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肾脏高血压也不太好,有没有能很好控制血压同时对肾脏高血压影响又不那么大的药啊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每天17种药肾性高血压不见好:试试中医治肾病
日 13:03:4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3日讯(见习记者 柴燕宏)当57岁的张大妈第一次来找老中医贺培坤看病的时候,她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长长的药单,上面罗列了她现在每天必须要吃的药。贺培坤数了数,整整17种,功能涵盖了降血压、调节激素等等。
  当时,她已面色发黄,四肢无力,家人说她已经好几天没有胃口吃饭了。通过号脉、血常规指数、询问病史,原来张大妈是为了治疗肾性高血压,才一天吃17种药。&在老年人中,患肾性高血压不在少数,但是像张大妈这样一天吃17种药的,实在太夸张了。显然,她吃的药已经开始副作用了。&
  贺培坤要求张大妈慢慢停掉药单上的药。开始10天,减少并停用激素药的服用,并在一个月内,有节奏地使用并减少高血压药物。一个月后,张大妈四肢无力、没有胃口等症状慢慢消失了。
  根据报告,贺培坤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经过7个月的坚持调理,张大妈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现在,她只需要每个月坚持到医院做一次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老年人有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实很正常,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理性对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都会得到较好地控制,心态一定要好。&贺培坤表示。
  给你的肾先来个健康自查
  肾病的初期,往往不会感到疼痛,因此容易被忽视,很难发现。不少患者身体非常不舒服了,才会到医院去看病,结果发现肾脏病已经很重了,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做血液透析。因此,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个来自美国《健康》网站刊文的提醒,尤其是如果你家有老人,出现了以下10个常见信号,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
  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
  2.胃口不好。病人会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症状。
  3.恶心呕吐。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时,会引起恶心、呕吐。
  4.小便有泡沫。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5.排尿量不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为4&6次,尿量约800&2000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6.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尿常规就可以查出。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7.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就诊。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分泌造血激素的功能,也是肾功能损害的一大信号。
  8.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
  9.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
  10.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如果你对肾病还有更多疑问,浙江在线健康网联合汤养元也给大家送专家号啦,如果你家中父母也有肾病,且一直吃西药不见好,不妨送父母个贺培坤的专家号,让中医来给诊诊~
  参与方式:
  1.关注&浙江在线健康网&微信平台,或扫一扫;
  2.发送#贺培坤#到&浙江在线健康网&进入预约界面,限量20个专家号
  专家信息:
  贺培坤
  中医专家,从事中医40余年
  擅长中医肾炎专科、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科、妇科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坐诊时间:
  周二、三、五、六上午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血压高怎么办
【导读】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合理,作息不规律,长期接触电脑空调等原因,有时候血压会升高,这也就是在给你发出警惕信号。当血压升高,我们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及时检查和治疗,这样才会对以后的生活不会有多大的影响。那么,当血压升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很多人都很想知道吧!下面,就请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血压升高的应对方法吧!
(一)合理膳食:如果血压升高的话,大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要注意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各种食物搭配合理,不可偏食。要低盐饮食,尽量少吃盐分很高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多食具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大蒜、芹菜、荠菜、绿豆等。并且少食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等。(二)适量运动:运动对于降低血压有很好的功效。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三)戒烟限酒:烟叶内含有尼古丁,它会刺激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大量饮酒也是对什么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大量饮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四)心理平衡:当精神压力大的时候,其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当心理压力大的时候,选择倾诉是一个很好地办法。(五)自我管理: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对家人和朋友负责。我们每天要坚持测量血压,并给自己制定一个降压计划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
血压高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它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那么,老年人血压高怎么办呢?首先,还是建议老年人先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因为老年人的器官很多已经衰老,需要在药物的配合下进行降压。同样,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也可以控制血压。老年人要合理饮食,老年高血压病人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而且情绪要稳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于老年人控制血压也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尽量穿戴宽松,因为领带扎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窦造成血压波动。老年人要坚持服药,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可服服停停。老年人不像年轻人体力充沛,老年人应注意活动要适当,过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紧张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持续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均可使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
当发现血压有所升高,严重的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轻微升高者应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方法趋向清淡的饮食,你真的会吃吗?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应对血压升高的饮食疗法吧!1、三餐:血压升高的话,要注意自己的三餐饮食,要保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并且三餐要避免吃高热能食物,可多吃黑木耳或白木耳以及水果。晚餐尽量吃的清淡,因为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要荤素搭配,合理配比,多吃一些粗粮。2低盐:每天严格控制吃盐量,尽量少吃腌制品,例如腌肉、咸菜等含盐量较高的食物。3高钾: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例如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等。5果蔬: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6补钙: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有所下降,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钙,可以吃一些钙片或者喝些牛奶。7补铁:研究发现,当血压有所升高时,补充一些铁元素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当自己的血压有所升高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例如木耳。8饮水:当血压升高时,可以适当和一些茶水,因为茶水有很多好处,它可以软化血管,使血液流通,也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长期服用茶水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建议喝很浓的茶水。 ...
血压升高越早治疗越好,那么血压升高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吗?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1、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2、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3、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4、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5、动脉改变。6、)眼底改变。
引起血压升高是有很多原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哪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1、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脂肪过多挤压血管,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2、由其他疾病引发的血压升高。例如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等疾病。它们会引起血凝过高等等原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3、血液中缺乏负离子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4、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建议不要吃高盐和厚味食物及烟酒,食物应该以清淡,易消化含水份多的蔬菜。高血压一定要注意低盐,可以多吃水果,比如说柿子、苹果、核桃什么的,高纤维食品。还有适当吃一些粗粮,以及常喝茶。5、精神紧张是造成高血压的一大因素。现在,我们中年人大部分在单位里都是骨干,青年人也都是重任在肩,而且生活中也会发生很多事情,都会对中青年人精神上产生一种压力。6、人体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膳食中钙不足可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及早注意饮食中钙的供应和吸收,对高血压防治是有益的。含钙较多的食物有大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鱼、虾、蟹、蛋、木耳、紫菜、雪里红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均应注意适当摄入。 ...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补品干果豆/乳/奶制品零食/小吃饮品/饮料调味品水产品/海鲜水果肉禽蛋/野味蔬菜/食用菌食物加工篇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高血压、高血糖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_好大夫在线
高血压、高血糖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全网发布: 02:37:29
发表者:吴华
(访问人次:6621)
&中国全科医学特别关注高血压、高血糖对的影响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 孙 颖,吴 华是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2型患者并发的患病率为34.7%。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增加。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终末期的首位病因,而在我国也已成为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后的第二位病因,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已成为当今重大课题之一。的发展和分期是微血管病变之一,常同时伴发视网膜病变。蛋白尿是进展的标志。在早期,即持续微量蛋白尿期,检测尿常规中尿蛋白可能是阴性或仅有微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R)达20~200 μg/min或30~300 mg/24 h;一旦发展到临床期,即尿蛋白(+)以上,UAER>200 μg/min或>500 mg/24 h,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进行性下降,并往往出现血压升高,肾脏病理损害将进入不可逆转阶段,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期。分为5期,但1期、2期临床较难诊断,往往到了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即3期时,临床才能确诊。此时经过积极有效的降压、降糖治疗,部分患者尿白蛋白排出减少或转阴,逆转或发展延缓。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定期为患者检查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直到患者出现了水肿、高血压、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异常才考虑的可能,此时多已发展到糖尿病的4期,病变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临床指南建议对患者应定期(1次/3~6个月)监测尿常规及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发生、发展遵循两条交叉曲线的规律,一条为蛋白尿曲线,从阴性、微量到大量尿蛋白逐渐上升,另一条为肾小球滤过率曲线,从高于正常、正常到逐渐下降,两条曲线多在4期交叉。此外我们还应注意鉴别,对于有又有蛋白尿的患者,不应一律诊断为,对病史不到5年、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不伴视网膜病变,则基本可以排除的可能,最好能够转诊到上级医院肾病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如果一味地按照治疗,则会贻误病情。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主要有以下一些危险因素:遗传、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高尿酸。其中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往研究公认心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直接原因,高血压和高血糖可以使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与的关系高血压通过系统血压传递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床,使球内压增高,滤过压增高,从而导致和加重肾小球硬化。高血压和可互相促进。高血压可使尿白蛋白水平正常的2型患者尿白蛋白渐进性增加,并使有临床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阻止或延缓上述两个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已有研究表明血压控制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与血压水平有关。根据2007版中国防治指南,蛋白尿<1 g/24 h的患者,血压控制应低于130/80 mm Hg[包括2007年美国学会(ADA)指南和欧洲心血管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指南也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定为蛋白尿<1 g/d患者的降压目标值];蛋白尿>1 g/24 h的患者,血压控制应低于125/75 mm Hg,其主要依据是MDRD(The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Study)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领导15个中心,比较了不同降压目标值对延缓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损害进展的影响。MDRD研究结果认定:对于蛋白尿>1 g/d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须严格控制至92 mm Hg才能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而且,在相同MAP水平上,降低收缩压及脉压比降低舒张压更重要。因此该研究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作为蛋白尿>1 g/d患者的降压目标值。至于蛋白尿<1 g/d的CKD患者血压应控制到什么水平,MDRD研究未下结论。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在延缓的发生和发展中,我们选择哪种降压药获益更大呢?首选的降压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近年新上市的肾素抑制剂,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都有大量证据证实可以改善早期的预后。ACEI类和ARB类降压药因其可降低肾小球滤过压,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和增生,改善滤过膜通透性,减少尿蛋白排出等作用而成为的首选。因此在临床上,当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时,不论有无高血压,都应给予ACEI或ARB的治疗。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每1~2周增加1个剂量,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为宜,即不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无药物相关的血清肌酐升高及高钾血症为宜。对于微量或少量蛋白尿患者,通常应用1种药物,以1~2倍的剂量,在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数月后多数患者尿蛋白可以达标。对于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首先应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然后逐步增加单个药物剂量,也可以ACEI联合ARB,根据每个月尿蛋白定量的检查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状况,加减药物剂量(目前还没有更多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联合用药比单药治疗效果更好)。如果应用ACEI或ARB血压不能达标,可以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如果伴有水肿,可以联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不作为首选,但对于中青年、心率较快、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可以应用。此外在降压的同时,还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增加锻炼、戒烟等调整生活方式治疗。高血糖与的关系高血糖可引起肾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非酶糖化终产物增加、山梨醇产生增加、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活性增强等,从而导致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损伤及蛋白尿增加等。另外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内的高灌注和球内高压,从而使肾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尿形成,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1993年由美国和加拿大29个医学中心对1 441例1型患者所进行的DCCT研究,以其设计严格、规模大、观察时间长而被公认为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认为严格控制高血糖能有效延缓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能使1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下降39%,临床蛋白尿的发生率下降54%。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是迄今历时最长的前瞻性研究,对入选的新诊断的2型患者干预10年以上,强化治疗组平均HbA1c达7.0%,常规治疗组为7.9%。强化治疗使任何相关终点的相对风险降低12%,这主要得益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降低。强化血糖控制可以使2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减少30%。分析发现,强化治疗后HbA1c每降低1%,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的相对风险降低21%,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可降低37%。对于血糖的控制,目前推荐以HbA1c作为血糖达标目标值方法。根据2010年8月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HbA1c监测可根据病情每3~6个月进行一次,血糖控制目标一定要做到个体化,因人而异。对于老年患者,已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者,血糖目标值应该放宽一些,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的增加。降糖药物的选择以磺脲类口服药、胰岛素为首选,双胍类药物在肾功能正常时可以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副作用较小,不论肾功能如何,都可以服用。对于胰岛素增敏剂目前争论较大,美国已经下市,故不推荐使用。专家提示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水平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严格的血压、血糖控制在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血脂水平的调控,积极地应用他汀类调脂药,应控制高尿酸血症,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定期监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使各项指标达标,延缓的发生发展,同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表于: 02:37:29
吴华大夫的信息
血液透析、急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动脉狭窄...
吴华,女,主任医师,教授,肾内科前任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吴华的咨询范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脏高血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