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你的测心理年龄龄是多少?

今年25岁,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还不到18岁。怎样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同学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公务员,剩下的也结婚了。自己却什么头绪也没有。
按投票排序
虽然还不到25,仅是拙见。1、去经历吧,趁年轻。成熟,在我看来是需要经历的,有的需要经历很多,那些经历的事情是一种涉猎积累。有的人在某些经历后可以一夜之间成熟很多。走得更多更多,看得更多更多,思考回顾总结更多。2、认清: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做了很多事,最后发现没有特别的收获,没有成长,是因为太盲目,没有看清楚自己。没看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没看清自己做的事,没看清做时候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收获。3、内省,善于思考和总结。走过一段路,经历过一些事,如果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那么收获就会慢慢 的浮现,善于总结过去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好的走向未知。4、勇于尝试。最近看(瑞士)S·方的《微精神分析学》,里面说到,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始终在尝试。这些尝试紧密相连衔接,相互交错,尽最大可能的超越已经取得的经验。做不同的尝试,发现不同的人生。举个自己的例子,以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去学拉丁,当某次我鼓起勇气去参加拉丁班,对于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没有基础,在别人面前可能会出丑,会自卑,学得比别人慢。当所有的课结束了,发现,其实对于自己而言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看到了不同的自己,某些曾今不敢想的东西,现在也可以做好,虽然可能没有别人有底子的做的漂亮,但是自己是有进步的,有收获的。5、好的心态:你要想着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一时的不得志或者不成功而自暴自弃我是最不待见的。人生美好着呢。做好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让这个操蛋的世界低头。6、向上的&澄澈的心:寻找自己的向上的动力吧,那并不难,比如买房子,环球世界,拥抱爱人,孝敬父母,实现自己等等,太多动力了~澄澈的心,世界时操蛋 的,你的心要是美好的。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包容世界的世俗和肮脏,但自己可以保持澄澈的心。7、年龄有时代表的并非全部。智力的发展有早有晚。别人出国,别人谈恋爱结婚,那时别人的事。做好自己,努力做想要的自己。那么有天那些梦想和”遇见“都会遇见你,那就是最好的自己。8、开始行动。说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ps:以上均是自己亲身所得,觉得是说教的童鞋请绕道而走哦~
不要和别人比,别人看起来好,不一定过的比你快乐,成熟是相对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历练,慢慢体验,心急也没用。有歌唱的好——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长长的路要挥霍的走,大大的世界要率真地感受会痛的伤口要轻轻的揉。被抱紧的时候去勇敢的祝福,不被了解的时候,相信自己值得永远心疼做过的梦。
乖,表难过了。谌斌同学没有去美国,也不是公务员,不光没有结婚,还灭着灯。又秃,又胖,又宅。大家都纷纷不相信他是叔,说他只有23岁。亲爱的,你说,谌斌同学是不是人生很失败啊。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谌斌的失败人生了!
我们的教育机构没有给人在早年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的机会,所以出校门之后,人经常会突然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啥在干什么。有这种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一种好征兆,好过盲目追求出国、公务员、高薪、结婚。你想,你25岁糊涂了,还年轻还可以再探索几年。万一你50出头,突然发现自己一生已经彻底定位了,苦逼了半辈子居然拿到的一样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己想要已经一辈子都拿不到了,那得是多么凄凉的一种状况……其实我觉得30岁之前找准目标都还是okay的,所以你还有五年可以体验不同人生,没试过的赶快试试,什么感兴趣赶快去干。30岁找准以后,40岁之前把自己变成那个方向的专家,就完全okay了。当然,有些天才的人生是他们25岁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还有一些苦逼的人生是他们25岁时候已经挂了……所以目前自己走到哪一步上完全没必要跟别人去比较,跟自己比就可以了。至于心理年龄年轻真的没啥。不知道是不是别人说你不成熟让你有这种想法。如果是待人接物方面礼数不足,可以自己多注意训练;如果感觉思想简单,可以多读些有内容的书;如果感觉是阅历问题,一方面这个不可能马上增长起来,再一方面你就更应该多尝试不同的工种、与不同的人接触,阅历就是这么涨起来的。也有些时候,所谓“不成熟”是操纵后辈、子女的一种手段,说你不成熟,其实就是“你不成熟我成熟,所以我让你干嘛你就应该干嘛”。对于这种情况,请大胆的无视之。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把握,自己究竟成熟与否,由自己来判断决定。
经历越多的人就越成熟,就比如我们做心理咨询的,有些人没有专业学习,但是咨询的功力是浑然天成,那是因为他有丰富的阅历。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多做事,多与人接触,只要不犯法,不违反道德的事情,我们可以广泛地参与尝试。当我们在做与不做的之间徘徊的时候,通常选择去做,对我们更有好处。
恭喜你,你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成功,若可正确思考并行动,你必成功!
为了不要到30岁的时候更失败,请现在开始努力。
我虽然不到25岁,但有一个相恋近3年的25岁男友。从22岁到25岁,我陪着他一起经历了上学、毕业、考研、考研失败、工作、辞职、再考研、再失败,直到今年他被父母打包送出国。我偶尔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找了个很逊的男人,我妈也常常在我耳边念叨他怎么都26(我们家这边喜欢算虚岁)了还在念书而且毕业好像还遥遥无期那他工作成家要等到什么时候balabala~那想必题主看到这也会觉得他很失败很不成熟吧,都25岁了还没把自己搞定怎么能担得起一个家庭的责任。那你是不是觉得他和你一样失败?答主是不是该考虑换个男盆友?然而呢,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觉得他是个很优秀的男人,温和有礼,EQ很高,IQ也不低。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点但我不是为了秀幸福所以就不说了。虽然看起来他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当然他成功与否跟他选择的路有很大关系,明明不怎么适合念书却因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一条道走到黑并且摸着黑也要继续走。)他偶尔情绪很low的时候也会像题主这样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这样不好那样坏。题主自己也说了你的心理年龄只有18岁。什么是心理年龄?我不是学术派我不会跟你讲定义,我只知道心理,说白了就是你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是由你自己主导的。不要说神马主观随客观转移之类的,那是你的意识,你不想改变,没人逼得了你。你看,你有了疑惑上知乎来寻找答案,那么多人回答了你,然而我们讲的这些所谓的道理你自己没想过么?你不知道么?同样,题主你自己难道不知道怎样做算成熟么?没杀过猪但猪肉总吃过吧。没有谁会一直长不大,你觉得你不够成熟,那只是你自己不愿意成熟。而那些考上公务员出国结婚看起来混得很好的你所谓的成功的人,他们也只是在做自己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而已。1.“今年25岁,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多想一想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你就不会对别人家的小孩抱有太大的执念。殊不知你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不作死就不会死。2.“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还不到18岁。怎样让自己成熟起来呢?”在是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如果你仍旧18岁,你可以去肆意的享受青春,不羁奔放爱自由,没人有资格阻拦你。而你25岁,就应该去踏上自己的征途,做你该做的事,承担属于你的责任。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我也常有这样的感觉。突然的无力感,但是不是对别人的羡慕而是对自己的不满。可是接受自己是我们人生修行的基础,然后才是改变和让自己更好。 25岁才是社会生活的开始,曾经我也以为我的人生就定型在25岁那样的状态,可是到现在成为了大龄剩女才明白了一点生活。兜兜转转,也没觉得自己成熟了多少。成熟是种状态,不是追求来的。 出国也好公务员也好也只是生活的外衣,不是人和人本质的差距。让自己一点点接受然后成长是每个人的课题。成为什么不是成功。
我也25 但感觉自己心理年龄都52了……起码你还比我年轻那么多呢
如何让自己变得成熟?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多少人用无数的青春慢慢走出来的?我和楼主同样的年龄,同样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同样觉得自己的心理不成熟。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反省,我觉得自己多少有些心得。下面稍微整理一下,虽然不能代替你的旅程,但愿可以为你提供参考。同时,总结一下这些感悟也是对自己几个月来的反省一个交待:1.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关于成熟的话题,知乎上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其中很多回答可谓经典,让人拍案叫绝。很多人看后心中激情久久不能平息,期待着明天是新的一天。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继续重复着之前的生活。道理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懂,有些人觉得是大白话,有些人引起了共鸣,但是大多数人最后总归是洗洗睡了。听过一个成功学的讲座,老师高高举起一张百元大钞(当时穷学生,百元不少了),问谁愿意拿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去换他手里的钱。很多人仰着脖子,举着手,甚至站在凳子上说:“我愿意”。最后,这些人都没有拿到这张钱——拿到这张钱的哥们什么话都没有说,直接冲上去就把钱换走了。老师痛心疾首的对我们说:“就知道举手,为什么不行动?”这个世界对一个人的评价,是看这个人做了哪些事情,而不是懂得哪些知识。就算是靠知识吃饭的学者,也要著书立说以彰其名。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要是不拿来实践的话,都是死的知识。Linux的创始人在社区中最常用的回答如下:“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这句话也被无数程序员奉为至理名言。如果说有什么道理如此重要可以排在第一位的话,那就是“Shut up and do your job,NOW!”2.步子太大,会扯着蛋这个小标题有点违和,当然“无需刻意,顺其自然”看上去更文雅,不过我还是喜欢现在的标题。不知有多少人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笑带过?但其实这句话里蕴含着一个提升执行力的真理。很多人减肥都是某一天看到镜子里臃肿的自己,立刻激发了自己的动力。口粮减半,运动加倍,咬牙坚持,效果明显!三个月后,恢复原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口粮减半同时运动加倍,已经严重影响了生理功能,这种减肥,就是在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一个改变,需要靠意志力去维持的话,恐怕这个改变是无法长久的。古典的书里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物理书里也提到最大静摩擦力略高于滑动摩擦力。开始行动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最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靠的是初始的动机和人的意志力。可是如果火车已经启动,习惯渐渐养成,此时意志力仍然需要占据主导时,恐怕你的步子已经迈的太大了。人可以在关键时候和自己死磕,但不可能一辈子和自己死磕。有些事情,例如戒烟,一次性戒断也不能算步子太大。这其中的分别是什么?对不起,我暂时不想细说了。能说清楚的道理总是有适用范围的(道可道者,非恒道也),魔鬼隐藏在细节里。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一下《自控力》这本书。3.制定计划,适可而止对于改变自己这件事,有的第一步迈的太大扯着了,还有的人给自己定了N多步的计划,走着走着走没路了。做人要立大志,目标要长远。这话本身没问题,可是这其中有很多坑。很多人掉到坑里了,就放弃了长远目标,其实挺可惜的。所谓长远目标,不是要让你把每一步都详细计划出来,之后可以按图索骥埋头苦干就成的。平时走路,不是一下就知道每只脚落脚的具体位置吧?长远目标也一样,提供一个大方向,有洞察力的人能看到阶段目标,最终完全看清的只有眼前的几步而已。因为每一步都充满着变数,在计划中觉得完美无缺的步骤,可能会因为某个因素突然改变而满盘皆输;对未来的问题苦思冥想最终得出的完美解决,也可能因为某个因素的改变让你轻松避过,从而使自己呕心沥血想的解决方案成为屠龙之术,只能借口锻炼大脑聊以自慰。一蹴而就的制定计划是偷懒的行为;边走边看边思考,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4.接纳自己,善待他人人生在世,何以自处?引用《天龙八部》里的一段“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萧峰最早认同自己为中原武林的领袖,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是契丹人,这对他心理是一个多大的颠覆?要不是阿朱,恐怕他未必走的出来。正是阿朱不在意他是汉人还是契丹人,才让他渐渐找回了对自己的认同。可是后来,当他为了辽宋两国百姓劫持辽帝的时候,契丹人的自我认同再次遭遇危机。只不过这是他身边已经没有能陪他走出来的人了。无以自处,就无颜自立,在心理上无法存在。先说接纳自己。从小自认为属于学神那种类型,就是不怎么用功最后考的也拔尖的那种(其实还是挺用功的,只不过求知欲较强不觉得痛苦,因而以为自己不努力)。上了大学之后,全国各地的学习尖子聚到了一起,被虐的那叫一个惨。岂止是惨,简直有一种在“叹息之墙”面前的感觉。第一个学期偷懒了,考倒数几名;第二个学期奋起直追,继续考倒数几名。整个大学都在这个阴影中度过。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好学生,好学生就应该成绩好——可是这个心理预期被狠狠的打破了,一时间我无法接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变得越来越自闭(没达到这种程度,但是我实在不想糟蹋内向这两个字)。虽然外观还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样子,但是和别人说话越来越少,也很少和别人交心。虽然天天挂着看上去依然阳光的微笑,但事实上心门已经关闭了,整天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漠不关心,充满了敌视和恶意。其实这一切连锁反应,都是从不能接纳自己开始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出这个困境的呢?有一次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了句充满恶意的话,伤到了他。他当时还在替我找台阶下,说理解我是一时心急什么的。我心里对自己说了句:“I am a mean person.”。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我心里有了很神奇的变化——我学会了正视自己,也就渐渐开始接纳自己。于是,我又对自己说了一句:“I was a mean person”,并从此和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接纳自己,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有经历过和我类似困扰的人才知道接纳自己是多么困难,又是多么重要。再说善待他人。有段时间,自认自己阅书无数,一定绝顶聪明。结果有一天遇到一个读书比自己更多的人,顿时蔫了。有的人觉得自己很有钱,看不起穷人。可是当他遇到一个比自己更有钱的人,也蔫了。 很多人所谓的自信,只是来源于比较。比赢了,自信满满;比输了,通常会换一项再比:当年学习好的,现在没我有钱;现在比我有钱的,文化水平太次;文化水平高的,老婆没我漂亮;老婆比我漂亮的,孩子没我孩子聪明。虽然一定要找一项比的过为止,但总归是越比较越自卑。所以,想要能在所有人面前都不露怯,在所有人面前都可以轻松的做自己,要从平等的善待他人开始。有些人怎么看都没你混的好,但他可能只是没有你的家庭环境、没有你相应的眼界或者没有贵人的点拨。这些只能说明他没有你幸运。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说实话,我觉得有一些农民工兄弟比某些大学生更值得尊敬。如果能做到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善待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就能做到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善待那个认真生活的自己。推荐《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5.读书虽好,写作更妙我是重度读书成瘾患者。我不是在说反话,读书真的可以成瘾;方法不对的话,真的是一种病。上面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对读书的心得写一写,否则自己推荐的书可能不仅不会帮到别人,还会害了别人。对于读书对于我来说,大致分为一些几种状态。第一种,把书当成课本或圣经最早看到书的时候,大多是以课本为形式出现的。书中内容不容质疑,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消化、吸收、反刍、固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很多人停留在了这个阶段,甚至没有来得及超越这个阶段就已经不再读书了。可是随着人的成长和阅读量的增加,很快就会发现:有两本书讲的不一样——肯定有一本写的有问题啊。这时候,书上神秘的光环就消失了。第二种,把书当消遣或朋友。有些人把书当作消遣。在课本之外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诗歌、散文的时候,发现书竟然还可以这么有趣。书除了课本以为,还可以成为像绘画、音乐、电影一样的东西,供人消遣。现在很多喜欢看网络小说的人,就是这样。有些人把书当作朋友。对于我来说,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看论语。论语里面的很多话很像在听一个老朋友在和你聊天。这种思想交流给我带来的满足感远大于各类小说。有些书读完一边,就像是和老朋友聊了一个晚上,心情舒畅收获颇丰。对上面两种读书状态来说其实是并列的。对于文学类的书来说,更多的是消遣;对于非文学类的来说,更受关注的是书中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其实看看其他人不同的思想,也是一种消遣。无论是上面哪一种,阅读者都没有超过作者的高度。对于原作者的思想,或是全盘接受,或是有选择的接受。第三种,把书当镜子。我曾经长时间停留在前面两种状态中。可以说,在这两种状态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读书越可能出现副作用。因为无论怎么接受来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平时读书都一字一句的读,平平淡淡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关键时候从不同书里看来的或雷同或冲突或和而不同的观点一起涌现在脑海中,根本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些东西理顺。所谓书呆子,就是前两种读书方式带来的恶果。关键的问题,是在读书时是把精力放在书的内容上还是放在自己的想法上。一面迅速的浏览着作者的意图,一方面又想着今天得把这本书读完,所有精力都放到自身想法之外的地方了,怎么可能会有深刻的思考呢?真正用心读书,应该把作者的每一句话当作一颗投向心中平静池塘的石子,而我们自己就静静的在看着这些石子泛起的涟漪。如果某个石子泛起了最美丽的涟漪,虽然这个涟漪是由石子引起的,但是这个涟漪却是属于这个池塘的——由此,书对你来说成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你再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书中的知识和信息就在也不看这本书了,有些好书也就有了反复咀嚼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笑话和经典位于耐读程度的两端。正是有了这些美丽的涟漪,于是也有了记录下这些涟漪的欲望。不动笔墨不读书,没经历过这个状态的人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这个状态的人,才是真正可以和作者共鸣的人。引用其它回答里的一句话作为这段的结束:”所有读书带来的正面效应都是个人独立思考带来的结果,没有思考就没有收获,否则这些书本都会变成一个量词,成为你炫耀的谈资。“第四种,冷眼剖书。这个状态的人所关注的内容,已经彻底超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在于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了。读书到一定程度的人,一定会喜欢上写作,正是因为读书所激发的涟漪是如此美妙(那种美妙转瞬即逝,那时的感觉就算全世界古往今来所有人恐怕都无缘感受到这种美妙了)以至于不将他们记录下来简直是一种罪恶。当书里的内容无法激起太多涟漪的时候,会有两种这可能——喜欢看热闹的人觉得无聊,转身去看别的了;而喜欢写作的人,会发现有些作者能把如此复杂的道理写的如此单纯通透,把如此华丽的景色写的如此身临其境——这种对于写作手法的关注使得这些人可以“内行看门道”。在这一阶段,可谓读书的至高境界。这四种状态并不像打怪升级一样,提升到某个状态后就一直不会低下去了。每个人对不同的领域熟悉状况不同,甚至都书的时候心情、精力是否充沛都能决定读书时所处的状态。除了最原始的第一种状态,很多人会在第二三四种状态之间切换。不同的状态,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缺乏主动思考的第二种状态来说,恐怕得到的更多是娱乐,而不是心智的提升。相信看了上面的分析,你已经明白为什么我这么推崇写作了。对于读书的同时又进行着独立思考的人,写作并非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如果你自认为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要动笔墨的冲动,可以试着反思一下自己读书是在享受美食,还是吃饱拉倒。6.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活在当下”是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经常被人们用来作为放纵的借口。“活在当下”,就是专注于当下,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活在当下的快乐,绝对不是来源于放纵。大吼一声“活在当下”然后喝个烂醉如泥的人,根本没有活在当下,他们在试图通过烂醉来摆脱当下;用“活在当下”说服自己放纵的人,也没有活在当下,他们只不过用这句话把属于当下的思考甩给了未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失恋的人沉浸在回忆中难以自拔,他们活在过去;炒股的人则被对未来的猜想玩弄于贪婪和恐惧之间,他们活在未来。无论是无法改变的过去,还是无法预知的未来,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如此真实,却又让我们无能为力。无论是回忆鲜明的过去,还是触手可即的未来,对我们的意义都远远不及活在当下。活在过去的人,不仅仅是沉浸在回忆中。他们的头脑里一定充满着“如何才能回到过去?”或者“如果当时我作出另一个选择,结果会是怎样?”。无论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咀嚼几遍后都会变得乏味。只有在回忆中加入那么一些想象,回忆才会在鲜活之余变得有意义。而回忆这件本身是在消磨时光的事情,也因为有这两个问题的存在而变得有了“思考”的内涵。但是,没有用的。我们回不到过去,过去也没有如果。虽然我也同意回顾过去非常重要,但回顾过去本身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活在未来的人,也不仅仅是在充满幻想。他们的头脑里有着详细而令自己深信不疑的完美计划。“只要我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就一定会成功!”这个计划如此之完美,甚至完美的解决了很多根本不会遇到的难题;这个计划如此完美,以至于只要我愿意,达到目标是早晚的事情。可是真的迈出第一步时,无数未经考虑的细节让原有计划变得可笑,让那些完美的解决方案看上去那么荒唐。有的人会继续前行,而有的人,则会改改他们的计划,告诉自己又获得了完美的计划,然后为了保证计划不被破坏,将其束之高阁。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你除了回忆(想象)之外,做不了其它任何事情。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活在过去的人认为活在当下的人浅薄,以为他们没有可以咀嚼的回忆;活在未来的人则认为活在当下的人庸碌,以为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都错了。伟大的旅行家喜欢用日记记录过去,喜欢打开地图展望未来,但是没有一个旅行家是靠盯着日记和地图完成旅行的。我们无法摒弃过去,也无法止住对未来的遐想,但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当下。我们选择“活在当下”,不是因为当下有什么魔力,而是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攥在手里紧紧把握的东西。很少在知乎上见到有人长期活在过去,但是活在未来的人却见过不少。如果下次你又试图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或者试图拖延某项工作的deadline,请别忘了提醒自己“活在当下”。人是现实的动物,但每个人都有扯不断的过去和望不尽的未来。如何面对过去和未来对当下的影响呢?某一天听罗辑思维推送的语音,听到这么一段:“一种人时间感向后,他们关心过去的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尽可能回到原状。而所谓时间感向前的人,他们关心未来的事情,站在现在的基础上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起了生活中存在的两类人。一种人遇到事情之后要先去划分责任,把分清责任是谁的作为第一要务;还有一种人是寻找解决方法,把消除影响作为第一要务。我们通常称第一种人“推卸责任”,第二种人“有责任感”。我们生来都是第一种人,因为这种方法给予我们安慰,让我们感到安全;我们都喜欢第二种人,因为他们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如何才能有责任感?面向未来,遇到事情先想怎么解决就是有责任感。责任感其实只是一种思维习惯。7.追随内心,克制欲望如果你认为这两句话矛盾,那下面这段对你会非常有用。同样一句“顺其自然,追随内心”。有人拿这句话为年轻人指路,有的年轻人拿这句话为堕落开路。人是有欲望的,但欲望并不是内心的一部分。饿了白面馒头也可令人狼吞虎咽,撑了鲍鱼龙虾也懒得多看两眼;饥渴了对着图片都能撸上一管,玩事儿了娇妻在侧也想踹到旁边。欲望来的快去的也快,如果把欲望当作内心来跟随,那恐怕你拼尽全力也无法跟的上。欲望就像风暴,肆虐起来让人无力抵抗,理性也只能随之在风中飘摇。虽然我们无力抗拒,但我们能够选择在风暴肆虐的时候安然面对。意识到自己被欲望控制时,不要作出重要的决定,以免让自己后悔。等到风暴过去之后,再让理性出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一直觉得“Follow
heart”翻译成“追随内心”很不贴切,因为最重要的第二个单词被完全忽略了。看到无数的知友在知乎上问“是否还应该和他(她)继续下去”这类情感问题,我真的忍不住想吐糟两句,你们俩自己的事儿你不清楚,要让别人做决定么?很多人都被“一失足成千古恨”吓怕了。父母怕到孩子成年了也不敢放手,孩子怕到没有人扶都不敢走路。包办一切的父母造就了没有主见的子女,无数我的同龄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活在父母的期望和同龄人的攀比之中。五十岁都有人退休了,二十五岁都过了一半了,放手做几次决定出不了什么问题。相比之下,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度过别人眼中幸福的一生更可怕。教你一招儿,在做选择的时候拷问一下自己:若干年后我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我想起了今天的这个选择,我会不会后悔。这时你就会发现,父母的期望、同龄人的羡慕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人最终还是为自己而活。如果这时你能充满底气(或充满傻气)的告诉自己,哪怕这个决定会让我碰的头破血流,我也不会后悔的话,那么就放手去做吧!这个决定要么会让你一生感激,要么会让你加速成长。无论如何,弥留之际的你都不会后悔。8.防人之心,害人之心~~~~~~~~~~~~~~~~~~~~~时间有限,mark一下,有空再更,绝不太监~~~~~~~~~~不好意思,转眼快过去两个月了,一直没有更新。还有几天我就要离开25岁了。在这之前,我想更完这个答案,作为对自己这段胡思乱想的纪念。感谢点赞的朋友,是你们给了我继续更新的动力。~~~~三更~~~~我已经26岁了。谢谢 ,你给了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心理年龄年轻没什么不好,我25的时候心理年龄还不到18,只是在为人父以后才成熟了一点。虽然事故的人在社会上混会少吃亏一点,但混社会主要靠的还是真诚。现在的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心计、不择手段已经远远好于以前,所以,就用不高的心理年龄真诚的与人相处,虽然有时会吃小亏,但肯定不会吃大亏的。做好你自己是最不累的事情。
很简单,两步。1.使劲摔,做任何失败的事情,只要失败不要成功,摔,使劲摔。2.把你摔后总结出的经验全部狠狠记下来,用适合你的方式来记住。
25岁就觉得很失败算p啊以后还有的是机会觉得更失败呢。。。
给你点信心,我大你4岁,彼此彼此~HOHO~记不记得,18岁的黄金圣斗士精力是最旺盛的~
这么巧,同龄人,不过我觉得我至少有30岁的思维,呵呵如果结婚是成熟,那你结婚吧如果出国是成熟,那你出国吧如果当公务员是成熟,那你考公吧---------------------------------爱怎么整就怎么整,只要别闲着
挺好的。未来属于孩子,而不是那些自以为成熟的世故者。30岁之前的人生都是过家家,积累10年,40岁之后严肃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我还没玩够呢。——袁朗《士兵突击》
永远在说着要成熟要长大要改变要……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开始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意外情况的人再给自己借口和找理由,成熟成长,自我认识等等面临着巨大的痛苦和变化,你可以接受和做好准备去迎接,准备好了面对不一样的自己,经历辛苦的话,你就已经走出了成熟的第一步。
多读书,多跟人交流,多逼自己,多尝试,多发表见解,多独立思考。
一、对成熟的定义(决定你要想要达到的程度)先问问自己,你觉得自己不成熟的地方在哪里。如果连自己不成熟的地方都不知道,只通过一些网络测试而得出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低的结果来判断的话,那么你得要好好思考一番了。如果觉得自己不成熟的地方是恋爱经验、工作经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匮乏,以至于碰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么这些完全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学习成长起来,慢慢变得成熟。但如果觉得自己不成熟的地方是在了解自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你是谁?(把你的名字、职业、荣誉、物质财富、人际关系等除去后,你会是谁?你能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给陌生人,并让他们对你产生兴趣吗?)2.你想要的是什么?(分清哪些是错把对别人的羡慕嫉妒当作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生活所逼而自己强烈想要的,哪些是在世俗价值观下,或是身边的人给你灌输的思想,才让你想要的,而哪些才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3.你喜欢做什么?(可以是你的兴趣和爱好,总之是你在坚持做这件事情时能够获得快乐,甚至想要把它做得更好的事情。)4.你应该做什么?(你需要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如果你还年轻,那么这方面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5.你有什么资源和平台支撑你想要做的事情?(这决定你是否能够将你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条件)这方面的不成熟是大多数人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个人一生需要回答和思考的问题。只是每个人所经历的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对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同,造成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成熟程度,因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你应该有自己的答案,自己对人生的解读,不论对错,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当你能清楚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需求时,你才能在面对人生困难挫折以及两难选择时,才会做出适合自己,不会后悔的选择。这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如何让自己变得成熟?用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概括就是:自我成长。与学校里的被动接受教育不同,自我成长更注重于个人主动学习和自我发现,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去钻研。如果这个解释不好理解,那么你想要变得成熟,主要专注于这两方面:阅历和思考,后者重点指反思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区分这两种思考能力,可以参考秋叶大叔写的《学会独立思考》这本书。什么是阅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方式。大多数人认为,经历的事情(非日常生活平淡事情),阅历就会丰富,人就会越成熟。这是大多数人变得成熟的方式,毕竟人生几十年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生老病死,情感背叛等,如果你不着急变得成熟,想慢慢来的话,只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那么到了一定年纪你自然会成熟起来。但是如果你想要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么你需要比别人,比过去的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1.试错:试,就是自己主动尝试去探索,经历;错,就是不好的结果,失败的结果,所以合起来就是,尝试去失败,尝试犯错。这不意味着你要去奔着失败的结果奋斗努力,而是不管结果与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经历失败和犯错时,人都会变得消极沮丧,有时还会不甘心,在这种负面情绪下,常常会错误评价自己,觉得自己无能、这点事都做不好,甚至面对一些巨大困难时,还会使自己一蹶不振,精神崩溃。但是成长就是从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和错误中慢慢走回正规,慢慢找出适合自己的,虽然过程痛苦,结果也不一定是自己期待的,但是从中收获的却是一辈子的财富。这种方式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相当多,而且过程比较痛苦,收效也是最可观的,这更适合还没有人生阅历和物质财富却坐拥人生最大财富(青春)的年轻人。2.旅行:这里说的旅行不是指和朋友、家人、伴侣出外走走,观光的休闲旅行,更多的是指自己带着思考、用心去体验的旅行,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一个人的旅行。因为在旅行中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遇到抢劫、盗窃、欺骗,车祸、迷路等各种突然状况,还会结识一些结伴而行陌生人,如何去面对这些状况,如何去跟陌生人打交道,这其实对你是一种考验(如果你不介意,也可以看做是一次试错体验)。而且离开自己熟知的地方,多去外面走走,你的世界观才会变得更大,心也会变得更大,而不至于把精力和时间花在纠结生活中各种小事里,浪费青春和生命。这种方式也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旅行,但是过程不会像试错那么痛苦。3.阅人:这里的”阅人“指的是与别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人生经验,以给自己启发和警示。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每个人都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看看别人是如何走过他们认为最痛苦而且最让他们成长的道路,不仅可以丰富自己阅读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与人沟通分享,所获得的体验是很直接的,不亚于”试错“带来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沟通,你需要先把自己变得优秀,这样你才有资格跟别人沟通。在与陌生人,或是还不是很熟知的朋友之间交流,你需要明白:你凭什么要求别人花时间在你身上,还要别人把他们人生的宝贵经验与你分享?你是谁?你凭什么?这是主要条件。次要条件就是,要对人有好奇心。也许你现在并不优秀,在别人眼里你没什么价值,只要你对人有好奇心,能问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一般人都会愿意告诉你。如果身边没有优秀的人,那么可以从身边的亲人朋友下手,他们还是愿意告诉你的,毕竟有其情感关系的基础,而且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有很多丰富阅历的,甚至包括你的父母也有你不知道的一面。4.阅读:其实这种方式是最花时间的,回报时间也是最长的,但它却是最容易展开行动,也适合与大多数人。所以放在最后。这四种方式中,除了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得到的是自己的阅历外,最后两种方式都是通过阅读他人的阅历来丰富和增长自己的阅历。人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来增长阅历,得到成长是有限的,而且有些错误和失败自己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在看过别人的经历之后,自己也会学到一些经验。但是阅读得到的体验却可能不一定适于当下的自己,这是因为阅读获得的知识已经陈旧,或是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于自己,毕竟每个人要走的路,和成长的环境不同。最后还要说的就是:反思和独立思考。光靠亲身经历和阅读别人的体验和经历,只能帮助我们获取到增长阅历的“原材料”,如果没有经过自己的反刍加工消化,那么经历的事情也可能是一种徒劳,到时候遇到相同的事情,还是会犯相同的错误,难以成熟。所以每次经历后,都要好好静下来,思考自己,问问自己,反思自己,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脚踏实地,更成熟。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头绪,一直都在担忧、焦虑、犹豫,从来没有任何探索性的行动,那多半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该怎么往前走。其次是自己害怕,害怕选择错了,走错了路,不仅浪费青春,而且还无功而返,没有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心理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