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药 哪一期 介绍了 北京天坛医院官网的 凌峰教授

纪念赵以成教授诞辰100周年暨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大会
本次大会由王忠诚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具体承办,于日在天津天宇大酒店召开。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以及赵以成教授的朋友、杰出学生代表等参会。会议还特邀赵教授学习生活过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以及来自其他欧美国家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会议除了缅怀赵教授在建立中国最早神经外科专科并推广建设我国神经外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历史功绩外,还将就赵以成学术思想、神经外科新...&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本次大会由王忠诚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具体承办,于2008年l月13日在天津天宇大酒店召开。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以及赵以成教授的朋友、杰出学生代表等参会。会议还特邀赵教授学习生活过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以及来自其他欧美国家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会议除了缅怀赵教授在建立中国最早神经外科专科并推广建设我国神经外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历史功绩外,还将就赵以成学术思想、神经外科新进展以及大家感兴趣的一些神经外科专题进行学...&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本次大会由王忠诚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具体承办,于日在天津天宇大酒店召开。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以及赵以成教授的朋友、杰出学生代表等参会。会议还特邀赵教授学习生活过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以及来自其他欧美国家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会议除了缅怀赵教授在建立中国最早神经外科专科并推广建设我国神经外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历史功绩外,还将就赵以成学术思想、神经外科新进展以及大家感兴趣的一些神经外科专题进行...&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由王忠诚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具体承办的“纪念赵以成教授诞辰100周年暨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大会”定于日在天津天宇大酒店召开。届时将邀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以及赵以成教授的朋友、杰出学生代表等参会;同时还特邀赵教授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以及来自其他欧美国家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参加。本次会议除缅怀赵以成教授在建立中国最早神经外科专科并推广建设我国神经外科、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历史功绩外,还将就赵教授的学术思想、神经外科新进展以及大家感兴趣的一些神经外科专题进行学术交流。缅怀先人,激励后人,我们竭诚欢迎您参加这次2008年开春的神经外科学术盛会。会议欢迎投稿,请将5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发给学术组。学术投稿联系人:...&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第十三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交流大会”将于~1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绿色智慧,协同创新”,将就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现将各项事宜通知如下: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制冷学会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日程安排12月8日报到12月9日全体大会、主题报告12月10日分论坛会议3.大会主题报告重点就以下方向进行探讨:1)智能技术在制冷行业的市场发展中的价值探讨;2)自然与动力循环热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3)让表面处理技术助推家电产品进步——以空调及压缩机应用为例;4)制冷剂的限用及替代对换热器的影响及其对策;5)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研制和行业平台建设;6)直膨式空调装置精确控湿技术;7)小型制冷机仿真技术,线性压缩机技术,空调新技术,国际制冷剂替代趋势,家居/环境/建筑融合新思路等热点问题。4.征文主要议题(...&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随着雷达新体制、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干扰手段也得到了促进和提升,新的干扰技术和干扰战术也已成为当前装备技术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雷达干扰和防护技术的相互交融,专业研发人员对干扰、防护相互了解和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这种形势,中国电子学会拟于~25日在北京举办“2017全国复杂环境下雷达设计、干扰及防护学术交流大会”。有关会议事宜及征文内容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承办...&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1、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做学术报告2、学院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及200多名教师出席会议3、党委书记韩宪洲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4、院...&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介绍_ip138品牌榜
当前位置: &
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介绍
相关行业:
个人简介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介绍
人物小结:
王拥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卒中组织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杂志》主编,《Stroke》杂志国际编委。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自1994年开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完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客观定量评价。
1998年发起并组织了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病临床指南。2001年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标准化卒中单元。年完成了“北京市组织化卒中防治系统”的研究,在全国展开卫生部中国卒中中心培训项目的研究及实施。
2006年以来重点从事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和脑血管病医疗质量促进,主持科技部、教育部、“973”重大项目;主持成立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启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金桥工程”。
近5年来在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至今,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或取得的创新性成果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北京市科委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一份学科建设的规划,使他在众多优秀者中胜出。11年来,王拥军实现了当初的诺言,神经内科完成了从平凡到杰出的转变,创造了中国卒中防治领域的多项重要成就。他和他的团队,还在攀登。
个人履历:  王拥军,男,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1982年8月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198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
1999年-2000年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博士后研究;
学术职务:
全国青联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主席;《世界医学杂志》执行主编;《脑血管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中国综合临床医学》、《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等多种期刊编委;美国心脏病学会中风专家委员会(AHA Stroke Council)委员;美国国立卒中学会(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委员。
专业特长:
神经病学及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于1986年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报道了线粒体肌病,在国内最早研究脑血管病内皮损害的生化标志,同时参加我国第一株刺激型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XW1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血小板活化的途径。 1990年,建立了过氧化体病生化诊断的标准化方法,发现了国内例数最大的一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标准卒中单元,发起建立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并担任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专家认证委员会主席。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技术创新在医疗领域的运用
王拥军:谢谢主席先生对我的介绍,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沟通一下学习体会,也非常感谢会议的邀请,因为我曾经是这里不合格的学生,站在这个地方诚惶诚恐。按照大会的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下从医院角度,从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生角度看看技术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刚才飞利浦的徐先生介绍了新技术,我想大家非常理解新技术对医疗带来的变化和作用。医学每一步变化,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技术对医疗模式的改变带来基础。
说到新技术,大家不得不关注这今年生物医学领域最大的一条新闻,可以说是今年最大的技术突破。日美国马里兰有一个全世界爆炸的新闻,Venter创造了第一个人造生命,合成一个全新的基因组,把这个基因组合成到人工造的细胞膜内,形成一个合成生命Synthia,英国BBC采访他,说他是二号上帝,上帝创造人类,他创造新的生命。
他说,我们现在的研究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一样的。这位先生在整个医学领域,尤其是最近十年医学领域为医疗实验做出巨大的改变,他不是医生,也不是政府资助的科学家,他是民间的科学家。2001年,他曾经和另外一位科学家创造过医学上另外一个奇迹,就是第一次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01年,(考里斯)是美国(艾艾士)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的主任。
Venter先生自己组建了一个研究所,两个人一个靠政府的钱,一个靠市场经济,同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计划。201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当时公布时,克林顿非常偏向(考里斯),Venter在旁边受了冷落,他没有花政府的钱,带来的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讲新技术要先讲这样的东西?我们看看最近十年临床医学的改变和基因组联系在一起。
在基因组时代之后,我们医疗的实践方式开始进入系统生物学的方式,就是各种组学驱动的医疗。着种组学驱动的医疗大家知道非常多的、新的医疗上的名词,像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所有的新词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汇OMICS。OMICS之后,我们整个医疗就开始出现OMICS驱动的医疗模式,这个医疗模式可以说和过去任何时代的医疗是不一样的。医学面临创新技术下的新临床实践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医学从传统的群众医学进入所谓个体化医学。过去吃药的时候我们用飞利浦的机器查到有脑瘤,之前我用礼来的抗癌药物来治疗脑瘤,但现在在治疗之后要有一个基因组的检查。我们知道携带哪个基因之后选择哪个药。从开始为大家介绍创新的东西到底对我们的医疗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大家觉得这可能离医疗很远,实际上上非常近。
日美国FDA在第一个临床血管药物说明书上打上一个黑色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用了药物基因组学。这个药物基因组学,一个药物叫玻利维,美国未来在用前必须要有药物基因组检查,否则有20%的人对此是抵抗的,因为有一个CYP2C19带来对药物的抵抗,这就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可以说在过去10年到20年间,创新技术带给医疗带来的变化,一类是分子学技术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潜移默化,可能很多医院管理者目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医院的院长可能认识到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影像学,就是飞利浦的技术。在过去100年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影响,至少获得5次诺贝尔奖。影像学的第一次是1895年,拍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X线的照片,医生开始拜托完全靠听诊器的生活。1901年,6年之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一个美国和一个英国人,他们发明了CT。之后,进入磁共振时代,磁共振至少获得三次诺贝尔奖,1952年、1991年、2003年,五次诺贝尔奖,从另外一个技术主线把医学带入另外一个时代。医学在过去100年的进步,主要是两个技术创新,一条技术创新是分子技术,一条是影像技术。
这两个创新,带给临床是什么变化呢?主要是实践模式的变迁。过去100年,经过四个时期的变迁。1993年,医学都是经验医学时期,和中国医院管理一样,基本是经验性管理。经验医学时期更多靠我们的感觉,靠对老百姓的感情,靠对国家的感情。1993年进入早期循证医学时期,我们有了研究,循证学时期开始讲证据。
这个时期不到10年,2001年开始进入分层医学,来自分子和影像的进步。同样是肿瘤,有的肿瘤表现的是一个影像,另外一个肿瘤表现另外一个影像。分层,很快进入所谓个体医学时期。医学每一步的力量实践,都来自于技术,大多数院长理解的还是物质学,包括影像、临床实验技术、分子技术、系统生物学技术。
实际上从技术的概念来讲,作为创新技术的概念是两类,大家学管理的时候学过,一类技术是物质技术,我们说生产力技术。还有一类在中国最缺乏的技术,是系统技术。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医院管理中,更多院长喜欢买更多的设备、喜欢用新的硬件的东西,但是对医学推动更大的一块是系统技术。系统技术在中国可能比硬件技术对目前国际的距离更大。
今天我们从系统技术看一下对临床质量的管理。临床质量的提高,是我们临床实践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临床质量提高的根本出发点是把指南性的东西变成临床实践,在任何国家,这两者间都存在着巨大的GAP,这个GAP的多和少,决定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但我们国家现在很少用这个标准判断管理质量,我们的管理者还是希望用自费药的比例、用病例的合格率,甲级病例率去判断质量。
这时候要想把指南变成实践,要跨越大概七个过程,管理学叫7A。从质量管理,就是充填鸿沟的问题。这就是靠质量改进理论,这需要靠CQI、TQM、六西格玛等。
我们要想做好医疗管理创新技术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是改进什么东西,我本身是做脑血管病,对中国脑血管病我们要改变什么样的步骤?改进什么样的医疗指标?我们要找到国家医疗质量指标的KPI,这个目前国家还没有。第二是用什么战略,第三是用什么行动。医疗质量改进的过程,应该选择KPI,再通过我们一些技术继续下去。
我希望有管理的人可以参与医疗质量改进的系统研究。这是美国关于医疗质量改进的体系,一个是跟着指南走的项目,采用管理PDCA的循环模式做的医疗质量改进。另外是美国的神经科按绩效付费的模式,改变了如何使用创新技术。三是认证方式,还有一个是国家登记方式。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创新技术,创新技术不仅是硬件,有的时候很多是软件。
大家看这美国的KPI,非常简单,10项,有的病10个,有的只有5个。
我们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个GWTG模式,这个模式是通过登记来找到每个医院医疗质量的差距然后进行改进,之前进行网络登记。每一家医院要参与这个质量改进,要先做网络登记,最好的是基于电子病例系统。登记之后,采用管理学学过的PDCA的模式,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改进,每个季度循环一次,每年循环四次,之后改进他的医疗质量。
每年结束的时候对全国的医院平行,这是今年1月份对09年美国国家医院的排行,尽管不是政府排的,是美国借用一个中介医药质量公司做的。现在在中国,所有的医疗质量都靠卫生局,我们没有一个能协助医院做的商业公司,这是我们医疗质量面临的很大问题。政府,永远是外行领导医院。
美国请这个公司做,这个公司每年公布,09年公布228家医院金牌,绩效指标达到90%。达到80%是银牌医院,达到70%是铜牌医院。对美国医疗质量的改进带来什么变化呢?这是美国整个参与的医院,遍布整个美国医院的1/3,纳入病人超过100万人群,这100万人群是美国脑血管30%。美国脑血管病在这种所谓的管理体系创新下,脑血管的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下降20%。中国脑血管病现在每年和GDP速度增加一样,每年递增10%。这是KPI指标在五年间的变化。
今年,美国设计了门诊项目,也就是和中国一样,我们门诊和住院管理不一样。
今天从创新技术上讲,作为院长关心的是两个方面,我们很容易理解从买硬件的角度,硬件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是台阶的提高,但换个技术,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是飞跃。但国内很多医院只关心硬件关系,比关心软件更多。
需要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好技术,像激光打孔技术,每台机器好几百万,结果认为是对人体有害的技术。这个技术为什么有害?因为评价的时候没有进行循证医学的评价。
我有五个心得,一是技术创新可以带来医疗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也可以从根本上带来医疗模式的转变。二是捕获创新技术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带动医院学科水平。三是医院管理中不仅重视硬件技术,还要重视软件技术。四是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好技术。五是创新技术引进一定要依赖于科学,否则可能带来医疗资源极大浪费也对病人带来灾难,还要依靠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请.或给谢谢!用户使用易康服务
态度:100%
治疗效果(100%)
医生态度(100%)
同科室医生推荐
扫一扫关注易康微信公众号
易康就医网(北京翔鹏佑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62号院1号楼4082(赛迪大厦))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论坛暨
&&发布时间:
日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论坛暨第七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张允岭教授担任此次论坛主席。张允岭教授首先致开幕词,拉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随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刘金民教授、厦门中医院林安基教授、北京宣武医院黄小波教授、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广安门医院胡元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韩振蕴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樊永平教授相继主持会议。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秘书处巢宝华处长首先对当前我国慢性病流行态势进行阐述,指出认识不足、适宜技术普及程度低和科普宣传力度不够是慢性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脑卒中防控工作的进展;东方医院张允岭院长指出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头号的健康威胁,介绍了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障碍社区辨识筛查及中医药防治网络建设;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杨宝忠教授系统介绍了颈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及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CAS)等外科治疗进行了精彩讲述;东直门医院副院长高颖教授对脑卒中病证结合干预方案的临床评价与转化研究进行了介绍,分享了基于中风病登记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为中风病的二级预防及监测提供了依据;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坤成教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多模态临床运用进行了精彩演讲,结合典型病例分享,指出影像学将为中医药有效防治脑卒中提供客观证据;天津中医药大学樊官伟教授对参附、参麦和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机制进行了阐述,军事医学科学院马増春教授从线粒体角度阐述了参附配伍对心肌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两者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中医药的效应机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张通教授讲述了对心脑整体康复策略思考,系统回顾了传统文献和现代医学对心脑的认识,结合典型心脏移植事例进行了生动讲述;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对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进行了介绍,结合慢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指出慢性缺血性脑损伤可引起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变化,益气开郁中药可通过抑制免疫、调节血流量、调节凋亡因子及维持血脑屏障功能等机制从整体层面改善脑损伤;东方医院副院长郭蓉娟教授与学员一起深入交流探讨了叙事医学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运用,重点强调心脑血管病为心身疾病之一,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叙事医学是将文学的叙能力与医学结合,旨在提高医生的文学素养、沟通能力及与患者共情能力,充分调动患者主动参与到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患者与医生结成联盟,共同面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心脑血管病防治开拓了新思路、新领域。最后,中国科学院卢朋教授讲授的大数据思维下的脑心同证分析,为从全新角度研究脑心同证、异病同证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论坛为开展心脑血管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技术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旨在顺应时代发展引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临床、科研方向的变革,临床共识疗效的获得,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份的近40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研讨班的学习和交流。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授课专家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学员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
(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史华伟、袁清洁、郭晓报道)主任医师&&教授
出诊医院:
1,842人浏览
张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6 年出生于北京 ,1982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已 20 余年。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十病区主任,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学专家,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医学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
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擅长脑膜瘤、胶质瘤、成人颅咽管瘤、垂体瘤、桥小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和小脑半球等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与康复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已经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 20 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鞍区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脑膜瘤、胶质瘤
出诊时间表
擅长:颅底及脑干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瘤,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疾病。
擅长: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恶性淋巴瘤和侧脑室、三脑室、松果体区(三脑室后部)肿瘤手术治疗。
擅长:以垂体瘤、听神经瘤及其它后颅窝肿瘤治疗为特色
副主任医师
擅长: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颅脑损伤 、颅骨修补,脑血管病(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 、脑积水 、功能神经外科(癫痫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 脊髓脊柱疾患(椎管内外肿瘤、颅底凹陷、脊髓空洞症)、 小儿神外疾患(脑脊髓肿瘤,小儿脑积水、皮毛窦) 。
擅长: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和淋巴瘤等神经系统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活检、脑功能的保护、个体化放疗和化疗方案的制定。
擅长:脊髓肿瘤,颅颈畸形,脊髓空洞,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1.内镜经鼻微创切除垂体瘤、脊索瘤等鞍区病变。
2.微创手术切除脑膜瘤、听神经瘤、胶质瘤、神经鞘瘤、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
3.微创治疗各种疑难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
4.微创切除颅底肿瘤、颅眶肿瘤。
5.颅底及颅腔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6.其它神外疾病以及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科交界疾病。
7.1型、2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综合治疗。
擅长:神经外科疾病,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与分子病理指导下的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脑膜瘤、神经鞘瘤、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脑转移瘤、垂体腺瘤等颅内肿瘤手术及化学治疗。
擅长:脑血管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坛医院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