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訉山药社区区 怎么找人

转自山药社区-一个脾虚孩子的调理
原创 脾胃虚寒幼儿纯中医三年调养经验及得失分享11月8 更新
本帖最后由
太极胖子 于
14:04 编辑
注:本文最早发于民间中医网妇幼课堂,题目是“[原创]
体弱小儿纯中医喂养调理三年经历得失分享”。有感于我儿子小的时候发现很多后来问题的苗头,却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如何调理。虽然曾四处搜索,也找不到类似情况的介绍。直到就医很长时间后才发现,当初犯了很多错误。所以想把这些经历与尽量多的人分享,所以改换题目,来这里发一次,希望便于有需要的朋友搜索。我也是中里巴人先生的忠实读者,也以此帖向中里巴人先生表示敬意。
我家小儿刚满3岁,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以至于一岁半时脾虚严重,发育迟缓,明显比同龄小儿弱小。经过一年半的中医调养,孩子的脏腑终于恢复了基本正常的功能,看起来也越来越健康快乐。回想三年来的经历,有很多遗憾,更有很多感想与感恩。所以想把他们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但是个人之见难免偏颇,惟愿不会因此误导他人。故请观后三思慎行。如有不吝赐教者,更为感激。
一岁半前大概症状和过程:
出生后手脚胳膊腿经常冰凉,大便经常绿色,吃奶量少。但是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半岁时母奶改奶粉开始出现大便干燥,但也没有足够重视,还错误的给孩子喝糖水(不加糖孩子不喝),大便反而更干。
9个月时体检,身高体重由中等水平变为中下等,儿保的西医说要多吃饭增加营养,还不能多吃奶粉,反而要求减少奶粉量。当时错误地听从了西医的建议,可是孩子吃很少就不吃了。又听别人的给孩子捏脊(后来反思,也是错误),果然一个月后饭量大涨,当时还傻高兴。
哪知孩子一岁后,饭量越来越大,体重却不再长了。大便更干燥,甚至6、7天一次,每次只排一点点,全是很硬的小球球,情绪睡眠越来越差。到一岁半时体重比一岁时还减少2斤。
幸而我在民间中医网看到很多西医治疗的问题,也对中医有了一些了解,这一年半内除了免费的预防针没有给孩子用过任何西药,一岁后连预防针也停掉了。孩子除了脾虚的问题很少感冒发烧,只咳嗽过一次,每次也都是喝点黄豆水、豆豉水就好了。
一岁半时找到了一位很好的儿科中医,下决心开始用中药调理。
单纯中药调理的过程:
一岁半时开始找天津某中医医院副院长李主任调理治疗,李主任是天津知名的儿科中医专家。但是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的,现在良医难求啊。之前找了一位天津也很出名的儿科中医,开出来的药居然是大剂量的苦寒之药,还不给药方,幸亏我在这里学到了一点点中医常识,发现药以苦寒为主,只好扔掉没吃,再去试另一位大夫。幸运的是接下来就碰到了李主任,我发现他很少开凉药,并且开药之后总是嘱咐家长如何喂养,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应该是不错的大夫,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是一位良医。
李主任诊断孩子是:较严重的脾虚(脾胃虚寒,典型症状是:很少放屁、大便头干甚至如球、睡觉趴着甚至转圈、喜抠鼻子揉眼睛、只长精神不长个子),且先天体质很弱(我家孩子的主要表现是手脚胳膊腿经常冰凉)。
开汤药和成药,并嘱咐从此不能吃水果、一切甜水、冷饮、凉药(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饮食七分主食,三分菜,肉类少量。(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对所有脾虚患儿的指导,“从此不能吃水果”是大夫怕父母因溺爱孩子,且受维生素理论宣传毒害太深,不听医嘱,服药期间还给孩子吃,而影响疗效,耽误孩子。其实像我家孩子算是重的,一个多月后大夫就说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了,大夫真是用心良苦啊)
服用汤药和成药一周即明显见效,一个月后睡眠很好不转圈了,放屁见多,大便一周一次变为1、2天一次,也不是球状了,情绪也好多了。改为吃成药调理体质。
但是只吃成药就很少放屁,大便头还干,2、3天才一次,睡眠倒是很好,情绪也逐渐好转。所以隔几周还要再吃点汤药。不过大夫说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走上坡路了,我终于有些信心了。
如此主要吃成药调理了半年,孩子2岁了,身体有所好转,身高长了2厘米,体重也增加了2斤多,情绪比以前大为改观,不会经常哭闹了。但是大便头还干,大便2、3天才一次。
刚过2岁,孩子发烧了,这次不像以前,喝了黄豆水和豆豉水体温降下来,过半天又热起来了。以前烧过几次,都是地二天就退烧,不再烧了。如此折腾了5天还不好,只好去找李主任。大夫诊断是胃热发烧(这是他第一次胃热发烧,胃热的原因是吃多了消化不了,也就是积食),开汤药4付,终于不烧了,又喝了2周调理脾胃的汤药。可是这次发烧后孩子瘦了1斤多,这损失的1斤多用了将近3个月才长回来。
幸遇糊涂医博客,并开始给孩子用糊涂医的补气法补元气:
孩子第一次胃热发烧好了,时间也马上要进入2011年了,我无意中在民间中医网发现了二郎中的“门外岐黄”系列,很快就看完了“门外岐黄”系列,不过瘾又开始挨页看“门外岐黄”的原帖。原帖真长啊,记不清看了多少页后,记得是11年1月2日忽然看到了一位网友提及“糊涂医”。我平素较懒,一些网上热闹的东西都很少去找来看,就像我现在都不知道张悟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样。可是当时有关“糊涂医”的一条回复却激起了我的兴趣。立即去搜,幸运发现了“糊涂医”的宝藏。真的要感谢二郎中和那位回复的网友啊!
我发现糊涂医修习的古传中医似乎就是我一直寻找的目前最适合我和孩子的。我从小就对姥爷高超医术十分敬仰,几年前碰到民间中医网开始搜寻中医知识,《人体使用手册》里开始有一点理解阴阳与气,中里巴人先生的博客开启了自我经络调理,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知道了一点点中医的轮廓,听梁冬徐文兵的中医太美终于稍许明白了一点黄帝内经的含义。可是对于孩子,似乎只有针灸大成里的保婴神术和圆运动里的儿病篇用得上,可是对于我这种门外汉又怕稍有不慎适得其反,有什么安全的方法吗?终于找到了:“糊涂医”的划圈补气法正好帮孩子赔补元气,其他宝贝只好我先用等他大些再说了。
1月初发现糊涂医的划圈补气法后我就开始每天给孩子补气。我想只要给孩子补足元气,孩子不管是脾虚还是其他问题都会逐渐好转的,任何脏腑的气的根源不都是元气吗?这一段时间孩子主要服用成药,没怎么吃汤药,大便头还干,大便1、2天或者2、3天一次,还是很少放屁,倒也没再发烧。
刚到2月,补气的效果显现了。我家以前总是低声细气的孩子,开心时开始喜欢大喊大叫了,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这不正是元气增强的表现吗?
划圈补气法具体方法请见糊涂医博客 《中医本质探微 3 ——
糊涂医治糊涂气管炎》&&
开始一句是:“这种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应该在长夏与入秋之间来治疗,”之一段。因糊涂医不主张随意转帖,怕层层转帖曲解原意,以至读者出差错。所以请移步原帖观看。
我个人体会重点是:用意不用力,普通人意念要集中,越集中效果越好。不必挨着皮肤,隔衣服或者隔空一点都可以,但是普通人意念难以有效集中,还是别离太远的好。平时杂念少的人给孩子补气效果应该会更好。我就属于杂念较多意念不容易集中的人,可是挨着衣服揉孩子都不让,只好稍微离开衣服一点,隔空划圈。效果自然不太好,不过我时间充分,就找时间多补气,一组49圈,我一天至少给他补20组左右。这样积少成多,居然不到一个月就见效了。从此,每天给孩子补气成了必做之事。同时我也给自己补元气,自己补气在糊涂医那里有另一个方法。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感觉糊涂医讲述的古传中医的方法比较适合我,也应该比较适合大部分爱好者自我保健养生的目的。这些方法大多是简单动作配合意念引导,即可调理某一两条经络,且都有添油续命的功效。练习者不需要很多中医知识,易学易练,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小,只要坚持见效也比较快。我也试过苏老先生的太极按摩,但是总是不得法,幸而很快发现了糊涂医的划圈补气法。我感觉此二法原理接近,划圈补气法更以心法为主,我儿子更适合后者。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补气法太玄乎了,心里想想、手转转就能补元气吗?也许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也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看是否有效。我当时看到此法也曾经有过一丝这样的怀疑,但是当我看了糊涂医博客里其他相关内容后就相信一定是可以的,只不过我做可能比糊涂医效果差一点,只要我坚持、多做总会见效的。原因是:第一我相信中医的方法,第二我相信意念是有力量的,虽然我不知道意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第三我相信不求名利、甚至都不求点击率的糊涂医的诚意。直到最近我看了净空法师的“念力的秘密分享”才想到,补气法也是在让念力发挥作用,而且信心越大,念力的作用也越大。原来我虽然意念不很集中,信念却比较足,所以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建议有时间的朋友去看看《念力的秘密—叫唤自己的内在力量》这本书,作者琳恩.麦塔格特LynneMcTaggart的第一部作品是畅销国际的《场:宇宙秘密力量的探寻》。不过我时间有限只看了净空法师对此书的摘录和分享。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会加强对自己意念(也就是念力)的信心。
有了补气法的帮助儿子恢复得快多了,可是
出现了新问题-胃热
2011年对我和儿子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元气渐复脾虚见好的儿子胃热越来越频繁了。3月一次、6月一次、8、9月各一次。每次胃热发烧一两天,然后看病吃药,将近一周才能好。每次这么折腾下来都要掉一点体重,然后调脾一两个月体重才能恢复,然后又胃热,再掉再恢复。如此折腾体重总是原地踏步。
仔细分析原因,问题还是出在饮食上。儿子两岁前一直吃稠的菜粥、鸡蛋羹,很少吃肉,但是饭量很大一顿吃两大碗才勉强饱,吃的还很快几乎不嚼。这样的饮食好消化,所以身体勉强能承受,还能长点体重,也很少胃热。今年初,因我坚持不给孩子吃米饭等较硬的食物,与家人关系已十分紧张。年初给孩子补气见效后,我感觉孩子吃一些较硬的食物不会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了,就向家人妥协了,但是也预计到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问题。很快,胃热开始了,越来越频繁,。但是,此时再让孩子只吃粥,他已经无法接受了。为了减小胃热的可能,只好停了鸡蛋羹,蛋白质完全依靠奶粉提供了。同时,想办法让孩子吃饭慢一点,多咀嚼。可是,孩子小,已经固定的吃饭很快、几乎不嚼的习惯,很难改。胃热依旧。无奈,只好减少饭量,已达到减轻脾胃负担的目的。可是,孩子不干,家人也不理解。也只能稍微减少点,不导致儿子脾胃功能恶化,就很满意了。即便如此,我已经变成了家里的“人民公敌”,心理压力极大。
好在,儿子虽然体重不长,体质一直在恢复,春天时户外活动体力明显比去年好。夏天来了,我看到了更大的好转表现,儿子终于像其他小孩一样可以自己跑来跑去了。这时他已经两岁半了,以前活动都是走动,很少跑,而且与其说是跑更像是快走。七月时,我发现他在家里只有几米的距离,也开始会欢呼雀跃的样子跑来跑去了。虽然,大部分孩子一岁半时就这样了,但我还是很高兴。中医讲:小孩气在足,所以喜欢跑。他能跑了,就说明气比较足了,能够到达脚部了。也说明他的脏腑功能在恢复,并且达到了新的高度。可是,家里的大部分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的眼睛完全被体重计遮挡了,无奈。
胃热经验总结
经过几轮与胃热的较量,现在我对它比较熟悉了,也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还是要再次提醒,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个体的经验未必所有人都适用。请家长务必慎重!
一.起因:病从口入,饮食过度,超过身体承受能力,或者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类。
二.表现:起初,舌胎中后部白厚、甚至发黄,舌尖红,口臭,大便臭或者酸,食量减少,有时夜卧不安。(这些症状主要是总结李主任每次看病时提到的)
&厉害些时,开始发热,热退后还会再热,但是精神体力影响不大(主要是我儿子的表现)
三.对应办法:最好是及早发现,容易自己解决。
我儿子舌尖红是最早的症状,有时饭量同时减少了。此时,就要减少饭量,停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晚餐,喝一些大米粥。适当吃一些苹果香蕉,可以去掉最初的热。脾虚的孩子,平时应该少吃这些水果,但是此时可以吃一点。配合圆运动上的感寒停食外治法,如下:
如偶遇感寒鼻塞,或停食不消,不必服药。用热手巾搓擦扇子骨中间背脊两旁,暖卧即通,停食即消。须用力擦至肉下,作左升右降的擦法。人身脏腑,皆系于脊,脊骨两旁,为血管升降之总干,荣卫升降之中枢。用热手巾搓此处,荣卫流通,血管运行,脾胃即和。感寒与停食自愈。或用葱头捣烂加麻油少许搓擦,忌风亦佳,老人停食不能用消食药者,热毛巾法最宜。冬天注意保暖,冬天我一般隔着衣服搓,多搓一会,不舒服时儿子很喜欢这个按摩。
如果大便已经有点酸臭、不畅,或者有一点发热的倾向(就是比平时热乎,但是还没到37.5度),我就熬点豆豉汤。我用中药房买的豆豉,南方的吃饭的豆豉应该也可以,但是我没用过。一次放30到40粒,泡半小时,煮30分钟。我儿子一般喝一两次就不烧了。如果大便还没好,第二天再喝一次,就差不多了,不可喝次数太多,以免导致出汗太多。
如果,还解决不了,我就得带儿子找李主任看病了。至于类似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凉药,我从不给儿子用。自己乱用凉药,危害可能会很大,还不会很快表现出来。
关于胃热的教训(<font COLOR="#2F-3-10添加)
2011年8月后儿子经常舌胎中后部白厚,舌体偏红,上面还有很多红色的小点,象一粒粒细细的红泡泡,舌尖更红,大便常干,有时会引起发烧。李主任认为是胃热,舌尖很红时就得停补脾的药,用几天去胃热的药,往往会拉点稀,舌体舌尖一般就不太红了。李主任也说胃热药不能常吃,可是这样的胃热越来越频繁,又不得不吃。进入2012年的1、2月,发现用了去胃热的药,拉了稀,舌体舌尖还是比较红,比以前退的慢了,导致吃不了几天补脾的药又快发烧了。这个现象似乎印证了圆运动里关于“纯阳、胃热、胎毒等是邪说”的理论。
对于舌红和舌尖红我思考孩子是否心火、相火不降导致舌红不退,就开始给他按摩胸腹和整条胆经、胃经,同时配合补气,似乎有点效果,但是不明显。后来咨询了糊涂医,又配合每天睡前给他补脾土、补肾水。(方法:用大人的大拇指肚顺时针轻柔孩子的大拇指肚、小指肚,各333下。)同时,在他舌尖红时喝百合白萝卜大米粥,这样喝几天舌尖红就好多了。似乎这样可以摆脱对寒凉的胃热药的依赖了。
关于胃热重新总结(<font COLOR="#2F-3-11添加)
我目前对于所谓胃热的认识是,要分为两部分看:
1.属于消化不了,产生积滞甚至积食的表现:舌胎中后部白厚、甚至发黄,口臭,大便臭或者酸,食量减少,有时夜卧不安。
对应方法以我第一次胃热经验总结为主。豆豉汤无效时可以考虑用点药,比如罗博士推荐救急用的焦三仙。但是圆运动认为焦三仙这样的糊药伤脾,所以还是少用的好,顶多救急用。
2.属于本身中下部阳气不足,由于积滞引起气机更加不畅,导致上部的热更加降不下来。也就是降气更不足,中下阳更虚,产生胆经不降,心火(圆运动说此心火实际是心包相火)不降,上热下寒,甚至发烧。表现有:舌体偏红,上面还有很多红色的小点,象一粒粒细细的红泡泡,舌尖红,甚至引起发烧。
解决办法就是适当温中下、补元气、降热(引火归元),凉药会适得其反。我想到的方法见“关于胃热的教训(<font COLOR="#2F-3-10添加)”。可是我不知如何“适当温中下”,可能只有高明医生知道如何把握,所以我只好多补元气。
关于中医的脾胃的一点认识(<font COLOR="#2F-3-23添加)
有位朋友问:“为何你的宝宝补元气改善脾虚后还会频繁胃热呢?脾虚改善不就提升了消化能了吗?
”。也经常有其他朋友问类似问题,根源还是对中医脾胃的概念认识不清,与西医的概念混淆。所以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认识,未必准确。
中医的脾胃包括脏腑和经络,是按照执行的功能划分的。单独一个脾或者胃,实际在身体里都是由整条脾(或者胃)的经脉和脾(或者胃)的络脉组成的网状结构,以及串联在这些网状结构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脏器组成的。
西医按解剖划分,脾(或者胃)就是一个单独的脏器。
之所以西医也叫脾、胃只是翻译时借用了中医的词汇,其实意义完全不同。
脾,英文:spleen,胃,英文: stomach
。如果当时都音译,可能就叫“斯布林”和“斯达马克”了,就不会混淆了。
中医的脾胃的功能包括:消、化、运。
消——粉碎食物——对应西医的器官:胃和小肠等,胃为主
化——吸收营养,有用的物质分子穿过肠道壁细胞渗透到肠道壁里边的身体组织里——对应西医的器官:胃和小肠等,小肠为主
运——把吸收进小肠等处体内的营养送到需要的细胞去——对应西医的器官:脾、内分泌器官等,所有涉及完成此功能的所有器官。
一般脾虚主要是“运”出了问题。所以不吸收、不长个、吃不饱等。
我儿子现在饭量比一岁半下降一半,但是还比同体重孩子稍多点,自己知道饱了,也不是总喊饿了。以前吃多少都不饱。证明运的能力好多了。不过确实频繁胃热。
通过儿子我感觉圆运动说“胃热是邪说”是对的。所以我把所谓胃热分为“积滞”和“相火不降”两部分表现。
关于积滞,消、化、运不好都会积滞。请参考
我儿子现在“相火不降”表现多,因为心包和胆经的降气差。2年体重不长,脾胃弱,又吃很多药,导致降气差也正常。
“积滞”的表现也常有,但通常是消、化能力不足的表现。
脾胃虚弱小儿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近日看了几篇罗大伦博士关于小儿脾胃问题的文章,主要观点都与李主任的观点相同。同时也发现很多基本的观点却与目前大众常见的观点大不相同。所以把我认识到的几点与大家分享。
1.孩子脾胃以及很多问题的最主要根源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是家长喂养观念的问题。
现在孩子吃得是太多不是太少,往往是营养过剩、饮食无度造成了问题,然后引发各种消化、排泄、感冒、咳嗽、发烧、睡眠等各种不正常的症状,导致很多疾病。很多人想尽各种办法治这些病,却没有改变导致疾病的原因,病治好再犯,或者越治越重就不足为奇了。
罗大伦博士说:“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李主任常说:“孩子的问题好治,大人的思想难治”。
希望孩子身体好、少生病,首先应该帮孩子建立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好的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最晚9点睡。可是这不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的习惯,真做到难啊!
好的最基本的饮食习惯:饮食七分主食,三分菜,肉类少量。晚饭少吃、早吃。不吃一切甜水、冷饮、凉药(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这些最容易伤脾。水果和生的蔬菜这些生冷食品,只能少量吃,多了也伤脾。
只有家长可以发现并去除孩子生活、饮食习惯的致病因素,这才是釜底抽薪之法,大夫帮不了忙。大夫只能治病,无法去除产生疾病的根源。致病因素减少了,偶尔生病,即使用西医的方法,症状没了,身体也能自我恢复。
2.重视孩子放屁和大便异常的问题
李主任特别重视小儿放屁与否。
特别提醒注意:放屁减少,就很可能是脾虚开始时的症状,千万别忽视。如果每两三天能放一两个,还算正常,再少就表明有问题了。
如果大便经常干,很少是简单的缺水问题,大部分很可能是脾虚开始时的症状。
常拉稀可能生的凉的东西吃多了,凉茶、冷饮和其它生冷食物,害人不浅。
当然,拉稀也有热泄,酸臭的热泄可能大,原因是胃热、积滞、不消化。
3.重视家长的焦虑和就医误区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生病家长哪有不心急的。但是家长这种焦虑往往是孩子康复的最大障碍。如果家长不能冷静思考,如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调理方式呢?家长这种焦虑往往还会影响孩子以及家人的情绪,形成情绪上的恶性互动。
不管找中医或者西医,总有人期望遇到一位神医,几次用药彻底好,目前的环境几乎就是妄想。但是,现实中很多人确实是这样想的,包括我家里的很多人。这也是很多人就医的最大误区。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大部分时候不是病来如山倒,而是早就有预兆,只是被人们忽视了。
李主任是天津的知名儿科专家,而且是一位真正的良医。但是找李主任的同样有很多人认为效果不好,包括我一位好友。这一类情况通常有几个共性,不听医嘱,大夫不让吃的照吃,不从生活中找生病根源,还有寄望大夫几天就解决长时间积累的问题。
我在医院见到这样一对夫妇:第一次带孩子就诊,李主任给孩子看后嘱咐,从此不能吃水果、一切甜水、冷饮、凉药(王氏保赤丸、小儿金丹、导赤丹、滞保定等),饮食七分主食,三分菜,肉类少量。从诊室出来,孩子妈说“看来吃药这几天不能吃水果了”,孩子爸立即很不屑地说“什么?不吃水果还活什么劲呢?吃!”。然后二人交钱买药带孩子走了。我猜想他们会给孩子吃药的,但是很难有好效果。很可能他们以后会对其他人说“李主任看病没什么效果”。
4.像我儿子这样特别体弱的孩子慎重捏脊以及其他按摩
我认为捏脊有适用范围,有适用的,也有不适宜的。先天体质太弱,元气不足的孩子就不适宜。因为捏脊可以提升阳气,那么这个阳气的来源就很可能是元气。小儿一般都是阴虚体质,有人讲小儿纯阳,彭子益先生讲稚阳,总之阴都不足,不容易从阴生阳。阴阳又都从元气化生,所谓太极生两仪,所以捏脊很可能是从元气转化出来的阳气。
另外,我捏脊的方法也可能有问题,手太重,又伤了元气。所以,有一些大夫主张慎重给小儿按摩,按摩也会损伤一些元气的。
况且,脾虚的孩子本就元气难以胜谷气,元气再伤,更不不足以化谷气。捏脊后阳气增加,食欲增强,食量增大,谷气更多,消耗元气更多。短期内可能也会感觉长了,时间稍长元气更加不足,导致脾虚更甚,出现饮食难化、食不知饱等现象,影响发育。现在的孩子先天不足、脾胃虚弱的越来越多,这与大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最常见的就是晚睡伤肾、饮食无度乱用寒凉伤脾胃,元气自然不足。孩子怎能不受父母体制的影响呢?所以,现在食欲不好、饭量小的孩子很常见。这样的孩子往往只是脾胃弱,化的能力还有。再给不吃了,就是对自己的脾胃最好的保护。虽然吃得不多,还在脾能够化的范围之内,脾经能够吧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处,一般不影响生长。随着孩子的生长,脾胃也得到脾经输送来的营养,同时脾胃负担不会过重,有修养生息的机会,脾胃功能会逐渐增强。但是,如果家长没有这种认识,满脑子都是西医吃得多才能长的机械观念,很可能会拼命喂。很有可能使脾胃负担过重,不仅脾胃功能不会逐渐增强,还会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吃多少都不饱,脾经输送营养的能力反而更弱,影响发育。体质很弱的孩子捏脊也很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也正是我家孩子一岁后,饭量越来越大,体重却不再长了的主要原因。
5.辩证看待社区医院儿保的作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我在天津的经验,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定期到社区医院儿保体检、打疫苗。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一环节。目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疫苗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相关内容网络上有很多。我认为社区医院儿保体检的作用也需要辩证看待。鉴于目前国内的医疗体制,某些儿保除了主业经常同时扮演销售的角色,父母们要擦亮眼睛。儿保的体检标准也是十几亿人一刀切,以此标准来判断发育各具特色的孩子,误判可能可想而知有多大。同时,儿保医生的医学水平与医德水准更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应该与各大医院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们最好对社区医院儿保的体检结果与建议保持谨慎。
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健康、幸福?我们究竟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开始写这篇东西后,有幸与很多网友进行了交流。近日总会想起一位网友的一句话“这世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法不外乎是加法和减法两种。殊途同归,各有各的缘法”。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在做加法还是减法?何时该做加法何时该做减法?
目前孩子的问题无疑是很多家庭的核心问题。说到孩子的问题首先想到健康问题。我们接触到的有关孩子健康的咨讯太多了:治病的、保健的、营养的、心理的,国内的、国外的、古代的、现代的,太多太多,眼花缭乱。就我个人接触的这类资讯看,大部分都是做加法。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药物、保健品、营养品,还有各种食物中神乎其神、缺了哪个都不行的营养成分。似乎把这些东西堆进孩子身体里就健康了。可是,现在享受了这么多前所未有的“好”东西的孩子们,却是问题越来越多。孩子真的需要这些吗?“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来育儿的原则和方法。从中可以看到宗旨是要做减法。&&
孩子入睡后出汗的一个办法
关于入睡出汗,可以参考糊涂医“中医养生 ——因天之序,合道而行,24小时如何过 10 ”这一篇。地址。我把中间的一段贴过来,不过最好看看糊涂医的原文,这样才会理解完全。
“三焦为什么这么容易火旺呢?大家别忘了,这条经脉叫做“手少阳三焦经”!所谓“少阳”就是小小的火、温度,它保证了人体内部有一个相对恒温的状态,这个温度如果过低或过高都不行,必须是“少阳”才刚刚好。因为人们难以顺天应时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容易导致三焦失调、上火。《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是人体的“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条“水液运行”的通道不畅通,人体还容易出汗,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小孩子睡觉时出汗太多,有些小孩子流汗能把整个枕头流湿掉,问题就出在三焦经上,所以这类孩子经常会口臭口苦,火气较大。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处理,父母在他们睡觉前,用手心从小孩子的心窝一直往下推到小腹49下,再给孩子捏捏手臂,平时多有意识地让孩子发出“嘻嘻嘻”的读音,也有帮助。中国字的“嘻”字一发音,就能调理三焦,洋鬼子可就没这么好的福报了。三焦经也被叫做“耳脉”,原因是这条经脉绕了耳朵半圈,人老了,耳朵不灵光,除了因为肾气虚(肾开窍于耳),就是因为这条三焦经不通。现在的中年人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非常容易出现耳鸣、突发性耳聋或听力减退,很多是同样的原因。”
推的时候要轻轻地,不可以力大。我在儿子这里推了一段时间,似乎有效。
我关于两个常被问到的问题的观点
1.吃什么补脾?
补脾的方法很多,不单只食补、药补这一条路,这条路还是要先用脾胃元气消化吸收了才能补进去,可以说是先消耗后补充的办法。那就会有几种结果。1.消耗大于补充,得不偿失。2.消耗等于补充,劳而无功。3.消耗小于补充,事倍功半。总的来说不是高效率的方法,尤其脾虚的孩子,很容易补出问题,需要像罗大伦博士那样的高手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配比,才会有效。
我的笨办法是,别吃多,别积食,按摩补元气、补脾、补肾。这样虽然见效慢,但是只有补充,消耗很少(按摩也消耗一些元气,但是不消耗脾胃元气)。虽然慢,但是效率高,不容易出差错。
如果能理解净空法师“念力的秘密分享”里的内容,再用十念法减少杂念,那么补元气的效果会成倍提升的。
当然,这些都是治标。直指问题根本所在,还是刘善人的方法好。
2.我认为断奶后添加辅食比较稳妥的顺序是:
米汤,然后米糊或者好的米粉,然后粥,然后菜粥,然后加肉的菜粥。每种至少给孩子一两个月的适应时间,再换下一种。心急,很容易不适应的。每个孩子消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别人行,自己的孩子未必行。
各种粥适应至少几个月以后再从软米饭开始逐渐适应大人的饮食。
八珍糕等药补食物,更难消化,至少得能吃普通米饭,不积食的孩子才行。而且八珍的配比是要根据不同体质调整的。
八珍糕吃了消化不了,反而伤脾胃。
我的新体会:喝奶粉上火可能是奶粉里的激素和添加剂导致的()
起因是看到罗大伦博士的新博文“孩子吃肉多的问题” 里面提到好多肉类都是带激素的,损伤孩子脾阴。导致舌红等表现。
我儿子喝奶粉就容易有上火的表现,舌尖红、头上长红疙瘩,也经常听别人说孩子喝奶粉上火。所以我总是控制他奶粉的量,为这个也和家里人没少闹意见。以前,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喝奶粉就上火,按照徐文兵老师的理论牛奶应该是良性的,自己感觉一定是配方奶粉里加了什么热性的东西导致的。这次罗博士帮我解开了疑团。现在全世界牛奶都是靠给奶牛打激素才产出来的,应该很少有人不知道了。国内饲料等其他途径有多少激素就更难说了。可见奶粉里激素少不了。激素是及其动阳的,自然会伤阴了。再加上奶粉里说不清的各类添加剂,可想而知了。哎!
我的办法是,奶粉不能多喝,就用三豆汤补充蛋白质。最近是在粥里加黑豆,补充蛋白质,还能补津液经胆经,增加降气。
关于草莓舌最近的一点点体会()
供大家参考,但是是否可用这些药要根据圆运动的内容来辩证判断!
舌尖红是心火,从圆运动理论看主要还是相火不降,所以有利于降心包、胆经、三焦相火的方法应该都有帮助。
近日发现我儿子舌尖红可能与阴虚和内热有关(原因可能是大夫用药偏热,不确定)。
因为他有内热表现,喝了几次冰糖绿豆沙,内热表现减轻,舌尖红明显见好。之后又吃了见天归芍地黄丸,为了趁秋季滋阴养肺气、降胆经,舌尖几乎不红了。
(抱歉,时间有限,打字慢,待续)
阿弥陀佛!
(终于发现不是内容太多,超过网站允许字数了。而是我中间用了“**”,被过滤了,还裁掉后面所有内容。改成“大人”就没事了。刚才写时又犯了这个愚蠢错误,又白写很多,活该。
后续内容同时更新到我的新浪博客.cn/taijipalm)
在金生水先生那里发现很多好东西,尤其这个推荐朋友们都看看,写的太好了。
“初学者必看----天涯鸿洁的养生贴”
近日看了“刘善人2009年广州讲道”的视频,很有收获,打算找时间多看看。
尤其中间一段,刘善人讲了好几个关于小孩的病例,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推荐大家看看。当然,要从头看到尾,才会有收获,否则就是断章取义了。要想真正治病,恐怕得像净空法师说的,反复看才行。
链接地址:
刘善人讲病的视频看了4、5遍了,每看一次都感觉体会深一点。不过我的悟性似乎较差,始终没有吐的反应,有一点反应也比较轻,可能忏悔还是不到位。前天看了2010年5月长春讲病的视频,一位刘善人的学生讲到吐不出来就笑,似乎对我这样的适合。把这个视频的连接贴上来方便朋友们。/v_show/id_XMjM5NDE1MDc2.html
新写了一篇博文:“最好的养神方法:印光大师十念法,胡小林老师讲解”。这个方法对于信佛和不信佛的朋友都很好,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看看,内容与本贴关系不大,却是对人人有利的好东西,所以就不贴在这里了。
地址:.cn/s/blog_53and.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药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