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骨密度仪降低目前的治疗方法

抗阻运动与糖尿病康复
您所在的位置: >
抗阻运动与糖尿病康复
抗阻运动与糖尿病康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5卷 综述
作者:马燕红 程安龙
单位:马燕红(上海市第六民医院康复科,上海市宜山路600号,200233);程安龙(上海市第六民医院康复科,上海市宜山路600号,200233)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运动方式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是一种以发展肌力为主的运动,以无氧代谢为主。由于抗阻运动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以往较少用于内科疾病的康复。近年来,们对它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成功地应用于冠心病康复后,对抗阻运动的研究也更深入,并发现抗阻运动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有氧耐力运动。
  1 抗阻运动对糖代谢的影响
  Durak〔1〕观察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渐进性抗阻练习10周后,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降低。Honkola〔2〕观察了3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组经过5个月每周二次的中等强度、高容量(high volume)练习后,在血脂出现有益改变的同时,HbA1c水平下降。Eriksson〔3〕指出虽然有氧运动在代谢的其他方面有改善作用,但在糖耐量和血糖长期控制方面作用并不显著。近来他们在评价重复型(circuit-type)抗阻运动的作用时发现,抗阻练习使HbA1c下降8.8%~8.2%,且并不伴有体重或VO2max的改变。
  运动可以使运动肌肉的糖摄入增加7~20倍〔4〕。抗阻运动对血糖长期控制作用可能与抗阻运动伴随的肌肉组织及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增加有关。二者一方面能增加糖储存面积,另一方面增加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使只需较少胰岛素即可维持细胞一定的糖摄入水平。
  2 抗阻运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多项前瞻性临床试验提示〔1、3〕,抗阻运动对血脂具有积极作用。抗阻运动能降低LDL、VL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HDL,提高血浆HDL水平。Toth〔5〕对44例有不同运动习惯的中年女性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发现,进行有氧耐力运动和抗阻运动者基础代谢率较高,抗阻运动组血胆固醇、LDL-C及舒张压较低,进一步相关分析认为此变化与低体脂相关。抗阻运动对血脂的影响可能与运动增强肌肉组织摄取和氧化游离脂肪酸的能力,提高肌肉中脂解酶活性有关。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脂代谢紊乱,抗阻运动对脂代谢的有益作用,对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3 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Kelley对涉及259例研究对象的9篇论著进行分析认为,动力性抗阻运动能降低成休息时血压〔6〕。抗阻运动和耐力运动在练习时都可出现收缩压的急性升高。耐力运动时血压升高主要与心输出量增加有关,伴有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抗阻运动时血压升高与压力反射有关,不伴有外周血管阻力的改变〔7〕。还有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压力反射会相应减弱〔8〕。
  抗阻练习时血压增高,似乎有引起左室肥厚的可能。但目前都未发现左室肥厚的证据,相反,抗阻运动在近十年被许多心血管康复专家所接受,认为中等强度的抗阻练习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肌肉力量和心血管耐力,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
  4 抗阻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抗阻运动能增加肌肉体积和力量,增加糖储存和毛细血管密度,提高基础代谢率,加速物质的转运和利用,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有一定价值。
  运动能加强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和密度,加强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并与负重程度及工作强度相关〔10〕。负重和/或强度越大,骨关节组织的强度和密度越大。在这方面,抗阻运动的作用大于耐力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防治骨关节的退行性变。
  5 抗阻运动在糖尿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有氧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对心肺功能有突出作用,而抗阻运动有助于发展耐力和恢复工作能力,二者都有一定的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配合有氧运动,适当进行抗阻运动无疑是有利。但其协同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抗阻运动常用的方法有渐进抗阻练习(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和循环负重练习(circuit weight training,CWT)。CWT是一项低危险性运动,近几年应用广泛。它采用中等强度(最大一次收缩的50%~80%)、高重复次数(8~12次)、短间隙(≤1min)的大肌群全关节范围的抗阻练习。合并有冠心病者宜采用低中强度负荷(40%~50%),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过度的心血管反应。但患者最好有2~3个月的有氧训练基础,运动能力能达到6~7METs。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注意低血糖或血糖过高状态。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内分泌调节能力,将运动、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进行合理整合更难掌握。抗阻运动是否更易或不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状态,目前尚未见比较研究。及时的血糖监测是避免出现意外的主要措施。血糖>240mg/dl或<100mg/dl不宜练习。注意避免在胰岛素高峰时间进行;尽量安排在饭后1~2小时进行;胰岛素注射部位应远离运动肌肉等〔11〕。
  应用于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需制定更周密的锻炼计划。增生型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运动前作全面体格检查是必要的。
  6 结语
  抗阻运动改善代谢、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强肌肉骨骼力量等作用正符合糖尿病康复的目标。抗阻运动的应用,丰富了运动的内容,可以更多地考虑患者的兴趣和运动爱好,有利于实现运动的个体化,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尤其适于青年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Durak E,Jovanovic-Peterson L.Peterson C.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of effe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glycemic control,muscular strength,and cholesterol in type l diabetic men.Diabetes Care,):.
  2,Honkola A,Forsen T,Erksson J.Resistance training improves the metabolic profil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Acta Diabetol,):245-248.
  3,Eriksson J,Taimela S,Koivisto VA.Exercis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Diabetologia,-135.
  4,Wahrren J,Felig P,Ahlborg G,et al.Glucose metabelism during leg exercise in man.J Clin Invest,5-2725.
  5,Toth MJ,Poehlman ET.Resting metabolic r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resistance- and aerobic-trained middle aged women.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691-698.
  6,Kelley G.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resting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a meta-analysis.J Appl Physiol,):.
  7,Chaney R,Eyman R.Blood pressure at rest and during maximal dynamic and isometric exercise as predictors of systemic hypertension.Am J Cardiol,8-1061.
  8,Fleck SJ,Dean LS.Resistance-training experience and the pressor response during resistance exercise.J Appl Physiol,):116-120.
  9,Verrill DE,Ribisl PM.Resistive exercise training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Sports Med,):347-383.
  10,Heinrich C,Going S,Pamenter R.Bone and mineral content of cyclically menstruating female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 trained athletes.Med Sci Sports Exerc,):558-563.
  11,Jeffrey T,Timothy S,John E.Resistance training guideline for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The Diabetes Educator,):129-137.
  收稿日期:
页面功能 【】【字体:
】【】【】
焦点新闻:
········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研究.pdf7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骨代
谢指标的研究
姓名:路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内科
指导教师:阎小萍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延j童垂i逦垂量:耍》是强真性脊
柱炎的∈苍增见并发症,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z常可引起脊柱畸
本病的预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骨质疏松酌发耩机制不明,考虑
症等方面的作用有关,但诸学者尚存较大争议。对强直性脊柱炎
柱炎患者合并骨质
研究铝直磴甬嚼习融瀚蓬麴骨代谢酾菱纯,蓦黼磊篝黯蜊粼及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
#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中医学中并没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名,但诸医家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其名
之为“骨痹”、“肾痹”、“顽痹”、,‘≮“旭痹”等,现代医家多认为肾虚督空,肝肾不足,
加之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形成本病的病机。导师阎小萍教授在学习、深研前贤理论
继承其恩师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主张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的中医病名为大艟较为恰
当,并认为大臆的发病虽然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但究其主要病因病机不外乎在肾督
亏虚、阳气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摘要】: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有下肢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伴有下肢、足部发黑、溃疡,许多患者因为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闭塞而出现肢体坏疽,有的甚至导致截肢。国内有报道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截肢率为11%~17.5%,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独立于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外引起周围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7~10倍。因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运动、药物、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外科治疗、腔内治疗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87.2;R543.5【正文快照】: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表现有下肢的发凉、疼痛,严重的有足部溃疡、坏死,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2],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本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现就此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1基础治疗长期高血糖可促进纤维脂质斑块的形成导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谷涌泉;[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5期
康胜群;王战建;;[J];临床荟萃;2007年15期
郭相江;张纪蔚;;[J];上海医学;2009年05期
王丽萍;刘萍;;[J];陕西医学杂志;2010年07期
潘长玉,高妍,袁申元,李光伟,王姮,陆菊明,李俊来,杨国庆,张俊清,陈铭,朱良湘,刘效慈,肖平,张学文,肖新华,李文慧,姜育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年06期
董国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黄平平,李尚珠,韩明哲,肖志坚,杨仁池,邱录贵,钱冠清,付仁敏,郑亚丽,刘春华,徐秀强,李君凡,韩忠朝;[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6期
庄百溪;马鲁波;于春利;张童;杨淼;石波;史大卓;;[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26期
王爱红,许樟荣,许永杰,陈平,王玉珍,杨乐冰;[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秀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王本和;杨一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张茂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石国斌;丁雷;倪英群;吴吉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李浩;;[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赵巧云;姜章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王朝龙;王云;牛和军;李丽;;[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李昉;陈荃;汤广锋;葛勇;唐同翠;;[J];安徽医学;2009年07期
王蓉;;[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孙虹云;[J];安徽医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卫菊;;[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田建英;孟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丁胜;赵湜;王红祥;王中京;毛红;;[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静;郭玉红;;[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李容;;[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韩忠朝;;[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郭宏;王巧芬;;[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吴妙琼;谭晓军;;[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费震宇;冯蓓蕾;;[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刘燕平;黄岑汉;贾微;;[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鑫;[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严哲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罗镧;[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卢伟锋;[D];复旦大学;2011年
任珅;[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黄福祥;[D];天津大学;2009年
李新刚;[D];北京大学;2012年
任志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洪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孙建明;[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前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叶丽丽;[D];泰山医学院;2010年
于方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通;[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晓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兴华;[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滕惠兰;[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邵娟娟;[D];江南大学;2011年
白鹭;[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雷;景在平;;[J];临床外科杂志;2007年12期
冯波;钱巧慧;李茂全;李栩;倪亚芳;;[J];上海医学;2007年12期
胡大一;;[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21期
庄百溪;;[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0期
潘长玉,高妍,袁申元,李光伟,王姮,陆菊明,李俊来,杨国庆,张俊清,陈铭,朱良湘,刘效慈,肖平,张学文,肖新华,李文慧,姜育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年06期
畅坚,许樟荣,王志强,陈平,杨丽娜;[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5期
高继平,王书桂,黄平平,李洪钧,初洁秋,韩莉;[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6年03期
徐克,于世平,苏洪英,张曦彤,赵钟春,冯博,钟红珊;[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4期
王玉琦;[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庄百溪;石波;张童;于春利;杨淼;马鲁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忠华;陈颖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1期
庄世虹;成蓓;何远桥;;[J];微循环学杂志;2010年02期
张晓菲;陈燕铭;孙艳;王曼曼;何圣清;舒冏;张国超;曾龙驿;;[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年01期
刘一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23期
闻进朝;黄平平;;[J];医学综述;2007年12期
宋清斌,孙成林,辛世杰,段志泉;[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08期
柏正宏;[J];家庭医学;2004年10期
罗治华,唐荣德;[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谭庆华;[J];华夏医学;2005年01期
胡彪,林坚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德志;周一兵;万久庆;;[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吴汉新;李建勇;任志宏;钱思轩;;[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吴迪;姚克纯;邵波;刘淑萍;汪娜;张龙方;;[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邢冬梅;王永霞;李彬;彭广操;吴泰相;朱明军;;[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张利莉;袁莉;徐国玲;;[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邢冬梅;王永霞;李彬;彭广操;吴泰相;朱明军;;[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沈来根;朱越锋;杨进;梅劲桦;;[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戴倩;;[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内科、儿科学术交流会暨宜昌市医学会血液疾病诊治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7年
刘松梅;周新;庞志宇;谢焱;郑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郭伟;杨冬山;;[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军;[N];江苏科技报;2003年
刘亚民;[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唐晓安 通讯员
高翔;[N];湖北日报;2009年
张建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刘莉;[N];石油管道报;2010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
王建安;[N];健康报;2010年
曾理;[N];健康报;2005年
记者 曲昌荣;[N];人民日报;2005年
魏纹;[N];中国医药报;2003年
记者 秦军 ;[N];浙江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雪扬;[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陆敏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曹桂秋;[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杨俊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陈茂;[D];四川大学;2005年
李崇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卢成志;[D];四川大学;2005年
王海滨;[D];山东大学;2008年
陈海英;[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史春虹;[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萍;[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于世军;[D];吉林大学;2008年
章敬水;[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杨缙;[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李洁;[D];苏州大学;2007年
王龙;[D];兰州大学;2008年
李璐璐;[D];浙江大学;2009年
王翠翠;[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张磊;[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阚珣;[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密度降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