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的睁着眼睛睡觉睁得那么小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学佛网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
发布:如是&[ &]&& 日期: 21:01:00&&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古人云:自古知机为俊杰,只因财利可亡身。一个&贪&字,不知毁了多少人。贪财的利令智昏,贪色的生活腐化,贪名的沽名钓誉。欲炽则身亡,这是千古名训。象死于牙,虎死于骨,熊死于掌,人死于贪。贪欲者的下场无疑是咎由自取,但其教训颇为深刻。  一位做了12年心理顾问的医生曾说,在他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病例中,最为严重也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人们一生总是不断地追求更多的东西,而并不注重自己已经拥有的。这种人往往并不是想使自己拥有的东西有所改善,他们只是要求得到更多,以填补他们永不满足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症状的人常说:&如果我的愿望能全部得到满足,我就会变得很快乐。& 这句话会在每一次有新愿望的时候一再重复。  一位朋友,上周搬进了新家,第二个星期遇到人就说他隔壁邻居的房子装修得如何如何地比自己的豪华!下次再遇见他,还会听到他对自己房子所处楼层的不满意的抱怨,而且他还一直为没有选择楼房中间单元而怏怏不乐……  很多人都常常有这种思维习惯,总是想这想那,只要没有达到愿望,就会一直想着他们没得到的东西,永远都不知满足。而他们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又会冒出一些新要求,新想法,于是,心理矛盾又会出现。因此,尽管这些人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但仍旧幸福不起来,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未得到的半杯咖啡比自己已经拥有的半杯更好。  人要学会知足,就不会自寻烦恼。&知足&是八功德之一,佛教经典《佛遗教经解》上劝诫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一个人如果因私欲而贪心,将个人欲望无限度地延伸,就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会走向死亡。  南朝梁代人鱼弘,追随萧衍南征北战,功不可没。后来,萧衍当了皇帝,赐给鱼弘15顷田,一座山林,8万棵林木,但鱼弘却郁郁寡欢,终日不露笑脸。鱼弘的妻子深感不安,于是直言相问:&官人,你是不是因为皇帝给你封赏少而不高兴?&  鱼弘沉吟半晌说:&一个君主,论功要平,惩罚要当,这是常理。我随君主转战各地,出生入死,吃他的俸禄应该不止于此。&他的妻子说:&我知道你的功劳不小,但你不应该是那种贪得财富、追求显达的人,因为这不应该是你的为人之道呀!&这些道理,鱼弘自然听不进去。  鱼弘担任郡守仍嫌官小,财产不菲仍感不足,仗着自己受到梁武帝的信任,竟公开勒索钱财,并且大言不惭地对人说:&我作郡守,郡中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口尽。人生在世,就是要快活享乐,作郡守不享乐,什么时候富贵享乐?&  他让下官到民间敲诈勒索,并让民工到深山里砍来高贵的树木,运来高级的花岗石,在一块风水宝地上建造豪华的郡守府。他的车马服饰,不用一般布匹,而用丝绸绵缎,生活十分奢侈,又荒淫无耻,有侍妾百余人。因为生活糜烂、纵欲过度,没几个春秋,他便一命呜呼,乘鹤西去。  佛语有云:&满库金,满堂玉,何曾免得无常路?&大德高僧常说:&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也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我们要学会&适可而止,处世不贪&。不仅懂得做加法,更要会做减法,这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我的眼好了&佛眼却坏了
我的眼好了
佛眼却坏了
湖南长沙电力公司单春英居士,法名佛音,今年81岁。曾在开福寺请了一尊陶瓷的阿弥陀佛像供在家里,因眼睛不好,常流泪,每天便到佛像面前,一边用手抚摸佛的脸和眼,一边乞求阿弥陀佛能治好自己的眼病!
农历九月份,她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好了,不再流泪,高兴不已。去感恩阿弥陀佛,一看,不得了!阿弥陀佛的眼睛闭起来了,她急得团团转,不知是好是坏,便问附近的黄居士:「阿弥陀佛眼睛闭上了是好还是坏啰?我的眼睛好了,却把佛的眼搞眯起来了,咋个办啰?」黄居士告诉她:「你的眼睛好了就好,阿弥陀佛不要紧的。」老居士的女儿也信佛,她又打电话告诉外地的女儿。女儿说:「妈妈,你也太迷信了,太神经了,不可能哟!注意身体啰。」单居士忐忑不安,只好乞求阿弥陀佛快点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一看,啊!佛的眼睛又睁开了,她高兴得不得了,不住的磕头顶礼。
经云:「众生病故,是故我病。」我们有太多的病,佛为众生岂能不病!佛以大悲,代众受苦,只为众生,离苦得乐。我若病好,佛自安乐矣。
有一天,一个相识的老太婆到单居士家来玩,坐在阿弥陀佛像前的座位上,突然觉得全身特别舒服,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旁边的人看她一动也不动,很是担心,以为她犯什么病了,不住的叫她,她也不答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过神来,随后跟单居士讲:「今天在你家坐著,特别舒服,我活了70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
佛代众生受苦,佛赐众生安乐。而我们最大的苦是轮回之苦,最大的乐是往生极乐!是故经云: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
黄居士&&口述
&&&&&&&&&&&&&&&&&&&&&&&&&&&&&&&&&&&&&&&&&&&&&&&&&&&&&&&&&&&&&&&
2007年1月6日记
(网络转载)
我的更多文章:
( 13:29:35)( 12:45:14)( 12:19:16)( 13:00:00)( 13:56:33)( 20:26:06)( 20:28:00)( 20:03:01)( 14:29:01)( 12:30:3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