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宫内节育器的种类(IUD)D在宫腔内的位置是否正常

您当前所在位置:: >> 科研信息 >> 学术活动 >> 正文
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
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
杨华光&黄飞 &姜峰&肖西峰
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法具有安全、可逆、简便、经济和不影响性生活等优点,已有80余年历史,现今在我国已是最主要、应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已明显减少。
一、子宫穿孔
发生率低,约为1:350-2500。任何进宫腔操作的器械均能发生。如处理及时,预后良好。若未及时诊治,后果严重。
(1)子宫本身存在高危因素&如哺乳期、绝经后子宫,子宫过度倾屈,伴有子宫肌瘤,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未诊断的子宫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多次人工流产史或近期人工流产史等。
(2)术者技术因素&术前未查清子宫位置、大小,未按常规操作或操作粗暴。
2.子宫穿孔分类
(1)按子宫损伤的程度分为
①完全性子宫穿孔:指子宫肌层与浆膜层全部损伤。
②不完全性子宫穿孔:指损伤累及部分或全部子宫肌层,但未累及浆膜层。
(2)按子宫损伤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分为
①单纯性子宫穿孔:指损伤仅累及子宫本身。
②复杂性子宫穿孔:指损伤子宫本身的同时,邻近脏器如肠管、大网膜、膀胱亦受累及。
3.临床表现
(1)疼痛&多数在手术过程中受术者突感下腹剧痛、撕裂样疼痛,少数患者疼痛不剧烈或无痛,有时术时疼痛不明显,但术后因出血或感染而出现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胀痛。腹部检查可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出血&出血量根据子宫穿孔的部位、有无损伤血管而不同,可表现为内出血或外出血。内出血诊断较困难,当出血量超过500ml时,腹部叩诊可叩及移动性浊音。损伤大血管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
(3)器械落空感&多数子宫穿孔发生时术者可感器械落空感。用探针探查宫腔深度时,常超过子宫应有深度或超过原探查的深度。取环钩损伤时,有时取环钩难以取出。
(4)取环钩穿孔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可钩出肠管、大网膜等组织。
(1)单纯性子宫穿孔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下腹痛。术者在术中可突感&落空感&或&无底感&;手术器械常超过子宫应有深度或超过原探查的深度。
(2)复杂性子宫穿孔症状较多样,可有疼痛、出血及脏器损伤等表现。
①下腹剧烈疼痛,疼痛部位较为明确。
②伴有腹腔内出血时,腹部查体可有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③内出血量超过500ml时,腹部叩诊可叩及移动性浊音。
④有阔韧带血肿时,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偏向一侧,另一侧可扪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
⑤有肠管损伤时,除腹痛外还可有进行性腹胀,腹部叩诊可发现肝浊音界消失。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⑥取环钩穿孔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可钩出肠管组织、脂肪组织、大网膜组织、输卵管组织、卵巢组织等。
⑦B超检查提示子宫浆膜层缺损,盆腹腔积液。
⑧开腹或腹腔镜检查可直视子宫穿孔部位、损伤程度肌内出血等情况。
(1)发现或怀疑子宫穿孔,必须立即停止手术操作。
(2)保守治疗&若术中发生单纯性子宫穿孔,如探针或小号宫颈扩张器等穿孔小,未放入IUD、无出血症状及腹膜刺激症状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应住院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腹部压痛及腹膜刺激征、阴道流血等,一般观察5-7天。同时应用抗生素、止血剂及宫缩剂预防感染和出血。
(3)腹腔镜治疗&在放置、取出IUD时并发单纯子宫穿孔,穿孔面积比较小,而IUD已放置到子宫外(进入盆腹腔),可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取出IUD,同时穿孔处可在腹腔镜下电凝止血或缝合创面。
(4)剖腹探查&如无腹腔镜条件或穿孔较大,腹腔镜下难以缝合者,特别是取环钩穿孔,症状严重者,或因穿孔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现腹痛加剧,体温升高,腹膜刺激症状加重,或出现休克者,应及时剖腹探查。子宫穿孔合并脏器损伤时,应立即剖腹探查,视损伤程度进行子宫修补或切除子宫,修补损伤的脏器等。
二、术时出血
(1)组织损伤&多见于24小时内出血。例如宫颈管损伤、子宫穿孔、子宫内膜损伤等。
(2)感染&多见于放置数天后再出血合并其他感染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以哺乳期放置为多见,也见于人工流产同时放置IUD者,可因妊娠组织物残留和/或感染。
IUD放置术时及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ml,或有内出血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
(1)手术当时出血者&首先用止血剂及缩宫药物。出血多者,需补足血容量。疑有子宫损伤时,不可做诊断性刮宫,必要时施行腹腔镜检查协助诊断。病情严重者,必要时剖腹探查,损伤严重,出血难止者,需手术修补或子宫切除。
(2)放置数天后出血者&首先给予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或同时行诊断性刮宫,并用宫缩剂止血。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3)人工流产同时放置IUD后出血者&应考虑妊娠组织物残留可能,应进行诊断性刮宫,清除宫腔残留组织,同时取出IUD,术后应用抗生素。
三、术后感染
国内发病率甚低,约为0.5&4%。
(1)原有生殖道感染,未经治愈而放置节育器。
(2)器械及操作消毒、灭菌不严格。
(3)手术时合并子宫穿孔、其他脏器损伤等。
(4)人工流产同时放置IUD,因人流不全持续出血而引起继发感染。
(5)患者术后过早性生活或未能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卫生。
2.临床表现
(1)术后出现腰部酸困,下腹痛、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体温升高等征象。
(2)严重感染时,子宫稍增大,附件区增厚、压痛,可伴有炎性包块。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3)全血分析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术前无生殖器官炎症,于放置IUD后1周内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附件炎、盆腔炎、腹膜炎或败血症者。
4.治疗&&&&&&&
(1)放置IUD后一旦确定感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取出IUD为宜。
(2)严重感染时,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取出IUD,继续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
(3)发生盆腔脓肿时,先用药物治疗,如无效者应手术切开引流。
(4)如感染转为慢性炎症时,应在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取出IUD,同时可配合应用理疗或中医中药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药足量、长疗程。
四、心脑综合征
发生率极低。偶见于放置、取出IUD时或放置术后数小时内出现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胸闷,甚至呕吐、大汗淋漓,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抽搐等心脑综合症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手术时过度紧张、宫口过紧、术者操作粗暴或IUD的压迫等因素刺激迷走神经有关。
其处理详见人工流产心脑综合征。症状明显者,立即取平卧位,吸氧,静脉缓慢推注或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如经上述处理后症状仍持续,应取出IUD。放置、取出IUD术前、术时肌注阿托品0.5mg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五、宫内节育器异位
(1)术者技术因素&术时子宫穿孔,IUD被置于子宫外。哺乳期、子宫有瘢痕者,易发生穿孔造成IUD异位。
(2)节育器过大&压迫子宫使之收缩加强,逐渐嵌入肌层,甚至部分可移出子宫外。
(3)T形IUD下移、变形&宽大的横臂嵌入狭窄的子宫下段,或纵臂下端穿透宫颈管。
(4)环形IUD断裂&环形IUD接头处脱结或质量不佳而断裂,断端锐利部分容易嵌入肌层。
(5)锚式IUD放置不当,可造成IUD异位。
(6)子宫畸形,宫颈过紧和绝经后子宫萎缩&可致IUD变形,容易损伤或嵌入子宫壁。
(1)部分异位&IUD部分嵌顿入子宫肌层。
(2)完全异位&IUD完全嵌顿入子宫肌层。
(3)子宫外异位&IUD已在子宫外,处在盆、腹腔中、腹膜外、膀胱、肠管内膜等。
3.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多数在随访或取环时或带器妊娠时发现。部分病人有腰骶部酸困、下腹坠胀和、或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如果异位于腹腔,可伤及肠管、膀胱等组织并造成粘连,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1)病史&重点、详细询问放置IUD时间,IUD类型和大小,放置的顺利程度,放置时有无腹痛,放置后有无取环困难等病史。
(2)妇科检查&
①窥阴器检查&如有尾丝的IUD,在宫颈口处未见尾丝需考虑IUD异位可能。
②妇科双合诊检查&检查盆腔有无包块,子宫直肠陷凹、前后穹窿处有无压痛及异物感,子宫大小、形态、有无压痛等。必要时三合诊检查。
③辅助检查
a.探针探测子宫腔内是否有金属异物感。如金属异物感消失,提示IUD完全异位或子宫外异位。
b.B超检查&可提示子宫与IUD的位置关系,为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c.放射线检查&X线直接透视或拍片:远离下腹中心的IUD可诊断为子宫外异位。 X线透视下双合诊检查:如移动子宫而IUD影未随之移动可说明IUD异位于子宫外。X线透视下用子宫探针、定位器置入子宫腔,如不能和IUD重叠,可说明IUD异位。子宫、输卵管用5%-10%碘化油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或盆腔气腹双重造影:后者可正确定位IUD所在部位。
d.CT检查&可对IUD做出三维定位诊断。
e.宫腔镜检查&能直接检查、观察宫腔内IUD情况。
f.腹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部分或完全异位于子宫外的IUD。
凡IUD异位,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取出。根据异位的部位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取出方法。
(1)经宫颈取出&嵌入肌层较浅,用刮匙刮去内膜,然后用取环钩或取器钳(或卵圆钳)将IUD通过宫颈从阴道内取出。嵌入肌层稍深的金属环,可钩住IUD下缘轻拉至宫颈口,拉直环丝见到连接处后,可剪断后抽出。对于取出困难者,切忌盲目用力牵拉,可在X线透视或B超监护下进行。宫腔镜直视下取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大部分嵌入肌层的IUD不能松动者,不宜经宫颈取出。
(2)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取出&IUD异位于子宫直肠陷凹时,可切开后穹窿取出。
(3)腹腔镜下取出&IUD异位于腹腔内,并估计无粘连或轻度粘连,可在腹腔镜下直视取出。
(4)剖腹探查术&经IUD定位后,大部分或全部嵌入肌层,按前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应剖腹探查取环。如穿孔部位有严重感染,或年龄较大伴有其他妇科疾患(如子宫肌瘤等),可考虑子宫切除术。如IUD已穿入膀胱内或肠管内,应请普通外科或泌尿外科医师协助处理。
六、宫内节育器下移
宫内节育器下移的临床诊断标准以IUD下端下移到子宫颈内口以下,进入宫颈管者为准。IUD在子宫内位置下移,在临床上常无症状,有时可出现下腹胀痛、腰骶部酸困、白带增多、白带带血等。如有尾丝的IUD,当尾丝明显增长时,应考虑IUD下移。B超对于诊断IUD下移有较大意义,如B超提示IUD上缘距子宫底浆膜层2cm以上,一般可诊断为IUD下移。IUD下移易发生带器妊娠,故发现IUD下移应及时取出,择期重新放置。
七、宫内节育器脱落
多发生于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第一年,尤其是前三个月内,常于月经期排出。故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一年内应定期随访。
(1)未将IUD放置于子宫底部。
(2)操作不规范。
(3)IUD大小与宫腔大小、形态不相符。
(4)IUD制作材料的支撑力过小。
(5)多次分娩史,宫颈松弛或宫颈损伤史。
(1)见IUD随经血排出。
(2)B超或X线检查未见节育器。
(3)子宫探针探查宫腔未探及节育器。
月经净后3-7天重新放置大小与宫腔大小、形态相符的IUD,不适于放置IUD者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八、宫内节育器变形、断裂、脱结及部分残留
IUD变形发生率较低,多数在随访时通过X线多方位透视发现。&0&形IUD可变成&8&形、&△&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V&形IUD可发生横臂折叠,中心扣断裂散架,&T&形IUD横臂歪斜等。节育器的变形可能与节育器的质量、放置操作技术、IUD不适于宫腔形态时等有关。发现以上情况,应尽早取出IUD。
2.IUD断裂、脱结及部分残留
IUD断裂或接头处脱结者常无症状,常在随访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胀痛、腰骶部酸困、白带带血等。IUD断裂或合并嵌顿,处理同IUD异位,常可在宫腔镜直视下取出,或同时在B超监护下取出。在放置环形IUD时,环叉应避免叉在接头处,以防IUD脱结。取环困难时如发现IUD部分残留宫腔,宜在宫腔镜下或B超、X线透视监测下取出。部分IUD残留于子宫肌壁内而无临床症状。如无医疗条件,不必强求取出,但应定期随访。
九、IUD尾丝消失
当子宫增大(合并子宫肌瘤、妊娠等),使尾丝相对过短而缩至宫腔内或因尾丝断裂、IUD脱落、IUD异位而造成尾丝消失。一旦发现尾丝消失,可行B超或X线确诊IUD是否还在宫腔内,或用探针探测宫腔内是否有异物感。如确诊IUD仍在子宫腔内正常位置,可继续存放。如IUD位置不正,则应及时取出,换置新的IUD。
十、铜过敏
目前常用活性IUD均带有铜丝或铜套,特别TCu380A与ML375铜表面积较大,在宫腔、宫颈、输卵管液中均有较高铜离子浓度。放置带铜IUD后出现过敏症状与其他过敏原致敏症状相似,多数出现皮疹、全身瘙痒,个别可有心慌、腹痛等。如临床上怀疑过敏者,应及时取出IUD,同时抗过敏治疗。今后不再使用含铜IUD。偶有放置含铜IUD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并尽早取出IUD。
十一、带器妊娠
IUD未放置到宫底部或型号偏小,或下移均易导致带器妊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IUD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随着带器时间的延长,尤其超过4年者,发生异位妊娠机会将会增大,可能与IUDs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输卵管功能,导致输卵管功能进行性改变,减少运送受精卵到子宫内的纤毛细胞的数量;或与IUD增加慢性盆腔炎的危险有关;孕激素IUD可能干扰输卵管的蠕动而增加宫外孕的危险。一旦IUD合并妊娠,大约有3-4%将是宫外孕,为此,医务人员必须警惕带器妊娠妇女发生宫外孕的危险。同时带器妊娠有致胎儿损伤和畸形的潜在危险,故一旦发生带器妊娠,原则上应终止妊娠,同时取环。
十二、月经异常
月经异常是放置IUD主要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10%。目前常将经血量超过80ml定义为月经过多,经期超过7天定义为经期延长。月经期外的出血,量少者为点滴出血,量多者为不规则出血。
1.出血机制
IUD引起月经异常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子宫内膜因机械性摩擦或压迫性坏死使表面上皮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
(2)非溃疡区血管渗透性增加。
(3)内膜海绵层的螺旋小动脉扩张,血管壁变性、缺陷,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从血管缺陷处外渗。
(4)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增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从而导致子宫内膜止血作用不正常。
(5)IUD引起子宫内膜无菌性炎症或异物反应,可使前列腺素产生增多,从而使血管扩张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6)IUD使子宫内膜溶酶体总活性明显升高;子宫内膜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加,巨噬细胞、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变化,产生组织胺和5-羟色胺释放量增加,从而导致血管扩张和渗透压增加。肥大细胞还可产生肝素,进而损害血管的止血作用。
(7)Ⅷ因子于放置IUD后普遍降低。
(8)其他,如内皮素的作用;干扰DNA合成和增殖活性,干扰了内膜代谢功能;影响血小板使内膜的血栓减少,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止血作用;以及与IUD无关的出血性疾病等。
2.临床表现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过多、流血时间延长、点滴或不规则出血,而月经周期较少改变。
(1)放置惰性IUD和含铜IUD后可增加经血量,放置含铜IUD后6-12月内,一般经血量较放置前增加40%-50%。经血量的增加一般在2年内自然好转,,有时到4-5年时才接近正常。
(2)放置释放孕激素药物的IUD,可使经量减少40%-50%。早期致月经过少、点滴出血,晚期可致闭经等。
(3)放置含吲哚美辛IUD能使经量明显减少,减少经期延长和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极少数可有月经周期的改变。
(4)放置IUD后经血量增加,可导致血浆铁储备的降低,重者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
月经过多的治疗,常于流血期给药或经前期预防用药,一般3-5日;经期延长,常于经前期预防用药。可选用以下药物:
(1)抗纤溶药物
①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A):1g/次,4/日,口服;或0.2g/次,2/日,肌肉注射。
②氨甲苯酸(止血芳酸,PAMBA):0.25-0.5g/次,2-3/日,口服;或0.1-0.2g/次,2-3/日,肌肉注射。
③氨基己酸(EACA):首次3g,以后1g/次,4/日,口服;或4-6g/次,1/日,静脉滴注。
(2)酚磺丁胺(止血敏):1g/次,3/日,口服,连服10天;或0.5mg/次,2-3/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有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①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次,3-4/日,口服。
②氟灭酸:200mg/次,4/日,口服。
③甲灭酸:250-500mg/次,4/日,口服。
④甲氧萘丙酸:200mg/次,2-3/日,口服。
(4)其他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宫血宁等。
(5)抗生素的应用:由于放置IUD为上行性操作,同时可能存在轻度损伤及放置后的组织反应,或因长期出血使宫颈口开放,破坏了正常宫颈的保护屏障,易于诱发感染。因此,在应用止血剂的同时应联用抗生素。
(6)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药周期治疗,如在放置IUD的早期服用能使经血减少。经前1周服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药2片/晚,连服4-5日,可能减少经期延长或经前出血。
(7)对长期放置IUD后出现异常出血者,应考虑IUD的位置下移,部分嵌顿、感染或因IUD质量变化等因素,若经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取出,同时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8)如出血多难以控制或出现明显贫血者,应在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取出IUD。
(1)正确选择IUD
①根据宫腔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大小及形态的IUD。
②月经量偏多者,可选择吲哚美辛或孕激素IUD。
③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根据节育手术操作常规选择对象。
(2)把握放置技巧,稳、准、轻巧地把IUD放至正确位置。
(3)术前咨询,说明IUD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增加耐受性。&
十三、疼痛
与IUD有关的疼痛包括下腹痛、腰骶部疼痛及性交痛。发生率约为10%。
(1)病理性IUD疼痛&多由于损伤、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2)生理性IUD疼痛&并非由IUD并发症引起的疼痛,一般取环后疼痛即消失。
2.分类及临床表现
(1)早期疼痛&发生在IUD放置过程中或放置IUD后10天以内,多为生理性的。由于IUD进入宫腔后使宫颈内口的疼痛感受器受到机械刺激、宫体受到机械和化学性(内膜释放PGS)作用而产生宫缩致痉挛样疼痛和宫底部的弥散性疼痛。也可因受术者精神紧张、痛阈低下而倍感疼痛。
(2)延迟性疼痛&疼痛持续10天以上。如IUD与子宫大小、形态不相适合,可对子宫产生明显的机械性刺激,使PGS的合成和释放持续增加,致子宫收缩延续可引起钝痛。延迟性疼痛一般提示IUD与宫腔不匹配。疼痛时间持续约长,说明IUD与宫腔的一致性越差。
(3)晚期疼痛&放置IUD后或早期和延迟性疼痛缓解后4周以上出现的疼痛。多为病理性,应重点排除感染或异位妊娠;尚需考虑IUD变形、嵌顿、下移、粘连等。
(4)性交痛&常因IUD过大、IUD与宫腔不匹配或IUD下移引起,也可因带尾丝IUD的尾丝过硬、过短或过长,末端露于宫颈口,性交时可刺激男方龟头引起疼痛。
(1)保守治疗&可给予小剂量抗前列腺素药物,如甲灭酸,吲哚美辛(消炎痛)等治疗。
(2)取出IUD&如放置IUD后持续疼痛,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取出IUD,视具体情况或更换IUD种类,或使用较小IUD。
(3)可改换含孕酮IUD&其疼痛率低,也可放置固定式铜串节育器(Gyne Fix-IUD),因无支架,减少机械性压迫,疼痛有望减轻。
(4)性交痛者,应检查尾丝位置及长度,短而硬的尾丝或无法改变尾丝方向者,宜取出IUD或剪除外露的尾丝。
(1)放置前对IUD使用者进行咨询和指导,讲解放置的过程,以减轻放置IUD引起的早期疼痛。
(2)手术操作轻柔,防止损伤。
(3)根据宫腔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大小及形态的IUD,减少对子宫壁的刺激。
(4)放置前预防性用药,如用2%利多卡因做宫颈局部注射,可使绝大多数对象的疼痛得到缓解。
十四、白带增多
IUD刺激子宫内膜,引起无菌性炎症,子宫液分泌增加。带尾丝IUD的尾丝刺激宫颈管上皮也可引起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分泌增加,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经数月组织适应后白带将逐渐减少。&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
【摘要】:分析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查找置入宫内节育器(IUD) 后出血原因中的作用。应用电视宫腔镜对120 例IUD后出血病例进行镜检, 并对其中100 例行诊刮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宫腔镜发现子宫内膜出血105 例次 (69.5% ), 内膜息肉及息肉样增生29 例次 (19.2% ), 子宫粘连11 例次 (7.3% ), 子宫肌瘤6 例次(4.0% ), IUD形态与位置异常29例次(24.2%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100 例, 其中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52例(52.0% ),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4 例(44.0% )。结论: IUD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IUD对子宫内膜局部的机械性压迫,引起内膜充血、坏死及出血; IUD的位置、大小与宫腔不相匹配; 合并子宫或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镜结合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较准确地诊断IUD后出血的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避孕方法,但其致子宫出血的副反应较常见。我院于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对120例IUD后出血,经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病例行宫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在查找I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冬梅,孙荃荟
,罗志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尤昭玲,付灵梅,雷磊,文乐兮;[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文乐兮,雷磊,尤昭玲,付灵梅;[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彭新君,雷磊,徐丽霞,尤昭玲;[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徐成康,龚江红,余利云,吴剑非,李英,梅卓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磊;[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乐兮;[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周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匡继林;[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丁玉青;[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尹香花;[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王婉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荣绥,汪宁,赵季文,徐萃瑜;[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传超,夏召,黄冰玉,何为公,李守柔1;[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6期
刘景梅;[J];临床医学;1999年07期
汪国昭,陈凌钧;[J];工程数学学报;2002年S1期
陈冬梅,孙荃荟
,罗志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陈凌钧,骆岩林;[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8年S1期
经小平,丁俊英,翁梨驹;[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7年03期
胡雅君;[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年05期
任景芳,刘宗梅,梁爱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年03期
郭雪桃;[J];山西中医;1999年04期
任景芳;[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宗梅;任景芳;屈秦红;于冰;张京平;;[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烨;[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师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樊静;[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张玲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宋玮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婉羲;[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钢,李青,薛红,向永臣,尹蓉莉,孟宪丽;[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陈炳旺,蔺德明;[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王晋良,李德开,李庆琨,彭洁,李红梅;[J];广东科技;1998年08期
陈冬梅,孙荃荟
,罗志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贾孝荣,王镜;[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李光荣;徐瑞平;;[J];广西中医药;1992年06期
张晓春;[J];广西中医药;1996年05期
田文萍,王沅华;[J];贵州医药;1996年04期
王丽丽,张莉,李丽;[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孟延兵,雷磊,尤昭玲;[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宜,陈钢,沈映君,郭际,侯建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陈冬梅,孙荃荟
,罗志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雷磊,尤昭玲,文乐兮,付灵梅;[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文乐兮,雷磊,尤昭玲,付灵梅;[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尤昭玲,段祖珍,丁玉青,雷磊,文乐兮,尹香花;[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游慧,付灵梅,谭朝阳,尤昭玲;[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汪显阳,赵慧卿;[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年06期
游慧,尤昭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07期
尤昭玲,马红霞,王若光,谈诊如,林洁,余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年05期
尤昭玲,马红霞,王若光,谈诊如,林洁,余建;[J];中医药信息;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磊;[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付灵梅;[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周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师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延兵;[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周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袁迎君;[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雷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梁欣韫;[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王剑;[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张永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樊静;[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杨东;[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宋玮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淑芳;梁军;;[J];哈尔滨医药;2006年01期
胡兴照;[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5年06期
王丽萍!314000,王莉贞!314000,付伟平!314000;[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7期
道寿丽,田琼,宋清莲,龙芳,李熙;[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祝洪珍;刘永华;王超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9期
叶静婉;杜炜杰;;[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年01期
闫燕;张英;;[J];四川医学;2007年08期
王春香;;[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夏恩兰;[J];中国健康月刊;1994年05期
叶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俐伶;;[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林如;周毓青;隋龙;;[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胡旦红;朱福梅;李梅秀;;[A];2007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胡玉玲;杨国华;李纳新;商文金;;[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陈萍;;[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丁岩;姚丽艳;祖菲亚;艾星子;王玉英;;[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林晓华;沈晓露;朱勇;;[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钱志大;翁明;黄丽丽;;[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刘晓瑷;;[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黄丽丽;;[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响;[N];北京日报;2000年
马莉;[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消费者报
桑雪骐;[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N];华夏时报;2004年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计划生育不孕不育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吴剑斐;[N];扬州日报;2005年
王成英;[N];保健时报;2004年
王倩 刘峻;[N];大众卫生报;2008年
和小燕;[N];东方早报;2009年
李治国 李振海
肖红伟;[N];驻马店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帅;[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内节育器的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