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哪里治疗肺动脉狭窄瓣膜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热文排行1  肺动脉瓣狭窄既肺动脉口的狭窄,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性肺动脉3肺动脉瓣狭窄即肺动脉口的狭窄,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4在胚胎形成火罐网的头3 个月中,胎儿可因各种原因导5  肺动脉瓣狭窄:三个瓣叶交界融合成圆顶状增厚的隔6不论那种类型的肺动脉口狭窄,均使右心室排血受阻,右7  肺动脉口狭窄指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瓣或肺动脉总8(1)瓣膜型肺动脉口狭窄:最多见,即三个肺动脉瓣增9  肺动脉口狭窄指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瓣或肺动脉总10  病理解剖:
  肺动脉瓣三个叶的交界互相粘连
肺动脉瓣狭窄相关疾病
室内传导阻滞的症状有哪些?室内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的症状有哪些?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心房扑动的症状有哪些?心房扑动的治疗方法?..
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有哪些?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编号经营性-]您的位置:
手术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吗?
近年来体外循环日臻完善,心肌保护和手术技巧的进展使心内直视手术更为安全,因而肺动脉口狭窄手术一般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纠治术。
  心胸医院专家介绍,是指右心室漏斗部、肺动脉瓣或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等处的狭窄,它可单独存在或作为其他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如法乐四联症等。其发病率约占的10%左右,肺动脉口狭窄以肺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约占90%,其次为漏斗部狭窄,脉动脉干及其分支狭窄则很少见。
  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男女之比约为3∶2,发病年龄大多在10~20岁之间,症状与肺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轻度肺动脉狭窄患者一般无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劳动耐力差、乏力和劳累后、气急等症状。
  重度狭窄者可有头晕或昏厥发作,晚期病例出现颈静脉怒张、肿大和下肢浮肿等右竭的症状,如并存房间隔缺损或卵圆窝未闭,可见口唇或末梢指(趾)端紫绀和杵状指(趾)。
  重度肺动脉口狭窄患者,因右心室肥厚可见胸骨左缘向前隆起,在心前区可扪及抬兴趣样冲动感,三尖瓣区因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在该处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当心房内血流出现右向左分流时,患者的口唇及四肢指(趾)端可出现紫绀笔杵状指(趾)。
  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方法
  轻度肺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症状,可正常生长发育并适应正常的生活能力可不需手术治疗,中等度肺动脉狭窄患者,一般在20岁左右出现活动后心悸气急状态,如不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出现右心衰竭症状,从而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对极重度肺动脉狭窄患者常在幼儿期出现明显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在幼儿期死亡。
  一、手术指征
  ①患者虽症状,心电图也无明显异常改变,右心导管检查示右室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或跨瓣压力阶差大于5.3kPa(40mmHg),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瓣孔在1.0~1.5cm属中度狭窄应考虑手术。
  ②无症状但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劳损,X线片示心脏有中度增大者。
  ③有症状心电图及X线均有异常改变者,手术年龄以学龄前施行为佳。
  ④症状明显有昏厥发作史属极度狭窄者,应在婴幼儿期施行手术以减轻右心室负荷。
  二、手术方法
  肺动脉瓣狭窄过去一般都在中度低温下(30~32℃)施行直观视膜交界切开术,低温方法简便,对体内生理功能的紊乱较少,术后恢复顺利,但由于低温仅能提供安全安全循环阻断时限6~8分钟,心内操作必须仓促完成,且无充裕时间对心内畸形进行探查和纠治。近年来体外循环日臻完善,心肌保护和手术技巧的进展使心内更为安全,因而肺动脉口狭窄手术一般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纠治术。
  (实习编辑:谭超堂)
关于 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的更多资讯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健客网-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最值得信赖的健康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附21例报告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4:40: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附21例报告.PDF
官方公共微信按标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上传时间: 19:31:02
关键词: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PBPV& 李奋&&&& &&&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pulmonary&stenosis)是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8%。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以下就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 1 病理分型 &&& 根据狭窄的部位,肺动脉狭窄可分为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上狭窄以及肺动脉瓣下狭窄(漏斗部狭窄),其中以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在病理学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1 典型肺动脉瓣狭窄 瓣膜口狭窄呈鱼嘴状,瓣叶活动良好呈幕顶状,肺动脉干扩张,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肺动脉瓣几近闭锁。 1.2 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增厚呈不规则状或结节状,肺动脉瓣不呈幕顶状运动;瓣环发育不良,小于正常平均值;瓣膜狭窄后轻度扩张或无扩张。 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简史 2.1 动态球囊扩张术 &&& 1952年Rubio等尝试采用动态扩张的方法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他们将球囊置入肺动脉内,迅速把球囊由肺动脉拉拽至右心室,引起狭窄的肺动脉瓣膜撕裂,从而解除肺动脉瓣狭窄。由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该技术未获推广应用。 2.2 静态球囊扩张术 &&& 1982年Kan等首先采用静态扩张的方法进行肺动脉瓣成形术,他们推送球囊扩张导管至肺动脉瓣狭窄处,然后迅速向球囊内加压,利用球囊内压所产生的张力而扩张狭窄的瓣口。该方法由于疗效好、并发症少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PS首选的治疗方法。 3 PBPV的适应证 3.1 明确适应证 3.1.1 典型肺动脉瓣狭窄,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心导管检查跨肺动脉瓣压差≥50&mmHg。 3.1.2 最佳年龄2~4岁,其余各年龄均可进行。 3.2 相对适应证 3.2.1 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瓣压差<50&mmHg&,但≥35&mmHg&者,相关检查提示右室压力负荷增加。 3.2.2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3.2.3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2.4 婴幼儿复杂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 PBPV可改善青紫,促进肺动脉发育。 &&& 以上适应证的选择需根据每一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导管术的经验、条件、人员及设备而定。目前对于跨瓣压差小于50mmHg的轻度PS是否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术仍存在争议,Rao等认为轻度PS患者不需要进行球囊扩张术,其理由为:轻度PS患者PBPV术后右心室压力下降有限;根据PS的自然病史,轻度PS在长期随访中,绝大多数患者病情无明显进展,肺动脉狭窄仍为轻度;在随访中即使出现了狭窄程度加重,心脏超声很容易发现,此时可以再考虑进行PBPV。但也有很多专家认为,PBPV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其指征应适当放宽,对于有右室压力负荷增加依据的轻度PS患者,即使跨瓣压差低于50mmHg,仍可作为PBPV的适应证。 3.3 非适应证& 3.3.1 单纯性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但瓣膜正常者。 3.3.2 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3.3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右室发育不良。 3.3.4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伴右室心肌窦样间隙开放。 3.3.5 伴三尖瓣重度返流需外科处理者。 4 右心室发育不良的评估 &&& 在PBPV前,需要对右心室发育的程度进行评估,如果右心室重度发育不良,不宜进行PBPV,只能进行1.5心室修补或单室修补术。 4.1 右室三部分评价法 将右室分为三部分,即流入部、流出部及小梁部。 4.1.1 三部分均存在。 4.1.2 小梁部缺如,流入部及流出部存在。 4.1.3 仅流入部存在,其余缺如。 4.1.4 三尖瓣严重狭窄或接近闭锁。 4.2 三尖瓣大小测定& Z值=测量值-正常值的均数/正常值的标准差。 4.2.1 轻度右室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0~-2。 4.2.2 中度右室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2~-3。 4.2.3 重度右室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小于或等于-3。 5 心肌窦状间隙开放 &&& 对于婴幼儿室隔完整的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特别是在右室腔较小时,可出现右室心肌窦状间隙开放,如果冠状动脉循环依赖于右心室的高压状态,绝对不能进行右心室减压手术,包括PBPV。只能进行体-肺动脉分流,以后再进行单室修补。 6 方法 6.1 球囊的选择 &&& PBPV时,为了达到满意的扩张效果,通常采用超大球囊法:对于典型PS,球囊/瓣环=1.2~1.4;对于发育不良型PS,球囊/瓣环=1.4~1.5。最近Rao等推荐,对于典型PS,最适的球囊/瓣环=1.2~1.25,其优点为,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但可能减轻远期PI。 6.2 球囊长度 &&& 新生儿或小婴儿宜选择长度为20mm的球囊;30mm长度球囊可适应于小婴儿外所有儿童。 6.3 球囊扩张的压力、时间及次数 &&& 扩张时应用的压力不一,由2~8.5&atm不等。大量PBPV临床应用结果表明,通常以3~4&atm压力扩张球囊足以使腰凹快速消失,甚至<3&atm压力亦可使腰凹消失,获满意效果。一般从扩张球囊至吸瘪球囊的总时间在5~10秒以内。通常成功地进行球囊扩张,再连续扩张1~2次即完成PBPV,一般球囊扩张为2~4次。 6.4 极重度PS球囊扩张的注意事项 6.4.1 术前、术时改善低氧血症及酸中毒。 6.4.2 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