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把乳腺钼靶乳腺x光机机改成DR

X线钼靶、B超、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ROC曲线分析--《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X线钼靶、B超、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摘要】:
【研究目的】
1、比较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的联系。
2、研究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探讨3T磁共振机配备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及自制乳腺支架进行乳腺检查的可行性。
3、ROC曲线分析X线钼靶、彩超、3T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第一部分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B超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及ROC曲线分析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同时行X线钼靶和B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62例6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另选2008年5月~2009年3月均行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44例44个病灶作为对照组。
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
乳腺X线摄影检查采用意大利吉特2000型乳腺钼靶机及Siemens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Mammomat Novation DR),患者取立位,常规头尾位、内外侧斜位摄片,全自动曝光。斜位投照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缘。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菲利普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线阵探头,先行二维超声检查,以直接探测法对整个乳房进行多切面扫查,观测肿块的大小、位置、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钙化、有无后方衰减和侧方声影、纵横比,然后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肿块周边和内部有无血流信号,血流分级和分布状态。
3、诊断试验及分级标准:
X线钼靶ROC曲线分类参考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①肯定良性病变,对应BI-RADS的第1类和第2类;②可能良性病变,对应BI-RADS的第3类;③不能定性,对应BI-RADS的第0类:④可能恶性,对应BI-RADS的第4类;⑤肯定恶性,对应BI-RADS的第5和6类。
超声诊断的ROC分类亦为5类:①肯定良性病变;②可能良性病变;③不能定性;④可能恶性;⑤肯定恶性。凡具备2条恶性征象者可疑为乳腺癌,归为第④类,具备3条和3条以上恶性征象者提示乳腺癌,归为第⑤类。第①类为乳腺癌的阴性诊断。
4、统计学处理: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恶性定为1,良性定为0,将106例病例的所有病理、影像诊断结果输入SPSS13.0软件中,得出ROC曲线图和曲线下面积(A_(钼靶),A_(B超)),并比较面积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1、恶性组62个病灶的X线钼靶恶性钙化显示率为29/62(46.8%),肿块的总体显示率为39/62(62.9%),可见患侧乳房局部皮肤增厚者5例,乳头内陷者7例,大导管征13例,淋巴结增大17例。
2、恶性组62个病灶的B超可观察到肿块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者46例(74.2%),59例(95.2%)肿块均呈不均匀低回声,肿块内部散在点状或成簇分布的强回声共35例(56.4%),后方声衰减者14例(22.6%),CDFI显示62例有53个病灶内见血流信号(血流检出率85.5%),肿块内血流Ⅱ级以上者29个(47.6%)。
3、ROC曲线分析:A_(钼靶)=0.917>0.9(P=0.000),A_(B超)=0.909>0.9(P=0.000),说明X线钼靶和B超用于乳腺病变诊断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诊断效能较高。A_(钼靶)>A_(B超),两个A_值95%可信区间高度重叠,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乳腺恶性肿瘤X线钼靶的主要征象有:①肿块;②钙化;③非对称性致密影;④结构扭曲。次要征象包括厚皮征、酒窝征、乳头回缩、彗星尾征和淋巴结肿大等。乳腺恶性肿瘤超声的主要表现有:①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②有时伴后方声衰和成簇点状强回声;③纵横比>1;④CDFI显示肿块周边和内部血流分级大部分为Ⅰ、Ⅱ级,少部分病例为0级和Ⅲ级。
2、X线钼靶、B超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A_Z值>0.9),但对于良性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假阳性。
3、X线钼靶和B超费用低、费时短,钼靶对尚未形成明确肿块、结节的,仅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扭曲)、局灶性非对称性致密影或者成簇、段样分布之细小钙化灶的早期、原位或隐匿性乳腺恶性肿瘤有很好的适应症;B超无放射线损伤,能轻易鉴别肿块的囊实性性质,对致密型乳腺中的实性团块能清楚显示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成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还能观察病灶血供程度。两种检查方法互为补充,应常规结合使用。
第二部分磁共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研究及与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的ROC曲线分析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5月~2008年11月临床或钼靶、B超怀疑乳腺肿瘤的25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乳腺癌14例17个病灶,年龄31~61岁,平均年龄45.6岁;乳腺良性病变11例14个病灶,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7.4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
2、仪器设备:
2.1 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设备及诊断实验方法同第一部分。
2.2 MRI:采用GE公司Signar 3.0T超导型磁共振机,配GE HP工作站(AW4.3),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及自制支架。顺磁性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选用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出产。
3、检查方法:
3.1常规扫描序列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T2脂肪抑制像(AX FSE-T2WI):TR/TE=4000/85ms,层厚6mm,层间距1mm,NEX=2.0,矩阵320×224,FOV(扫描视野)32cm×32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1脂肪抑制(AX FSE-T1WI),TR/TE=450/9.7ms,余同上;矢状面FSE-T2WI+FS:TR/TE=4675/85ms,层厚5mm,层间距1mm,NEX=2.0,矩阵320×224,FOV 22cm×22cm。
3.2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次激发EPI(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运用ASSET技术,行乳腺范围轴位扫描,TR/TE=ms,层厚6mm,层间距1mm,矩阵128×128,NEX=4.0,FOV 32×32cm,弥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600s/mm~2和1000s/mm~2。不同b值下选取感兴趣区(ROI)时尽量选用同一扫描层面的同一区域。选定ROI后,自动得出该区域的ADC值,选取3次ROI,取3个ADC的平均值作为该病灶的最终ADC值。
3.3 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比剂GD-DTPA 0.2mmol/kg,由左侧肘前静脉经高压注射器以2.0ml/s的速度注入,行轴位扫描,TR/TE=3.6/1.7ms,层厚/层间距=4.4/-2.2mm,NEX=0.75,矩阵128×128,FOV 32cm×32cm,一次扫描用时28s,84~92幅图像。注射对比剂前先扫描蒙片—第一次扫描、注射对比剂即刻开始第0s—第二次扫描、第30s—第三次扫描、第1min—第四次扫描、第1min30s—第五次扫描、第2min30s—第六次扫描、第4min30s—第七次扫描、第7min—第八次扫描。
3.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GE ADW4.3工作站上用Functool软件,在病变选取一个感兴趣区(ROI),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综合反映病灶血流灌注和流出。ROI小于病灶直径,位于病灶中央,绕开坏死、出血和囊变区。
4、MRI诊断实验:
4.1动态增强扫描(DEC):参考Fischer等人提出并经Siegmann等人修改的乳腺成像与数据系统(BI-RADS)评价病灶性质,根据DEC形态学及增强动力学的得分表现,将得分1分设置为肯定良性,2~3分为可能良性,4分为可疑恶性,5~8分为肯定恶性。
4.2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信号特点,测得31个良恶性病灶不同b值(b_1=600s/mm~2,b_2=1000s/mm~2)下的ADC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获得所有ADC值的平均值及95%可信区间。以恶性组ADC值95%可信区间上限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阈值。所有病灶ADC值小于或等于阈值诊断恶性,积1分,大于阈值诊断良性,积0分。
4.3 DEC与DWI联合诊断试验:在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和增强动力学的判断基础上,结合DWI的积分,以1分为肯定良性,2~3分为良性可能性大,4分为不能定性,可疑恶性为5分,高度恶性为6~9分。
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绘制X线钼靶、B超、MRI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的ROC曲线,自动得出曲线下面积(A_Z值),并比较面积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1、动态增强扫描:17个恶性病灶形状不规则者17灶(100%),边界粗糙有毛刺者16灶(94%),LAVA动态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强化者13灶(76.5%);14个良性病灶形状规整者9灶(64.3%),边界光滑者11灶(78.6%),增强扫描3期以后均匀强化者10灶(71.4%)。恶性病灶以Ⅲ型TIC曲线多见,占11灶(64.7%);14个良性病灶以Ⅰ型曲线多见,占7灶(50.0%),但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变间重叠程度较大,恶性病灶Ⅱ型曲线有5个(29.4%),良性病灶Ⅱ型曲线有6个(42.8%)。
2、弥散加权成像:b=600s/mm~2时,两组之间的ADC值:恶性病灶(1.4×10~(-3)mm~2/s)<良性病灶(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1000s/mm~2时,恶性病灶(1.7×10~(-3)mm~2/s)<良性病灶(1.0×10~(-3)mm~2/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以不同b值时乳腺恶性病变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小于等于这个阈值为乳腺恶性病变的判断标准,即b=600s/mm~2时,ADC诊断阈值为1.2521×10~(-3)mm~2/s;b=1000s/mm~2时,ADC诊断阂值为1.1577x10~(-3)mm~2/s。
以不同b值下两组病灶所有的ADC数据作ROC曲线,b值取600s/mm~2时曲线下面积(A_Z值)_(600)=0.895±0.070(P=0.000);b值取1000s/mm~2时曲线下面积(A_Z)_(600)=0.887±0.075(P=0.000),提示b=600s/mm~2及b=1000s/mm~2时,ADC值用于诊断乳腺恶性病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A_(钼靶)=0.918,A_(B超)=0.929,A_(MRI)=0.922,A_(B超)>A_(MRI)>A_(钼靶),说明在本研究部分中,三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B超>MRI>X线钼靶。三个A_值95%可信区间高度重叠,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体部线圈检查乳腺组织是可行的。
2、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较高(A_z值>0.9),但部分良恶性病变之间存在重叠。
3、MRI能观察乳腺全部组织和后方胸大肌、肌间隙、腋窝淋巴结等邻近结构,对临床判断恶性病变预后有参考价值,病灶形态学、信号表现、增强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弥散加权ADC值等参数可多方位结合起来诊断良、恶性病变。日常诊断工作中,应该以X线钼靶和B超互相结合为主,必要时辅以MRI检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737.9;R655.8【目录】:
ABSTRACT10-21
第一部分 乳腺恶性肿瘤的X线钼靶、B超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及其ROC曲线分析23-46
1.一般资料23-24
2.仪器设备及方法24-26
3.结果26-38
4.讨论38-45
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及综合影像诊断的应用45-46
第二部分 磁共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可行性研究及与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的ROC曲线分析46-70
1.一般资料46-47
2.检查方法47-50
3.结果50-62
4.讨论62-67
5.小结67-70
参考文献70-74
不足之处与展望74-75
综述 乳腺病变影像诊断技术发展及现状75-83
中英文缩略语词表83-84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84-85
统计学审稿证明8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保健医苑;2011年08期
;[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任在晋;;[J];养生大世界(B版);2011年08期
;[J];临床荟萃;2011年13期
万冬桂;小徐;;[J];中老年保健;2011年04期
赵仲龙;;[J];健康向导;2011年04期
宋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范昶;;[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J];祝您健康;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晓薇;;[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姬香魁;刘世刚;董守义;张杏茹;;[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晓亚;刘会英;;[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许红强;;[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魏慧娟;罗贤懋;杨湘平;;[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朱雄增;曾郁;杨文涛;朱雄增;;[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钱明山;;[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陈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柳莉莎;冷晓玲;马富成;;[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杨卫军;吴正阳;李春来;黄志刚;尹家俊;张锦瑜;;[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献怀;[N];保健时报;2005年
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丕琳;[N];健康报;2005年
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
辛育龄教授;[N];健康时报;2005年
张献怀;[N];科技日报;2005年
张献怀;[N];人民日报;2005年
张献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N];天津日报;2005年
姜虹;[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张献怀;[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周芳;[N];吉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山;[D];苏州大学;2005年
施俊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张子豹;[D];复旦大学;2003年
孙涛;[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郭会芹;[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鲍慧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黄家君;[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赵美蓉;[D];吉林大学;2006年
徐迎春;[D];吉林大学;2006年
韩定芬;[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坚;[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徐中林;[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何本夫;[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柯红;[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郑雅娟;[D];浙江大学;2005年
吴雪花;[D];浙江大学;2005年
曹伟红;[D];青岛大学;2005年
张玉松;[D];苏州大学;2005年
朱伟良;[D];苏州大学;2008年
苏清秀;[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乳腺钼靶摄片(DR双侧)
时间: 21:37:12
健康咨询描述:
检查时月经仍未干净,平素月经规律,血块(+-),痛经(-)初孩年龄28岁,哺乳约1月,乳少.发现左乳肿块一年,经前双乳胀痛,经后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舌底脉络青紫迂曲.约一年时间,洗澡时无意中摸到.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钼靶报片影像所见:双乳呈混合型IV,乳内见中量片索状腺体组织,间中量透亮脂肪组织影.双乳晕后腺体密度增浓而不均,结构明显紊乱,见弥漫性分布的多发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未见明确肿 块及钙化.双乳头,乳晕及皮肤未见异常.片内双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所见:双侧乳腺探查:双乳腺最大腺体层厚约20MM.乳腺组织结构稍紊乱,腺组织回声增粗,增强,乳腺导管未见明显扩张.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长条形低回声肿 块,大小约29MM*10MM*22MM,其边界清,规整,内回声分布欠均匀,未见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稍增强.CDFI:肿 块周边未见明显血管绕行,肿 块内可见少量彩流信号.右侧乳腺未见明显肿 块.CDFI:右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右腋下见淋巴结回声,大小约:6MM*8MM,边界清,内皮髓分界清,CDFI:内未见明显彩流信号.左侧腋窝 未见异常团块.超声提示:符合双侧乳腺增生超声改变.左乳内上象限实性占位,性质待定,乳腺错构瘤与乳腺纤维瘤相鉴别.左乳内下象限实性占位,性质待定,小纤维腺瘤未除外.右腋下良性淋巴结声像.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通俗解释影像内容及如何治疗.是否需要手术?谢谢(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92052称赞:9138
病情分析:简单的说就是你现在是乳腺增生症伴左侧乳腺纤维瘤指导意见: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出现恶变,建议定期复查超声,乳腺纤维瘤为良性疾病,如果增大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帮助网友:63称赞:10
病情分析:你的疾病主要是左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右侧乳房正常.指导意见: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乳腺增生没必要手术,主要是调理.乳腺纤维瘤需要手术.
百度智能推荐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挂号科室妇科
常见症状经期
检查项目B超
并发疾病、肌瘤、症性疾病、、和月经流出道梗阻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参考价格:134
参考价格:6.8
参考价格:22.28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 如:痛...
参考价格:¥134
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
参考价格:¥6.8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为何B超钼靶磁共振都没能查出她的乳腺癌
亚洲女性乳腺致密,钼靶检查较难发现肿块,发现早期乳癌,不妨做个最新的ABVS超声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张颖颖&&&&“目前中国每年新发现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数及死亡率,已经占到全世界的12.2%和9.6%。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最近,在市一医院超声影像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会议上,专家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如何发现早期乳腺癌,一直是超声医学科在探索的课题。不少女性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乳腺癌,不仅需要做乳房全切手术,还要承受后续的放、化疗的痛苦。&&上期微访谈,市一医院超声科主任包凌云和我们聊了乳腺癌防治问题,以及适合亚洲女性的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良性结节竟是早期乳腺癌&&&&“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如早期乳腺癌—导管原位癌,肿块只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没有发生浸润转移,只要切除病灶就可以痊愈,甚至不用放化疗。但这样幸运的病人却很少。”&&包主任曾碰到一位42岁的女病人,双乳都长有结节,平时自己很注意,每年会去医院做一次检查。今年,女病人感觉乳腺胀痛有点厉害,不放心,就提前来医院做了乳腺B超、钼靶和核磁共振检查。但三样结果出来,都考虑是良性的。&&“本来,换成别人看到这个结果,肯定放心回家了。但她听说我们医院能做ABVS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于是找到了我。”包主任说,检查时,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1厘米的结节,虽然在横、纵二个切面上看似规则,但在冠状面却发现异常—结节边缘长出伪足,并对周围乳腺组织形成牵拉,是典型的乳腺癌表现。&&“后来病人进行手术,这个结节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I期),其他结节是纤维腺瘤。”&&钼靶检查不适合亚洲女性&&为什么常规检查,特别是很多女性推崇的钼靶,都没能查出乳腺癌呢?包主任说,在国外,钼靶被列为乳腺常规筛查手段,一般40岁以上女性每年都会去做一次。但和老外相比,亚洲女性却不太适合做这项检查来作为乳腺癌筛查手段。&&“老外乳腺脂肪组织多,而亚洲女性的乳腺比较致密,脂肪成分少,大部分是腺体组织,因此钼靶较难发现病变,但钼靶诊断钙化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钼靶检查有一定辐射,一般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去做,近期准备怀孕的病人也不推荐。而核磁共振检查耗时长,费用高,要注射造影剂,能发现小病灶,有时特异性不高。”&&“2010年10月,市一医院在省内开展ABVS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新技术,4年时间,为10000多例患者做了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已经到达40%。”包主任说。&&防控乳腺癌要定期做乳房体检&&平时,包主任除了在超声科,还会去乳腺多学科联合门诊,与乳腺外科、放射科、化疗科等专家坐诊。她最大的感受是,女性一定要重视乳腺筛查。&&“很多女性会在家自检,或者到医院让医生检查,但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可靠,这与医生经验有关,且很多小肿块并不能被摸出来。另外,不能以为自己身体好就忽略检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女性癌症第一位。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发病率大约为60/10万,预计到2021年可达100/10万。中国女性乳腺癌平均年龄为45到55岁,比西方国家年轻。月经期延长,生育率下降,哺乳少,肥胖,饮食以及低水平的体育活动,甚至压力等都是危险因素。”包主任提醒,45岁以上女性,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应该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些人发现乳腺肿块,感觉不痛就不来看病。殊不知,大多数乳癌都是不痛的。”包主任接诊过一位女病人,病人母亲在45岁时查出乳腺癌,结果本人在45岁时也确诊为乳腺癌。这位病人非常担心她女儿,包主任建议她女儿可以去查一下BRCA1/2基因。如果发现有基因突变造成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可以在45岁前,像女星朱莉一样做乳腺切除手术来预防。&&“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日趋成熟、规范,大家也不必恐慌,防范于未然才重要。”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靶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