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染上坏疽金毛脓皮症病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1例--《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1例
【摘要】:目的报告1例由阿萨希丝孢酵母所致的毛孢子菌病,探讨其发病原因,皮损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全面记录患者病情,仔细观察其皮损的临床特征,反复取溃疡组织做病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给予适当处理及探讨抗真菌治疗。结果确诊为阿萨希丝孢酵母所致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继发细菌感染。外阴大面积深溃疡,残毁性组织缺损、畸形。经抗生素治疗后,再次取溃疡组织培养结果细菌为阴性但仍有阿萨希丝孢酵母生长。结论本例为外源性感染,反复三次外伤,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和外用糖皮质激素,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植入、生长、繁殖、致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又未能及时确诊而延误抗真菌治疗,造成病情进行性加重,溃疡如此严重。本例需与坏死性脓皮病、鳞状细胞癌等病相鉴别。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19【正文快照】:
1、病例资料李XX男44岁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林业车队司机日入院住院号869806病史:外伤后右腹股沟部溃疡3年外阴部溃疡5个月伴疼痛2个月。3年前因车祸致右腹股沟部外伤破皮出血,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而愈。随即就在这伤口旁发生一无痒痛的鸡蛋大小的深紫色斑块,当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曰铭,徐崎,许晏;[J];地方病通报;2004年01期
钟白玉,郝飞,王鹰,唐书谦,叶庆佾,阴正勤;[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4期
朱培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杨惠英,索继江,陈世平,邢玉斌,贾宁,宋佩茹;[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4期
任南,文细毛;[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年02期
陈世平;[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张帆,卢思奇;[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4年04期
廖晚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徐轶;朱惠莉;庞立峰;周伊南;符礼刚;;[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年06期
刘维达,沈永年,吕桂霞,陈伟,陈炜;[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耘;冉玉平;代亚玲;张浩;何晓丹;万慧颖;王琳;;[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何晓丹;冉玉平;代亚玲;;[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张建东;康晓芳;管秀好;孙明强;林俊萍;李久宏;;[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李秀丽;;[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菊林;[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马琳;[D];青岛大学;2006年
杨蓉娅;[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柴宝;[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艳;[D];暨南大学;2002年
杨敏;[D];暨南大学;2003年
张婉;[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刘强;[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张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郑龙;[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石婧;[D];暨南大学;2004年
徐琦;[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甄清;[D];吉林大学;2004年
董正蓉;[D];暨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彩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杨建峰;;[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3期
刘排芹;程孝平;;[J];临床护理杂志;2011年04期
陈才;肖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杨雪英;李鸿超;袁银好;万筱玲;吴春华;;[J];护理学报;2011年12期
李莎;冉兴无;钟晓卫;刘宜东;陈利鸿;;[J];西部医学;2011年07期
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3期
热汗古丽·米吉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何月莲;甘志芹;陈世燕;梁显球;;[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2期
张云贵;左武;刘莉平;黄健民;黄强;刘凯;黄莺;;[J];北方药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岳臣;陈善娟;冯爱平;鄔焱卿;毛叶红;孟赤;黄文英;;[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郑岳臣;陶娟;冯爱平;毛叶红;朱里;陈靖;;[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汪陆玲;;[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0年
谢叔霞;陈晓芬;;[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吴万龄;郑亚琴;郑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淑萍;;[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黄文平;唐瑞璠;杨凤玲;;[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宇虎;;[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余培南;余永州;余永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程海冬;余伟;;[A];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亦舟;[N];医药经济报;2008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药房 白洁;[N];健康时报;2010年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艾平;[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关春苓;[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奇云;[N];大众科技报;2002年
;[N];保健时报;2004年
栾海;[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兰景轩;[N];保健时报;2004年
湖南省儿童医院 胡玲;[N];保健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支爱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施炳龙;[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薛净;[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刘建平;[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郭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孙凤蓬;[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余泱川;[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邹晓平;[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唐志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桑青;[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布文博;[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韩莎莎;[D];青岛大学;2009年
常宇;[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刘银花;[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翟新梅;[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李伟;[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李岚;[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李岚;[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肖倩倩;[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危柳柳;[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姐弟二人同患坏疽性脓皮病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姐弟二人同患坏疽性脓皮病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来源:网摘  日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gum)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常与炎性肠病、关节病和血液病等内在疾病并发。病因不清,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临床特点:皮损好发于下肢、臀部、躯干。初发皮损多种多样,可为红色丘疹、水疱、脓疱或结节。初发皮损短期内迅速坏死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皮肤呈紫红色,其下方组织有潜行破坏,基底呈潮红颗粒状,表面附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常结浅黄绿色蛎壳样痴。溃疡中心不断愈合,同时又向四周呈远心性扩大,溃疡巨大者可深达筋膜,愈合后遗留肥厚性瘢痕及筛状萎缩性瘢痕。局部剧烈疼痛和压痛。常并发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及肝炎等疾病。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复发性破坏性溃疡性皮肤病,可并发系统性疾病。约半数患者有肠炎、关节炎或血癌。一般认为与免疫系统受损害有关。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方法1.皮质激素 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急性病例,必要时可试用冲击疗法。2.免疫抑制剂 仅用子有内脏损害者,可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3.抗菌药物 可采用美满霉素及柳氮碘胺吡啶等。4.全身支持疗法 应用高蛋白饮食、转移因子等。5.局部治疗 以生理盐水湿敷后,外用抗生素制剂。6.音频电疗 用于治疗肥厚性瘢痕。
坏疽性脓皮病能治疗吗?
本病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其中以先天性和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单克隆丙球病比较常见,包括IgAIgG或IgM病。已有报道与骨髓瘤有关。出血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与髓性增生性疾病有关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髓性纤维化等。本病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有重叠如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等。 并发症: 本病中有半数病例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或与皮损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治疗: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健康搜索,1h滴完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Salazopyrin具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前列腺素作用用法4~6g/d。也可皮损内注射地塞米松,但疗效不一可用合成树脂敷料覆盖引流。高压氧舱可减轻疼痛加速愈合。有用碘化钾治疗成功的例子。己酮可可碱有抗TNF作用,也可使用鶒伴有相关疾病者要治疗相关疾病,包括用米尔法兰治疗骨髓瘤。还可用环孢素10mg/(kgod)。有用氯苯吩嗪200~400mg/d控制病情。如无继发感染,局部治疗宜温和,对症处理。有些伴肠疾的病例行结肠切除术后常无效健康搜索米诺四环素100mg2次/d,对亚急性病例有特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在30年前流行,近来又被采用。   该病预后不良,尤其与免疫系统是否累及有关。但当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被控制后,皮损有望愈合,虽然以后还可复发。
患者由于病程长,溃疡面深大,长时间限制鱼肉类食物,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含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如浓鸡汤等,忌食辛辣刺激之物,戒烟酒。
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的特色医疗的资料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的特色医疗的资料:
脉管炎病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脉管炎科是全国最早从事中医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研究的单位之一,由本院已故石晶华主任创立。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结合前人的经验及现代有关理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治疗体系,建立了各周围血管专病的中医诊疗常规。相继研制出了内服的“脉通灵合剂”、“通脉丸”、“活血通脉丸”、“清热除湿合剂”、及外用的“脉管炎1~6号膏”、“海马膏”、“苦荞膏”、“芙蓉膏”、“化毒散膏”等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系列药物近20种。这些制剂的运用形成了我们治疗专科疾病的主要特色。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以及痛风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下肢慢性溃疡、丹毒、带状疱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乳腺疾病和系统性硬皮病、白塞氏综合症等疾病引起的肢体溃疡、坏死等皮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30年来,接待中外患者近百万人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 本科还配备有初具规模的实验室及研究室,拥有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检测仪、红外线热像仪、微循环检测仪、电脑激光内照射治疗仪、下肢血液循环泵、心电监护仪等一批现代化的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治疗设备。为进一步开展该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从检查诊断到临床治疗的较为系统化的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治体系。 本科现有病房床位36张,以收治急重症专科疾病为主,近年来我们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疑难重症逐步增加,约占85%左右,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等老年性疾病及坏疽三期2-3级者达78%左右。经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4%。 在人员组成方面,本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形成了一支高、中、初级医师齐备、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梯队,学科带头人秦学贤主任医师具有较高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水平,现担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委员会委员,被中医局确定为北京市名老中医。 在完成临床治疗的同时,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项:“血瘀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委课题2项:“脉通灵1号的研究”及“石晶华治疗脉管炎专家系统的研究”,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招标课题1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脉通灵Ⅰ、Ⅱ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获宣武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脉络通颗粒治疗血栓性静脉炎60例临床研究”,获得宣武区科学技术进步鼓励奖。 多年来,在科研与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取得成绩,于1998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市脉管炎中医专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00年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市脉管炎中医专病医疗中心”,2004年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脉管炎专病”医疗中心,目前我们已具备了进一步研究发展中医周围血管外科主要疾病的条件,使之达到本学科全国领先水平的能力。烧伤本院1987年与“光明烧伤创疡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烧伤创疡医疗机构。本院为第一所临床基地,于当年成立了烧伤科并建立烧伤病房,独树一帜地用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独特的湿润暴露疗法、自己研制的独特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有着神奇般的疗效。多年来收治住院患者数千例,门诊治疗患者数万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烧伤面积80%以上。本院治疗烧伤的湿润暴露疗法,技术领先,倍受国内、国际同行的关注,已有美国、日本、新家波、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来该院参观、学习、交流。 用中医中药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特点是:不用手术、不用植皮、止痛效果极佳、病人痛苦少、抗感染效果显著、较传统治疗方法费用底、可使深Ⅱ度以下创面愈后基本不留疤痕,特别是对Ⅲ度烧伤创面的溶痂和后期生肌的效果突出。该成果在第四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上,获全国烧伤创疡技术中心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突出一个“湿”字。从治疗过程开始,就强调要使创面尽快地处于湿润的环境之下,绝对禁止对创面采取任何干燥的处理,直至治疗结束,创面始终要处于烧伤膏营造的湿润环境中。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特制的烧伤膏其作用是:可以保护神经末梢和降低痛感,有效的止痛;它所含有的特殊成份能有效的抗炎;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濒临坏死的细胞向正常细胞恢复;创面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组织结构修复,减少疤痕形成和增强创面自愈能力,形成重新再生的皮肤,基本取消了植皮手术。中医药治疗烧伤,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 烧伤科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的医疗方法。烧伤面积80%的特重患者,在治疗上均取得满意的疗效。一般情况下可使深Ⅱ度以烧伤基本不留疤痕;深Ⅱ度以上烧伤的患者除基本不用手术植皮外,疤痕面积亦大大低于传统治疗方法。烧伤科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9名。 本院重视医疗科研的开发,在治疗烧伤项目中不断的研发新的制剂,我们在珍珠烫伤膏的基础上又研制了独有的珍珠烫伤膏油纱系列,临床效果显著,方便换药,更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医院为了适应湿润暴露疗法,多次对烧伤病房进行改造。增加暖气管道、安装空调及油暖、增添翻身床、床边消毒器等医疗设备。 老年病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专科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成立于1999年国际老人年。以中医疗法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见长。该科有病床30张,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 老年病专科根据老年病患者越来越多的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开展治疗。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入手,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和中医辨证治疗的手段,形成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的辨证治疗体系。在原有中药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拓展了针灸、肢体康复按摩、器械康复、脑循环治疗仪中、低频理疗等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形成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从急性期到恢复期的连续治疗过程。 老年病科对脑血管病反复发作,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给予补肾益脑,通窍活血的中药治疗,经观察对改善病人的认知、记忆功能有较好的作用。 老年病科通过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损害程度。对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患者跟踪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早期发现,早期给予中药治疗。目前专科有特色制剂三种:偏瘫复康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葛芪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复方降脂袋泡茶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近年来专科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两项课题分别获得宣武区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目前承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研课题三项,宣武区科委课题两项。已成为以临床为主,集科研、教学、科普宣传、健康教育于一体的老年病专科。在医疗科研工作中:“偏瘫复康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与实验研究”获2002年度宣武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活血化痰行气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与一氧化氮的相关研究”“降脂袋泡茶结合饮食运动指导对高血脂的联合干预作用”获2002年度宣武区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承担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有:“偏瘫康复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已经结题。“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对血浆一氧化氮、事件相关电位p300影响的临床观察”正在进行中。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百度医学微信公众账号,医界大数据你比别人先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毛脓皮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