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药治疗的方法?

心肌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我的图书馆
心肌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塞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
  而情绪上的危机、营养过剩的一餐、或运动过度及举重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潜在牟≡础? 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塞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他症状。 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血清酶的肯定性改变和不肯定性改变。 如是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局部坏死。多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急性心梗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的研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尤其是早期静脉溶栓成为治疗常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使本病急性期住院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记者日前采访中医药学会附属康复医院心内科主任王传胜教授时了解到,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某些中成药饮片或注射剂可止痛、抑制心律失常发生,并有抗凝血,防治再灌注损伤,营养心肌等作用。治疗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为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昏厥、脉沉细无力、血压下降等。治则应以回阳救逆、活血固脱为主。可用张仲景的四逆汤和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减。用人参大补元气以扶正气之虚极,附子、肉桂、甘草壮元阳以救阳气之外亡,川芎、三七、丹参活血化瘀,使气血通畅。中药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取得疗效,关键是抓住了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方中人参可增强心肌抗缺氧能力,附子中的乌头碱有很强的强心作用,活血药有抑制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从而在整体上通过改善微循环血供,增强心肌营养,尽力减少栓塞造成的坏死面积,同时克服了西药在救治休克时产生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弊病。
  王主任说,在急性心梗恢复期心律失常也较多见,可见阵发室早、或房室传导阻滞,由于症状明显,常使病人情绪紧张,影响病情恢复。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心悸,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因虚致病,累及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脉痹阻不畅,遂使心脉失常。辨证可有不同证型,如心悸伴气短乏力、胸闷痛、形寒肢冷者属心阳不振型,舌多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或结代。治应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如出现心悸心痛,痛有定处,面紫唇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者为心血瘀阻型,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二尖瓣脱垂的治疗
馆藏&349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急性心肌梗死中医治疗方法/病因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
一般描述:&&
厥指因胸阳虚损,或气阴不足,或瘀痰阻痹,心脉闭寒所致。以心胸剧痛,甚至持续不
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青,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发病原因:&&
多发生于素患之人。盖胸痹日久,胸阳虚损,或心之气阴不足,心乏阳气所充,阴血所
养。当此之时,若因劳作、情绪激动、饮食不慎等,心需要血量增加,而血供不足;在阴寒
骤至,乘于阳位,寒性收引,则心脉猝然闭堵塞;或阳虚气弱,血凝成瘀,心脉猝然为凝块
阻塞,皆致血运中断,而发。心失血供,稍久则缺血坏死,而成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本病病情严重,又极易并发心动悸、心衰和心厥,死亡率很高。
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老年者。既往多有胸痹病史。常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食、受寒、阴雨天气
等而诱发。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紧缩压迫感,持续难以缓解,部分伴有心
动悸、脉微肢厥、心衰或心厥。不典型者可表现为颈、下颌部或背部,甚至上腹部等处疼痛
心电图表现为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ST-T段呈动态演
血清酶如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草转酶及其同功酶增高并呈序列变化。超声心动
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有相应改变。
疾病辨析:&&
胸痹(心痛):胸闷呈发作性,休息或含硝酸,或用速效救心丹等可缓解,疼痛时间多
较短暂,少有超过30分钟者。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不增高。
胰瘅:疼痛位于左上腹部,多于饱食或饮后发病,血、尿酶增高,心电图无病理性Q
波及ST段抬高等表现。
治疗方法:&&
寒滞心脉证
证候:心痛剧烈,胸闷短气,,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或
沉伏或结代。
治法:温通血脉。
用法:改为煎剂,送服冠心。
加减:心痛剧烈,可加、、、索、壳等。
心脉瘀阻证
证候:心痛如刺,剧烈难忍,胸闷心悸,面唇青紫,舌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化瘀宽心。
加减:常选加、、、九香虫、肉桂等;并发心动悸,可加炒、、苦
参、生等。
痰热扰心证
证候:胸闷如窒,心痛不休,口苦口干,或体胖痰多而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
加减:常加浙、胆、等;喘悸、,加、、等。
证候:胸闷心痛,短气,神疲乏力,心烦,,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或促或代。
治法:补益心气、滋补心阴。
加减:常加酸枣仁、、黄连等;、肢厥,加、仁、三七等;心烦、失眠,
加酸枣仁、、龙齿;汗出,加黄芪、。
证候:剧烈,胸闷气短,焦虑不安,四肢厥冷,泠汗不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白
滑,脉微细或结代。
治法:回阳固脱。
加减:可加、;冷汗、肢凉,加黄芪、肉桂。
其他疗法:&&
厥[真]心痛是内科常见危急病症,必须及早发现,及时住院,发作时禁止搬动,避免情绪
紧张,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治疗。
应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周,早期卧床休息和吸,避免情绪激动,饮食应少量多餐,以
易消化、低盐、低脂为宜,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积极治疗心动悸、心衰或心厥等严重并发病。保证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吸
氧和适量的镇静剂。饮食应适当限盐,一般控制在每日5g以下,病情严重时应控制到每日
1g。积极治疗心脏原有疾病,防止各种诱因。
体针疗法:主穴选厥阴俞、膻中,备穴选百会、涌泉、足三里等,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中成药及单方验方:
★ 1-2丸,每日3次。
★ 速效10-15粒,口服或含服。
★ 、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5g,热黄酒送服,早、晚各1次。
★ 10g,10g,6g,水煎服,每日1剂。
西医西药:镇痛可用、度冷丁;起病在6小时内,可用或冠脉内或静
脉内溶栓治疗;尚可用极化液等。
评&&&介:&&
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仅为陈旧性改变。
好转: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有好转。
未愈:症状、心电图无改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经论书籍:
伤寒金匮:
诊治书籍:
本草书籍:
方言书籍:
内科书籍:
妇科书籍:
儿科书籍:
外科书籍:
五官书籍:
针灸书籍:
医论书籍:
医案书籍:
综合书籍:
养生书籍:
其它书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药能治疗心肌梗死吗』相关搜索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心梗怎么治?通过中医治疗有什么好办法?
心梗怎么治?通过中医治疗有什么好办法?
健康咨询描述:
有三高症状,轻微脑梗(已通过药物治疗稳定住),现在胃黏膜出血,请问中药怎么治疗就不出血了,医生说不出血了就能做支架,可是家庭经济困难,有别的办法治疗心梗么?中医针灸可以缓解么?:
想得到的帮助:
1、怎么样治胃出血?2、心梗不做支架,通过中医针灸,吃中药可以缓解么?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痛经,子宫肌瘤,外周血
帮助网友:19090称赞:83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560次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严重出血可以结合套扎。&&&&&&指导意见:&&&&&&心梗较好的方法就是放支架的,中医等都是对症处理的。
疾病百科| 胃出血(别名:上消化道出血)
挂号科室:消化科
温馨提示: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 胃出血俗称上消化道出血,40%以上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工作过度劳累、日常饮食不规律、情绪异常紧张等有消化道病史的人群容易...
好发人群: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
常见症状:胃痛、呕吐咖啡样内容物、柏油样便、头昏、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参考价格:1520
参考价格:9
参考价格:4.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
参考价格:¥9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15年4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医分型:阳气虚损型10例,阴血亏虚型12例,瘀血阻滞型14例,痰浊闭塞型22例,寒凝心脉型4例。痰浊闭塞型治疗原则:豁痰散结,通阳泄浊。治疗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寒凝心脉型治疗原则:散寒活血,宣痹通阳。治疗方法:乌头赤石脂丸配服苏合香丸。阳气虚损型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加味。阴血亏虚型治疗原则:滋阴补血,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桃红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瘀血阻滞型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味。结果 62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5%,其中阳气虚损型总有效率为90.0%,阴血亏虚型总有效率为83.3%,瘀血阻滞型总有效率为78.6%,痰浊闭塞型总有效率为90.9%,寒凝心脉型总有效率为75.0%。结论 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论文网 /1/view-7188092.htm  关键词:心肌梗死;中医辩证施;中医分型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1],而致心肌坏死,多见于老年人[2],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也向年轻化发展[3],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4],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探讨中医辩证施治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33~83岁,平均58.9岁。梗塞部位:前壁22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10例,下壁20例,前侧壁3例,右室1例。中医分型:阳气虚损型10例,阴血亏虚型12例,瘀血阻滞型14例,痰浊闭塞型22例,寒凝心脉型4例。   1.2方法 痰浊闭塞型主要表现:恶心纳呆,心悸气短,胸部憋闷沉重,伴见头晕腹胀,痛引肩背,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多弦滑或沉迟。治疗原则:豁痰散结,通阳泄浊。治疗方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5]。方药组成:半夏9g,薤白9g,栝蒌实12g,白酒70ml。寒凝心脉型主要表现:卒然心痛如绞,甚至胸痛彻背,心悸气短,脉弦紧,苔薄白,舌质淡,手足不温,冷汗自出,伴形寒肢冷。治疗原则:散寒活血,宣痹通阳。治疗方法:乌头赤石脂丸配服苏合香丸。乌头赤石脂丸的组成:赤石脂14g,干姜14g,附子7g,乌头7.5g,蜀椒14g组成。阳气虚损主要表现:心胸满闷而痛,气短自汗,面白唇暗,畏寒肢冷,体倦乏力,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结代。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加味[6],方药组成:桂枝12g,人参9g,(炙)白术9g,干姜9g,(别切)甘草12g。阴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五心烦热、心胸烦闷而痛、头晕口干,便干尿赤,舌深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促、结代。治疗原则:滋阴补血,活络止痛。治疗方法:桃红四物汤送服六味地黄丸。方药组成:红花5g,桃仁9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12g,瘀血阻滞型主要表现:心痛剧烈,多发生于暴怒之后,如锥如刺,心悸气短,唇青舌暗有瘀斑,脉沉涩、结代。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方法:血府逐瘀汤加味,方药组成:牛膝10g,川芎4.5g,桔梗4.5g,甘草3g,柴胡3g,赤芍6g,枳壳6g,红花9g,桃仁12g,生地9g,当归9g。   2结果   62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5%,其中阳气虚损型总有效率为90.0%,阴血亏虚型总有效率为83.3%,瘀血阻滞型总有效率为78.6%,痰浊闭塞型总有效率为90.9%,寒凝心脉型总有效率为75.0%,各分型患者治疗情况见表1。   3讨论   综观近几年的研究结果,中药治疗AMI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药价低廉等优势。不仅从各种途径对AMI时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给予及时有效的保护,且进一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为AMI患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临床上以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综合疗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治疗AMI的最佳方案。但目前仍缺乏有关中医药治疗AMI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缺乏中医药治疗该病统一的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而且,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临床,且研究设计不够准确。故今后期望能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模式进行系统评价,注重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密切配合,深入中药治疗AMI机制的探求,通过严谨的科研设计,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治疗AMI的高效、安全的方药,为中药治疗AMI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敬孝,袁立霞,刘刚.保心降压康防治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54-55.   [2]童普德,吴小江,王晓玲.丹参对乙酸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7-9.   [3]许林海,周永列,周冰,等.葛根素对大白鼠离体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J].浙江医学,):79-80.   [4]张灼,陈立新,秦腊梅,等.黄芪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7-8.   [5]陈少如,郑鸿翱,陈韩秋,等.益母草制剂治疗心肌缺血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l9-22.   [6]刘南,林新峰,杨杏园.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J].新中医,):29-30.编辑/孙杰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肌梗死治疗指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