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年龄性别:女年龄:1周8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单心房,单心室_心血管内科
&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单心房,单心室
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单心房,单心室
01:46 | 人气 1 |
年龄:1周8个月
大动脉转位,单心房,单心室,出生以后才发现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能治好吗?
,孩子是哪种大动脉转位?目前孩子有什么症状表现?孩子的病比较复杂,尽早手术较好。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健康之家为您提供的相关答案
先天性心脏病
1.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后就具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等。
2.如何分类?
分类:1)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通常无青紫表现,是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儿就诊。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等。2)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出生后即刻或以后逐渐出现紫绀。
3.先心病是否有遗传?
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存在,但有遗传因素不一定发病,它还与环境因素、妊娠早期的感染、用药,射线的照射等因素有关。
4.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如何护理?
术前:1)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损伤,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愈后再去医院行心脏手术治疗。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预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治疗。 3)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要控制患儿活动量,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
5.术后如何护理?
术后:1)术后要预防感染2)三至六个月内要限制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3)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尤其控制液体入量(1-5岁儿童入量20-40ml/小时,5-10岁儿童入量40-80ml/小时,10- 14岁80-120ml/小时)4)尊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增减药物用量5.术后3-6个月去上学,手术后尊医嘱去医院复查。
6.术后的检查?
术后复查要尊医嘱,来说手术后3-6个月要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无异常一年后再复查,2年后无异常就不需要复查了。
7.如何调理营养?
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限制烟、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8.术后何时打疫苗?
术后患儿精神、体力基本恢复正常(3-6个月),无免疫缺陷,不伴有其他疾病,均可接种疫苗。
9.先心病有哪几种治疗方法?区别?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10.什么是先心病最佳治疗时间?
手术最佳最佳治疗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等。简单先天性心脏,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畸形严重且影响生长发育、畸形威胁患儿生命、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者手术越早越好,不受年龄限制。
11.先心是否有愈合可能?
先心病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行手术治疗。
12.何为先心美容术?
先心美容术是指侧开胸(腋下开胸)。侧开胸适用于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部分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正中开胸需切开胸骨,而侧开胸无需切开胸骨,对胸廓的破坏小,且伤口在侧面,不影响美观。
13.手术后是否就不再容易感冒了?
手术后的半年内仍然比较容易感冒,这是由于做完手术后儿童抵抗力下降引起的。半年后感冒会较手术前明显减少。
14.手术后固定胸廓的“钢丝”是否需要取出?
“钢丝”不需要取出,它不会儿童身体及生长发育产生任何影响。
不知道您在那个城市,不过我觉得还是在正规的三级儿童医院治疗比较好,比如上海儿童儿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都很不错。
为什么要在20岁再做手术,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妹妹所患的具体疾病,这里有篇文章,给你借鉴一下:
我国每年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是否需要手术、什么时间做手术最好是这些家长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恰当的手术时间选择会增加手术风险甚至失去手术的机会,或者使原本能够自愈的患者饱受开刀之苦,那么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呢?常见的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这三种疾病占先心病的一半。没有严重的并存疾病或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几近100%,手术的远期效果也很好,与正常人的生活质量相同。但合并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可能失掉手术机会或大大降低手术成功率;即使手术成功,一些患儿的肺动脉压仍会进行性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患儿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很少自然闭合,有研究显示1岁以内初次就诊者约1/3可自然闭合,1岁以后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很小。房间隔缺损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可疑杂音,很少出现肺动脉高压,故手术年龄为学龄前为佳(4~5岁)。手术适应症为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示心脏扩大、心电图示右室或右房肥大或有束支传到阻滞、体格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当然这些标准不一定同时存在。部分第二孔缺损患者可用介入治疗替代外科手术。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约有21%-63%的患者可自然闭合,肌部缺损较膜部缺损的自然闭合率高,小型室缺、1岁以内患者闭合率高。缺损小者(5毫米以内)无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改变不明显者不提倡手术,但要随诊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5毫米以上的缺损宜于学龄前(4~5岁)手术修补或介入治疗封堵。小婴儿如有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及顽固性反复性肺炎,应积极考虑手术;部分经呼吸机辅助呼吸仍难以控制肺部感染的小婴儿可急诊手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如肺动脉压力大于体循环动脉压的一半应及时手术修补。介入治疗适用于缺损3-12毫米、年龄3岁以上的膜部室缺和大部分肌部室缺的患儿。
动脉导管未闭:大部分可避免手术,经介入治疗治愈。介入治疗适用于年龄3个月以上、体重4公斤以上的患儿。手术宜在学龄前施行,必要时任何年龄均可手术。动脉导管未闭可合并其他先心病,并可成为其他复杂先心病患儿赖以生存的条件,如肺动脉瓣闭锁、大动脉转位等,故新生儿期关闭导管应慎重,在这些情况下吸氧都是禁忌的。
法洛氏四联症:复杂先心病以该病最常见,目前争论最多的是手术年龄问题。该病25%死于1岁以内,约70%患儿需要1岁以内手术。以往由于年幼婴儿一期根治术死亡率及并发症高,故倾向于先作姑息分流术,目前多家医院采用一期根治手术。早期矫治无疑对患儿的整体发育是有利的,尤其对缺氧紫绀严重的患儿,应早期手术而不考虑手术年龄。
其他: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均应在1岁内手术,如合并心衰或紫绀应考虑提早手术。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由于临床症状很轻,可根据病情择期手术,手术最佳年龄3-5岁。
目前,小儿先心病领域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不但某些先心病可通过外科手术根治,而且许多以往无法手术或手术效果极差的先心病,如主动脉弓离断、右心发育不良综合症、单心室、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等,由于手术方式的改变及手术材料的研制和更新,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小儿心脏移植用于矫治复杂畸形在国外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cn/know_article.asp?id=60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本文内容及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就医、药品等方面),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本文对我有帮助0
相关健康问题
相关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最新健康知识问题: ● 患者性别:女
● 患者年龄:10...
文发布者:寻医问药
问题: ● 患者性别:女
● 患者年龄:10个月
●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女儿才10个月见凉,洗澡碰水就全身起小淋疤请问这是风疹吗?这种情况才3天以前都没有过。风疹有什么后果?答复1: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去年冬春,南京市大、中、小学爆发风疹疫情,我校大学生中也有百例风疹发生. 风疹的传染源是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传染期为发病前5-7天至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一次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常隔6-10年出现一次周期流行. 一、症状体征:风疹病毒由上呼吸道侵入,并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局部炎症与病毒血症.潜伏期平均18日(14-21日).病初有低热及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症状.发热1~2日即出皮疹,开始于面部,1日内波及躯干与4肢,手掌和足底无皮疹.出疹时有低热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表浅淋巴结及脾肿大,以耳后、枕后、颈后淋巴结明显.有轻度压痛,但不融合亦不化脓.皮疹一般持续3日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其它症状随之消失,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消退.部分病人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大而无皮疹.孕妇患风疹可引发死胎、流产、早产或畸胎. 2、防治措施: 治疗:无特效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预防:1、及早发现、治疗、隔离病人.2、居室勤开窗通风,湿式清扫.3、勤晒被褥、衣物、书报.4、勤用清洁流动水洗手.5、不共用未消毒食具.6、合理营养,增强体质.7、应用特异性保护措施,接种风疹疫苗. 答复2: 您好!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4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2天开始,面部及4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细菌继发感染.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利及早发现病人.幼托机构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热时邪,由口鼻而人,郁于肺卫,蕴于肌腠,与气直相搏,发于皮肤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风疹病毒(RNA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在呼吸道粘膜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原发性病毒血症,可通过白细胞到网状内皮系统.受染的网状内皮细胞坏死,病毒释放再次入血,引起继发性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在表.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髓后遍及4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45克,竹叶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荆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内盛   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冶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懂干结加全瓜萎、郁李仁等. 3)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4)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芫荽(香莱)35克或西河柳1把,煎水服. (2)浮萍、苦参各7克,麻黄、蝉蜕、甘草各3克,白蒺藜、地肤子、生苡仁各45克,僵蚕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小儿风疹. (3)花生油50克,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叶30克,完全冷却后过滤去渣,外涂皮肤痒处,有止痒作用. (5)中成药洽疗:, (1)犀角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邪毒内盛. (2)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用于邪郁在表. (3)银翘解毒片:每次1片,每日3次. (6)饮食疗法 (1)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2)清营粥: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同入砂锅煎汤,取汁去渣,再入洗净的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2~3次,温热服食. 本粥清营泄热,兼以透表.适用于营分热盛.症见身热,夜间尤甚,烦燥,咽干但不欲饮,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预防与护理: 1.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辨异   风疹与风疹团(风疹块)一字之差,曾发生因有风疹团病史误认为是风疹而考虑终止妊娠的病例.事实上,风疹团是荨麻疹的别名,与本病无关. 风疹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风痧.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症见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状如痧子.多由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或加味消毒饮.
查看下面的相关问题或者相关答案
百万医患在线交流健康社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