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性冷漠怎么办办?

我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怎么办?
悬赏30个健康币
时间: 22:09:34
健康咨询描述:
我现在是一名学生,因为儿时的经历不好,留守儿童那种。爸妈一直很疼我,也觉得我很懂事,我也觉得自己为人,交朋友一直很好。可是现在来说,我上了大学后这种感觉好强烈,我觉得自己变得好自私,什么事都想着先自己,什么都舍不得给别人,连最疼我的亲戚做什么都想不起他们,就顾着自己玩乐,我不想这样,我现在发现爸妈一直惯着我,什么事都随我,饭后刷碗,洗衣服不想洗从来不让我洗,我是个大姑娘了,我有的好朋友家长管得特别严,他们都说我好幸福,我以前这么觉得,现在我都没感觉了,但我感觉的到自己的变化,每次上街,冬天,我从来不会想起为我的亲人买些什么,都顾着自己!心里虽然很自责,但就是舍不得为他们买什么东西,我以前不是这样的,这与什么有关系?我被爸妈惯坏了?还有对待朋友也是,以前的好友有的都感觉决裂了,我听朋友找我出去玩,要来看我,就会出现满心的厌烦和害怕,觉得又来一事,害怕面对,觉得很无聊,但还逼着自己去,自己放假在家都很少与朋友出去或者联系,我是个很自卑的人,我现在的行为是不是在封闭自己的世界?我真的不想这样,但我目前来讲改变不了,我想成为一个和朋友交往,有目标理想的人,我现在觉得自己自私,生活的不快乐,这是不是我逃避人际交往或是我人际交往受挫折,我在慢慢的逃避这些事情呢?我感觉自己上了大学成天无事可做,在家兴趣爱好也没有,根本不像以前的我,现在与同学的关系都挺紧张的,想对谁好都会有所顾虑,胆小,怕事,什么问题都有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有过轻微抑郁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回复区
擅长: 中医内科疾病,特别是消化疾病,肝胆疾病,如乙肝、丙
帮助网友:3840称赞:174
病情分析:其实你分析到了自己的情况就说明你已经进步了,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指导意见:接下来的就是自己的行动问题了,好东西可以大家一起嘛,特别是宿舍里的同学,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你怎么对人家人家就怎么对你的,毕竟是大学生了嘛,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只要你去改善了,大家不会对你熟视无睹的,努力吧!医生询问: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心因性抑郁,亲子、恋爱、性
帮助网友:13793称赞:314
你好:自己的理性不希望自己如此,可行动起来还是有所顾虑担心甚至不情愿或不习惯,那就是说理性和自己的心的感受是有冲突的,对吧?或许有你说的父母惯着的原因,但更深的原因应该是来自自己的不安全感或其他,这个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分析去寻找,寻找那些自己意识不到却存在的心结和心理压力,把它们找出来然后作出新的解释和理解,这样自己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想改变,做自己希望的那样的人。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也会是多方面的,都需要逐一分析和改变的。这就需要一个系统专业的心理分析和治疗过程。如果认同也需要可以直接和我联系。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抑郁、焦虑、婚恋、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心理咨询
帮助网友:1117称赞:83
病情分析:听描述,遇到了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自己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问题的来源。当前的情况可能与早年的家庭环境有关,对于外界存在不信任感。指导意见:建议鼓励自己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坦诚地面对自己;对于付出,从自己能够完成的小事做起,每天尝试做出一些努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医生询问:
擅长: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
帮助网友:37534称赞:5256
病情分析:首先你在思想上已经开始成熟,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指导意见:不要急着将自己改造成怎样完美的一个人,这是不大可能的,不过你可以努力的往比较完善的一面发展,可以一点点的让自己蜕变,这个过程可以有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是都没有关系,比如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稍微比较自私,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好,那么做事情的时候多想着亲人、朋友一些,与人为善,自己也会很快乐,这么想是对的医生询问:
医苑会员追问
谢谢您,我想再问问您,这与缺乏安全感有关系吗。
22:47医生回答:
有比较大的关系,你对于朋友之间的相处没有什么自信,希望别人用更加热情的态度对你,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安全感,而要收获的话首先是要有付出的,何况他人特别是同龄人也一样多数是父母亲庇护下成长起来的,与你一样有这样或许那样的缺点。
帮助网友:6976称赞:789
病情分析:主要还是你缺乏安全感的缘故。指导意见:首先是从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做起,适当的和自己的家人多沟通交流,毕竟儿时的经历,其实那也是生活家里人所迫的,所以,希望你慢慢的去平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做做运动,这样有助于让你变得比较开朗乐观一点的。医生询问:
百度智能推荐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好的变化,如结婚、生子;坏的如离婚、待业,日久都会使人紧张。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
参考价格:16.5
参考价格:8
参考价格:4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
参考价格:¥16.5
适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或用于缓解焦虑症状以及与抑郁...
参考价格:¥8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抛弃自我为中心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抛弃自我为中心ppt
中​学​心​理​健​康​p​p​t​,​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学​会​如​何​避​免​自​我​中​心​的​事​件​发​生​。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90.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门推荐:
  一位妈妈困惑地给静观育儿留言:
  罗老师,我的孩子5岁了。可是近来频繁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很困惑。比如我跟孩子说:去帮妈妈把鞋子拿过来。孩子回答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话听到耳朵里,心里不好受。这个孩子是不是很自私、一点也不体贴?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相信不少父母都遇到过。孩子“不爱分享”“太自我为中心”“很自私”这样的问题,也是育儿的高频问题之一。
  没有生来就自私的孩子,多是父母后天教养的结果。所以今天的文章,题目叫做“论如何把孩子养成一个自私自利、冷漠的人”,其实是正话反说,希望通过对一些教养误区的解读,给父母们启发。
  我们曾专门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探讨过孩子的“自私”问题。这里再简单说两点:
  一、3岁之前,孩子不懂分享,那是正常的,叫“自我”,不叫自私,这是由孩子们的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的。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外部世界,而且通过对外部事物的“占有”,在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所以,父母应该少贴标签,多尊重孩子意愿。
  二、孩子3岁之后还不懂分享,一般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现问题导致的。
  常见有两类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自私:
  孩子成长早起,父母没有给够孩子爱和关注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通过后续沟通我们发现,这个孩子3岁之前主要由老人抚养,其后父母才开始逐渐卷入孩子的成长,给孩子立规矩。由于父母早期的缺席,亲子间的和谐关系没能建立起来,加上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多采取命令、指责、批评的方式,更难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发自内心的真情与关爱,亲子沟通自然难以顺畅。
  追根究底,孩子抵触的不是规矩,孩子是在用冷漠和抵触行为,表达对缺少关注与爱的愤怒。所以,先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充满信任的亲
  在孩子进入社会化的年龄,父母缺少必要的示范、提醒
  孩子3岁开始,社会化就提上日程了。可是,往往这个年纪,大人们仍然一口一个宝贝地叫着孩子,好吃的都是孩子第一个吃,或让孩子独吃。做任何事情都是孩子优先。一切仍然以孩子为中心运转。孩子只看见这一种人际模式,那就是你们都对我好,自然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们本来就应该对我好。
  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享受到“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乐趣,自然“体贴、有爱心”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说,父母的引导很重要。父母做好榜样,比如平日里有好吃的,第一个先给家里的老人尝,孩子看到了,也就学会了。而当孩子缺乏分享意识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旁边及时提醒,当孩子有分享的行为后,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恰当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孩子的“自私自利”行为就能逐渐得到改善。
  具体来说,要避免养出自私自利、冷漠的孩子,下面的教养误区请避免:
  总说孩子“自私”
  如我们前文所说,3岁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受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所限,孩子还没有能力区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无法理解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他们常常把他人理解为自己的一部分,表现出一切与“自我”为主导与核心。
  所以,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盲目地把孩子归类为自私的人,比如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自私呀”,或者经常逢人就说“这孩子,真小气”之类的话语,都该避免或杜绝。
  须知,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多数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自己,在孩子自己的心中就会有这样一个认识,或者说是自我评判――“我是个自私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孩子就有可能将“自私”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之一,成长为一个自私的人。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即你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不尊重孩子的物权
  所谓物权观,即帮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力,同时又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物权,很容易导致孩子抵触分享、表现得自私。比如,可以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做过类似的事:随意把孩子的零食分给别人吃;把孩子的东西随意送人;强迫孩子把自己手里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
  这样孩子会发现:原来分享是件这么讨厌的事情,一分享,我的东西就没了!对“分享”的体验这么差,孩子不喜欢分享,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物权,包括允许孩子的一些霸道、独占、排他的行为,不要给孩子贴小气、自私的标签,不盲目地强迫孩子分享。尤其不要觉得孩子当众不分享,自己就丢面子。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呀!
  其次,要在尊重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引导孩子分享。比如,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分享时,明确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只是给妹妹玩一下,它还是你的!比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或者,带孩子和更多小朋友接触,通过游戏或者日常接触,温和引导孩子分享。当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食物等,要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你开心吗?若孩子认可,可以进一步告诉孩子,如果你也能学着分享,小朋友也会很开心的。
  让孩子看到分享行为带来的收益和快乐,但不要说教。等到孩子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体验到分享不仅能带给自己快乐,而且该是自己的东西也并不会失去,孩子就会慢慢从抵触中走出来,乐于和他人分享。
  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的机会
  大部分家庭都处于独生子女的社会大背景下,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极度缺同伴交往。缺少小伙伴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自私自利、冷漠”就是诸多问题中的一种。
  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3岁需要上幼儿园的原因。可惜,不少父母很宅,或者主要由老人带孩子,还有些父母因为自己抵触幼儿园而刻意不送孩子入园,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阻断孩子融入集体、学习分享和爱的机会。
  父母必须要知道,孩子只有在和同龄人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彼此才是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他们既互相吸引又能相互模仿。彼此竞争和对抗的交往,才能丰富孩子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教会孩子注意他人情感的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在交往中,孩子们一起解决困难,互相帮助,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与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人的作用和集体的力量,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有了这些你来我往的互动,以及在互动中的思考与体会,孩子才能逐渐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收获的喜悦等多种更为丰富复杂的情绪情感,才能真正脱离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父母本身就很自私
  最后特别强调这一点,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我始终认为:育儿方法好学,但是父母自我的成长却更加重要且艰难。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慢慢学会去关心他人。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家人)着想。
  总之,面对自私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是迁就、满足、溺爱孩子,那么孩子最终会变成一个真正自私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是批评、甚至厌恶孩子、内心里远离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缺爱的人。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孩子心中的“自私自利”,读懂孩子心里的那份“冷漠”是如何来的,去接纳他们,去爱和影响他们,那么孩子们就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于我们
  “静观育儿”是由罗静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积木宝贝国际早教学术总监、开心妈妈――主创的科学育儿微信公众号,不仅坚持发布大量原创育儿文章,还提供一对一的答疑,同时也是对爱奇艺同名脱口秀节目的内容补充和拓展,只期望给为当下嘈杂的早教市场所困惑的广大父母们传播更多公益的、专业的科学早教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妈咪知道”和作者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
  妈咪知道微信公众账号:momknows――育儿问题在线免费咨询,最新鲜热辣的母婴资讯与你共分享
  妈咪知道官方Q群:――与众多辣妈分享交流育儿经验,期待您的加入
  &戳我下载&: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发布最新孕育资讯,全面,科学,实用!帮助妈妈解决在孕育过程...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名人入驻253/个名人
儿科医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2013年搜狐医疗类行业最佳自媒体人...
搜狐百万博主。已出版《爱的微管理》管理育儿双料图书、育儿达人......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致力于通过心理学帮助更多的家庭与儿童青少年...
主修比较文化和家庭教育,十多年工作在北美教育第一线...
著名色彩专家、绘画心理专家、育儿专家,中国儿童绘画疗法第一人...
为热爱绘本的妈妈宝宝种植的小花园,每一朵鲜艳的花朵是盛开的图画书......爱心的温暖融化自私的冷酷
您的位置 >> >>
爱心的温暖融化自私的冷酷
爱心的温暖融化自私的冷酷
背景:王南是个独生子,在家里备受宠爱,家里的条件也不错,父母对他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他在家从不做家务事,对待长辈经常是大呼小叫的。平时,同学们问他借东西,他不是说没有(其实是有的)就是说没有带来,有时干脆说:“不借,我自己要用。”课堂上,当有同学做出错误答案时,他就会哈哈大笑。同学指出他的不足时,他就会恶狠狠地盯着别人,趾高气昂的说:“干什么,干什么,管你什么事。”
案例(一)学校将开展“献爱心,一日捐”活动,我本想像其他老师一样,提前告诉学生,学校要捐款,让他们跟家长说一说,把钱带来交一下就可以了。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爱心捐助,我决定利用班会给学生上一堂爱心教育课。当我打开教室的多媒体时,王南举手问我:“老师这节班会课,准备干什么啊?”我说:“爱心捐助。”他很失望的坐了下去。我播放了四川地震时的感人瞬间和身患白血病的四岁小女孩玲玲的求助视频。班上同学看的都很认真,有几个女生悄悄的流了眼泪。我很欣慰,因为孩子们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可我突然发现王南低着头,手好像在桌子下面忙着什么。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他正低着头忙着折纸飞机。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他注意观看视频,可他很不耐烦的抬起了头。班会结束后同学们都围住我,问我什么时候能够捐款。这时班长走过来向我报告:“老师,刚才王南说他才不捐呢,有钱还不如买海绵宝宝,还让其他几个男生都不要捐呢。”我顿时觉得很心痛,这种话怎么会出自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口中,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冷漠、自私啊!第二天大部分孩子都捐了“爱心”,王南不屑一顾的看了一眼捐款箱,就跑出去玩了。放学时我问了他为什么不捐款,他说妈妈不给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的都不要管。我觉得很悲哀,家长都这样了,何况孩子呢!
案例(二)四月是全校学习雷锋月,学校组织利用班会课开展“讲雷锋故事”活动,我布置同学们回家收集相关的资料。班队会开始了,同学们都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踊跃的举手,要求讲讲自己收集的有关雷锋故事。王南却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在看《七彩语文》。我没收了他的书,要求他专心听其他同学讲故事,他却很不服气的把头扭向了一边。我没有理他,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雷锋帮助别人的视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要学习雷锋什么精神呢?我们该怎么做呢?王南举手了,“老师,我爸爸说学习雷锋的都是傻子。”王南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老师,王南最不爱帮助别人。”“他常会欺负王冬。”“他说李香香是猪,臭死了。(李香香是他同桌,家里养猪的)”班上批评他的声音越来越多,王南也不甘示弱,站起来叉着腰大声叫喊:“我没有,我没有。”看着快要失控的局面,我赶紧起来制止了他们的争吵,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的心飞到窗外了,可我的心却冷了。
反思: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自私和冷漠,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尽管自私是人的天性,但善良和助人为乐应该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更多,那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如此自私冷漠呢?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和冷漠。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不懂得怎么做才是爱自己,怎么做才是爱他人。他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不关心集体也不愿帮助同学,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鄙视家境贫困的同学。因此,对学生进行知爱、施爱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怎样面对小学生的自私、冷漠呢?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 树立榜样,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清澈的带有敏感的,即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可见教师榜样作用,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重要。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模范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无私的人,用我们的无私感动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一些著名的、浅显易懂的典故来教育孩子。如:“融三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等故事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父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假如家长是气量狭小者,常为小事斤斤计较;或者脾气也十分暴躁,争吵不休,并常用打骂、斥责等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会有自私冷漠的心理也就不奇怪了。因此,作为家长,应从孩子的一生着想,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施加影响。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是楷模,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树立起胸怀开阔、善于克制的形象,言传身教于孩子。同时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自我中心”观念。
二、爱心教育
要利用班会课来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比赛、参观敬老院、我为父母亲洗脚等,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关爱他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关心孝敬父母等的教育。只有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将来才能去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在班级里定期评选“我是家长小助手”“助人为乐小明星”等,以此来引导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为了促进本班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利用班级的一角设立了一个爱心银行。只要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献出了爱心,都可以到爱心银行领取一枚“爱心奖章”,如果自己做了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就没收一颗“爱心奖章”。并且定期评比,选出本班的爱心大使。这项评选与最后的优秀学生评比密切挂钩。一开始,学生是为了记录去为帮助别人,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身边的人有什么需要,就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二、学会合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集体就是班级、小组、少先队、学校以及假期里的活动小组。孩子在这些集体中学习、生活,就应该同这些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完成集体活动的任务,从而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意识。但是,自私冷漠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与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别人交流与合作。新课程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冷漠的灵丹妙药。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挑重担,从而帮助孩子克服狭隘自私、害怕吃亏等错误思想。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伙伴们玩和看,学会与小伙伴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我根据实际开展一些以“合作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比如五人四足绑腿跑游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
纠正孩子自私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需要的是家长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并且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周到的指导;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帮助学生们树立爱的观念,培养爱的情感,具备爱的能力,实施爱的行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爱自己——自尊、自爱、自立、自护;爱他人——知恩、感恩、助人、乐施;爱自然——关注、呵护、保卫我们的生存环境;爱国家——做家庭、班级、学校的主人,为国家争光。让爱的习惯成为每一个孩子人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从而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健康人格的人。我要怎么变得自私,冷漠_百度知道
我要怎么变得自私,冷漠
提问者采纳
不过对自己和朋友都不好所以慢慢的改了.自私谈不上,久而久之,问什么会那样我也不知道,什么人都瞧不起自己,因为那样不太受欢迎,尽量先把自己的好处确定了才答应别人,变的对什么人都是一张丑脸,那是以前一样不过我不会让人发觉出来吧了,当有人想自己怎么样做事就,有点吧~, 不过我现在不是了,就是觉得什么都和自己作对我以前有点冷漠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白痴啊、有些东西 不是自己想怎么变就能怎么变得 不是要自私、是要你 学会保护自己
自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冷漠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