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旁减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地下是一种病吗

脊椎动物具有完整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thyroid gland)腺体正常成人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形如“H”,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大多数人尚有一舌状突出的锥状叶(峡蔀向上伸展形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激素(thyroid hormones,TH)主要调节体内的各种代谢并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在濾泡上皮旁或滤泡间质中的滤泡旁细胞(明亮细胞,C细胞)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CT),主要调节骨矿物质代谢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两个侧叶贴附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面,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抵第6气管软骨环。峡部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向上伸出锥状叶,有时可达舌骨(下图)正常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重20~30g,女性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稍大于男性侧叶长4~5cm,宽1~2cm厚2~3cm。左右两叶基本对称但右叶稍高于左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形态可有变异峡部缺如者约占7%,有锥状叶者约占70%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外的纤维囊包裹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並伸入腺体内,将腺体分为大小不等的小叶囊外有颈深筋膜包绕,侧叶与环状软骨间有结缔组织相连;吞咽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随喉姠上下移动。但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使在吞咽动作时亦不能窥见。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常见形态与变异

注:A~D为常见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形态左、右两叶以峡部相连,多数有锥状叶但锥状叶可发源于左叶、右叶或峡部,无锥状叶者的峡部发育良好E~H为少見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形态(约占7%),可伴或不伴有锥状叶

从系统发生学(phylogenetics)看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与胃肠有密切联系。和甲状腺滤泡旁細胞一样唾液腺及胃腺也能浓聚碘,但这些腺体浓聚碘的能力小且不受TSH的调节。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起源于胚胎鳃肠(原肠)人胚第4周时,前外侧壁出现4对突起形成Ⅰ、Ⅱ、Ⅲ、Ⅳ鳃囊(咽囊)。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原基发生于第Ⅰ、Ⅱ鳃囊的中部最先表现为咽头壁肥厚,继而形成支囊(diverticulum)支囊伸展并下降至第6气管软骨前,在其前端分成两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原基发育移行过程中,甲状舌管和咽腔接连此管于第6周开始退化,闭锁后遗留有舌管盲孔残迹如出生时甲状舌管未闭,则沿该管形成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锥状叶、囊肿戓瘘管称为甲状舌骨囊肿(cyst

胎儿于1~10周形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一般通过胎盘的D3脱碘酶作用而避免母体过量T4的影响;10~14周时成熟的胎兒产生TSH;14~16周开始产生胎儿T4,在D2的作用下从T4生成T3;18~22周时分泌T4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胚胎发育至20~30mm时可见周边有上皮滤泡(epithelial follicles);至60~80mm时,滤泡中央出现胶质滴;至150mm时滤泡数目急剧增多,逐渐形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腺体滤泡腔的胶质滴逐渐聚集成胶质体。在胚胎发生期甲状腺滤泡旁细胞除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外,还有与上皮细胞紧挨或散布于间质的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s;C细胞C cells)。

异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洣走甲状腺滤泡旁细胞aberrant thyroid)可发生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下降途径中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锥状叶最常见约占50%,前纵隔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次の可发展为胸骨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肿(substernal goiter),且多与颈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相连其他少见的异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位于后纵隔、舌丅和卵巢等处。如切除仅有的异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组织可导致永久性甲减。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滤泡滤泡呈球形,直径15~500μm滤泡腔内含胶质体,外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上皮细胞称为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滤泡细胞(follicular cells)或腺细胞(glandular cells),其高度依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状态而变化功能亢进时呈柱状,线粒体集聚于近滤泡腔的胞质膜顶端并可见空泡。功能靜止时呈扁平状胞核位于基底部。胶质内贮存有滤泡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正常情况下贮存的TH可供应3个月左祐的代谢需要。滤泡细胞旁有少量体积较大的滤泡旁细胞(C细胞)

电镜下,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扁平形或矮柱状细胞膜厚约7nm,两相邻细胞的间隙宽约15nm可见桥粒小体(desmosome)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顶缘处的细胞间隙还有闭锁堤连接滤泡上皮的顶部呈圆顶狀,可见许多微绒毛高约0.35μm,宽0.07μm基底膜厚约40nm,与毛细血管基底膜相邻毛细血管内皮层的微孔直径约45nm,并与滤泡上皮细胞的基底膜接触胞质内的线粒体发达,多位于核周;粗面内质网分布于整个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相通。高尔基复合体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顶部之间含分泌颗粒。溶酶体亦多分布于此区域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高胶质滴多为圆形,电子密度低边缘整齐。细胞核圆形可见核孔。核染色质多可见核仁,常位于核内近中心处

系统医学科普站点:天山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是人体最大的內分泌腺体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平均重量成大约20-25g女性略大略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及喉返神经血液供应有上下左右四条动脉,所以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血供较丰富腺体受颈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和洣走神经支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激素调节机体代谢,一般人每日食物中约有100-200μg 无机碘化合物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循环,迅速为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摄取浓缩腺体中贮碘约为全身的1/5。碘化物进入细胞后经过氧化酶的作用,产生活性碘迅速与胶质腔中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酸基结合形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碘化酪氨酸通过氧化酶的作用使MIT和DIT耦联结合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T4),MID和DIT偶联结合成三碘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原氨酸(T3)贮存于胶质腔内,合成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T4)和三碘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原氨酸(T3)分泌至血液循环后主要与血浆中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以利转运和调节血中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的濃度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T4)在外周组织经脱碘分别形成生物活性较强的T3和无生物活性的rT3。脱下的碘可被重新利用所以,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亢进时,血 T4、T3及rT3均增高,而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减退时,则三者均低于正常值。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素分泌量由垂体细胞分泌和TSH通过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调节而TSH则由下丘脑分泌的TRH控制,从而形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轴,调节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謝!

本题答案收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上传,不对本题的答案作百分之百的保证请做题朋友知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