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胃寒怎么办办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胃寒的人怎么调理?教你5招养出好肠胃
&&日&&来源:互联网
  很多人经常上腹部痛,特别是吃的不合适以后就难受,他们会说自己“胃寒”。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胃寒”实际上也分寒热、虚实,不能一概而论。
  实寒证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发凉、冷痛胀满甚至剧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为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可用厚朴温中汤。
  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是由脾胃阳虚、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疾病。老百姓口中的“胃寒”多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症状有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吃饭不香、食后腹胀、四肢发冷、大便清稀、进食生冷症状加重等。特点为病程长、病势较缓,治疗以温中散寒为主,可用附子理中丸。
  脾胃气虚证是由脾胃功能减弱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隐痛、吃饭不香、食后腹胀、恶心想吐、打嗝、大便稀溏、乏力为临床表现。这类比脾胃虚寒证的病情轻,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可用四君子汤。
  实寒证和虚寒证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此外,胃部不适还可能与湿、积、食、热、淤等有关,因其中医专业性较强,故在此不做详细论述。
  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无论哪种类型的胃寒,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生活起居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常八分饱;多吃松软、易消化食物,如粥、羹类等;饮食要温热,忌生冷坚硬;天气转寒时,注意增减衣服;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平时可自制糖蜜红茶饮,即红糖、蜂蜜、红茶适量,用水冲服。
  好肠胃养出来
  1、补充“好细菌”护肠胃
  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于平衡各菌群,维持肠道健康。当有益菌的“总体实力”小于有害菌时,肠道菌群的平衡就被打破,可能导致、等多种问题。北京空军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简一平告诉记者,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增进肠道蠕动,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其实,除了酸奶、奶酪外,其他一些发酵食物中也含有益生菌,如泡菜、纳豆、腐乳等。另外,为了刺激益生菌的增长,还要多吃含丰富低聚糖的食物,比如香蕉、大蒜、蜂蜜、洋葱及芦笋等,因为低聚糖是肠道内益生菌的养分。
  2、常吃纤维清肠道
  研究发现,人每天摄入20~25克膳食纤维,能让肠道更“环保”。高纤维饮食可降低食道癌、的风险。简一宁表示,蔬菜、水果中所含“水溶性纤维”较多,能清扫肠道,并调整肠内菌群环境。不仅防癌,而且能缓解便秘,对肠胃健康大有裨益;五谷杂粮中所含“非水溶性纤维”较多,可刺激肠壁蠕动,缩短食物在大肠中滞留的时间,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因此,饮食营养要均衡,不要吃一大堆单一食物,而应每种食物都摄入一些。全谷物、菠菜、花椰菜、苹果、西兰花、梨、豆类食品等都应该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3、放慢吃饭速度
  多项研究发现,狼吞虎咽的吃饭方式,容易导致体内积食,增加肠胃负担,减缓肠道蠕动速度。而且如果你吃得太快,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无法得到充分吸收,会造成营养大量流失。久而久之,肠胃就会失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告诉记者,慢慢吃饭,能够让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不至于停留在肠道中造成堵塞。建议每顿饭至少吃25分钟以上,老年人最好一口饭咀嚼20次以上。因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能够与唾液结合生成唾液淀粉酶,而这种物质恰恰是促进消化的主要动力。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放慢速度,这有助于改变吃饭太快的习惯。
  4、每顿七八分饱
  饥一顿饱一顿,面对不喜欢的食物宁愿饿着,而见到爱吃的就一下吃到撑。长此以往,肠胃就要“罢工”了。张晓东表示,哪怕是爱吃的东西也不要“一次吃个够”,每顿最好都只吃七八分饱,加餐也不要过多。要让肠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则很容易。另外,饭前饭后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习惯,比如饭前尽量不吃冷食;饭前适当喝几口汤或水,促进消化液分泌,但不可过多;饭前、饭后一两个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少吃太油、太咸、太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5、饭后休息片刻
  研究发现,饭后休息片刻,可增强胃肠抵抗力,尤其在中午,要尽量小睡一会,避免胃肠道血流量进一步减少。不过,老年病科医师提醒,晚饭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休息,因为晚上睡眠时,大部分器官进入代谢缓慢的“休养”状态,此时强迫胃肠道“紧张工作”,不仅胃黏膜得不到修复,还会促使胃在大量分泌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时,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糜烂、等病。因此,晚饭后不久就睡,食物滞留胃中,无异于“睡以等病”。
  推荐阅读:  &
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29版:养生堂
 本版要闻
<font style="size:12px"; color="#12年4月2日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咨询电话:
胃寒又上火,到底该咋办
市名中医郎玮:治未病,健脾胃,缓补是关键
3月29日下午,“养生谈”第二期活动如期展开。市名中医、温医附一院主任中医师郎玮(图右一)利用一周唯一的半个休息日,和读者们热聊脾胃的养生话题。早到、摘笔记、勤提问,是会场几大特色。如果你错过了这次机会,不妨看看以下的重点摘录。 生食海鲜、滥用药物等让胃受寒 “我吃冷的食物胃不舒服,吃热的食物喉咙不舒服。该如何调理肠胃,有没有食疗的方法?”“我哪怕吃点榨菜也会上火,上了火吃点凉药胃又不舒服,平时吃了海鲜还会腹泻,真是伤透了脑筋。”在“养生谈”第二期活动现场,“胃寒易上火”的问题引起了郎玮医生的注意。 郎玮解释,这种情况很具温州特色,且普遍,主要与地域水土有关。胃寒和上火,均为俗话,其实不是中医学的术语。胃寒中医称为脾胃虚寒,上火中医称热症。温州人上火更多叫“热起”。上火有发作性的特点,往往起病急,而胃寒为长期存在,与个人体质有关。上火者会表现出头痛、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苦、心烦、失眠等,胃寒者会出现脸色萎黄、四肢困重乏力、口淡、恶心、不思饮食、大便稀软等。上火者主要与外邪因素如风、热、燥等以及自身情绪因素、饮食因素有关。而胃寒主要与先天性禀赋、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湿冷)以及饮食因素有关,其中饮食是造成胃寒的重要因素。温州人爱吃的江蟹生、鱼生、咸蛏等均属寒性食物,生食海鲜更是大寒,长期吃易胃寒。另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人有自行用药的习惯,常滥用抗生素,既杀灭了细菌更损伤了脾胃,而过量地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也导致脾胃虚寒。 健脾温补注重“缓” 中医讲究“治未病”。所以,“胃寒易上火”的对策可分两步走:首先,平时就要先调理好脾胃,增强体质可以减少上火。其次,当出现上火时,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因为只有医生知道你目前上火的程度,适当用药才能确保降火又少损伤脾胃。 胃寒也有一套保养方法,首先要起居有时,按时用餐,忌生冷食物,禁吃生海鲜及腌制海产品,适当吃些干燥、温性的食物。胃寒者平时可食九蒸九晒的姜(食用时既不会上火,又暖了胃),适当吃点姜糖,喝绿茶时加陈皮,或改喝红茶。健脾胃食物则有山药、扁豆、薏仁米、小米、红枣等。注意红枣要煮成红枣汤食用,如果吃干红枣,反会导致胃胀。平时还可以适当吃一点红肉,比如羊肉、狗肉、兔肉、牛肉等。 根据胃寒又易上火的特点,温补脾胃须注重一个“缓”字。动辄辛热的药膳,反会惹火上身。饮食忌生冷还要防燥热,平时少吃油炸、煎烤的食物,注意调情志,防止情绪“上火”。 养胃提倡慢生活 活动中,46岁的张先生,向郎玮医生诉说了自己的问题。他的肠胃不好有一年多了,经常是三天便秘两天腹泻地交替进行,喝点啤酒就腹痛,有时吃点东西会腹胀,搞得他不知怎样才好。肠镜、胃镜检查都正常,也吃过很多药,症状还是时好时坏。 郎玮医生说,张先生为肠易激综合征。城市中的白领精神压力大,运动少,平时饮食与生活不规律,是发这类病的主要人群。为此,主要得调情绪。可张先生反驳说,自己事业有成,儿女工作都有着落,真没心理压力啊!郎玮医生指出,消化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很多时候你自己没有察觉,但肠胃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它会变得很“激动”。现代人吃饭很快,吃饭时还放不下工作,脑子还在那里思考,长此以往导致肠胃病。所以,大家吃饭一定要专心,静下心来细嚼慢咽。提倡慢生活的状态,对于养胃很有好处。 张晓/文 夏子昂/摄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提供技术支持热门栏目: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本专题为您介绍胃寒,胃寒的症状_胃寒怎么办,胃寒吃什么好等相关资讯.
(伊甸园)-胃寒专区相关文章:
? 02:05:13
? 02:05:01
? 02:05:33
? 02:05:23
? 02:05:47
? 01:05:44
? 01:05:09
? 01:05:01
? 01:05:29
? 01:05:11
? 01:05:12
? 01:05:49
? 12:05:16
? 12:05:43
? 12:05:40
? 12:05:27
| 热门文章
| 服饰搭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天胃寒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