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酒糟鼻最好的药治疗液

我得了酒糟鼻,红了三四年。还能治好吗?能不能手_百度宝宝知道酒渣鼻 日修订版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个版本由用户banlang修订于 日 星期六 7:47:17 (GMT+08:00) 请注意,这个版本是个废弃的修订版, 访问现行版本请目录
1 西医·酒渣鼻酒渣鼻(Rosacea)又叫酒渣性,玫瑰痤疮(Acne Rosacea)是一种于面部尤其是面中央的弥漫性潮红,伴发、及扩张。多见于人有者。虽然本病一般对健康无严重,自觉也较轻微,但由于本病妨碍了面容的美观,往往给在上带来痛苦和烦恼。现代尚缺乏根治,一般采用消炎、镇静,补充族等,疗效不确切,且容易复发。少数酒渣鼻病人可并发炎、、。1.1 疾病名称酒渣鼻1.2 英文名称rosacea1.3 别名;1.4 分类1.科 & 皮肤腺疾病 & 病2.耳鼻喉 & 鼻及疾病1.5 ICD号L71.91.6 流行病学酒渣鼻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在较多。人在人群中率平均为60%左右,其中因螨感染度所致发生酒渣鼻者群2.44%,患病患率10.04%。1.7 酒渣鼻的病因酒渣鼻的明确尚不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各种有害因子的,使患部舒缩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嗜酒、吸烟、性饮食、道功能紊乱、功能失调(尤其)、因素、病灶感染、管疾患、肠、长期作用于皮肤的冷热因素如高温工作、日晒、寒冷、风吹等均可诱发和加重酒渣鼻。国内有人提出酒渣鼻的发病原因100%是由感染引起,建议把酒渣鼻改名为“毛囊虫皮炎”。目前这个论点尽管尚有争议,需进一步证实,但我们认为毛囊虫是酒渣鼻的病因之一,对若干病例甚至是唯一的病因。因毛囊虫常存在于面部扩大的毛囊内,数条毛囊虫可以聚集在一起,尤其红性或脓疱丘疹性损害内容易找到毛囊虫,国内也常有人用治疗酒渣鼻,认为灭滴灵有杀毛囊虫的作用,笔者也曾试治若干例,红斑丘疹或丘疹脓胞可在数日内减轻或。多种疾病可影响酒渣鼻发病:倾向,嗜酒、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性,减少引起消化不良,螺旋所致的感染,,心理因素,、内分泌障碍、内疾病、体内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等,,以及阳光和热均有助于发病,在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刺激也是发病的一个原因。1.8 发病机制酒渣鼻的发制还不清楚。多种疾病可影响其发病,可考虑与下情况。1.8.1 高血压和心理因素有高血压和心理因素所致的酒渣鼻病,性障碍的比正常同龄组和同性别组高2~3倍。实验表明:正常的皮肤可对多种血管舒缩活性物质有,并可舒缩功能,但酒渣鼻颜面扩张的血管微循环受阻。该情况是本病的后果还是发病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1.8.2 遗传以往认为酒渣鼻是一种皮脂腺疾病,但大部分的酒渣鼻病人无皮脂分泌过多迹象,也无痤疮,起始发病也与毛囊无关,家族中有同患者倾向。1.8.3 精神因素紧张与疲劳可以加重酒渣鼻,但神经过敏和也是本病的结果而非原因。1.8.4 感染研究表明酒渣鼻患者中蠕形螨较正常皮肤多,故蠕形螨感染为酒渣鼻发病的原因之一。1.8.5 阳光和热就诊的酒渣鼻患者80%阳光、洗澡和受热后加重或复发,这说明外界温度刺激使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渗出,潜在致炎物质导致弹力退行性改变。1.8.6 其他酒渣鼻多见于绝经期妇女,男性在青春期较多,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嗜酒和辛辣食物等都可加重本病或引起复发。1.9 酒渣鼻的病理改变酒渣鼻的主要病理过程可分4个阶段:表浅的血管网期;真皮上血管扩张期;皮下表浅血管扩张期;真皮和皮下增生期。这些改变导致皮脂腺增生,而皮肤腺的慢性又加剧了以上的病变,终致异常增生。1.9.1 红斑期真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非炎症。1.9.2 丘疹脓疱期丘疹的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浸润,常在浸润中央可见有成团集簇的上皮样。脓疱的组织象为嗜聚集于毛囊内。1.9.3 肥大期(鼻赘期)肥大期的病理变化为增殖,皮脂腺增多且极度肥大。真皮的大部分由皮脂腺占据。增生肥厚,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轻度炎性反应。1.10 酒渣鼻的临床表现酒渣鼻好发于颜面中部,以、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前额,常对称,多发于中年人,妇女较多。患者多并发皮脂溢,颜面犹如涂脂。皮损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有炎症的毛囊丘疹及脓疱等。病程缓慢,可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限。1.10.1 红斑期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出现弥漫性潮红或散布的红斑(图1,2),对称分布,红斑初为暂时性,时现时退,在进食辛辣食物或热饮、温度升高、感情时面部潮红充血,自觉,以后屡次发生而长期存在,终于永久不退。局部皮肤油腻,反复发作后鼻翼、鼻尖和处出现浅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局部持久性发红,部分患者伴有皮脂溢出。1.10.2 丘疹脓疱期病情继续发展,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多数散存的红色丘疹,有时形成脓疱,但无形成。损害较深较大时形成疖肿,鼻部、面颊部毛囊口扩大,尤以鼻尖为重,此时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纵横交错呈蛛网状。可在数年内此起彼伏,时轻时重,少数病人可并发眼睑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中年女性患者皮疹常在经前加重。1.10.3 肥大期(鼻赘期)肥大期又称期,仅见于少数患者,多发生40岁以上男性。病期长久者,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异常增大,血管扩张,鼻端肥大,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鼻部有增大,表而凹凸不平,形成赘瘤状称为鼻赘(图3)。其皮脂腺口明显扩大,挤压时有白色粘稠的皮脂分泌物溢出,毛细血管显着扩张。除上述症状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酒渣鼻,如类性酒渣鼻,是由于局部长期使用,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加重,表面镶嵌囊样、圆形、位置较深的丘疹或脓疱、硬结,皮肤呈黑红色,自觉不适和。狼疮样和的酒渣鼻,临床上可见许多棕红色丘疹或小结节,局部皮肤变厚发红,常在眼睑下。组织病理见毛囊周围和血管的上皮样细胞。(granulomatous rosacea)是一种特殊性酒渣鼻,常发生在面部口周形成蝶状,玻片呈黄褐色或果酱色样小结节。1.11 酒渣鼻的并发症少数酒渣鼻病人可并发眼睑炎、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12 酒渣鼻的诊断根据发生在面中部的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中年发病,复发性丘疹和脓疱即可诊断。鼻部灼热感,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病程进展可分三期:Ⅰ期: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弥漫充血,常因饮酒、进餐、冷热刺激或情绪紧张而加重,鼻部皮肤明显发亮或片状红斑,皮脂腺开口扩大;Ⅱ期:鼻部发红,持久不退,渐显扩张,常并发丘疹及;Ⅲ期:微血管扩张更明显,皮脂腺及结缔组织增生,终使鼻外部呈分叶肿大,形成结节状隆起,称之为“鼻赘疣”。1.12.1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增生,肥大期真皮结缔组织增生与皮脂腺增大。肉芽肿损害中可见非样上皮细胞样肉芽肿,与、、颜面播散粟粒性狼疮等。1.13 需要与酒渣鼻鉴别的疾病酒渣鼻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13.1 盘状红斑狼疮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淡红斑,中央凹陷,有毛囊角栓,表面常覆有黏着性钉板样,皮损呈蝶状分布,多见于青年女性。1.13.2 寻常性痤疮主要见于青春期,损害为毛囊性丘疹,用手挤压可有皮脂排出,倾向化脓,常伴有黑头粉刺,除颜面外,胸背部也可发生,鼻部常不受侵犯。1.13.3 面部湿疹面部为多形皮损,剧烈瘙痒,搔抓后可有渗出浸润,无毛细血管和毛囊口扩张现象,颜面以外的部位也常有湿疹损害。1.14 酒渣鼻的治疗1.14.1 全身治疗①由于病因不明,治疗多为对症性,尽量防止加重酒渣鼻的因素,调整内分泌,纠正胃肠道功能紊乱,禁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保持通畅,避免使用刺激皮肤的碱性肥皂、、洗洁剂、染色剂、收敛剂等。避免容易使面部血管扩张的各种因素,如浴、蒸汽浴、桑拿浴、长时间受冷或烈日曝晒等。碘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故应避免各种含碘的()和含碘的食物(如和贝类等)等。②:使用同寻常性痤疮。或用0.2g,3次/d,连服两周后改为2次/d,共用1个月。因长期使用有全身和,该药为二线药,在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或用(、)0.5g,2次/d,首次2g,7天为1疗程。③维A酸凝():通常用于抗生素不的异型,如狼疮样酒渣鼻、Ⅲ期酒渣鼻、革兰酒渣鼻等,0.5mg/(kg·d),为酒渣鼻的标准,也可用0.1~0.2mg/(kg·d)或2.5~5.0mg/d,治疗6个月。适用于各期酒渣鼻及持续性酒渣鼻。可导致畸胎,孕妇及妇女禁用。④内服、、维生素B1、B6等。0.25/次,2次/d,连服2~4周,以后为0.125g/次,2~3次/d,共服1~2月。用药期间副作用,如精神紧张给予镇静剂。绝经期可用1mg/d,连服2周,或(片)。胃酸缺乏者而不伴有浅表者,给予,10ml,每天3次,并补充、B及C。胃酸增多时,可给氢氧化化铝、等。⑤内用药:内服对酒渣鼻的丘疹、脓疱、结节以及红斑变有明显疗效,对伴发的眼部症状也有一定作用。起始量为0.5~1.0g/d,分次口服。1个月后,逐渐减至0.25~0.5g/d。疗程3~6个月。其他抗生素,如、、()等也可使用。维A酸()和甲硝唑可用于对常规疗法无效者。维生素B2和B6可作为辅助性治疗。⑥外用药:常用局部药物有5%剂、1%~5%、霜剂或、5%~10%硫磺软、灰色洗剂等。每次涂药前先用温水或肥皂水洗净患处,涂药后用手指15min(物渗入皮内),每天早晚各1次。1.14.2 局部治疗原则为充血、消炎、剥脱、去脂等。用药基本同寻常性痤疮。常用药如下:①初期可选用5%~10%洗剂、5%~10%、1%甲硝唑霜、1%甲硝唑霜、5%过氧苯甲苯甲酰等。②丘疹脓疱期,可用硫黄、()霜或1%复方甲硝唑霜。③鼻赘期,可用含有成分的药物,商品名宝、肤原、美德喜、海普林、贝复曼霜等外用。1.14.3 物理治疗①鼻赘期可用高频电作破坏治疗,也可冷冻、,但要注意破坏应表浅,以免遗留。对毛细血管扩张显著者,可用液氮。②丘疹脓疱型可做照射。③鼻赘期也可手术划割治疗,术后用浅层照射,也可90锶β射线。1.15 酒渣鼻的预后酒渣鼻可在数年内此起彼伏,时轻时重。预后一般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肤色。1.16 酒渣鼻的预防尽量防止加重酒渣鼻的因素,调整内分泌,纠正胃肠道功能紊乱,禁烟、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刺激皮肤的碱性肥皂、酒精、洗洁剂、染色剂、收敛剂等,以及避免日光照射。1.17 相关药品甲硝唑、替硝唑、维A酸、维A酸凝胶、氯喹、烟酸、己烯雌酚、稀盐酸、维生素A、氧、、碳酸氢钠、、、间苯二酚、、肝素钠、碘化钾、硫磺、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维生素B2、三氯、醋酸、、、、、、1.18 相关检查烟酸、维生素A2 中医·酒渣鼻酒渣鼻(rosacea)为病名,是指发于鼻部,以鼻色紫赤,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称之为、酒齄鼻、、、、、、,俗称酒渣鼻、,古名。出《魏书·王慧龙传》。《·》:“者,鼻先赤。”由上熏于肺所致。症见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鼻部油腻,疹起如黍,色赤肿痛,破后出粉白汁,日久皆成白屑。重则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疣。治宜,结。内服或。形成鼻赘时内服或用手术切割。早期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搽。亦可用轻刺患处,日一次。2.1 古人论述中医对酒渣鼻早有认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记载:“脾热病者,鼻先赤。”《魏书·王慧龙传》已出现酒耱鼻之名。《》认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之气相搏所生。”说明了此病的病因病机与饮酒和失调有关。《》称之为“肺风”。鉴于本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般粉刺的特征,故又称为“肺风粉刺”。明代在《》说:“肺风、粉刺、酒簸鼻,三名同种。”唐代以前,治疗以为主,主要药物为、等。至元代,逐步开始用内服方药。在明代,更提出以“清肺、消风、和血”(《》)为原则。清代对本病论述突出的是《》。该书指出,由引起的称为肺风粉刺;由凝结而成称为酒皱鼻,前者用枇杷清肺饮清热,后者用凉血四物汤、等清热,。从其描述的症状来看,两者当属同一病症的不同阶段,前者较轻,而后者较重。《》则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因而活血化瘀也成为本病的之一。外用药以《医宗金鉴》创制的有效颠倒散为代表,且一直被广泛沿用至今。2.2 酒渣鼻的中医近现代研究现代对酒渣鼻的研究自1958年哈尔滨院皮肤科教研室报道用治疗本病40例以后,各地陆续有临床观察资料出现。至1989年,报道文章有50多篇,累计病例己超过5500例,疗效大多数在80%以上。总的来看,50~60年代,以继承明清时期的有效方剂为主,有些民间和也见于报端,但为数不多。70~80年代,临床文章及病例数大为增加,多以外用专方治疗为主,较少分型。有按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治疗本病,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为数不多。近年来,在继承和总结前验的基础上,了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本病的治疗又有新的进展。有医者经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由蠕形螨虫引起。对此论的认识虽尚未统一,但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2.3 酒渣鼻的中医病机通过古今医家的实践,特别是近40年的探索,中医认为酒渣鼻的病因为和风寒外束。其病理变化可为脾胃、肺经积热和寒瘀三个方面。中医认为该病为、血热郁滞肌肤,或过食辛辣刺激食物,脾胃积热生湿,外犯皮肤,血淤凝聚而发病。2.3.1 脾胃积热脾胃素有积热,或素嗜饮酒,过食辛辣之品,故生火,循经熏蒸,则充盈,鼻部出现潮红。2.3.2 肺经积热,感受,郁而,热与血相搏,毒热外发肌肤,蒸于肺窍而发为本病。2.3.3 寒凝血瘀积于胃,蒸于肺,复遇风寒之于皮肤,或以冷水洗面,寒主,以致凝结,鼻部先红后紫,久则变为黯红。关于酒渣鼻的病因,近年来有人提出是蠕形螨虫的感染引起,因此建议把本病改为“毛囊虫皮炎”。从报道的文献看,对于毛囊虫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似已被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但认识还没有完全一致。如有报道说检查部分初诊的本病患者,结果并非所有患者毛囊虫检查都呈。因此,毛囊虫感染似乎不是酒渣鼻发病的唯一因素。也有报道用中药灭螨方法治疗本病30例,结果全部有效。同时发现在相当一部分皮损的病人和正常人中,仍可检查到毛囊虫,因此认为,蠕形螨虫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螨类,若无适宜的条件,可使螨处于静止状态而不引起疾病。这些分歧至今尚未明确定论。2.4 酒渣鼻的中医辨证治疗2.4.1 疗效标准酒渣鼻的疗效判定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减轻的程度。由于近年来认为毛囊螨虫是本病的原因(临床上有以灭螨为主的治疗方法),因而有人把毛囊虫检查是否阳性作为疗效标准的一个项目。鉴于在正常人群中仍有可能检查到毛囊虫,因此,疗效标准仍应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毛囊虫直检可作参考项目,而不能作为标准。各地对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大同小异,或有侧重不同,或有详略不同,都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现如下:痊愈:皮疹(如红斑、丘疹、脓疱等)完全消失,自觉症状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无新疹出现。显效:皮疹消退在70%以上,新疹出现较少,潮红减退。皮肤尚有轻度红斑,或少数小丘疹。好转:皮肤症状(如红斑、丘疹、脓疱等)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好转,甚至加剧,潮红依旧,仍有新疹出现,有时兼有渗出,疼痛肿胀。2.4.2 肺胃积热(红斑期)2.4.2.1 症状鼻及颜面部潮红,表面光亮,重者红斑显著,瘙痒,受热后更红,大便干,。红,苔薄白或黄燥,脉滑微数。2.4.2.2 方药治疗2.4.2.2.1 方一治法:清泄肺胃积热。:10克,10克,10克,5克,10克,生地15克,12克,6克,5克。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4.2.2.2 方二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处方:用凉血四物汤加减,外用颠倒散水调敷。2.4.2.2.3 常用成方枇杷清肺饮、、等。2.4.3 热毒炽盛(丘疹期)2.4.3.1 症状鼻及颜面除有红斑外,常有散在炎症小丘及脓疱,患处灼热疼痛,大便干结,黄。红,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伴有口渴喜冷饮、多食、、大便、小便黄、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滑。2.4.3.2 方药治疗2.4.3.2.1 方一治法:。30克,15克,15克,12克,栀子10克,10克,大黄3克,甘草5克。加减:红斑弥漫潮红加生地;颜面红紫加、。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4.3.2.2 方二可用或;热甚者加白花舌蛇草、生、栀子等,脓疱重者加野菊花、等。2.4.3.2.3 外用方外用、。2.4.3.2.4 常用成方、栀子金花丸、散结灵。2.4.4 血瘀凝结(鼻赘期)2.4.4.1 症状鼻部暗红或紫红,逐渐肥厚变大,形成鼻赘,舌质暗红或有,脉弦涩。2.4.4.2 方药治疗2.4.4.2.1 方一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处方:归尾12克,川芎6克,12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10克,黄芩10克,大黄3克,6克。加减:若已形成鼻赘加,重用大黄。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4.4.2.2 方二方用凉血四物汤加、连翘、;如风盛者服用防风通圣丸,血淤明显可用、小活络丹等。2.4.4.2.3 外用方外用红、黑色拔毒膏等贴敷。2.4.4.2.4 常用成方、凉血四物汤、大黄蟅虫丸、散结灵等。疗效:按上述分型和处方治疗酒渣鼻50例,其中一期23例,二期22例,三期5例。治疗结果:痊愈35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4.5 酒渣鼻的专方治疗2.4.5.1 百部清肺饮组成:20克,桑白皮20克,20克,夏枯草20克,玄参20克,野菊花30克,30克,生30克,白藓皮15克,15克,15克,黄芩12克,赤芍12克,12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用蛇黄软膏(、、、)。疗效:共治疗酒渣鼻35例,痊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2.4.5.2 七叶饮组成:枇杷叶10克,12克,6克,6克,6克,6克,15克。加减:感染严重加银花、连翘、;加、大黄;皮脂溢出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结节、鼻赘加、夏枯草;血瘀加桃仁、红花;热重加寒水石、生石膏。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以本方饮治疗酒渣鼻23例,并配合外。结果:痊愈15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2.4.5.3 酒鼓饮组成: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川芎10克,陈皮9克,黄芩10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30克,生石膏15克,甘草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疗效:以本方治疗酒渣鼻20例,未配合外敷治疗。结果:痊愈14例,显效3例饣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2.4.5.4 凉血四物汤加减组成:赤芍10克,10克,生地12克,川芎6克,9克,红花10克,赤苓皮15克,桑白皮12克,12克,辛荑花12克。用法: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外用颠倒散或。疗效:共治疗酒渣鼻90例,痊愈26例,显效31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4.4%。2.4.5.5 酒鼓方(外用)组成:水银4克,9克,枫子仁9克,9克,仁6克,胡桃肉3克,当归3克,2克,8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纱布包扎,每天在鼻部周围慢慢搽擦2遍,每遍20~30次。用后将药,以防药味外溢,影响疗效。过干时可加人少许菜油或拌匀,每包可用1个月。注意:本方有剧毒,切忌内服。配合内服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6克。必要时改丸为汤,随证加减。疗效:共治酒渣鼻3590例,总有效率为90%。2.4.5.6 脱皮液(外用)组成:50克,20条,10克,15克,地肤子15克,硫黄50克,百部25克,雄黄25克,20克,蛇床子15克,30克,白藓皮50克,150克,50克,镇江醋2.5公斤,90%酒精若干千克。用法: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醋中10天,再将布袋装好的药放入,浸泡3~5天,取出布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后再放人酒精内浸泡2~3星期,弃药取液,二液合并。使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ml,每隔2星期涂一次。涂药后局部痛、麻、起疱、流水(注意不可让其流经好的皮肤,以免起疱),待其结痂,脱落后再行第二次治疗,直至痊愈。疗效:用脱皮液配方共治疗酒渣鼻1195例,痊愈488例,显效654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95.6%。2.4.5.7 颠倒散(外用)组成:硫黄、大黄等份。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加凉水调至糊状。每晚临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2周为一疗程。或硫黄、大黄粉各15克,加100,拌匀密封1周后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搽1次。疗效:用颠倒散治疗酒渣鼻27例,痊愈17例,显效,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2.4.5.8 灭螨方(外用)组成:百部15克,15克,蛇床子15克,土槿皮15克,黄柏15克,15克,野菊花15克,15克。用法:上药加水1公斤,每日1剂,煎水作。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疗效:用灭螨方治疗酒渣鼻30例,痊愈ˉ8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100%c另有20例用西药灭螨酊(灭滴灵、)作为对照组。两组比较,毛囊螨虫检查阴转率无明显差异,但中药组见效快,副作用较小。2.4.5.9 大枫子膏(外用)组成:大枫子仁9克,木鳖子仁6克,火麻仁9克,9克,樟脑6克,水银花9克。用法:前四味捣烂成极细糊膏状,再将研为细末的樟脑捣人合匀,最后将水银捣人直至均匀不见水银珠为止,装瓶备用。用药前先洗净手及患部,用纱布包药缠紧,然后涂擦患处约1~2分钟,或将药膏薄薄涂上一层,每日3次。用后将手洗净。本药有毒,切忌入口。疗效:本方大枫子膏共治疗酒渣鼻143例,痊愈85例,显效36例,好转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8%。2.4.5.10 蛤粉膏组成:蛤粉15克,7.5克,4.5克,黄柏7.5克,熟石膏15克。用法:上药研极细末,与50毫升油混合调匀,备用。用前先将面部干净,然后将药膏加冷水稀释,加人之量以涂在皮肤上不往下流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疗效:用本方或本方加味,共治疗酒渣鼻45例,部分配合内服,痊愈17例,显效2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2.4.5.11 博落回酊组成:茎50克,95%酒精100毫升。用法:将博落回洗净,切碎,人酒精中浸泡1周备用。每日蘸液涂患处2~3次,每次1分钟,15天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酒渣鼻30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4.6 老中医治疗酒渣鼻经验高仲山余×,男,年近60岁。1978年3月,其鼻头肿大如胆,皮色紫红,上面密集脓疱,两颊亦满布红点,甚为苦恼;因患者即将出国考察,特请诊治。处方:净水银50克,大枫子仁50克,核桃仁50克。将大枫子仁与核桃仁一并捣烂,入乳钵内,加水银研至不见银星为度,即成褐色药膏,贮瓶中备用。用时取药膏一小块,裹在纱布内拧至出油,轻擦患处,每日数次,不要洗脸。3日后,见脓疱渐退,紫红色变浅,面颊红点消失。6日后,脓疱完全平复,肿胀消退,仅皮色稍暗。3个月后,鼻头及面颊光滑如常人,仅鼻准头皮色稍暗,未再复发。按:酒渣鼻成因,多为脾胃湿热上熏于脾肺之窍,血瘀,甚则腐化而为脓疱。多见于长期嗜酒,或消化不良,大便秘结,或妇女郁热而愆期之人。上述药膏,屡试屡验,效果极佳。且擦此药膏无刺激性,愈后无瘢痕。个别人用药后,面部可有轻度,需暂停数日,待浮肿消后,再用则无虞。在治疗过程中,如能配合服用清热或调理脾胃之剂,其效尤佳。2.4.7 中医治疗酒渣鼻用药规律2.4.7.1 内服方用药规律从近40年国内发表的50余篇文章中,选出12首疗效在80%以上的内服方剂,统计出这些方剂中每味药的使用情况(人次/数)和每味药出现的篇数多少,从而反映治疗酒渣鼻的用药规律。现列表如下:应用频度(例)报道文献(篇)药 &&物>20075赤芍、、红花。100~200>5生地、川芎、黄芩、甘草、桑白皮、大黄、野菊花、生山楂。50~991~4黄连、、、当归、、、乌梅、桔梗、、连翘、。<491~4蕙、五灵脂、赤苓皮、辛荑花、白芷、百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玄参、白藓皮、地肤子、丹皮、桑叶、陈皮、侧柏叶、人参叶、、竹叶、大青叶、石膏、金银花、桃仁、、、、、丹参。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酒渣鼻的内服方药以清热和活血二类药物应用例数较多。其他如利湿、、杀虫、驱应用就相对较少,这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是一致的。2.4.7.2 外用方用药规律外用药是治疗酒渣鼻的主要方法。我们从32篇载有外治方剂,且疗效在80%以上的临床报道中,统计外用药的使用情况,如下表:应用频度(例)报道文献(篇)药 &物>1000≥5硫黄、水银(轻粉)、、大枫子、核桃仁、樟脑。<5火麻仁、木鳖子仁、柏子仁、当归、蛇床子、冰片、百部、土槿皮、雄黄、斑蝥、蜈蚣、蟾酥、地肤子、白藓皮、松香、烟胶。89~1000≥5黄柏、大黄。<88<5青黛、、寒水石、炉甘石、广丹、苦参、乌梅、野菊花、土茯苓、博落回、、、、官粉、、、蛤粉、石膏、、、。从表中可见,用药相对集中治疗人次较多,在千例以上的药物大多为有毒甚至有剧毒的杀虫药,其中硫黄、水银、杏仁、大枫子等药较强,说明这些药物对本病的疗效比较确切。但使用时应注意,切不可人口。2.5 酒渣鼻的其他疗法2.5.1 刺血疗法:、、。阿是穴位置:皮损区。操作:先以1寸鼻部皮损处,以微量为宜,密度以每平方厘米约20个刺点,针毕拭去血点。然后针迎香、印堂,并3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疗效:以此法治疗酒渣鼻37例,2~4个疗程以后,痊愈2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2.5.2 体针治疗取穴::印堂、、迎香、、、。:、、、等。操作:患者取,采取轻度方法,以有酸麻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2~3日针刺1次。疔效:以此法治疗酒渣鼻21例,痊愈7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4%。2.5.3 穴住注射疗法取穴:合谷(双)、迎香(双)、印堂。操作:、、、各2毫升,用5号注射针头吸取药液,注入合谷穴各1毫升,迎香穴各0.5毫升,0.5毫升(自上向下,取45度角斜),隔日1次,忌食辛辣。疗效:以本法治疗酒渣鼻5例,有一定效果。3 参考资料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BOTH$}$$$西医·酒渣鼻(包括:疾病名称、英文名称、别名、分类、ICD号、流行病学、酒渣鼻的病因、发病机制、酒渣鼻的病理改变、酒渣鼻的临床表现、酒渣鼻的并发症、酒渣鼻的诊断、需要与酒渣鼻鉴别的疾病、酒渣鼻的治疗、酒渣鼻的预后、酒渣鼻的预防、相关药品、相关检查)、中医·酒渣鼻(包括:古人论述、酒渣鼻的中医近现代研究、酒渣鼻的中医病机、酒渣鼻的中医辨证治疗、酒渣鼻的其他疗法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酒糟鼻最好的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