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晚期的症状是什么?

哪些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晚期的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慢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移植骨髓的正常造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到了晚期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是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位生存期为3-5年,患者有慢性期、加速期、最终急性变期。  慢性期:患者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由于脾肿大可引起左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  常以脾大为显著的特征,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质地坚实,平滑无压痛,当治疗后病情缓解时,脾往往缩小,但随病情发展会再度增大。当白细胞显著增高时,可有眼底充血及出血。白细胞极度增高时,可发生&白细胞瘀滞症&,病情可稳定1-4年。  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常有发热、虚弱、进行性体重下降、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脾持续或进行性肿大。对原来的治疗有效地药物无效,可维持几个月至数年。  急变期:这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终末期,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类似,多数为急粒变,少数为急淋变和急单变,急性变预后极差,往往数月内死亡。  希望以上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其他知识,请详情咨询我院在线客服人员联系或直接拨打我院24小时咨询热线。石家庄红十字智魁医院衷心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白血病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010-
7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01139
8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9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
8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2,
11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全国最大的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白血病药品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效,并可用于对马利兰耐药...
参考价格:¥59.5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
参考价格:¥5.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浏览: 次&&&更新时间:日&&&
血液病康复的希望热线:9
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在早期不易被发现,常常发生老年人身上,症状体征大部分在晚期出现,所以此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下面由我院专家给大家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 慢性淋巴细胞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在体检或检查时偶然发现,另一些则因淋巴结或肝而被发现。&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倦、体力活动时气促。到了晚期病情就会进展到全身的各个器官,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占70%),可为全身性,轻至中度肿大,偶可明显肿大,无压痛,触之有橡皮感,与皮肤不粘连,常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扁桃体、泪腺、唾液腺累及时,可产生Mikulicz综合征。 2、肝&常见(40%),轻至中度肿大,晚期可达盆腔,偶可发生脾梗死或脾破裂。肝肿大(10%)程度不如脾脏,当明显肿大伴肝功能损害,常提示晚期病例。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稍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贫血等症状。约10%或以上病人可发生自体免疫性,此时贫血常较严重,并可出现黄疸。 4、晚期可有皮肤紫癜和出血倾向,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这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减少有关,可能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外胃肠道、骨骼系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病人有皮肤瘙痒。偶见白血病性皮肤浸润,表现为紫红色或棕红色结节或皮肤增厚。全身皮肤对以发红、扁桃体、唾液腺或泪腺也可肿大。 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胃及小肠浸润常见,可见纳减、腹胀、消化不良、黑粪、腹泻等。肺部浸润主要有弥漫性结节、粟粒状浸润(40%)及胸腔积液(15%)。胸水常血性,也可因淋巴梗阻发生乳糜胸水。 6、骨骼病变常见的有脱钙及骨质稀疏(5%),溶骨少见。病理检查60%以上患者肾脏双侧性白血病浸润,但一般病变轻微,约20%患者有蛋白尿及显微镜血尿。
白血病热点
白血病推荐
白血病必读
填写以下表单,免费赠送书籍,一般3天后收到。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红十字血康医院-中医诊疗,,,等。
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特开通院长专线:老院长电话: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以及治疗的依据
专家信箱:
血康患者交流群 再障群32580
地址:中国河北无极县城北工业区 电话:9
到我院路线:乘火车来-在石家庄火车站有接站专车,司机电话: 认准车上的血康医院字样,以防上
当!!乘汽车来-坐车到无极汽车站有专车接站。乘飞机来-飞到石家庄机场有车接(登机请前务必电话联系一下)。
中文域名:血液病医院.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最突出的特征是_百度知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最突出的特征是
提问者采纳
最突出的就是脾大,表现为腹胀,很多患者都以为是胃病入院就诊的。
提问者评价
我做选择题用的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供讥垛客艹九讹循番末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常以脾大为最显著的体征
贫血乏力。肝脾肿大,身体急剧消瘦。肺部感染也比较多见。多走动一下就会觉得很累。治疗慢粒可以了解一下中医中药治疗。早日康复。
乏困,腹胀,脾脏肿大;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选择哪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作者:天为伊而蓝
过去 20 年,BCR/ABL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各期 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有 5 种常用的 TKI,分别为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博舒替尼和帕纳替尼。由于部分 CML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TKI,而长期的 TKI 治疗有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需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除此以外,随着时间的流逝,疾病可能会进展、复发,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个体化的运用这些药物,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Larson 教授对如何选择 TKI 治疗慢性期 CML 进行了综述,相关的结论发表于近期的 BLOOD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随机临床试验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关于 TKI 治疗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在发现伊马替尼相比重组干扰素α和低剂量阿糖胞苷更加有效之后,其在所有相关研究中均以标准对照组的身份出现,用法为 400 mg/天。实验组的选择通常有:高剂量的伊马替尼,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或是二代 TKI。目前还没有实验比较过各二代 TKI 之间的差异。研究主要终点: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分子反应(MMR)、早期分子反应(EMR)、无进展生存(PFS)以及总生存(OS)。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1. 伊马替尼新诊断且未经治疗的 CML 患者被分为三组,分别接受 400 mg/天的伊马替尼,800 mg/天的伊马替尼或者 400 mg/天的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或阿糖胞苷。随访 12 年,64% 的患者依旧在使用伊马替尼,22% 的患者换成二代 TKI。5.6% 的患者进展为急变期(BC),10 年时,PFS 率为 82%,OS 率为 84%,89% 的患者获得 MMR,72% 的患者出现 MR,伊马替尼 800 mg/天组治疗效果更好。在治疗的头 8 年,76% 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2% 的患者出现 3 或 4 级的不良反应,73% 的患者出现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28% 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 尼洛替尼新诊断的慢性期 CML 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尼洛替尼 300 mg/次,BID,尼洛替尼 400 mg/次,BID 以及伊马替尼 400 mg/次,QD。随访 6 年,尼洛替尼组累计 MMR 与 MR 均高于伊马替尼组。治疗三个月后,尼洛替尼组 BCR-ABL1 ≤ 1% 的患者多于伊马替尼组,而 BCR-ABL1 ≥ 10% 的比伊马替尼组少。6 年来,尼洛替尼组进展为加速期(AP)或 BC 的患者数及死于进展的 CML 的患者数均少于伊马替尼组。在 OS 率方面,伊马替尼组为 91%,尼洛替尼 300 mg/次,BID 组为 9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另一项关于尼洛替尼的研究表明,治疗 12 个月时,尼洛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其 MMR 率分别为 52% 和 28%。治疗 24 个月时,CCyR 率和 PFS 均无差异。3. 达沙替尼新诊断的慢性期 CML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达沙替尼 100 mg/次,QD 或伊马替尼 400 mg/次,QD。随访 5 年时,两组 CCyR 率无差异,但达沙替尼组 MMR 率及 MR 率高于伊马替尼组,且达到 CCyR 及 MMR 的时间较短。达沙替尼组进展为 BC 和 AP 的患者数量少于伊马替尼组,但两者 5 年 PFS 率和 OS 率无差异。接受达沙替尼的患者,获得 EMR 的比例高于伊马替尼。3 月内获得 EMR 的患者,5 年内 PFS、OS 及进展为 AP 或 BC 的概率均优于未获得者。4. 博舒替尼新诊断的慢性期 CML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博舒替尼 500 mg/天和伊马替尼 400 mg/天。随访到 24 个月时,两组累计 CCyR 率无差异,累计 MMR 率博舒替尼高于伊马替尼。77% 博舒替尼组患者和 84% 伊马替尼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并保持 CCyR,82% 博舒替尼组患者和 89% 伊马替尼组患者保持 MMR。另外,EMR 更好,则 CCyR 和 MMR 率更高。5. 帕纳替尼新诊断的慢性期 CML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帕纳替尼 45 mg/天和伊马替尼 400 mg/天。由于帕纳替尼组患者在早期时动脉中出现血栓,因此该研究持续时间短。帕纳替尼组 EMR、MR 和 MMR 率均高于伊马替尼组,对于新诊断的 CML 患者,帕纳替尼作用效果强于伊马替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早期分子反应是否有某项早期分子反应可以预测疾病长期的预后?研究者发现,当 BCR/ABL1 在外周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迅速下降时,往往提示更高的 MMR 率及更优的 OS。目前还不清楚,如果未出现 EMR,改变治疗方式是否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 TIDEL-II 的研究中,新诊断的患者最先使用伊马替尼 600 mg/天,在 3、6 或 12 月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患者,改用伊马替尼 800 mg/天或尼洛替尼 400 mg/次,BID。随访 2 年,55% 的患者依旧使用伊马替尼,30% 的患者改用尼洛替尼。3 年时,OS 率为 96%,95% 的患者疾病未转化。因此,如果原始治疗无效,早期转变药物用法或许是不错的选择。疾病进展研究早期有人担心,CML 患者很快会对 TKI 产生耐药性,随之而来疾病向 AP 或 BC 的转化,但实际上,如果对疾病监测得当,疾病转化的发生率较低。对大多数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MR 会更加强烈。因此,保持每日的治疗量很重要。如果接受伊马替尼的剂量减少 10%,MMR 率便会显著降低。大多数疾病进展发生在 TKI 治疗 2-3 年内。有研究表明,治疗 6 年内,尼洛替尼 300 mg/次,BID 组,其疾病进展率低于伊马替尼组,而尼洛替尼 400 mg/次,BID 组疾病进展率最低。另有研究表明,达沙替尼相比伊马替尼,其疾病进展率低。基因突变是疾病进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尼洛替尼相比伊马替尼,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突变的产生。停药状态一些治疗阶段维持 MR 的患者,停药后也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 MR。目前不知道该人群的比例究竟有多少,但可以明确新诊断的慢性期患者并不是该人群的主体。在治疗初始使用效用更强的 TKI,可以提升停药后保持 MR 的可能性。副作用使用 TKI 很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往往被临床医生忽略。使用 TKI 治疗时,常常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但很少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TKI 也可能会加重先前存在的一些疾病,先前存在的疾病也可能成为患者致死的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在关注 CML 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的疾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血管毒性研究表明,尼洛替尼比伊马替尼更容易产生血管毒性事件,主要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疾病,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肺水肿较少。使用达沙替尼治疗的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较高,还会出现动脉缺血事件、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帕纳替尼会促进动脉血栓的形成,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经济考量TKI 药物价格昂贵,这往往成为患者未能坚持用药的原因。相关研究建议,对于新诊断的慢性期 CML 患者,可以先使用较为廉价的伊马替尼,如果治疗无效,转为药效更强的二代 TKI,这是最经济的一种方式。未来的治疗策略医师该如何选择 TKI?未来,将会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临床,二是价格。除此以外,综合考虑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的合并症以及可能出现的晚期并发症和诊断时的预期风险等因素,也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点。最终,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谱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二代 TKI。如何治疗慢性期 CML首先,根据病史、基本状态、是否存在合并症、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诊断性评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相关代谢指标、LDH 水平以及 BCR/ABL1 的 PCR 检测。如果 BCR/ABL1 阳性,行骨髓穿刺及活检以判断 CML 的分期,并且获得分裂中期细胞遗传学样本。随后,计算 Sokal 评分,行心电图检查了解 QT 间期的时间。治疗初始使用伊马替尼 400 mg/次,QD,每天不节制饮食,多喝一杯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停药 4-5 天。治疗的第一个月,每周都需要为患者评估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且检查血细胞计数。如果出现血细胞减少,可以输血或使用非格司亭而不需要停药。大多数患者治疗 1-2 个月后血液学指标会得到控制。对于 Sokal 评分较高的患者,建议初始使用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这两种药物药效更强,达到 EMR 和 MMR 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也要注意这两种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肺病或者胃肠道出血的患者,不用达沙替尼,而对于有糖尿病、肝脏疾病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慎用尼洛替尼。治疗 3 个月后复查 PCR,如果患者获得 EMR,并且可以耐受先前的 TKI,则继续使用该 TKI 治疗,3 月后继续复查。如果患者使用伊马替尼 3 个月后未能达到 EMR,建议停用伊马替尼,改用二代 TKI。对于治疗 3 个月血液学指标仍未控制的患者,行骨髓检查并检测 ABL1 激酶基因是否突变。对两种以上 TKI 均无效的患者,可在慢性期行异体干细胞移植。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肺动脉高压相关文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文章
白血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