历修斯并不打算宣战。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十字军之所以所向披靡,不过是得益于强大的威尼斯舰队,如果能够击破威尼斯,则不仅十字军会损失惨重,而帝国军队也会重拾军心。
这条策略就是火船计:亚历修斯让人准备了十几条装满火(和谐)药的船只,日,新年的夜晚,西风正盛,十几条火船扬帆向威尼斯人的港口进发。这条计策本可改写欧洲的历史。然而几个警惕的威尼斯哨兵看到驶过来的这十几条船,顿生疑惑,喇叭有多响吹得多响,很快全员水手和岸上的法兰克人都惊醒起来。他们尽一切所能把船开出港口,驶到大海里去,而杰弗里则写道:威尼斯水手们是那么的敏捷能干,我们站在岸边,都为他们祈祷。最终所有威尼斯船只都得到保全。唯一一艘被烧着的只是一个可怜的比萨商人的商船而已。&
火船计没能奏效,亚历修斯四世就陷入了窘迫之中。1月25日,他把全城民众召集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商讨对策。这实在不是个好主意:反对皇帝的呼声越来越高,结果到了第四天,人民涌进大教堂,宣布亚历修斯四世已经逊位,刚好有个叫做卡纳布斯(Canabus)的可怜的贵族,他很可能只想当个小地主过他的太平日子,但这天碰巧在圣索菲亚附近,就被民众推上教座,奉为皇帝。得知此事的亚历修斯马上致信博尼法斯,请求他把自己救出,怎料近卫军已经全被亚历修斯·杜卡斯“连眉”收买。他们把皇帝投进监狱,第二天近卫军进入城中,把那个被民众尊为皇帝的卡纳布斯也一同收监,不久后这两个人都被处死——而伊萨克二世在此前已经病死了。当地贵族也纷纷支持“连眉”,于是他在圣索菲亚加冕为皇帝亚历修斯五世。&
第二天早上信使代表亚历修斯四世来到十字军的营地,邀请十字军统领到城内和谈。但是公爵丹多洛识破了这是诡计——果然,亚历修斯五世篡位的消息很快传来传来。这样一来十字军就没有合法理由待在君士坦丁堡了。但是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丹多洛又怎能罢休。于是经过一轮讨论以后领袖们提出:亚历修斯四世此前征用了威尼斯的舰队,这笔钱尚未偿还,再加上这个皇帝是我们拥立的,现在他被谋杀,我们理应为其报仇。这种提议在之前的话肯定会遭到军队的反对,但现在支持的呼声更大——最初的十字军已经成了少数,更多的成员是原来居住在君士坦丁堡的住民,他们对被逐出一事十分愤怒,所以大力支持对罗马人开战。&
为了谨慎行事统领们还是再一次派使者与皇帝谈判:条件是20万银币。新皇帝自然不可能付得起这笔钱,和谈最终告吹,而那些曾经竭力在谈判中充当和事佬的教士们现在也同意攻打君士坦丁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样的战争只进行一次,那就是上帝所允许的,而不是犯罪。就这样,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在1月到3月间,两边都积极备战,偶尔也有一些小冲突。由于之前已经有过一次攻城战的经验,十字军方面改进了攻城器械,加高了云梯。之后也四出劫掠以充军粮。而皇帝一方也并不示弱:他向民众和教会征收税款,用于加高和修复城墙、招募雇佣兵。&
在亚历修斯四世的时代民众就对皇帝征税一事很不高兴,而新皇帝开征的各种税款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亚历修斯五世这种反拉丁的态度还是获得了支持,然而这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弗兰德斯的亨利,也就鲍德温的弟弟,领兵攻打菲利亚斯(Phileas),破城之后夺得了大量的粮食和各种战利品。得知此消息的亚历修斯亲自领兵,截击回营的亨利。并在一个树林中成功相遇。可是亨利的手下却毫不示弱,他们奋力抵抗,最终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更糟糕的是,他连皇室旗帜以及一幅圣母玛利亚的圣像也被掠去了。那幅圣像是皇室钟爱之物,历代皇帝亲征的时候都带着它。现在落入敌军手里,让罗马人感到新皇帝实在无能,皇室声望又一次受损。&
十五、大抢劫的策划
到了3月,十字军内部召开了会议,在丹多洛和博尼法斯等人的带动下,全军接受了一个协议:攻打君士坦丁堡之后,将会有3天的抢掠,但是不得掠夺教会,不得强奸妇女。事后必须将战利品平均分配,不得私藏。
由于之前亚历修斯四世尚且欠下威尼斯一笔款项,而破城后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战利品,威尼斯将会分得四分三。届时,将会由六个法兰克人和六个威尼斯人组成委员会,由他们选举新皇帝和分配土地。新皇帝将会是西方人,要不就是威尼斯人,要不就是法兰克人,而没有当选皇帝的阵营则可以指名大主教的人选。新帝国将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由皇帝直辖,其余四分之三则由威尼斯人和法兰克人平分,届时将实行封建制度,所有地主将对皇帝臣属。
很明显的是,到现在为止,“到圣地打圣战”这一概念已被十字军们抛诸脑后了。现在他们的目的就是攻下东罗马帝国,在希腊建立一个拉丁帝国,并且在新帝国的权益上分一杯羹。至于为何那些虔诚的反对派们到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一方面可能是反对派确实已经逃跑了大部分,而新加入的首都住民呼声盖过了剩下的人。另一方面,最近的几个月来他们在君士坦丁堡观光的所见所闻已经深深吸引住他们,且不说那些数之不尽的财富,就算是宗教圣物,这里也比圣地本身还要多。
于是4月9日,第一波进攻开始。由于此前威尼斯人曾经获得胜利,现在全军决定从海路进攻。皇帝则在佩得昂区(Petrion
District)的基督见证大教堂(Church of Christ
Pantepoptes)设立指挥部督战——那里地势较高,容易看清战况。一队十字军登陆到滩上,但他们的攻城器被毁,而从船上直接架起的云梯则接到了城头上,他们在几十个地点登城,但防御方也十分坚固,把他们一一打退,结果这一天以十字军的败北告终,他们伤亡甚多。
威尼斯人驶进黄金海角
首战败北让军心大乱:不少人认为这是背叛基督受到的天谴。这个讲法很快引起了恐慌,有的人提议在更加接近出海口的地方攻打,但威尼斯人反驳说那里海域水流比较猛烈,很可能会把船只直接送出大海——可能这些法兰克人正是希望如此。不过最终统领们决定让全军休息两天,也好让威尼斯人修理船只。这里顺带一提:布卢瓦的路易因为生病此役并没上阵。
4月11日是个周日,全军集结在艾斯坦诺一间教堂前,教士们宣教,他们谴责东罗马背信弃义,让圣战无法到达。又让军队检讨自己所犯过的罪行,忏悔军中的不当之处。最后,一条船装着那些妓女和随军女人运回欧洲去——这是一个常见的做法,把战败归咎于军人没有把心思投放在基督上,以遣散妓女作为一种驱除罪恶的仪式。
12日早上发动了第二波进攻。城内早有准备,他们向船队投石,但被威尼斯人防御过去。船队开始架起云梯,战斗一直胶着。到了中午时分,忽然吹起了一阵强风,有两艘船搁浅在滩上,恰好把云梯送到了一座防御塔之上。一个名叫尤列布切的安德鲁(Andr&
d’Ureboise)的骑士和另一个威尼斯人跳到了塔上。那个威尼斯人被砍倒,但安德鲁却砍下了几个敌人,于是陆续有更多的士兵随着他登上了那座塔,很快又有另一座塔落入十字军手中。皇帝见此也马上派遣援军,双方就在城墙上血战。
这时候亚眠的彼得带领十个骑士和六十个侍从登陆,他们用盾牌护着头,一直跑到了城墙边缘,用锤子敲破那里的城砖,没过多久就敲出一个小洞。但大家都很清楚敌人就在里面等着,所以都没人敢进去。这时候军队里面的一个僧侣叫克拉里的阿卢美斯(Aleaumes
Clari)挺身进洞。他哥哥罗伯特连忙把他拉回去,可是被挣脱。这个勇猛的僧人进去以后就撂倒了数名敌人,其他人见状便一个接一个钻了进去,很快他们就占领了这段城墙,并且登上城门。亚历修斯五世见状便亲自领兵过去,但此时他们已经把城门开启,皇帝觉得此举实在过于危险,只得作罢。于是城门大开,十字军涌进城内,城墙失守。骑士们组成枪阵向皇帝的指挥部发起冲击,皇帝的亲卫队其实人数也不少,但是看到如此强悍的骑士战阵早已胆怯,无心再战。于是皇帝只得撤退,当晚携妻子老母逃走。&
由于君士坦丁堡规模实在巨大,当时十字军还只占领了一角,故当天下午军队清理了数条街道,就此扎营。鲍德温与亨利的弗兰德斯人驻扎在城墙边,而博尼法斯则到了深入市中心一点的地方。当晚,博尼法斯营中的某个德国人为了防止被偷袭而纵火,大火又烧掉了整整一条街,这是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放的第三次火。据杰弗里说:这三次大火“烧掉的比法国头三个大城市加起来还大”。&
12日晚上,民众聚集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们选举君士坦丁·拉斯卡瑞斯(Constantine
Lascaris)为皇帝。君士坦丁立即召唤了近卫军,让他们“拯救帝国”。但军队的回答却是“没有钱就不打仗”。这时候皇帝知道,一旦拖到明天早上,将会面临十字军更加强悍的攻击,结果决定星夜乘船逃亡到小亚细亚——虽然这位君士坦丁从未被加冕,也并不列入帝位表之中,但与他同行的弟弟西奥多(Theodore
Lascaris)是亚历修斯三世(那个刺盲弟弟夺位的)的女婿,后来他们在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成为东罗马的正统。——而大主教则逃亡到迪第莫提切奥(Didymoteicho)。
&十六 、大抢劫——从金钱到文物
13日早晨,十字军们一觉醒来,准备迎来又一天的激战,但他们扫荡了几条街之后发现并没有任何抵抗。一些教士来告诉他们:昨天的晚上出现了一众事件云云,帝国首都已经土崩瓦解,12日的战争已经为君士坦丁围城战划上句号。于是欢呼响彻首都,统领们进驻了几座皇宫,之后放话:13到15日,抢掠三天。
随即一场疯狂的劫掠开始了。帝都的商店、民房,还有贵族的府邸,一一不能幸免。士兵们开启了陈酿的美酒,喝的酩酊大醉。虽然之前已经有禁令不得抢掠教会,但教会正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几个月前的观光主要就是朝圣,他们早就很清楚那些金银珠宝放在哪里。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金银镶成的门框、窗框被凿下、天花挂着的银制小灯被取下来堆得满地都是。
君士坦丁堡文化引以为傲的圣像被充当他们饮酒的桌椅,他们甚至让一个妓女坐在教座上唱歌作乐,以发泄对东正教的不满。而另一条禁令“不准强奸妇女”,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妙龄的女性都被奸污,那些想要保护妻子的丈夫则被杀害。少女被收编成侍女或者准备光源氏计划。他们甚至闯进修女院直接在那里强奸修女。教堂后院的皇家墓地被掘开:包括查士丁尼在内的皇帝陵墓被抢掠一空。同时皇宫也自然有很多宝藏:各种金银器皿、丝绸朝服、皇冠等等。
抢掠君士坦丁堡&
在中世纪,除了雇佣兵以外,一般的士兵是不发薪的。他们打仗的奖励很大程度就是来源于抢掠。所以抢劫城市甚至教堂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对于十字军来说,他们的责任是解放圣地、攻打穆斯林势力,而这等背叛宗教的行径,自然连他们自身也很难不感到羞耻的。再有就是他们对文化的摧残。在劫掠了大多数能够找得到的贵重物品之后,他们开始寻找其他值钱的东西:首当其冲便是那些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青铜像:它们被投进熔炉,铸成钱币。与之相比,法兰克人的盟友威尼斯则要文明得多:很多青铜和大理石的雕像被偷偷运到船里送回城去——后来这些雕像用来装饰圣马可大教堂和其他建筑物,最终让威尼斯成为了全欧洲最美丽的城市。
&四个皇帝的铜像,被安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一角,第四次东征的战利品之一&
至于禁止私藏财宝这一条,倒总算是实行了:除却把战利品直接装上船的威尼斯人不说,很多被查出私藏战利品的人都被处以绞刑了。不过当然还是有很多漏网之鱼的:除了各种大件物品以外,还有很多例如宝石、金币这样的便于携带的,很难一一清查。&
最终,战利品被堆放在三个大教堂里,由70名正直的骑士负责分发:总值40万银币,5万作为欠费给丹多洛公爵,10万留给新皇帝,剩下的35万归威尼斯人和法兰克人平分:也就是平均每个骑士分得20个银币,侍从和教士10个,普通士兵则是5个。&
另外,圣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战利品。以阿尔萨斯的修长马丁为例:他曾在之前离开军队前往叙利亚,后来又归队,参加了第二次围城战。之后他在城里搜罗了大量的圣物,后来拒绝担任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的主教,并回到欧洲去。他带回50多件圣物,其中特别珍贵的就有:圣詹姆斯的一条手臂骨、圣西彼廉的部分头盖骨、圣雅阁的墓石、真十字架的碎片、以及几滴宝血。马丁带回去的只是第四次东征得到圣物的很少一部分,这些圣物有的现在还能看得到,但不少在法国大革命时消失了。于是,两个星期过去,士兵们已经从抢夺和分财宝之中平静过来。现在正是复活节。他们欢天喜地地在教堂庆祝,赞美上帝给他们赢得了圣战的胜利。就这样,英诺森三世发起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此结束,他们从头到尾没有跟任何一个穆斯林军人交过手。
十七、东罗马被十字军肢解
但是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终结。
现在,一个新帝国将要被建立起来,而第一件事情就是选举一个皇帝。按照约定,选举将在一个由六个法兰克人、六个威尼斯人组成的委员会里面进行。这六个威尼斯人很快定下来,但对于法兰克一方的代表,他们却僵持不下:最终决定全部由教士担任。他们是:&
& & 努瓦永的让 、苏瓦松主教内韦隆
、彼得·卡普亚诺 、特鲁瓦主教卡尼尔(Bishop Garnier of Troyes) 、哈尔伯斯塔德主教康拉德
、&卢塞迪奥修长彼得(Peter Abbot of Lucedio)
而对于新皇帝,一般就是两个人选:丹多洛已经表明自己不会竞逐——如果由他来当皇帝,威尼斯的利益反而不一定能保证,甚至会拖垮整个共和国,剩下的就是蒙特非拉特的博尼法斯或者弗兰德斯的鲍德温。前者是十字军的最高统帅,又与东罗马皇室有亲戚关系,当时已经受到罗马人的欢迎;但他并不是法国人,而后者则是弗兰德斯人,在当时也被看做是法国的一部分,得到大多数十字军的支持。&
其实我们再看一看这个委员会就可以看出端倪:威尼斯人互通声气,而法兰克人则是各为其主,那选举自然就是操纵在丹多洛的手里了。于是,在一座教堂里,十二人秘密投票,之后他们来到军队面前,宣布了新皇帝的名字:弗兰德斯的鲍德温。&
对于博尼法斯落选这一事不少人感到惊讶,他自己当时并没有什么异动,但心中必然不爽。5月16日,鲍德温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加冕。他身穿华丽的朝服,上面镶着各种金银珠宝。在他跟前是圣波勒的雨果,举着皇室的宝剑,身后是布卢瓦的路易,手持皇家旗帜。
而博尼法斯则捧着华丽的三层皇冠——这个皇冠重得要由两名主教帮他托着手臂。之后,皇帝任命了威尼斯人指名的托马斯·莫罗西尼(Thomas
Morosini)为大主教——后来英诺森三世因为这一任命没有咨询他而颇有微言,但正式确认了这个大主教。另外各个领主的土地也得到分配:丹多洛按照约定得到了八分之三的土地,他主要取沿岸的港口城市和爱琴海的诸岛,虽然后来发现八分之三实在太多了,威尼斯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殖民地,但还是把自己封做了“八分三太守”(Lord
of a Quarter and Half a Quarter of the Empire)。
小亚细亚西部封给了博尼法斯,但他则主动要求要了塞萨洛尼基:那里是他哥哥以前受封之地,在当时是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他还得到了整一个克里特岛,不过由于难以统治,卖给了威尼斯——只象征性地收了1000银币。布卢瓦的路易便得到了小亚细亚。圣波勒的雨果得到了德莫提卡(Demotica),皇帝的弟弟亨利分到了阿德兰米迪安(Adramyttium)——在小亚细亚西南。
消息很快传回了罗马以及整个欧洲:我们可能会认为这场战争也会像今天一样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确实很多游吟诗人的诗集中讽刺了这场战争的愚昧,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十字军的所作所为毕竟没有脱离道德标准。教皇本人知道此事后还大大地祝贺鲍德温,但这封信发出去以后他又很是后悔,又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攻下的是耶路撒冷,我会更加高兴”。当他了解到君士坦丁堡屠城的种种状况后则用一种截然不同的语气,埋怨博尼法斯、彼得·卡普亚诺、丹多洛三人。不过正是他发出的第一封信,让东正教会十分愤怒:他们认为这场浩劫正是罗马教皇唆使的,正是这一封信,让东西教会不仅不可能联合,甚至从此互相敌视。
大家一直很担心:鲍德温当选会导致博尼法斯撤兵而导致国内战力空虚,但实际上博尼法斯有长远打算留在希腊。他娶了伊萨克二世的遗孀玛格丽特——她是一个匈牙利人,嫁给伊萨克时还是个小女孩,但现在已经成为了虔诚的东正教徒。巩固了自己在君士坦丁堡的地位。
十八 、短命的拉丁帝国
这时候,潜逃出去的亚历修斯五世,也就是那个“连眉”,到了君士坦丁堡西面五十里外的摩西霍波里斯(Mosyhopolis),与仍然在逃的亚历修斯三世联手,娶了后者的女儿。但其实这是亚历修斯三世这个老阴谋家玩的又一阴谋:他请新女婿到到城堡的后花园,在那里上演了鸿门宴,刺盲了女婿的眼睛,收编了他的人马。得知此事后,鲍德温和博尼法斯率兵到摩西霍波里斯,到达时却发现亚历修斯已经逃到其他地方去了。于是博尼法斯决定前往他的新领地塞萨洛尼基,鲍德温则表示要与其同行——这一做法被杰弗里艺幧“愚蠢至极”。博尼法斯不满皇帝插手自己领地的事务,二人分道扬镳。鲍德温前往攻下了仍在罗马人手里的塞萨洛尼基,打算进一步深进,一个不好的消息却从北方传来:博尼法斯正在围攻已经归属帝国的要塞阿德里安堡(Adrianople)。此举让朝廷上下大为震惊,被视为反叛的象征。于是杰弗里等数人立即到博尼法斯的阵营去,要求他和皇帝和解。
皇帝虽然对他的行为很是愤怒,但最终接受了和解,他班师回到君士坦丁堡,让博尼法斯领兵继续南下。这是因为鲍德温的军势虽然攻下了不少城镇,却为瘟疫所困,军中努瓦永的让、阿维斯内的雅克等人病死。&
这一年剩下的日子却进行得甚为顺利:博尼法斯的军队占领了伯罗奔尼撒全境,建立了好几个封建政权。他们也活捉了亚历修斯五世,而亚历修斯三世则落入了鲍德温手中。这两人很快被处决掉:奸诈的亚历修斯三世被送上君士坦丁堡一条高高的军功柱上被推下来跌死。一些之前前往叙利亚的人,现在听见十字军取得如此胜利,都纷纷投靠到君士坦丁堡来,包括鲍德温的两个表亲:佩尔什伯爵杰弗里,和蒙米赖的雷纳德(也就是在扎拉被任命为使者前往叙利亚的那位)。现在原东罗马的境内划出了好几个政体:拉丁帝国拥有首都、希腊的大部分以及小亚细亚的西岸;西奥多·拉斯卡瑞斯凭借自己皇亲的身份在小亚细亚中部称帝,也就是尼西亚帝国;另一个名叫米克尔·杜卡斯·科穆宁(Mechael
I Ducas Comnenus)的东罗马贵族则在希腊的西岸建立了一个伊庇鲁斯王国(Despotate of
Epiros)——他从来没有任何正式的称号,不过由于能征善战,政治清明,很受当地人爱戴;最后一个叫特拉比松帝国(Trebizond
Empire)它的皇帝是安德罗尼库斯皇帝的儿子,也叫亚历修斯,由于他们的国家远在黑海的北岸,跟我们所说的故事没多大关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帝位比东罗马本身还长,1453年帝国被突厥人所灭后,特拉比松还顽强生存了好几年。
不过暂时这几个国家都没有撼动拉丁帝国的战力。变动再一次来自于北方的保加利亚:那些君士坦丁堡贵族们致信给他们长久以来的宿敌保加利亚王卡罗赞(Kalojan),向他承诺一旦能够驱除拉丁人,则拥护他为皇帝。卡罗赞对此非常动心。恰好在这年的年末,圣波勒的雨果薨去,他的领地德莫提卡发生了叛乱,到1205年春,归威尼斯人管的阿德里安堡也出现了叛军。这两个城市很快沦陷。鲍德温马上集结了全国的军队,出兵夺回两地。卡罗赞闻讯便率大军来支援。杰弗里先率领先锋队与卡罗赞对峙,而鲍德温则在后方扎营以等待更多军队到达。然而这时候他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放弃等待军队而与杰弗里军会合。这时候帝国军队人数完全不足。卡罗赞派出了轻骑兵,诈败引诱法兰克骑士追击,当法兰克人跑出一阵以后,则遭到了轻骑兵的包围,在箭雨中丧命。如此几次,鲍德温的军势已经大大削弱。最终卡罗赞发起了总攻,法兰克人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敌众我寡,布卢瓦的路易、佩尔什伯爵杰弗里、蒙米赖的雷纳德战死,连皇帝鲍德温也被俘——以擅长野战自居的法兰克骑士唯一一场真正的野战却遭到惨败。杰弗里和丹多洛(尽管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等人拼死作战,方保得一部分生还者逃离。之后他们且战且退回到了君士坦丁堡。
还有比皇帝被俘更加麻烦的事情:之前鲍德温所召集的军队已经在首都,这是一支7000人的队伍。可以试想如果当时皇帝可以耐心等待这7000人到达,击败卡罗赞也并非难事。但现在这7000士兵听到皇帝被俘,很多早已想要离开的人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无视彼得·卡普亚诺和贝蒂讷的卡农两个教士的挽留,认定十字军已经失败,径自回乡。这次事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拉丁帝国才建立了一年多,其中坚力量就已经溃散,而罗马的复兴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有感于此,心灰意冷的丹多洛公爵也终于在日寿终正寝,奇怪的是,他的遗体并没有运回威尼斯,而是葬在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后来这个墓被突厥人捣毁。
得知此讯,在小亚细亚的亨利,也就是鲍德温的弟弟马上赶回了首都,成为了共帝。整个1205年帝国人心惶惶,卡罗赞在小亚细亚东征西战,接二连三地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城镇。为了威胁君士坦丁堡,他对攻下的领土实行屠城、抢掠。但此举又引发了原本支持他的罗马人不满,还是德莫提卡和阿德里安堡,这两个早前反叛拉丁而投靠保加利亚的城市现在又一次独立,投靠拉丁帝国。愤怒的卡罗赞挥军包围德莫提卡,皇帝亨利闻讯出兵解救,卡罗赞见势不妙,领兵撤退。在德莫提卡,帝国军队解救了一个名叫特里特的雷涅尔(Renier
de Trit)的骑士,后者告诉他们:皇帝鲍德温已经被处决了。于是日,亨利正式加冕为皇帝。
亨利登位之初便显示了他厉害的政治手腕。先带兵北上解救了一些被卡罗赞围困的城镇,又在1207年通过和谈瓦解了卡罗赞和尼西亚皇帝西奥多的结盟。这年卡罗赞郁郁而终,而杰弗里的日记也就此停了下来——很可能他也死了。另一个死去的重要人物是博尼法斯。据说他正在与保加利亚人作战,在一场小冲突之中,他们领兵穿过一个丛林,正当这个新国王整理自己的盔甲时,敌人突然从树丛中出现,捅了他一刀。伤势很严重,没过多久他就流血不止,一代英雄就此驾崩。他的儿子德米特律斯(Demetrius)继承王位,这时候希腊西岸的伊庇鲁斯王国——也就是罗马人的国家之一,攻下了科孚和杜拉左(Durazzo),博尼法斯的国家一共延续20年,在1224年辈伊庇鲁斯王国吞并,他们称帝,为塞萨洛尼基帝国。
1210年亨利召开宗教会议,让所有东方教会直接隶属于大主教而不用列入封建制度,这一方面是他对当地人信仰的忍让,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来抑制封建领主的势力。1211年大主教莫罗西尼死去,继承的是教皇选定的威尼斯人,名叫热维斯(Gervase)。
1210年至1214年间,亨利与突厥人结盟希望击败尼西亚帝国,但却没有成功:尼西亚在西奥多的统治下蒸蒸日上,一举击破了突厥人的军队,连苏丹也战死。二帝只得再次和谈。
1216年亨利驾崩,拉丁帝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精明的皇帝。亨利有个妹妹名叫尤兰达(Yolande),嫁给了科特奈的彼得(Peter
Courtenay),二人共治。但两年以后尤兰达就死去,这段时期主要由贝蒂讷的卡农这个能干的僧侣维持政局——一般也把他列为共帝。但年间,卡农和彼得相继去世,于是皇位又传到了彼得的弟弟罗伯特(Robert
Courtenay)。1228年罗伯特驾崩,尤兰达与彼得的儿子鲍德温继位为鲍德温二世,他是拉丁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
十九 、威尼斯建立海上霸权
在这整整50多年的历史里,拉丁帝国都没能恢复鲍德温时期的国力:他们一直向西欧寻求帮助,但得到的是很有限的。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与自己的子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此相反,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帝国就是一片好景象:西奥多在1222年驾崩以后,继位的女婿约翰三世也是个能干的人,他1235年还曾围攻过君士坦丁堡,不过被威尼斯人和亚该亚的援军打退。1243年联合突厥人迎击蒙古军队——可以说是约翰三世挽救了欧洲。同时他也重视国内经济:当时小亚细亚所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誉遍整个欧洲,而不少城镇也建立了新的医院和教堂。他在外交方面与威尼斯人、教皇以及西帝国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但军事上则与他的罗马先辈一样,要依赖英国人和诺曼人的雇佣军,也招募保加利亚人的军队。
拉丁帝国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伊庇鲁斯王国、尼西亚帝国、以及保加利亚的交锋。之前讲过,伊庇鲁斯吞并了塞萨洛尼基,但才过几年,他们就被保加利亚人击败,版图又一次缩小到希腊西岸。约翰三世闻此消息马上入侵塞萨洛尼基,并且击退了保加利亚人,并把伊庇鲁斯归为臣属。
有两个政权很值得一看:亚该亚公国(Principality of Achaia)和雅典公国(Lordship of
Attens)。这两个国家都是博尼法斯南下时由拉丁人建立的,可以说明当时拉丁帝国的政治模式。亚该亚公国的立国者名叫香普利的威廉(William
Champlitte),他属下有12个男爵领地和7个主教领地。这19个贵族组成了议会,与公爵商讨国事。虽则如此,历代公爵却并不向教堂捐献,也不要求子民捐献。他们认为教会势力太强大、太富有并不是好事。整个公国的军事中坚是130名骑士,在严格的封建习惯法下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完全按照法国的模式。1224年教皇洪诺留三世(Honorius
III)曾说道:“他们好像建立了另一个法国。”有趣的是,这个国家并不实行男性继承制:在其不长的历史中有不下6个女性统治者。
而雅典公国的制度则与亚该亚公国很是不同。其立国者名叫罗切的奥托(Otto de la
Roche),是一名勃艮第骑士,他并没有实行严格的封建制度,而是把家乡的很多自家人喊了过来,当自己的廷臣,例如有个侄子名叫盖伊的,就当了底比斯的伯爵。他们家族对希腊人实行宽松的制度,于是不少流民纷纷回到了国内。领主对宗教很是热诚:他们按时纳税,甚至在1208年把帕特农神庙献给了英诺森三世。
1254年,尼西亚的约翰三世驾崩,其子西奥多二世继位,没过几年就被一个帝国将军米克尔·帕列奥涅格(Michael
Palaeologus)篡位为米克尔八世。他马上征服了伊庇鲁斯,然后在1260年围攻君士坦丁堡,却没有胜利。
1261年,拉丁帝国与威尼斯舰队结盟征讨黑海,尼西亚派遣一小队兵马挖地道,成功进城。鲍德温二世逊位。8月15日米克尔进驻首都,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加冕。就这样,历史上最失败的政权之一的拉丁帝国覆灭。当然此时法兰克人还占据着小亚细亚的大部分,而威尼斯人则控制着主要的岛屿。&
二十、尾声
我们故事最终以一个阴谋结束:才刚刚复国的东罗马帝国,由于皇帝米克尔是篡位的,其大主教阿尔森尼斯(Arsenius)将太子约翰刺盲,并对皇帝下达禁门令。但皇帝却得到大多数贵族的支持,转而将大主教放逐。当然这种支持不是没有代价的:东罗马贵族们也希望能像拉丁人一样实行封建制度,自此以后那种中央集权的皇权一去不返。
人们不应当忘记,东罗马帝国是意大利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而攻陷君士坦丁堡并解体东罗马的是日耳曼蛮族的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联合的十字军,幕后黑手还有罗马教皇。圣殿骑士从此成为全欧洲最富有的人。
历史往往自相矛盾。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本是以基督的名义去解放圣地、攻打伊斯兰势力,最终却三次对基督徒下手,且除了杀害手无寸铁的穆斯林以外没有真正与异教徒交过锋。英诺森三世的两个愿望:占领耶路撒冷和联合东西教会,却都在他手上落了空。弗兰德斯的鲍德温糊里糊涂当上了皇帝,却因为一时大意断送了自己和帝国的性命。
而恩里科·丹多洛公爵,他无疑是这次东征的主角,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最伟大的威尼斯人:在此之后威尼斯迎来了黄金时代,其海上霸权和商业地位无人能及,人口一度达到20万,为欧洲之最——当时巴黎为8万人、罗马5万人,伦敦只有区区的3.5万人。
然而对于整个欧洲而言,他则是一个灾难性的人物:正是由于他那伟大的阴谋,东罗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15世纪终于被奥斯曼帝国所替代。
旨在削弱穆斯林势力的十字军,最终把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势力放在小亚细亚,让整个基督教世界陷入危机。
然而,没有这次君士坦丁堡的大抢劫获得的东方艺术品、古典文献和百亿金钱,就不会有不久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
& 参考资料:&
& 1204 The Unholy Crusade——J. Godfrey
& The Middle
Sea——J.J.Norwich&
& 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时代-生活图书公司/侯树栋
& 图说西洋甲胄武器事典——三浦权利/谢志宇 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沈河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