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治疗依赖性吗?

为什么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
【刀逼的回答(343票)】:
赞的人太多,我只能不停的完善这个答案了,为避免误导,特此声明:本答案不做具体治疗方面的指导,这方面请门诊咨询医生。
--------------------------------------------------------------------------------------------------------------------------------------------
每次见到周琳回答问题我就觉得无可奈何。。感觉就像全天下人都是利欲熏心,他一个人铮铮铁骨。
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终身服药,而是大多数人,其实原因嘛,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1、病因不明,2、心脑血管系统所受损害不可逆,3、前两者都有,4、由于我才疏学浅,尚未学习到的原因。
1、病因不明。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1)后者病因明确,临床上大多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高,但只要及时、积极地去除或控制病因,高血压作为一种症状将随之治愈或明显缓解,心血管危害也将大大降低。这种人呢,多数是不需要终身服药的,不过可能得终身改变自己的饮食及生活习惯。2)前者病因不明,这部分人呢,多半是不知道为嘛得了高血压,所以也就没办法根除病因,只能治疗一下高血压这个“症状”了,就好比肺炎引起的咳嗽,如果不治疗肺炎只是止咳,那么这种“咳嗽”一辈子也离不开药。这类高血压需要分层次给药,初诊时会进行评估——如果是低危和中危患者,并且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能够低于140/90(谢谢
提醒,原文表述不对,原文为“低危和中危患者并且血压低于140/90”) ,那么就恭喜你,只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就好(不过这一点周琳说得对,这往往是最难的,不少低危高血压最终在患者自己的推动下走向了高危,不过也有病人是在未知的病因的推动下),这种方法必须保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到医院复诊并且不适随诊。当然高危是肯定要终身服药的。
为了不误导患者,我还是上图算了,另外具体治疗方案请听给你看病的医生的,请不要拿我的回答去和给你看病的医生争:
2、损害不可逆。
人毕竟不是橡皮泥,你怎么捏都可以。当某些因素长期作用身体,身体所受的损害就不可逆了。例如长期高血脂,血管硬化、会长斑块,现在的科技没有能够把这种变化逆转的技术(如果能逆转就能一定程度上返老还童,你觉得目前做到了吗?),所以这种情况下形成的高血压就只能长期给药了。而这种不可逆的损害当存在高血压时就非常危险了,如果血管硬化时,可能在血压极高的时候直接导致内出血,如果发生在脑袋、主动脉直接就没命了。
还有就是高血压本身的原因对身体的损害不可逆。
3、两者都有。我想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所以,题主你压根就提了一个伪命题,何须来证伪?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唯一需要所有人一辈子坚持的就是合理的生活方式。
然后是现代认为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的理由:
持续的血压升高主要损害心、脑、肾、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终可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你若想要证明即使现代医学认为需要终身服药的患者不必终身服药就需要推翻以上观点。简单点说,你需要证明同样是高血压,不吃药的人和吃药的人相比,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没有差异。(敬告看这个题目的所有人,这个有差异是被无数实验证明了的,所以我不支持这个试验。)
另外我回答你另外一个问题:
现代医学是信任体检中心数据,还是协和医院的数据,或者什么数据?现代医学并不是信任的数据,而是信任的试验设计,从如何挑选试验对象(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如何进行试验、如何随访、如何挑选统计学方法等等诸多方面考究你到底值不值得信任。
那么其实找一例证伪就可以了
这句话太想当然了,要是个案能说明问题,那整个医学和巫医有什么区别?
另外说说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比较慎重,过去认为血压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为衰老过程的正常表现。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多较慎重,甚至认为老年人的血压升高不需要治疗。同时,鉴于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担忧降压药物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对老年人的血压升高干预不积极,所以其实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是医生告诉他停的药,所以“健身房里的老年人”并不能用来作为证据。
但是近些年,医学的进步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证明降压治疗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对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中降压治疗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获益相对更大。老年人降压和年轻人降压不同之处,老年人更追求平稳,降压的速度更加缓慢。
以前有过一个同学问我,为什么血压正常了还需要继续服药?
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当前的用药方案控制住了血压,应该继续坚持。
【小狼的回答(50票)】:
根据我的理解,题主的问题应该并不只是对高血压是否需要终生服药感兴趣,而是对整个询证医学体系存在误解。通过复习题主以前回答中的评论发现题主的概念是只要能够举出一例与疾病治疗指南相反的病例,即为证伪,也就是说,指南所推荐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
(evidence-basedmedicine, EBM )是一个循证实践的医学过程。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临床技能和经验;并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三者缺一不可,保证病人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题主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一条: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当中。
首先,关键词“当前”。医学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经典物理等学科类似的高度,太多的发病机理(包括分子机制,病理生理等)还没有达到“一清二楚”的地步,因此自古医生看病主要就是凭借当代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来做诊治。而当代询证医学的兴起正是试图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给医生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相对最合适的治疗手段的建议。
第二,关键词“临床研究”。我来简单展示一篇lancet oncology上的阿比特龙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文章。首先挑选实验组和安慰剂组,这里有严格的入组标准。
然后通过双盲的试验加随访得出结论
可以看到阿比特龙组的总体生存率(绿色)要高于安慰剂组,但是在随访24月以后两组间就没有显著差异了。而在这个试验过程中,阿比特龙组内6个月就死亡的患者肯定比安慰剂组活了24个月的患者去世的早。那么按照题主的理论,这一对患者就可以用来证伪“阿比特龙对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这个命题了吗?当代询证医学的理论恰恰与题主的观念相反,倾向于更相信大样本的统计数据,而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个体的结果。因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太大(性别,身高,体重,免疫力,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情况),当你限定某少数几个个体进行比较,又如何限制这无数的变量呢?只能通过大样本的严谨设计的试验来尽量稀释,平均这些变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所以题主如果想要证伪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并获得整个医疗界的认同,那么简单来说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各个人种,各个区域,两种性别中,随机的挑选高血压患者(严格来说至少还要区分低中高危),分成两组,一组交给医生治疗,一组按照题主的要求不进行治疗。双盲情况下通过10-20年的随访,最终做出生存曲线。如果题主的不治疗组的生存率要高于治疗组,那么可以证伪医学界的结论。请千万别觉得是有意刁难题主,因为这些实验,是现代医生,科研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临床经验-实验-临床应用”这个转化医学循环,已经一步步走出来了的。如果要反驳,至少也请走完这个循环。
其实,目前的治疗指南指的都是一个概率问题。一种治疗方法本身就不适用于所有人,如果对大多数人有效,那么这就是我们推荐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大家不要通过网络轻信或者崇拜某种治疗手段或方法,适用于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你。在看病就医上,最要不得人云亦云。
归根结底,还是目前医学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看到题主以前的评论里面提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而当代医学远远不知道自己的定理在哪儿。也许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后,题主所期望的一个个例即能证伪的梦想才能实现。
1.Abiraterone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COU-AA-301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宋烁阳的回答(22票)】: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答的很好了,再补充一点具体的。
首先要清楚高血压服药的目的是控制血压,如果你可以通过运动、规律作息、调节饮食等等把血压稳定控制下来了,那么你确实不用服药(但是还是建议你动态监测)。
但是某健身教练把这个问题看的太简单了,事实上能健身控制血压的临床上太少见了,不说现在人压力太大能不能坚持健身。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比如嗜铬细胞瘤)那你就算健身把自己跑死血压还是那么高。
某健身教练你不要一副被害妄想症,我们当医生的有必要去故意宣传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吗?服不服药跟我们有毛线关系,你以为我们有回扣吗?倍他洛克都快便宜成水了你造吗?我拿水的回扣你信吗?医患关系都这样了你有必要这么黑吗?你一健身教练有资格去跟医生讨论怎么看病吗?
结论:请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方案。
【低吟浅唱的回答(6票)】:
医学不是做数学题。
找出一个伪例,证明“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 So what?就能证明“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不需要终身服药”了?
何况一个伪例能说明什么呢?别说莫名自愈的高血压了,莫名自愈的癌症我们都见过。包括我本人就是一个莫名自愈的哮喘患者,我将我的自愈归结于参加了12年的游泳训练,但万一其实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无意误食了某种神奇药物呢,又或者其实是因为某次我妈在新年许下了神秘心愿呢? SO what? 我能去告诉我的患者这些吗?能让他们尝试这些方法吗? 不能,我只能告诉他们现在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发育期的时候碰运气看呼吸系统能不能成长完善了,不然就是只能终身常备喷雾剂。
更何况找到的伪例就可靠吗?那个莫名痊愈的高血压患者,其实是因为直接每次量血压时候都很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后来不紧张了呢?
一味强调询证医学科学性也没什么意思。毕竟现在的医疗水平还是太低了,我们医生知道的还是太少了,能做的还是太少了。我们所能采取的与其说是“治疗措施”,不如说是“延命措施”。
我一直想做但是没能做的一个调查就是:普通人现在认为医学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我想应该有不少人是觉得除了癌症、艾滋和一些特别罕见的病之外,大多病都能看得好。那么事实上呢?除了一些细菌感染外,感谢伟大的抗生素,我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别的“能治好”的病来了。大家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
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理论是说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是均衡的,比如宇宙那么大,我们现在能做到是飞离地球、最多登录月球,那么在物理、化学乃至计算机等项目上的进展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程度。这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了,不过恐怕现在医学也就发展到了这么个程度而已,距离全知全能,遥不可及。
所以现在我们对高血压患者能做的就是:
“唉呀我们也搞不清你这血压到底为什么高啦,虽然有点思路但还是搞不定了啦,你就先拿这药吃着至少能让你脑子别炸了好不好?”
“啊,最近血压挺好的,药一直在吃吧?好的好的。喔喔,还有在锻炼,挺好挺好。还找隔壁王医生开了中药吃啊?也好也好。什么?那不行,降压药不能停,你现在正常是吃了药,你一停又要上去的呀!什么?已经停了三天啦?这次药你拿回去一定要按时吃的哦!不能等上去了再吃的呀!!!”
“拿单子去三楼付钱住院,让家里人衣服送来。"
但即便如此,现代医学还是先进于传统医学,就好比火箭和飞机的差距,在固定领域里飞机也有比火箭方便好用的地方,也有更快更舒适这样的发展潜力,但是要上太空、要去探索更远的地方就非得火箭不可!
啊,不过我并没有说中西医结合是航天飞机的意思啦= = 也别联想太多了。
【周文文的回答(5票)】:
第一,健身教练说健身能治疗一切疾病,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第二,我就是医药代表,做降压药推广的,公司的理念也从来不要求超适应症推广,不需要所有患者都吃,还多吃。比如我们产品是某ARB。推广过程当然跟医生说适合糖尿病伴高血压,适合有微量蛋白尿的,有肾动脉狭窄的不能用,一般来说,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的,医生都首选CCB了,有冠心病心衰的,医生都选ACEI。我们从来不干预啊!你以为医药代表会瞎忽悠医生?你以为回扣到处都是?你以为国内外各种指南都糊弄人的没人看?我只能呵呵了。
至于终身服药,指南上没写。但是临床上血压是有分级的,不同级别不同处理,但是生活方式干预肯定是有的。
我自己亲戚高血压150。我只给他拿了一盒我卖的药。我说,从你吃药时候开始戒酒 。吃完了,酒戒了。血压下来了,现在也不吃了。
乱七八糟的手机码字一团。有点被健身教练气糊涂了。见谅。
【LeziChen的回答(3票)】:
韩启德院士的这段讲话可以回答这个的问题,为了防止有人断章取义,我把重点结论加粗了。
在2012年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组织的博士生年会上,有500多位博士生参加,我在会上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高血压是疾病吗?当时全场几乎人都举起了手,我说不是,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此时,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因为疾病不仅要有前面的条件,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没有这些,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第二个问题,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全场多数人举起了手,也有1/3的人没有举手,没举手的说既然不是疾病,我为什么要治疗呢?另外的人说,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而且是危险因素。我说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呢?我给大家说一个事实结论,通过大量的研究,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这个作用很显著。这个讲完了以后,我说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大多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自己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都举起了手。当把降低30%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时,是什么样的含义? 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 亦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你愿意终身服药吗?我说好,现在我给大家具体考虑一下,你一个人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治疗?如果把降低30%心脑血管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含义呢?拿我国4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来看,10年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塞、脑卒中发生率有不同的结果,最高15%,也就是100个高血压的病人在10年之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概率10%,降低30%,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的人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是受益的,他们还可能存在药物的副作用,加上药物的经济负担,另外的90几个高血压病人非但没有用,还可能受到副作用。所以答主要找证伪,100例里能找到90几个哦,但是如果你有高血压,你愿意冒那多出的4.5%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吗?
但是正如韩院士所说,高血压是危险因素,对其治疗价值在于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对其证伪并没有说服力,题主要是能找到诸如”胰腺癌全身转移放弃治疗后存活10年“,”重度室间隔缺损保守治疗后心肺功能恢复正常“之类的反例,都能发NEMJ了吧。
【汤汤的回答(8票)】:
我给我妈说的时候是说:这血管啊,就像一条装水的塑料管子,很多人生活不注意啊,吃的盐比较多啊之类的,搞的管子里的水压太大了,再加上时间久了,管子慢慢风化了。要是不吃药的话,管子里的水压很难降下来,年轻人血管质量比较好,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久了,管子慢慢就损伤比较严重,年纪大了,血管不太好了,如果压力一直那么大,搞不好哪天管子破了,在脑袋里,就中风了。年轻的时候管子还有些弹性,问题不是很大,年龄稍长,管子基本上没有弹性了。我们人体的“管子”又没法更换,只能是降低管子里的压力了。吃药就像是每天不间断的让管子里的水压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保证管子里的水流通畅,不要压力太大。糖尿病啊之类的,就像是管子里流的不只是水,还有一些可以从里面腐蚀管子的坏的东西。
高血压的药物,是一直让管子里的水保持在较低压力下,不吃药的话,很容易压力又变回原来的,所以,吃吃停停,比不吃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其他的什么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比较起来,确实相对比较少,就没给我妈科普了
【周琳的回答(16票)】:
首先必须要知道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高血糖,高血脂,心脏问题,血管狭窄,血液过于粘稠,是导制高血压最多的主要原因。
那我们把患者的血脂,血糖,调整到正常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不少人的高血压哪?答案是肯定。
如果是我在医院的住院处,做数据调查,调查的对象不光是高血压的患者,还是一群宁可躺着吃药等死,也绝对不肯改变自己,积极面对生活,任人摆布的愚人。
要是你去健身俱乐部里去做调查,哪怕是很小的健身房,你也可以轻松的发现不少老年人,开心的跟你聊去,当初病的如何严重,用过多少药,之后决心靠自己锻炼到一切正常,摆脱所有药物。面对一群积极面对生活,有决心,有毅力,改变自己的人,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正能量,那数据就因该是只要肯正确的锻炼就不需要药物依赖。
那我还有一大柜子资料,三高通过锻炼恢复正常,并长期控制,摆脱药物的例子哪!
真的有时在于你的调查对象和地点,要是在火葬场调查哪?是不是所有死者都有过高血压,那高血压就肯定是第一致命杀手了吗???
像不少癌症患者,被医生认定只能活几个月的,自己的努力改变活上几十年的也不少,那他凭什么就说你活不了哪???
像血压高这种症状和恶性肿瘤比,根本就不算什么很大很严重问题。所以这个结论太过绝对了,很值得怀疑真实性。
现在太多是富贵病,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老老实实的棒子面,蔬菜,保证适量的运动,快乐的心情,哪来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等。
【BooJain的回答(1票)】:
我心血管的老師說現在的臨床觀點是降脂藥要長期服用,因為便宜、副作用很小,一直吃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壓,防治冠心病等,即使是一個高血脂已經降下來的人。
【龙啸天的回答(1票)】:
1:西医里面高血压不一定就终身服药,比如体重下降10kg血压可以下降5-20mmg,合理的饮食血压可以下降4-9mmg,达标的运动可以让血压下降5-10mmg,盐的摄入量达标了血压可以下降3-5mmg,限制饮酒血压可以下降2-5mmg,如果上面这些事情做到位了,完全可以达到少吃药甚至不吃药就可以把血压控制的很好。
2:西医是循证医学,就是讲证据,证据的等级最高是随机双盲实验,其次就是那种医疗大数据。
3:大多数的患者,包括很多医生对于高血压的理解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大家可以看下欧洲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或者今年日本新出高血压指南,指南就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大家都可以看懂。
4:最后说一句代谢病的治疗是一种抗衰老的治疗,不是去除疾病,而是控制疾病。而控制疾病的概念就是调整、保健。所以,不要认为所吃的药是治疗疾病的,它是控制疾病的,将疾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健概念,也就是治疗即保健。
【钱天天的回答(1票)】:
大多数人又懒又馋,他有高血压,顺便心脏又不好。你让他不要抽烟,他就摇摇头,饮食清淡,要多动,要减肥。他心里嗤笑,听了医生的话还用不用活了!呵呵!!我只要吃药不就行了嘛,呵呵。
所以大部分人需要终身服药。吃药最简单。
根本不是我们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
【不二青龙的回答(0票)】:
现代医学从来没有说过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
即使是难治性、顽固型高血压,也可以采用手术方式,去交感神经来治疗。
治疗后血压立刻可以下降5-20毫米汞柱。
【JiFei的回答(0票)】:
从机制上讲可以用动脉压力反射去解释,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可以检测动脉压力的瞬间变化,启动瞬时负反馈调节机制,最小化血压波动可能造成的损伤,而慢性高血压中,由于反复的血压波动,依据最小做用量原理,感受器必然将调定点上移,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然后血压调定点以下的波动无法调节,器官的损伤性会加大,而降压药本质上并非降压,无论ACEI还是络合喜这样的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通过这个反馈机制的节点影响,影响整个调节网络,使得调定点下移,部分恢复敏感性,终身服药实际上是就在于此,而低危患者,之所以不用药物,实际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处于这个生理调节节点中,保护感受器的敏感性,但是这个犹如那些微分动力学方程中的平衡点,过了这个点,可能就无法在靠生活调节了,所以靠生活方式调节只适用与少数人
【寒来暑往的回答(0票)】:
高血压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症状、或某种疾病的一部分、或者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饮食、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因素都很重要。有可能你看100个医生、你会得到100种治疗方案。但是他们的建议都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现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很多、但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都是利益的驱动。确实是不同的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这也需要医师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并且太过频繁的改变药物也不太好。建议找一个信得过的医生、长期保持联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了解你病情的。
【julia的回答(2票)】:
因为长久血压高会损害心脏,所以要控制住。
我单位一个医生,六十一二了,之前有血压高过,150/90左右吧,没吃药自己控制作息饮食运动,就下来了。不论吃药还是别的方法,总之不能不管它。
【SmithLee的回答(0票)】:
lz百密或有一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包括服西药)本身就是服药和治疗,难道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食物对高血压没有防治作用吗?我们不能把食物和药物人为的对立起来,自寻烦恼。毕竟长期服西药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其害处甚至很可能超过高血压本身,有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虽终生服药,最后仍死于脑血栓或脑出血。这说明什么?说明现代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昨是今非的所谓药物防治客观上是在害人。因此我认为,第一,高血压是有原因的,所以对现代医学而言,第一要务是探明其病原,其次才是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疗,理疗,运动。而把终生服西药作为主要防治手段,无疑是片面和错误的。第二,事实上中医对于高血压病原的探究很有建树,现代医学应该予以重视和借鉴。最后,医疗,保健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化的服务,若一些社会集团把医疗作为一种产业甚至是十分有效的产业链,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南辕北辙了。背离了为人民服务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所有的情况吗?
我妈妈刚刚才会一点一点!
今天检查了一次,医生说有一点。
明天还要去检查。
应该说还没有确诊?
需要到更大的检查吗?
有些情况是临界高血压,如果控制好了,可以不用终身服药,如果确实确诊高血压了,原则上就要终生服药,避免引起血压波动太大,引起并发症。如果确诊了高血压,还要找出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效果更肯定,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到3级以上医院作一个详细检查,结果能更准确一些。
其他答案(共10个回答)
确诊后,按照医嘱,服用副作用小一些的降压药。还可以加服一定量的阿司匹林,这样降压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断续服用降压药,这样会严重伤害靶器官,甚至会危及生命。
祝你一切安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已达1.6亿人,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传统的高血压单一疗法往往效果不佳。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目前最为推崇的是高血压联合治疗。
  广告一:某某降压胶囊是获得高血压联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认可治疗高血压的纯中药,开创中医药走向世界之先河。
  专家点评:这是典型的吹牛,拉大旗作虎皮。高血压联盟从来就没有推荐过任何治疗高血压的中药,这样说完全是无中生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云云也是假的。
  广告二:从数百种天然中草药和人体基因因子精心提炼出的某某药物,可以强化人体自身基因抵抗力,修复病变基因缺陷,从而达到完全治愈高血压的目的。
  专家点评:基因治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较大距离,高血压的治疗上也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基因疗法。“人体基因因子”、“强化自身基因抵抗力”等纯粹杜撰的术语,暴露了其毫无科学根据的事实。
  广告三:正常血压是指高压(收缩压)小于130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小于85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指血压在正常血压和确诊高血压之间,高压(收缩压)在130~149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在85~89毫米汞柱;确诊高血压是高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50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
  专家点评:上述这个看似很通俗、简明的对高血压分类的解释非常荒谬。正常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应该是小于120/80毫米汞柱,而高血压则应该是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临界高血压的说法现在已经取消。
  广告四:某某胶囊能在几天内使血压平缓下降,头痛、头昏、耳鸣、潮热、胸闷、乏力、失眠、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逐步消除。
  专家点评:高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后,与之相关的头痛、头晕等症状的确可以随之消失,但像这种包治百病的说法值得怀疑,连性功能障碍都治得好的抗高血压药有些过于神奇。
  广告五:彻底摆脱西药的困扰,不需终生服药是该药的特点。从此停服此药及其他任何降压药物,血压将不再回升。一般患者只需服用2~3疗程就可康复停药。
  专家点评:“不需终生服药”的说法的确很能“忽悠”不少高血压患者,但高血压治疗并没有所谓的捷径。一般来说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目前还都需要终身服药,这是很明确的。随意停服抗高血压药,或者迅速减药、停药,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能会更糟。如果服药后血压下降达标时,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而不应断然停药。
  广告六:某某高血压治疗仪,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显著疗效。经过8周以上定期使用,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分别降低14%和10%。
  专家点评:高血压治疗仪现在可谓是满天飞,各式各样、高低贵贱一应俱全,但疗效如何应画个问号。这也是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未推荐过此类产品作为高血压治疗手段的原因。
  专家强调,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得出,高血压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更加充分,理念更新比较迅速,但高血压患者必须掌握几个原则性的理念。首先,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中之重,常用的有5大类降压药,只要能把血压降下来都有好处。其次,大多数患者一生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才能治疗达标,提倡小剂量复方制剂或是联合治疗。第三,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积极干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做到综合干预。第四,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最好家中就有血压计方便监测,控制情况,千万不能“跟着感觉走”。
  专家提示
  ●高血压联盟没有推荐过任何治疗高血压中药
●治疗高血压从未听说过基因疗法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
患高血压,首先应该系统检查,明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把原发因素去处当然就治愈了;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去除可能因素,比如肥胖`生活不规律`吸烟等等,如果有这些原因,首先要消除,下一步就是药物治疗了,要选择对你适合的药物,到当地找心内科医生详细而且经常的诊疗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有问题或者更具体的用药问题可以再问.
患了高血压后,如果靠限制饮食、减肥、戒断烟酒和增强锻炼等方式还没能有效的控制血压,那就需要药物治疗了。药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慢比快好。抗高血压药物通常会服用很长时间,有时候患者会终生服药。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且每天只口服一次药,副作用较少,不会加强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强化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
• 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 钙拮抗剂 • α受体阻滞剂
•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以上药物中对器官有保护作用的是: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CEI可以温和、持久地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代表药物贝那普利(洛汀新)具有双通道排泄的特点,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同时由于有很强的肾脏组织亲和力,还被看成是肾脏保护药物;近期有研究报道显示它还可以显著改善心衰病人的预后。
ARB是新近开发研制的治疗高血压药物,被誉为九十年代心血管药物的一个里程碑。研究证明该类药物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心、脑、肾保护作用。并且其代表药物缬沙坦(代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的性功能障碍。
在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时,要多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在医生的帮助下,患者可以给自己延长生命,享受健康生活的机会。
血压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者以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 研究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mmHg,患者的死亡率就会显著减少32%,中风减少44%,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截肢)减少24%,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出血)减少37%。专家发现最低血压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也最慢,据此血压控制目标最好设定为130/80mmHg。
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
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注意哪三忌
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切记以下三忌:
一、忌服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骤降,全身各组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将会因缺氧而发生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二、忌突然停药引起血压反跳。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如果突然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临床称为降血压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一系列症状,有的病人还可因血压骤升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后使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而出现的反跳现象。故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切忌突然停药,而应逐渐减少药量,平衡过渡,以保证安全。
三、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传统的降血压服药方法,是每日药量分3次服用,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1次,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殊不知,睡前服药,2小时后可达血药浓度最高峰值,而此时机体本身血压也在下降,二者合一可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形成,发生脑血管意外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医生嘱咐的时间服药,或采用时辰药理学原理服药法,避免发生上述因掌握服药时间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因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倍受患者重视。虽然绝大部分药都是经肝代谢肾排泄,但并不表示对肝肾都有损害。患者可以考虑选用双通道排泄的药物,如洛汀新。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不良反应,由于每个患者的反应性不同,因此不良反应表现也各异。现在普遍应用的各种降压药都经过大量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只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
1)利尿剂: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脂。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会有不利影响。
2)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虽然最近发现小剂量可治疗某些心衰,但大剂量使用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3)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由于对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有抑制,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
4)α受体阻滞剂:体位性低血压,尤其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常在入睡前半量服用,并注意夜间尽量避免起床。
5)ACEI:最多见的是咽痒、干咳。
6)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降压药的使用或配伍禁忌
保钾利尿剂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心衰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用于妊娠妇女
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不是好的组合,而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和用可以防止低血钾
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利尿剂长期合用,因可引起血糖和血脂紊乱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观念
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从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转变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2.有利于改善代谢障碍;
3.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4.适用于配合全身其它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血液中的脂肪物质也就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尤其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造成脑动脉变硬,脑血管腔变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会发生脑出血;如果病人的血压突然下降,就会发生脑血栓。这就是高血压患者不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导致血压没有很好控制而引起中风的原因。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引发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越高以及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有数据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例比血压正常的人高4—7倍;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有76%的人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病人不能随意停药。有的人,血压高的时候用药,血压低的时候停药。这样服药很不好,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使血压得不到长期控制。高血压病因复杂,至今无法根治,只能对症降压治疗,因此必须终身治疗。如果服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只能说明此时选用的降压药和服用的剂量基本合适,使血压得到控制,并不能说明高血压病已得到治愈或心、脑、肾血管受累发生的病变已恢复正常,所以仍应坚持治疗。当然,在血压平稳一个阶段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
您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身体检查,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检查也比较容易,但是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却要引起您足够的重视,我建议家中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最好配备有血压计,平时就要经常检查自己血压,如有升高应马上吃药,判断是否高血压的标准很简单,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您实在不会使用汞注型血压计,建议您购买电子式血压计。
老年人患高血压,是要终身服药的了.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一、 合理膳食
1. 饮食对于高血压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
2.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
应忌的食品---蕃薯(产生腹气的食物)、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
②蛋白质食品---牛肉、猪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
应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鲱鱼、金枪鱼等、加工品(香肠)
③脂肪类食品
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
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浸沙丁鱼
④维生素、矿物质食品
适宜的食品---蔬菜类(菠菜、白菜、胡萝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黄瓜)水果类(苹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类、菌类宜煮熟才吃。
应忌的食物---纤维硬的蔬菜(牛蒡、竹笋、豆类)
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葱、芥菜)
⑤其他食物
适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饮料
应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
酒类饮料、盐浸食物(成菜类、成鱼子)
酱菜类、咖啡
3 高血压病人应注意的饮食习惯
①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③ 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④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⑤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⑥ 多汔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⑦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二 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1、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 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② 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③ 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 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 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2、运动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② 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③ 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
④ 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三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
-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四 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五 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六 按时就医
建议你妈妈使用纽崔莱的深海鱼油胶囊及茶族益脂胶囊.服用前后都去查下血压,效果就知道了.
30多岁,年龄较轻患有高血压,应首先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无明确原因的高血压,它的形成除遗传因素外...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方
  1、三餐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
看你高到什么程度,如果轻度的话可以通过饮食,生活调节几个月,如果不见效,确实需要终生服药,因为高血压远期靶器官损害很严重,而且很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目前为止是不能根...
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 高血压 ,以致 低...
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 高血压 ,以致 低...
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 高血压 ,以致 低...
卧位、坐位、立位的血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就医时多数医生都测患者坐位血压或卧位血压,如果只测卧位血压,还有可能测到的是 高血压 ,以致 低...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药物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