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H促黄体激素偏高31.61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性激素六项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性激素六项是生殖科常规基础检查。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妇产科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生殖科常规基础检查。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相关的疾病.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 (E2)、孕酮(P)、(T)、催乳激素(PRL),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生对内分泌失调与否的筛查和对生理功能的一般性了解。
性激素六项-性激素六项检查的内容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内容包括:1、卵泡雌激素(FSH)2、(LH)3、雌激素(E2)4、孕酮(P)5、(T)6、(PROL)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促卵泡生成激素(FSH):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二醇(雌激素)和黄体酮(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一峰值。在月经第3天测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浓度,可用来预测受孕能力。FSH高见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如果FSH高于15mIU/mL,则代表着生育能力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临床上代表着卵巢功能衰竭,对克罗米芬之类的药无效。 FSH低于正常值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肿瘤等。FSH值低也可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2、(LH):主要是促使排卵,在FSH的协同作用下,形成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LH由垂体前叶细胞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临床L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LH水平降低,可引起不育,常见于:垂体功能障碍、Sheehan综合症、垂体切除、肥胖性生殖器退化综合症、神经性厌食及使用雌激素后。FSH与LH 皆由垂体前叶所产生,在内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若FSH和LH水平很低,说明是垂体功能不足;如果FSH和LH正常或增高,说明垂体没有问题而是卵巢本身的问题,存在的可能性。这时仍需继续坚持人工周期治疗,以保持卵巢和子宫功能。高症:FSH &40 IU/L (40 miu/ml)LH & 25 IU/L (25 MIU/ml)E2 & 110 pmol/L (30pg/ml)若见于40岁以下妇女,应考虑是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症。若FSH特别高,则可认为不能生育。若LH也高,则卵巢功能衰竭的诊断可以确定。LH/FSH&=3,则是诊断的依据之一。3、催乳素(PRL): 也称,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催乳素(PRL)是由垂体前叶所产,受下丘脑的控制。正常的哺乳和对乳房的机械刺激也能导致PRL的释放,身体和情绪的应激反应、低血糖、睡眠也可引起PRL升高。PRL在人体内主要是发动泌乳,使已充分成熟的乳腺小叶向腺腔内泌乳。对乳腺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在妊娠中期与雌激素、孕激素、等协同作用。对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及溶解有一定作用。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胎儿肺的形成。在机体的应激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在育龄妇女,血清中PRL增高可引起“非产性”溢乳、闭经及等; PRL过高的原因有: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或下丘脑肿瘤、肾功能衰竭、手术、服用某些药物(雌激素、利血平、甲基多巴、安宁、酚噻嗪等)、性交等; PRL减低的原因有:垂体机能减退、Sheehan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溴隐停、多巴胺等)。 绝经后妇女的PRL下降,低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的数值。育龄妇女,血中PRL高于1.0nmol/L即为高催乳素血症,过多的催乳素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抑制排卵。PRL&2.0 nmol/L (50ng/ml) 应予治疗。PRL&4.0 nmol/L (100ng/ml),提示微腺瘤。4、雌二醇(E2):卵巢分泌的最主要的雌激素,主要功能是促使第二性征发育、乳腺管增生、子宫发育、内膜生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等。卵巢中颗粒细胞是合成雌激素的场所。其产生过程是内膜细胞在LH的作用下,使胆固醇转变成雄烯二酮;颗粒细胞在FSH的作用下,发育过程中产生芳香化酶,它使雄烯二酮转变成雌激素,形成的雌激素分泌到卵泡液和血液中。分泌入血液中的雌激素的代谢过程是在肝内被灭活成为活性较小的雌酮和雌三醇,并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增加水溶性后,由尿排出。雌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1)对的作用:雌激素促进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附属性器官发育成熟。如在青春期前雌激素过少,则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如分泌过多,则会出现早熟现象。雌激素又是卵巢排卵不可缺少的调节因素。雌激素可使阴道粘膜的糖原增加。糖原分解时,阴道内液成酸性(pH 4—5),利于阴道乳酸菌的生长,不利于其它细菌生长繁殖,故可增加局部抵抗力。雌激素还能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分化,使上皮细胞增生和发生角化。雌激素量越多,角化程度也愈高。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变化阴道细胞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检查阴道涂片是了解雌激素分泌状态或性周期的一种方法。雌激素还可促进输卵管的蠕动,以利于受精卵向子宫内运行。但过量的雌激素则产生相反的效应。在月经周期与妊娠期间,雌激素能促进子宫肌增厚,增殖,腺体增多变长,子宫颈腺体分泌增加,以利于精于的通过。它与孕激素相配合,调节正常月经周期及维持正常妊娠。(2) 对乳腺和副性征的影响: 雌激素具有刺激并维持乳房发育、促使骨盆宽大、臀部肥厚、音调高、脂肪丰满和毛发分布等女性特征的作用。它还有维持性欲等功能。(3) 对代谢的作用: 雌激素对代谢的作用较广泛:①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加速骨的生长;②可降低血浆胆固醇与β含量;③可促进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卵巢瘤或妊娠都可能表现雌激素水平过高,如果偏低,则可能是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综合征。5、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主要功能是抑制,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及发育作准备。孕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般来说孕激素往往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生作用。(1)对子宫的作用:使子宫内膜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分泌腺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进入分泌期,以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孕酮还可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和对的敏感性,使子宫安静,故有安胎作用。(2)对乳腺的作用:孕激素能促使乳腺腺泡进一步发育成熟,为怀孕后分泌乳汁作好准备。(3)产热作用: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在清晨、空腹、静卧时测量体温 ()发现排卵后升高0.5℃左右,在整个黄体期一直维持此水平。由于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故可将这一基础体温改变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排卵后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有关。体内的孕激素在肝中灭活,转变为孕二酮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和胆汁随粪便排出。排卵后期血P值低,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6、睾酮(T):女性体内睾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转化而来,25%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仅25%来自卵巢。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对雌激素有抵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血T值高,叫高睾酮血症,可引起不孕。患多囊卵巢综合症时,血T值也增高。根据临床表现,必要时再测定其他激素。
性激素六项-性激素检查的适应症要求
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生殖道异常出血、妇科相关肿瘤等等,需要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在男性,出现精液异常、阳痿、激素相关肿瘤等,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性激素检查内容,男女一致。性激素六项 - 检查性激素常识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 第3天测定最好。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性激素六项-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激素分泌及测定时间标本旧制单位正常值旧→新系数法定单位正常值新→旧系数雌激素总量(E0)
尿0~5μg/24h-0~5μg/24h-卵泡期尿4~25μg/24h-4~25μg/24h-排卵期尿28~100μg/24h-28~100μg/24h-黄体期尿22~80μg/24h-22~80μg/24h-妊娠期尿&45 000μg/24h-&45 000μg/24h-绝经期尿&10μg/24h-&10μg/24h-雌 酮(E1)
血0~80pg/ml3.70~296pmol/L0.27卵泡期血20~150pg/ml3.774~555pmol/L0.27绝经期血31.4~36.2pg/ml3.pmol/L0.27妊娠晚期血0.5~0.9mg/dl3.718.5~33.3μmol/L0.27排卵期尿11~31μg/24h3.741~115nmol/24h0.27黄体期尿10~23μg/24h3.737~85nmol/24h0.27绝经期尿1~7μg/24h3.74~26nmol/24h0.27雌二醇(E2)卵泡期血10~90pg/ml3.pmol/L0.272排卵期血100~500pg/m13.pmol/L0.272黄体期血5 0~240pg/ml3.6pmol/L0.272绝经期血10~30pg/ml3.pmol/L0.272妊娠晚期血0.2~1.7mg/dl3.677.34~62.4umol/L0.272卵泡期尿0~3pg/24h3.670~11nmol/24h0.272
尿4~14pg/24h3.6715~51nmol/24h0.272黄体期尿4~l0pg/24h3.6715~37nmol/24h0.272绝经期尿0~4pg/24h3.670~15nmo1/24h0.272雌二醇(E3)孕26周血5.45士0.5ng/ml3..7nmol/L0.288孕27~28周血5.99士1.36ng/ml3..7nmol/L0.288孕29~30周血6. 14土1.1ng/ml3..8nmo1/L0.288孕31~32周血6.37士1.66ng/ml3..8nmo1/L0.288孕33~34周血7.59土1.44ng/ml3..0mol/L0.288孕35~36周血10.16土2.29ng/ml3..9nmol/L0.288孕37~38周血12.05士2.29ng/ml3..9nmol/L0.288孕39~40周血15.52土3.3ng/ml3..4nmol/L0.288孕41~42周血16.25土3.17ng/ml3..0mol/L0.288孕43…周血13.61士3.93ng/ml3..6nmol/L0.288孕28~29周尿8.9土2.6mg/24h3..0μmol/24h0.288孕30~31周尿11.5土3.9mg/24h3..5μmol/24h0.288孕32~33周尿15. 1土5.3mg/24h3..4μmol/24h0.288孕34~35周尿17.9土6.1mg/24h3..2μmol/24h0.288孕36~37周尿22.0土5.2mg/24h3..0μmol/24h0.288孕38~39周尿25.6土6.9mg/24h3..9μmol/24h0.288孕40~41周尿25.9土6.9mg/24h3..9μmol/24h0.288孕42~43周尿24.0土6.5mg/24h3..5μmol/24h0.288孕44…周尿19.5土6.5mg/24h3..5μmol/24h0.288足月妊娠羊水游离56.1ng/ml结合932 ng/ml3.47194.6 nmol/L3232 nmol/L0.288孕酮(P)卵泡期血0.2~0.6ng/ml3.180.6~1.9 nmol/L0.3145黄体期血6.5~32.2ng/ml3.2.4 nmol/L0.3145孕7周血24.5士7.6ng/ml3..7 nmol/L0.32孕8周血28.6土7.9ng/ml3..6 nmol/L0.32孕9~12周血38.0士13.0ng/ml3..6 nmol/L0.32孕13~16周血45.5土14.0ng/ml3..7 nmol/L0.32孕17~20周血63.3士14.0ng/ml3..7 nmol/L0.32孕21~24周血110.9土35.7ng/ml3.1.4 nmol/L0.32孕25~34周血165.3士35.7ng/ml3.1.4 nmol/L0.32孕35周血202.0土47.0ng/ml3.6.6 nmol/L0.32绝经期血&1.0ng/ml3.18&3.20 nmol/L0.3145孕13~36周羊水55ng/ml3.12171. 6 nmol/L足月妊娠羊水26ng/ml3.1281.1 nmol/L孕二醇(P2)卵泡期尿&1.0mg/24h3.12&3μmol/24h0.32黄体期尿2~7mg/24h3.126~22μmol/24h0.32
尿5~21mg/24h3.1216~65μmol/24h0.32孕24周尿12~32mg/24h3.μmol/24h0.32孕32周尿22~66mg/24h3.μmol/24h0.32孕36周尿13~77mg/24h3.μmol/24h0.32孕40周尿23~63mg/24h3.μmol/24h0.32绝经后尿0.2~1.0mg/24h3.120.6~3.1μmol/24h0.32孕三醇(P3)成年女性尿0.5~2.0mg/24h2.971.5~5.9μmol/24h0.3365睾酮 (T)成年女性血59士22ng/ml0..8 nm0128.8卵泡期血&0.4ng/ml3.47&1.4 nmol/L0.288排卵期血&0.6ng/ml3.47&2.1 nmol/L0.288黄体期血&0.5ng/ml3.47&1.7 nmol/L0.288绝经期血&0.35ng/ml3.471.2 nmol/L0.288成年女性尿2~12μg/ml3.477~42nmo1/24h0.288&50岁女性尿2~8μg/ml3.477~28 nmo1/24h0.288脱氢表雄酮( DHA)成年女性血2.0~5.2ng/ml3.476.0~18.0 nmo1/L0.288成年女性尿0~1.2mg/24h3.470~4.2μmo1/24h0.288硫酸脱氢表雄酮(DHAS)成年女性血82~338μg/ml0..8μmo1/L38.24绝经后血11~61μg/ml0..6μmo1/L38.24卵泡刺激素(FSH)
血0.66~2.20ng/ml10.66~2.20μg/L1排卵期血1.38~3.80ng/ml11.38~3.80μg/L1黄体期血0.41~2.10ng/ml10.41~2.10μg/L1月经期血0.50~2.50ng/ml10.50~2.20μg/L1正常女性血5~20mU/ml15~20 U/L1青春期前血&5 mU/ml1&5 U/L1绝经后血&40 mU/ml1&40U/L1卵泡期尿5~20U/24h15~20U/24h1排卵期尿15~16 U/24h115~16 U/24h1黄体期尿5~15 U/24h15~15 U/24h1月经期尿50~100 U/24h150~100 U/24h1黄体生成激素(LH)
血5~30 mU/ml15~30U/L1排卵期血75~150 mU/ml175~150 U/L1黄体期血3~30 mU/ml13~30U/L1绝经期血30~130 mU/L130~130 U/L1卵泡期尿7.2~23.5 U/24h17.2~23.5 U/24h1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性血/尿阴性阴性非孕时血&3.1ng/ml1&3.1 μg/L1孕7-10天血&5.0 mU/ml1&5.0U/L1孕30天血&100 mU/ml1&100 U/L1孕40天血&2000 mU/ml1&2000U/L1孕10周血50~100U/ml150~100kU/L1孕14周血10~20U/ml110~20 kU/L1滋养细胞疾病血&100U/ml1&100kU/L1胎胎生乳素(HPL)非孕时血&0.5μg/ml1&0.5mg/L1孕22周血1.0~3.8μg/ml11.0~3.8 mg/L1孕30周血2.8~5.8μg/ml12.8~5.8 mg/L1孕42周血3.0~8.0μg/ml13.0~8.0 mg/L1催乳激素(PRL)青春期前血8ng/ml18μg/L1育龄期血9~14ng/ml19~14μg/L1孕早期3月血&80ng/ml1&80μg/L1孕中期3月血&160ng/ml1&160μg/L1孕末期3月血&400ng/ml1&400μg/L1孕早期3月羊水血浓度的5~10倍生长激素(GH)10~50ng/ml110~50μg/L1新生儿血15~40ng/ml115~40μg/L1儿童血&20ng/ml1&20μg/L1成年女性血&10ng/ml1&10μg/L1(C)非孕时血9~24μg/dl27.nmol/L0.036非孕时尿18.47士5.44μg/24h27.nmol/24h0.036孕时尿46.89士34.02μg/24h27.6nmol/24h0.036孕10~15周羊水0.5μg/dl27.613.8nmol/L0.036孕35~37周羊水1.0μg/dl27.627.6nmol/L0.036临产时羊水2.0~3.0μg/dl27.655.2~82.8nmol/L0.03617-羟类固醇(17-OH)非孕时血9~21μg/dl27.nmol/L0.0362非孕时尿2~8mg/24h2.765.5~22.1μmol/24h0.362317-酮类固醇(17-KS)非孕时尿6~15mg/24h比非孕时高3.4721~52nmol/L0.288孕时尿20%-10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上午8时血5~50pg/ml0.221.1~11.0pmol/L4.54甲状腺素(T4)血非孕时(&10岁)血5~12μg/dl12.965~155nmol/L0.0777孕5月后血6.1~17.6μg/dl12.979~227nmol/L0.0777&60岁女性血5.5~10.5μg/dl12.971~135nmol/L0.0777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非孕性(&15岁)血115~190ng/dl0..9nmol/L65.1孕时血140~275ng/dl0..22nmol/L65.1&60岁女性血108~205ng/dl0..2nmol/L65.1醛固酮(ALD)血非孕时血0.015μg/dl2.80.042nmol/L0.357(AFP)非孕时血2~16ng/ml12~16μg/L1孕20~21周血80.5士41.6ng/ml180.5士41.6μg/L1孕22~23周血85.8士47.8ng/ml185.8士47.8μg/L1孕24~25周血91.2士38.3ng/ml191.2士38.3μg/L1孕26~27周血152.0士86.0ng/ml.0μg/L1孕28~29周血137.4士51.2ng/ml.2μg/L1孕30~31周血143.9士29.4ng/ml.4μg/L1孕32~33周血154.3士51.7ng/ml.7μg/L1孕34~35周血148.0士60.9ng/ml.9μg/L1孕36~37周血121.8士59.0ng/ml.0μg/L1孕38~39周血116.7士67.4ng/ml.4μg/L1孕40……周血104.6士66.4ng/ml.4μg/L1
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的判读
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的判读以及各个指标异常所代表的临床意义:一)FSH和LH:基础值为5~10IU/L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 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 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因为FSH/LH升高仅仅反映了DOR,而非受孕能力下降,一旦获得排卵时期,仍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LH与FSH比值升高)。6、检查2次基础FSH&20IU/L,可认为是卵巢早衰隐匿期,提示1年后可能闭经。二)P:基础值一般&1ng/ml正常情况下,卵泡期血P一直在较低水平,平均0.6~1.9nmol/L,一般&10nmol/L(3.15ng/ml);排卵前出现LH峰时,P分泌量 开始增加,排卵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P,血P浓度迅速上升;黄体成熟时(LH峰后的6~8天),血P浓度达高峰,可达 47.7~102.4nmol/L(15~32.2ng/ml)或更高,然后不断下降,月经前期达最低水平。整个黄体中外周血的P含量变化呈抛物线状。1、判断排卵:黄体中期(月经周期28日的妇女为月经第21日)P&16nmol/L (5ng/ml)提示排卵,﹤16nmol/L(5ng/ml)提示无排卵。2、诊断黄体功能不全(LPD):黄体中期P﹤32nmol/L(10ng/ml)、或排卵后第5、7、9天3次测P,总和﹤95.4nmol/L(30ng/ml)为LPD;或孕10周前P﹤47.7nmol/L(15ng/ml)为诊断LPD的标准。3、判断-(IVF-ET)预后:排卵前P水平可以估计IVF-ET预后。肌注HCG日P≥3.18nmol/L1.0ng/ml)应视为升高,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下降,P﹥4.77nmol/L(1.5ng/ml)提示过早黄素化。在IVF-ET长方案促排卵中,肌注HCG日即使并无LH浓度的升高,若P(ng/ml)×1000/E2(pg/ml)&1,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且该类患者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过早黄素化也是DOR的表现。4、鉴别异位妊娠:异位妊娠血P水平偏低,多数患者血P﹤47.7nmol/L (15ng/ml)。仅有1.5%的患者≥79.5nmol/L(25ng/ml)。正常宫内妊娠者的P90%﹥79.5nmol /L,10%﹤47.6nmol/L。血P水平在宫内与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三)E2:基础值为25~45pg/ml正 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E2约为183.5pmol/L(50pg/ml),排卵前达第一个高峰,可达917.5~1835pmol /L(250~500pg),排卵后迅速下降,黄体期形成第二个高峰,约458.8pmol/L(124.80pg),维持一段时间后,黄体萎缩时下降至 早卵泡期水平,即来月经第3天应该为91.75~183.5pmol/ml(25~50pg/ml)。1、基础E2&165.2~293.6pmol/L(45~80pg/ml),无论年龄与FSH如何,均提示生育力下降。2、基础E2≥367pmol/L(100pg/ml)时,卵巢反应更差,即使FSH﹤15IU/L,也无妊娠可能。3、监测卵泡成熟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指标①促卵泡排出:促超排卵治疗时,当卵泡≥18mm,血E2达1100pmol/L (300pg/ml)时,停用HMG,当日或于末次注射HMG后24~36小时注射HCG10000IU。②E2﹤3670pmol/L(1000pg/ml),一般不会发生OHSS。③E2﹥9175pmol/L(2500pg/ml),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及时停用或减少HMG用量,并禁用HCG支持黄体功能,可避免或减少OHSS的发生。④E2﹥14800pmol/L(4000pg/ml)时,近100%发生OHSS,并可迅速发展为重度OHSS。四)PRL:PRL由腺垂体嗜酸性的PRL细胞合成和分泌。PRL分泌不稳定,情绪、运动、性交、饥饿及进食均可影响其分泌状态,而且随月经周期有较小的波动,具有与 睡眠有关的节律性;入睡后短期内PRL分泌增加,下午较上午升高。因此,根据这种节律分泌特点,应在上午9~10时空腹抽血。PRL显著升高者,一次检查 即可确定;PRL轻度升高者,应进行第二次检查,不可轻易诊断(HPRL)而滥用治疗。PRL≥25ng/ml或高于本单位检验正常值为HPRL。PRL﹥50ng/ml,约20%有泌乳素瘤。PRL﹥100ng/ml,约50%有泌乳素瘤,可选择性做垂体CT或。PRL﹥200ng/ml,常存在微腺瘤,必须做垂体CT或磁共振。PRL降低:席汉综合征、使用抗PRL药物如溴隐亭、、VitB6等。五)T:PCOS患者T呈轻度到中度升高;卵巢或肾上腺有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及多毛症T升高。
性激素六项-哪些人尤其需要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
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闭经、生殖道异常出血、妇科相关肿瘤等等,需要常规检查性激素六项。男性:出现精液异常(少精、弱精、死精等)、阳痿、激素相关肿瘤等,需要检查性激素六项。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般来说性激素六项检查是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不同时期,检查的内分泌是结果不同。一般在月经来潮的第2-3天做激素六项的检查是最准确的。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这个时间就默认为月经前的时间,其结果也就参照黄体期的检查结果.
性激素六项检查注意事项
性激素六项检查是抽血进行检查,而且最好是在月经期的第三天检查。如果是闭经,则可以随时检查,但对于使用激素调理可以来月经者,也可以药物治疗之后检查;倘若是时间方面的特殊情况,也可以随时检查,但必须注明月经周期的具体时间。在性激素六项检查中,检查的项目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检查的内容可以全查,也可以单项检查。检查睾酮是抽取静脉血2毫升;检查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也是分别需要静脉血2毫升;检查黄体生成素,标本采集最好在1小时内采集3~4次,然后混合在一起进行测定;检查泌乳素应该空腹,在早上9点钟左右抽血。为了检查准确,在检查之前不可服用性激素类的药物,如果已服用,应该在激素彻底排泄之后检查,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2014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必做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必做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性激素sexhormone(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性激素有共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胆固醇为前体,通过侧链的缩短,先产生21碳的孕酮或孕烯醇酮,继而去侧链后衍变为19碳的雄激素,再通过A环芳香化而生成18碳的雌激素。性激素的代谢失活途径也大致相同,即在、肾等代谢器官中形成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等水溶性较强的结合物,然后随尿排出,或随胆汁进入肠道由粪便排出。性激素是经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了解女性内分泌功能和诊断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其检查内容通常包括六项,分别是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孕酮(PROG)/睾酮(TEST)/雌二醇(E2)。
雌激素系甾体激素中独具苯环(A环芳香化)结构者,其中雌二醇(又称动情素或求偶素)的活性最强,主要合成于卵巢内的颗粒细胞,雌酮及雌三醇为其代谢转化物。雌二醇的2-及4-羟基衍生物也具有重要生理意义,自从1938年发现非甾体结构而具有类似雌二醇活性的化合物——乙酚(反式-4,4′-2羟基-α、β-二乙基)以来,已合成的类似物不下几千种,近来已发展到三苯乙烯衍生物,其中有的可作为雌激素代用品,也可作为抗雌激素,这些化合物具有类似雌二醇的空间构型,易于合成,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外,也可为研究雌激素作用原理提供线索。然而其代谢规律不同于甾体化合物,整体效应复杂,使用时需慎重。雌二醇的合成呈周期性变化,其有效浓度极低,在人和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大鼠、等的血液中含量仅微微克/毫升。雌激素的靶组织为、、、垂体等。雌激素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和调控副性器官的功能。早年利用去卵巢的动物观察其副性器官变化,并与外源补充雌二醇的动物做比较,发现:在雌激素影响下,输卵管、子宫的活动增加,萎缩的子宫重新恢复,其腺体、基质及部分都增生,子宫液增多,阴道表皮细胞增生,表面层角化等。现已发现不仅经典靶组织具有雌激素受体蛋白,许多重要的中枢或外周器官如下、松果体、肾上腺、胸腺、胰脏、肝脏、等也均有不同数量的受体或结合蛋白分子。外源雌激素可引起全身代谢的变化。大剂量的雌二醇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在鸟类可引起高血脂、高胆固醇,因此对脂肪代谢也有影响。此外,组织中雌二醇对水、盐分子的保留,钙平衡的维持也都有一定影响。雌激素在的性分化中也起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2-羟基或4-羟基衍生物属于儿茶酚类化合物,与等神经介质能竞争有关的酶系,从而相互制约、调控,形成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桥梁。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有助于阐明性分化、性成熟、性行为及生殖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理。各种形式的雌激素衍生物已广泛应用于避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男子前列腺肥大症以及其他内分泌失调病等。
孕酮是作用最强的孕激素,也称黄体酮,是许多甾体激素的前身物质,系哺乳类卵巢的卵泡排卵后形成的黄体以及胎盘所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哺乳动物的副性器官作妊娠准备,是着床于子宫、并维持妊娠所不可少的激素。孕激素的分布很广,非哺乳动物如鸟类、鲨鱼、肺鱼、海星及墨鱼等卵巢中也有孕激素合成。如鸟类输卵管卵白蛋白的生成即受孕酮激活。孕激素和雌激素在机体内的联合作用,保证了月经与妊娠过程的正常进行。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血管增生。排卵后,所分泌的孕激素作用于已受雌二醇初步激活的子宫及乳腺,使子宫肌层的收缩减弱、内膜的腺体、血管及上皮组织增生,并呈现分泌性改变。孕激素使已具发达管道的乳腺腺泡增生。这些作用也依赖于细胞质中的孕酮受体,而雌二醇对孕酮受体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孕激素在高等动物体内的其他作用不多,已知大剂量的孕酮可引起雄性反应,药理剂量的孕酮还可对垂体的促性激素分泌起抑制作用,避孕药中所含孕激素的抑制排卵效应,就是对促性腺激素起抑制作用的结果。
、卵巢及均可分泌雄激素。睾酮是睾丸分泌的最重要的雄激素。雄激素作用于雄性副性器官如前列腺、精囊等,促进其生长并维持其功能,也是维持雄性副性征所不可少的激素:如家禽的冠、鸟类的羽毛、反刍动物的角以及人类的须发、等。雄激素还具有促进全身合成代谢,加强氮的贮留等功能,这在肝脏和肾脏尤为显著。雄激素在动物界分布广泛,系19碳甾体化合物,已有大量人工合成的雄激素,包括酯化、甲氧基化或氟取代的衍生物,或便于口服或具较强的促合成代谢功能,可应用于临床。雄激素的分泌不象雌激素,无明显的周期性,然而也与垂体促性激素形成反馈关系,睾酮是在血液中运转、负责反馈作用的形式,但在细胞水平起作用时,睾酮常需转化成双氢睾酮,后者与受体蛋白结合的亲和力高于睾酮,雄激素在细胞水平如下丘脑等组织中的另一转化方式是A环的芳香化而形成雌激素,致使某些动物的睾丸中雌激素含量甚高。这种转化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已经证明与脑的性分化有重要关系。
性激素的高度专一性包括组织专一性和效应专一性。前者指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后者指激素有选择地调节某一代谢过程的特定环节。例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但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加强糖异生作用,直接向血液输送;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促进肌糖原分解,间接补充血糖;糖皮质激素则主要通过刺激骨骼肌细胞,使蛋白质和分解,以及促进肝细胞糖异生作用来补充血糖。激素的作用是从激素与受体结合开始的。靶细胞介导激素调节效应的专一性激素结合蛋白,称为激素受体。受体一般是,有些分布在靶细胞质膜表面,称为细胞表面受体;有些分布在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受体,如甲状腺素受体。极高的效率性激素与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因而性激素可在极低浓度水平与受体结合,引起调节效应。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一般蛋白质激素的浓度为10-10-10-12mol/L,其他激素在10-6-10-9mol/L。而且激素是通过调节酶量与酶活发挥作用的,可以放大调节信号。激素效应的强度与激素和受体的复合物数量有关,所以保持适当的激素水平和受体数量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都可引起糖尿病。多层次调控内分泌的调控是多层次的。是内分泌系统的最高中枢,它通过分泌神经激素,即各种释放因子(RF)或释放抑制因子(RIF)来支配垂体的激素分泌,垂体又通过释放促激素控制甲状腺、、性腺、胰岛等的激素分泌。相关层次间是施控与受控的关系,但受控者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反作用于施控者。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TRF),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素(TSH),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当血液中甲状腺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素也可反馈抑制TRF和TSH的分泌。激素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内分泌系统不仅有上下级之间控制与反馈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间往往是多种激素相互关联地发挥调节作用。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协同,也有拮抗。例如,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等使血糖升高,而胰岛素则使血糖下降。他们之间相互作用,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对某一生理过程实施正反调控的两类激素,保持着某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导致内分泌疾病。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是由神经系统统一调控的。
性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制造的。人体内分泌细胞有群居和散住两种。群居的形成了,如脑壳里的脑垂体,脖子前面的甲状腺、甲状旁腺,肚子里的肾上腺、、卵巢及阴囊里的睾丸。散住的如胃肠粘膜中有胃肠激素细胞,丘脑下部分泌肽类激素细胞等。每一个内分泌细胞都是制造激素的小作坊。大量内分泌细胞制造的激素集中起来,便成为不可小看的力量。种类激素是化学物质。目前对各种激素的化学结构基本都搞清楚了。分类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作用激素是调节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在体内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它们也不直接参与物质或能量的转换,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如生长和发育都是人体原有的代谢过程,或其他相关激素增加,可加快这一进程,减少则使生长发育迟缓。性激素对人类的繁殖、生长、发育、各种其他生理功能、行为变化以及适应内外环境等,都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性激素分泌失衡,便会带来疾病。生理作用性激素只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称为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特有的作用。人体的每一种组织、细胞,都可成为这种或那种激素的靶组织或靶细胞。而每一种激素,又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组织、细胞作为本激素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如生长激素可以在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上发挥特有作用,使人体长得高大粗壮。但肌肉也充当了雄激素、甲状腺素的靶组织。激素的生理作用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通过调节蛋白质、糖和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和水、盐等代谢,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第二,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细胞的衰老,确保各组织、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与衰老。例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都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第三,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包括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一系列生殖过程。第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关系。第五,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环境的适应。上述五方面的作用很难截然分开,而且不论哪一种作用,激素只是起着信使作用,传递某些生理过程的信息,对生理过程起着加速或减慢的作用,不能引起任何新的生理活动。
性激素在血中的浓度极低,这样微小的数量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其先决条件是激素能被靶细胞的相关受体识别与结合,再产生一系列过程。含氮类激素与类固醇的作用机制不同。
含氮类激素
它作为第一信使,与靶上相应的专一受体结合,这一结合随即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TP转变为cAMP。cAMP为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cAMP使胞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反应: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出现电位变化、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分裂与分化以及各种酶反应等等。自cAMP第二信使学说提出后,人们发现有的多肽激素并不使cAMP增加,而是降低cAMP合成。新近的研究表明,在细胞膜还有另一种叫做GTP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而G蛋白又可分为若干种。G蛋白有α、β、γ三个亚单位。当激素与受体接触时,活化的受体便与G蛋白的α亚单位结合而与β、γ分离,对腺苷酸环化酶起激活或抑制作用。起激活作用的叫兴奋性G蛋白(Gs);起抑制作用的叫抑制性G蛋白(Gi)。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作用后,G蛋白中的GTP酶使GTP为GDP而失去活性,G蛋白的β、γ亚单位从新与α亚单位结合,进入另一次循环。腺苷酸环化酶被Gs激活时cAMP增加;当它被Gi抑制时,cAMP减少。要指出的是cAMP与生物效应的关系不经常一致,故关于cAMP是否是唯一的第二信使尚有不同的看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关于细胞内磷酸肌醇可能是第二信使的学说受到重视。这个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在激素的作用下,在磷脂酶C的催化下使细胞膜的磷脂酰肌醇→三磷肌醇+甘油二酯。二者通过各自的机制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增加的Ca2+与钙调蛋白结合,激发细胞生物反应的作用。
类固醇激素
这类性激素是分子量较小的脂溶性物质,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性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变构就能透过核膜,再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转变为性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或抑制特异的RNA合成,再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性激素还有其他作用方式。此外,还有一些性激素对靶细胞无明显的效应,但可能使其它性激素的效应大为增强,这种作用被称为“允许作用”。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血管平滑肌无明显的作用,却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升血压作用。
含激素的外用药膏
皮炎平、皮康霜、恩肤霜、复方酮康唑霜、复方酮纳乐霜、去炎松软膏、乐肤液、皮康王、艾洛松、优卓尔、适确得、复方适确得、特美肤、索康、喜乐等。
含激素的滴眼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可的松,强的松,的确当,百力特,点必舒,艾氟龙(氟美瞳)激素类药物强弱表弱效:氢化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中效:曲安西龙,丁酸氢化可的松。强效:双丙酸倍氯米松,哈西奈德,糠酸莫米松,氟轻松。最强效:丙酸氯倍他索,丙酸倍他米松,卤美他松,倍氯美松,双醋氟美松。
合成和贮存
不同结构的激素,其合成途径也不同。肽类激素一般是在分泌细胞内上通过翻译过程合成的,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基本相似,合成后储存在胞内的小颗粒内,在适宜的条件下释放出来。胺类激素与类固醇类激素是在分泌细胞内主要通过一系列特有的酶促反应而合成的。前一类底物是氨基酸,后一类是胆固醇。如果内分泌细胞本身的功能下降或缺少某种特有的酶,都会减少激素合成,称为某种内分泌腺功能低下;内分泌细胞功能过分活跃,激素合成增加,分泌也增加,称为某内分泌腺功能亢进。两者都属于非生理状态。各种内分泌腺或细胞贮存激素的量可有不同,除甲状腺贮存激素量较大外,其他内分泌腺的激素贮存量都较少,合成后即释放入血液(分泌),所以在适宜的刺激下,一般依靠加速合成以供需要。
分泌及调节
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由于机体对地球物理环境周期性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使激素的分泌产生了明显的时间节律,血中激素浓度也就呈现了以日、月、或年为周期的波动。这种周期性波动与其它刺激引起的波动毫无关系,可能受中枢神经的“”控制。性激素在血液中的型式及浓度激素分泌入血液后,部分以游离形式随血液运转,另一部分则与蛋白质结合,是一种可逆性过程。即游离型+结合蛋白结合型,但只有游离型才具有生物活性。不同的激素结合不同的蛋白,结合比例也不同。结合型激素在肝脏代谢与由肾脏排出的过程比游离型长,这样可以延长激素的作用时间。因此,可以把结合型看作是激素在血中的临时储蓄库。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也是内分泌腺功能活动态的一种指标,它保持着相对稳定。如果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往往表示分泌此激素的内分泌腺或组织功能亢进;过低,则表示功能低下或不足。性激素分泌的调节已如前述激素分泌的适量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机体在接受信息后,相应的内分泌腺是否能及时分泌或停止分泌。这就要机体的调节,使激素的分泌能保证机体的需要;又不至过多而对机体有损害。引起各种激素分泌的刺激可以多种多样,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有相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但是在调节的机制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当一个信息引起某一性激素开始分泌时,往往调整或停止其分泌的信息也反馈回来。即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随时收到靶细胞及血中该性激素浓度的信息,或使其分泌减少(负反馈),或使其分泌再增加(正反馈),常常以负反馈效应为常见。最简单的反馈回路存在于内分泌腺与体液成分之间,如血中葡萄糖浓度增加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下降后,则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胰岛素分泌减少,这样就保证了血中葡萄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又如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可促进腺垂体分泌促激素,而促激素又促进相应的靶腺分泌激素以供机体的需要。当这种激素在血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能反馈性的抑制腺垂体、或下丘脑的分泌,这样就构成了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功能轴,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调节称闭环调节,按照调节距离的长短,又可分长反馈、短反馈和超短反馈。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后一级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也可促进前一级腺体的分泌,呈正反馈效应,但较为少见。在闭合回路的基础上,中枢神经系统可接受外环境中的各种应激性及光、温度等刺激,再通过下丘脑把内分泌系统与外环境联系起来形成开口环路,促进各级内分泌腺分泌,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于外环境。此时闭合环路暂时失效。这种调节称为开环调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一种类激素。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英文简称ACTH。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直接调控。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从鲨、蛙、鸵鸟、哺乳动物垂体中制取的ACTH均为三十九肽。明显的结构差异反映在分子的羧端区(25~33位)。其氨端部分(1~24位)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较为一致,且为生物活性的中心区域。ACTH的分泌过程是脉冲式的和应变的,释放的频率和幅度与昼夜交替节律性相关。在应激情况下,如烧伤、损伤、中毒,以及遇到攻击使全身作出警戒性反应时,ACTH的分泌都增加,随即激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增进抵抗力。医学上可用于抗、抗过敏等。
促性腺激素
调节脊椎动物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如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两者协同作用,刺激卵巢或睾丸中生殖细胞的发育及性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人胎盘分泌的(HCG),可促进妊娠黄体分泌孕酮。怀孕初期尿中即可出现HCG,于妊娠两个月时达高峰,临床常以此作为妊娠指标。垂体促性腺激素的生成和释放受下丘脑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直接调控。LH与FSH的靶腺产物——性激素反过来也可影响垂体或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因此LH-RH、LH与FSH以及性激素的分泌相互制约,起伏颇有节奏。LH又称促间质细胞激素(ICSH),因为它作用于睾丸的间质细胞,刺激雄性激素的生成和分泌。LH对雌性动物卵巢的主要作用为选择性诱导排卵前的个别卵泡迅速长大,待LH的分泌达高潮时,触发排卵并使排卵后的卵泡壁转化为黄体及分泌孕酮。FSH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在雄性则促进睾丸曲细精管中的生成。从动物垂体制取的促性腺激素,已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业,但对人类无效。从孕妇尿中可制取HCG,或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LH与FSH的混合制剂,简称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减退症。
性激素检查时间
检查内分泌最好在月经来潮后的第3-5天,这一段时间属于卵泡早期,可以反应卵巢的功能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而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者,则随时可以检查,这个时间就默认为月经前的时间,其结果也就参照黄体期的检查结果。月经来潮后第3-5天,早9点空腹抽血检查,效果最为精准。不孕不育或闭经,长期不来月经者,可在任何时间检查,空腹最佳。男性只要没有剧烈运动,生活规律,上午8-11点空腹可随时检查。
性激素六项参考范围
1、促黄体生成素(hLH)结果3.17mIU/mL参考范围:成男:1.24-8.62女:卵泡期:2.12-10.89排卵期:19.8-103.3黄体期:1.20-12.86绝经期:10.87-58.642、促卵泡刺激素(hFSH)结果7.65mIU/mL参考范围:成男:1.27-12.96性激素六项女:卵泡期:3.85-8.78排卵期:4.54-22.51黄体期:1.79-5.12绝经期:16.74-113.53、泌乳素(PRL)结果14.61ng/ml成男:2.64-13.13女:&50岁 3.34-26.72&50岁 2.74-19.644、孕酮 (Prog)结果0.55ng/ml成男:0.10-0.84女:卵泡期:0.31 1.52黄体期:5.16-18.56绝经期:0.08-0.785、雌二醇(ESTRDL)结果35.00pg/ml成男:20-75性激素六项女:卵泡期:24-114黄体期:80-273绝经期:20-886、睾酮(TESTO)结果43.37ng/dl成男:175-781女:卵泡期:10-75
睾酮1 、睾酮浓度增高:常见于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真性性早熟、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男性化肿瘤、多囊卵巢综 合征、皮质醇增多症和应用促性腺激素、肥胖以及晚期孕妇,血中睾酮浓度皆可增高。 2 、睾酮浓度降低:男子性功能低下、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性幼稚、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低、骨质疏松、隐 睾炎、男子乳房发育等均可见睾酮水平降低。雌二醇1、正常妊娠雌二醇轻度升高,胎盘娩出后急剧下降。2、异常妊娠 双胎或多胎妊娠以及糖尿病孕妇,雌二醇大都升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症患者雌二醇较低,若雌二醇特别低,则提示胎儿宫内死亡的可 能性,宜结合其它检查予以确定,以便及时处理;无脑儿雌二醇降低;葡萄胎时,雌二醇低落,尿中雌二醇含量仅为正常妊娠者的 1-12%。3、雌二醇值增高的病理病因 1)卵巢疾患:卵巢颗粒层细胞瘤、卵巢胚瘤、卵巢脂肪样细胞瘤、性激素生成瘤等,均表现卵巢功能亢进,雌二醇分泌量增加。2)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其它: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男性肥胖症。4、雌二醇降低的病理原因 1)卵巢疾病:卵巢缺如或发育低下,原发性卵巢衰竭、卵巢囊肿。2)垂体性闭经或不孕。3 )其它:甲低或甲亢、柯兴氏综合征、阿狄森氏病、恶性肿瘤、较大范围的感染、肾功能不全、脑及垂体的局灶性病变等,均可使血浆雌 二醇降低雌三醇1 、监测胎盘功能:胎盘功能不良,胎盘硫酸脂酶缺乏症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者,均可导致雌三醇值下降。一般说 来,孕周>42周的孕妇,其胎盘功能逐渐减退,每周检测雌三浓度2-3次,将有助于临床随时发现问题。如雌三醇持续高水平,可等待自然分娩;当雌三醇值降低,则反映胎儿-胎盘功能已趋向不良,胎儿随时可发生宫内意外,临床应及时引产或进行剖腹产。2 、监护高危妊娠:定期动态检测孕妇血或尿液雌三醇含量,可帮助估计孕期;雌三醇继续上升,提示妊娠未足月;若几次检测均在同一水 平,提示为足月妊娠;如测定值逐渐下降则常为过期妊娠;明显降低,提示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应严密监测胎动、胎心等指标,并针对实 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血浆雌三醇含量<2mg/L,则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3 、协助诊断胎儿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因孕妇吸烟过多或营养不良而影响胎儿发育者,雌三醇下降;胎儿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 或因无脑儿等畸形影响肾上腺功能者,雌三醇下降;而仅为正常值的10%左右。4、其它疾病:冠心病、肝硬化等疾病时,雌三醇含量增高。孕酮1 、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血中孕酮含量以黄体期最高,卵泡期最低。利用动态检测,有助于判定排卵期,了解黄体功能以及研究各种类固 醇避孕药及抗早孕药的作用机理。2、正常妊娠自第11周开始,血中孕酮含量升高,至35周达高峰,可达80-320ug/L。先兆流产时,孕酮仍为高值;若有下降趋势,则有流产之可能。多胎妊娠时,孕酮增高。3、孕酮的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孕妇、葡萄胎、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先天性17a-羟化酶缺乏症、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4 、孕酮的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黄体生成障碍和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子宫出血、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性 胎盘功能不良、胎儿发育迟缓及死胎。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1、FSH、LH 增高常见于性腺原发性病变,如卵巢功能早衰,性腺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功能减退、曲细精管发育障碍、完全性(真性)性 早熟。2、FSH、LH降低主要见于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不完全性(假性)性早熟。3、垂体FSH瘤或LH瘤以及FSH/LH瘤患者,因腺瘤类型不同,血清FSH和LH浓度呈不同类型的改变:FSH瘤主要表现为FSH增高,LH可正常;LH瘤者,LH明显增高,FSH降低;FSH/LH瘤者,FSH和LH皆增高。4、检测闭经妇女FSH和LH浓度,可对卵巢性闭经和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作出有效鉴别。一般认为低LH(<51U/L=较可靠地指示腺垂体分泌GTH功能不足,而高FSH(>40IU/L)比较可靠地指示卵巢功能衰竭,如为高FSH伴高LH,则能够可靠肯定为卵巢功能衰竭。如果血清FSH、LH均为异常低值或FSH在正常下限,LH为异常低值,可诊断为垂体或下丘脑性闭经。继而应用促黄体生释放激素(LRH)作垂体兴奋试验,即可进一步区分垂体与下丘脑性闭经:兴奋试验表现为LH和FSH增高而峰时推迟,提示垂体储备功能良好,应考虑为下丘脑性闭经;如LH和FSH弱反应,提示垂体储备功能低,应考虑为垂体性闭经。综上所述,可联合分析多项指标对闭经的病变部位作出鉴别
1853年,的巴纳德研究了各种动物的胃液后,发现了肝脏具有多种不可思议的功能。贝尔纳认为含有一种物质来完成这种功能。可是他没有研究出这种物质,实际上那就是激素。1880年,的奥斯特瓦尔德从甲状腺中提出大量含有碘的物质,并确认这就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物质。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激素。1889年,巴纳德的学生西夸德发现了另一种激素的功能。他认为动物的睾丸中一定含有活跃身体功能的物质,但一直未能找到。1901年,在从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高峰让吉从牛的副肾中提取出调节血压的物质,并做成,起名为肾上腺素,这是世界上提取出的第一激素晶体。1902年,生理学家斯塔林和贝利斯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当食物进入时,由于食物在肠壁摩擦,小肠粘膜就会分泌出一种数量极少的物质进入血液,流送到胰腺,胰腺接到后就立刻分泌出胰液来。他们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注入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发现即使动物不吃东西,也会立刻分泌出胰液来,于是他们给这种物质起名为“促胰液”。后来斯塔林和贝利斯给上述这类数量极少但有生理作用[3]。
性激素分泌失调
无排卵功血时,单一而长期雌激素刺激使子宫内膜渐进性增生、增殖至高度腺囊型、腺瘤型增生过长,甚至进展成为子宫内膜癌。由于缺乏孕酮对抗和腺体分泌化,子宫内膜肥厚、腺体增多、腺腔扩大、腺上皮异常增生。内膜血运增多,螺旋小动脉迂曲缠绕。而雌激素引起的酸性粘多糖(AMPS)聚合和凝胶作用,使间质内血管通透性降低,影响物质交换,造成局部内膜组织缺血、坏死脱落而引起出血,而AMPS的凝聚作用,同时也妨碍了子宫内膜脱卸,使内膜呈非同步性剥脱,造成内膜长期不规则性出血。有排卵功血时,黄体或为过早退化致黄体期过短、月经频发;或为萎缩不全、孕酮持续分泌致黄体期(经前)出血、、淋漓不止,或为两者兼而有之。机理是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尤孕酮分泌不足,以使子宫内膜完全分泌化,腺体、间质和血管发育不成熟,且由于雌—孕激素非同步性撤退,而造成子宫内膜不规则剥脱和异常出血。
性激素与避孕药
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临床多用人工合成品及其结构改造物。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大多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制剂.一、性激素类药一雌激素类药天然的雌激素有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临床常用品可口服或长效,如炔雌醇、炔雌醚、戊酸雌二醇。尼尔雌醇、己烯雌酚、己烷雌酚、氯烯雌醚等。【用途】⒈补充女性激素分泌不足:卵巢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⒉绝经期综合征:适量补充雌激素,可反馈抑制和分泌,减轻症状。⒊避孕:因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FSH分泌,可达避孕作用。⒋乳腺癌:用于绝经后5年以上晚期乳腺癌,不宜用于绝经期5年以内的患者,否则反而会促肿瘤生长。⒌其他:雌激素能增加骨骼钙沉积,可与雄激素合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痤疮(粉刺)常为过多雄激素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引起堵塞继发感染而致,故可利用雌激素的抗雄激素作用治疗。雌激素尚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可用于治疗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对老年人有学习记忆增强作用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作用。-二孕激素类药天然孕激素为黄体酮(孕酮),体内含量极少,临床多用其人工合成品。主要有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和己酸羟孕酮等。炔诺酮、炔诺孕酮、醋炔诺酮、双醋炔诺醇等。【应用】主要用于两方面:单独或与雌激素合用于避孕(见避孕药节);与雌激素合用于绝经期后替代治疗。⒈先兆性及习惯性流产:主要利用孕激素的安胎作用,用于习惯性流产的效果不及先兆性流产。去甲基睾丸酮类有雄激素作用,会致女性胎儿男性化。⒉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因孕激素不足,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的不规则剥脱,或者因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过甚所引起的子宫出血。⒊闭经的诊断与治疗:孕激素被用于诊断雌激素分泌和了解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给闭经妇女应用孕激素5~7天后,如果子宫内膜对内源性雌激素有反应,则发生撤退性出血。雌激素和孕激素合用也用于诊断和治疗闭经。⒋原发性痛经:痛经是因为黄体酮促使子宫内膜合成PGF2α,后者刺激子宫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19-去甲基睾丸酮类孕激素可抑制黄体相黄体分泌,从而减轻痛经。⒌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剂量可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及子宫内膜腺癌。⒍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等:癌症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减少睾丸素分泌,治疗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作为治标措施用于转移性子宫内膜癌;醋酸甲地孕酮用作乳腺癌的二线治疗药。【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及头痛或乳房胀痛;长期使用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19-去甲基睾丸酮类因在肝中代谢慢,大剂量使用可致肝功能障碍。三抗雌激素类药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为雌二醇竞争性拮抗剂,能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用于绝经期后呈进行性发展的乳癌的治疗。雷洛昔芬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制剂,主要用于抗骨质疏松。氯米芬(克罗米酚)可在腺垂体水平竞争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阻止正常的负反馈调制,促进GnRH和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刺激卵巢使之增大,分泌雌激素,诱发排卵。可用于不孕、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也用于乳房纤维束性疾病和晚期乳癌。四雄激素类药天然雄激素为睾酮。临床应用的系人工合成的睾酮及其衍生物如甲睾酮、丙酸睾酮及苯乙酸睾酮等。【用途】⒈补充不足:睾丸功能不全,如无睾症或类无睾症。⒉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通过抗雌激素作用,使子宫肌纤维及血管收缩和内膜萎缩而起止血作用,用于更年期尤为合适。临床应用三合激素(己烯雌酚、黄体酮和丙酸睾酮的混合物)注射,一般可以止血,停药后可出现撤退性出血。⒊绝经期综合征及子宫肌瘤:利用其抗雌激素作用。⒋迁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可暂时缓解症状,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有关,也可能通过反馈性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⒌用于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后或各种长期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等。五同化激素同化激素主要有苯丙酸诺龙、癸酸诺龙、美雄酮、司坦唑醇和羟甲烯龙(oxymetholone)等。本类药物可以增加蛋白合成,促进肌肉发育,增加食欲,带来舒适感。主要用于蛋白质吸收和合成不足,或分解亢进、损失过多的慢性衰弱和消耗性疾病患者,如营养不良、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烧伤、肿瘤化疗期、手术后恢复期、骨折不易愈合、老年性骨质疏松、慢性胆道阻塞性瘙痒等。服用时应增加食用蛋白质。肾炎、心力衰竭和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及前列腺癌患者禁用。二、避孕药 现在所用女用避孕药最主要的是化学结构上属于甾体类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避孕机制】女性避孕药的避孕机制主要有四点:⒈抑制排卵:利用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使FSH和LH分泌减少。卵泡不能发育和成熟,抑制排卵。⒉改变宫颈黏液性质:孕激素可使宫颈的黏液变粘,量少,从而阻止精子进入宫腔。⒊改变子宫内膜结构,使之不利于受精-免费在线模拟试题卵着床:主要可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转化,使腺体提早分泌和衰竭,内膜变薄、萎缩退化,不利于受精卵着床。⒋改变输卵管功能:雌激素有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孕激素则相反。避孕药改变了正常月经周期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从而影响了输卵管的正常收缩,使受精卵运行速度改变,不能按时达子宫而难以植入受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低剂量应用很少发生健康问题。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类早孕反应,突破性出血、经量减少,凝血功能加强,吸烟者可能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率。少数人可产生面部黄褐斑等。 & &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黄体激素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