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大地震有统计数据吗?到哪里可以获取呢?包括灾害扩散过程、地震引发次生灾害害数据、伤亡经济损失等数据~

&日本自卫队的F-2战斗机被冲撞到机库的墙壁上,受损十分严重。图片来源:日本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从日本防卫省获得的消息称,航空自卫队位于宫城县的一个航空基地,在遭受海啸袭击后,28架战斗机全部进水,部分战斗机被冲撞到机库的墙壁上,受损十分严重,携带的导弹也丢落海啸中。  该网站的消息称,这28架战斗机都是F2战斗机,配置在宫城县航空自卫队松岛基地。海啸发生时,这些战斗机无法转移,瞬间被海啸淹没。  目前,海水已经退却,航空基地开始清理。但是防卫省担心,这28架战斗机可能因为有不少程度的损伤,加上海水的侵蚀,因此可能已经无法使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京时间13日7时24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京时间13日7时24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  郭丽琴 第一财经日报  本次地震对于中日两国外贸走向影响几何?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为556.5亿美元,扩大68.5%。  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商务部亚洲司相关负责人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日中资企业数量还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但这些企业在日本设厂总体数目不多,基本上集中在东京周边,即本州岛中部左右。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仅有几家接近东北部震区的企业,比如由一家中国企业投资的两家株式会社在千叶附近设有厂房。  这位负责人强调,目前来谈地震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为时尚早。  目前,东京以东的千叶地区也受到海啸冲击,基础设置受损严重。  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但总体而言,中资企业在日本设厂的情况较少。  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联系到的情况表明,相关企业都未受到太大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很多企业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日本设立代表处或联络所,但在当地开始进行实质性投资的时间相对较晚。  &真正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是2000年以来的事情了,尤其是近三年左右,增长较快。&上述负责人说。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2010年中国企业对日投资金额为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上述负责人透露,对日投资较早的企业包括:由上海实业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的上海国际株式会社、上海电气以并购的方式分别投资1500万美元的日本池贝株式会社和投资950万美元的日本秋山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海尔在日本设有合资公司,华为、中兴都在日本设有分公司。  大连东软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在日本的工作人员联络上了,都很安全。  该企业在日投资成立了大连东软集团(日本)有限公司从事软件研究开发。  &目前大连东软集团在日本的分公司为100%投资的,每年出差赴日的人员为200~300人,当地中方员工与日本雇员为200人。&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日本的分部主要设在东京,由于是软件公司,不设厂,只需设立办公室,只要网络运行正常,就可以办公。而东京目前的交通秩序也已经在逐渐恢复。由于地震对在日的合作伙伴没有太大的伤害,因此基本预期也是稳定的。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成套设备部负责人韩圣健则对记者表示:&华为现在属于我们会员中在日人员较多的机电企业。他们国内员工加上当地雇员大概上百人。目前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因为代表处设在东京,所以没什么问题。&  地震对于中日两国贸易影响暂时难以评估。  上述商务部亚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部分制造企业如果在地震中受损,生产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那么整体进货、销售都会受到影响,会对日本对外供货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从贸易手段上来说,由于日本的主要港口都在东京、神户、横滨等非灾区,所以受到影响并不大。&他说。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10年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概况》,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韩圣健表示,对于电子高端产业来说,由于中国承接了一些从日本转移的加工贸易,对于那些从日本进口零件组装再销售海外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间接受到影响。&&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页&(共85页)&&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_中国汶川_省略__地震和日本福岛_3_11_地-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哲学历史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_中国汶川_省略__地震和日本福岛_3_11_地
第14卷第2期2012年6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J.ofInstituteofDisasterPreventionVol.14,No.2Jun.2012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中国汶川“5.12”3.11”地震和日本福岛“地震灾害链对比尹卫霞1,22,32,王静爱1,,余瀚1,,史秦青4(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100875;20740).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4.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美国马里兰摘要:重大自然灾害中灾害链对灾情的巨大放大、累加作用,使灾害链研究备受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以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链梳理和区域对比,并探讨了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对灾害链致灾成灾的影响。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不同灾害系统下,概念模型,阐述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机制。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具有陆地山区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日本地震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等;两场地震灾害中灾害链的成因及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差异显著;福岛地震灾害链危害巨大,使灾情在其他相关国家放大。关键词:灾害系统;地震灾害链;汶川地震;福岛地震;灾情累加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1-080引言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产生链式效应,良田5万余亩[1]。[2]灾害系统理论认为灾情是地球表层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孕灾环境特征、承灾体性质、致灾因子的多度与强度决定灾害链的分布格局和对承灾体的危害程度[3]由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灾害链,灾情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被层层放大。地震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引发的灾害链也会对灾情造成巨大放大作用。日,8.9级智利大地震引起瑞尼赫湖区3000万m3大滑坡,形成堰塞湖,淹没瓦尔迪维亚城,致使100万人无家可归;引发的巨大海啸,冲走1000多所住宅,淹没2000多亩田地;海啸扫过太平洋导致280多人受伤,夏威夷岛60多人死亡、日本东海[1]溺死800余人。1933岸毁坏房屋5000余户、。中国汶川“5.12”和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是不同灾害系统下,由地震引发一系列灾害链形成的巨灾。汶川“5.12”地震灾害中,次生灾[4]害造成的损失超过总损失的1/3;日本“3.11”地震,引发地震→海啸→核泄漏等一系列灾害链,给日本及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地震灾害链进行对比分析。年8月25日,四川茂县迭溪7.5级地震后导致山崩,堵塞岷江及其支流,形成十多个堰塞湖,而后积水溃出,成灾里数总计500余震导致堵坝溃决,km,漂没民众2万以上,冲毁村镇60余座,冲毁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11.1地震灾害链灾害链界定灾害链概念的界定因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区作者简介:尹卫霞(1989―),女,山西省忻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研究。*通讯作者:王静爱?2?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演化过程中各种链锁关系的总称[9]第14卷。别,并随研究的深入逐步趋于完善。学者通常以致灾因子发生的时间定义灾害链,认为灾害链是由某一种致灾因子或生态环境变化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现象[5]灾害链包括串发性灾害链与并发性灾害链两种。前者是指因某一种原生灾害发生后,诱发产生的一系列的灾害现象;后者则是指某一原因或在某个地区同时所产生或发生的一系列的灾害现象[2,5];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灾害链是一种灾[6]害启动另一种灾害的现象。马宗晋等提出了即暴雨为主的我国三组比较明确的自然灾害链,灾害链、干旱为主的灾害链和地震为主的灾害链,并认为灾害链的研究已经成为综合减灾研究重要问题之一[7-8]。灾害链过程具有灾情累加与放大作用,前期灾害为后期灾害的演化提供条件,后期灾害进一步扩大前期灾害的时空影响程度和范围。史即台风-暴雨灾培军提出了四种常见的灾害链,寒潮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和地震灾害链害链、次生灾害(图1)[10][5]。可见,目前灾害链的研究更加注不仅是单灾种的简单叠加,而重灾害链的整体性,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链式关系。此外,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灾害链被认为是一种物化流信息过程,这种过程是对多种灾害的抽象,以及。地震灾害链是由地震致灾因子诱因的一系列,包括地震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链、社会灾害链以及生态灾害链等多种灾害链
。图12003)地震灾害链(史培军,国内地震灾害链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链。如余世舟等人[11]全世界震惊和学术界对灾害链的高度关注。2011《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日本地震引发的一系列灾害链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16]基于灾害链理论[12]分析了地震灾害链的成灾机理,建立了基于主要影响因素的地震灾害链物理模型;崔云等并分析了成灾特点;王春振等[4]对汶。川地震中的堰塞湖灾害链做了详细的介绍、界定,分析了“5.12”地震3条主要灾害链的发育成灾过程。国外对地震灾害链的研究多是对一或两种次生灾害的研究,其中地震→滑坡、地震→海啸灾害链研究最多。[13]如KristinD.Marano等通过对全球地震次生灾震灾害和福岛地震灾害为例,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地震灾害链系统模式,并进一步对比探讨地震灾害链的成因差异及其对灾情放大作用的影响。1.2中国汶川“5.12”地震灾害链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本次地震直接触发和间接诱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4]海啸、火灾和液化)造成的人员伤害(包括滑坡、亡数的分析,认为地震次生灾害的人员伤亡主要强调地震次生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来自滑坡,DavidBurbidge[14]等评估了巽他弧带地震→海啸灾害链对西澳大利亚州的威胁性;WangH.Betal[15]对2004年日本中越地震引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研究。中国汶川“5.12”地震和日本福岛“3.11”地震引发一系列灾害链并形成巨灾的过程更加引起。因地震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以山地灾包括滑坡(5117处)、崩塌(3575处)、泥害为主,[17],堰塞湖(大型34个)等这些次石流(358处)、生灾害以地震为激发环,形成了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等一系列灾害链(图2)。1.3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链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第2期尹卫霞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3?级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并且地震→海啸灾害链引发火灾和核泄漏事故等次生灾害,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形成了地震→海啸→核事故、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等多种地震灾害链(图3)
。图2中国汶川“5.12”
地震灾害链图3日本福岛“3.11”地震灾害链22.1汶川与福岛地震灾害链致灾成灾对比基于孕灾环境差异的灾害链致灾对比孕灾环境是孕育致灾因子的环境系统,可以[5]递。海洋地震的横波不能到达陆地,但海洋地震能量可造成海底断层并引发地震→海啸灾害链,的形式传递。福岛地震发生在海域,属以“海波”海洋地震,其不仅引发同汶川地震一样的“陆波”灾害链,更引发了“海波”灾害链。地震发生的海陆孕灾环境差异决定了汶川与福岛地震灾害链的特征不同,汶川地震灾害具有陆地灾害链特征,福岛地震灾害具有海洋岛屿灾害链特征。汶川和福岛地震灾害中,不仅致灾因子(地地震影响区的陆震)发生的孕灾环境反差强烈,地孕灾环境也存在显著差异。汶川地震灾区是中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划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区域孕灾环境决[18]定灾害链类型,是灾害链形成的关键。它不仅为致灾因子的发生提供条件,而且区域孕灾环境灾情累积并放大。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灾害链发生,地震分为大陆地震和海洋地震两大类[19],前者发生在陆地孕灾环境下,后者发生在海洋孕灾环境下。大陆地震的纵、横波引起地表振动并引发一系列灾害链,灾害链能量以“陆波”形式传?4?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第14卷以龙门山脉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块体,是现今全球构造活动最为复杂、地形切割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山地孕灾环境极不稳定。福岛地震灾区为东北沿海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逐渐由平原过渡到丘陵、山地,山地孕灾但沿海较平缓的地势造成海啸→洪环境较稳定,涝灾害链。陆地孕灾环境差异导致两场地震灾害的灾害链类型不同,汶川强震引发大量山地灾害主要为地震→海啸链;福岛地震山地灾害链较少,→洪涝灾害链。汶川和福岛地震灾害中,人文孕灾环境复杂性差异显著,导致灾害链的类型和复杂程度不同。汶川地震灾区是农业小城镇系统,灾害链的演化主要受自然孕灾环境驱动,人文社会环境仅是承灾体,未诱导新致灾因子的产生。福岛地震灾区是工业城市系统,为现代化生活服务的大量危险为新致灾因子和新灾害链的性人文因素的集聚,炼油厂等广泛演化提供了条件。如灾区核电站、――核事故灾害、是新致灾因子―火灾等产生分布,的孕灾环境,在地震→海啸灾害链的作用下引发即地震→海啸→核泄了影响巨大的社会灾害链,漏→核污染/核辐射灾害链和地震→(海啸→)火灾灾害链。日本福岛地震灾害中,不仅有自然灾害链,且人文孕灾环境驱动自然灾害链引发社会灾害链,使灾害链复杂化。孕灾环境决定了地震灾害链的致灾过程及类型。有效提高自然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人文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对地震灾害链的断链减灾意义重大。在如中国汶川地震的大陆山区灾害系统下,需通过减少人类工程活动、增加植被覆盖度等进而达到减轻措施提高山地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地震引发山地灾害链风险的目的。在如日本福岛地震的工业城市灾害系统下,亟须减少核电站等危险性人文因素的暴露,以防止人文社会灾害链的演化。2.2基于承灾体脆弱性差异的灾害链成灾对比孕灾环境决定了灾害链的致灾过程,而承灾体脆弱性决定了灾害链的成灾过程。承灾体脆弱性包括承灾体对致灾因子的暴露性、易损性和敏感性,其对灾情的放大作用显著情相差悬殊(图4)。承灾体对不同致灾因子的暴露性差异,决
定[20](注:①人员损失包括死亡、失踪人员,其中日本统计数据截至日;②经济损失以人民币其中日本统计数据截至日)计量,图4汶川地震和福岛地震的灾害链灾情对比了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效果不同。作为大陆地震,汶川地震影响的灾区位于断裂带上,承灾体直接暴露于地震及其引发的山地灾害链下;而福岛地震灾区远离震中,沿海灾区承灾体暴露于地震本身的程度较少,更多暴露于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链下;较汶川地震,福岛地震灾害链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地震本身,灾害链放大作用更显著。另外,暴露于地震灾害链的经济承灾体差异,导致灾害链对经济损失灾情的放大作用不同(图4)。汶川地震灾区多为农村人口,主要为农业,经济不发达;福岛地震灾区城镇人口多,集中了大量钢铁企石化企业及制造工业等,也是能源、交通重地,业、经济集聚、发达;经济承灾体的高暴露性导致福岛地震灾害链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汶川地震灾害链导致8451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其中次生灾害致1/3损失来的损失)[22][21]。福岛地震灾害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3150亿元人民币(含海啸及核危机带,结构破坏等灾害链导致的大规模停产也造成了更大的间接损失。承灾体易损性差异导致地震灾害链对人员损失灾情(图4)的放大作用不同。日本作为一个多震国家,防震抗震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全民抗震能力和应急素质较高,但对海啸的防范能力不足。福岛地震承灾体对地震致灾因子的易损性小,而人员伤亡主要对海啸及后续灾害链的易损性大,来自地震→海啸灾害链。中国人口防震意识差、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低,承灾体对地震致灾因子易损性大。汶川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主要有房屋倒即主要由地震→结构破坏灾害链引起,遇塌造成,难和失踪者共87150人,倒塌房屋546.19万。承载体脆弱性差异导致汶川地震和福岛地震灾害链造成的灾第2期间[23]尹卫霞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5?。福岛地震灾害链造成15550人死亡、。大于地震本身造成的灾情,也远大于地震灾害链上各灾害单独作用于初始承灾体造成的损失之和。中国汶川强震导致崩滑流等山地灾害链的发生,造成了超过地震总损失1/3的经济损失;日本鉴定出死因的死亡人数中(截福岛地震灾害中,92.4%死于海啸(淹至日),死)[25]3760人失踪(据日的相关报告)[24]承灾体敏感性差异导致地震灾害链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影响范围不同。由于日本经济的全球化特征及地震灾区在世界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世界国家、经济、产业等对福岛地震灾害链极度敏感。福岛地震灾害链不仅给灾区带来了巨大损也引发了地区及世界的连锁反应。一方面,地失,出口产品生产震灾害链导致大量企业停产停工,严重受阻,导致全球生产供应链、贸易大受打击;另一方面,日本核泄漏事故不仅给日本带来核污染,而且引发了周边国家乃至遥远的美国民众的核恐慌,也可能会在长期影响对核能源安全问题的恐慌。汶川地震灾区是中国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区,其地震灾害链影响范围为局部的几个省,灾情福岛地并未扩展到全国和全球。相比汶川地震,震灾害链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极大地扩大了灾情。承灾体脆弱性决定了地震灾害链的成灾过程及其对灾情的放大作用。降低承灾体脆弱性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链对灾情放大作用的关键。对于类似中国汶川地震的大陆山区灾害系统,灾害损失主要来自地震→结构破坏灾害链,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人口防震抗震技能,降低承灾体易损对减少灾害链造成的损失至关重要。对于类性,似日本福岛地震的海洋岛屿灾害系统,海啸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作用极大,所以需加强防潮堤的减小承海啸防范能力;降低经济承灾体的集聚性,灾体暴露性,也有利于降低灾害链对经济损失灾情的扩大作用。。以中国的北川县和日本的福岛县为典型对两场地震灾害案例进行分析,表明地震灾案例,害链对灾情具有层层放大作用(图6)
。(虚线:半圆―――具有初始状态的承灾体;长方――各灾害分别作用初始状态承灾体的灾情累加形―――脆弱性不断累积的承灾体;长方实线:半圆―――灾害链造成的灾情放大、形―累积)图5承灾体脆弱性与灾情累积关系的概念模型“5.12”地震后次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给北川县造成了重大损失。县城周边发生大面积山体崩塌、滑坡,曲山镇共2万余人,其中城区1万余人,仅4000多人脱险。地震后在湔江及其支流两岸由于山体滑坡堵河形成了18处堰塞湖,淹没了城镇、村落、道路,而排除堰塞湖险情也增加了经济损失。日北川县遭暴雨袭击,诱发了区域性泥石流灾害,导致人员死亡、失踪;位于北川老县城附近的任家坪沟爆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冲入县城,几乎全部淤埋老县城。同样,福岛县作为日本“3.11”地震重灾区之一,有多种次生灾害和灾害链的发生。福岛南相马市,海啸席卷沿岸数千米,大量房屋被冲毁,生命线系统损毁。日早晨,藤沼大坝毁于地震,洪水爆发,导致道路和桥梁被冲垮,人员失踪。日下午,核电站机组爆炸,核泄漏引发核辐射和核污染灾害链。201133.1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过程对比灾情的累积放大过程承灾体脆弱性的高低起到“放大”或“缩小”[20]灾情的作用,灾情被层层放大与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密切相关。?6?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坡,农田淹没
。第14卷年4月11日7.1级余震引发福岛磐城市山体滑(左:中国北川县灾害过程[26-28];右:日本福岛县灾害过程[29-30])图6灾情累加过程随着灾害链演化,承灾体脆弱性与灾害后果相互作用,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大,灾情被层层放大、累加。不同灾害系统下,灾害链放大灾情的过程也不同。北川县,灾害的前期放大作用显著,地震及山地灾害链造成的灾情大;福岛县,灾害后期海啸灾害链和核事故灾害链造成放大作用显著,严重灾情和巨大影响。所以,不同灾害系统下的防灾减灾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对灾情放大作用大的灾害链的防范。3.2不同时期地震灾害链灾情对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化,国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上相互依赖,世界经济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格局。全球化使得一场灾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区域而是向整个世界扩散。现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极端事件,都有可能顺着全球化的这种信息链、供应链、生产链而影响到全球,形成巨灾。1995年日本神户的7.3级大地震,造成6400多人死亡,地震当天发生136起火灾,一周内火灾累计达414起,主要灾害链是地震→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坏链。相比神户地震,福岛地震不仅引发了火灾灾害链,还诱发了核电站爆炸→核泄漏/核污染灾害链。该灾害链不仅对日本的工业生产、电力供应、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因大气、海水以及蔬菜、牛奶等出口产品对核物质的传播,使得核污染、核辐射影响范围向全球扩散,同时加剧了全球的“核恐慌”心理。对比日本的1995年神户地震和2011年福岛地震的灾害链的灾情,可以看到前者造成的影响仅是区域性的,而后者灾害链的灾情在世界相关国家放大,是全球性的。4结论与讨论(1)地震灾害链的本质含义是由地震致灾因子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充分考虑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机制,梳理了汶川地震和福岛地震灾害链。汶川地震主要灾害链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和地震→结构破坏→设施受损灾害链;福岛地震主要灾害链为地震→海啸→核事故灾害链、地震→(海啸→)结构破坏→火灾/生命线系统损毁灾害链和和地震→滑坡/火山/水库溃坝灾害链。(2)孕灾环境决定地震灾害链类型及致灾过程。地震发生的大陆孕灾环境、极不稳定的山地条件导致汶川地震以山地灾害链为主。地震发生的海域孕灾环境、沿海灾区平缓的地势以及复杂危险的人文孕灾环境导致福岛地震不仅引发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链,还诱发了地震→海啸→核事故等社会灾害链。这在不同区域地震灾害链的断链减灾及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中发挥重要作用。(3)承灾体脆弱性决定灾害链的成灾过程及对灾情的放大作用。第2期尹卫霞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地震灾害链研究出版社,2003.?7?灾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汶川地震灾害中,承灾体的高易损性导致地震灾害链引起严重的人员伤亡。另外,日本不同时期地震灾害链灾情的对比表明,福岛地震灾害链在时空尺度上极大地扩大了灾情,使灾情在全球扩散。这些对于降低区域有效防范重点灾害链、高度关注灾承灾体脆弱性、害链的全球影响,以减轻灾害链对灾情的放大作用有重要意义。(4)(5)区域灾害系统特点使得灾害链上各致灾因子的发生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了解灾害链致灾成灾机制使得灾害链的防治成为可能。地震灾害链往往影响到多个区域并涉及多个部门,打破我国现行的单灾种灾害管理体制,依据不同区域灾害链致灾成灾特点,有效推动多部门联动和跨是针对灾害链进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区域联防,的重点。[11]余世舟,张令心,赵振东,等.地震灾害链概率分析及2010,43(增刊):断链减灾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479-483.[12]崔云,孔纪名,吴文平.地震堰塞湖灾害链成灾演化2010(30):特征与防灾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21-223.[13]KristinMarano,DavidWald,TrevorAllen.Globalearthquakecasualtiesduetosecondaryeffects:aquantitativeanalysisforimprovingrapidlossanalyses[J]NatHazards,2010(52):319-328.[14]DavidBurbidge,PhilCummins.AssessingthethreattoWesternAustraliafromtsunamigeneratedbyearthquakesalongtheSundaArc[J].NatHazards,2007(43):319-331.[15]Wang,H.,Sassa,K.,Xu,W.Analysisofaspatialdistributionoflandslidestriggeredbythe2004ChuetsuearthquakesofNiigataPrefecture,Japan[J].NaturalHazards,-60.[16]Chainreaction(editorial)[J].4(5):269.CIENCE,2011,[17]灾害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汶川地震2008.灾害综合分析与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18]张继永.基于孕灾环境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研2010.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吴圣林,姜振泉,郭建斌,等.岩土工程勘察[M].北2008.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苏筠,周洪建,崔欣婷.湖南鼎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2005,14变化及原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4):522-527.[21]新浪网.汶川大地震损失8451亿,次生灾害致1/3:()[].损失[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shtml.[22]张玮玮,肖邦国,鹿宁.日本地震对我国房屋建筑建(3):设的启示[J].冶金经济与管理市场分析,.[23]王伟.强地震下不同年代住宅楼受损情况分析[J].2009,41(增刊):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49-52.[24]SEEDSAsia:TheGreatEasternJapanEarthquake(SituationReport17)[EB/OL]:()[].http://www.seedsasia.org/eng/sit_17.pdf.[25]SEEDSAsia.“TheGreatEasternJapanEarthquake:Indepthdamagereportbyaffectedcities”[EB/OL]:()[].seedsasia.org/eng/Rep4.pdf.http://www.NATUREGEOS-参考文献[1]门可佩,高建国.重大灾害链及其防御[J].地球物理):270-275.学进展,[2]史培军.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自然灾害研究专辑):37-42.[3]李景保,肖洪,王克林,等.基于流域系统的暴雨径流――以湖南省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型灾害链―):30-38.[4]王春振,陈国阶,谭荣志,等.“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88.科学版),[5]史培军.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11(3):1-9.报,2002,[6]文传甲.论大气灾害链[J].灾害学,):1-6.[7]马宗晋,高庆华,陈建英,等.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综合):1-6.减灾[J].自然灾害学报,[8]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六)[J].防灾科):1-6.技学院学报,[9]肖盛燮.灾变链式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M].北京:科学?8?防灾科技学院学报07].第14卷http://www.arabtimesonline.com/NewsDetails/[26]宋胜武.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M].2009.北京:科学出版社,[27]谢洪,钟敦伦,矫震,等.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501-509.石流[J].山地学报,[28]汪月鹃.汶川震区北川县暴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M].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29]ArabTimes.DamBreaksInNortheastJapan,WashesAwayHomes[EB/OL].()[2011-10-tabid/96/smid/414/ArticleID/166581/reftab/149/t/Dam-breaks-in-northeast-Japan-washes-away-homes/Default.aspx[30]腾讯新闻网.日本余震引发福岛磐城市山体滑坡[EB/OL].()[].http://news.qq.com/a/153.htm.StudyofEarthquakeDisasterChainsBasedonDisasterSystemTheory―――ComparisonoftheDisasterChainsbetweenthe12MayWenchuanEarthquakeinChinaandthe11MarchTohokuEarthquakeinJapanYinWeixia1,2,WangJing’ai1,2,3,YuHan1,2,ShiQinqing4(1.SchoolofGeograph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KeyLaboratoryofRegionalGeography,BeijingNormalUniversity,100875,Beijing;3.StateKeyLaboratoryofEarthSurfaceProcessesandResourceEcology,BeijingNormalUniversity,100875,Beijing;4.DepartmentofGeography,UniversityofMaryland,CollegePark,MD20740,USA)Abstract:Basedonthedisastersystemtheory,thispapertooktwoearthquakedisasters,the12MayWenchuanearthquakeinChinaandthe11MarchTohokuearthquakeinJapan,asexamples―tostudytheearthquakedisasterchains.Then,thosechainswerecomparedtoanalyzetheireffectsoncumulativelosses.Aconceptmodelwasdevelopedabouttherelationbetweenvulnerabilityandlosstoexplainearthquakechains’magnifiedeffectonloss.Theconclusionsare:intheWenchuanearthquakedisaster,themainchainsincludetheearthquake→landslide(→debrisflow)→quakelakechainandtheearthquake→structuraldamage→facilitiesdamagechain;intheTohokuEarthquake,themainchainsaretheearthquake→tsunami→nuclearaccidentchain,theearthquake(→tsunami)→fire/lifelinesystemsparalysischainandtheearthquake→landslides/soilliquefaction/subsidence/volcanochain.Thesetwoearthquakedisasters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boththefactorsthatleadtotheearthquakechainsandthecumulativeamplificationeffectsonlossesthroughdisasterchains.EarthquakechainsmaketheTohokuearthquakemagnifiedinotherrelatedcountries.Keywords:Disastersystem;Earthquakedisasterchains;Wenchuan;Fukushima;Cumulativelosses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