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医国医人节日“国医节”!凡参加滞动针灸和田氏整脊可免费参加。Q:875515274. 0105714

生修堂国医节活动报名进行中,国内25位顶级中医大师为您亲诊,名家养生大课天天开讲,首日500多人报名参加国医节——咋能治好慢性病?咱们去找大国医
3月17日—3月23日,诊费半价,药费九折,养生讲座免费参加;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骨病、肝胆病等各种慢性病患者,莫失就诊良机,预约热线:6-东亚经贸新闻数字报-吉和网数字媒体导航
| 当前09版 | 您浏览的数字报日期是:日 星期三
移动用户发送"dyjm"到,联通用户发送"77"到,电信用户发送"dz"或"77"到,订阅东亚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生修堂国医节活动报名进行中,国内25位顶级中医大师为您亲诊,名家养生大课天天开讲,首日500多人报名参加国医节——
咋能治好慢性病?咱们去找大国医
3月17日—3月23日,诊费半价,药费九折,养生讲座免费参加;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骨病、肝胆病等各种慢性病患者,莫失就诊良机,预约热线:6
  很多市民对去年国医节活动盛况记忆犹新
&&生修堂中医院“国医节”活动报名已于昨天正式开启,仅昨天一天,医院就接到500余个报名电话。&&据生修堂中医院院长高峰介绍,今年的国医节活动创了两个最,一是出诊专家人数最多,达到了创纪录的25位。二是国家级省级名医数量最多、邀请范围最广,有4位国家级名老中医,6位省级名医,这些名中医有7位来自北京,8位来自黑龙江,6位来自辽宁,6位为本省专家,分别来自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等多家著名中医院及中医高等学府。出诊专家全部为教授、主任医师,临床经验至少30年以上,均为国内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代表了国内中医的最高水平,是广大患者治疗康复的一个难得机会。&&国医总动员——&&为老患者解决新问题&&本次国医节活动已经是生修堂中医院连续第三年举办了。今年报名参加活动的患者就有很多是去年参加过活动的老朋友。电话报名的崔大爷去年就参加过活动,看好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关节炎。&&“我这关节炎,是生修堂从辽宁请来的刘元禄大夫给我治好的。”崔大爷说,“国家级名老中医出手就是不一样。我前些年看了好多地方,大夫不知道找过多少个了,都没治好。刘大夫给我开了两个月的药,到现在都没犯。这次我是为老伴儿报名,她有哮喘,也好多年了。这次报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见见李峰教授,我在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和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里面听过他讲座,特别喜欢他。真没想到生修堂这么有力度,连李峰教授都能请来,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不仅要和他当面请教一些养生问题,也让他给老伴儿看看病。”&&健康头脑风暴——&&为老节日注入新活力&&与往年单纯的专家集中出诊不同,今年的国医节纪念活动还安排了多场中医名家讲座。活动期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中医专家开坛授课,比如全国闻名的中医名家李峰、经方派大师李敬孝、金匮要略传承导师艾华等都将亲登讲坛,与春城百姓分享各自领域的疾病预防及健康养生知识。讲座是对所有报名的市民朋友免费开放的。&&“我就是冲着这个讲座报的名。”电话报名的徐奶奶说,“我是生修堂中医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几乎每周都来。这次听说又有从北京请来的专家给我们讲课,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生修堂中医院院长高峰说:“每一位名老中医都是一座中医知识的宝库。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他们还有丰富的防病、养生经验能够与大家分享。我们这次搭建这个中医名家讲座的平台,就是为了让这些老国宝尽可能多的为患者服务,尽可能多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大家。以发扬和继承中医文化。”&&■相关链接&&1929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俞云岫提出:取消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这意味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废止中医案”。当时在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两百多个团体,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上南京请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民心民声,迫使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国医节”部分中医名家“绝艺”展示&&吉林省患者可对症预约&&生修堂中医院本次邀请的中医名家,诊疗范围囊括所有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病、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下面就把这些专家擅长诊疗的范围一一加以介绍,有求诊需求的患者可根据自己情况对照预约。&&曲生&&国家级名老中医,吉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拜吉林省四大名医之一的孙纯一老先生为师,从医四十八年。为国家二、三、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者指导老师,吉林省中医学会顾问,长春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曾荣获长春卫生功勋奖,吉林省卫生厅、长春市卫生局卫生忠诚奖。现为生修堂中医院中医专家楼特需诊室成员。&&诊疗范围:擅长脾胃病、失眠症、慢性肾病、内分泌失调、咳喘病等内科杂症。&&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8日、19日、22日上午&&李延&&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40余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带徒老师。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等。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目前为生修堂中医专家楼特需诊室成员。&&诊疗范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刘元禄&&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辽宁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理事。从事骨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4年,获国家专利一项,多次赴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讲学。现为生修堂中医院中医专家楼特需诊室成员。&&诊疗范围:对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腰腿痛、颈椎病、滑膜炎、痛风、肩周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结核、膝关节病、骨折脱臼后遗症骨科疑难病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9日-23日上午&&张金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带徒专家,黑龙江省著名中医肝胆病专家。从事中医内科医疗工作近50年。现任中华中医肝胆协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中西结合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诊疗范围:专长于乙丙肝、肝硬化、肝肿瘤等各种肝胆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李峰&&教授,医学博士,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书记。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诊疗范围:擅长治疗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失眠,抑郁症等,以及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免疫疾患,男妇科疾患,颈腰椎病等骨关节疾患以及肿瘤病。&&国医节讲座时间:3月17日上午&&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7日下午&&刘清国&&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书记,现任北中国针灸学会学术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International&Journal&of&Clinical&Acupucture(USA)副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国际针刀新针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诊疗范围:擅长治疗各类皮肤病及糖尿病、中风、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癌症手术或放化疗辅助治疗;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非特异性结肠炎、胃下垂;颈椎病、股骨头坏死。&&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2日上午&&王富春&&省级名中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诊疗范围:擅长针灸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对治疗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失眠、脑出血及中风后遗症、不明原因头痛、各种亚健康症状做出突出贡献。&&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2日上午&&杨守范&&省级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医疗教学妇科科研50年,2001年荣获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曾获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三项;省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五项。有“妇科三绝”之称,采取输卵管“盆腔给药法”,并配合中药(口服中药和中药灌肠)治疗不孕症,治愈率达83.3%。获得了省政府科技进步奖。治疗盆腔炎、盆腔炎性粘连治愈率达90%以上。&&诊疗范围:各类妇科疾病。&&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李敬孝&&省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副主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诊疗范围:擅长治疗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高血压病、肾炎、肾衰等病。&&国医节讲座时间:3月20日上午&&国医出诊时间:3月21日-23日上午&&朴志贤&&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吉林医学》编委会委员、吉林省健康协会常务理事。&&诊疗范围: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顽固性泌尿系统感染等肾系疑难杂症。&&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8日上午3月20日下午&&刘平夫&&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肝脾胃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络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汇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诊疗范围:擅长治疗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疑难杂症。&&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上午&&王健&&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神经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心脑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著《骨伤科针灸学》以及《自拟自主神经调平方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等多篇论文。&&诊疗范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病、脱髓鞘病、中风、眩晕、面瘫、痿证、郁证等。精通各种针法及方药,并取得明显疗效。&&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2日上午&&吴勃力&&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肝胆病学术委员,黑龙江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肝胆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诊疗范围:肝胆病、胆肾结石病、胃病、结肠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溃疡、久咳、代谢综合症&&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吴晓霞&&市级名中医,吉林省第一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老师。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传统医药保护学会理事。曾于省中医药管理局跨世纪人才班学习西医三年。曾先后担任省糖尿病委员会委员,肿瘤学会委员,老年病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长春市血液肿瘤学会委员。&&&诊疗范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顽固性水肿,咳嗽喘促,胸痹心悸,脾胃病等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对治疗女子早衰,儿童性早熟,辨证准确,经验颇丰!&其重视治未病,善用膏方,调整亚健康,预病祛病,增强体质,抗衰老,延年益寿以及重大疾病之后的脏腑条理。&&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7日-21日上午&&何恩良&&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外科脉管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诊疗范围:中医外科临床,对周围血管疾病、疮疡病、泌尿系统疾病有其独到之处,如脉管炎,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各种恶疮肿毒及慢性前列腺炎等。&&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7日、18日、22日、23日上午&&艾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仲景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辽宁省医师协会理事。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学术专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诊疗范围: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血管炎、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脱出、痛风病、老年性骨关节病、肌炎、皮肌炎等的治疗。&&国医节讲座时间:3月18日上午&&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9日、21日上午&&胡志敏&&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独立研制:肺积消1号方、肺积消2号方、胃积消方、肝癌方、扶正方等。主持并完成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指导并参与省科委课题《脑得灵胶囊治疗脑肿瘤的临床研究》,获得省科技成果奖。&&诊疗范围:肿瘤内科、大肠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7日、18日、22日、23日上午&&张文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省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常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会员,吉林省科技厅中药评审专家。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中管局科研课题12项,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5项。&&诊疗范围:亚健康、各类慢性病&&国医节讲座时间:3月19日上午&&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上午&&梁宏&&主任医师,教授。祖传医学世家。行医40余年,对中医辨证施治研究精深,擅长脉诊。共发表著作及论文四十余篇。多次在全国性专业会议上发表。并多次获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诊疗范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脂肪肝、胃溃疡、胃炎、慢性肠炎等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经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及称赞。&&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17日-18日上午&&&徐京育&&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专业博士学位,中药学博士后,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黑龙江中西医学会心血管专业秘书兼委员。临床立足于特色突出“不治已病,重治未病”;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项。目前主持承担省级课题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10余篇。&&诊疗范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代谢疾病等心内科常见疾病。&&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邓振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诊疗范围: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乔车氏病、肿瘤。乳腺疾病:乳腺小叶增生、囊肿、良恶性肿瘤、乳腺炎。淋巴系统疾病:急慢性淋巴炎、肿瘤、结核。腹部疾病:急慢性阑尾炎、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肠粘连。泌尿系疾病:泌尿系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功能不全、尿路感染、肿瘤。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雷诺氏病、静脉炎、静脉血栓、静脉曲张、溃疡。&&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王玉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消化内分泌疾病治疗40余年,发表论文及著作近20篇。&&诊疗范围:各种脾胃病、肝胆疾病、甲状腺、糖尿病、结肠炎等。&&国医节出诊时间:3月20日-23日上午&&2014国医节《中医大讲堂》&&之“名家话养生”系列讲座&&3月17日&周一&上午9:00-11:00&&讲座主题:《我的健康我做主》&&主讲嘉宾:李峰&&嘉宾简介:国内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教授,医学博士,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特约嘉宾,北京卫视《养生堂》特约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书记。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月18日&周二&上午9:00-11:00&&讲座主题:《春季养生与风湿病、咳喘病》&&主讲嘉宾:艾华&&嘉宾简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辽宁省仲景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辽宁省医师协会理事。主持科研课题10余项,主编学术专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3月19日&周三&上午9:00-11:00&&讲座主题:《糖尿病的养生与保健》&&主讲嘉宾:张文风&&嘉宾简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省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常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会员,吉林省科技厅中药评审专家。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中管局科研课题12项,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15项。&&3月20日&周四&上午9:00-11:00&&讲座主题:《中医膏方与养生》&&主讲嘉宾:李敬孝&&嘉宾简介:国内著名中医经方专家、膏方养生专家。省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副主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本组稿件&记者&何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东亚经贸新闻 24小时新闻热线:1 QQ报料:
版权所有:《东亚经贸新闻》报社 报社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2598号 邮编:130051
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等)版权属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报社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来历】    在1929年,那时还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的主管俞云岫,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提出:取消旧医药(那时中医中药被称为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如果取消旧医药被确定的话,治病用药,只能是西医西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医中药就会被遗弃,这就是当时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当时在医学界引起非常大的振动,大量的中医药人士纷纷抗议游说,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旧医药的抗命。在同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二百多个团体,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高呼“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上南京请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民心民声,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旧医药的决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上海是“国医节”的发源地。    【详细】    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论争中,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尤其是废止中医思潮成为政府千方百计排斥、摧残中医的思想基础。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仅直接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请愿抗争就有十多次,地区性的抗争更是难以计数,古老的中医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    【北洋时期的首次抗争】    北洋时期,政府一味推行西洋医学,而无视中国传统医学的存在。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则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消息传出,各地舆论反响强烈:“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政府的医学教育政策,从此拉开了抗争的序幕。他说:“今年教育部所颁之医学专门学校章程,事前既未采集众议,更未宣布其政见,贸然自订之而自颁之。……教育总长对此事当负完全责任,延聘海内医界同人讨论此事,先从编书入手,将来即以新编之书为全国医校讲义及参考书。”并指出清末民初两次制订学制均以日本体制为蓝本,而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政策,其不列中医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决非“漏列”二字可以遮掩过去。    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在接见京师医学会代表要求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系统时,竟毫不掩饰地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节,难以照准。”接着,江西当局颁布了取缔中医章程32条,与汪遥相呼应。随后,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规程”、“医学专门学校规程”和“药学专门学校规程”,仍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于是,中华教育社联合江苏、湖北、山西等中医团体,向教育部提出中医加入医学系的要求,但教育部以中医不合教育原则为由予以拒绝。而对这种情况,上海 “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通函各省征集意见,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和同仁堂、西鹤年堂等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推举代表进京向教育部、国务院请愿,力请保存中医中药,并将中医纳入学系。连日来,各地民众也纷纷集会、通电,抗议政府弃中扬西的政策。    迫于压力,政府一面虚与逶迤,诡词搪塞说废除中医中药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计划。教育部甚至在批示中明目张胆地将中医说成“非最新学说”、“非具有完全科学知识”,于是立案“应勿庸议”。国务院的批示与此类似。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规定发给医士开业执照的资格,必须经各地警察厅考试及格领有证明文件者,或在中医学校、中医传习所肄业三年以上领有毕业文凭者;医士诊病必须开设二联单,汇存备查,如有药方不符或医治错误,经查“予以相当处分”等。如此摧残医生、束缚医学的条款受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上海中医学会迅速行动起来,与中华医药联合会召集了有170人参加的大会,大家一致认为审查医士资格应由医学会或推出各地名医主试,而不是由警察厅主试;并通知全市医生拒领执照,定期召开全国中医大会,各地纷纷响应。会后派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内务部取消《医士规则》。在一片反对声中,内务部被迫宣布暂缓实施《医士规则》。    【国民党时期的废止中医案】    对中医歧视、摧残最酷的莫过于国民党政府。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    1、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方能营业,登记限期为一年。    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    3、自1929年为止,旧医满50岁以上、在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得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但不准诊治法定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等。此项特种营业执照有效期为15年,期满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    5、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    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废止中医案”。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他对中医的处置办法是“废医存药”,中医废止,而中药作为医学研究资料尚可以加以利用。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无能预防疫疬;(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他多次解释该提案是打算在五十年内逐渐消灭中医,一者任其老死,自然消亡;二者不准办学,使后继无人。因此,余云岫被世人讥评为“东西医奴隶”,成为千古罪人。    日,上海《新闻报》首先披露此事。消息传出,全国为之震动,人们热血沸腾,中医界空前大团结、大觉醒,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废止风潮。上海市中医协会首先发起召开上海市医药团体联席会议,邀集神州医药总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上海中国医学院、医界春秋社等40余个中医药团体的代表商讨对策(Petition Report of National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s Chronicle of Medical Field,.全国医药团体请愿报告,医界春秋,1929,(34):48)。会上讨论决定,组织上海医药团体联合会以便采取统一行动,议决筹备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定会期为3月17日。日,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假上海商会会场举行开幕式。    为了表示对大会的支持和拥护,上海中医、中药界分别停业半天,药店门前张贴许多醒目的标语,如“拥护中医药就是保持我国的国粹”、“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的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等。会场上悬挂着巨幅对联“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出席大会的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15省132个团体的代表共262人。经大会议决的重要提案包括:    (1) 请愿问题,议决由执委会负责办理。推选谢利恒、随翰英、蒋文芳、阵存仁、张梅庵组成晋京请愿团,分别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卫生部、教育部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    (2) 建设问题,请求中医药学校加入学校系统,准予立案,并设立各省中医药学校。    (3) 确定3月17日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经念日——国医节。    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出版号外“中医药界奋斗号”,揭露余云岫等人的阴谋。3月2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竟然公然刊出了还没有宣布实行的“废止中医案”。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双方剑拔弩张,直面对峙起来。几天内,数不清的各地中医药团体的质问函电飞向了南京政府。     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等巨幅标语,高呼口号“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上海中医药界全力支持大会,罢工半天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一时间群情激愤,运动的浪潮颇似“五四”运动在中医问题上的重演,可见废中医是何等地违背民心。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要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面允代表: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虽然这次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政府的反中医政策丝毫没有改变,废止中医一直在以变相的手法进行着。不久,教育、卫生两部通令中医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以限制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目的仍是企图逐渐消灭中医,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尤为南京政府所忌恨。该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动辄通电全国,号召力很强,是中医界与南京政府斗争的强有力的组织。1931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该会不符合法律强令解散。这再次激起中医药界的愤怒。2月1日,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有17个省市及南洋、菲律宾等223个团体的457位代表参加。这时的中医界已清醒认识到行政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明确提出中西医平等待遇,中医参加卫生行政,中医药改称国医国药,编纂中医药字典及教科书等,并再次派代表进京请愿。这次请愿的规模和声势较前一次更大,惊动了蒋介石。他先是煞有介事地答应代表,让文官处撤销两部公告。然而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代表们一撤,身兼教育部长的蒋介石马上以教育部的名义推翻了自己的诺言。    1930年3月,由焦易堂等人提议,仿照国术馆之例,在南京设立了中央国医馆,并在各省及海外设立分馆、支馆。它负责制订学术标准大纲,统一病名,编审教材,设有学术整理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人们正奇怪呢,难道国民政府忽然热心起中医来了?其实是为了缓和中医界的愤怒情绪。国医馆的经济来源,名义上是国民政府每月支给五千元,但从第二个月起就减半发给,使得国医馆迟迟办不起刊物、开不起训练班,要靠分馆和各地中医界的接济来维持。这是一个半官、半民、半学术的特殊组织,是在特别情况下建立的畸形机构。它的建立曾使中医界欢欣鼓舞,但因受政府操纵,国医馆名为学术机构,实为政府的御用工具。所以国医馆成立后作为不多,形同虚设,曾受到中医界的尖锐批评。    【公布《中医条例》步履维艰】    在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中委石瑛等29人提议仿1930年制定的《西医条例》,拟定《中医条例》(草案)。这是中医界多年奋斗希望实现的目标,目的是争取与西医的平等地位。但这也是废止中医者最不愿意的事情。在会议讨论中,行政院长汪精卫不但反对该提案,不肯执行草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说“中医言阴阳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张“凡属中医应一律不许开业,全国中药店也应限令歇业。以现在提倡国医,等于用刀剑去挡坦克车。”这引起了中医药界的强烈抗议,《医界春秋》严辞批驳,斥责汪氏“亡国未足,必灭种而后快”。汪精卫见众怒难犯,便转换手法,在《中医条例》交立法院审查时,他写信给立法院院长孙科,大谈“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力,恐非中国之福”,嘱孙共同阻止其通过。他还和孙科搞了一场辞职闹剧,使得《中医条例》被压了两年之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ILLUSTRATOR-阴阳
  20世纪前的“一枝独秀”      追溯中医的历史,恐怕要从远古讲起。早在那时,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某些食物能消除病痛;在使用石器的时候,创造了砭石、骨针疗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等。      此后的几千年,从《黄帝内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医,在顺境中发展着,并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      然而,正所谓“物极必反”,鸦片战争后,尤其是20世纪,西医大规模进入后,随着国人对西医的态度由怀疑转为信服,中医正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次论争:中医告负      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学校条例中,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而把中医挡在门外,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率先发表言论:“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自此拉开了中西医第一次论争的序幕。      1913年,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汪大燮再次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随后,教育部公布的教育规程均弃中医于教育体系之外。      于是,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界和同仁堂、西鹤年堂等药业人士,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将中医纳入医学系。迫于压力,政府只得一面搪塞说废除中医的政策不会实施,一面仍拒绝将中医列入教育计划。中医界的第一次斗争就这样失败了。       西医误诊梁启超      第一次中西医论争中,梁启超是站在西医一方的。然而,1926年,他的病成了中医支持者们对西医发起反攻的有力武器。      3月8日,梁启超因尿毒症入北京协和医院。经X光透视,医生诊断为癌。梁启超的弟弟梁仲策问医生:“不一定是癌吧?”医生答:“不一定不是癌。”再问:“怎么治?”再答:“全部割除。”手术后解剖此肾,果然看见其中有一樱桃大的黑点,却非癌症。要命的是,病人尿中仍带血,且查不出病源所在。      如果仅是一件普通医疗事故,重提这桩旧案,意义不大。许多人关注此案,是想将争执多年的“中医西医孰优孰劣”问题,再付表决。所以,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事件一经传出,西医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原来,梁启超入院前,曾请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把脉,诊断说“不是急症”,不就是尿里有血吗,“任其流二三十年,亦无所不可”。而在西医那里割掉一个肾,得出的结论也是“无理由之出血症”。      梁仲策的《病院笔记》中对西医略有微词:“中医之理想,虽不足以服人,然西医之武断,亦岂可以服中医”。而徐志摩在《我们病了怎么办》一文中也提到:西医所谓“科学精神”,原来是“拿病人当标本看。你去看你的眼,一个大夫检查了一下出去了,再换两三个大夫来看,究竟谁负责这病,你得绕大弯儿才找得出来。”      两篇“声东击西”的文章一经登载,便惹恼了鲁迅。7月5日,鲁迅发表了《马上日记》,开篇便将矛头对准徐志摩等人:“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生;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但当时舆论对西医的谴责和攻击,占压倒优势。      1929年的“废除旧医案”      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五四运动”后,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在地质学家丁文江的书中就有这样的对子:爬山、吃肉、骂中医,年来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可见,“骂中医”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饭后运动”。      1929年,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案”,终于引发了中西医的第二次论争。这次论争,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存亡。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废止中医”问题,余云岫、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议案,列出了限制中医开业、不准办学等方法。考虑到提案过于激进,中央卫生会议权衡再三,最后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实施办法缓和了许多。规定了废止中医的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废止便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因此,提案刚公布,首先便遭到了上海中医界的反抗。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      主张废止中医的余云岫、胡定安等,纷纷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废止中医的言论,回应中医界的批评。论争充满了火药味,并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      此时,南京国民政府不愿意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而引起社会较大的动荡。时任卫生部长薛笃弼,更是急于将这场风波尽快平息。他一再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并向请愿代表当面表态:“我当一天部长,决不容许这个提案获得实行。”不久,请愿团收到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第二次论争以中医界胜利告终,中医界也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建国后的第三次论争      建国初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拉开了中西医第三次论争的帷幕。1950年,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草案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      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遗憾的是,团结中西医的政策,在执行初期,被理解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政府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却是现代医学;青年中医也都被选送到西医学院再学习。这一系列原因,使中医再次陷入困境。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发现“团结中西医”政策被错误执行后,立即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以纠正各级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偏见。      然而“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有人用对联描述了中医的处境,上联:惨,无知,破四旧,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老中医遭摧残;下联:悲,有罪,立三股,一派胡言,中西医结合,小大夫被毒害;横批:中医危矣。      “文革”后,中医才从浩劫中再次恢复了元气。直至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才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      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中西医的冲突却尚未尘埃落定。中医的大起大落究竟要止于何时?在西医的夹缝中,中医又该如何求生?我们拭目以待。  
  ILLUSTRATOR-自由鸟
  每天一顶!    强烈建议国家将中医列入“中国五大发明之首”以纪念祖先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间接粉碎那些要废除中医的笨蛋!        每天一顶!  
  只要不忘祖的文,好坏都顶,好的顺便顶楼主,坏的期待愤青...  
  作者:斗_战_胜_佛 回复日期: 17:51:35 
    只要不忘祖的文,好坏都顶,好的顺便顶楼主,坏的期待愤青...  =================================================      共同努力!
  恩 我看完就知道了 继续支持中医
  顶  
  作者:闲而淡然 回复日期: 17:58:16 
    恩 我看完就知道了 继续支持中医    ==============================================      活了二十几年,也是现在才知道中国国医节
  ILLUSTRATOR-机器人
  支持中医的都来顶一下!      [转载专区]惊叹啊-德国为中医针灸开发了一套诊疗训练
星期六(Saturday) 晴 中文名: 中医针灸诊疗训练管理软件    英文名: ShenProfessional    资源格式: 压缩包    版本: V3.0    发行时间: 2009年    制作发行: ShenProfessional地区: 德国    语言: 英文    简介:     中文名: 中医针灸诊疗训练管理软件    英文名: ShenProfessional    资源格式: 压缩包    版本: V3.0    发行时间: 2009年    制作发行: ShenProfessional地区: 德国    语言: 英文    简介:         官方网站 /acupuncture.html        ShenProfessional是针灸和中医训练管理软件。此外, ShenProfessional是一个了不起的工具,用它来管理您最需要的日常实践。该软件管理您的病人数据,约会,信件以及发票。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 针灸的穴位可视化的现代针灸图表。他们显示点位的皮肤,肌肉,骨骼和在这个新的版本的内器官,血管和神经。         409穴位 显示皮肤,肌肉,骨骼或内脏。每个针灸图表打印。详细到资料名称,位置,功能,标志,认证,解释拼音名称等资料。可以添加自己的笔记。搜索功能编译您自己的穴位组合的观点,搜索文件的处理和管理患者的资料夹。显示用针法的特殊符号和编辑现有点的组合.       转自电驴-/topics/2761059/      
  关于“西医”的发展史。  西医,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由于制作木乃伊,处理尸体的同时产生了解剖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特别说说。    解剖学,属于基础医学知识,原则上属于生物学研究范围。古埃及的解剖学,对于临床医学没有什么作用,但对艺术却起了巨大作用,西方的雕塑、绘画,自古埃及时就非常形似,就是因为重视解剖而导致,中国画、雕塑里动物和人远不如西方绘画、雕塑准确。    古埃及的医生和巫师是不分的,留下一些片断的记载,有个人说:“巫师们哪,你们接触到死人的手指的时候,要知道那也是心脏的一部分。”类似的记录还有一些,说明他们已经知识心脏与手指的血脉是相通的。而中国起码到西周,医生就是职业,“医师”这个词,是官名,西周时医师负责考核医生,统计医生治愈治死人的记录。    到了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希腊时期,西方医巫分家,医生和木匠一样成为职业。相当于扁鹊的同时代人,出现一个有名的医生,叫希波克拉底。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医学的进展,人名书名尽量不讲,讲了大家也记不住那些洋人名字,但希波克拉底不能不提,他的名字有如中国的华佗一样重要。    他出名的是写了一个《誓言》,主要是干这一行的传授行规,对师傅要感激,师傅的后代要学医的话要免费教,还有一部分是行业道德方面的,做医生对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贵族富人穷人都同样看待,要保守病人的隐私,其它还有不给病人毒药和教给毒药的使用方法、不堕胎等等。他的《誓言》对几千年西方医学影响甚大,时至今日,堕胎在西方人观念中仍然是难以接受的,与《誓言》相悖的。
  在基础医学上,他提出“体液说”,现在心理学等仍然沿用这种学说。    到了古罗马,大约东汉、三国的华佗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叫盖伦的医生,这个人的名字也不能不提,他写了一本书,作为信条垄断了西方医学1500年之久。他提出临床要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这个典定了西方医学的发展途径,同时还给出了人体构造,1500年里几乎没有人怀疑他讲的构造对不对。    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发达的,西方的封建社会是窒息的,被神学垄断的,因此叫“黑暗时代”,西方医学也一无发展。    中国医学重视临床,“神农尝百草”,从植物、矿物中寻找治病的药物,因此药学发达,疗效明显。西方医学重视解剖、生理,轻视临床,由于化学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药物限于常见食品,酒是重要的药物。现在西方民间仍然将食品、酒视为容易获得的药物。中国远古时期也是如此,“医”字的繁体字从“酉”,就是以酒做药导致。古代西方药物缺乏的结果,就是手术发达,没有麻药的时代,就依据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做手术。    到了相当于我国明朝的文艺复兴时期,神学统治才被打破,也带来了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实际解剖尸体,而不是根据动物去想象人体,打破了盖伦的信条,解剖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接近中国的解剖学水平。同时摆脱了笼统的“体液学说”,接受了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哲学基石,单独分块地研究疾病原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认识越来越精,进展很快。中国的解剖学水平保持领先到清朝初年,后来被西方医学超越。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医学里手术学奠基完成,各种器械发明完成,至今变化不大。    工业革命以后,化学工业有了发展,为西医提供了化学药物。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手术,这一切,典定了西医的大局,直到如今没有大的改变。以后的发展,就是化学药物越来越多,解剖越来越细。在大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西医达到或超过中医的效果,“西医治急病,中医治大病”的观念就是这种进步的反映。    西医的特点就是本身知识发展缓慢,但注意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尤其是工业技术成果。因此,临床上也有一些阶段性的进步。比如从发现牛痘,而出现免疫学的分支,1816年,发明了听诊器这个宝贝,稍晚又使用了消毒法,发现传染规律、细胞、细菌、病毒等等。在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最终导致了西医最后一次重大进步--抗生素。    1928年,青霉素发现,但到40年代才找到它的疗效和大量生产方法,从而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在此之前,肺炎等常见病、伤口发炎是不治之症。稍后发现的链霉素,又将肺结核从不治之症中挖出。40年代,青霉素进口到我国,价格是天文数字,因此只能用黄金条支付。解放后,我国生产成功。    自青霉素发现应用以后,西医进入停滞期,没有重大进展。虽然现代科技进入医学诊断,X光、同位素、心电图、β超、CT等等,但西医本身没有质的改变,仍然属于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延续。      
   热门评论             yixiu1 举报 不是中国人要感到羞愧,而是那些整天吆喝着要灭绝中医,废除中医,或者改造中医,搞中医现代化的人才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昧着良心为巨大无比的西方医药市场说话,谋取暴利!反过头来拼命糟蹋中医!在西方逐渐接受中医的时候在国内玩命的折腾,方舟子之流的混蛋!如果中意昌盛,我们中国人何必要看个感冒都花千八百!一场大病让人倾家荡产!              [+34] [-2] [回复]                最新评论         andyle0 8月5日 2楼 举报 绝对是医生的法宝呀,可以推荐我同学使用              [0] [0] [回复]                  erganzi 8月5日 3楼 举报 名字这么奇怪的软件竟然没人回复。。。    我太好奇了。。。              [+1] [0] [回复]                  画风子 8月5日 4楼 举报 做为中医针灸诊疗训练管理软件,    地区: 德国    语言: 英文    让我想起,三国游戏让小日本做得红红火火的。    唉。              [+9] [0] [回复]                  赤红蝎子 8月5日 5楼 举报 中医因为我们的不重视而没落,我们丢了好多宝贝被人捡起来发扬光大,国人真傻……              [+7] [-1] [回复]                  一青咲 8月5日 6楼 举报 出口反内销..........              [+3] [0] [回复]                  Z祎 8月5日 7楼 举报 家里爸妈刚买了个拔罐器|||我还是下下吧              [0] [0] [回复]                  fjk月5日 8楼 举报 中医是中国的国宝,怎么丢的这么厉害,中国人应该到羞愧呀,还是英文的              [+3] [-1] [回复]                  zbyiori 8月5日 9楼 举报 中国的瑰宝全让中国人自己糟蹋了              [+2] [-1] [回复]                  yixiu1 8月5日 10楼 举报 不是中国人要感到羞愧,而是那些整天吆喝着要灭绝中医,废除中医,或者改造中医,搞中医现代化的人才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昧着良心为巨大无比的西方医药市场说话,谋取暴利!反过头来拼命糟蹋中医!在西方逐渐接受中医的时候在国内玩命的折腾,方舟子之流的混蛋!如果中意昌盛,我们中国人何必要看个感冒都花千八百!一场大病让人倾家荡产!              [+34] [-2] [回复]                  songvc 8月5日 11楼 举报 支持专业软件,谢谢楼主发布              [0] [0] [回复]                  yielang30 8月5日 12楼 举报 经济实惠,标本兼治的中医因为没有商业市场,被某些人妖魔化以后被国人渐渐的遗弃。结果外国人学过去以后重新包装,再拿过来就会像宝贝一样接受。   
       宇鹤敬文 8月5日 13楼 举报 真是可叹!              [0] [0] [回复]                  liweijun_4 8月5日 14楼 举报 /signup?key=e0d187934...52Freply              [0] [0] [回复]                  liweijun_4 8月5日 15楼 举报 羞愧!谢谢楼主发布              [+1] [0] [回复]                  风雨110 8月5日 16楼 举报 中华名族已经丢弃了几乎所有名族的精髓!              [+2] [0] [回复]                  yiwanyii 8月5日 17楼 举报 经济实惠,标本兼治的中医因为没有商业市场,被某些人妖魔化以后被国人渐渐的遗弃。结果外国人学过去以后重新包装,再拿过来就会像宝贝一样接受。              [+2] [0] [回复]                  末世城主 8月5日 18楼 举报 中国怎么没人做出同类的软件给同胞使用?可悲。              [+2] [0] [回复]                  ggmq 8月5日 19楼 举报 很有意思!!              [0] [0] [回复]                  littlebirdgys 8月5日 20楼 举报 看到这个,我也不得不感叹一下!WHY!WHY!WHY!              [+1] [0] [回复]                  般若波罗 8月5日 21楼 举报 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              [0] [0] [回复]                  阿透 8月5日 22楼 举报     引用(yixiu1 @ , 03:13 AM)     不是中国人要感到羞愧,而是那些整天吆喝着要灭绝中医,废除中医,或者改造中医,搞中医现代化的人才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昧着良心为巨大无比的西方医药市场说话,谋取暴利!反过头来拼命糟蹋中医!在西方逐渐接受中医的时候在国内玩命的折腾,方舟子之流的混蛋!如果中意昌盛,我们中国人何必要看个感冒都花千八百!一场大病让人倾家荡产!            你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了              [+6] [0] [回复]                  lefandango 8月5日 23楼 举报 嗯`~??这东西实在太幽默了`~~ 多谢楼主`~~下来看看`~!       
  Kylepan 8月5日 32楼 举报 德国人信中医,但只信德国人开的中医院。中国的中医去还要考他们的资格证。    中国做为中医的发源地,应该把中医国际化,标准化。让鬼佬开中医院要来中国考证。              [+1] [0] [回复]                  wodaole 8月5日 33楼 举报 鬼扯蛋 又见高潮了吧?        算命的也有软件              [+1] [-4] [回复]                  阿拉丁与魔鬼 8月5日 34楼 举报 文化传统发扬好呀              [0] [0] [回复]                  jiasir216 8月5日 35楼 举报 我们的宝贝,却让外国人用现代技术开发了,应当自醒!!              [0] [0] [回复]                  zcswer 8月5日 36楼 举报 丢人啊              [0] [0] [回复]                  精英英语 8月5日 37楼 举报 这个软件我用过2.0的,很专业,中国人不思进取所以写不出这种软件,即便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也写不出来,因为很难找出对于针灸解剖等方面很专业的人,而且同时还会编程。当然这个软件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但是汇集这么多人才到一起也不容易。国内就是有这样的人才也很难凑到一起,个个自以为是。容不得别人有一点批评。    中国的中医没落是因为学中医的人都只学皮毛的东西,学的全是蒙人的术语,弄来弄去和算命的差不多,真正在中医上深入下去的人不多。真正懂中医的人不会不懂解剖等生理学以及药理学方面的知识。              [+2] [-2] [回复]                  Brian_lee 8月5日 38楼 举报 谢谢啊!              [0] [0] [回复]                  Brian_lee 8月5日 39楼 举报 非常感谢!              [0] [0] [回复]                  kendyjate 8月5日 40楼 举报 呵呵,没想到是英文版的,学中医也得先学英语吗?              [0] [0] [回复]                  海阔天空2 8月5日 41楼 举报 中医才能称为道,西医只能称为术。              [0] [0] [回复]                  activey 8月5日 42楼 举报 这个软件有没有汉化啊,穴位用英文看太别扭了              [0] [0] [回复]                  antonio黎33 8月5日 43楼 举报 中医是中国的国宝              [+1] [0] [回复]                  bakerchen78 8月5日 44楼 举报 看到这个我让想起一本日本出的中医家庭书籍,搞不好以后中国人要到外国去学中医了!!!不知道国内的那些砖家都在忙什么?              [0] [0] [回复]                  yang日 45楼 举报 感谢lz              [0] [0] [回复]                  looselotus 8月5日 46楼 举报 再次发出无用感慨 为何不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话说 为什么头看起来那么方              [0] [0] [回复]                  palefairy 前天 47楼 举报 我下了用不了啊。Error: Access violation at 0x7C8024E0 (tried to write to 0x00030D78), program terminated.    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1] [0] [回复]                  txfzy 前天 48楼 举报 多谢楼主              [0] [0] [回复]                  zhtcat 昨天 49楼 举报 中医 德文....... 叹              [0] [0] [回复]                  jieplayer 22小时前 50楼 举报 国粹被洋人开发再反哺国人!中国人的耻辱!!!!              [0] [0] [回复]                  sanhaijin 4小时前 51楼 举报 没资金,也没人会想到写这些,中国人缺乏想象和探索能力             转自电驴-/topics/2761059/  
  世界中医药专家聚集香港研讨中医药发展前景 10:27:52 信息来源: 中国医药网      世界中医药专家聚集香港研讨中医药发展前景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举办的“2006世界中医药大会”23日在香港开幕,7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就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进行研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会上就中医药在防止突发流行性传染病中的作用发表演讲。他表示,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首先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要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特别是通过资料共享、协作攻关、优势互补等一系列形    生 物 谷 网 站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举办的“2006世界中医药大会”23日在香港开幕,7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就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进行研讨。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会上就中医药在防止突发流行性传染病中的作用发表演讲。他表示,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首先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要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特别是通过资料共享、协作攻关、优势互补等一系列形式建立协作机制。要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加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在以“中医药政策及法规”为题的分组会议上,香港医院管理局代表黄谭智媛医生表示,该局重视中西药知识的管理和交换,建立共享资料和知识库,为有关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学习渠道,为中医和西医提供交流平台。     
香港卫生署代表介绍了香港中医药的规管制度。香港1999年通过《中医药条例》,旨在确立中医的专业地位和确保中药的安全、质量及成效。同年还成立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有关中医和中药的规管措施。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以及海峡两岸和香港特区的中医药专家将发表一系列演讲。    
  香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回顾    10:13:00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      自古以来,港人就有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习惯。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英政府正式统治香港时,曾作出过承诺,表示尊重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允许保留一切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医药作为传统习俗之一,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但由于港英政府一直对中医药采取歧视、压制和排挤的政策,使香港中医药业起起落落,几经波折。     一、中医药占医疗主导的时期       以往,港人就有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风俗习惯,英政府接管香港后,对中医药行业不加干预,也无法律管理,因此华人在香港用传统医术行医,无须向卫生署办理登记,只须向税务部门办理商业登记即可挂牌行医。由于中医资格无一定标准,无论中医药水平如何,都可自称中医而悬壶行医,因此中医师在港岛、九龙、新界之高楼大厦、街头巷尾,直至屯里乡间,处处可见,有人称之为“十步百步移,抬头见中医”,可见中医在香港之普遍;但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庸医充斥,使中医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1884年,香港颁布了医药登记条例,颁布这条法例的用意,主要是确定西医的标准,并非限制中医中药。条例中明文规定,凡使用西方医学必须依法进行登记,而中医不受该条例的限制,这是因为香港开埠之初,西方医学尚未在中国普及,所以必须依法登记。当时,制定该条例是因为本港地区中西医各立门户,而华人习惯于中医治疗,故有第三条华医不受该条例限制的规定,给予华人自由是壶行医的权力;另一方面,对于西医执业则严加取缔,因为当时本港华人尚不能接受西方医学,西医执业者多为西方人,而就诊于西医者也以西方人为多。因此从“开埠”到1945年,实际担负香港医疗保健工作的是中医,而以整个十九世纪里最为显著。据统计,十九世纪末香港人口已增至24万人,中医门诊平均每年为11.6万名,即超过45%的人曾就诊过中医,放在此期间中医药已成为香港医疗保健的主体,对香港人民的健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中医药的高峰时期       1872年,东华医院开诊,成为第一家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疾病的公立医院.不仅门诊部全用中医中药进行诊治,门诊部全用中医中药进行诊治,而且对留医患者也是应用中药,医院内设有中药库和煎药房,方便患者服药。至1940年,是香港中医药业的顶峰时期,当时东华医院已聘用中医16名,每日义诊3小时,中医门诊量约8倍于西医,并赠药予患者。尤其是“七七声沟桥事变”后,大批华人迁居香港,到1940年香港人口已超过150万,庞大的人口,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大,于是相应增加了东华三院的负担,每天到东华医院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为了应付繁重的工作,院方不得不将药方编成《验方集》,将各方编成固定号码,患者到药房即可按号码取药,在工作上收效迅速;另一方面,将处方药制成粉剂,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了药材,成为了香港中医中药剂型改革的开端。   1937年10月广州沦陷,广州汉兴中医学院迁至澳门,广东中医药学专科学校也迁至香港,在跑马地找到新校址后即恢复上课,校中教职员工大批从南下而来,由陈任枚任校长,周仲房任教务主任,讲师包括吕楚白、罗元消、刘赤选、朱愚斋等人,皆属当时中医药界的名家。当时港绅何甘棠因曾跟随国内名医蔡咏南学习过中医,也被院方聘为客座教授,当时,人材荟萃,极一时之盛。       三、中医药的低谷时期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后,香港中医药事业也发生了重大转折。1942年7月,日方在港成立了“总督部香港中医学会”,制定中医资格标准,办理中医登记,容许中医继续行医;但另一方面,日方认为中药服用需煎煮,手续烦琐不适合战时需要;下令取消了东华医院的中医门诊和病房,只留用原来的西医。这样,有数十年历史的东华三院中医门诊,从此一蹶不振。战后东华医院虽仍保留中医门诊,但已停止赠施中药,只保留了一间小房象征性维持中医药治疗。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香港的5年,严重摧残了香港中医药的发展。       自东华三院停止施赠中药之后,为了维护中医团体赠医施药的优良传统,战后许多个中医团体联合其他社团,于每年夏季都举行赠医施药,这个优良传统一直维持到现在还继续保持着。       另一方面,由于二战期间抗生素的问世,使中医在内科领域的优势大不如以前。而且当时诊治的疾病中,80%属传染病,即中医所指的时病。自抗生素面世后,中医疗效明显处于下风,香港医药界出现“中消西长”的局面。另外,中药价格不断上涨,使西医门诊及西药房日渐增多,而中医药行业则出现不景气的现象。       四、中医药的复苏发展时期       五十年代初期,国内外著名中医学者大批涌入香港定居,人材济济,成为香港中医人材最鼎盛时期。 1953年间,香港中医药界首次与国际东方医学家展开交流,各界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人士也开始了对中医药的学术研究。       七十年代初,世界掀起“针灸”热潮,加上香港脑科专家创造针刺戒毒取得了较好疗效,引起世人的瞩目,给针灸界带来了一片空前未有的兴旺。短期针灸培训班的设立有如雨后春笋,不少外国人还专程来香港求学取经。       1955年4月,日本东洋医学会在京都大学召开国际性学术大会,香港一些中医团体首次接到此类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请柬,成为香港中医药界进行国际性学术交流的开端。此后,香港又承办了多次国际性中医药学术会议,如~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香港召开了“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991年7月,香港中医学会在港举办了一次国际性中医药学术会议,有国内、台湾、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地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医药学术会议。随着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香港中医药学术研究正在日益繁荣。       五、发展展望       进入90年代,香港中医药界先后出现多件令人瞩目的事件,一是全港中医师公会联合会成立,象征港九中医药界正加紧团结,为争取中医药专业地位向前跨进了一步;二是香港中医学会成立,给中医药界带来新的希望;三是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香港首次召开,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事情。但目前,香港中医药界仍以个体性经营为主体,且以中医中药商业性经营为主。一方面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部门的规范性管理,中医药产品的用药安全也得不到一定的保障,造成了香港中医药发展的滞后。但根据香港的地域、经济影响以及传统市场,香港一直是我国中药集散出口的重要基地,回归后的香港必将在我国中药出口创汇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另外,由于香港的高科技优势及资金优势,其中医药学术研究必将成为内地中医药领域的有力补充,对促进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陈存仁
  香港学生赴滇学中医 称看好香港中医发展前景     --------------------------------------------------------------------------------     15:19:18 来源:上海新闻网
  香港人梁孙鹏(右)放下在港经营的中医诊所,专程到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中医针灸。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面对奇难杂症、西医捉襟见肘之时,中医或能发挥奇妙功效,这令许多海外人士不远千里赴中国求学。云南中医学院已先后培训了来自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300多位境外学生,也有一批不同背景的港人前来进修,他们表示看好香港的中医发展前景。    据云南中医学院介绍,至今已有近10位香港学生修读针灸、推拿、中药等学位课程。而云南省中医院则在近3年为244名香港人做过短期培训,仅去年便有97名香港人到该院进修。不少香港学生表示,昆明的吸引力在于其中药和民族资源都很丰富,可以选择游学结合的轻松方式,由于地处内地西南部,所以学费及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       正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针灸的梁孙鹏,是一名香港全科医生,大学修读药剂学。他40岁才决定学习中医,并在2003年成为香港第一批注册中医师。梁孙鹏表示在行医过程中感觉到不足,所以通过香港大学报名到内地进修中医,首站为江苏、次站为昆明,下一站则到广州,“虽然学习1天,生意就要损失不少,但我一点也不后悔。”       香港人房仲琼此前曾在香港大学参加了短期中医培训班,之后迅速迷上中医,在老师推荐下于去年5月赴昆明学推拿。她说因为香港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以颈椎病患者人数不少,因此看好回港就业的前景。       正在云南中医学院修读中药课程的21岁香港学生许智梁表示,自己念中医是受学过针灸的母亲影响,他坦言中药十分神奇,自己的理想是创造并生产自己品牌的养生名方。       同样来自香港的蔡慧贞是针灸推拿四年级学生,她认为香港与内地现在逐渐互认中医资历,且在内地认可院校修读中医的香港人,只要通过香港中医测试便可享有香港执业资格,所以她很看好香港的中医发展前景,“本科毕业后我还会继续读研究生,然后回香港发展”。      中医风靡世界,中医学院也越开越多,据介绍,仅美国便有60至80所中医学校,法国有10所民间中医学院,英国、奥地利、澳洲、泰国等国都已设立官方中医药大学。  
  杨永强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全力推动中医药发展    --------------------------------------------------------------------------------    .cn 日06:28 中新社网站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七日电香港卫生福利局局长杨永强今天在立法会会议上致辞时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全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造福有需要的市民和病人,并为本港业界提供一个庞大商机。      杨永强认为,在香港发展中医药,首先要设立健全的法律架构。透过适当的规管法则,可以提高中医药的水平及市民对使用中医药的信心。      杨永强表示,香港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理想的进展。《中医药条例》已于一九九九年七月制定,通过设立注册和纪律处分制度,确认中医师的专业地位。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于一九九九年九月成立,负责制定和执行规管措施,并随即筹备中医的注册制度。      经立法会于去年通过有关的附属法例后,管委会已按《中医药条例》的规定,邀请在职中医,循过渡性注册安排,申请注册。申请期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结束。管委会共收到超过八千份申请。管委会现正全力审批收到的申请。预计可在今年年中公布首批注册中医的名单。      杨永强说,除规管架构外,政府亦致力推动中医药的教育。他表示,特区政府亦会密切注视和评估中医的人力需求和供应。      谈到香港、内地与海外的中医药机构的交流,杨永强表示,多年来交流一直十分频繁。他说,卫生署与内地及海外的中医药机构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在现有的基础上,该署会大力推动海外、内地和香港之间在中医药方面交流意见、知识、专业心得和经验,以推动本港中医药的发展。(完)  
  立法会十六题:推动中医发展  *************    以下为今日(四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大辉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鉴于中医与西医合作医治病人可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中医疗法在外地亦被广泛应用,加上政府亦对兴建中医医院持开放态度,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 政府何时会就兴建中医医院展开研究,以及有关的详情为何;如未能即时展开研究,原因为何;    (二) 政府会否考虑向私营医疗机构提供资助或其他诱因,鼓励他们兴建及营运中医医院;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 有否评估现时本地全日制中医本科学位课程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可应付多少间中医医院的运作需要,以及该等课程的学额是否足以应付需求;如有评估,结果为何;会否考虑增拨资源以扩大该等课程的学额;    (四) 政府会否考虑为中医本科学位课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习机会;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五) 有否计划加强与内地有关当局的合作,利用内地中医的经验协助培训本地的中医人才,以及打造中医业成为主要出口产业?    答覆:    主席:      中医在香港基层医疗服务方面的贡献广为市民所认同。至于需要住院或有严重疾病的病人,一般都会寻求西医诊治,中医则可为辅助。      在香港,设立纯中医治理的医院未必可以为病人提供最全面的治疗服务。当局在推动中医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以「循证医学」为本,发展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及需要的中西医合作诊疗模式。    (一) 基于病人的实际需要,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正试行提供不同模式的中西医结合服务。例如,广华医院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一定疗效的常见疾病,制订了协订方案,并在日间治疗服务单位,设立中西医相互转介机制;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及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在其老人科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沙田医院、灵实医院及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则为住院病人,于综合神经康复治疗,引入中医疗法。而屯门医院亦会继日间中医康复服务,把中医引入住院综合治疗。      针对癌症的治疗,在威尔斯亲王医院癌症中心,针灸已用于为末期癌症患者作疼痛纾缓治疗。下葵涌中医中心亦正探讨以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为玛嘉烈医院癌症中心之癌症病人,提供综合服务。此外,鉴于对中医疼痛治疗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牛头角中医中心及基督教联合医院正合作试行以针灸及/或推拿治疗慢性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服务。      我们会继续在目前的驻院服务中引入中医服务,就某些病情,试行中西医协作治疗,以善用中医疗效。广华医院正研究透过重建建立中医大楼,当中会考虑引申类似的模式,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服务。    (二) 香港的中医服务一直主要由私营市场提供。为推动中医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自二○○三年起在各个地区开设公营中医诊所,这些中医诊所采用三方伙伴协作模式,由医管局与非政府机构和本地一所大学合作在每间中医诊所提供服务。在这种协作模式下,医管局为诊所的管理和服务提供现代化的基本设施;大学负责管理诊所的培训及研究计划;非政府机构运用本身完善的地区服务网络,以及丰富的医疗社区服务经验营办诊所,三者相辅相成。      我们认为公营和私营的中医服务能互相补足,满足社区需求。过去我们亦透过不同方式协助非政府团体发展中医服务。例如我们正与博爱医院实行试验计划,让博爱医院中医流动医疗车到日间公立普通科门诊诊所应诊。      就私营机构营办中医医院,我们会仔细考虑各方面的建议及作出适切的配合。    (三) 目前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资助的本地三间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的中医本科课程学额每年合共有79个。      除本地三间大学的中医本科课程学生可以透过参加及通过中医执业资格试而取得中医注册资格外,根据《中医药条例》,其他已完成中医组认可课程的人士及表列中医均合资格参加执业考试。二○○八年,共有327人通过中医执业资格试取得注册资格。因此,本港中医的人力资源供应充裕,能满足社会需要。    (四) 现时,获中医组认可的三个本地全日制中医学位课程均须为学生提供不少于30周的毕业实习。本港三所大学都有本身的中医门诊训练学生。就驻院服务方面,本港的大学都会安排学生到内地吸收有关方面的经验。      此外,政府亦向中医药学位课程毕业生积极提供临床实习机会。现时每间公营中医诊所须聘请至少五名中医药学位课程毕业生为初级中医师,以作培训,为期一年。政府现正计划进一步拓展此培训,为初级中医师在公营中医诊所提供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培训,使他们有更多临床实习的机会。    (五) 随《中医药条例》在一九九九年通过及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的成立,香港一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紧密合作,使香港的中医药管理工作以及中医药发展,得以顺利推行。      在中医管理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学位课程评审工作及中医执业资格试,提供专家协助。同时,内地中医专家可透过有限制注册的机制来港,在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内地的中医机构亦为本地三间大学的中医本科课程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进一步促进两地的交流。      为进一步深化两地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食物及卫生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二○○七年十一月签署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合作范围包括:中医药发展的策略、中医药政策法规、中医医疗和中西医协作的发展、中医药标准、中医师培训、医院管理以及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      完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8时54分      
  顶累了,              休息一下
  本人不做中、西比较,因为不是研究这个的。  中医对中华各民族的传承繁衍的意义及历史上它享有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中医对日本、朝鲜及周边地区的医学影响是很大的。  中医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不容忽略掉。  
  顶一下
  努力!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国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