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 胶 质瘤肝癌术后复发化疗过,现在复发?怎么办?

  据相关人员调查发现,近年来脑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对脑瘤的关注,一旦发生脑瘤,伴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脑瘤会出现一些转移的现象,大多数脑瘤转移都是以颅内转移为主,而一般不会发生颅外转移。

  脑瘤患者发生颅内转移主要是通过种植转移的形式进行转移,产生这种转移条件主要是由于肿瘤富于瘤细胞而较少间质,所以导致瘤细胞容易脱落;也可能是由于瘤组织暴露于脑脊液的通路内,脱落的细胞要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是脑室壁上。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转移现象。

  脑瘤发生其他部位的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而颅外转移不常见,那么为何脑瘤一般不会发生颅外转移呢,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比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此外颅内肿瘤大多数要求比较高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转移到颅外之后常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发病。才外一些防癌颅外转移的条件可以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逐渐消失。

  一般脑瘤不会发生颅外转移,但是也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颅外转移,有相关报道表示,颅外转移多数是发生在手术治疗之后,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手术是导致脑瘤颅外转移的必要条件。这是由于进行颅内肿瘤切除时,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解除硬脑膜、头皮以及颅外软组织机会大大增加,有时甚至发生瘤细胞直接进入开放的淋巴管与血管腔内、使术后肿瘤在硬脑膜与颅外组织上复发的机会增多,这些组织中的淋巴道为肿瘤的更远处转移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虽然脑瘤患者一般不会发生颅外转移,但是同样也需要做好预防颅外转移的措施,避免患者其他部位遭受癌肿的侵害。

良性脑膜瘤全切除效果极佳,复发率约4%,复发需5-10年 不知您的脑膜瘤位置,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但不用担心,定期到手术医院随访复查,如果复发,及时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说到癌症治疗,大家脑中浮现出的大多是手术、放疗、化疗。关心癌症治疗进展的朋友,也许还听说过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它们是抗癌的前沿。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不管什么病理分期分型,不管携带哪种基因突变,只要给患者加上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就能有效杀伤癌细胞,副作用比化疗还要小,你会相信吗?

2000年,以色列教授Yoram Palti利用他在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一种全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技术,这种技术会消灭肿瘤细胞,同时对健康细胞没有任何副作用, 这项黑科技的全称叫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简称电场疗法或者TTF)。

像上图中这位患者,睡着觉就可以轻松治疗肺癌?

我们知道,癌细胞是一群会快速分裂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需要一类特殊的微管蛋白。它们在细胞分裂中,会组成"绳索",连接上遗传物质,将它们从一个细胞拉拽到两个细胞里。如果这些蛋白组成绳索的环节出现了问题,细胞分裂也就会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有趣的是,这些蛋白携带有大量电荷。因此,如果我们施加上一定的电场,也许就能扰乱这些蛋白在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中的功能,使癌细胞凋亡。

▲电场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的方法,产生抗癌效果

电场影响中期正常的纺锤体形成。对照细胞(A),电场处理的细胞(B)。C-G,处理细胞慢镜头下显示在分裂末期期间膜起泡,这是癌细胞死亡的标志(箭头)。

电场治疗电场所使用的频率是多少?

该技术使用的电场每秒交替100,000至300,000次;针对特定肿瘤类型产生不同的电磁频率,例如:胰腺癌为150 kHz,胶质母细胞瘤和卵巢癌以及NSCLC为200 kHz .3这些频率低于X射线使用的频率,略高于超声波的频率(图)。

肿瘤治疗电场为什么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

肿瘤细胞的电学性质与正常细胞不同。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学性质(导电性和电容率)。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对外电场相对更加敏感。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活动可以产生高电压,因此在细胞分裂时肿瘤细胞对外电场的反应更加显著,更加具有破坏性。电场治疗设置了足够低强度和低频率的电场,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只影响肿瘤细胞。

研究人员很快在培养皿中验证了他们的想法。对20种不同的癌细胞进行实验后,他们发现这种电场对所有的癌细胞都能起到抑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肿瘤治疗电场对分裂较慢的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

电场疗法究竟对哪些癌症有效?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癌症中心在研究电场疗法。研究人员正在对电场疗法进行大约30项各类肿瘤的临床试验,包括胰腺癌患者的关键性III期试验(PANOVA-3; NCT),电场在放疗治疗1-10个脑转移瘤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METIS; NCT)和IV期NSCLC(LUNAR; NCT),希望这种新方式能被证实与免疫疗法甚至化疗一样广泛有效。

如果有效,电场疗法会作为常规治疗手段的补充治疗而不是取代它们。迄今为止的试验表明,电场疗法联合其他治疗手段一起使用是安全的,在胶质母细胞瘤试验中与电场疗法相关的最普遍的副作用是来自附着于患者头部的换能器阵列的轻度至中度皮肤刺激。

脑瘤--十年磨一剑,电场疗法开启脑瘤治疗新篇章!

2018年3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指南,成为第一个将全新治疗方式(称为肿瘤治疗领域(TTF))纳入一线治疗的机构,这是一个历史性标志,开创了脑胶质瘤治疗的新篇章!

2011年,FDA首次批准电场疗法用于复发后的胶质母细胞瘤,现已纳入NCCN 1类推荐,联合放疗和替莫唑胺用于已经接受手术的患者。

电场疗法使用低强度电场来破坏肿瘤细胞的分裂,这是十多年来向胶质母细胞瘤迈出的最大一步。

在国际EF-14试验中,695名完成放化疗的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电场疗法+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或单独替莫唑胺(标准辅助治疗)的维持治疗。实验结果显示:TTFields组与对照组的中位PFS显着更长(7.1个月VS4.0个月)。联合组中位OS为20.5个月,而对照组为15.6个月。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这些数据与过去十年进行的其他23项胶质母细胞瘤试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既往的新药或给药方案的临床试验并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电场治疗至少在十年内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最大突破。

PANOVA-3是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将包括600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患者应具有0-2的ECOG评分,无进展或之前未接受治疗。 实验组患者将每天使用至少18小时,150 kHZ的电场疗法,直到疾病进展。实验结果显示,与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相比,增加电场疗法的一年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增加了1倍以上。

此外,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进行电场治疗加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和吉西他滨的II期临床试验报告中位PFS为12.7个月,而服用nab-紫杉醇加吉西他滨的历史对照组为5.5个月。

肺癌--无进展生存时间翻倍!

瑞士温特图医院癌症中心的医学肿瘤学主任Miklos Pless在2010年欧洲医学肿瘤协会(ESMO)上发表了重要数据:在瑞士的四个中心进行一项单臂二期临床研究,招募了42名患有局部晚期和转移性的NSCLC(IIIb-IV期)患者,这些患者先前化疗失败,每天接受TTF治疗12个小时,并联合使用培美曲塞(爱宁达,礼来公司),直到病情恶化。

· 接受TTF联合培美曲塞治疗组相比单独培美曲塞治疗平均存活时间为13.8 vs 8.3个月;

· 联合治疗一年生存率为57%,单独培美曲塞治疗只有30%;

· 当TTF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无进展的存活时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22-28周,单独培美曲塞治疗仅为12周!

· 唯一报告的TTF治疗不良反应是在治疗位轻微到中度的皮肤刺激。

卵巢癌-- 接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结合每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存活率是每周仅服用紫杉醇治疗的两倍多!

INNOVATE是一项重磅2期临床试验,致力于研究肿瘤治疗电场(下文简称为"TTFields")在结合每周一次紫杉醇时对于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的单臂创新研究,以探究TTFields在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共有30名患者参加了最少6个月的随访。

研究发现,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8.9个月(而对照组患者PFS仅为3.9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命。但有小部分患者表现为铂类耐药性,治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无效。目前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仅两例患者出现严重皮肤过敏。此外,接受了治疗的患者,一年后的总生存率为61% !

以30位可评估患者为基础的疗效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与单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增加了一倍以上,总生存期有所改善。

对41例晚期肝细胞癌(HCC)进行测试,患者每天经过3次电场治疗,每次60分钟,4名患者有客观反应(包括2名持续响应近5年),14名患者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中位PFS为4.4个月(95%CI,2.1-5.3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95%CI,3.0-10.2个月).

对大多数人来说,用电治疗疾病的想法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并且不可思议,包括很多医生,Warsito P. Taruno博士,在他的姐姐患上乳腺癌后开发了一种电场系统。

Taruno的姐姐一直活到现在,所以他继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CTECH Laboratories研发这项技术。 CTECH的电场疗法落后于美国Optune公司的电场疗法,但Taruno认为这种治疗模式非常有潜力。

电场治疗有开放性创口的乳腺癌时,肉眼可见的肿瘤"溶解"及正常细胞再生过程。图片显示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出现了肿瘤细胞的破坏,然而正常细胞再生却要依赖死亡细胞的清除及吸收,正常情况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电场"溶解"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再生

除此之外,在一项对不同频率的电场对癌症的作用研究中,共为28名患者提供治疗,其中6名患者有一位完全缓解(n = 1),1位部分缓解(n = 1)或4名患者持续稳定(n = 4).13

其中一位患有卵巢癌并伴有广泛腹膜转移晚期患者,在接受多种方案化疗后,病情仍然进展,患者接受了电场疗法联合贝伐单抗,CA 125水平从2140降至540。患者治疗开始后50.5个月,病情仍然稳定且无症状。

另一名患有激素难治性乳腺癌患者转移至肾上腺和骨,接受电场治疗出现持续11个月的完全反应。

一名患有激素难治性乳腺癌转移至肝脏和骨骼的患者的部分反应,持续13.5个月。

目前,电场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前瞻性研究,尚未正式进入中国。中国国产化的电场治疗设备正在加紧研发,并获得了301医院、华山医院等多家医院及神外专家的支持。我们期待它能在更多的癌症中验证疗效,为患者们带来更多治疗方案。

关于这项新技术,深入了解的专家并不多,美国亨利福特医院、梅奥诊所的专家可接受癌症患者电场疗法会诊申请,但是美国的治疗费用较高,每天700美金,需每天去医院治疗。

此外,日本也引进TTF电场技术,并已成功研发类似TTF的电场治疗设备,称为ECCT,一套设备9万人民币左右,可购买回国内长期使用。详情可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我们希望,这种新型癌症疗法能够早日在国内上市,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癌术后复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