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生地 熟地10克,熟地10克,百合1

急,急、急。中医怎样治疗糖尿病,说详细一点
急,急、急。中医怎样治疗糖尿病,说详细一点
&&&&&&& 糖尿病在60年代以前大多以上、中、下三消分治,60年代以后分型日趋增多,有以肺、胃、肾分治;有以气、血、津液辨证;也有以瘀血、肝气来辨治。
&
&&&&&&&&&一、 分型治疗: &&&&&&&& 1、燥热炽盛 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 &&&&&&&&& &
&&&&&&&&&&& 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
&&&&&&&&&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粳米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玄参10克,栀子10克。&&&&&&&& &加减:烦渴频饮者,倍生石膏、天花粉、天菱冬用量;胸闷暧气,脘腹作胀,加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肠腑热结,大便秘结选用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仨、大黄;气短懒言,自汗神疲,脉细弱,合生脉散;肌肤并发痈、疮疡者,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败酱草等。&&&&&&&&&&&&&&&&&& 用法:每日1剂,生石膏打碎先煎,分2次服。 &&&&&&&&&& 常用成方: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汤、玉泉丸、玉液汤、千金黄连丸、增液承气汤、竹叶黄芪汤、五味消毒饮。&& &&&&&&&&&&&&&&&&&2、气阴两虚 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
&&&&&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 & 处方:生黄芪30克,黄精15克,太子参15克,生地10克,天花粉10克,淮山药15克,白术10克,元参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枸杞子15克,石斛10克,女贞子15克。& &&&&&&& &&& 加减:心悸怔忡,脉结代加桂枝、牡蛎、枣仁;用市气虚加重黄芪用量,太子参易党参;便溏加茯苓、生薏仨、车前子;遗精加知母、黄柏;不思食,恶心干呕加乌梅、鸡内金、半夏、竹茹。&&&&&&&&&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常用成方:黄芪汤、增液汤、玉液汤、生脉散、六昧地黄汤、降糖甲片、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阴汤。& & &&&&&&&&&3、阴虚火旺 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杞子1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5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知母10克,石膏15克,黄连6克,黄精10克,五味子10克。&&&&&&&&&&&&加减:肾经相火偏旺加黄柏;目干涩,视物模糊加菊花、青葙子、草决明;胁肋疼痛甚加茜草根、泽兰、玄胡、郁金;失眠多梦,健忘加女贞子、首乌藤;渴饮无度,口干少津加天花粉、哈粉、玉竹。&&&&&&&&&&&& &&&&&&&&&&& 用法:石膏打碎先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常用成方:一贯煎、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天花粉散、枸杞汤、大补阴丸、生脉散。
&&&&&&&&&& 4、阴阳两虚 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滋阴,调补阴阳。&&&&&&&&&&&&处方:附子10克,肉桂3克,熟地10克,生地10克,淮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金樱子15克。&&&&&&&&&&&&加减:血瘀加红花、丹参、泽兰;合并肾病加车前子、复盆子、川断、桑寄生;有感染加蒲公英、银花;合并冠心病胸闷加瓜蒌、薤白头、丹参。&&&&&&&&&&&&& &&&&&&&&&&&&用法:上方附子先煎,肉桂后下,每日1剂,分2次服。 &&&&&&&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汤、二仙汤、秘元煎。
&&&&&&&&&&&&&&&&&&&& 5、脾肾阳虚 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治法:健脾温肾,阴阳并调。&&&&&&&&&&&&处方:附子10克,干姜5克,熟地15克,萸肉10克,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苍白术各10克,莲子肉10克,山药15克,鸡内金10克,五倍子10克,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加减:心悸怔忡加枣仁、远志、柏子仁、朱茯神;面色黧黑,四肢失温加鹿角片、紫河车、丹参、桂枝;尿有余沥,夜尿多加白果;腰冷腰酸加肉桂、桑寄生、续断、仙灵脾;阳痿加阳起石、巴戟天。
&&&&&&&&&&& 用法:附子先煎,1日1剂,分2次服。&&&&&&&&&&&&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促脾补肾降糖汤、益气扶阳饮、右归丸。& &&&&&&&&&&&&& 6、瘀血内阻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 &&处方:生黄芪30克,淮山药3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干地龙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茯苓10克,生地20克,元参10克,丹皮10克,葛根10克。&&&&&&&&&&& 加减:头昏疼痛明显加草决明、白芷;胸闷、肢体疼痛较剧加桂枝、生山楂、瓜蒌、鸡血藤、?莶草、丝瓜络;瘀痰百结,头晕身重,喘逆,胸闷,加桔梗、牛蒡子、皂荚、路路通;合并心血管病变加黑豆、蚕蛹、何首乌、杞子、炒核桃仁、白茯苓。&&& &&&&&&&&&&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 常用成方: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活血降糖方、润燥活血方、五香散。&&& &&&&&&&&&&附:并发症治疗&&&&&&&&& &在上述分型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见症,进行加减或辅助用药治疗。&&&&&&& 1、糖尿病酮症 上消偏重用生石膏、天花粉、麦冬、玉竹、党参、知母、黄连、生地、石斛、沙参;中消偏重予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加黄连、天花粉获效;或用生地60~90克、川连1.5~3克、黄芪9~15克,内服能使酮体转阴。&&&&&&& 2、并发肾病及尿珞感染 肾病出现蛋白尿者,用白花蛇舌草、续断及大量黄芪治疗;尿路感染症见尿浊,尿频尿急尿痛者,用萆解、菖蒲、乌药、车前子、石苇等治疗。&&&&&&&&3、含并周围神经炎 糖尿病性神经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一般用牛车肾气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用沙参、天花粉、麦冬、玉竹、枸杞子、生地、知母、黄芩、黄连、丹参、泽兰、鬼箭羽等,另服指迷茯苓丸治疗。感觉障碍,肢体酸痛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用人参白虎汤。若四肢窜痛,皮肤灼热为络脉不畅,用四藤一仙汤(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钩藤、威灵仙)。&&&&&&&&4、含并视网膜病变 雀目、耳聋,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羊肝明目丸;白内障加丹参、阿胶;眼底出血用凉血止血的青葙子、谷精草、草决明、杞子、菊花、茺蔚子、大小蓟、田三七、云南白药等。 &&&&&&&&5、含并心脑血管病变 合并冠心病以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常用黄芪、当归、丹参、赤白芍、川芎、蚕茧、桃树胶、益母草等。合并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用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6、含并疱疡痈 证见牙龈脓肿,久久不愈,甚则高热神昏用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牛黄解毒丸。 & &&&&&&&&&&&
&&&&二、专方治疗
&
&&& 1、降糖甲片 &&&&&&&&&&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生地、天花粉、五味子等。 &&&&&&&&&& 用法:以上药物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2.3克,日口服3次,每次6片,3个月为一疗程。 &&& 2、降糖益心丸 & &&&&&&&&&组成:炒苍术、甘草、丹参、怀牛膝、桑寄生、白芍、川芎、五味子、蒲公英、黄精、泽泻、黄连、山药、白术、生地、元参、薏仁、柴胡、丹皮、枸杞子、麦门冬、葛根、红参须。 &&&&&&&& 用法:上药研末制成丸药。每日服3次,每次20丸,饭后温开水送服。本方为治疗三消合一通用方。& &&& 3、滋肾蓉精丸 &&&&&&&& 组成: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淮山药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每次服6克,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
&
&三、单方验方&&& 1、丽仁降糖丸& &&&&&&&& 组成:本片为荔枝核加工制成浸膏片。 &&&&&&&& 用法:每天3次,每次4片,3个月为一个疗程。
&&& 2、亚腰葫芦制剂 &&& 组成:亚腰葫芦干品,药用壳。&&& &&& 用法:煎剂:每日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针剂:50%针剂,2ml/支,每次肌注1支,每日2次;片剂:每次口服2~5片,每日2次。
其他回答 (4)
滋阴降糖汤:花粉15、玉竹9、葛根12、麦冬12、
生地15、薏苡仁15。
典型的经验方;黄连,黄芩,金银花原生药材按1:1:1的比例粉碎,每天3次,每次10克吞服,疗效显著,基本上能够控制正常水平!
糖尿病在中医为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需辨证治疗上消(肺热津伤)   【证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   1.主方玉泉丸(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处方:天花粉、葛根各30克,生地黄、麦冬各15克,黄芩10克,五味子6克,山药、石斛各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降酮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芎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2)人参白虎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白参10克,粳米20克,甘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中消(胃热炽盛)【证见】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方药】   1.主方玉女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麦冬、生地黄、玄参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黄连、栀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若大便干结者,可合调胃承气汤。   2.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黄降糖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大黄、桂枝各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生地黄各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水煎服。   (2)萝卜汁(来春茂《新中医》1987.8)   处方:红皮白肉萝卜,捣碎榨取汁,每日服100一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7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3)消三多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党参3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9克,阿胶9克(溶化),白芍15克,天花粉10克,山药15克,黄精15克,何首乌15克,麦冬9克,地骨皮9克,鸡子黄2枚。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扶脾消渴汤(王文彦验方)   处方:党参20克,白术15克,山药2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5克,陈皮10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下消(肾虚精亏)   【证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滋阴益肾   【方药】   1.主方六味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山药20克,山茱萸、生地黄各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9克,枸杞子12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30克。水煎服。   若阴损及阳,肾阳亦虚者,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菟丝子、巴戟天各12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克。   以上各型如出现血瘀之证,可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10克。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消渴丸,每次5—10粒,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下消饮(田凤鸣《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天花粉60克,山药40克,黄芪、白术、枸杞子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山茱萸、桑螵蛸、黄柏各12克。水煎服。   (2)滋肾蓉精丸(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何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山药15克,赤芍lO克,山楂10克,佛手10克,五味子10克。上药共烘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每服6克,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平均服药时间45日。   (3)补肾滋阴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熟地黄20克,生地黄20克,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桑螵蛸12克,黄柏12克,天花粉60克,玄参20克,何首乌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山药4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熊曼琪教授精研《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学识渊博,医理精湛。其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用力尤深,擅长用经方治疗疑难杂证,并在临证中总结出"抓主证"、"扣病机"和"脏腑功能特点"、"经络循行部位"、"方药功效"以及"现代科研成果"等扩大活用经方的思维方法。熊教授研究糖尿病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就其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用于治疗阳明胃热炽盛,津气两伤之证。本证可见发热、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其中以口渴引饮为辨证要点。《伤寒论》中有"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的论述。《金匮要略o消渴病》篇亦有:"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的明文。糖尿病初起之际或血糖控制不良时,病人常出现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等症,此为阳明胃腑燥热炽盛,热盛伤津耗气所致。熊教授每用白虎加人参清热泻火润燥,益气生津止渴。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胃热为主药,粳米一药,常用淮山代之,人参多用太子参或西洋参,并合玉泉散之意,常加天花粉、葛根、生地、玄参等药,疗效甚佳。饥饿感甚者,胃火炽盛,加黄连与生地、玄参相配,仿清胃散法,既清胃火,又滋胃阴,则消谷善饥自除。口渴甚者,上焦燥热,灼伤肺阴,加黄芩配石膏,知母,清泻肺热,使热清肺宣津布而烦渴自止。2 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中泻热逐瘀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血热互结的蓄血证。熊教授根据《内经》"二阳结谓之消",《金匮要略o消渴》"跌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以及《金匮o瘀血》"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等论述,并通过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或高血糖未控制时,常有多饮、多食,多尿,大便干燥,便秘等症状,认为本证的病机为胃热肠燥所致,而且胃燥热,灼伤阴血,血脉涩滞不行,络脉瘀阻,以致瘀血燥热相互搏结。瘀血即是糖尿病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因此,熊教授认为"瘀热互结"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之一,临床见三多之症,便干便秘,以及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而涩,即辨为瘀热互结,治用桃核承气汤,方中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经活血,大黄、芒硝、甘草、即调胃承气汤,攻下阳明燥热内结,全方配伍,共奏泻热通下,逐瘀活血之功。便秘严重者,大黄、芒硝后下,便秘较轻者,大黄同煎,并去芒硝。然胃肠燥热,每易灼伤阴津,加之消渴之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临证仿增液汤之意,常加养阴清热之生地,玄参兼顾其阴虚之本,既可除"三多"之症及便秘之苦,又可针对阴虚燥热病机。2型糖尿病中晚期,如血糖控制较好,其"三多"症状不明显,但神疲乏力表现突出,伴大便困难,多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所致,可在上方基础上重用黄芪再加麦冬,以益气养阴。 3 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仲景用其治疗少阴肾阳虚衰,水气泛滥之证。本证可见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全身浮肿,头眩心悸,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迟弱。但以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弱为辨证要点。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起病隐匿,一旦病人出现相应的症状,则疾病已进入临床的中晚期。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或全身浮肿,故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而目足膝肿,小便少者。"熊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乃糖尿病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蒸化气行水,水饮内停,泛滥周身。也就是《圣济总录》所说:"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临证遇此病证,熊教授主以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方中附子温肾助阳以消阴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白术健脾,于制水之中有利水之用。芍药活血脉,利小便,又可敛阴和营,以制姜附刚燥之性。糖尿病肾病为慢性终身疾病,久病多瘀,加之阳虚不能推动血行,水饮内停阻滞脉道,所以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往往兼有瘀血阻滞。熊教授常在真武汤中加丹参、益母草、桂枝通阳活血;若气虚明显,症见神疲倦怠,四肢乏力,肢体酸软者,重加黄芪,再加白参另炖兑服;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加钩藤、天麻平肝熄风;若下焦阳虚,水饮内停,又兼有上焦燥热津伤者,宗《金匮要略》消渴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方中栝蒌根、淮山生津润燥,瞿麦、茯苓淡渗利水,炮附子温阳化气,共奏温阳化气利水,生津润燥止渴之功。4 肾气丸 肾气丸是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仲景用其治疗消渴、虚劳、痰饮、妇人转胞等病证。《金匮要略》消渴篇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熊教授认为消渴之病,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为主症者,属上消中消之证,其病多因肺胃燥热,阴液亏虚。然以多尿为主症的下消有寒热之分。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消渴病日久,病入下焦,阴损及阳,导致肾阳虚衰。肾气丸所治消渴正是下消阳虚之证。肾阳虚衰,即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口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因为肾阳虚衰,病人常有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四肢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症,熊教授每用肾气丸温补肾阳,疗效卓著。方中地黄滋阴补肾,山萸、淮山补益肝脾,茯苓,丹皮,泽泻协调肝脾。附子,桂枝温阳暖肾,意在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少火生气"之义。诸药合用,有温补肾阳之效,本方补阳养阴并用,正如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阳虚明显者,用肉桂易桂枝,以增温阳之功。小便多者,仿水陆二仙丹意,加金樱子、芡实。气虚甚者,重加黄芪益气。如合并高血压者,则用黄芪配伍性善下行之淮牛膝,以监制黄芪之升。如有下肢轻度浮肿,加牛膝、车前草,仿济生肾气丸温肾活血利水。 5 五苓散五苓散,仲景用于治疗水饮内停下焦,膀胱气化失司之证。本证可见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渴欲饮水、呕吐、舌淡苔白,脉浮等症。其中以小便不利,少腹胀满为辨证要点。《伤寒论》太阳篇及《金匮要略》消渴篇均有"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的论述。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影响支配膀胱的骶髓副交感神经及胸髓腰髓交感神经,导致膀胱功能异常。本病早期,偶在生气着急时出现排尿间隔延长,中期病仍可出现尿流变弱,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多次排尿后仍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晚期可完全不排尿,导致尿潴留或尿路感染。本病称之为糖尿病性神经原膀胱。这类病人多有数年或十几年以上的糖尿病史。熊教授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主化气行水,本证的关键在于消渴日久,气虚及阳,气化失职,水蓄膀胱所致。治当益气通阳,化气利水,应及早使用五苓散加黄芪。方中黄芪可用至每剂30~60g,往往数剂即可取效。有的病人于数日或数年之后反复出现此证,照方再服,均能再次取效。消渴病日久,必有阴虚存在,故桂枝不可多用,应按仲景原意,只宜少量,取其辛温助阳,化气行水,每剂用量一般6g即可,多用则耗伤阴津,反而有害。6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用来治疗血痹。血痹之病,乃阳气不足,阴血凝滞,血脉痹阻所致,本证以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为辨证要点。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方有益气温阳,和营通痹之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发作,尤以下肢为甚,由麻木,触电感,蚁爬感,继而刺痛,甚则可呈放射性,或牵扯性,或痉挛性作痛,多以夜间疼痛较剧。熊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是糖尿病日久不愈,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肢端失养,气虚血瘀,阳气不达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应标本同治,内治与外治相互结合。仿黄芪桂枝五物汤法,重用黄芪、自拟芪桃汤,益气养阴、活血通痹。药用黄芪、桂枝、白芍、熟地、玄参、牛膝、桃仁、当归、虎杖、知母。外洗之剂,应以温阳和络,活血通脉为法,药用桂枝、乳香、没药、苏木、红花、毛冬青、煎水置温浸泡外洗。熊教授认为本病治疗,既要补气滋阴治其本,又要不忘活血通脉治其标。切忌不顾因虚致瘀的病机特点而一味破血祛瘀。辨证施以外治,既可收到通脉止痛之功,又可避免温通之剂内服伤阴耗液之弊。7 病案举例何某某,女,38岁,宾馆服务员。因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反复3年半,加重半年于日人院,住院号43208。患者87年10月出现口渴多饮,多食多尿,经查空腹血糖为16.1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经用消渴丸、降糖灵以及中药治疗后,诸症好转,但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反复发作,停药或减药则血糖升高。半年前自行减用降糖药,又致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加重,而入我科住院治疗。人院时病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汗出较多,视物昏花,双下肢麻木疼痛,神疲乏力,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舌下静脉青紫,脉弦略涩,查血糖为14mmol/L,尿糖(+++),证属瘀热互结,气阴两虚。治以桃核承气汤如味,药用桃仁12g,桂枝9g,大黄10g,芒硝6g(冲服),甘草6g,北芪20g,生地15g,玄参15g。服药2周后,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明显改善。大便通畅,每日1次,余症好转,复查血糖为11mmol/L,尿糖(+),继用前方出入半月余,口渴已平,饮食小便正常,诸症转愈,复查血糖6mmol/L,尿糖(+),继用前方出入半月余,口渴已平,饮食小便正常,诸症转愈,复查血糖6mmol/L,尿糖(-),于5月29日出院,出院后续服本院制剂三黄降糖片10片,1日3次维持,后随访病情稳定,查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尿糖空腹、餐后均为阴性,继用三黄降糖片巩固疗效。(
等待您来回答
中医领域专家多动症吃什么中药好
健康咨询描述:
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正在吃西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给孩子吃中药(感谢医生为我——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5:20:38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49712称赞:2026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感到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不足.同时,小儿又有阳常有余,心常有余等生理特点,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 ,或它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道理,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并非阳气独盛,而是由于阴静不足的缘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以患儿症状来看,活动过多,行为冲动,似乎是精力充沛之实证,但是与正常儿对照,患儿大多神志涣散,健忘,动作迟滞,粗钝笨拙,且少数病儿还伴有遗尿等症状,脉象偏细,有形神不足之象.故儿童多动症的实质是本虚而标实,多以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指导意见: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药物建议您口服六味地黄丸.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帮助网友:2746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您好,儿童多动症是可以服用中药来治疗的。西药相对来说副作用比较大,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药副作用较小,如精苓口服液能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明显升高人体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浓度并降低羟色胺(5-HT5)、5HIAA的浓度,所以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增强注意力、减少多动冲动、减轻抽动症状等。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
帮助网友:4185称赞:458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治疗:苓10克,法夏10克,瓜篓子(叶也行)10克,生甘草3克 一天吃一副,一副分三次喝,天坚持,不要断.指导意见:要控制看电视的,一定要避免感冒,一感冒症状就加重,要喝饮料. 不要吃带色素的东西. 不要吃巧克力. 不要喝咖啡.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要保证适量的运动.
不要喝酒生活护理:西药:派定醇 泰必利
西药控制症状效果明显一些,但是有依赖性,不能停,要一直吃,而且可能产生抗药性,最后就没效果了
帮助网友:201称赞:15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少年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指导意见:中药方:生地15克,茯苓15克,钩藤15克,菖蒲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炙远志5克,琥珀2克;方剂加减:1.患者若心烦难眠者,加龟板10克,熟地黄10克,百合10克;2.患者若形寒肢冷者,加鹿角1克,生黄芪10克;3.患者若胸闷,食少者,加法半夏10克,焦山楂10克;4.患者若大便秘结者,加龙胆草6克,火麻仁10克;按照患者的不同症状,将上述药物除琥珀外按比例取用,水煎,分3次口服,单独将琥珀研成粉末,在每次服用药汁前服.
帮助网友:1336称赞:142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病情分析:如何帮助“好动”的孩子 1,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 2,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爸爸妈妈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 3,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指导意见:4,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5,不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儿科
常见症状学医困难、、好动
检查项目、、
并发疾病脑功能失调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11·
浏览:29·
浏览:22·
参考价:146
参考价:115
参考价:370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
参考价格:¥146
滋养肝肾,开窍,宁心安神。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儿童多...
参考价格:¥115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地 熟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