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孩体弱多病病,

怎样喂养体弱多病的宝宝?
来源:妈咪宝贝
体弱多病的宝宝,主要是指中度及中度以上、中重度、活动期、、低体重、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及患有某些慢性病者。由于长期患病,经常吃药,致使他们抵抗力下降,脏腑娇嫩,常常存在或现象,致使迟缓、瘦弱。
引发原因一
宝宝因局部、全身疾病或其他影响,如腹泻、胃肠炎、高热及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使胃肠道的平滑肌张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消化酶的活力降低,因而导致消化功能不良。
引发原因二
由于喂养不当所致,如经常过饱、过饥而伤了脾胃;食物的品种较为单调,久而久之使宝宝缺乏某些营养素。缺锌者可引起厌食及抵抗力下降,缺铁者引起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缺维生素D者引起佝偻病,缺乏者引起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角膜软化、夜盲症等,过量服用维生素AD引起中毒者,均可使食欲受到很大影响。
引发原因三
养成宝宝的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就餐、生活无规律、经常在两餐之间吃、热天喝冷饮太多,也会大大地影响食欲。
引发原因四
当宝宝不愿进食时,父母出于着急而想出各种办法,强迫宝宝进食,促使宝宝更不愿进食。有的父母甚至恐吓宝宝,如“再不就去医院打针”,使吃饭变成了一件痛苦事情,一种精神负担,以致使宝宝看见饭就感到厌烦。
怎样喂养体弱多病的宝宝?
面对体弱多病、瘦弱的孩子,父母在喂养上有很多矛盾,难以掌握喂养方法。宝宝食量过少,达不到身体的营养需要;食量过多又担心伤及脾胃,引起,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究竟怎样把握适宜的尺度,可采纳以下方法:
首先应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找出宝宝体弱多病的主要病因,并针对病因给予治疗,这是最根本的。
在喂养上不能急于求成,进食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多选择既富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面类、乳类(包括)、蛋类、鱼肉类、豆类、水果蔬菜类等,各类食品的搭配要合理,品种要多样化。同时,还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加工时要注意精细,最好呈汁、泥状,易于消化吸收。小婴儿应该以乳类食品为主,4个月后开始按月龄添加辅食,并要掌握好循序渐进添加辅食的原则,即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
通常,宝宝病后体虚,胃纳减少是正常的事。不能要求宝宝像没病时那样进食,强迫进食,不但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反而还会造成或促使厌食形成。即使正常健康的孩子,也不可能餐餐进食量都是恒定的,可能某一餐吃多些,某一餐吃少些。父母切不要宝宝吃的多就高兴,吃的少就担心。如果宝宝某一餐确实不想吃,索性饿一餐也无防。待宝宝真正饿了便会饥不择食,自然主动的进食。
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即按时就餐,吃饭时就要坐到饭桌上进餐,不要边吃边玩。进餐时,用正面语言鼓励宝宝主动进餐,也可与大人进行比赛,只要吃得好,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
父母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说,以免诱导。饮食中注意食物品种要均衡,使宝宝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全面地获得所需营养素。
如果医生检查后,确定宝宝体弱多病是由于某种营养素缺乏所致,应及早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所缺营养。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量补充,以免引起中毒。如果宝宝是由于病后体虚或疳积所致,配合健脾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治疗,如捏脊,针灸四缝穴等。
总之,父母面对体弱多病、厌食、偏食的瘦弱宝宝,一定要非常的耐心,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精心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宝宝的营养状况,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宝宝的身体尽快地结实、健壮起来。
本文由《妈咪宝贝》杂志社提供
相关育儿知识
6人有用5人有用23人有用15人有用
成长阶梯:国家计生委推荐 0-3岁宝宝能力发展测评....
宝宝成长能力测评
已有4159549名妈妈找到科学育儿方法
请选择宝宝生日:
育儿知识排行榜
宝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所..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
冬天的脚步正悄然临近,清晨将宝贝从温暖的被窝..
 京公网安备:82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010-宝宝体弱多病怎么办
本文导读:缺乏正确的养育方法在80后家长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小孩体质弱、易生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体弱多病有哪些调理误区和纠正:
  1、孩子偏食不纠正反迎合
  喜欢就吃,不喜欢就不吃,家长对偏食不但不纠正,反而一味地迎合满足,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偏食的儿童会营养不足,影响骨骼生长,并使其&肠胃脆弱&,容易造成积滞和疳证。
  建议:帮助孩子克服偏食的毛病,首先要注意在孩子吃饭时,家长千万不要反复唠叨,要在表面上淡化这件事,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进餐氛围。在菜肴的烹调上要注意色、香、味,使孩子有新鲜感。同时,父母自己不能偏食。
  2、不限制孩子吃零食
  小孩吃零食没节制,对肠胃不利。还有不少孩子把汽水、饮料当水喝,不但给肠胃带来了负担,也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另外,从中医角度来说,喜食燥热(如烤鸡翅)易致小儿出现&肝旺脾弱&,表现为容易烦躁、手足心热、胃纳呆滞、头汗出、大便或干结或溏,这类体质的小儿更容易。
  建议:尽量让孩子少吃零食,尤其是饼干、糖果和其他燥热食物,对&肝旺&宝宝可用象牙丝煲瘦肉、独脚金、孩儿草煲瘦肉清肝火;对&脾弱&宝宝可用淮山、莲子、茨实煲瘦肉等食疗健脾。
  3、让孩子跟着父母一起晚睡
  小儿睡眠时间一般比较长,但很多父母有晚睡的习惯,孩子也跟着很晚才,往往令小儿睡眠不足。国外有报道称,早睡的孩子大多精神集中、成绩进步快。晚睡会影响孩子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小孩个矮,这是白天补睡补不回来的。
  建议:家长应先哄孩子睡觉,再做自己的事,保证孩子有充足和规律的睡眠。按国际要求,初生儿每天应睡20小时,2-3个月应睡16-18小时,4-8个月婴儿应睡15-16小时,9-12个月婴儿应睡14-15小时,1-2岁的幼儿应睡13小时,3-5岁的孩子应睡12小时,6-7岁的孩子应睡11小时,7岁以上小孩应睡9-10小时。
  4、惟恐孩子穿得不够多
  有些家长总觉得小孩感冒是穿衣少了,于是给小孩穿得很严实。但孩子活泼好动,容易出汗,若没有及时换衣服或抹汗,风一吹,更容易受凉感冒。即使看医生缓解了,体质却未恢复,很容易再感冒。
  建议:小儿衣着应随天气变化而及时增减,关键是注意背部和脚底保暖。背部是肺的门户,而脚底有个穴位叫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涌泉受寒导致人体热能不足,不能抵御外界寒气侵犯。所以早晚温差大的时候,不要让小孩光脚。还要准备几块毛巾,及时给孩子擦汗和垫背。
  5、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惊吓
  孩子需要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但在宝宝睡觉的时候,父母经常高声说话,把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往往对孩子产生惊吓;有些父母高兴的时候爱把孩子高高举起、抛起、左右摇晃,小孩看上去玩得很开心,但随后睡眠表现出受惊吓症状,如啼哭、易醒、不能熟睡;有些父母心情不好,当着小孩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都会严重损害小孩的心灵,可能造成一生的精神阴影。
  建议:要注意孩子的心理保护,带孩子玩耍不要过度,更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和冲突。
  6、给孩子滥用滋补保健品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病症,但小儿高热过后,热未全退,不少家长就急不可待地给孩子吃补品。殊不知,此时孩子身体相对虚弱,肠胃消化功能也较弱,进补反而加重肠胃的负担。还有少数家长自己吃补品,顺便也喂给小孩吃,由于冬虫草、人参、鹿茸、雪蛤膏、蜂皇浆等补品含有性激素,使小儿出现性早熟,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不要给小孩滥用滋补保健品。孩子生病期间应减轻其胃肠负担,宜吃粥、麦片、面条等清淡食物。
(责任编辑:admin)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体弱多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