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消化不好,上腹饱胀是什么原因总是感觉胀,看医生

已解决 沧海一声笑 来自:湖南省 永州 浏览885次 提问时间: 17:23 回答数量: 1
患者信息:女 21岁 病情描述:

饱餐后总是感觉上腹不适,饱胀感想呕吐。然后呼吸急促难受,每天起床咳痰浑浊不清,呼吸急促窒息感难受,偶见心律失常,头痛,喉咙及脖子两侧紧绷感,这是为何,很久了。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3772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您好!您的症状比较复杂,无论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或者心脏,都有症状,请问您做过什么检查吗?

病情描述:孕期孕六个月四维检查说小孩心脏不好,当时两个女的给我检查,总感觉她两个医术不行在那讨论一番,还翻看什么书后来给我诊断室缺。我想问下四维对胎儿心脏检查是通过肉眼观察胎儿心脏的还是通过超声探及?

医生建议:你好,就你所述的情况,你目前阐述情况的确存在着检查结果可信度的质疑情况,需要你去三甲医院进行检查。所以,你目前的情况还是及时去三甲医院的妇产科进行四维彩超最终鉴定检查,别错过最佳检查的时间,祝你健康,。

赵伟伟男 0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半年前有做过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俩个月天天熬夜胃炎又犯了,刚开始是胃胀异物感胸闷,前几天头还晕了四五天伴有脖子酸,做了脑CT颈椎CT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都没事,心电图显示窦性心率不齐跟T波改变。要检查什么才能排除心肌缺血?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可以考虑复查心电图来确诊心肌缺血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心电图,注意改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休息,饮食要清淡一些,祝你好运

244男 25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早晨抽了第一根烟心跳加速为什么?觉得头晕,想吐,麻烦您给解答一下

医生建议:你这种情况一是有血压血糖异常,吸烟刺激导致的不适症状,再就是有心脏病变引起的,和吸烟关系不大,不能排除有脾胃虚,空腹吸烟影响的指导建议:建议如果过会自己能够缓解,一般不需要担心,注意血压和血糖,脾胃的调理即可,如果是持续性的,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心脏

病情描述:男,38岁,最近感觉心跳快,不知道什么原因,请解答

医生建议:这个情况要考虑是阵发性的心动过速,一般没有休息好,劳累都可能会导致出现,有心跳加快,出现有胸闷心慌的现象。指导建议:这个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避免熬夜等,需要做心电图或者心脏彩超,适当的服用稳心颗粒等药物治疗。

编者按 1例看似普通的病例,其诊治过程却可以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来形容。患者异常的心理状态在诊治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早期识别这样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哪些诊治措施避免病情继续进展?对患者诊治过程的深入分析以及心理学专家魏镜教授的精彩点评,或许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患者男性,45岁,因“上腹饱胀6个月”前来就诊。 

  近6个月,患者出现间断上腹饱胀,餐后明显,近3个月症状明显,几乎每日均有症状,伴打嗝,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外院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裂孔功能障碍,浅表性胃炎(图1)。患者曾服用多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包括中药、西药,均无明显改善。患者吸烟20年,每日<10支;饮酒20年,每日50 g。 

  查体: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Step1:全面分析病情,将诊断初步锁定在功能性胃肠病 

  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病程,以餐后上腹饱胀为主诉,首先考虑以下疾病。① 慢性胃炎:因其近期于外院胃镜检查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胃酸分泌、药物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② 消化性溃疡: 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饮食不规律、工作紧张、学习压力大者。典型临床表现为中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腹痛以空腹时明显,餐后减轻,有夜间痛醒,疾病呈慢性过程,反复发作,冬春季节好发。③ 慢性胆囊炎:好发于中年女性,腹痛发作多与饱食或高脂肪餐有关,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可出现异常,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等改变。④ 慢性肝病:以右上腹持续隐痛多见,常伴有疲乏、食欲不振、厌油腻等,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形态和实质回声不均匀改变。⑤ 功能性消化不良:十分常见,患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或烧灼感等消化不良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后,要考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此类患者的特点是消化不良症状突出,而胃镜检查无明显的活动性炎症。 

  在我国,胃镜检查十分普及,内镜医师在实施胃镜检查后极少做出“未见异常”的诊断,很多患者因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久治不愈,心理负担重,而更多学者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应归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范畴。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一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要求病程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活动(即符合),该患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Step2:患者反复就诊,表现出焦虑,之前的诊断需要推敲 

  首诊医师嘱患者化验3次大便常规+潜血,并行腹部超声检查,以明确排除肝胆胰腺疾病,同时给予多潘立酮、乳酸菌素对症治疗。 

  在随后的1个月内患者反复在不同的医师处就诊,就诊间隔时间为2~18日。医师先后予其多种抑酸药物、消化酶制剂。医师也注意到,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故给予镇静催眠药物。服用上述药物后,患者症状略有减轻,但是停药后症状加重。3次大便常规和潜血检查结果均为正常,腹部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 

  在就诊过程中患者表现出对疾病的担忧,不能坚持药物治疗,对疗效也表示怀疑。这提示临床医师,需要推敲之前作出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患者再次就诊时,医师全面询问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科魏镜教授点评: 该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即可奏效,且内镜检查除了“胃炎”之外未提示其他严重疾病,但他仍在接受了3个月专科治疗的情况下,以一个月4次的频率就医,并且广泛寻求用药,而治疗依从性不佳。 

  此时,如果医师能对患者不寻常的就医行为保持敏感,并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加以了解,将有助于明确其生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关系,甚至早期发现情绪问题,加以治疗。 

  Step3:追问病史,峰回路转,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获证据 

  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除上腹饱胀外,近4个月还出现左胸痛、上腹隐痛、有烧灼感,伴反酸、打嗝。 

  患者平素喜进食辛辣食物、喜饱食,少量饮酒。3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左下胸不适、隐痛、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曾服用雷贝拉唑有效,但停药后症状反复。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建议患者停用药物,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小时食管 pH监测。患者接受医生建议,食管压力测定(图2-3)发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24小时食管pH监测(图4)结果为阳性(Deemster 20.0 ,正常<14.72),提示存在酸反流。

图2 食管压力测定: 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正常 

图3 食管压力测定: 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 

图4 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显示:pH=4线下方代表酸反流

  Step4:抗酸治疗有效,但患者仍不满意,下一步治疗该如何进行?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痛、反酸、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和食管pH监测结果,考虑患者的症状为所致。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典型的表现为反酸、烧心和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反食、上腹胀、上腹痛、嗳气和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采用胃镜检查时发现有食管黏膜损伤、糜烂者,属于反流性食管炎;但多数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时并无食管黏膜的破损,属于非糜烂性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过多、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以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同时进行促动力治疗,并辅以生活方式改变,以降低腹压、减少反流。抑酸治疗的疗程为8~12周。 

  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 20 mg,2次/日,共2周。服药后,患者自觉头晕不适,但尚可耐受,其反酸、中上腹烧灼、左上腹胀等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感中上腹胀,餐后即出现,并自觉胸骨后胀,食管内有气体,但“打嗝不能打出来”,进食减少。症状对患者心情有影响,睡眠尚可。治疗4周后,再次实施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为阴性,表明抑酸治疗有效,但患者的症状控制不满意。 

  因患者对埃索美拉唑疗效不满意,换用兰索拉唑 30 mg,1次/日,并加用铝碳酸镁抗碱、抗反流,同时给予促动力治疗。 

  4周后,患者仍诉上腹胀,左上腹尤其明显,伴打嗝,胸闷,打嗝后胸闷减轻,且精神紧张。继续给予兰索拉唑,为加强疗效,开始膈肌生物反馈训练, 10分钟/次,3~4次/日。 

  Step5:患者自感症状日趋加重,借助手术谋求改善 

  对于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同时出现其他非特异性症状。临床医师考虑到影响治疗效果的多方面因素,而进行了抑酸治疗效果的检测,在证实抑酸有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换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加用吸附胆盐药物和促动力药,期望患者能完成正规疗程,同时辅以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锻炼膈肌,加强膈肌脚张力,来强化食管胃连接部的抗反流能力。 

  进行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后,患者主诉深呼吸时感左侧胸痛,同时感觉疲乏、头晕。自行加用舒肝健胃丸和吉法酯。同时,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并接受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图5)。2个月内,患者体重下降约7.5 kg。在上述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患者感到疾病不断加重,影响精神和体力,难以胜任工作,病休在家。 

  鉴于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是主要病因,且药物治疗不能奏效,患者于外院接受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表现为胸闷、打嗝、上腹胀等,仍须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Step6:考虑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心理障碍,建议转诊心理医学科 

  患者主观症状和一些客观检查均提示存在胃食管反流,但是按照胃食管反流病接受正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口服药物、膈肌生物反馈训练等,历时4个月,甚至最终接受了手术治疗,均未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症状,使得其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患者目前的这种状况应当引起医师的重视,需要了解患者疾病的全貌,全面评估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状况。 

  患者手术后1个月再次来我院门诊就医,接诊医生认真复习了患者的诊治经过,了解到患者已经失眠长达4年,入睡困难,每晚上床后至少30分钟方可入睡,经常半夜醒来,之后就难以再入睡。 

  综合上述情况,接诊医师认为,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心理障碍,后者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效果。 

  医生和患者沟通并协商,鉴于目前已无明显反流症状,可停用抗反流药。同时采用Zung氏量表(一种焦虑及抑郁的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 70。但患者不能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故建议其预约心理医学科门诊。 

  在全面了解复习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后,临床医师意识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进行了有效的说服和解释工作,初步评估精神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及时转诊到心理医学科,使得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得到精神专科医师的评估和诊断,并得到积极的药物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魏镜教授点评: 在临床上,当患者一再出现用目前所患器质性疾病难以解释的症状、现象和变化时,医师必须要考虑到重新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更应及时寻求会诊帮助,必要时可请精神或心理医学科会诊。 

  附:心理医学科就诊记录 

  患者自2008年出现腹胀,自服多潘立酮有效。停药后复发,想打嗝打不出来,胸闷,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无效。食量小,体重下降近10 kg,伴头晕、出汗、紧张、思虑过度,对身体症状十分关注,并因之而焦虑、着急、高兴不起来、偶有兴趣减退和消失,身体好转时心情随之短暂好转。 

  既往失眠4~5年;吸烟20年,每天少于10支,饮酒20年,每日50 g。 

  精神检查:神清语利;患者不断诉说身体各种不适,表现出紧张;较激越,焦虑不安;情感反应协调,有一定情绪自知力;求治动机合理。 

  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焦虑抑郁状态。 

  处理:经与患者协商后,首选药物治疗,给予帕罗西汀 10 mg,1次/日,治疗1周后,将剂量调整为20 mg,1次/日。 

  Step7: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后,患者情况日益改善,发人深思 

  患者在心理门诊就诊后,对服用抗抑郁药有顾虑,消化内科医生从改善睡眠、减少内脏高敏感等角度鼓励患者开始接受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并与患者家人接触,了解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建议患者4周后门诊随诊。 

  4周后随诊结果显示,患者能坚持服用帕罗西汀20 mg,1次/日,各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自我总体评价显示症状改善30%~40%,主要表现在食欲改善、体重增加,且对疾病的紧张心理与担忧缓解,已经开始恢复正常工作。医师建议患者继续服用帕罗西汀20 mg,1次/日。 

  2个月后再次随诊,患者自觉总体症状改善70%,主要表现在:① 打嗝明显减少,而且容易打出;② 胸闷感基本缓解,已无胸痛;③ 情绪平稳且自我调节自如;④ 睡眠显著改善,每晚能睡6~7小时;⑤ 食欲及体重均恢复到病前水平;⑥ 可以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在活动剧烈或下蹲起立时感到头晕。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表情自然、放松,有了笑容,对疾病和诊治过程的认知有改善。医师建议继续按照原方案服用帕罗西汀20 mg,1次/日,巩固治疗。 

  5个月后随诊,患者总体评价症状改善90%,打嗝现象仍存在,且无进一步改善,故患者要求停止服药。接诊医师鼓励其继续用药,并建议心理科随诊。 

  ■总结分析 

  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病程中症状繁杂,频繁更换就诊医生,否认精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这使得医生对疾病和疗效的分析判断难度增加。但也正是这些表现提醒我们,要更多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特别是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和非糜烂性反流病的患者。 

  ■魏镜教授点评 

  回顾地看,患者后期的临床问题很可能已经由消化科疾病转为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有其重要的心理生理因素,并符合精神专科的诊治规律。 

  药物治疗已经明显改善了这例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今后,采用一些非药物的干预措施将更有助于维持和恢复治疗,从而帮助患者康复。因此,心理医学科的随诊、治疗非常重要,甚至应作为患者此阶段治疗的重点。

病情分析: 您好,引起胃肠胀气的原因很多,除胃肠本身的原因外,肝、胆、胰腺、腹膜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都可导致胃肠胀气,但是主要还是考虑消化不良,胃肠功能不好引起的。
意见建议:可以吃改善胃肠动力、促进消化的药物治疗。如吗丁啉、莫沙必利、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尽量多注意休息,避免吃油腻酸辣刺激性大的食物,太硬太难消化的食物也尽量少吃,尽量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为好切忌暴饮暴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腹饱胀是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