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半年能喝红花。商务路路通通。灵芝泡的水

小儿风湿的治疗方法&宁波市中医院
【导言】男26岁。病情描述:我今年26岁,从小喜欢游泳,小时候被水冰果,从那之后就开始关节痛,医院也去过,说我是风湿,让我贴膏药,但是只是缓解疼痛,听人说碳酸氢钠片可以治疗痛风。。健康诉求:您好,我想问下痛风吃碳酸氢钠片有效果吗?(感谢千草堂骨痛康专家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风湿的治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宁波市中医院】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002fd960e28&690"
ALT="小儿风湿的治疗方法&宁波市中医院"
TITLE="小儿风湿的治疗方法&宁波市中医院"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8f38ad28gd7&690"
ALT="小儿风湿的治疗方法&宁波市中医院"
TITLE="小儿风湿的治疗方法&宁波市中医院" />
【欲了解风湿的治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先了解风湿类疾病常识】
...有这样才能增加患者康复的希望。那么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在平时吃什么好呢?
首先,患者需要进食一些对缓解病情有益的食物,这样才有利于受损的关节和肌肉恢复健康。栗子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
,体质的强弱和感邪的深浅。产后虽然气血损害,百脉空虚,但若素体强健,正气存内,即使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亦受邪较轻,正能胜邪。稍经调理,易于治愈,预后较好。在对产后风湿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后,还应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以便将产后风湿复发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对于产后风湿护理措施,专家这样介绍:1、生活起居:注意保暖,不能让冷风直接吹身体,不要接触冷水;避免潮湿,避免过度劳累。2、饮食调养:多吃易于消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大动脉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来源:放心医苑网
大动脉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治疗大动脉炎需要注意什么呢?怎样治疗大动脉炎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  某些患者于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有效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意义。 
大动脉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治疗大动脉炎需要注意什么呢?怎样治疗大动脉炎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一)治疗某些患者于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有效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意义。1.活动期治疗目前认为激素对本病活动期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包括发热、疼痛、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可于短期内得到改善,病情缓解,血沉恢复正常。有人根据血沉增快的程度分为2组:①20~40mm/h,②&40mm/h。前者可不用激素治疗,后者则有应用指征。一般泼尼松(强的松)30mg一次/d顿服,维持4周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少5~10mg,以后每2~4个月减少2.5mg,以血沉不增快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每天10~5mg时,应维持一段时间。少数患者每天服用5mg达15~20年,病情稳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说明长期小剂量服用激素对控制病变活动是有帮助的。如用泼尼松无效,可改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病情危重者可静滴氢化可的松(氢化考的松)每天100mg,但合并结核或其他感染或恶性者,则不宜长时间应用激素。还可试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一般均与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但此法应用较少,效果尚难肯定。雷公滕多甙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效用与皮质激素相似,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对皮质激素有耐药性,或禁忌的大动脉炎患者可以其替代,当与皮质激素合用时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的剂量及副作用。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1.5mg,分2~3次口服,长期服用应注意月经减少或闭经,白细胞减少。孕妇忌用。除按活动期治疗外,伴有脑或肢体缺血表现者应并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及抗高血压等药物进行治疗。2.稳定期的治疗(1)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口服药物可选用抗栓丸,每次2~3粒,3次/d;曲克芦丁(维脑路通)0.2g~0.3g,3次/d;地巴唑20mg,3次/d;血管舒缓素(胰激肽释放酶)60~120u,3次/d;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加入川芎嗪静滴120~160mg,1次/d,2~3周为一疗程,可降低血浆黏稠度,减低红细胞聚集,延长凝血时间。(2)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50mg,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3次/d。(3)抗高血压药物:药物治疗并非的首选方法,仅对肾动脉成形术或外科手术禁忌者或拒绝接受上述治疗者,采用药物降压治疗,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对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在用其他降压药物无效时,可服用转换酶抑制剂,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但此类药物可降低狭窄侧肾血流量,故服用时应监测肾脏功能改变。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自然或人工移植)所致高血压,对转换酶抑制剂是绝对禁忌,并且疗效也欠佳。β-受体阻滞药,由于对肾素系统的抑制作用有限,降压疗效欠佳,应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有人报道钙拮抗药与β-受体阻滞药,如氨氯地平10与阿替洛尔(氨酰心安)50mg合用有效。临床上应结合具体病情与药物反应,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达到相应水平。(4)介入性治疗:大动脉炎属多发性病变,当累计锁骨下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或冠状动脉产生明显局限性狭窄,引起脑、心脏、肢体相应缺血时,有介入治疗指征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由于动脉扩张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约20%~30%,故近几年来,对肾动脉开口部狭窄,或伴有动脉夹层,或再狭窄的患者,主张在扩张的基础上,植入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发生率。关于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有文献报道,本法可能产生脑缺血并发症,临床上应慎重选择。(5)外科治疗:药物或介入治疗无效,并有外科治疗指征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可解决或改善狭窄远端缺血症状,防止发生并发症。①颈动脉明显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晕厥,视力障碍,可行升主动脉-颈动脉血管重建术。②胸腹主动脉广泛狭窄引起上肢区域性高血压或下肢间歇跛行,可行狭窄远近端主动脉架桥术。③肾动脉阻塞(单侧或双侧)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行血管重建术或肾脏自身移植技术,若肾脏重度萎缩,无功能或肾动脉狭窄病变广泛,可行肾切除术。近年来对有些双侧肾功能狭窄患者,一侧行ptra,另一侧行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④并发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可行冠状动脉架桥术。⑤并发(中度以上)引起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下降,心绞痛频繁发作,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大动脉炎是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外邪内侵,阻滞经脉,内攻脏腑所致。本病常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使病情错综复杂。临床辨证分6型治疗。①风寒湿痹阻:主症:发热,周身倦怠乏力,下肢沉重,关节酸痛,胃脘痞满,患肢动脉减弱或无脉,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多见于大动脉初期。治法:益气温阳,散寒祛湿,活血通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生黄芪15g,桂枝6g,炒苍术12g,赤、白芍各10g,薏苡仁15g,茯苓15g,羌活1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6g,鸡血藤15g,生姜12g,大枣5枚。②阴虚内热:主症:低热或午后潮热,心悸,头晕,四肢酸软乏力,肢体关节疼痛,口干,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多见于大动脉炎急性活动期。治法: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药:养阴活血汤。生地30g,玄参30g,赤芍30g,鸡血藤20g,当归15g,青蒿15g,白薇15g,丹皮15g,牛膝15g,川芎15g,黄芩10g,甘草6g。加减:伴有心烦、口苦、面红、眩晕、头痛,血压高者,证属阴虚阳亢,方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如天麻10g,钩藤10g,黄芩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熟地30g,丹皮15g,茯苓15g,丹参30g,甘草6g。③湿热瘀阻:主症:周身困重倦怠,低热不退,肢体麻木,关节游走性疼痛,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细。多见于大动脉炎活动期。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5g,黄芩10g,连翘10g,滑石15g,薏苡仁15g,苏梗10g,藿香10g,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路路通10g,木通6g。加减:如头沉重身痛者,去木通,加蔓荆子。胃脘胀满者,去滑石、木通、连翘,加苍术、炒枳实、佛手。④气滞血瘀:主症:精神倦怠,面色晦暗,肢体疼痛或麻木,女子经行不畅或闭经,患肢皮色苍白,发凉,动脉搏动减弱,舌质暗,舌苔薄白。多见于大动脉炎稳定期。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方药:活血化瘀方加减。忍冬藤60g,玄参20g,当归10g,丹参30g,薏苡仁30g,川芎15g,赤芍15g,海风藤15g,桃仁12g,红花12g,桂枝9g,甘草12g。加减:下肢无脉者加牛膝、土元;胸闷气短者加厚朴、土茯苓。⑤脾肾阳虚:主症:全身怕冷,腰膝酸软,食少便溏,肢体发凉,倦怠乏力,舌质暗淡有,脉沉细。见于大动脉炎稳定期。治法:温肾健脾,散寒活血。方药:补肾活血汤。熟地30g,桑寄生30g,当归15g,鸡血藤15g,牛膝15g,补骨脂15g,川芎10g,红花10g,白术10g,茯苓15g,仙灵脾15g,狗脊15g,陈皮10g,甘草6g。⑥气血两虚:主症:身体虚弱,倦怠无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视物模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无脉。见于大动脉炎后期严重缺血期。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方药:顾步汤加减。黄芪15g,党参30g,石斛30g,鸡血藤30g,当归5g,赤芍15g,牛膝10g,白术10g,地龙10g,甘草6g。(2)综合治疗:①中成药:a.活血通脉片:每次10片,2次/d,饭后服。b.四虫片:每次10片,2次/d,饭后服。c.犀黄丸:每次6克,2次/d。d.复方丹参片:每次5片,3次/d。e.毛冬青片:每次5片,3次/d。f.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3次/d。g.当归补血丸:每次6克,3次/d。②中药静脉用药:无论是大动脉炎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均可独立或配合其他方法应用。a.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5天1个疗程。b.川芎嗪:80~16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0天1个疗程。c.脉络宁注射液:60~8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天1个疗程。d.刺五加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0天1个疗种。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③针灸疗法:a.上肢动脉炎:取肩中俞、臂膈、内关、外关、曲池、阳溪、合谷、足三里。强刺激,留针15~30min,1次/d。b.下肢动脉炎:取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解溪、伏兔。强刺激,留针15~30min,1次/d。④熏洗疗法:上下肢病变,可用活血止痛散(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苦参、黄柏、连翘、木鳖、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g)水煎外洗,水温50℃左右,每次30min,1次/d。3.护理(1)护理问题:①发热、乏力、关节疼痛。②头痛、眩晕、高血压。③并发心、肾、脑的损害。(2)护理目标①降低体温、减轻关节疼痛不适。②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③加强护理、预防意外发生。④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功能。(3)护理措施:①根据病情,定时做各项检查,精心观察,分析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②活动期、有脑部缺血症状及严重高血压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饮食应富于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同时积极鼓励戒烟。③对长期服用激素者应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感染、水钠潴留、糖尿病、骨质疏松、低钾血症、压疮、股骨头坏死等,还注意有无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嘱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突然减药或停药致病情反复。④做好生活护理,关心病人,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⑤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发热患者可每天测4次体温,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肢体麻木、疼痛者,给予适当的按摩或相应的对症治疗。每天测血压,比较患肢与健肢血压差异及脉搏搏动情况。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变化状况及有无疼痛、寒冷及感觉异常等。如出现头痛、眩晕或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应置患者平卧位并立即通知医师。有明显脑供血不足和严重高血压者应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发生意外,防止发生压疮或感染。⑥针对原发病,以抗感染、抗风湿、抗结核治疗。
(二)预后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故大多数患者预后好,可参加轻工作。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ishikawa和maetani随访一组病人15年,发现约有83%生存时间超过15年,死亡原因通常为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66%伴有严重并发症,如重度高血压、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瘤及视网膜病变;没有并发症者的生存率可达96%。上述内容详细介绍了大动脉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以上内容仅供了解,请勿按上述方法服用药物,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后遵医嘱,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上120健康网(http://www.120.net/)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解答各种问题。(责任编辑:jbwq)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子宫内膜异位症集1
(文摘精选)
子宫内膜异位症集1
【蔡小荪---内异I方】:炒当归、川牛膝、赤芍、制香附、五灵脂各lOg,川芎、制没药各6g,丹参、延胡索、蒲黄(包)各12g,血竭3g。当归、川芎辛香走散,养血调经止痛;赤芍清瘀活血止痛;丹参祛瘀生新;川牛膝引血下行;制香附理气调经止痛;延胡索、制没药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蒲黄、五灵脂通利血脉,行瘀止痛;血竭散瘀生新,活血止痛。【内异Ⅱ方】:炒当归、生地黄、制香附、大黄炭、丹参、自芍各lOg,蒲黄(包)30g,花蕊石20g,震灵丹12g,三七2g。本方当归、丹参祛瘀生新;香附理气调经,以助化瘀;蒲黄、花蕊石化瘀止血;大黄炭凉血泻火,祛瘀止血;三七化瘀定痛止血;生地黄、白芍凉血养血;震灵丹化瘀定痛,镇摄止血。【内异Ⅲ方】:茯苓、莪术各12g,桂枝3g,赤芍、牡丹皮、桃仁各lOg,皂角刺30g,石见穿20g,穿山甲(炮)9g,水蛭6g。本方为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瘀阻,下瘢块;皂角刺溃肿散结;石见穿活血消肿;穿山甲散血通络,消肿排脓;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散结;水蛭凿恶血,破瘀散结。4 病案举例----徐某,女,31岁,医生,日初诊。主诉:经量过多1年。结婚6年,2002年行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离术。月经:7~15/21~25天,末次月经8月13日。曾服丹那唑。此次经痛较剧,量多如注,舌质嫩红,脉细略数。证属宿瘀未清,治拟化瘀调经。处方:炒当归、生地黄、制香附、赤芍、白芍各10g,延胡索12g,丹参、川芎各6g,生蒲黄(包)20g,败酱草30g,桂枝2.5g,血竭3g。5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日二诊:腹痛较剧,月经量多,近日略减,舌质嫩红、中根腻微黄,脉细略数。处方:炒党参、黄芪、炒怀牛膝、花蕊石各12g,炒当归、赤芍、自芍、制香附、大黄炭各lOg,蒲黄(包)20g,三七2g。3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药后经净,再拟化瘀散结。循环调治3周期,月事准期,经量正常,腹痛减轻。按:生蒲黄多则30—60g。蒲黄本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且善化瘀止血,对本症经量多兼痛经者配合花蕊石、血竭尤为合适。【欧阳惠卿】<font color="#ff 活血化瘀法 &常选用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当归、丹参、赤芍、郁金、枳壳、延胡索、乌药等。因本病以血为本,欧阳教授常选用水蛭、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活血破瘀。<font color="#ff 化痰消痕法 & 常在活血祛瘀药中加入化痰软坚之品。选用海藻、浙贝母、牡蛎、薏苡仁、皂角刺、桃仁、穿山甲、鳖甲等。<font color="#ff 益气活血化瘀法 & 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益气健脾。常选用丹参、赤芍、三七、血竭、水蛭、黄芪、党参、白术等。<font color="#ff 补肾化瘀法 & 治以祛瘀为主,补肾为辅。常选用桃仁、泽兰、水蛭、穿山甲、鳖甲、菟丝子、枸杞子、续断、淫羊藿。此外,用活血化瘀药保留灌肠或内服下腹部,经过药物浸透作用中转盆腔,使病变部位血药浓度增高,促进盆腔内环境淤血形状改善,利于症状改善和病灶消弭。3 病案举例---胡某,27岁,日初诊。主诉:结婚1年夫妇同居未孕,经行腹痛5年余。患者曾药物流产2次, 自2004年lO月起未避孕,月经规则,5天干净,量中,但近5年来经行腹痛。于2005年5月在外院行子宫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7月22日在外院经腹腔镜下行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并盆腔内膜异位病灶电灼术。9月9日行经,量中,夹有血块,下腹疼痛拒按,腰酸,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大便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检查BBT为双相。中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不孕症。证属肾虚血瘀,治以活血化瘀。处方:桃仁10g,益母草、马齿苋各30g,枳壳、黄芪各20g,甘草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9月17日二诊:月经5天净。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分泌物不多;宫颈光滑、粗大,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欠活动,左后方不规则包块,约2cm X2cm X 3cm,质硬(似手术疤痕),粘连不活动;宫旁组织增厚,触痛不明显。治以补肾活血。处方:桃仁10g,泽兰、枳壳、熟地黄、菟丝子、山药、续断、赤芍各20g,丹参30g,土鳖虫、淫羊藿各15g,甘草5g。7剂。9月24日三诊:9月13日服用克罗米芬,9月19日起始服补佳乐,每次1粒,每天2次。B超检查监测有优势卵泡,今天已排出。舌暗红、苔黄,脉细。治以补肾固冲。处方:续断、黄芩、巴戟天、制何首乌各15g,桑寄生、菟丝子、茯苓各20g,杜仲10g,砂仁(后下)5g。1O月11日四诊:8日行经,量中等,夹血块,伴腹痛腰酸,经前乳头触痛,口干,牙痛,舌暗、苔薄白,脉细。检查BBT双相。处方:当归、淫羊藿、柴胡、续断各15g,川I芎10g,枳壳、太子参、熟地黄、菟丝子、山药各20g,莲须10g,甘草5g。14剂。1O月29日五诊:月经5天干净,纳尚可, 口干,多梦,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检查BBT双相。处方:桑寄生、女贞子、菟丝子、制何首乌各20g,续断、巴戟天、黄芩、柴胡、白芍各15g,莲须10g,甘草5g。7剂。11月8日六诊:月经逾期未至,查尿HCG阳性。以补肾益气安胎善后。【张萍青】“治痰必用破瘀”。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应贯穿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整个过程中。【张师自拟方】以忍冬藤、蒲公英、夏枯草、猫爪草、白芥子、龙葵、丹参、鳖甲、皂角刺、黄芪。古代药理学证明,以上药物均有抗炎、抗肿瘤之作用。丹参功在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鳖甲甘咸寒,重在软解散结,皂角刺消肿解毒,三者联用,可加强“坚者削之”之效。在一派清热化痰散结之药中,佐以扶正祛邪之黄芪,旨在补气健脾升阳,气行则血行,痰瘀得化。全方配伍严谨,共奏清热、活血、软坚之效,使痰瘀得散,包块得消。病情严重者,如术后复发、包块较大、平素腹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经期延伸等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更著。以复方大血藤灌肠剂为灌肠药--忍冬藤、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皂角刺、丹参、赤芍等,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经期停用,中转病所,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减轻内异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水肿,减少包块。3 分期论治,注重兼证---经后期配合健脾补肾,以白术、白芍、枸杞子、女贞子等性平养血之药,以补后天养后天;经间期加重活血化瘀,加入三棱、莪术、赤芍等助阴阳转化;临床上内异症不孕的患者多伴黄体功能不全,内分泌欠佳,基础体温(BBT)高温相不典型,故张师认为经前期需加强补肾养血,以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鸡血藤、虎杖根等使血海渐充;经行时,气血当泻,但异位内膜所倾泻的离经之血, 无脉道可循, 瘀积少腹,不通则痛;瘀阻冲任,新血难安,多有剧烈痛经、经期延伸的表现,故行经期需加重逐瘀调经,配以四物、元胡、益母草、失笑散、乳没等,使经血得泻,瘀血得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粘腻,迁延日久,患者往往伴随肝郁气滞之象,故治疗时注重疏肝解郁,配以柴胡、枳壳、香附、佛手等理气疏肝,气机得畅,则水湿得运,痰瘀得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易顾此失彼,致寒凉伤伐胃气, 患者往往伴随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张师治疗时注重顾护脾胃,脾胃健运,则药物吸收良好,水谷精微得化,气血生化有源,常配伍鸡内金、生山楂、九香虫等助消化之品,扶持脾胃之气。4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8 岁,2011 年1 月12 日初诊。患者不避孕1 年未孕,查B 超示“右附件囊性肿块(大小5.4cm×4.8cm), 考虑巧克力囊肿”,CA125 106.5U·mL-1、性激素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平素月经周期尚规则,经行色暗,质粘,量中等,7~9d 净,经行期伴小腹、肛门坠涨感,末次月经工夫为2010 年12 月22日,色、质、量同前,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涩,属痰瘀热之证。考虑患者处于经前期(黄体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补肾养血,助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方以夏枯草、蒲公英、蛇舌草、蛇六谷、丹参、鳖甲、皂角刺、白芥子、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鹿角片、鸡血藤、虎杖根、鸡内金,7 剂。1 月19日复诊,患者诉下腹坠涨,腰酸,舌尖红,脉弦数,此为月经来潮之象,重用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以基础方去白芥子、猫爪草、夏枯草、龙葵、黄芪,加桃红四物、元胡、川楝子、乌药、留行子、牛膝、失笑散,7 剂,嘱患者经净后3~7d 禁性生活,来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 月31 日三诊,患者1 月22 日月经来潮,7d净,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迟滞,嘱避孕2 月。期间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基础方加减,配合周期疗法、中药灌肠2 月。第3 月患者试孕,2011 年4 月20 日患者月经将来潮,查血HCG(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253 U·L-1,予保胎治疗,3 周后查B 超示“早孕:宫内活胎”。  【王子瑜--“乌丹丸”去瘀除痛】丹参、桃仁、延胡索、莪术、水蛭、乌药、乳没、肉桂、川断。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祛瘀生新,以达气血调畅、气行血和、“通则不痛”的目的。  实验证明,乌丹丸能明显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目标,改善血液循环,消弭由血液流变学改变所致的瘀阻形状,从而达到瘀去痛消的目的。动物实验观察发现乌丹丸能够进步小鼠的痛阈,抑制其扭体反应,并能松弛离体子宫平滑肌,对垂体后叶素惹起的离体子宫的强烈膨胀有解痉、抗痉作用。  另外,古代药理研讨表明,活血化瘀药有改善异位内膜病灶的微循环,抑制内膜增生、分泌、出血等。丹参、元胡、莪术、肉桂等具有抑制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的作用。  乌丹丸的镇痛效应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进步痛阈;二是抑制子宫肌膨胀;三是抑制异位内膜组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或释放,或经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前列腺素的代谢灭活以及排泄等来解除其对子宫肌及周围组织刺激惹起的膨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加减】:痛甚加血竭粉、琥珀粉、延胡索粉;肛门坠痛加荔枝核;经血夹块者加三棱、石见穿;带经期长量多者加三七粉、炒蒲黄;子宫腺肌症者加苏木、皂角刺;四肢厥冷者加制川乌;恶心呕吐者加吴萸、川椒等。合并不孕症者,非经期可加服河车大造胶囊或四物汤合寿胎丸,以调补冲任,排卵期补肾活血化瘀并用,促其排卵,瘀去癥消,精卵相合,才能受孕。  张某,女,30岁,已婚。  主诉:经行腹痛1年余,加重7个月。患者1992年4月行人工流产术,5月无明显诱因从经行第1天起腹痛,持续7~8天,可忍耐,未治疗。近7个月,经行腹痛难忍,需服止痛片2片尚可缓解。  1993年10月去协和医院就诊,经B超及内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予西药,其恐副作用未服,转求中医。  患者平时失眠多梦,经行头痛,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日。舌黯红,苔薄白,脉细弦。舌下脉络增粗,色紫黯。  诊断: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属气滞血瘀。正值经前,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组方:丹参20克,乌药10克,生蒲黄10克(包),制香附10克,桃仁10克,急性子15克,制乳没各10克,五灵脂10克,水蛭10克,延胡索10克,赤白芍各10克,炒小茴香10克,蜈蚣1条。  6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汤剂后服用乌丹丸6克,日2次,共3周。  嘱:畅情志,忌生冷、辛辣之品。  日二诊:末次月经日,仍腹痛,需服止痛片,经量偏少,不畅,夹血块,腹痛喜暖,现值经前,已有乳胀感。舌黯淡,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气滞血瘀。治宗前法。  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蒲黄10克(包),制乳没各10克,五灵脂10克,水蛭10克,丹参20克,乌药10克,炒小茴香10克,桃仁10克,血竭粉3克(冲),益母草15克,蜈蚣2条。  7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后继续服用乌丹丸6克,日2次,共3周。  嘱:畅情志,忌生冷、辛辣之品。  12月28日三诊:末次月经日,经行腹痛明显减轻,未服止痛片,经量添加,有小血块。现月经干净2天,唯感乏力头晕,治以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加参四物汤加味。  组方:党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急性子10克,乌药10克,炙甘草6克。 7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嘱:畅情志,忌生冷、辛辣之品。坚持服用乌丹丸3个月,经行腹痛、经前头痛、乳房胀痛均缓解。  按:患者为继发性痛经,继发于人工流产术后,究其缘由,应属冲任胞脉直接受损,致使气血失调,瘀血阻滞冲任,经行之际,经血阻滞不通,而致经行腹痛。审证求因:瘀血为致病要素。王子瑜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虽以实证为主,但从妇女月经生理的特点上看,冲任血海从满盈到溢泻,而至空虚,故经前和经行初期,治疗以泻实为主;而经后期或经后,则应配合益气养血之品。&&& & 【老中医坐堂绝招】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当归9克,炮山甲15克,桃仁(打)15克,川红花6克,大黄(酒洗,后下)9克,甘草3克,台乌药15克,琥珀末(冲服)1.5克,红糖过量。&&& *经痛剧烈,经地方血块者,酌加延胡15克,九香虫12克,以理气化瘀除痛。&&& *肿块大者,酌加山楂12克,三棱12克,丹参15克,以破瘀消癥。&&& *高热,经血红稠者,酌加银花藤,或大黄加量或加黄芩12克。&&& *低热者,加丹皮15克,毛冬青15克,以清热凉血。&&& *月经过多,经期延伸者,加黄芪15克,以补气摄血,配合当归,养血不留瘀。&&& *口渴心烦,舌上少苔者,加太子参15克,准山药15克,麦冬15克,养阴生津。&&& *里急不甚,大便无异常,可去大黄。&&& 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炒蒲黄(包)8克,五灵脂12克,血竭3克,三七粉(冲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三棱15克,莪术15克,生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桃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全当归40克,川芎30克,桃仁30克,生黄芪20克,地龙20克,红花20克,赤芍45克,水煎服,每日1剂。&&&&1.血竭散:血竭粉2g(吞服),蒲黄15g(包煎),莪术、三棱、川栋子各9g,青皮、柴胡各6g,生山楂10g,元胡9g。经行量少者,蒲黄宜生用,并加丹参、赤芍、炙乳香、没药。经量多且有瘀块者,去莪、棱、川楝,蒲黄乙来用,并加五灵脂、仙鹤草、益母草、熟军炭、三七粉。经量多伴有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者,蒲黄宜炒炭用,并加煨姜炭、山楂炭、熟军炭、牛角腮。脾虚纳呆者,加党参、炒白术。伴有盆腔炎症者,加刘寄奴、石见穿、红藤、丹皮、蒲公英等。2.异位祛瘀方:三棱9g,莪术9g,穿山甲12g,水蛭9g,苏木12g,地鳖虫12g,路路通9g,夏枯草12g。①寒湿凝滞瘀阻者,加附子9g、桂枝4.5g;经行不畅加当归9g、红花9g;腹痛剧加延胡索12g、失笑散(包煎)12g、川乌9g/、芷9g等。②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9g、广郁金9g、乌药9g等;伴乳房胀痛加八月札9g,橘叶、核各lOg,青皮9g;腹胀不舒加枳壳9g、大腹皮12g;肛门坠胀加柴胡9g、升麻9g。③干冷重者,加生大黄4。5—9g、黄柏9g、红藤30g、败酱草30g。④气虚血瘀者加党参15g、黄芪15g、怀山药15g等;头昏加桑椹子9g、枸杞子12g;月经过多加仙鹤草12g、阿胶(烊化冲入)9g。⑤肾虚瘀阻者,偏肾阳虚加仙茅9g、仙灵脾12g、葫芦巴12g、鹿角片9g等;偏肾阴虚加山萸肉9g、女贞子12g、生地12g等;腰酸甚加杜仲15g、桑寄生12g、制狗脊12g。3.疏肝活血方与益气活血方:三棱9g,莪术9g,皂角刺9g,当归9g,蒲黄12g,五灵脂6—12g,异位粉6g(包)。(异位粉组方:地龙、虻虫、廑虫、蜈蚣、水蛭各1.2g)。上方加制香附9g、柴胡9g为疏肝活血方,用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加炙升麻9g、党参12g、炙绵芪12g为益气活血方,用治气虚血瘀型。4.莪棱合剂:三棱6g,莪术6g,丹参15g,郁金12g,赤芍15g,鸡内金lOg,浙贝母15g,当归lOg,枳壳12g,鳖甲(先煎)15g,水蛭4.5g。服法:月经干净2—3天始服,每日1剂,至下次月经来停服。3个月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81.0%。实验室检查表明本法能改善机体的微循环妨碍。改变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形状,从而改善本病的血瘀症候而使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内异工号丸:生大黄、鳖甲、琥珀等按2:2:1比例组成,加入过量醋调剂。每日2次,每次2.5g,食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内异Ⅱ号丸:上药加桃仁,用量同大黄、鳖甲,醋浸,烘干,研末成丸。每日7g,分2次服用,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6。中药内异方:生大黄6g,桃仁9g,桂枝9g,三棱9g,莪术9g,夏枯草15g,鳖甲9g。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肾虚加淮牛膝15g、狗脊12g。气虚加党参12g、黄芪15g。此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经验方。亦为化瘀通腑之变方。实验研讨表明本方能进步患者B一内啡呔程度,调理免疫功能。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①膈下逐瘀汤:当归、川I芎、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血竭。肛门坠胀,便结者加大黄化瘀通腑。前阴坠胀加川楝以理气行滞。口苦苔黄,月经量多者加栀子、夏枯草、益母草、蒲黄清热化瘀止血。盆腔肿块加皂角刺、三棱、莪术、蜈蚣等化瘀通络散结。②蔡小荪经验方:柴胡、川楝子、乌药、香附、炒当归、丹参、赤芍、川I牛膝、桂枝、海藻、炙甲片、皂角刺、干漆、血竭、莪术。服药应在经前3—7天开始方能见效,过晚则瘀血既成,药效不能速达。以月经过多为主症者,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固摄,随证兼参温、凉、攻、补诸法,亦需在经前3—5天预先服药,藉以搜剔瘀血,以止血定痛。症瘕构成者,经净后须继服散结方,以活血化瘀,消症散结。2.寒凝血瘀证:温经化瘀、活血止痛。①少腹逐瘀汤:肉桂、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临床常加三棱、莪术、桃仁破瘀流失盆腔肿块。素体阳虚、畏寒便溏者,可加补骨脂、淫羊藿、肉豆蔻等温阳健脾。苔白腻者加吴茱萸、苍术、苡米温经燥湿。②天津中医学院经验方:丹参30g,三棱lOg,莪术lOg,桂枝lOg,细辛3g,乌药lOg,干姜6g,炙乳香6g,炙没药6g,土鳖虫lOg。3.痰湿血瘀证:化瘀消痰,软坚散结。①妇痛宁:血竭3g,三棱9g,莪术9g,穿山甲lOg,鳖甲15g,皂角刺15g,海藻lOg,昆布lOg,薏苡仁15g,贝母lOg。结合主症及月经周期进行加减。如:主症痛经,于经前酌加乌药、牛膝、路路通等;主症月经过多,于经前及经期酌加蒲黄、花蕊石、三七粉等;主症月经不调及不孕.酌情配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症状缓解,症状波动者,上方改为颗粒冲剂续服。连续用药3个月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4.1%。②异位胶囊:浙贝母、山慈菇、血竭、丹参、鳖甲、薏苡仁、夏枯草。上药等分,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量约1。25g。每次服4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经期不停服。4.热郁血瘀证:解热化瘀止痛。①小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伤寒论》)加败酱草、红藤、丹皮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姜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亦可酌情加入川栋子、延胡索以泄热理气,活血止痛。经量多或淋漓难尽者,加蒲黄、茜草、血竭化瘀止血。②戴德英经验方:柴胡9g,赤芍9g,丹皮9g,丹参9g,延胡索9g,川楝子9g,制香附9g,广木香9g,失笑散9g(包),红藤15g,败酱草15g,夏枯草9g,煅牡蛎15g(先煎)。经前1周去夏枯草、牡蛎,而延胡索加至15g,酌加黄柏、山栀子、金银花、没药、小茴香。月经期延胡索仍用15g,加广木香、乌药、莪术、没药等。排便时肛门疼痛者加木香、小茴香、升麻、忍冬藤等。腹胀加大腹皮、桃仁、青陈皮等。有症瘕加炙鳖甲、半枝莲、紫草根、白花蛇舌草、莪术、三棱等。本病除瘀血内停外,常有瘀久化热,干冷蕴结下焦的病机,故于活血化瘀药中加入清热化湿之品,使本病症状明显改善。③经验方:丹参12g,丹皮12g,赤芍9g,蒲黄15g,五灵脂15g,元胡12g,桃仁12g,水蛭12g,夏枯草20g,红藤15g。上药作汤剂,每日l剂,分两次饭后温服,经期停用。5.肾虚血瘀证:补肾益气,活血化瘀。①仙蓉合剂:仙灵脾、肉苁蓉、制首乌、菟丝子、牛膝、丹参、芍药、莪术、川楝子、元胡、党参、黄芪经量多加炒蒲黄、震灵丹。腹痛甚可加失笑散、血竭粉。便溏加巴戟天、煨木香。有研讨认为,本证肾虚为本,而经脉阻滞,形成周围局部瘕块则是标。治疗以补肾为主,兼益气活血化瘀,标本兼治比单用活血化瘀更为有效。②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方:巴戟天、淫羊藿、续断、菟丝子、党参、黄芪、丹皮、红花、生蒲黄、茜草、赤芍、香附、乳香、没药。③补肾祛瘀方:仙灵脾、仙茅、熟地黄、山药、香附、三棱、莪术、鸡血藤、丹参。李氏认为本病用补肾祛瘀法有助于助孕养胎及双相调经。阳虚加附片、肉桂。阴虚加女贞子、地骨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何首乌。经量多加仙鹤草、阿胶。腰酸甚加杜仲、桑寄生。痛甚加失笑散、制乳香、没药。赤带加旱莲草、茜草。包块加皂角刺、苏木。四、辨病与辨周期结合论治1.经前方(以祛瘀为主)&生蒲黄12g,五灵脂12g,丹参12g,川牛膝12g,制乳香、制没药各9g,三棱、莪术各9g,川芎6g,刘寄奴15g。服5—7剂。2.经期方(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止血为主) 蒲黄炭12g,五灵脂12g,炒川芎6g,大黄炭6g,炙黄芪15g,肉桂3g。服3—7剂。3。经后方(以活血化瘀、软坚温肾为主) 桂枝9g,赤芍12g,丹皮12g,桃仁9g,昆布12g,三棱12g,莪术12g,王不留行12g,逍遥丸12g(包),炙地鳖虫15g,炙鳖甲15g,茯苓15g,锁阳15g,仙灵脾30g。服5—7剂。证属寒凝血瘀者,用以上基础方。证属气虚血瘀者,三方中各加黄芪、党参各15g~30g。证属阴虚血瘀者,经期方中去肉桂加侧柏叶、地榆各12g,经后方中去桂枝、仙灵脾、锁阳,加玄参12g、麦冬9g、桑枝9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3g(后下)、瓜蒌仁15g(打碎)。盆腔肿块瘀血明显者加花蕊石30g或皂角刺15g。l。丹参注射液每日5支(每支含生药4g),浓缩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亦可用丹参注射液肌注,每次2支, 每日2次。有活血化瘀及促使结节包块流失作用。2。参三七片或延胡索片或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或失笑散3g装入胶囊中。每服2粒,每日2—3次。对缓解症状及控制体征有一定作用。(二)用于止痛治疗云南白药中的保险子和七厘散,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用于痛经较剧者。其中保险子为洋金花,有麻醉作用,止痛效果极佳。七厘散中含血竭及没药,并有大批麝香,具有化瘀通经止痛作用。(三)用于止血治疗可选用女金丹、震灵丹及三七粉。女金丹和震灵丹于经期前3天左右开始服用,每天各9g,开水吞服。月经来潮后加服三七粉,每天3g,分2次吞服。其中女金丹通补兼施,行摄咸备,震灵丹与三七粉均能化瘀止血。次要用于本病月经过多者。(四)用于化瘀散结消症乌金丸每天6R,于月经干净后第10天开始服,直至月经将来前1天为止。桂枝茯苓胶囊或大黄麈虫丸,或血府逐瘀胶囊,于月经净后第5天开始服,经期停药。对流失瘀血包块及硬化粘连有一定作用。一、中药保留灌肠本法是将中药浓煎至100—150ml,临睡前排便后作保留灌肠。每晚1次,经期停用。次要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剧,或盆腔包块、后穹窿结节触痛明显者。是本病最常见的辅助疗法。代表性的经验方有:1.三棱9g,莪术9g,蜂房12g,赤芍12g,皂角刺12g。(《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2.白花蛇舌草12g,败酱草12g,紫草根20g,丹参12g,黄柏12g。(《中国中中医结合杂志》1993(1))3.红藤15g,败酱草15g,三棱9g,莪术9g,延胡索9g,丹皮9g,白花蛇舌草15g,紫草根15g,黄柏9g。(《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3))4.丹参30g,石见穿30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浙江中医杂志》1989{9))二、局部上药钟乳石、乳香、没药各等分,研末,均匀过筛消毒。于经净后上于后穹窿,每次1小匙,每周2次。上药后用带线棉球塞住,24小时后取出。用于病变位于子宫直肠窝者,有明显减少包块作用。三、内服药子宫内膜异位症包块贴近腹壁者,可配合内服法。可选用麝香粉、丁桂散或七厘散,将其倒入脐孔中或病灶部位,上贴香桂活血膏。有止痛消症作用。四、耳穴贴敷取子宫、卵巢、交感等穴。普通在每次月经来前1—2天,用王不留行籽作穴位贴敷。适用于本病痛经较剧者。五、中中医结合疗法本病的中中医结合疗法尚不零碎。林永华等报道对本病程度严重(多为ACDsta分类重度)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加用甲基睾丸素5mg,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每日 1—2次,舌下含服,连服20天,每日总剂量不超过20mg。能促使异位内膜萎缩,对改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效果。临床观察发现小剂量的甲基睾丸素并无明显抑制卵巢功能的副作用。汪娴等报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达那唑(炔睾醇)加中药治疗。方法是:先用达那唑,从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每次200mg,口服每日 3次,连服1个月。第2月开始,改每日口服2次,连服2个月,第4月开始每日减至1次,连服3个月。6个月后停服那达唑,改用中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炔睾醇组。作者认为达那唑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短期疗效较为明显,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且服药期间影响受孕。达那唑治疗后改中药治疗,既能巩固疗效,缓解症状,控制体征,且能调整卵巢功能,服药期间不影响受孕,是本病值得讨论的一种治疗方法。李玉麟报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轻型患者,单用中药治疗;中型采用中药一t一达那唑,重型采用中药+手术+中药+达那唑的方法。作者认为中型以上本病患者,痛经及月经紊乱症状较重,加用达那唑可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由于达那唑一方面易形成假绝经,另一方面有男性化倾向,难以为患者所接受。加用中药,可以减少达那唑用量,将其控制在不出现副作用及不闭经的范围内,使中西药物在互补中进步疗效,减小副作用。对患者,术前先服中药20曰至3个月,能硬化结节,缓解粘连,利于手术。术后加用中药,又能巩固疗效,并有利于患者康复。1.异位汤[主治]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见肝气郁结者。[处方]三棱9克、莪术9克、皂角刺9克、制香附9克、柴胡9克、当归9克、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异位粉(包)6克(地龙、虻虫、庶虫、蜈蚣、水蛭各1.2克,研粉备用),水煎服。[加减]气虚血瘀者去柴胡、香附,加党参12克、炙绵芪12克、炙升麻9克;怕冷加桂枝6-9克,兼有阴道流血加川椒3克;便秘加大黄3-6克,经量多者,于经前去三棱、莪术,加紫丹参12克、刘寄奴12克。多数患者可合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效]156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89例,占57.05%;& 有效39例,占25%;有效(包括反复)28例,占17.95%。总有效率为82.05%。[来源]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邵公权。[备注]邵氏认为本病次要因七情听伤或风寒相搏所致,以使瘀血内结,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经过本方治疗,消弭了局部的瘀血,恢复了正常的气血运转,改善了症侯和体征2.育肾化瘀汤[主治]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处方]巴戟天9克、淫羊藿12克、续断12克、菟丝子9克、党参9克、黄芪9克、丹皮9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生蒲黄12克、茜草12克、赤芍9克、香附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水煎服。[疗效]治疗42例患者,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逝)5例;显效(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或不孕者受孕)23例;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并波动者)1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42例中有10例不孕,治疗后有7例妊娠,占70%。[来源]四川医学院田映碧等。[备注]田氏认为活血化瘀药能使瘀血吸收,粘连硬化,包块减少,疼痛减轻。但单用活血化瘀药疗效不持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当以肾虚为本,而出血粘连阻滞经脉,形成局部症块,则是标。治疗宜以补肾为主兼益气活血化瘀,标本兼治,比单用活血化瘀法更为有效。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3.内异方[主治]行气破瘀,软坚消症。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处方]炒当归9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制香附9克、血竭3克、川牛膝9克、桂枝3克、炙甲片9克、皂角刺12克、干漆4.5克、茯苓12克、海藻9克,水煎服。[加减]痛经剧烈者,去炙甲片、皂角刺、莪术、海藻、干漆,加延胡索9克、没药4.5克、失笑散(包)15克;月经过多者去药如上,复去桂枝,川牛膝改为怀牛膝,丹参减为6克,加白芍9克、花蕊石15克、熟军炭9克、震灵丹(包)12克。此两加减方均于行经前2-3天起服用,连服7剂,经净后服用基本方。肝郁气滞者如柴胡4.5克、川楝子9克、丹皮9克、乌药9克;肛门坠痛加槟榔9克、枳壳6克;气虚者加党参12克、黄芪12克;阴虚者加生地12克、麦冬9克、女贞子9克,去桂枝;肾虚者加杜仲9克、狗脊9克、桑寄生9克;寒凝者加吴茱萸3克、炮姜4.5克;干冷者加败酱草30克、鸭跖30克。[疗效]运用43例,显效13例(包括治愈不孕4例),占30.2%;有效25例,占58.2%;有效(包括反复)5例,占11.6%,总有效率为88.4%。[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小荪。[备注]本方由蔡庄整理发表。蔡氏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的次要病机为宿瘀内结,故治疗必从化瘀立法。针对于宫内膜异位病灶,本方即用化瘀消症法,而痛经则用化瘀止痛法,尤须提出的是内异症月经过多或至崩漏,若单纯用止血法则效果不显,仍当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固摄,于经前3天投药,藉以搜剔瘀血,方可奏止血定痛之功效。4.温宫散结方[主治]温经行血,祛瘀散结。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见痛经剧烈、肛门坠痛等。[处方]当归9克、赤芍9克、五灵脂9克、元胡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没药6-9克、生蒲黄12克、干姜4.5克、小茴香屯5克、肉桂3克,水煎服。[加减]经期显多腹痛加花蕊石30克、血竭6-9克,口服七厘散0.75克或云南白药0.5克,日2次;非行经期加海藻9克、昆布9克、夏枯草9克、牡蛎30克;气虚加黄芪12克、党参12克,瘀热者去肉桂、干姜、小茴香,加丹皮9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恶心加吴茱萸4.5克。住院者每日可渺脉滴注丹参注射液8支(含生药24克)。若病灶限于直肠窝者,可上方煎汤作肛内滴注或取汤药40毫升滴入电极板,作离子透入疗法。[疗效]12例患者均以上方作住院治疗。其中显效(治疗期间症状消逝或减轻一半以上,肿块或结节变软,触痛消逝)3& 例,有效(治疗期间症状缓解,体征无变化)5例,有效(症状体征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66.67%。[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王祖倩等。[备注]王氏观察认为本方疗效与病程无明显对应关系,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疗效优于内在型和混合型。本方名由编者所拟5.内异流失方[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温肾。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惹起的痛经、肛门坠痛、性交痛、不孕等症。[处方]桂枝9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桃仁9克、昆布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炙鳖甲15克、茯苓15克、锁阳15克、仙灵脾30克、地鳖虫15克、王不留行12克、逍遥丸(包)12克,水煎服。经净后服5~7剂。[加减]随经期变化,另设经前方和经期方。经前方:生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丹参12克、川牛膝12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刘寄奴15克。参三七片(吞)2片,水煎服。月经前服5-7剂。经期方:蒲黄炭(包)12克、五灵脂12克、炒川柏12克、花蕊石30克、香附炭9克、炒乌药9克、炒川芎6克、大黄炭6克、炙黄芪15克、肉桂3克,水煎服。月经期服3-7剂。随症加减:气虚者上三方中均可加黄芪、党参15~30克;阴虚者经期方中先去肉桂,加侧柏、地榆各12克,主方中去桂枝、仙灵脾、锁阳加玄参12克、麦冬9克、桑枝9克;便秘加生大黄(后下)3克、瓜蒌仁(打)15克,盆块明显加花蕊石30克或皂角刺15克。[疗效]6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主症基本消逝,病灶明显减少,压痛基本消逝,或不孕者受孕)29例,占48.33%;好转(症状改善,盆腔触痛减轻,结节无明显改变)18例,占30%;反复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发作)11例,占18.33%;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78.33%。[来源]上海市瑞金医院刘德傅等。[备注]刘氏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经期前后的临床表间不同,分设经前、经期和经后三方。唯经后方软坚化瘀作用尤专,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故单独列出为主方。据刘氏观察认为本组病例以寒症为多,占76.6%,故本方又为寒凝血瘀型而设。至于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者,均可按上方随症加减6.克痛汤[主治]化瘀定痛。主治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见有痛经、肛坠、不孕、性交痛、妇检宫颈后壁有结节等。[处方]党参15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三七粉2克(分吞),水煎服。第1个月为每日1剂,1个月后改为隔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经期加琥珀粉1克(分吞);经后加黄精10克。非行经期加莪术10克,三棱10克。[疗效]运用11例,痊愈(子宫后壁结节及盲目症状消逝)4例,显效(结节减少,盲目症状消逝)6例,好转(给节外形同前但变软,盲目症状减轻)1例。[来源]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许润三  【通络消异止痛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莪术、水蛭、 虫、红藤、鸡血藤、元胡、党参、地黄、黄芪、木香、 枳实、半夏等药物,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共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药渣趁热布包内服患处;经净2日后开始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达那唑,每次200mg,每日3次。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有效9例。治疗组68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有效16例。对照组54例总有效率70.3%。【夏桂成经验】:夏氏认为,对內异症的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祛痰治标,温肾益气治其本,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用药。经前期及经期重活血化痰,兼以温阳止痛。常用方药为夏氏经验方蜕膜散:肉桂5g,五灵脂、三棱、莪术、白芥子、续断、杜仲各10g,延胡索15g,牡丹皮10g,益母草30g。经前3d服至经期结束。小腹冷痛明显者,加艾叶10g、吴茱萸3g,甚者加制附片6g;小腹胀痛明显者,加醋制香附10g、沉香粉3g(冲服);小腹坠胀明显者,加黃芪15g、炙升麻6g;小腹刺痛,经前黃带多者,加败酱草、生薏苡仁、红藤各15g;出血量多者,加血竭6g(冲服)、炒蒲黃10g(另包)或三七粉1.5g(冲服);痛甚者,全蝎粉、蜈蚣粉各1.5g(冲服)。平时结合月经周期以治其本。夏氏认为,温补肾阳,进步冲任气血的迟滞是抑制內异症发展的有利措施。常用经验方补阳消癥汤:怀山药、续断、菟丝子、鹿角片、当归、赤白芍、牡丹皮、茯苓、白芥子各10g,石见穿15g,五灵脂9g,生山楂10g。小腹与肛门墜胀、神疲乏力、大便易溏者,乃兼有气虛之象,宜加黃芪、党参各15g,升麻6g,以升提阳气;伴胸闷烦躁,乳房胀痛,大便难者,为夹肝经干冷之徵,加川楝子、梔子各10g,薏苡仁15g,以清利干冷。【韩冰经验】⒈ 立法强调化瘀散结⒉ 治疗择时标本缓急--处方选药多用逐瘀、消痰、散结之品。如血竭、三棱、莪术、丹参、鳖甲、生牡蛎、皂刺、海藻、薏米、浙贝母等,以利有形癥积流失。⒊ 经时注重理气温通止痛---临症用药常在活血化瘀药之中加入沉香、干姜、肉桂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品;加入木香、枳壳等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司徒仪经验】常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三棱、莪术、当归、丹参、牡丹皮、赤芍药、浙贝母、鳖甲、鸡内金,同时注重气血调理,加用行气之郁金、香附,使气顺血和,瘀血能消。自拟“莪棱合剂”治疗,其组成为三棱、莪术、当归、丹参、郁金等,能改善患者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促进增生病变的吸收。⑴气随血泄, 血随气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上经期应控制离经之血,以防进一步蓄瘀,此时应采用化瘀止血止痛法,自拟蒲田胶囊(由蒲黄、田七等组成) 化瘀止血止痛。久病或重症者,往往伴有月经过多、月经延伸, 若出现真假相兼症, 还应留意补气治疗,方中用黄芪、太子参、白术以益气,何首乌补血止血,亦有加金樱子、五味子等酸涩收敛之药,但必留意排除胃泛酸之症, 同时更喜用鱼骨,认为鱼骨收涩止血而不留瘀邪。对于月经延伸患者,用化瘀止血之鱼骨、蒲黄、益母草、枳壳。兼有热症则用贯众炭凉血止血; 兼有寒症则用祈艾炭以温经止血; 若兼症不明显则用血余炭,加强化瘀止血之功。⑵顺应周期, 调经助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病人中存在排卵功能的妨碍~~~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强调分期治疗,经期采用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法;在经净至排卵期应活血理气、化瘀流失结以改善血瘀的病机。在莪棱合剂的基础上选用川芎、红花、泽兰,同时加补肾益气之品如补骨脂、菟丝子、续断之类,协助排卵。并配合外治法协同治疗,有利于粘连松解,结节、癥瘕的吸收;排卵后采用补肾活血法,有利于血瘀病机的改善,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发育。选用桑寄生、菟丝子、当归、香附、女贞子、白芍药、山茱萸、续断、白术等治疗。【病案4&&子宫内膜异位症】某女,40岁,日初诊: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6年,每发必在月经前1周,经后则痛减,经量正常,发则腹胀,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质可见大批瘀点,脉弦。数年来遍求湖南名医,疾未愈,在湘雅医院妇科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病人的病症与上几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病位固定在一处,日久而不改变。前面说过,对于病位固定的病证,在临床上进行辨证时,第一个想到的辨证方法就是经络辨证。右下腹也就是少腹,属哪条经脉呢?《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患者病在少腹,当然首先考虑肝经病变,肝气主疏泄,主藏血,有调理经血的作用。经前发作,经后痛减,加上舌下有瘀斑,阐明什么?阐明肝经的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因此,其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为基本准绳。故予柴胡疏肝饮加制大黄、丹参。用方如下:&柴胡10g, 枳实10g, 生白芍15g, 制大黄10g, 炙甘草10g ,丹参10g ,元胡10g, 香附10g二诊:于经前7天开始服药,经至,腹痛,行经第1日下黑色瘀块多枚,遂感腹痛若失。原方继用,每次月经前一周服方五剂。三诊:次月行经,腹痛未现,连服3月,病痊。此方取效之关键在于运用制大黄祛除宿瘀。【方1&&&慎言祛瘀汤】丹参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石见穿15克、柞木枝15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10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蒲黄12克、紫石英15克。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功效:补肾祛瘀,活血消癓。疗效观察:治疗57例,结果治愈29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2%&【方2&&&补阳消癓汤】鹿角霜10克、续断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石见穿过0克。经间期服用,水煎服。功效:温肾助阳,化瘀消症。疗效观察: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7%。&【方3&&&高氏内异方】鹿角(前煎)10克、熟地黄10克、淫羊藿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川芎10克、蒲黄5克、五灵脂5克、白芥子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夏枯草10克。经前2周开始服用(以基础体温上升为根据)。连续服用至月经来潮第一天,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3~6个月。功效:温肾疏肝,祛痰化瘀。疗效观察:治疗内异症37例,治愈11例,有效2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方4&&&消癓液】败酱草2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5克、皂角刺15克、乳香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延胡索15克、细辛5克。上述药物,加水过量浸透,煎熬成100~120毫升,用小儿肛管插入直肠内,药液不宜烫,在10分钟内灌完,灌完后卧床休息20分钟,每晚一次,经期停用,1个月为一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功效:温经通络,养血缓急,化瘀消积。疗效观察:治疗50例,痊愈2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96%,其中26例不孕者,经治疗后有17例妊娠;45例基础体温测定,治疗后均呈双相;24例黄体功能不足,治疗后黄体期体温呈梯形上升。&【方5&&&加味阳和汤】熟地黄30克、附子15克、鹿角胶(烊化)12克、白芥子12克、穿山甲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五灵脂10克、炮姜8克、肉桂6克、麻黄5克、甘草5克、细辛3克、吴茱萸3克。上药过量水煎服,2日为一剂,6次分服,禁忌生冷。1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功效:温阳补血暖肝,散寒祛瘀通滞。疗效观察:本组27例,治疗后19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有效,B超复查及随访情况,囊肿消逝者19例,减少大于1/2者4例,减少小于1/2者3例,无变化者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病案1---患者女,35岁,已婚,孕2,产1,人流1,既往月经3~5/28~30天,色量可,无其他伴随症状。3年前因情志刺激出现经行腹痛,呈渐进性加剧,量多,有血块,色紫黯,伴乳房胀痛,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数。妇科B超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3cm×2cm×2cm)。  中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中医诊断:痛经、癥瘕&。证属气滞血瘀型。  该患者因情志不舒,气机不利,血行不畅,经血瘀滞,阻滞冲任,结于胞宫而发病。拟予疏肝止痛,祛瘀散结。方用疏肝止痛汤。  处方:当归15克,川芎6克,熟地12克,川牛膝15克,郁金15克,栀子9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醋香附12克,炒川楝子12克,蒲黄12克(包煎),醋五灵脂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日一剂,水煎服。&  服5剂后,痛经明显减轻,经净后,去蒲黄、川楝子,加白术、党参,以益气养血,日一剂,水煎服。持续治疗3个月,痛经消逝。复查B超示左附件巧囊消逝。  病案2---患者女,30岁,已婚,孕0产0,自15岁初潮起即月经不规律,色暗红,量多,8~10天左右方净,伴腹痛,且渐渐加重,已婚5年,不断未孕,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纳呆,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后穹隆可触及数个痛性结节,双附件未扪及包块。  中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伸、不孕症。证属气虚血瘀型。  该患者后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气虚有力行血,血行迟滞,久则成血瘀,瘀阻胞宫胞脉,使新血不得归经故月经失调,瘀阻冲任使两精不得相合故致不孕。拟予益气养血,化瘀消癥。方用益气活血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丹参9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日一剂,水煎服。  服10剂后,痛经明显减轻,并在月经来潮时去三棱、莪术,加蒲黄、五灵脂、莲房炭、侧柏炭等化瘀止血之品,服5剂,月经基本干净,量也明显减少。上方继服,连用6个月后,患者受孕。  病案3---患者女,26岁,已婚,孕1产1,既往月经4~7/28天,色量可,无其他伴随症状。近5年来经行下腹冷痛,喜温喜按,色黯,量可,有大批血块,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紧。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活动欠佳,后穹隆可触及3个痛性结节,双附件未扪及包块。  中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  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与血相搏,血为寒凝,运转不畅,冲任阻滞,凝滞胞宫致病。拟予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温经止痛汤。  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川牛膝15克,肉桂6克,炮姜6克,附子3克,醋延胡索15克,乌药15克,炒芥子15克,蒲黄炭12克(包煎),醋五灵脂12克,醋没药15克,赤芍15克,制吴茱萸3克,炙甘草6克。  连服5剂,痛经明显减轻。持续3个月,痛经消逝,停药半年,未见复发。【柴嵩岩临证用药特点】( 1) 解毒热 & 喜用双花、野菊花、鱼腥草、萹蓄等。双花性味甘, 寒; 入肺, 胃经。柴老指出, 双花能入血分, 解血中之毒热, 是妇科清热解毒第一药。其常作为君药组于方中。常用量为12~15 g。野菊花性味苦辛, 凉, 无毒; 入肺、肝经。能疏风清热, 消肿解毒。柴老取其苦降、辛散、寒凉之性, 以清解下焦之干冷毒邪, 疏散冲任胞宫之结聚。野菊花毒性低, 慢性给药亦无蓄积景象。柴老用药非常留意其毒性成绩, 尤其妇科用药, 用于慢性病的多, 长期用药的多, 而且触及女性生理、生育和生殖。他常说,对于《药典》阐明有毒性的药要慎之又慎, 勿超剂量用药, 勿长期用药。野菊花的常用量为6~12 g。鱼腥草性味辛, 寒, 无毒; 入肝、肺经。功用: 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其常用量为10~15 g。萹蓄性味苦, 寒, 无毒; 入胃、膀胱二经。功用: 清热, 利尿。柴老用之取其走下焦, 使干冷毒邪自小便出。因其苦寒亦不多用, 常用量为6~10 g。( 2) 化湿浊 & 喜用土茯苓、川贝母、茵陈、炒薏米等。土茯苓性味甘淡, 平, 无毒; 入肝、胃经。功用: 利湿去热, 入络, 搜剔干冷之蕴毒。柴老取其解毒、化浊、除湿之效。常用量为15~30 g。川贝母性味苦甘, 凉, 无毒; 入肺经。功用: 调理气机, 开郁下气, 降浊散结。此药苦而不辛, 凉而不寒, 甘可存阴, 无毒, 是一味非常好的调理气机的良药, 因药价较贵柴老常琢磨运用。常用量为6~10 g。茵陈性味苦辛, 凉, 无毒; 入肝、脾、膀胱经, 为除湿散热结之要药。柴老取其清热、除湿、散结之功效。常用量为10~15 g。炒薏米性味甘淡, 凉, 无毒; 入脾、肺、肾经, 其具有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之功效。柴老常用炒, 少用生, 意在健脾化湿, 消肿块。常用量为15~20 g。( 3) 祛瘀滞 & 喜用茜草、坤草、赤芍、三七面等。茜草性味苦, 寒, 无毒; 入心、肝经, 能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柴老常用之祛瘀滞。柴老认为, 茜草炭比茜草的活血力量要弱, 对于外地患者及近期无法复诊的患者愈加稳妥。常用量为6~10 g。坤草性味辛劳, 凉, 无毒; 入心包、肝经, 能消水行血, 祛瘀生新, 调经解毒。柴老用之意在活血化瘀,经期添加子宫膨胀排出瘀滞。常用量为6~10 g。赤芍性味酸苦, 凉, 无毒; 入肝脾经。其具有止痛、凉血、消肿功效。赤芍虽是一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药, 但因具有酸性, 柴老常阶段性、针对性地配伍运用。常用量为6~10 g。三七面性味甘微苦, 温, 无毒; 入肝、胃、大肠经,能止血, 散瘀, 消肿, 定痛, 是柴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证之首选药物。常用量为1.5~3 g 冲服。( 4) 散结聚 & 喜用生牡蛎、夏枯草、连翘等。生牡蛎性味咸涩, 凉, 无毒; 入肝肾经, 可化痰软坚, 清热除湿。柴老常生者取其软坚散结之效, 且可防止化瘀药力之过, 是一味调整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良药。常用量为12~30 g。夏枯草性味苦辛, 寒, 无毒; 入肝、胆经, 可清肝散结。柴老用之行滞散结, 清热解毒。常用量为6~15 g。连翘性味苦, 凉, 无毒; 入心、肝、胆经, 可清热,解毒, 散结, 消肿。柴老认为, 连翘入血分, 可清下焦血分之毒热, 散下焦血分之结聚。常用量为10~15 g。对于穿山甲等, 柴老认为, 穿山甲属国家保护动物, 虽未列为禁药, 但应少用为好, 且有毒性不能长期用药, 加之价格高, 用时需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  【陈大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此期治疗以经前5~7天开始:香附12克,枳壳10克,玄胡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6克,牛膝12克,蒲黄12克,五灵脂10克,血竭6克,炙没药6克,三七粉3克(吞服),姜黄12克。此方以古方血竭散为主方,加减而成。兼血崩有块者,加花蕊石30克,煅牡蛎30克,三七粉可加至6克;兼气虚经漏者,加黄芪30克,升麻10克。腹痛重者,加肉桂6克,乌药12克,九香虫10克。  非经期治疗:桂枝9克,茯苓30克,桃仁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木香10克,莪术15克,水蛭粉6克(冲服),地鳖虫10克,鳖甲、炮甲各12克(先煎),海藻30克,牛膝12克,胆星12克,白芥子9克,甘草6克。合并卵巢囊肿者,加威灵仙12克,皂角刺20克,黄药子9克,鸡内金10克。月经不调及不孕者,配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略)。  3.水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独特的疗效,据报道,单用水蛭治疗此病亦有较好疗效。老师认为水蛭最擅攻逐瘀血,既能促使癥瘕内瘀血溶解吸收,又能通调水道消弭痰结。但由于水蛭粉对胃肠道有不良刺激,宜装入胶囊服用为妥。用量控制在15克以内为宜。  典型病例---王某,女,36岁,职员。日初诊。主诉:痛经进行性加重5年,经期延伸半年。5年来痛经呈进行性加重,近半年经期下腹疼痛及肛门坠胀难忍,甚则伴大汗、恶心呕吐,常需口服止痛片数次;经量中,有血块,块下痛减;经期由原来的5天延伸至10天以上。经净后仍有腰骶酸胀,白带量多,色白质稠。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妇检:子宫后位,略大,后壁可扪及数个大小不等的痛性结节。B超:子宫7.6×4.5×5.8厘米3,肌壁间回声粗糙。中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经前以基本方加肉桂6克,乌药10克,花蕊石30克,三七粉6克。经后以非经期基本方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共治疗7个月,症状消逝。妇检及B超未见异常,达到临床治愈。&&&&【王子瑜经验】&&&&&2 调周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为瘀血内阻,以实证为主,故经前和经行初期,治宜活血化瘀,消疒徵散结,祛瘀生新。药用:丹参、赤芍药、白芍药、桃仁、水蛭、乌药、延胡索、没药等。加减:痛甚加血竭粉;肛门坠痛加荔枝核;经血夹块加石见穿、莪术;子宫腺肌症加苏木、皂刺;四肢厥冷加制川乌头;恶心呕吐加吴茱萸、川椒等;合并卵巢囊肿者加桂枝茯苓丸;腰痛者加生杜仲。诸药合用,气血调畅,“通则不痛”。&&&&经后为冲任血海从溢泻至空虚,根据虚则补之的准绳,治宜益气养血,以圣愈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白芍药15 g,川芎8 g,党参20 g,当归15 g,黄芪18 g。加减:肥胖加丹参15 g、枳实15 g、白术15 g;纳差加砂仁6 g;腰痛者加续断15 g、杜仲15 g、菟丝子20 g;大便干加肉苁蓉15 g、女贞子15 g;痤疮加刺蒺藜10 g、蒲公英15 g;输卵管不通加王不留行15 g、炮穿山甲10 g;阳虚者加巴戟天10 g、石楠叶10 g;耳鸣者加灵磁石15 g;大便不成形者加白术15 g。诸药合用,扶正驱邪。&&&&&3 病案举例---于某,女,28岁。初诊。经行腹部疼痛难忍,需服止痛药或肌肉注射止痛针才能缓解,月经量少,大血块,血块下则痛减,腹冷,腰坠痛,肛门坠痛,进行性加重,怀孕后疼痛减轻,生育后又出现经前及经期疼痛,进行性加重。刻诊:经前脾气暴躁,乳房胀痛,大便干燥,月经规律,末次月经,量中,色黯红,夹血块,舌质紫黯,脉弦涩。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痛经。证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不通则痛,瘀久成疒徵。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疒徵。予基本方加减。药物组成:丹参20 g,赤芍药、白芍药各10 g,桃仁10 g,水蛭10 g,延胡索10 g,制没药10 g,益母草15 g,皂角刺10 g,肉桂10 g,香附10 g,生杜仲10 g,荔枝核15 g。日1剂,水煎服。二诊:月经来潮,本次经行腹痛及肛门坠胀明显减轻,仅觉腰酸,经前烦躁亦减轻。予圣愈汤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白芍药15 g,川芎8 g,党参20 g,当归15 g,黄芪18 g,续断15 g,杜仲15 g,菟丝子20 g,香附6 g,肉苁蓉15 g。嘱每逢经前服上方5剂,治疗3个周期后,痛经未作。平时服双耳饮:银耳15 g,黑木耳15 g。将上2味泡发后加水煮软烂,加红糖大批调服。每日1次,连服1个月。  【韩百灵----子宫内膜异位症】---宫某,女,32岁,医务工作者。1990年初偶然一次机会,宫某得知韩老是中医妇产科界的名医,便求韩老为其治疗多年久治不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岁月经初潮无痛经史,婚后正常产1次,行人流术2次,此后出现痛经景象,初起能够忍耐,逐渐痛势加重,致不能正常工作。本院医生内诊检查:前位子宫,宫体略大,子宫颈及后穹隆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B超发现于右附件区探及52mm×48mm低回声区域,中医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服用西药治疗多年,只能缓解控制疼痛,包块不断不减,一旦停药疼痛如故。每临行经便紧张恐惧,情绪非常不稳,因本人在中医院校工作10余年,不愿接受中医药治疗,现苦于无法只好求冶中医。该患性情急躁,头晕,经前头痛,乳房胀痛,不可近手,腰骶疼痛,小腹及肛周下坠,每于经前2天至经期以上症状加重。月经周期尚可,量不多,有血块,色紫暗,经行工夫7~10天。查舌质干红,苔薄黄,脉弦涩有力,  治法:冶疗当以疏肝解郁、活血散结动手,当前再予益肾调肝,软坚散结。  方药:三棱10g,莪术15g,丹参25g,当归20g,芍药25g,延胡索20g,金铃子15g,炒香附20g,桂枝15g,茯苓20g,怀牛膝20g,醋制鳖甲(先煎)30g,甘草log:水煎,日1剂。  二诊:l周后复诊,盲目腹胀痛、腰痛减轻,近2日,头痛、乳胀痛明显。舌象同前,脉弦滑有力。问其月事何时,言再有3~5天应到正常周期。韩老又拟一方:三棱10g,莪术15g,三七粉(冲服)log,当归20g,川芎15g,芍药25g,廷胡索20g,金铃子15g,王不留行15g,通草1og,穿山甲15g,川牛膝20g,甘草10g。水煎,日1剂,待经期过后再诊。  三诊:此次月经行经7天,血量较前增多,血块减少,腰腹疼痛明显减轻。经后头晕,目干涩,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40/100mmHg;B超复查包块36mm×28mm.患者非常高兴,坚持继续治疗。又以上方减王不留行、通草、穿山甲;川牛膝改为怀牛膝,加石决明20g,木贼草15g,枸杞子20g,菊花15g,醋制鳖甲(先煎)30g。14剂,服法同前。  四诊:月经来潮第一天,轻微腰腹疼痛,血量不多,色正常,无血块,头痛消逝,诸症减轻,舌红而润,脉弦缓。本院妇检: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及后穹隆结节明显减少,触痛(±)。B超显示包块26mm×18mm,效不更法,三棱10g,莪术15g,丹参25g,芍药25g,延胡索20g,菊花15g,枸杞子20g,杜仲20g,桂枝15g,茯苓20g,怀牛膝20g,醋制鳖甲(先煎)30g,甘草10g。水煎,日1剂。先后共服药2月余诸症悉除,病获痊愈。& 【脱膜汤---沙明荣】&柴胡10克& 当归15克& 赤芍15克& 白芍15克 &丹皮10克香附15克郁金12克& 白芥子10克 &胆星10克 &&陈皮10克 大黄9克 鳖甲15克 血竭6克 九香虫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白术10克& 山萸肉12克& 甘草10克&&& [功效]& 活血化瘀为主,健脾益肾为辅。&&& [主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加减]& 若肝热炽盛加黄芩、山栀、夏枯草;气滞明显,重用香附、郁金,酌加木香;气血虚弱加党参、黄芪、阿胶;气阴两亏可合生脉散;肝肾虚惫、冲任失调者加巴戟天、菟丝子;寒客胞宫者可去丹皮、加艾叶、炮姜、肉桂。&&& [典型病例]& 某,32岁,已婚,工人,日初诊。&&& 渐进性痛经15年,婚后3载,同居未妊。14岁初潮,周期尚准。自17岁始患痛经,逐年加重,每逢行经,腹痛难忍,服止痛药亦难缓解,待经后腹痛方止。某医院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子宫直肠窝处有一小结节,约2.5cmX2.3cm,触痛明显。诊刮与输卵管造影无异常,B超检查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拒绝手术治疗,以求中医诊治。刻诊:经期将近,小腹开始疼痛,询之平素腰脊酸楚,胸胁胀满,经前两乳作胀,月经周期虽准,经量却多,色紫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暗,脉象沉细。症属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治宜活血化瘀,舒肝理气,调和冲任,方拟脱膜汤加减。处方:柴胡6克,当归15克,赤芍18克,白芍18克,香附15克,郁金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大黄6克,鳖甲20克,白芥子6克,丹皮10克,陈皮10克,川芎9克,血竭6克,九香虫6克,甘草6克,4剂,水煎服。药后经至,量多色暗腹痛虽存,但能耐受。病热已减,再予原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行经未见腹痛,经量较前减少且无紫块。经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第四月怀孕。 【李祥云的 内异消汤】:三棱、莪术、菟丝子、仙灵脾、水蛭、地鳖虫、穿山甲。功能:补肾祛瘀,通络止痛。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及其所致的不孕症。临床运用:如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肛门坠胀加黄芪、升麻;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伴有低热加地骨皮、青蒿;干冷重加土茯苓、萆薢;痰湿重加苍术、石菖蒲;痛经剧加延胡、白芷。【沈绍功教授---并发子宫内膜异位证】& & & &【疼痛的加入止痛药】五灵脂10g(包)、生蒲黄10g(包)、蚕砂6-10g(包)。另外加三个引经药,伸筋草10g、路路通、鸡血藤。下面那三个药,也可以治疗胸痹心痛,治疗心肌梗死的疼痛。&&&&&& 为什么要用伸筋草?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后,整个内膜不均匀,不能同时零落,所以用伸筋草用一些活血通经脉的药,给她疏浚,疏浚开了当前,她疼痛就能止住,所以用伸筋草、鸡血藤、路路通,光止痛不行,你还要通她的经脉。&&&&&& 如果并发子宫肌瘤,要加一些软坚散结的药,要用一些引经药。子宫肌瘤,比如说,能够入子宫的药用一些什么引经药?&&&&&& 香附、鸡血藤、伸筋草都可以进子宫,都可以进卵巢,要记住了要加这些药,然后再加一些软坚散结的药。&&&&&& 比如说海藻用10g,海藻我给你讲,软坚散结还能降血压;生牡蛎30g,生牡蛎有软坚散结的作用;香附、鸡血藤、伸筋草引经药;&&&&&& 浙贝母软坚散结的作用比较强,&&&&&& 加山慈菇,山慈菇消子宫肌瘤是一个比较好的药,但是记住山慈菇有小毒,量不能大,工夫不能太长,山慈菇10g。用山慈菇要配丹 参30g。& & & &王不留行用10g。王不留行有消肌瘤,活血的作用,有通经脉的作用,而且走下焦,对女的男的都可用。&&&&&& 益母草10g。益母草这个药也非常好,配合软坚散结有活血作用,消肌瘤,而且益母草可以消蛋白尿,就尿里面有潜血有尿蛋白,这叫妇科圣药。&&&&&& 如果肚子痛还很明显加元胡10g,川楝子10g。& & & &郁金10g:郁金呢是活血止痛的,郁金还可以治疗肝区的疼痛。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那个胀痛用郁金用赤芍效果也比较好,用10g就行。&&&&&& 蝉砂10-15g(包煎)。& & & &五灵脂10g、坤草10g、地龙10g。&&&&&& 便溏,用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炒白术用10g。如果便稀得比较厉害,炒白术可以用到30g。用山药,健脾利湿止泻的,山药可以用到10g。葛根要用煨葛根,葛根要炒一下,要炒黄,煨葛根炒黄时用10g。补骨脂用10g、金樱子10g、五味子10g。也是从这里面选择2-3个 药。如果还止不住,那我告诉你,你处方中要留意。如果你看有的人腹泻老止不住,尤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很难治。那记住了,老腹泻的病人,不要用活血化瘀 药,把你药方中的活血化瘀药去掉。腹泻不断很厉害,为什么?它动血呀!动血耗血对吧?动血的药去掉。另外加点升提的药,要加点升麻,或者升麻和葛根同时 用,所以用点生气呀什么的补气药升提。为什么要泻呀?中气不足她下陷,所以我们补中益气汤升阳止泻,这是在腹泻的时分。& & & &女孩子来月经的时分腹泻,是脾肾阳虚。你光用这些还不行,要补火培土。补火是什么?补肾阳。你要用生杜仲、桑寄生、川断、肉桂或者黄连 (6-10g)。所以为什么在月经期间要换方,她平时就便秘,一来月经就腹泻,有的非常非常典型,月经期腹泻一定要把温阳药加上。&&&&&& 浮肿。肺和肾有成绩,所以泻泻肺经,用点桑白皮、防风、防己,泻肺。提壶揭盖 法。用点桔梗,开宣肺气。如果是胃肠不舒适惹起的浮肿,要用云苓、生薏苡仁呀,调中焦,由于脾主运化水湿 呀。但是这种脾虚惹起的浮肿,普通脸肿外,她还有四肢肿胀,活动后加重,加点焦三仙,健脾和胃。腿肿是肾脏功能不好,心脏的功能不好。所以要用车前草30g、泽泻10g或者泽兰10g。加点补心气生黄芪或者灵芝10g。不管是脸肿也好腿肿用杏仁,把冬瓜、莲实煮水喝。像夏天的话,冬瓜皮、西瓜皮、生 姜,啊生姜连皮一块煮的,我们也叫五皮饮。橘子皮、让她煮水喝,而且大批的喝。& & & &腰酸。鸡血藤10g、老鹳草10g。对各种各样的腰酸、腰 痛、脚麻、腿软效果都很好。而且记住了,腰酸、腰痛、脚凉、脚后跟痛的人,一定要泡脚,效果比你单吃药好很多。能吃或胖,要用桑寄生10g、川断10g, 石苇配鸡血藤养血和血;鸡血藤配香附调理妇科疾病;鸡血藤配老鹳草治腰痛。【裘笑梅---理气逐瘀消脂汤】炒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3克、橘红6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9克、元参9克 浙贝9克、炒川断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 & 莪朮6克〔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典型案例〕陶某,女,31岁,职工。日初诊。结婚五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二年,周期延长,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妇检:子宫增大曰二月孕,&宫腔9.4厘米、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 2.4厘米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去瘀、理气消脂积。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方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克、炒枳壳、橘红、姜夏、生山楂、莪朮各6克,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五剂。
TA的引荐TA的最新收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