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月宝宝给宝宝测微量元素素值都在最低标准值,要怎么补啊!

十天内免登录
>>四个月宝宝微量元素标准值是多少
四个月宝宝微量元素标准值是多少
当时年龄:
四个月宝宝微量元素标准值是多少
提问来自:网页
您好!儿童体内主要微量元素有铁、锌、铜。正常值是:铁:60-170ug/dl,锌:80-140ug/dl,铜:70-150ug/dl,这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正常值,每家医院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参考值。一般到正规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大概会做到6、7种,这样的检测结果是可信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儿童体内主要有铁、锌、铜。正常值是:铁:60-170ug/dl,锌:80-140ug/dl,铜:70-150ug/dl,这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正常值,每家医院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参考值。一般到正规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大概会做到6、7种,这样的检测结果是可信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2014年10月同龄圈最新热帖:
相龄同龄圈:
已有500万位妈妈加加入同龄圈,交流,您还等什么?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儿童微量元素食补才是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采纳率:58%
已回答:11475
已帮助4364位妈妈
郭丽霞 副主任护师采纳率:58%
王佳音 主治医师采纳率:73%
尤东敏 主管护师采纳率:57%
张燕春 高级营养师采纳率:82%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四个月宝宝微量元素标准值是多少
&#12288;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  现在有些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万一缺了什么重要的元素影响发育,就急着带自己的孩子也去检测一下,其实,这样跟风完全没有必要。  微量元素检测一般是在儿童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医生推荐使用的。北京市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孩子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父母自然欣喜不已,不合格的父母一定是紧张万分这两种反应都有些过头,因为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靠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做判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定论。比如有的孩子明明出现了缺钙的症状,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完全可能是正常。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原本含量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出的检测,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科副教授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
现在有些家长到医院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有跟风的嫌疑。微量元素检测一般是在儿童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医生推荐使用的。6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家长喂养情况,结合孩子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一附院:孩子有症状时才需测郑州市儿童医院:孩子一出生就要做微量元素检测,而且应常做微量元素检测两家医院两种态度万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了,身高却只有1.2米多,她决定带孩子去医院看看。从老家也来了一个女孩,就一块来到郑州市儿童医院。她来到生长发育科,医生先给量了一下身高,男孩8岁,1.26米;女孩11岁,身高1...
微量元素检测,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因为现在带孩子体检或就诊时,经常会遭遇微量元素检测。不过,有些医院早已取消了微量元素检测这一项目,原因是其结果只能供参考。微量元素检测到底有没有临床意义?家长们又该如何看待微量元素检测呢?记者做了一些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专家。  【调查】想查微量元素很容易发现所有医院都设有微量元素检...
孩子出牙迟,是否缺钙?孩子不爱吃饭,可能缺锌?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不长个、不爱吃饭、出牙迟等这些现象时,家长总担心孩子是否缺这缺那的。而微量元素检测,就成了一面魔镜,仿佛成为衡量孩子健康的金标准?医生认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而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健康的唯一标准。医生建...
带着恬恬去体检,医生说要查验血检测微量元素,看见鲜红的静脉血从宝宝身体流到针管,恬恬哭、妈妈疼,恬妈真想放弃检测。微量元素要不要检查?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几位妈妈和营养专家易教授。正方观点上海天天妈(宝宝1岁):还是按照儿科医生的安排,定时检测微量元素吧,要不我们无从把握宝宝的喂养是否得当,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有了测...
现在,不少家长一发现自己孩子出牙迟,就认为是缺钙;孩子不爱吃饭,又怀疑可能是缺锌。于是他们总想让孩子去医院检测微量元素。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不长个子、不爱吃饭、出牙迟等现象时,家长总担心孩子是否缺这缺那。而微量元素检测此时就成了一面魔镜,仿佛成为衡量孩子健康的金标准。然而...
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的危害北京市东四妇产医院儿科专家付小青谈【主持人】:掌握孕婴知识,宝宝健康成长!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由飞鹤乳业和中国早教网联合举办的飞鹤孕婴专家在线妈妈课堂,我是主持人琪瑶,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做客到演播室的嘉宾北京市东四妇产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付小青老师,付老师您好!【专家】:主持人你好。温馨提示:点...
  市面上的营养补充剂五花八门,怎么吃才真的对孩子有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五花八门的儿童营养补充剂开始占据我们的视线:钙片、锌片、钙镁合剂、葡萄糖……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妈妈我们要补锌呀”……一句句广告语不断敲打着父母们敏感的神经。于是,很多家长产生了这样...
  给孩子实施免疫接种,现在已经被绝大多数家长接受并认可。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存在疑问,因为某些接种疫苗项目不是强制必须做的。多数父母心疼孩子要挨那么多针,心里会有“不接种行不行?”的疑问。那么,孩子真的需要那些疫苗吗?  乙型脑炎疫苗  什么年龄适用?  在孩子12个月大时一次注射,2岁及7岁时各加强种1针。  我...
 经常说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傻吗?专家表示家长措辞不当,会影响孩子心理!   李女士有个儿子,这孩子在上学前就不太听话,有时出门特别丢面子,家长们好声好气的教育,但效果不好。没办法,家长就经常训斥他,暴力之下,儿子有所收敛,就是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乖乖的。有一次,他因为要一件东西达不到目的,就睡在地上打滚,被孩子的爸爸打了一顿屁...
我女儿1岁零26天去医院体检时,医生看她实际身高与标准身高差太远(1岁26天70.5CM,标准是74.6CM),于是就让我给小孩做个骨密度检测,检测的是右脚骨,结果显示:脚跟骨的超声波传播速度1519.12M/S,骨量不足。可11个月时我给女儿做了微量元素检测,检测结果是一切都很好,什么都不缺,而且钙有1.97mmol/L(参考值:1.15—2.1),我想知道:骨密度检测与微量元素检测(钙这一项)有什么不一样?微量元素检测中钙含量已经很好了,如果再过量补钙会有什么后果吗?1岁的孩子应该做骨密度检查么
孕妇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补钙,补到什么时候停止?孕妇做微量元素检查
患者信息:男4岁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发现最近孩子不怎么吃饭,尤其是走路哈背,喊也喊不停,带去做了微量元素检测,铅105、铜0.69、镉1.32、锌4.5、铁302、钙56,都不在标准范围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像这种铅超标需不需要药物排铅?(因为看到药物排铅有副作用),或者食疗排铅有用吗?走路哈背和这些微量元素不达标有关系吗小孩铅标准
我们家宝宝一岁三个月了,现在走路还是要拉着大人的手,不敢自己走,所以我们去给孩子做了个微量元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他值都正常,就是锌和铁均处于微量元素范围的最低值,而且稍微比范围中的最低值稍微低一点点。大家都说锌和铁对孩子很重要,但像什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什么的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而且刻意补锌会有负作用,孩子现在冬天身上有点湿疹,又不敢给吃海鲜一类的,怕引发湿疹发作,所以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补了。实在是有点着急,听说生葵花籽里面含锌量高,能不能我用搅拌机把生葵花籽打成泥,每天拌在宝宝吃的饭里面呢?请大家给帮忙解决一下,谢谢啦!宝宝微量元素锌低
钟大夫,您好。我家宝宝2岁6个月。最近我带宝宝到医院做了一个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这样的:锌81,铜6.1,铁32,钙545,镁80,铅6.3.除去铅的指数超过平均值外,其他指数均低于平均值,只在最低值处徘徊。真是该多的不多,该少的不少。钟大夫,我该采取什么综合的办法来改善宝宝的这种状况。谢谢。
说是要做优生检测,然后办理优生证,之后才能发准生证。我想问下这个是强制性要做的吗?我是湖北的,我老婆是四川的,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年初八去妇幼保健医院做了B超、尿检、血检、唐氏筛查等一系列检查。前几天,村里妇女主任说,要办准生证,必须去做优生检测(孩子都怀在肚子里了还要检测优生率?),其实这优生检测也同样是B超、血检那些。另外,还要我老婆回四川去开具初婚证明。各位筒子们哪,一定要办优生检测才能拿得到准生证么,这个检测是强制性的还是自愿的?还有,难道我老婆挺着肚子坐千里路,回四川那老山区去开证明么?能不能由别人代办哪?或者,先把我老婆的户口迁到我家,再在我家开证明可行么?.有高手吗?给出个主意!优生检测内容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你好,宝宝78天验血做微量元素检测,缺锌,缺铁,医生说孩子小没事,大点再说,怎么办啊,有危险、后遗症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给孩子补啊,对孩子有影响吗,有危险没啊孩子缺锌缺铁的症状
要不要抽血啊?还是机器测啊?要多少钱?那位妈妈带宝宝做过,详细说一下。谢谢了!婴儿如何测微量元素
我家宝宝16个月,我想给她做微量元素检测,听说血检比较准确,我想问问在哪个部位取血?大约要取多少?用头发检测准不准呢?
患者信息:女1岁陕西西安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我女儿1岁4个月,检查微量元素结果检测值单位参考值Zn1.06mg/L0.78-1.28Cu1.15mg/L1.00-1.50Fe1.15mg/L0.95-1.55Ca106mg/L90-130Mg23.7mg/L19.5-25.5Pb59ug/L0-100Cd0.2ug/L0-5XPAP210我家宝宝五月份检查的缺钙缺锌缺的厉害最低标准都没达到,我们也时常的补,可是孩子吸收的不好!~ 医院建议打补钙针我们打了回家又陆续的补钙了 , 请问就这样还能缺钙吗 还得去医院做微量元素吗!~
我家宝宝五月份检查的缺钙缺锌缺的厉害最低标准都没达到,我们也时常的补,可是孩子吸收的不好!~ 医院建议打补钙针我们打了回家又陆续的补钙了 , 请问就这样还能缺钙吗 还得去医院做微量元素吗!~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fefsedfsfes
你好,你也许是年轻的,第一次做妈妈吧,你的宝宝几个月大了啊,小宝宝除非感冒,发烧,拉肚子,非看医生不可。请不要过于担心宝宝&缺钙缺锌什么的,更不必去打什么补钙针。小宝宝慢慢长大,身体各方面就会慢慢发育健全起来。放心吧!我也是医生
两岁半了,
你好,认识缺钙不容易。人体实验证明&人的一生一直处于缺钙状态,只是医学落后人们认识不到而已。钙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素,每天饮食中的钙满足不了人体的需求,因此补钙也应当是每天足量补钙为宜。没有必要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补钙是很有学问的,建议选择优质高效的补钙产品足量补钙就是了。供参考。
孩子还小吸收功能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希望给孩子作全身按摩提高吸收能力和免疫能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健康常识领域专家如何检测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如何检测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
&检测宝宝体内微量元素含量,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准确。是验血还是验头发?
当时年龄:
32318 浏览
来自:网页;
最好能要求医生抽静脉血检测 这样回更准确
最佳回答者:
&我当时就是带,医生说验血更准确,于是给宝宝验血了,不过好像结果要等几天哦!你去医院咨询一下吧
&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按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占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人体内所占比例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碘、铅等。人体若缺乏某种宏量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必需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因此,儿童的许多疾病与元素有关,缺少了或过多了都有可能导致疾病。
  几个重要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元素构成了人体,每种元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最受重视的宏量元素就是钙和磷,其中钙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元素。而微量必需家族中较受重视的是铁、锌、铜、铬、钴、锰、钼、碘、硒、氟、铅和汞等元素。
  钙在人体内的确非常重要,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而且对保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重要,维持心跳节律、参与凝血过程,还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信号传导,体内许多酶的活性都离不开钙。儿童,特别是婴儿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出现缺钙,医学上称之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所导致的钙吸收不良所引起的一系列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可出现低钙血症,甚至低钙惊厥,俗称&缺钙&是婴儿期常见病之一。
  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一个成年人,全身含铁量约3~5克,其中除了70~80%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外,约10%分布在肌肉和其他细胞中,是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的构成成分之一。还有一部分称为贮备铁,贮备在肝脏、脾脏、骨髓、肠和胎盘中,约占总量的15~20%。此外,还有少量的铁,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称为血浆铁,数量约为3毫克。血红蛋白能将氧气送至全身组织,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力很强,能储备部分氧气,在骨骼肌缺氧时可以释放这部分氧。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铁供给不足,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患贫血,医学上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对婴儿来说,由于母乳中铁含量较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并储存在体内的铁会在生后6个月左右消耗完毕,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婴儿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发生铁缺乏症,进而出现贫血症状。
  锌是仅次于铁的需要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激活剂,以锌为主要成员的锌指蛋白在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婴儿每天需锌量为3~5毫克,1~10岁儿童每天需锌量为5~10毫克。婴幼儿锌供给不足,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影响味觉和免疫功能,缺锌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
  铜元素对于人体也至关重要,它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而极为有效的催化剂。铜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临床上很少发现铜缺乏症,但部分喂养不当的早产儿,则可能会有铜缺乏的危险,而损害脑细胞的成熟。
  铬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钴缺乏时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叫恶性贫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保持正常的脑功能,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锰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影响智力发育。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钼是某种酶的一个组分,这种酶能催化嘌呤转化为尿酸。钼也是能量交换过程所必需的。微量钼是眼色素的构成成分。
  碘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甲状腺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沿海地区由于可通过食用海产品从饮食中得到碘,因而不易发生碘缺乏,而内陆地区由于食物和饮用水中多缺乏碘,长期缺碘成人很容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发生克汀病,表现智能迟缓,听力障碍,常伴有体格生长落后。目前世界各国均通过食用碘盐补充碘,我国目前基本消灭因碘缺乏而发生的大面积碘缺乏症。但内陆省份,要警惕因食用私盐(为加碘)而造成的儿童克汀病。
  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硒缺乏症又叫克山病,是因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脏变质性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氟是形成坚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儿童氟缺乏影响牙的生长,易患龋牙,氟过多则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
  铅和汞是重金属,属于有害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会造成蓄积,并且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由母体传给胎儿和婴儿,当蓄积超过一定的量,就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毒性,特别受到关注的是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
  元素补充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在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了,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这补那,这些年我们从各种媒体可以听到或看到关于儿童铅毒、缺钙、缺锌、缺铁等等,父母也就跟着广告走,今天给孩子补钙、明天改补锌、后天再排铅,忙得不亦乐乎。其实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亟待提高广大父母在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不能盲目地跟着广告和传言走。
  婴儿缺钙-认识上的误区
  人们通常所说的孩子缺钙实际上是指佝偻病,佝偻病的实质是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吸收和代谢障碍,而不是真正缺钙,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是以补充维生素D为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钙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出生以后一个月左右必需开始补充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D和A)的原因。如果妈妈乳量充足或用配方奶喂养,其中的钙元素通常足够婴儿的需求,不必额外补充。人体是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的,这需要得到适量的紫外线的照射,当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直接皮肤时,皮肤就在合成维生素D了;需要指出的是,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不能达到效果。居住在北方的婴幼儿,由于室外气温低、着装多、户外活动少,受到光照的机会也就少;特别是秋冬季节出生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能接受紫外线的照射,自己不能合成维生素D,如果同时不能按照要求给予足量补充鱼肝油,就会发生佝偻病。当孩子长到1岁以后,夏天户外活动较多,就可暂停补充鱼肝油;当孩子2岁以后,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南方的孩子,由于全年多有较多的户外活动,身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通常已经够用,就不必再服用鱼肝油了,因为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和A补充过量也会导致中毒,所以给孩子服用鱼肝油要根据医嘱,不可擅自使用或加大剂量。
  补钙误区
  误区之一: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宣传,目前我国城市儿童牛奶饮食习惯已经大大改善,很多孩子坚持每天喝牛奶,喝酸奶、牛奶的量已经达到300~500毫升,基本上可以从牛奶中获得400毫克左右的钙元素,加上从其他食物中获得的300~400毫克钙,摄钙量已经达标,并非每个孩子都缺钙。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事实上,这些场所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骨盆髂骨的缺钙,同时骨密度测定的干扰因素很多,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
  误区之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其实,通过饮食补钙是最好最安全的途径。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要看膳食中钙磷比例是否协调,机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误区之五: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如果孩子正在服用鱼肝油,或每天户外活动较多,应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蓄中毒现象。
  误区之六:多种元素一起补。钙、镁、锌、铁同时服,由于元素间的在肠道内对吸收用的转运蛋白存在竞争作用,钙的剂量大大高于其他元素,服用钙剂的同时会干扰铁、锌、铜等其他元素的吸收,效果不佳。
  如何正确补钙?
  至于补钙,经过媒体广告整日价地狂轰滥炸,人们似乎得到这样一个概念,全民都缺钙,人人得补钙。当然,钙是人体必需元素,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7月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每日对钙的需求量约在500~900毫克之间,年龄越大需要量越高。通过食物补充是最安全的,对婴儿来说,母乳是最佳钙源,其次是配方奶,再次是鲜奶。而对2岁以上的儿童来说,配方奶中的营养已经不能适应生长发育所需,鲜奶、酸奶或全脂奶是最佳钙源。如果儿童每日能喝两杯牛奶(每100毫升牛奶含该元素约110毫克),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钙应该能够满足每日生长发育所需,不必额外补充保健品钙。因为过量摄取钙,对儿童健康也是有害的。一方面,过量摄取钙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另一方面,钙和其它矿物质元素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相互竞争作用,摄入多量的钙可明显抑制铁吸收,高钙还会减少人体对膳食中磷的吸收。即使是真正钙摄入量不足的孩子,钙制剂也不是补钙的首要选择。我们通常还是提倡以调整膳食结构的方式补钙,这样比较安全保险,不容易出现过量。像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动物性食物,含钙量都很高,可以作为全家日常食物钙源。如果一定要用钙制剂来补钙,大家也要对钙剂有个正确的认识。钙制剂五花八门,有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等。品种选择上应该注意,婴儿胃酸浓度低,最好选择葡萄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2-3岁后胃酸浓度逐渐增高,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
  补锌注意事项
  锌对促进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增强体质非常重要。缺锌可引起食欲减退、异食癖(例如吃土、吃墙皮等)、免疫功能减低;严重缺锌可导致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但如果大量补锌,又会导致高锌血症,甚至锌中毒,同样危害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存在上述的缺锌症状,父母怀疑孩子可能缺锌,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血清锌水平测定,得到确诊后根据缺锌的程度,一般可先采用食补的方法,多吃海产品、肉类、动物肝脏、禽蛋等含锌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等锌制剂进行适当补充治疗,疗程通常在2~3个月。父母切勿盲目给孩子补充锌制剂,尤其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是不科学的。
  对锌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最好采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分析儿童血清中的锌含量,而化验头发锌经常受到被检者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发样洗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准确;而目前许多医院开展的取末梢血测一滴血测定的全血微量元素的方法同样不够准确。所以,诊断锌缺乏症应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如厌食、异食、生长发育落后等,结合实验室血清锌的测定。
  服用锌制剂时,应当与其他元素制剂分开服用,以免相互竞争转运蛋白,抑制吸收。比如钙制剂会影响锌的吸收,而锌不大会影响钙的吸收,早晚吃钙,中午吃锌,应间隔3小时以上。
  补铁注意事项
  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并且发病率较高,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不同,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大约在10%~40%之间。儿童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面色苍白,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贫血诊断比较容易,化验血常规结合病史和体检就可初步确定诊断,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一定剌激作用,小儿多不用片剂,而服用糖浆,配合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疗程通常需3个月左右,以补足储备铁。临床上很多孩子治疗1个月后症状显著好转,父母就擅自停药,结果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要继续补充铁剂,同时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改善膳食结构,多增加富含铁的精肉、动物血等食物,必要时进行驱虫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铁剂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贫血或缺铁的情况,千万别把铁剂当作补药服用,擅自购买补血铁制剂给儿童食用,如有贫血应请医生诊治,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否则不仅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导致铁中毒。预防应该从日常的膳食结构和饮食搭配着手,避免偏食、挑食。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问题
  前一段时间上海及国内许多城乡出现排铅热,甚至在有些地方由于保健品厂家或销售商的不当吵作,导致人们谈铅色变,呈现铅恐慌。铅毒真的那么可怕吗?铅恐慌是怎么来的?到底什么是儿童铅中毒?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究竟如何?铅对儿童有什么危害?日常生活中儿童所接触到的铅在哪里?铅是通过什么途经进入儿童体内的?在孩子体内又是如何代谢的?如何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人们就会不再谈铅色变,社会也就不会铅恐慌了。
  铅恐慌的由来
  当前,各种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媒体。到目前为止,全国多数省会乃至地县级城市成立了无数个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早在前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大面积的血铅筛查,许多孩子服用了排铅保健品。去年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健品的厂商至少7-8家,每家都多处设点。南京路上某商务楼,一层楼上就有2家排铅中心。他们推销的排铅保健品一个疗程所需费用高达4、5千元,且生意兴隆,今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委书记出面辟谣,以消除铅恐慌。
  那么,这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制造铅恐慌,利用铅恐慌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的广告宣传,并在这些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甚至与铅中毒根本毫无关系的临床症状,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父母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最典型例子的是,在这些不科学的宣传下,不少父母以为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铅中毒。其实,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极少部分过度好动的学龄儿童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症,俗称多动症。多动症的原因其实十分复杂,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都有关联,铅中毒只是其中之一。在多动症儿童门诊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血铅水平都正常。
  第二招,采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测铅,如采用国际上已经取缔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啉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虽然末梢血铅测定可以作为血铅水平的筛查指标,但由于末梢血铅极易被污染,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g/L(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那么服用保健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按照这一标准全国就有数亿人需要驱铅,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打一场驱铅的人们战争!简直是骇人听闻!
  什么是儿童铅中毒?
  当儿童血铅水平连续测定超过200&g/L,可诊断为临床铅中毒,在该血铅水平可能伴有一些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如食欲下降、胃部不适、便秘、持续疲劳、多动、注意缺陷、冲动和失眠等临床表现,也可能仅出现其中一些表现,即使出现其中一些临床表现,如果没有血铅水平的支持,也不能诊断为临床铅中毒,因为很多其他疾病都有可能伴有这些临床表现。此外,当儿童血铅水平低于200 g/L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儿童血铅水平低于100 g/L属于目前可以接受的血铅水平,表明目前这一血铅水平不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危害;当儿童血铅水平处于100~199 g/L时称之为高铅血症,表明这一血铅水平对儿童,特别是0~6岁铅的高危年龄段的儿童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需要给予重视,寻找铅暴露来源和途经,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减少铅暴露以降低血铅水平。血铅低于100 g/L的儿童,不需进行任何医学干预。
  铅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铅对儿童危害与孩子的血铅水平及接触铅时的年龄及持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孩子越小,对铅的毒性越敏感;接触铅时间越长,铅的毒性越大;血铅水平越高,对孩子的危害也越严重。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是对铅的毒性的高度敏感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就逐步越强。
  那么,铅对儿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般来说,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700&g/L以上时,可对儿童全身多系统造成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恶心和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产生头晕、头疼,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等。
  当儿童血铅水平在200~449&g/L之间时,可能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儿童产生冲动、暴力、痼癖等异常行为,甚至增加成年后犯罪的几率;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而对于高铅血症(血铅水平在100~199&g/L),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特别是对6岁以上的儿童,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一血铅水平对胎儿或年幼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快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的防御能力较差,对铅毒性的抵抗能力最脆弱,极易受铅毒性作用的损害。大量的研究证实这样的血铅水平仍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一定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显示,与血铅水平正常甚至没有铅暴露的儿童相比,血铅水平每上升100&g/L,儿童的智商要下降6~8分;这样的血铅水平可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体格生长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通过乳汁造成婴儿的铅接触,因此怀孕前、怀孕时及哺乳期接触铅可造成胎儿及小婴儿的铅中毒,而此时孩子处于生命的最早期,对铅的抵抗力最差,最容易受到铅的毒害。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如何?
  现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视和综合治理,除少数工业污染区外,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上海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血铅平均值为96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比例在40%以上;1997年,血铅平均值为83 g/L,达到广义儿童铅中毒的比例为37.8%;1998年,血铅平均值为80 g/L,中毒比例25.7%左右;1999年,血铅平均值为76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比例24.8%;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近三年新华医院儿保门诊就诊儿童中,进行血铅水平检测的有5564名,血铅平均水平为54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人数为552人,比例为9.9%。目前我国其它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也都在50~90 g/L,其中高于100 g/L的比例在10~40%,而真正达到临床铅中毒(儿童血铅\200 g/L)的比例小于1~2%。
  铅在哪里?是如何进入儿童体内的?
  知道铅在哪里及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的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预防了。就胎儿而言,母体的铅是其唯一来源;当孩子出生以后,除了母乳中的铅外,外界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接触的主要来源。
  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主要有两条,一是消化道,大约占85%~90%,另一是呼吸道,约占10%~15%。
  外界环境中的铅主要来自地壳和土壤的本底,工业和交通污染的排放和日常用品及食品的污染。能够造成铅污染的主要工业有:与铅有关的采矿、金属的冶炼、蓄电池的制造和回收、电缆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拆船业、铸造业、渔具制造业、水晶玻璃、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屏和显象管制造业、电子线路的制造、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生产、耐腐蚀及防x线的材料的制造业、工业燃煤所造成的铅烟排放等等;此外,以往使用的含铅汽油中大量添加的四乙基铅,致使全世界每年由汽油燃烧而将数十万吨的铅排到环境中,虽然我国自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不再生产使用含铅汽油,但是以往排放在环境中的铅还会造成反复多次的再污染。由于铅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铅,同时铅也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
  铅在体内是如何分布和代谢的?
  铅通过肠道和呼吸道吸收入人体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血液中的铅部分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部分从大便排出,部分储存在骨骼里。人体内的铅95%以上都以不易溶解盐的形式沉积在骨骼中,而且很难出来再回到血液,骨骼中的铅的半衰期约为20~30年,这部分铅对人体来说相对安全。而血液中的铅主要与红血球内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进行运输的,血液中铅的半衰期约为3~5周,平均大约为1个月,血铅水平代表近一段时间内人体铅吸收的情况,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发生改变,他的血铅水平通常会稳定在某个水平。不过如果停止进一步接触铅,理论上讲,一个月后他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两个月后血铅水平就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通过健康教育进行铅中毒防治的依据。
  高铅血症如何进行处理?
  当儿童血铅水平低于200&g/L时,不需驱铅治疗,但要对儿童及父母进行健康教育,积极寻找铅污染源,纠正不良的手-口行为,调整饮食习惯,切断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对无须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施药物,结果无益有害。如果想要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所以前提条件是要先找到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原因,并去除铅污染源,纠正手-口不良习惯(如啃咬指甲、笔头等异物)。不然的话,必然是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
  由于铅几乎无处不在,并且绝大部分铅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的,因此关键要把住铅从口入这一关,孩子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
  所以,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给孩子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纠正年长儿童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玩具、钥匙、金属拉链和其它异物的不良习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饮食习惯:少食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儿童用的餐具切勿从街边地摊上购买价廉质次的陶瓷产品,内部花纹图案应选浅色或白色,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切勿用水晶玻璃杯给孩子使用。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如果这些元素缺乏,铅的吸收就会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建议孩子每天饮用2瓶牛奶(包括酸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等。
  父母方面: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即使是工间为小孩喂奶,也必须认真彻底洗手并更衣。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避免儿童被动吸烟,因为香烟中含铅量较高,被动吸烟是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笼头打开约1分钟以上,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避免食用或饮用家庭供洗澡用热水管中的水。经常湿拖地板,用湿抹布擦桌面和窗台。
&都可以吧。&&&
&有些妈妈认为检查是医院挣钱的一种手段,没必要做,有些妈妈认为,宝宝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宝宝检查的好,这样才能知道宝宝的健康状况。那么到底该是做还是不做?如果做了,又该如何看待检查结果呢?
宝宝半岁后需要重视微量元素检查。
其实,前面提到的两种观点都不太正确。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宝宝在某一段时期体内主要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它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不代表宝宝每个月都要做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不是医生下达的&圣旨&&&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判断宝宝是否有健康问题还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
&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按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占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人体内所占比例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碘、铅等。人体若缺乏某种宏量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必需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因此,儿童的许多疾病与元素有关,缺少了或过多了都有可能导致疾病。
  几个重要元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元素构成了人体,每种元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最受重视的宏量元素就是钙和磷,其中钙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元素。而微量必需家族中较受重视的是铁、锌、铜、铬、钴、锰、钼、碘、硒、氟、铅和汞等元素。
  钙在人体内的确非常重要,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而且对保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重要,维持心跳节律、参与凝血过程,还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信号传导,体内许多酶的活性都离不开钙。儿童,特别是婴儿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出现缺钙,医学上称之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所导致的钙吸收不良所引起的一系列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可出现低钙血症,甚至低钙惊厥,俗称&缺钙&是婴儿期常见病之一。
  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一个成年人,全身含铁量约3~5克,其中除了70~80%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外,约10%分布在肌肉和其他细胞中,是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的构成成分之一。还有一部分称为贮备铁,贮备在肝脏、脾脏、骨髓、肠和胎盘中,约占总量的15~20%。此外,还有少量的铁,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称为血浆铁,数量约为3毫克。血红蛋白能将氧气送至全身组织,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力很强,能储备部分氧气,在骨骼肌缺氧时可以释放这部分氧。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铁供给不足,血红蛋白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患贫血,医学上叫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对婴儿来说,由于母乳中铁含量较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并储存在体内的铁会在生后6个月左右消耗完毕,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婴儿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发生铁缺乏症,进而出现贫血症状。
  锌是仅次于铁的需要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激活剂,以锌为主要成员的锌指蛋白在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婴儿每天需锌量为3~5毫克,1~10岁儿童每天需锌量为5~10毫克。婴幼儿锌供给不足,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影响味觉和免疫功能,缺锌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
  铜元素对于人体也至关重要,它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而极为有效的催化剂。铜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临床上很少发现铜缺乏症,但部分喂养不当的早产儿,则可能会有铜缺乏的危险,而损害脑细胞的成熟。
  铬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钴缺乏时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叫恶性贫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保护细胞中细粒体的完整,保持正常的脑功能,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可改善肌体的造血功能。锰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影响智力发育。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钼是某种酶的一个组分,这种酶能催化嘌呤转化为尿酸。钼也是能量交换过程所必需的。微量钼是眼色素的构成成分。
  碘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甲状腺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沿海地区由于可通过食用海产品从饮食中得到碘,因而不易发生碘缺乏,而内陆地区由于食物和饮用水中多缺乏碘,长期缺碘成人很容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发生克汀病,表现智能迟缓,听力障碍,常伴有体格生长落后。目前世界各国均通过食用碘盐补充碘,我国目前基本消灭因碘缺乏而发生的大面积碘缺乏症。但内陆省份,要警惕因食用私盐(为加碘)而造成的儿童克汀病。
  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调节免疫、抗肿瘤作用。硒缺乏症又叫克山病,是因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脏变质性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氟是形成坚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儿童氟缺乏影响牙的生长,易患龋牙,氟过多则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
  铅和汞是重金属,属于有害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会造成蓄积,并且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由母体传给胎儿和婴儿,当蓄积超过一定的量,就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毒性,特别受到关注的是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
  元素补充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在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了,不惜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这补那,这些年我们从各种媒体可以听到或看到关于儿童铅毒、缺钙、缺锌、缺铁等等,父母也就跟着广告走,今天给孩子补钙、明天改补锌、后天再排铅,忙得不亦乐乎。其实父母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亟待提高广大父母在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不能盲目地跟着广告和传言走。
  婴儿缺钙-认识上的误区
  人们通常所说的孩子缺钙实际上是指佝偻病,佝偻病的实质是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吸收和代谢障碍,而不是真正缺钙,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是以补充维生素D为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钙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出生以后一个月左右必需开始补充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D和A)的原因。如果妈妈乳量充足或用配方奶喂养,其中的钙元素通常足够婴儿的需求,不必额外补充。人体是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的,这需要得到适量的紫外线的照射,当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直接皮肤时,皮肤就在合成维生素D了;需要指出的是,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不能达到效果。居住在北方的婴幼儿,由于室外气温低、着装多、户外活动少,受到光照的机会也就少;特别是秋冬季节出生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能接受紫外线的照射,自己不能合成维生素D,如果同时不能按照要求给予足量补充鱼肝油,就会发生佝偻病。当孩子长到1岁以后,夏天户外活动较多,就可暂停补充鱼肝油;当孩子2岁以后,特别是那些居住在南方的孩子,由于全年多有较多的户外活动,身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通常已经够用,就不必再服用鱼肝油了,因为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和A补充过量也会导致中毒,所以给孩子服用鱼肝油要根据医嘱,不可擅自使用或加大剂量。
  补钙误区
  误区之一: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而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宣传,目前我国城市儿童牛奶饮食习惯已经大大改善,很多孩子坚持每天喝牛奶,喝酸奶、牛奶的量已经达到300~500毫升,基本上可以从牛奶中获得400毫克左右的钙元素,加上从其他食物中获得的300~400毫克钙,摄钙量已经达标,并非每个孩子都缺钙。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事实上,这些场所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人体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人体钙流失的主要危害是造成腰椎和骨盆髂骨的缺钙,同时骨密度测定的干扰因素很多,因此这种测试并不准确。
  误区之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其实,通过饮食补钙是最好最安全的途径。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要看膳食中钙磷比例是否协调,机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误区之五: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如果孩子正在服用鱼肝油,或每天户外活动较多,应慎服大量添加维生素D的补钙剂,服用过量会产生积蓄中毒现象。
  误区之六:多种元素一起补。钙、镁、锌、铁同时服,由于元素间的在肠道内对吸收用的转运蛋白存在竞争作用,钙的剂量大大高于其他元素,服用钙剂的同时会干扰铁、锌、铜等其他元素的吸收,效果不佳。
  如何正确补钙?
  至于补钙,经过媒体广告整日价地狂轰滥炸,人们似乎得到这样一个概念,全民都缺钙,人人得补钙。当然,钙是人体必需元素,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7月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每日对钙的需求量约在500~900毫克之间,年龄越大需要量越高。通过食物补充是最安全的,对婴儿来说,母乳是最佳钙源,其次是配方奶,再次是鲜奶。而对2岁以上的儿童来说,配方奶中的营养已经不能适应生长发育所需,鲜奶、酸奶或全脂奶是最佳钙源。如果儿童每日能喝两杯牛奶(每100毫升牛奶含该元素约110毫克),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钙应该能够满足每日生长发育所需,不必额外补充保健品钙。因为过量摄取钙,对儿童健康也是有害的。一方面,过量摄取钙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另一方面,钙和其它矿物质元素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相互竞争作用,摄入多量的钙可明显抑制铁吸收,高钙还会减少人体对膳食中磷的吸收。即使是真正钙摄入量不足的孩子,钙制剂也不是补钙的首要选择。我们通常还是提倡以调整膳食结构的方式补钙,这样比较安全保险,不容易出现过量。像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动物性食物,含钙量都很高,可以作为全家日常食物钙源。如果一定要用钙制剂来补钙,大家也要对钙剂有个正确的认识。钙制剂五花八门,有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等。品种选择上应该注意,婴儿胃酸浓度低,最好选择葡萄酸钙、乳酸钙等有机钙;2-3岁后胃酸浓度逐渐增高,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
  补锌注意事项
  锌对促进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增强体质非常重要。缺锌可引起食欲减退、异食癖(例如吃土、吃墙皮等)、免疫功能减低;严重缺锌可导致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但如果大量补锌,又会导致高锌血症,甚至锌中毒,同样危害健康。因此,如果孩子存在上述的缺锌症状,父母怀疑孩子可能缺锌,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血清锌水平测定,得到确诊后根据缺锌的程度,一般可先采用食补的方法,多吃海产品、肉类、动物肝脏、禽蛋等含锌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等锌制剂进行适当补充治疗,疗程通常在2~3个月。父母切勿盲目给孩子补充锌制剂,尤其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是不科学的。
  对锌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最好采用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分析儿童血清中的锌含量,而化验头发锌经常受到被检者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发样洗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准确;而目前许多医院开展的取末梢血测一滴血测定的全血微量元素的方法同样不够准确。所以,诊断锌缺乏症应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如厌食、异食、生长发育落后等,结合实验室血清锌的测定。
  服用锌制剂时,应当与其他元素制剂分开服用,以免相互竞争转运蛋白,抑制吸收。比如钙制剂会影响锌的吸收,而锌不大会影响钙的吸收,早晚吃钙,中午吃锌,应间隔3小时以上。
  补铁注意事项
  儿童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并且发病率较高,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不同,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大约在10%~40%之间。儿童缺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面色苍白,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贫血诊断比较容易,化验血常规结合病史和体检就可初步确定诊断,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粘膜具有一定剌激作用,小儿多不用片剂,而服用糖浆,配合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疗程通常需3个月左右,以补足储备铁。临床上很多孩子治疗1个月后症状显著好转,父母就擅自停药,结果容易导致复发。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要继续补充铁剂,同时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改善膳食结构,多增加富含铁的精肉、动物血等食物,必要时进行驱虫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铁剂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贫血或缺铁的情况,千万别把铁剂当作补药服用,擅自购买补血铁制剂给儿童食用,如有贫血应请医生诊治,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否则不仅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导致铁中毒。预防应该从日常的膳食结构和饮食搭配着手,避免偏食、挑食。
  正确认识儿童铅中毒问题
  前一段时间上海及国内许多城乡出现排铅热,甚至在有些地方由于保健品厂家或销售商的不当吵作,导致人们谈铅色变,呈现铅恐慌。铅毒真的那么可怕吗?铅恐慌是怎么来的?到底什么是儿童铅中毒?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究竟如何?铅对儿童有什么危害?日常生活中儿童所接触到的铅在哪里?铅是通过什么途经进入儿童体内的?在孩子体内又是如何代谢的?如何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人们就会不再谈铅色变,社会也就不会铅恐慌了。
  铅恐慌的由来
  当前,各种对儿童铅中毒的宣传铺天盖地,驱铅、铅魔、排铅等字眼充斥媒体。到目前为止,全国多数省会乃至地县级城市成立了无数个铅防中心、排铅指导中心。早在前年下半年,北京就出现大面积的血铅筛查,许多孩子服用了排铅保健品。去年在上海,免费测铅的网点多达数十个,以此推销驱铅保健品的厂商至少7-8家,每家都多处设点。南京路上某商务楼,一层楼上就有2家排铅中心。他们推销的排铅保健品一个疗程所需费用高达4、5千元,且生意兴隆,今年初,河北省石家庄市委书记出面辟谣,以消除铅恐慌。
  那么,这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制造铅恐慌,利用铅恐慌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的广告宣传,并在这些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甚至与铅中毒根本毫无关系的临床症状,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父母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最典型例子的是,在这些不科学的宣传下,不少父母以为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铅中毒。其实,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极少部分过度好动的学龄儿童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症,俗称多动症。多动症的原因其实十分复杂,营养、环境、遗传等因素都有关联,铅中毒只是其中之一。在多动症儿童门诊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血铅水平都正常。
  第二招,采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测铅,如采用国际上已经取缔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啉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虽然末梢血铅测定可以作为血铅水平的筛查指标,但由于末梢血铅极易被污染,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g/L(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那么服用保健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按照这一标准全国就有数亿人需要驱铅,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打一场驱铅的人们战争!简直是骇人听闻!
  什么是儿童铅中毒?
  当儿童血铅水平连续测定超过200&g/L,可诊断为临床铅中毒,在该血铅水平可能伴有一些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如食欲下降、胃部不适、便秘、持续疲劳、多动、注意缺陷、冲动和失眠等临床表现,也可能仅出现其中一些表现,即使出现其中一些临床表现,如果没有血铅水平的支持,也不能诊断为临床铅中毒,因为很多其他疾病都有可能伴有这些临床表现。此外,当儿童血铅水平低于200 g/L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儿童血铅水平低于100 g/L属于目前可以接受的血铅水平,表明目前这一血铅水平不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危害;当儿童血铅水平处于100~199 g/L时称之为高铅血症,表明这一血铅水平对儿童,特别是0~6岁铅的高危年龄段的儿童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需要给予重视,寻找铅暴露来源和途经,并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减少铅暴露以降低血铅水平。血铅低于100 g/L的儿童,不需进行任何医学干预。
  铅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铅对儿童危害与孩子的血铅水平及接触铅时的年龄及持续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孩子越小,对铅的毒性越敏感;接触铅时间越长,铅的毒性越大;血铅水平越高,对孩子的危害也越严重。通常认为0~6岁的儿童是对铅的毒性的高度敏感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铅毒性的抵抗力也就逐步越强。
  那么,铅对儿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一般来说,当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700&g/L以上时,可对儿童全身多系统造成损害:如损害造血系统引起严重贫血;损害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消化系统导致严重腹绞痛、便秘、恶心和呕吐;损害神经系统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产生头晕、头疼,甚至导致中毒性脑病出现昏迷和死亡等等。
  当儿童血铅水平在200~449&g/L之间时,可能产生轻微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儿童产生冲动、暴力、痼癖等异常行为,甚至增加成年后犯罪的几率;损害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干扰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影响体格生长;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而对于高铅血症(血铅水平在100~199&g/L),通常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特别是对6岁以上的儿童,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一血铅水平对胎儿或年幼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快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对铅的防御能力较差,对铅毒性的抵抗能力最脆弱,极易受铅毒性作用的损害。大量的研究证实这样的血铅水平仍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一定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显示,与血铅水平正常甚至没有铅暴露的儿童相比,血铅水平每上升100&g/L,儿童的智商要下降6~8分;这样的血铅水平可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体格生长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通过乳汁造成婴儿的铅接触,因此怀孕前、怀孕时及哺乳期接触铅可造成胎儿及小婴儿的铅中毒,而此时孩子处于生命的最早期,对铅的抵抗力最差,最容易受到铅的毒害。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如何?
  现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视和综合治理,除少数工业污染区外,我国儿童平均血铅水平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上海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血铅平均值为96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比例在40%以上;1997年,血铅平均值为83 g/L,达到广义儿童铅中毒的比例为37.8%;1998年,血铅平均值为80 g/L,中毒比例25.7%左右;1999年,血铅平均值为76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比例24.8%;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近三年新华医院儿保门诊就诊儿童中,进行血铅水平检测的有5564名,血铅平均水平为54 g/L,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 g/L的人数为552人,比例为9.9%。目前我国其它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也都在50~90 g/L,其中高于100 g/L的比例在10~40%,而真正达到临床铅中毒(儿童血铅\200 g/L)的比例小于1~2%。
  铅在哪里?是如何进入儿童体内的?
  知道铅在哪里及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的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预防了。就胎儿而言,母体的铅是其唯一来源;当孩子出生以后,除了母乳中的铅外,外界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接触的主要来源。
  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主要有两条,一是消化道,大约占85%~90%,另一是呼吸道,约占10%~15%。
  外界环境中的铅主要来自地壳和土壤的本底,工业和交通污染的排放和日常用品及食品的污染。能够造成铅污染的主要工业有:与铅有关的采矿、金属的冶炼、蓄电池的制造和回收、电缆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拆船业、铸造业、渔具制造业、水晶玻璃、电脑和电视的显示屏和显象管制造业、电子线路的制造、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生产、耐腐蚀及防x线的材料的制造业、工业燃煤所造成的铅烟排放等等;此外,以往使用的含铅汽油中大量添加的四乙基铅,致使全世界每年由汽油燃烧而将数十万吨的铅排到环境中,虽然我国自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不再生产使用含铅汽油,但是以往排放在环境中的铅还会造成反复多次的再污染。由于铅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铅,同时铅也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
  铅在体内是如何分布和代谢的?
  铅通过肠道和呼吸道吸收入人体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血液中的铅部分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部分从大便排出,部分储存在骨骼里。人体内的铅95%以上都以不易溶解盐的形式沉积在骨骼中,而且很难出来再回到血液,骨骼中的铅的半衰期约为20~30年,这部分铅对人体来说相对安全。而血液中的铅主要与红血球内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进行运输的,血液中铅的半衰期约为3~5周,平均大约为1个月,血铅水平代表近一段时间内人体铅吸收的情况,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发生改变,他的血铅水平通常会稳定在某个水平。不过如果停止进一步接触铅,理论上讲,一个月后他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两个月后血铅水平就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我们通过健康教育进行铅中毒防治的依据。
  高铅血症如何进行处理?
  当儿童血铅水平低于200&g/L时,不需驱铅治疗,但要对儿童及父母进行健康教育,积极寻找铅污染源,纠正不良的手-口行为,调整饮食习惯,切断铅进入儿童体内的途经。对无须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施药物,结果无益有害。如果想要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所以前提条件是要先找到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原因,并去除铅污染源,纠正手-口不良习惯(如啃咬指甲、笔头等异物)。不然的话,必然是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
  由于铅几乎无处不在,并且绝大部分铅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的,因此关键要把住铅从口入这一关,孩子的血铅水平就会降低。
  所以,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认真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给孩子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纠正年长儿童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玩具、钥匙、金属拉链和其它异物的不良习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饮食习惯:少食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儿童用的餐具切勿从街边地摊上购买价廉质次的陶瓷产品,内部花纹图案应选浅色或白色,避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切勿用水晶玻璃杯给孩子使用。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保证饮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如果这些元素缺乏,铅的吸收就会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建议孩子每天饮用2瓶牛奶(包括酸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等。
  父母方面: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即使是工间为小孩喂奶,也必须认真彻底洗手并更衣。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避免儿童被动吸烟,因为香烟中含铅量较高,被动吸烟是血铅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笼头打开约1分钟以上,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避免食用或饮用家庭供洗澡用热水管中的水。经常湿拖地板,用湿抹布擦桌面和窗台。
去医院开单验血最准确,头发误差较大。
&我女儿3月17日刚检查完,采的是指尖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宝宝测微量元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