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小孩为什么大便在梦见身上有大便?是不是得什么病?智力没问题!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孩会那么容易得黄疸病?
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孩会那么容易得黄疸病?
09-02-15 & 发布
不求分数,只为宝宝的健康。 在医院里,经常可以见到新生儿患黄疸的现象发生,很多刚降生孩子会出现黄疸,医生一般回进行判断是不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的黄疸.是生理性的黄疸根本不用管,但是病理性的黄疸就要看医生了。新生儿出现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多发生在早产儿的身上,一般没有正常出生的早产儿容易患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但是足月的新生儿就不会出现黄疸吗?不一定,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贝和80%以上的早产宝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种生理性的黄疸对新生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自行消退,家长因此不用担心.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新生儿的身体.精神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样的黄疸一般会在2周左右自行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如果宝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如果黄疸在宝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般情况下,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具体还要看医院医生的诊断.家长应该重视这种黄疸的危害.尽早治疗,以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影响宝宝的健康.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脐炎 脐部凹陷处极易积水、积污,潮湿温暖的环境又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机会。脐炎轻者脐部渗液、或有混浊的脓性分泌物;重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败血症。轻度脐炎局部涂搽2%龙胆紫药水,保持脐部干燥;有脓性分泌物时应用抗生素治疗。重者应去医院处理。 婴儿肚脐出血 脐带结扎、切断、脱落后,脐残端血管闭塞。但如果宝宝经常哭闹,腹压持续增高,这些血管就有不完全开放和少量出血的可能,在宝宝的衣服上可见到少许血迹。此时只要用75%的乙醇(医用酒精)擦去脐部血迹,再盖上消毒纱布,并用绷带包扎脐部就可以了。一般几天后就可痊愈,不必使用止血药,但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以防细菌感染。 第一、洗澡的时候千万不能让肚脐沾到水,这一块可以不要洗 第二、做好清洁工作,每次洗澡后用医用棉花沾75%的酒精,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切记一块棉花只能用一次,起消毒作用 第三、用干的棉花同样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使肚脐眼保持干爽 第四、用3-4层的消毒纱布盖在上面加以固定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洗澡后必须消毒一次 如果肚脐眼慢慢在转好,你可以继续这个方法至完全长好,如果满月还不长好你还是要带他到医院检查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医院里,经常可以见到新生儿患黄疸的现象发生,很多刚降生孩子会出现黄疸,医生一般回进行判断是不是病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的黄疸.是生理性的黄疸根本不用管,但是病理性的黄疸就要看医生了。新生儿出现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多发生在早产儿的身上,一般没有正常出生的早产儿容易患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但是足月的新生儿就不会出现黄疸吗?不一定,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贝和80%以上的早产宝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种生理性的黄疸对新生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自行消退,家长因此不用担心.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新生儿的身体.精神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样的黄疸一般会在2周左右自行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如果宝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如果黄疸在宝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般情况下,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具体还要看医院医生的诊断.家长应该重视这种黄疸的危害.尽早治疗,以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影响宝宝的健康.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 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 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脐炎 脐部凹陷处极易积水、积污,潮湿温暖的环境又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机会。脐炎轻者脐部渗液、或有混浊的脓性分泌物;重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败血症。轻度脐炎局部涂搽2%龙胆紫药水,保持脐部干燥;有脓性分泌物时应用抗生素治疗。重者应去医院处理。 婴儿肚脐出血 脐带结扎、切断、脱落后,脐残端血管闭塞。但如果宝宝经常哭闹,腹压持续增高,这些血管就有不完全开放和少量出血的可能,在宝宝的衣服上可见到少许血迹。此时只要用75%的乙醇(医用酒精)擦去脐部血迹,再盖上消毒纱布,并用绷带包扎脐部就可以了。一般几天后就可痊愈,不必使用止血药,但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以防细菌感染。 第一、洗澡的时候千万不能让肚脐沾到水,这一块可以不要洗 第二、做好清洁工作,每次洗澡后用医用棉花沾75%的酒精,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切记一块棉花只能用一次,起消毒作用 第三、用干的棉花同样顺时针由内向外擦肚脐眼,使肚脐眼保持干爽 第四、用3-4层的消毒纱布盖在上面加以固定 每天至少两次,每次洗澡后必须消毒一次 如果肚脐眼慢慢在转好,你可以继续这个方法至完全长好,如果满月还不长好你还是要带他到医院检查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很多原因可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揭示黄疸为病理性:(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脑(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1.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后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较多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2.感染:有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  3.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  5.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目前认为这类母乳中含有一种物质,对胆红素的结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胆红素自肠道吸收。其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在第2周末黄疸反达高峰,历时1~2个月才退清。虽然黄疸较深而持久,但小儿并无其他异常,如暂停母乳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再哺母乳,黄疸可有些加深但不会达到原先的程度。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不良后果,诊断明确后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斯匹林和含苯钠酸钠的药物,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很多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维生素K3、K4,磺胺类,呋喃类)不能使用。病理性黄疸者应送医院诊治,除了治疗基本疾病外,尚可选用照疗法、中药、口服鲁米那及可那明或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治疗方法由医生来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肝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别担心,现在刚出生的宝宝得黄疸的不再少数,我家宝宝生下来第七天也被查出得了黄疸! 宝宝的黄疸症状是:(1)最明显的看他的眼睛,刚出生的婴儿眼睛里的眼白应该是非常清澈非常亮的,而得了黄疸的婴儿的眼白比较浑浊,好像眼白上面付了一层豆腐花一样(比喻),还有点发黄;(2)看他的皮肤,如果是轻微的黄疸,皮肤的颜色不是很明显,如果是严重一点的话,你在医院里和别的婴儿比下皮肤,就会很明显的看出,你的孩子的皮肤明显发黄。 正常的黄疸7-14天就会退下去(这有可能就是母乳性的,你可以给宝宝断几天母乳,就会好多了),医生说话一般都会比较严重一点,但是还有一种是属于父母亲之间血液的缘故,当时我家宝宝就因为这点,父母亲一个是A型,一个是O型,孩子必定会是黄疸,而且如果是母亲是O型,结果可想而知会稍微严重一些,但是这个严重是可以治愈的,楼主可以放心,因为这就像孩子发烧一样普遍,建议你还是听医生的话,你能做到的就是多观察,多给母亲添加营养,祝早日康复!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采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编辑本段]成因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编辑本段]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编辑本段]【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编辑本段]西医角度概述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病因  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3、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4、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编辑本段]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编辑本段]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  3、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检查。  4、血清酶学检查。  5、血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6、免疫学检查。  7、X线检查。  8、B型超声波检查。  9、放射性核素检查。  10、肝活组织检查。  11、腹腔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清胆红素定量(umol/L)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健康人 3.4-17.1 1.7-10.2 0-6.8 1:20(-) (-) 黄褐色 正常  溶血性黄疸 升高++ 升高++ 升高+/正常 强(+) (-)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灰白色 下降+/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正常 下降+/正常[编辑本段]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编辑本段]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治法 温阳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味  2、脾虚湿滞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编辑本段]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编辑本段]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本段]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编辑本段]成因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编辑本段]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编辑本段]【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编辑本段]西医角度概述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病因  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3、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4、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编辑本段]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编辑本段]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  3、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检查。  4、血清酶学检查。  5、血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6、免疫学检查。  7、X线检查。  8、B型超声波检查。  9、放射性核素检查。  10、肝活组织检查。  11、腹腔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清胆红素定量(umol/L)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健康人 3.4-17.1 1.7-10.2 0-6.8 1:20(-) (-) 黄褐色 正常  溶血性黄疸 升高++ 升高++ 升高+/正常 强(+) (-)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灰白色 下降+/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正常 下降+/正常[编辑本段]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编辑本段]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治法 温阳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味  2、脾虚湿滞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编辑本段]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编辑本段]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本段]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一般小孩在1个月内出现黄疸是正常的,因为有的吃母乳的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那种是正常的,不要紧,但是满月过后,如果黄疸还没退,就得赶紧上大医院检查一下.我的孩子就是满月过后黄疸没退,但是我们都不懂,没引起重视,宝宝都肝肿大很严重了,现在仍然在吃药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因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编辑本段]成因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编辑本段]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编辑本段]【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编辑本段]西医角度概述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1)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1)时则为显性黄疸。  病因  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3、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4、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编辑本段]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编辑本段]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  3、尿液中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检查。  4、血清酶学检查。  5、血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6、免疫学检查。  7、X线检查。  8、B型超声波检查。  9、放射性核素检查。  10、肝活组织检查。  11、腹腔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鉴别  血清胆红素定量(umol/L) 尿液 粪便  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  健康人 3.4-17.1 1.7-10.2 0-6.8 1:20(-) (-) 黄褐色 正常  溶血性黄疸 升高++ 升高++ 升高+/正常 强(+) (-) 加深 增加  阻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灰白色 下降+/消失  肝细胞性黄疸 升高++ 升高+/正常 升高+ (+)/(-) (+) 变浅/正常 下降+/正常[编辑本段]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编辑本段]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1、寒湿困脾  治法 温阳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味  2、脾虚湿滞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编辑本段]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编辑本段]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编辑本段]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15克,片姜黄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出处】马荫笃方[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一般小孩在1个月内出现黄疸是正常的,因为有的吃母乳的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那种是正常的,不要紧,但是满月过后,如果黄疸还没退,就得赶紧上大医院检查一下.我的孩子就是满月过后黄疸没退,但是我们都不懂,没引起重视,宝宝都肝肿大很严重了,现在仍然在吃药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