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胀是怎么回事,四肢无力,卧床不起,无食欲。

每天感觉头胀,头重脚轻,时轻时重
时间: 18:06:51
健康咨询描述:
每天感觉头胀,头重脚轻,时轻时重2009年10月初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脑电图,脑CT,心电图都检查没问题.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到底属于是什么病,还要做哪些细部检查(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74称赞:15
病情分析: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指导意见:建议你做个脑彩超和颈部血管彩超.看是否有血管狭窄或血流速度减慢!
帮助网友:13282称赞:200
病情分析:从症状来看应该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导意见:建议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保暖,不要吃辛辣食物,不宜久坐,药物可以用可以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 1口服治疗
帮助网友:12862称赞:1421
病情分析: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指导意见: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 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1. 对头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老人应定期作血压,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脑电图,脑血流图,颈部x线等检查,防患于未然
帮助网友:92称赞:7
病情分析:头晕重,头重如裹,是中医湿困的症状.湿邪蒙蔽清窍所以晕重.指导意见:建议明确之前服用中药治疗,二陈汤加减,伴见舌体胖大可加重利湿用量.有无颈椎病史,颈椎病也可引发头痛.
帮助网友:9648称赞:433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一个市考虑休息不好或者是供血不好造成的!指导意见:可以口服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综合治疗注意休息1
帮助网友:21272称赞:1924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情况多考虑是颈椎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指导意见:建议您到医院检查一下颈椎,饮食上多补充钙和镁,以及胶原蛋白,食物包括牛奶,豆腐,猪蹄等等,祝您身体健康!
百度智能推荐
头胀是病人的一种自我感觉,病人常常自觉头部膨胀不适,严重者感觉撑胀如裂。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外感多因湿热郁蒸所致。......
其他信息专家观点、医患问答、经验分享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本品主要用于肾精不足、气血...
参考价格:1490
本品适用于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
参考价格:1670
用于防治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如乘车、船...
参考价格:150
本品为抗病毒药。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价格:12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本品主要用于肾精不...
参考价格:¥14.9
本品适用于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
参考价格:¥16.7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转载]【三箭齐发】情系黄河源&&难忘玛多行(二)
情系黄河源&&难忘玛多行(二)
为了促进青年更好的走进西部,建设西部;为了促进青年更好的保护长城,建设长城;为了促进青年更好的保护母亲河,建设母亲河;为了促进青年更好的“挺起民族脊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一群有志青年响应东方青年未来发展中心的倡议,决定2013年徒步长城、黄河与长江,完成“三箭齐发”的壮举,履行历史赋予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准备,日,徒步黄河、长江的两支队伍带着全国青年的期盼与祝愿正式出发了。
20日,由罗老师、李翠老师、赵瑞老师3人组成的先锋队首先抵达“黄河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为大部队探寻母亲河的源头做好前期准备。25日,大部队随后赶到。玛多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这群青年体验了高原反应,见证了高原的圣洁和壮美;参观牛头碑、黄河第一桥,见证了母亲河的危机;与热情的藏族同胞和谐相处、拜访玛多县政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而且几天内,两年不下雪的玛多连降瑞雪,给这座高原小城带来一片祥和的气氛。前后十余天的时间里,在玛多发生了太多太多。
然而,这几天的经历,大家也更加清楚了横亘在前方道路上的种种艰难与险阻。高原反应、极端天气、野兽袭扰、补给困难……他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准备,然而现实比想象更加严峻。他们敢于冒险,但冒险也要冒预料之中的风险。主观上的困难,他们可以克服;客观的因素,却不是人力可以控制和改变的。经几天的思考、讨论,大家决定暂缓长江和黄河之行,避过寒冬,待到来年春天再踏征程。12月30日、31日,全体队员分批从玛多回到了兰州。
虽然短短十来天,但玛多之行注定今生难忘。面对强烈的高原反应,面对当地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政府的大力支持,面对母亲河源头魅力和危机,以及“三箭齐发”黄河、长江徒步的推迟,大家心中都有颇多的感受。回到兰州,全体队员在为重启徒步之旅调整、补充之余,也诉诸笔端作文以记之,与全国青年一起重温这段难忘的经历。
“中华好儿孙,落地就生根;脚踏三山和五岳,手托日月和星辰,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活着给祖先争口气,誓不留悔恨……宁肯咱少长肉,也得先长筋,堂堂七尺男儿身,顶天立地掌乾坤!”伴随着一首《中国志气》,大巴车驶入了神往已久的黄河第一县——玛多县。去之前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准备。但心中依然忐忑,那是个圣洁的地方,不知以我的身板是否能抵得住高原高寒的压力,不知以我现在的状态是否能担得起黄河母亲期待以及众多青年的信赖……不管怎样既然来了,就应该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知的一切,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好儿孙!我告诉自己。
来到旅馆门口,把20公斤左右的战包从一楼拿到二楼,拿到屋,我也倒在了床上,一个简单的动作,像在平原跑了一千米一样难受,肺要炸了,脸色惨白,嘴唇青紫,手发黑……不敢再有过多的动作,钻进被窝,一觉到天亮!
接下来的三天,就开始了正式的蜗居生活。第一天,卧床起不来,看见吃的就恶心,浑身乏力,头晕脑胀,用睡觉麻木自己,越睡越难受,除了睁着眼发呆,什么也干不了。第二天,依然头疼,动一下就疼,到中午有了些食欲,但一吃东西就拉肚子。第三天,除了头疼之外,其它一切恢复正常,走到窗户前,看看外面的世界,很想出去看看,但好像空气里弥漫着死亡的味道……
这里,冬天人烟稀少,街道两旁的商店几乎都关门了,路上行人也寥寥无几,海拔4300多米,零下二三十度,县政府都放假了,没人愿意在这过冬。这里,感冒相当于得了癌症,治疗感冒的唯一方法就是送到平原。这里,人的平均寿命是57岁。在平原,40多岁正值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但在这里,40多岁就要退休,安享晚年了。这里,一家生七八个孩子,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三四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依然适用。这里,生命显得弥足珍贵,一呼一吸之间体会生命的韵律,如果不做些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好像都对不起稀薄的氧气……
第四天,抵挡不住自由的诱惑,和朋友一起出去走了走。上了二三百米的小坡,中间休息了四五次,来到了格萨尔王像前面,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每天都会有藏族同胞来这里祈祷,围着格萨尔王像转一百圈,以虔诚之心祈福,祈福未来更美好!
从这个小坡上往下看,整个玛多县尽收眼底,一个县城不过几十幢建筑,坡下的大的规划板因时间过久失去了些色彩,美好的规划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据说曾经这里也繁华过,人们以放牧为生,但后因畜牧过多,草场退化,田鼠猖獗,草场变成了荒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由此滑落。这里的教育水平也甚为低下,环境恶劣,没人愿意来任教;家人如果被通知不送孩子上学,不参加九年义务教育将被罚款,家长才会放孩子去上学……这里,迫切需要人来建设!
在此,倡议全国青年及各界人士:走近玛多,了解玛多,建设玛多!因为这里是黄河母亲的发源地,是精神文化的源头,是大根大本!
“建设生态大国,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位中华儿女的携手与努力!
。前往景色。主要症状为于是我。这时,来提醒。听到大哥的声音,大家相互鼓励着,提醒着:就要踏上了车缓缓到达玛多,只听见外面有大哥,赵瑞的声音,大家的心中温暖极了。回到宾馆,第一件事就是找卫生间,又呕吐,又闹肚子。放下行李,大哥提醒大家没事就不要乱动了,因为高原缺氧,后来躺在床上睡着了,迷糊中听到有人给我们送热汤喝,半夜时,听到有人上卫生间,后来在卫生间晕倒了,敲了好久的门才打开。
到了第二天,最难受的是头疼,头晕,不想吃,不想喝,不敢动。只看见李翠和赵瑞忙碌的身影,给大家端饭,拎水。他们是提前来的,为迎接大家的到来准备好了一切。我就在想,来到这里要为这里做些什么呢?大哥的一句话一直鼓励着我,要用你的意志力去战胜病魔。到了夜里,转辗难以入睡,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
到了第三天,我早早起来,便和李翠到房主那里去给大家做汤,虽把汤做好了,但是大家没有吃多少,要是平常,这些人吃的东西加起来,连一个人的饭量都不够。有好多同志边吃边吐,有的闻到饭味就会吐,下午的饭菜是从县里唯一开业的饭馆买的,一盆清水炖菜加了点料就要三十元钱。老板还说,这里的菜很贵,这样都赔钱。
到了第四天,早上依旧给大家做了清水煮豆腐菠菜,但今天大家的饭量都涨上来,都可以吃进去饭菜,都主动要到外面活动活动。
到了第五天,身体相对较好的同志们坐上车一同到达了牛头碑,一路上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的雪山,各种野生动物,茫茫的草原。快到达牛头碑的时候,我看到结冰的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很美,犹如到了仙境一般,周围很安静,让心顿时变得非常宁静,没有任何杂念,真是一片净土啊!两个小时的车程显得很短暂,一路上,心中满是对国家人民的祈福,思考着未来要把这里建设成什么样子。终于到达了牛头碑,寒风刺骨,但是心中火热,所以已不觉得寒冷。神圣的牛头碑,矗立在海拔4610米的高坡上,无法用语言形容它,只能用心感受这里的一切,感受那对面的雪山——白雪皑皑,云雾缭绕,仿佛要与天接上了,顿时仿佛明白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义!
黄河永远流淌在这片祖国的大地上,养育着中华儿女,我将学习黄河的情怀和精神,去热爱身边的一切,造福伟大祖国!
。那的。——
。。。到第时。——个
往往有。:。如此,、
一、勇士整装,启程玛多
2012年12月25日,随着“三箭齐发”一系列的准备就绪,黄河之箭首先进入了征程。为保障黄河之行顺利进行和为勇士们护送,长江之队全体成员和长城之队3位成员加上兰州在校3位同学申请前往玛多送行。而此时的罗老师、赵瑞老师和李翠老师先行部队已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在玛多等待大家的到来。此刻正值兰州的5点多,为不影响邻居们休息,二十多人的队伍陆续悄悄离开了兰州家,奔向火车站。此时的兰州还沉浸在黑暗中,周围的路灯对话着兰州的寂寞。此时突然想起一句话:“大家都睡着,只有我们醒着,但只要我们醒着,我们就要叫醒身边的人。”是啊,我们醒了,新世纪的青年,我们醒了,也要叫醒周围的青年,进而促进全社会的觉醒,进行自我改变,然后大家一起将社会改变……
几经周折,3个小时的兰州至西宁的火车之旅过去了,我们很快在西宁转车坐上了开往玛多的软卧大巴车上。坐上车的那一刻,心情激动、紧张,很复杂。激动的是渐进心中之圣境,紧张的是面临高寒的高原,不知在那儿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然而紧张只是一瞬间,因为自己知道从选择黄河的那一刻起,心中已没有了畏惧,自己已不是自己,是带着责任和使命进行一件如此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若自己卑微的小生命能有幸参与到如此伟大事业中来,是将生命的延伸和价值的扩大,幸莫大焉。想着想着,心中充满期待,感觉是回家……
随着司机让大家带好安全带,汽车一路颠簸驶上高原,海拔不断攀升。豁然间,一望无际的高原在眼前铺展开来,远处是连绵相牵的山脉,天又高又蓝,云片片洁白,更有一群群的牦牛和绵羊于眼前路过,让自己心中顿感新奇和亲切。躺在大巴车上7、8个小时,却丝毫没有倦意。大哥的电话不断打过来,一路问大家身体情况,言语中甚是关切,令人感动。此时车窗上已结了片片冰霜,再也看不到外面了。景超的GPRS定位不断上报着新的海拔:4100米,4200米,4400米……自己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心中无限感慨:自己离圣境近了、近了,离心中圣境(大家共同梦想)也近了!每一步都是历史性的跨越,而刚才窗外另一幕却让自己忧心:自己分明看到一堆堆成片的沙丘,草原沙化、退化很严重。是谁破坏着圣境和美好?我们决不允许,作为青年的我们得崛起,得赶快崛起进行保护、建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高原旅馆,炼狱三天
来玛多第二天,一早醒来,头沉得厉害。回想起昨晚寒风凛冽,将40、50斤重的大包抱上二楼,自己缓了好大一会儿,始终喘不上气来。此时大哥赶紧让大家进行休息,只记得大家吐得好多,和自己一个床铺的谭娇都已不能动弹。对,赶紧看看大家怎么样了,向大哥报个平安。大哥一早起来每个房间看望了大家。谭娇依然不能起床,话也说不出来,脸色很难看,不时会吐的厉害。翠姐忙里忙外给大家端菜送汤,心里很是佩服。纵然气喘吁吁,依然风风火火。东青人总是这样,总是自己最需要休息的时候,把休息的时间让给别人,总是自己最难受的时候把舒服留给对方。这也许就叫奉献吧。越是考验的时候,越是看出一个人的真心,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我们曾立志,哪里最需要就是我们最应该出现的地方,哪里最困危哪里就是我们存在的地方。正如水一般:“上善若水而融入自然万物”,“处众人之所恶而几于道”,这就是东青人。
等到下午便有些饿了,自己吃了些馒头咸菜,却感觉不到胃在动,只是仿佛将一系列食物装到什么袋子里一般。三四个小时之后,胃便仿佛感到有异物般开始不答应了,将凡是放入腹中的食物统统倒了出来。吐出来之后,立马感觉异常舒服。只要吃上食物,睡下去便会头疼、便会做梦。一做梦头便十分难受,直到第二天,看看身边的人:新华眼睛疼得快睁不开了,眼睛满是血丝。自己和他人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趴着,一会儿站起来蠕动蠕动(越在屋有时越难受)……总感觉浑身不舒服,但又具体说不出是哪儿难受,浑身乏力。躺在床上最头疼、难受的那一刻,自己就不停告诉自己:“面对死亡,充满兴奋,我不能被动忍受痛苦,我要积极享受这种感觉,并感谢上苍赐予我如此的感觉,从此对世间一切没有任何区别心,再也不挑不捡,因为一切都是上苍的恩赐……”第三天一睁开眼睛,窗外天好蓝,云好白,太阳好明亮,自己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竟忘了此处是高原,而昨天自己就有高原反应,看来今天的自己又恢复了正常……
幸福在哪里?每时每刻,学会感知!
三、黄河之源,洗炼心灵
这两天,我们一行人先乘车来到牛头碑,然后徒步前往黄河第一桥。一直在宾馆适应高原的我们终于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天蓝的和云白的让人心里纯粹,矫健的黄羊好奇地盯着这一群不速之客,雄健的苍鹰翱翔在苍茫云端,一群群的牦牛稳健踏实缓步在草原,可爱的草原鼠肥肥胖胖,机灵辗转于草原。扎陵湖、鄂陵湖广阔平静的横躺于草原之上,仿佛已经睡着,凝固在了安静的高原上。高耸的牛头碑昂首伸展向茫茫苍穹,苍劲有力,书写着黄河之无限精神。轻轻的灵动的黄河之水于冰下或冰间缓缓跃动,似在诉说五千年历史,又似在诉说生命之年轻美丽……
看着横贯草原的清冽河水,我茫然了。黄河啊,母亲!960万平方公里你却能伸展而去,纵然有悬崖万丈,有高山阻隔,你毕竟东流去!你告诉了我生命之刚强和坚韧!黄河啊,母亲!五千年的人类生命和历史,你在哺育、你在书写!没有你哪有现在的我、我们人类啊!我们的源头,我们的母亲!
我难过,我难过我发现你太晚;我开心,我开心还有希望还有机会。昨天你被很多人忽视,甚至破坏;今天你却被我们记起和追溯;母亲啊,我们誓死捍卫你的生命!
我们,在行动!我们要努力行动!
12月25日,黄河、长江的队员顺利出发,他们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有青年对祖国的热爱,又是代表了青年“保护三江源头,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
第一次见到牦牛,还有在山上的佛塔,第一次看到飘拂在山上红红绿绿的佛经串成的经幡,感受中华民族宏伟的自然景色、大好河山。我们要用一颗度假的心去谛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华夏江河的脉动,让纯净的江河之水流进我们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田,涤净我们对自然的自私妄大之心,使每个人心中生长出一片希望的绿色!我们与江河的生命息息相关,因为江河既是我们生命所依赖的物质文明,也是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化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象征。
当站在“华夏之魂——黄河之源牛头碑”上时,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凝聚力和向心力。看,山上这优美恬淡的风景,使人乐而忘返,回味无穷,顿时生出心往神驰之感。鄂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称鄂灵海,故称柏海,藏语称错鄂郎,意为蓝色长湖,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姐妹湖”。站在边上一眼望不到边,冰很厚,但是清澈见底。那么厚的冰竟然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可想而之源头的水是多多么的清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而我们是华夏的儿女,做为儿女的我们就应该投进母亲的怀抱,去感受母亲的温暖,传递母亲情怀,我们永远地让我们的母亲永远的年轻漂亮,永远的健康长存。
站在玛多黄河第一桥的时候,此时的心情无比激动,内心波涛汹涌,站在黄河第一桥,畅饮黄河之水感悟母亲情怀,才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昌盛。我们不仅要保护源头更要保护黄河之水,让黄河的水像源头的水一样永远的清澈见底,也让华夏儿女的内心像黄河源头的水一样永远的清澈见底。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只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才有一个伟大的民族!
自己很有幸来到黄河源第一县——玛多县,感受体验了一番高原生活。虽寥寥数日,但对这里的高原风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虽正值冬日,没有夏日的绚丽多彩,但无边的草原,皑皑的雪峰,湛蓝的天空……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熏染,一切让人感到亲切和自然。在县城宾馆休息的几日里,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不顾高原反应的危险,多次溜达到附近的风景区,跑到山头上,第一次感觉到天空白云离自己这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一样。听闻格萨尔王美丽勇敢的传说,更加让人依恋这里的生活了。
多少年来,勤劳淳朴的玛多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不畏高寒缺氧,偏远人稀的恶劣环境,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们对这方土地的爱,就犹如黄河对这方土地的爱一样,深沉而悠远——是爱的力量让价值得以体现!
我想,那些生活在物欲横流、功利浮躁的环境的人们,都应该来到这里感受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纯真和当地人们的纯朴,心灵因此而得到沉淀,生命因此而得到洗礼……
玛多,一个神奇而令人神往的地方……
这次能够到达黄河的源头玛多县,感到很幸运很幸福,感受很深。第一次离母亲河的源头这么近,感受她的奉献团结,开拓拼搏。更真切的是母亲的儿女们,他们继承了母亲的精神,母亲的情怀。
一、无私奉献&
一直以来看到最多的是大家的无私奉献,来到玛多县看到最多的也是。第一天来到玛多县,大家的高原反应都很严重,头疼脑胀,浑身无力,路都走不稳。当大家在房间里休整调整身体时,却有一个身影在为大家忙碌着——去饭店借餐具,买饼,买菜,择菜做饭,她就是刘利。这么多人的饭都是她和翠姐共同完成的,一直没有看到她休息的时候,楼上楼下一直跑着,忙碌着,调饼,刷盆洗筷,招呼大家吃饭。难道她就没有高原反应?是奉献忘我的精神让她忘记了高原的不适,执着坚毅的信念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奉献者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时刻都在为大家着想,为大家服务,自己呢?是否做到,还是只关注于自己,想着自己身体的痛楚,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没有想着大家呢?为大家做些什么呢?遇到困难需要大家全力以赴共同去克服,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送站的时候,看到最多的是翠姐和长东的奉献。衣服并不是很保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夜晚,在寒风中怎样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同志,去联系、去打听、去商讨、去安排。第一天从晚上七点到十点,送走了第一批同志;第二天从晚上六点到次日凌晨零点多,六个多小时,送走了第二批同志;凌晨一点多回到宾馆还得收拾物品,为早上六点的离开做准备。
岳老师的登山包是黄河队伍里最重的一个,除了每个人一样的装备,还有集体的电脑,对讲机,帐篷等。这些年服务青年,身体本已经不好,却仍然坚持着,并始终走在最前方,始终给大家做着榜样。
在最后一天,大家在玛多县城等车,零下二十多度的温度下,需要有人来看包,在寒风中待几分钟就被冻透了,浑身哆嗦,只能靠来回奔跑得到些温暖。六个多小时的等待,大家相互交替着出来照看,直到所有人都坐上车,正是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才完成了这项工作。大家都争着在寒风中守候,换得其他人多一些温暖。
郭海作为慰问团的一员,长期住在兰州,高原反应轻一些。他更多的是照顾大家,当知道自己买的红景天口服液可能见效更快一些,对大家更有帮助时,就把药品挨个送到女士的宿舍,让她们好的更快一些,尽快适应高原的反应,大家的心温暖了很多。同样,走长城的时候也是靠大家的相互帮助才得以克服众多的困难,完成了那次徒步。这次也是一样,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到玛多的路上,大家都很兴奋很开心,大巴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对玛多满是憧憬,大家很有信心能够完整地走完黄河。第一天到达宾馆的时候,才发现高原反应比想象中要严重的多,头昏脑胀浑身没有力气,嗜睡,但大家依然用自己的信念去战胜这些,并提出交流畅想是治疗高原反应的特效药。通过交流这次徒步的意义价值,畅想未来的场景,心中有了美好的事物便不觉得头疼了。我想很多历史故事也都是靠这种精神的力量克服的,只要心理上不退缩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大家身上带着太多人的期待,太多人的支持,没有一个人后退,不是大家几个人在走,而是全国的青年在走。
还没有出发时,大家就知道走上高原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高原反应、没有补给、野兽出没。能否再挑战一下呢?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价值,大家谁不是拿命来走的呢?明知前方困难重重,有去无回,依然笑容前行,这就是青年的风采,青年的精神,青年的担当。时代的青年,一切困难都会为之让路。但是当来到高原,实际情况是,因为不适应高原生活,大家走路都成了问题,吃不下饭,头疼难耐,不得已推迟黄河长江徒步。临走的那晚,昌哥打开了电视机,一直在选节目,大家都知道岳老师心中的无奈,心中的复杂,为了来到源头大家的付出,青年的付出,社会各界的付出,大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才换来了今天的开始。大家用热血行走,用生命唱歌,但是自然环境使得我们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这次三箭齐发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对探寻民族本源的重要性,心中很清楚。但是又能怎么办呢?唯有调整准备以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发。多少个夜晚大家都在思考,最终大家决定暂时离开玛多,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相信青年,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到来。虽然没有按照原计划去徒步,但是大家知道这不是个人的原因,不是主观的因素,而是客观环境实在不允许。等到春天,我们还会再来的。黄河母亲,儿女们定会再次来到,探寻继承您的精神,并带给更多青年儿女!
玛多,在此以前一个我从未听过的名字,一个神圣而富有韵味的名字。黄河第一县,海拔4300多米,高寒、缺氧,是平原地区人所无法忍受的地方,据说这个县的人平均寿命是57岁。而这次我们就是要克服种种困难,突破种种困难,到达玛多,到达黄河源头,寻找母亲的情怀。
12月25日,我们一行27人,乘坐火车前往玛多县。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一致的步伐,前往火车站,引来了很多路人的关注。同时也有很多好奇的人们,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当他们听到我们是要去徒步黄河,去玛多,去牛头碑,他们很是惊讶!这样一群青年,在没有任何经济援助的条件下,在冬天的时候去玛多县。他们很担心,同时也很敬佩,他们告诉我,他们去玛多只会在夏天的时候,而且也只有开车才会去的,不会徒步前往的。而当火车的检票员,看到我们的时候都会主动给我们开辟绿色通道,让我们提前进入。这让我看到了力量,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敢做,相信会有人支持的。
一路上,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一路驰骋,一路畅想。路两旁的青青绿色,逐渐消失,一排排的高楼大厦,也不见了踪影,这时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牦牛,无边的黄土高坡。慢慢的海拔开始上升,从3000多米到4000多米,这时的我不但不害怕,反而很兴奋,因为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过的风景,听到了大哥不断打来的电话:现在大家什么状态?不要睡觉……汽车终于在夜幕中到达玛多县,还没下车就听到大哥关怀的声音,戴好帽子,不要着急……
大哥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眼前的大哥似乎老了很多,嘴唇很紫,喘着粗气,同时我们一个个的也是这样,艰难地把背包抱进旅馆,这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支撑不住,走不了路了,有的差一点就晕倒了,有的直接就吐了,什么样的情形都有。面对这样的场景,大哥让我们进入旅馆睡觉,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地睡下了。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是在旅馆里度过的,几乎没有下过床,头痛、恶心、呕吐,浑身无力,但是心中对玛多的渴望并没有减少,就这样三天过去了,症状也好了很多,没有刚开始的那么严重了,慢慢的也可以吃一点饭了,心里很是开心。有一些身体素质比较的同志已经可以帮忙买饭,出去走走了,本以为我们再过几天也许就可以去牛头碑了。这个时候却听说,玛多县很多人都放假了,连玛多县政府部门的人都放假了,餐馆的人也要回家了,要关门了。玛多县宣传部部长不建议我们现在徒步,一是因为现在实在是太危险,一旦下雪,我们根本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二是我们无法补给。因为冬天的玛多,只会有很少的牧民在这里,没有人做生意,我们买不上吃的。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困难随时会有,但是我们总要想办法克服才是,于是我们黄河队的坐在一起探讨,希望能突破这些困难。那时我多么想去看看我们梦想的地方,多么想到那圣洁的地方走走。讨论之后选择了一批身强体壮的代表去了牛头碑,去见证黄河母亲的伟大。据听说,有位同学,在牛头碑冻晕了。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将何去何从。从牛头碑上回来之后,我们回到了兰州。
此次玛多之行,虽然没能徒步走黄河,我也没能去牛头碑,却让我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胆大心细。更让我认识到,西部地区资源的匮乏,人们的淳朴,机会少之又少,人们对机会的渴望很大,也让我看到高原地区的人们生活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去到玛多,建设玛多,高原不可怕,高寒不可怕,缺氧也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心,相信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建设玛多,建设祖国,建设美丽的中国吧!
这次黄河队,长江队一起去玛多,感受很深。玛多,黄河第一县,一个美丽的地方,景色宜人,草场辽阔,能看到远边的雪山,心情格外开朗,唱着青藏高原,唱着藏族歌曲,慢慢爱上这个地方。这也是第一次来青海,感觉真得不一样。一样的冬天,不一样的景致,不一样的感受。
当踏上西宁至玛多的汽车的时候,坐在这个车上的感受也不一样,我们开始测量现在海拔高度,从3700米到3800米,逐渐超过4000米。在车上有一种感觉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那样,追溯华夏本源。12月25日22:20到达玛多县的河源宾馆。刚开始罗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注意事项,让动作小点,声音小点……后来,连续两天,战友们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疼,头晕,呕吐,全身无力,自己也头疼头晕,后来睡不着觉。就在思考,其实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在高原,一个“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你的命。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要正确认识生命,不过,人的生命也是坚强的,就看你的心能是否强大,心能足够强大,也可战胜困难。
12月29日,我们一行14人来到了黄河的源头——牛头碑。在路上,我们看到了牦牛,黄羊,自然风光独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浩瀚的宇宙,天地辽阔,心胸开阔,我爱玛多,爱这里的纯朴、自然。在玛多,最著名的是鄂陵湖、扎陵湖。最先看到的是鄂陵湖,鄂陵湖为蓝色,当我们看到时,湖面上已结冰,不过有的地方的水奔流不息。鄂陵湖很大,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湖越来越大。黄河源需要有人保护啊!草场的草,据当地人讲已不像从前那样茂密了。到了到了4610米的海拔,我们终于看到了牛头碑,看到了扎陵湖,终于到了这个地方,寻找母亲的情怀,感受母亲的怀抱。当我们一行人举着国旗和黄河队旗,一起朗读“徒步万里黄河”的时候,心中有千言万语,却表达不出来那种感受。母亲,我们来了,我们来看望您,来保护您!
在当地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这里来了一群台湾同胞,他们是第一次回大陆。一些年龄六七十岁的人,来到玛多,来到牛头碑,寻找母亲情怀,感恩母亲。当时玛多县县委宣传部张部长看到了,他就有一个想法,要在这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我想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该来到这黄河源头,来追溯华夏本源,来体会母亲的情怀,感恩母亲。当今青年应该都来玛多,感受高原气候,增加对生命的认识,来到黄河源头,增加对母亲的热爱,感恩黄河母亲。这样,青年朋友们,经过这样的训练,会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对母亲的感恩。只要我们有梦,给我们时间就会梦圆。
12月30日,我们一行16人来到玛多西郊的玛多黄河桥。那天我们徒步6公里,来到黄河大桥,看到很多经幡,有的地方已经结冰了。不过,在黄河上游,水很清澈。我们用一个矿泉水瓶装了一瓶水,后来大家都饮了一口黄河水。饮水思源,黄河,我的母亲,喝了黄河水,感恩黄河母亲!黄河上游的水清澈见底,不知道黄河入海口的水,是否清澈。看着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流着,感觉慢慢流入了我的血液里。黄河,我的母亲,我爱黄河。希望华夏青年,来保护黄河源头,来保护三江源,共建美丽中国!传承中华古老文明,保护长城、黄河、长江,留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外学者论&&/font&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日本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到汤恩比博士留下21世纪的两大命题:人类和平融合与精神文化复兴。21世纪是精神文化复兴和意识觉醒的时代。青年是时代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青年更需要觉醒,只有把自己的德行修炼的更加厚重,才能承载万物。黄河的伟大,在于她用她的乳汁哺育了华夏儿女。我们要想具备母亲的情怀,需要追溯华夏本源,为中华民族祈福,为人类祈福,让全天下的青年,共同保护地球,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2012年12月25日,在大哥带领的第一支队伍出发之后的第五天,黄河、长江队的队员也整理好装备,在由长城队及兰州在校同学组成的五人慰问团的护送下,踏上了开往西宁的火车。在西宁下火车后又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开往玛多的客车。在历经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到达了黄河第一县——玛多。从海拔1500米一下子到达了海拔4300米的高原,大多数的朋友都极不适应,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从坐上开往玛多的客车开始,很多朋友就开始耳鸣,头晕、恶心、呕吐,晕车伴随着高原反应,有的朋友甚至都流鼻血。晚上十点,我们终于到达了玛多,很多朋友都被搀扶着才进了旅馆。
和我一同住的谭娇,一进屋就瘫在了床上。好在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虽有些许头痛和无力,但还是勉强支撑着能活动。隔壁的康倩、彩虹、培培等人也早已呕吐的卧床不起。晚上睡觉时,头剧烈疼痛,第一次感觉睡觉原来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第二天起床后,新华跑前跑后照顾大家,本来以为她会没事,结果从下午开始,新华的眼睛就开始干涩、疼痛,只得卧床休息。
一连几天,大家只能在屋里休息,连洗脸、洗头如此平常的生活习惯,都必须经过申请,因为在玛多,感冒就相当于癌症,无法治愈。每次吃饭都成了大家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吃完饭后就会伴随剧烈的头痛,甚至很多朋友吃下东西就全部吐出来。
经过三天的调整,大家状态好了很多。赵瑞、李翠等一行五人拜访了玛多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部长在了解到我们这一群徒步黄河青年的事迹后,很是感慨,说以前见到一两个很有激情的青年觉得还可以接受,但突然有这么一群爱国青年,的确有些惊讶。他问了很多关于罗老师及东青中心的情况,在得知大家要冬季徒步考察黄河后,张部长举了很多意外情况极力劝阻,说冬季几乎没人,玛多县很多商店及旅馆都已经停止营业了,而且在冬季狼、棕熊等多种野生动物频繁出没,在四五百公里都见不到人烟、冰天雪地的荒野上行走实在是困难。在了解到我们这次徒步三箭的计划及我们七年多以来的事迹后,张部长很是感动,并热情地和大家拍照留念。
第四天,在大家稍微适应了高原后,由十四人代表到达黄河源头——牛头碑。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几乎都是荒原。一条由柏油马路和石头路连接而成的蜿蜒小路把我们送到了牛头碑。一路上,疾行的面包车掀起了一路的尘土。路边成群结队的牦牛悠然自得地吃着已经枯黄的草。几只黄羊好奇地望着疾驶而过的车。
到达牛头碑后,大家早已忘记了这是已经4610米的海拔,开心地拍照留念,并且在牛头碑前进行了隆重的列队仪式。虽然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中,虽然是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但母亲河源头的神圣却让大家忘记了这所有的不适。在牛头碑待了一个多小时后,大家踏上了返回的路程。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又到达了之前大哥曾经拜访的一家藏族牧民家里,大家为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带去了铅笔和本子,女主人很热情地为我们煮奶茶。虽然语言不通,但融洽的氛围却让每个人觉得亲如一家。
回去的路上,我们又到达了鄂陵湖等地方拍照。回到旅馆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种,简单吃过午饭,大家就得到了返回兰州的通知。作为第一支返回队伍,晚上七点多,李翠、长东把我们一行15人送到了城外等车的地方。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返回到了兰州。
短短的四天玛多之行,却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藏族同胞的热情笑脸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期望。在日渐沙化的黄河源头,在亟待建设的西部,我们更看到了作为一名青年,所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和使命。
玛多之行结束了,但是却给了徒步三箭的我们更多的责任。建设环境,保护河源,开发西部,给每一个西行的朋友上了一次终生难忘的人生之课。
从12月25日前往黄河第一县,到29日离开这里。在这里仅仅待了五天,但在这五天里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从高原反应、高原寒冷、教育落后、物资很贵、人们热情,每一件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
一、高原反应
到玛多县之前一直都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到了玛多海拔一下升到了4300米,虽然之前有预防,但到了之后还是头胀,犯晕。我的情况还不算严重,其他人有头晕头疼的、全身乏力的、消化不良的、眼睛干涩的、心慌气短的、胸闷咳嗽的、食欲不振的、恶心呕吐的、嘴唇指甲紫绀的、意识恍惚的、出现幻觉的、难以入睡的……再想一想当地的人民,他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多么不易。听说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57岁,但他们还是坚守着他们的这块家园,建设着这里。再想想现在生活在平原地方的人们,出卖自己的土地去换一些钱去生活,而自己的家园这块土地却被任意的破坏,污染,到时我们的家园不能存了,我们又能去哪呢?
二、高原寒冷
到了玛多体会到了真正的寒冷。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外加很大的风,不到几分钟全身穿多厚都冻透了,冻到了骨子里了。可能在这种环境中待三十分钟就可能死人,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而我们总想着人定胜天,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我们错了。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生存。
三、教育落后
在玛多县全县只有一万多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没有高中。那里的孩子,一方面,他们的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认为上学没用,还不如在家放牧。于是相关部门只能依照《义务教育法》强制性的让孩子上学,不让孩子上学的罚款,这样孩子才去上了学。另一方面,那里的环境艰苦,很多老师不愿意在那里教书,即使有在那里教书的,很多也只是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临时就业点,一旦有机会就离开这里,根本没把在这里教书当成自己的责任,没有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而我们还在大学毕业后苦苦追寻不能就业,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机会不去把握呢?到那里去教那里的孩子,让他们获得知识、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我们找到我们的价值与人生的使命。
四、物资很贵
来到玛多才知道什么叫物价高,在我们这里一斤菠菜两元钱,一份饭六元就感到贵,而在那里一斤菠菜六元,一份饭30元。由于那里环境艰苦,离大城市远,没人种植蔬菜,所以从远地方运到那里加上运费才变的很贵。我们在校园里浪费,不懂珍惜,学无所用,感到没机会成就自己,为什么不把这边的大棚蔬菜引入到那里,这不是机会吗?
五、人们热情
虽然玛多县的环境艰苦,但那里的不管是汉族还是藏族人民都非常的热情。我们在到那里,他们热情的招待就像家人一样,讲那里的环境、气候、吃的、玩的等,有时可能语言上有些听不懂,但他们的热情却深深地感动我们,而与大城市的人们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生活在黄河源头,也将母亲的情怀送给每一位游客。
在玛多县的这些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同志,他们也将感动今后来到玛多的每一个人,将黄河母亲的情怀传递,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
当去玛多的日子越来越近时,我的内心也在不停地纠结于我到底要不要参与此行。如果自己不去,就可以把此行的钱全部捐给黄河、长江的战友。虽然这很少,并不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但这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至少可以让大家在路上吃点好吃的。可最终,我还是同战友们一起经历了玛多之行。
玛多之行注定不一样。出发前一天,大伙忙上忙下,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忙着写家书,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忙着整理路线,有的人在为出发到玛多购置粮食,并准备一行中各种所需。今夜无眠,为了不打扰左右邻居,给他人带来方便,大家早早起床准备出发。
很快我们来到了兰州火车站的候车室。在那里我们的装备、衣着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招来了很多的目光,并有很多的旅客上来打招呼,询问我们是干什么的,要去哪,有的干脆就问我们是哪个部队的。当得知大家要去黄河源考察时,他们表现出既惊讶又羡慕的眼神。不一会在我们队中出现一个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她是特意来为我们这个团体检票的:“你们是一个团体,可以提前进入。”途中也有一些人走进队伍中,可被工作人员阻止说:“他们是团体组织,你不是。”就这样我们提前走进了火车厢。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这样的经历,当深入其中,每个人都因为自己是队伍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同时我对一句话感受很深:对一个人的尊重,有时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这个人所做的事;选择一个好的平台,不如选择一个好的未来。
一出门就不平常,也注定了此行的不平常。一下大巴车,有人出现了很强烈的高原反应,反应最强烈的是谭娇,她上宾馆的楼梯都是赵瑞老师扶着她上的。还有就是志霞,上卫生间时,如果不是大家不停地敲门,她可能就倒在那了。晚上睡觉时总会感觉呼吸不畅,就这样头脑也处于不清醒的状态中,头还特别疼。还有就是要回兰州那天,我们从队伍中选了14名身体素质比较好的队员去牛头碑,一路上见到了很多的野生动物,如狼、棕熊、牦牛,它们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挥洒激情。终于,大伙踏上了那个神秘之地——牛头碑。在那,你的心很静,那是从未还有过的宁静。同时在那里感受到祖国母亲是多么的美丽与富饶。在牛头碑一眼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此时不禁思考,北极的冰川会是这样的吗?在牛头碑,举行了一个仪式,虽然只是十几分钟,却发现建亮同志脸色都变了,嘴唇发白。于是赶紧把他送到车厢,之后问他怎么样了,他说自己都凉透了。在自然面前,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在寒冷面前,我们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玛多之行感受很多,对于生命、祖国、家园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当回到兰州时,感觉这一切离自己很近,氧气都是这样的充足,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睡觉不再头痛,而是一睡到天亮。
朋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只有珍惜才会得到。因为在你的身边,还有一些连氧气都呼吸不足的人在羡慕你。同时,环境如今也面临很多问题,如果大家不行动,没有环保意识,有一天我们呼吸也会有困难。面对这一切,我们要学会珍惜、团结、节约,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变得更加和谐。让我们一起行动、加油!
出乎意料的事就这样不平常的发生了,当接到可以去玛多的消息时,真是感觉很不可思议,玛多之行对于我来说有着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省,第一次见草原,第一次上高原,第一次……更幸运的是我的第一次远行便是前往神圣的母亲河黄河源头,所以对这次玛多之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在前往玛多的路上一路很兴奋,对于看到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想在第一时间把看到的一切都分享给大家,于是一路用尽量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不在设想之内的是,在离玛多不太远的地方开始晕车,由于海拔的升高和体能的消耗,第一次感受到了幻觉的滋味。到了玛多县城,晕得是一塌糊涂,从那一刻便感受到了高原的不一般,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此行自己穿着同学的羽绒服,围着同学的围巾,带着同学的手套帽子,拿着同学的相机,还备有同学的手表、头套、、手电筒,此行更是带着大家的祝福与期望,这应该算是众望所归吧!而自己只是备了点药品,拿着以前准备却未能上得战场的简单装备,还带了一些自己的小物品,本打算是送给小朋友的,但最终还是成了自己的纪念品,此行也把王小平的《出发》带来了高原,希望能够与智慧同行!
此次玛多之行感觉最多的就是视野开阔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新事物,感觉心也放开了许多。从平原到高原,从高原到平原的经历,身体上接受了一次挑战和磨练,真正感觉到了高原的劲爆,但也体会到了高原的魅力。高原的天很蓝,水很清,雪很白,冰很透,月亮很亮,牦牛很多……当然,风也很大,天也很寒!
玛多之行也让我感到了一句话:只要你行动,爱就在身边;只要行动起来,帮手就会出现!我想,一次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经历所带来的成长不是就在此刻能说清楚的,往往会在以后的阴差阳错间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间触动内心,启迪智慧。
以一次人生路上不一样的经历结束了,开启了,我感到是如此的幸运,已过,就让自己的充满活力与热情吧!
玛多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是万里黄河的发祥地,享有“黄河第一县”的美称,在这片神奇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湖泊星罗棋布,著名的鄂陵湖,扎陵湖如草原上的两颗明珠,镶嵌在黄河源头。境内生态环境奇特,珍禽异兽较多,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然乐园,活跃着成群的藏野驴,羚羊,牦牛等。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足迹,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都与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抹不去的渊源。
一、圣诞节踏上新征程
12月25日,圣诞节,作为送站人员,我有幸随着三箭齐发的队伍,跟大家一起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从西宁到玛多的车上就开始欣赏高原景色,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广阔的草原,与远处起伏的群山相连。终于见到了高原之舟——牦牛,满心欢喜。虽然现在是冬季,牧草枯黄,但闭上眼睛,仿佛能想象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一开始,玻璃上还只是水汽,擦一下还能够看清窗外的风景。出花
一路上,罗老师电话不断,提醒大家不要睡,因为车上温度低,睡着后容易着凉,而在高原上,感冒如同癌症。罗老师不断打电话来询问大家情况如何,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大家也慢慢表现出高原反应,头晕、头沉、恶心想吐、无力、嗜睡等。岳建昌老师,马丞大哥,徐慧爱大姐经常提醒大家不要睡,过来跟大家聊天,给大家分发食物,我们成了车上最活跃的群体,相互之间传递的是一个群体,一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大家坚持着坚持着,终于到了玛多县。晚上的玛多寒风凛冽,罗老师、赵瑞、李翠已在风中等候多时,待大家下车,叮嘱大家慢着点(当时不理解,一两天后才感觉到,在高原上活动幅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缺氧)。为了提前了解高原生活,做好适应高原生活的反应,罗老师、赵瑞、李翠三人提前来到玛多,在青年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人在前面开路。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青年才得以安全、健康、大踏步地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下榻后,罗老师挨个房间了解大家的情况,提醒大家早休息。
二、神奇玛多,民族源头
26日早上,天下起了雪,把地面铺成了银白色,空气也清新了很多。据旅馆老板介绍,玛多已经两年多不下雪了,这次降雪,显得不同寻常。也许这场雪本来是该昨天下的,但是老天爷担心降雪后路面变滑,行车不安全,才在三箭齐发的将士们下榻旅馆后降下。28日中午,玛多再次降雪,几天之内,连续降雪。难道老天爷也为这群青年挑战生命极限,追溯民族本源的精神所感动?
正式的高原生活开始了,亲身体验,才感觉到高原生活的不易。头晕、头胀、无食欲、浑身无力,想睡觉,可躺下之后,头痛并没有减轻。吃饭吃不下,只能喝一些汤。开始的几天,大家只能在宾馆休息,适应。如果要出门都要申请,通过之后方可出门。因为我们连室内生活还不能适应时,冒然走到室外,万一不适应,很容易发生危险。直到29日,14名青年代表才走出宾馆,挺进牛头碑,向更高的海拔发起挑战。
牛头碑处于高岗上,海拔4610米。这一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中点缀着点点白云,湖泊、高原、山川、村落、牦牛、雪山、云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美妙的自然画卷。站在山坡上仰视,牛头碑仿佛与天相接,那一刻,让人感觉到天地是如此的亲近。黄河自鄂陵湖流出。冬季的鄂陵湖已经结冰,周围的高原被牧草覆盖的部分已经不多,很多地方裸露着黄色的沙土。母亲河的源头正在沙化,母亲河还能哺育中华民族多久?中华儿女该行动了!
三、藏汉一家亲
下了牛头碑,我们拜访了藏族同胞一家。看到有车驶来,一家人早早出来迎接。前几天,三箭齐发先遣小分队第一次到牛头碑,与藏族同胞相识,今天再次拜访是为藏族同胞送来上次拍下的照片。此外还有礼物20支铅笔,13个本子,象征2013,寄予了青年对于一家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征得男主人的允许,我们走进屋子里参观,屋子里家具很简单,摆放整齐。女主人热情地为我们煮奶茶,大家围炉而坐,在高原上喝着浓浓的奶茶,内心暖暖的。青年则和孩子们玩了起来。焦建红拿出本子,教这家的小女儿写字,给孩子们讲外面的世界。小孩也不认生,和青年又玩又闹。大家手捧奶茶,齐说“扎西德勒”,让大家会然一笑,大家品味着奶茶,感受着藏汉同胞间浓浓的情意,屋子里充满了祥和的气息。那一刻,语言已经不是障碍,因为感觉已经到了,因为情谊近在咫尺。最后大家合影留念。一家人挥手再见。第一次到牛头碑时认识了一位放牦牛的小伙子,这次没有遇到他,为他准备的照片只能等到下次见面时再送给他了。
从牛头碑到玛多县城,几乎为无人区,几百公里的地区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户人家,沿途会看到成群的牦牛,还有野驴、黄羊、狐狸、田鼠、鹰、秃鹫等野生动物和禽类。这片区域人烟稀少,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然而由于曾经过度放牧,这里的牧草又矮又少,不少地表裸露着黄色的沙土。下了牛头碑,风大了起来,凛冽的寒风吹得人不能在车外久留。面对这寒冷的天气,恶劣的条件,徒步黄河,长江的成员表示,哪怕还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依然要去徒步。民族的源头需要保护,青年的期盼与嘱托需要去完成。
四、共建玛多,意识先行
提前来到玛多的罗老师、李翠、赵瑞三人,在领略玛多美妙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同时,看到日趋沙化的草地,意识到潜在开发空间很大,几个人也在思考着玛多未来建设问题。比如,农业方面,可以引进蔬菜大棚。虽然玛多地区地表下面有很多石块,但是石块之间仍然夹着土,若将石块翻出,剩余的土还可以用来种植蔬菜。工业方面,实施牧场集约化管理。之前,牧民为了实现经济收入,无节制的放牧,对牧场破坏很大。对牧场实施科学的集约化管理,将牧场区域进行分割,每片区域放牧间隔一定的时间,给牧草留出生长的空间,同时将牲畜的深加工也纳入科学管理体系。第三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河穿越玛多县,黄河沿岸是很好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大学生可以在寒暑假来这里旅游、观光并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有价值才会吸引企业来此投入、开发。经济发展了,基础建设起来了,人才才能留下来。
带着建设玛多的想法,东青中心志愿者代表拜访了玛多县宣传部长张部长以及旅游局局长岳局长。在畅聊玛多建设之余,听闻三箭齐发的壮举,张部长被青年的精神深深感动,热情的欢迎大家并与大家签字拍照留念。这里是民族的源头,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志士走上来,把这里建设得更好。
来到了玛多,来到了黄河源头,不禁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该如何实现?我想青年应该走在国家民族最需要的地方。玛多,只要你需要,我们还会再来!我们一定还会再来!
玛多,一个听上去很熟悉却又从未了解过的地方。玛多,藏语意为“黄河的源头”。天上人间,一方净土。喝着黄河水,唱着黄河的歌谣,自己却从来没有了解过黄河的源头。黄河孕育了沿岸居民数以万年,养育了亿万的中华儿女。我们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饮水思源,如今有这样一群人,一群青年,追溯华夏本源,一展母亲情怀。
我对玛多的了解就源于这群青年,这群自己的战友。他们只身前往玛多,挑战高原,挑战生命。当看到他们再次回到兰州,看着那一张张熟悉却显得成熟的面孔,心里有着说不上来的感情,心疼、震惊,或者更多的是感叹。
12月19日,罗老师与赵瑞、李翠3人作为先锋部队率先来到玛多。紧随其后,12月25日,29人的队伍来到玛多。送别大家时,心里最想说的唯有祝福。大家在玛多的几天里,每每与他们交流时,大家总是回复:一切安好!放心吧!从来没有半句的困难和抱怨。现在当听到他们诉说玛多的故事,讲起玛多的生活时,自己才知道在短短的四天里,他们的生命却经历了生死考验。
对于这样一批青年来说,他们大部分是从小生活在平原的。虽然也在西北生活过,但是兰州的海拔也不过是1000多米。而对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他们的确是第一次遇到。来到高原的第一份大礼,便是“高原反应”。头晕、呕吐、浑身乏力,这些都成了普遍现象。有的严重者,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更不敢有大动作,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几天时间里大家也基本上没吃饭。因为吃不下饭,好些人瘦了一圈。“都是正常现象,适应一下就没事了。”每天大家都用这句话彼此相互鼓励。适应,适应,再适应,大家努力地做最大的努力。生命,命悬一线;挑战,无处不在。
面对着高寒缺氧的环境大家依然在坚持着。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藏族同胞对大家极其热情,盛情款待。在拜访玛多县政府领导时,青年徒步的行为得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县领导捐钱,热情地与大家合影、签字。两三天过后,大家的身体有了好转。一行14人来到牛头碑,探索黄河源头,考察源头生态。寒风刺骨,空气稀薄,依然阻挡不住青年的脚步。
由于体能不足,高寒气候等因素,大家无奈地暂时中止了黄河徒步活动。大家心有不甘,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此时的弯腰是为了更好地跃起!此次玛多之行,高原之行,对于每一个参与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他们不仅仅是体能的考验,更多的是心能的炼狱。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的渺小和单薄。生命有时也是如此的脆弱!而我们人类,最关键的是抓住生命的本质,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干好每件事!
当生命遭遇威胁时,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当生命面临生死考验时,会迸发出无限的潜力!
人,重生才能获得新生!
12月30日上午十点钟,老赵突然打来电话,说一行十五人两个小时后到家。我心中一惊,送长江、黄河队出发的有五人,怎么回来时要回来十五个人呢?我怕没有听清,再次找赵瑞确认了一遍,确实是十五人。莫非有人身体不适,被遣送回来了?除此之外,我没有过多的考虑。
十二点,到培黎广场迎接,首先见到的是马丞、隋凯、彦科等五人,他们是参加徒步考察黄河长江26人中的5人。从公交车上下来,他们慢慢地走到空白的地方,卸下包。他们脸上,不是想象中的兴奋,而是一脸的疲惫。简单的交流之后,我跟马丞就去找旅馆了。问起大家在玛多的情况,他笑着说大家在玛多的高原反应非常全面,恶心呕吐、头痛发烧、四肢无力等等,都可以写成一本高原反应症状集了。在玛多适应了几天,发现还是不行。大家决定暂时撤回来,第一批先回来十五人,明天全都回来了。
大家遇到高原反应是正常的,但是我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让这支连死都不怕的队伍决定撤回来。
订旅馆的时候,赵瑞及剩下的8人也到了。大家把登山包卸在旅馆的门口,脸上冻得红扑扑的,显得很疲惫。有几位女士靠在墙上歇息着,皮肤显得苍老了许多,有的嘴唇也干得脱皮,眼神中也不见了神采。这可能就是经历过高原反应洗礼的结果吧。安顿旅馆的时候,大家说起在玛多的高原反应,说王全刚刚一到玛多就瘫在那里了,康倩一连睡了三天,谭娇反应也很厉害,上楼梯都是爬上去的。
把大家安顿好之后,已经是下午3点,我和赵瑞一并回家,路上他讲起了玛多。讲起那里美丽的扎陵湖鄂陵湖,讲起那里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讲起那里的格萨尔王的故事,讲起将来建设玛多的种种设想,老赵一脸的兴奋。但是说到大家在玛多的遭遇时,言语之间充满着惋惜。“平时觉得自己身体不错的,到了高原都倒下了,就像马丞这样的大个子也不行。”赵瑞说,咱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环境,高寒缺氧,还有野兽,狼、棕熊什么的。在那个地方徒步,走不到一千米都要大口喘气。这次决定撤回来,有很多原因,高原反应、野兽袭扰、而且徒步黄河要经历三四百公里的无人区,在严寒的冬季根本就无法补给。
面对自然,人的生命力是那样的脆弱。面对未知的环境,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永远有学习不完的东西。我们日夜兼程,搜集资料,采购各种装备,但是做的准备工作还是不够。
第二天下午,建昌同志带领着第二批撤离的同志也回来了。晚上,罗老师也回来了。他是最先到玛多,为后续部队的到来做前期准备的。而他又在玛多送走第一批第二批,坚守到最后才撤回来。大家回来时,身体状态都明显不佳。说起玛多之行,说起长江和黄河的徒步,正式得到确切消息:因诸多客观原因,计划暂时推迟。当晚,博客和人人网上同步发表了一份《关于调整“三箭齐发徒步活动计划”的公告》,向各界说明了此次计划调整的详细情况。
在《公告》的下面,罗老师写下了对这群青年勇士鼓励的话:“调整、补充、适应,蓄势待发!”鹰的低飞,是为了更好的搏击蓝天。我想,进过调整、补充之后,明年开春,参与“三箭齐发”徒步活动的勇士们也会更加充满力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昏头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