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来例假吃什么好,例假不规律,而且现在有4个半月还没来了,手上的个别关节也痛.

月经推迟好多天,胃里不舒服_百度宝宝知道出现这四个变化,老爸可能进入更年期了!
父爱如静默的山,父恩如深邃的海,我们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念叨着妈妈更年期的烦恼,却遗忘了壮硕强健的爸爸也会变老,男性也可能深陷更年期的泥沼。让我们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男性学)李宏军教授一同直面男性更年期,了解父亲,关爱父亲,过一个健康科学的父亲节。
李宏军教授
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与郭应禄院士共同主编中国第一部男性更年期的学术专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男女:跳崖式VS下坡式
尽管男性更年期与女性更年期在年龄发生阶段和临床症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出汗乏力、骨质疏松、肌肉丧失和认知功能改变等,但由于男女性的生理基础、解剖结构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男性和女性更年期在发生时间、发展进程和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
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岁~55岁之间,是成长衰老的必经过程,时间约持续5~10年,一般在55岁之前结束,由于雌激素水平突然的显著下降,症状明显,因而被称之为“跳崖式”。
男性更年期较女性晚,一般在50岁~65岁之间(甚至在更大年龄段内波动),男性雄激素水平的下降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被称为“下坡式”,约40%的更年期男性有临床症状,大部分男性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度过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普遍存在潮热、盗汗、失眠、疲乏、情绪波动、健忘、脱发、骨质疏松和关节疼痛等症状。男性更年期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和规律性,多数患者症状各异且不显著,加上男性主观上也不愿接受患更年期综合征的事实,致使其在发达国家的有效诊治率也仅有10%。
在我国,很多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辗转于老年科、心内科、骨科、内分泌、中医科甚至精神科,来协和就诊的重度患者中约20%有轻生倾向,10%伴有轻生行为。因此,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男性更年期,不发则已,一发需警惕
我们祝福每一位父亲都能够平稳度过更年期,但必须知己知彼,提前了解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及危害。
首先要警惕性情和精神层面的变化,如忧伤郁闷、喜怒无常等情绪变化和胡思乱想、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反应迟钝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中年“油腻”之“三高”。与女性更年期发胖神同步的是,男性的皮下脂肪也会更丰富,辅之以机体功能紊乱的强大助攻,增加了男性更年期患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几率。
激素缺乏导致性功能障碍。正如女性更年期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男性雄性激素部分缺乏是男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男性常会出现早泄、阳痿、性欲减退、精液量少等性功能障碍,这对男性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生育能力下降影响家庭和谐。如今,患有不育症的男性越来越多,国家生育政策的松动增强了中年男性的生育愿望却也凸显了中年不育的压力,使得40—50岁成为男性不育的又一个高发年龄段,这对有生育需求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更年期男性多发的“三高”,也会对生育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男性更年期是一个双刃关卡,成功过关就可以风平浪静,开启完美的晚年生活,有人将其形容成开启男人的“第二春”;闯关失败则后患无穷,甚至可以让个别更年期综合征男人悲惨地告别这个世界。面对这一挑战,辨别与判定非常重要。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自我判定
父亲的形象或宽厚仁爱,或深邃寡言,他们的喜怒不形于色,惯用沉默的坚忍和厚重的爱来回应一切,直到有一天,他们开始变得脆弱、无力、易怒甚至暴躁。研究表明,男性更年期症状缺乏普遍性和规律性,你所见到的症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那么我们该如何揪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蛛丝马迹呢?简单的问卷调查可帮助初步判断。
(1) 是否有性欲降低?
(2) 是否觉得精力不足?
(3) 体力和耐力是否减退?
(4) 体重是否减轻和身材变矮?
(5) 生活乐趣是否减少了?
(6) 是否垂头丧气或脾气暴躁?
(7) 勃起能力是否降低?
(8) 近期体育活动是否减少?
(9) 是否一吃完晚饭就想睡觉?
(10) 工作表现和效率是否退步?
注:如果你的患者对第1和第7个问题回答“是”,或者对任何其它三个问题回答“是”,那么受试者即被认为可能存在PADAM(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于不能反映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个问卷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用作PADAM诊断的初筛。
请仔细核对下列的哪些症状发生在你的身上?并请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进行标记。
(1) 一般健康的感觉下降;
(2) 肌肉关节疼痛;
(3) 多汗;
(4) 睡眠障碍;
(5) 嗜睡并经常感觉疲乏;
(6) 容易发脾气,易怒;
(7) 精神紧张、坐立不安;
(8) 焦虑、惊恐;
(9) 体力衰竭、缺乏活力;
(10) 肌力下降、感觉虚弱;
(11) 情绪压抑、抑郁;
(12) 感觉不在正常状态;
(13) 感觉筋疲力尽、处在最差状态;
(14) 胡须生长减慢;
(15) 性能力与性生活频度下降;
(16) 晨起阴茎自主勃起次数减少;
(17) 性欲望下降。
此外,您是否具有上述17个问题之外的主要症状?如果有,请具体描述。
注:对上面的17个问题逐一回答,每一个问题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划分为:没有、轻微、中等、严重、特别严重五个级别,分别记分1、2、3、4、5。总分越高,病情越严重。作者推荐积分在17~26的为基本正常;27~36为轻度异常;37~49为中度异常;50分以上为严重异常。这一问卷在判断雄激素缺乏方面的敏感度83%,特异性39%,适用于临床诊治。
李宏军教授提示:如果对男性更年期有关症状进行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不仅可以推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时间、降低发生率,还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医疗开支。因此,一旦怀疑存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最好去医院的泌尿外科或者男科检查,让专家来帮助判断你是患了老年常见病,还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男性更年期的健康处方
雄激素部分缺乏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绝非唯一原因,还有众多相关疾病、精神心理、社会家庭、外界环境等因素会影响男性更年期进程。因而,男性更年期的“通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男性来说,应该规律作息,饮食、睡眠、学习与工作都要保持规律。
改善更年期症状的最有效方法是:乐观的情绪+和睦的家庭生活+适宜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除药物治疗外,适度且规律的户外活动可帮助吐故纳新,舒展四肢,愉悦心情;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可以减缓睾酮水平的下降;主动学习一些更年期常识可帮助悦纳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从而泰然应对各种负面症状;应学会理性制怒,用理智来控制内分泌紊乱带来的怒火;要寻找合理的发泄方式,在深陷负面情绪时,或采用自我疏导或诉诸他人的方式,以释放内心郁结。
家庭的关爱是男性更年期的良药。妻子与儿女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直接见证者和受影响者,也应该成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康复的积极参与者。妻子及子女的关怀可以减少更年期男人的孤独与恐惧感,同事的敬重可以让老年男人减少失落感。妻子的体贴、安慰很重要,夫妻联盟在大敌当前应当达成统一战线,彼此体谅关怀,忍让对方的“病态”,在拉锯战中不断磨合调节,找到最佳状态。
做儿女的,应尽可能地体谅劳苦功高的老爸,用青春气息感染父亲,用贴心的话语安慰父亲,用耐心的耳朵倾听父亲的心事,哪怕实在听不下去,也可以换个话题转移一下注意力,避免两军对垒直接开战。
通过控制饮食实现体重管理。多食清淡食物,但不偏食,餐量合适,戒烟酒。需注意,严格的素食主义并不可取,适当补充一些肉类食物,有助于人体睾酮的合成与分泌,还有利于整体健康和抵御其他疾病。避免饮食辛辣等刺激,方可以保持血管敏感性,减少血管舒缩症状。
中老年男性, 往往身兼丈夫、儿子和父亲的三重身份,请不要让你的爸爸在压力之余再被更年期压垮,了解男性更年期,做科学敬老爱老的好儿女!
文字:刘晓坤整理
编辑:郭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这7件事,绝不能在夏天做!因为太伤身体了,还可能要命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
夏天到了,天气也越来越热,很多人又开启了“凉快”模式,海鲜、冷饮、空调、冲凉这些“解暑”的东西片刻都离不开。
但是你知道吗?在各位名医大家的眼里,这些行为无异于自找疾病!
▲ 邹燕勤,我国中医肾病学泰斗邹云翔之女,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邹燕勤:家族三代都不准碰冷饮
邹燕勤一家三代,都是肾病学专家,虽然家族饮食原则没有什么特别,但有一条,不能破,就是邹燕勤的父亲邹云翔先生立下的家规: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夏天那么热,还要拒绝冷饮?“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性别,都要少吃冷饮:
青岛一男子因豪饮冰啤酒,没想到回家睡到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最终诱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而女性不但要一年四季少碰冷饮,冷水澡都要少洗,不然痛经、月经不调都会找上门,长期冷饮影响月经,还会造成口臭。
孩子如果长期吃冷饮,脾胃也会受伤,继而让肾受伤,孩子体质也渐渐变差,导致经常感冒,生长速度变慢,厌食挑食,而且发展出慢性病,如鼻炎、咽喉炎等。
▲ 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和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温长路:穿凉席、过早露脚(脚踝),脚受凉,会引发多种疾病
随着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爱美的姑娘们纷纷穿上了夏装,换上了凉鞋。但是切记:寒从脚下生!
脚位于躯体的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的供应较少,加之脚的表面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较差,脚部的皮温相对较低。
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 36.5~37℃,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 25℃。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脚掌受凉,可反射性地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
有人实验,把双脚放在 4℃ 的冷水中,鼻黏膜温度就明显下降,几分钟后就会有鼻涕、喷嚏出现,感冒则接踵而来。寒邪侵犯脚之后,还会影响心脏,亦可引发胃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腰腿痛、阳痿等。
要使脚不受寒的办法很多:
加强锻炼,多活动,以保证脚部的血液供应。
选择大小、肥瘦都合适的鞋,鞋窄小不仅有碍血液循环,而且使脚周围的空气层缩小,不易保温。
睡前用温水泡脚 15~20 分钟,能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同时使脑部血液相对减少,促进人快速入睡。
睡觉时注意把脚盖好,不仅能堵塞寒邪入侵的漏洞,预防感冒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 王陇德,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陇德:别太早锻炼,早晨是“魔鬼时间”
夏天到,很多人天刚蒙蒙亮就去公园跑步或爬山,但这样做隐含很多危险。
早晨空气里氧含量较少,特别是在树林里,因为植物在夜里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寒冷会刺激身体,诱发血管痉挛,使突发事件增多。
另外,清晨血粘度高,血压容易升高,早晨还是中风、梗塞等疾病的“魔鬼时间”。
下午 4~5 点是一天中最适合锻炼的时间段,而上班族最好在晚饭后 2~3 个小时锻炼。
还有人喜欢清早去爬山,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
但是,人老腿先老,爬山的时候负重非常厉害,因为有一个腿从弯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会加速其退化和磨损。尤其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
还要注意,锻炼要循序渐进,一次大量的剧烈运动,不能替代其他几天运动所带来的健身结果。
习惯静坐生活的人,突然做出大力气的体力活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大。锻炼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必须经常坚持。
▲ 刘希彦,国学与古中医研究者,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
刘希彦:早上洗澡、洗头,阳气还没用,就消耗了
《内经》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夏天很多人一天要洗几遍澡,而且很多人喜欢早上一起床就洗澡。但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养生经验,是反对早上多洗澡的。
为什么呢?因为早晨人体在升发阳气,洗澡会大量的消耗阳气。这就相当于一天阳气还没用呢,就已经消耗了,然后还有一整天的事情需要去操劳,就只能消耗库存的气血了,那这就是在伤害自己了。
另外,早上还没吃东西就去洗澡,等于还没有补充能量就去消耗能量。早晨空腹洗澡,造成气血亏虚的病人非常多,哪怕他平时没什么太坏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身体虚寒,百病丛生。如果一定要在早上洗澡,可以选择早饭结束半小时之后。
早上洗澡的生活习惯是从西方传过来的,那么西方人有没有受伤害呢?也有,只是对西方人的伤害没有对东方人大,因为西方人体质偏热,他们本身就是一个阳气偏旺盛的民族。西方人和东方人是两个品种,先天差异很大,本来就应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而现在我们照搬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 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
罗大伦:吃海鲜、小龙虾的人,真勇敢!
现在又到了吃小龙虾、大闸蟹、海鲜的季节,但是,现在的肉包括海鲜的问题太多了。有国外的学者统计,说目前往家畜身上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激素和抗生素,有两千七百多种,这些药物保证了,动物可以快速、安全地长大,长得肥胖,肉多。但是,各位想想,这些东西最后可都是我们跟着吃了啊。
我的一个兄弟,妻子患了乳腺癌,我问她喜欢吃什么,结果她是非常喜欢吃虾,一顿自己可以吃两盘,这里面有很多雌激素,乳腺癌就是和雌激素紊乱相关的。
大家都说海参好,我也知道,那是养生的东西,但是现在也是饲养的,为了除去池子里面的水草,需要往里面撒药,这些药,海参就不吸收吗?
还有螃蟹,什么大闸蟹的,以前都是秋季才有黄啊,后来我发现,如今任何时候都有黄了,我的母亲曾经连着买螃蟹吃,说都有黄,我突然醒悟,这个季节怎么会有黄呢?绝对是用激素了,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坚决不让母亲再买了。
所以有人说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不算勇敢,现在敢吃螃蟹的人,才是真的勇敢呢!
罗大伦:贪凉喜风,影响女性健康
在现代社会,虽然妇女有些问题可以向医生讲了,而且女医生也很多了,但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事情却远比古代多了起来。为什么呢?是寒邪多了。
在东南亚行过医的大夫都说,非常奇怪,在那边大夏天的有许多我们冬天才有的病,仔细一考察,原来那边夏天的空调开得非常足。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女性,因为女性在夏天穿得都比较少,有的人还把腰都露在外面,这样,寒气最容易伤害到她们。
中医认为,妇女的身体最怕气血凝滞,因为妇女的胞宫等生理系统,都要依赖血液的温养,一旦遇到寒邪袭来,正气不足的人气血就会凝滞,这样对妇女来讲就会产生威胁,尤其是在生理期的时候,气血凝滞以后,淤积就会难以排出,这样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里面妇科的方子很多都是使用干姜、艾叶等温热药的缘故。
▲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郝万山:夏天脾气别暴躁,不生气就不生病
夏天心火旺,很多人动不动就生气、上火,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一个健康的人,能够用理智控制情绪和一切行为。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常常十分拥挤,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真是难免。说个对不起,没关系,相视一笑,相安无事,这就是健康人的行为。
可是有时候一方会先骂,什么人呀,你有病呀!?另一个就说,你才有病呢!于是就对骂起来,甚至动起手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他们就患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
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最重要。但如何保健康呢?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发现,90% 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所以我要和大家说,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夏天到底怎么过?热着过!
说了这么半天夏天不能做什么,那夏天要怎么过才好呢?三个字——热着过!
就像开头讲的那句俗语:“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时期,也是阳长阴消的季节,还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
因此,人体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
吹冷风不如流一身汗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
古语还有个说法,叫“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夏天不要一个劲儿的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人本身就要是顺应自然,冬天接受寒冷的刺激,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而现在我们夏天到哪里都是空调,冬天又大都在暖气房里呆着,过得太舒适了,身体自然会出毛病。
所以,夏天就应该让自己大汗淋漓,身体才痛快!
夏天不宜剧烈运动,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适宜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既能祛暑降温,又能有效锻炼肺功能。
此外,还可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但切忌过度锻炼、带病健身,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喝冷饮不如喝热茶
夏天很多人会喝冰水、碳酸饮料、凉茶等来消暑,但过多饮用易伤脾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 周俭教授指出,虽然天气热,其实喝热茶比喝冷饮更解渴更养生。因为:
饮用热茶能促使毛孔张开,促进汗腺的分泌,体内的大量水分通过皮肤上的毛孔渗出并蒸发掉,同时带走体内的热量,使降温效果更好。
热茶能起到良好的利尿作用,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热茶还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热茶中的茶多酚、果胶、氨基酸、糖等物质,可与口中唾液发生反应,滋润口腔,使人产生清凉的感觉。
凉水冲澡不如热水泡脚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运动之后,全身毛孔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这时,如果立即冲凉,寒凉之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
夏季“热养”不如多用热水泡脚。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的根,就如树根之于整棵树的重要性,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以 42℃-45℃,温暖舒适为宜。
吃凉菜不如泡生姜水
热天,很多人喜欢吃凉菜解热气,还有的喜欢把凉菜放到冰箱里冻一冻再吃。其实大错特错,爱吃凉菜与爱吃冷饮一样,容易伤脾胃。不如多喝点生姜红糖水。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调以适量红糖,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并且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夏天咱们把这个“热”关闯过去,冬天就不会有太多的“冷”毛病!赶快也提醒更多朋友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例假痛经痛到想死?宫寒到底怎么办?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0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695分享邀请回答150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出现这四个变化,老爸可能进入更年期了!
父爱如静默的山,父恩如深邃的海,我们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念叨着妈妈更年期的烦恼,却遗忘了壮硕强健的爸爸也会变老,男性也可能深陷更年期的泥沼。让我们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男性学)李宏军教授一同直面男性更年期,了解父亲,关爱父亲,过一个健康科学的父亲节。
李宏军教授
泌尿外科医学博士,男科学博士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与郭应禄院士共同主编中国第一部男性更年期的学术专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男女:跳崖式VS下坡式
尽管男性更年期与女性更年期在年龄发生阶段和临床症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出汗乏力、骨质疏松、肌肉丧失和认知功能改变等,但由于男女性的生理基础、解剖结构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男性和女性更年期在发生时间、发展进程和症状表现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
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岁~55岁之间,是成长衰老的必经过程,时间约持续5~10年,一般在55岁之前结束,由于雌激素水平突然的显著下降,症状明显,因而被称之为“跳崖式”。
男性更年期较女性晚,一般在50岁~65岁之间(甚至在更大年龄段内波动),男性雄激素水平的下降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被称为“下坡式”,约40%的更年期男性有临床症状,大部分男性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度过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普遍存在潮热、盗汗、失眠、疲乏、情绪波动、健忘、脱发、骨质疏松和关节疼痛等症状。男性更年期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和规律性,多数患者症状各异且不显著,加上男性主观上也不愿接受患更年期综合征的事实,致使其在发达国家的有效诊治率也仅有10%。
在我国,很多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辗转于老年科、心内科、骨科、内分泌、中医科甚至精神科,来协和就诊的重度患者中约20%有轻生倾向,10%伴有轻生行为。因此,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男性更年期,不发则已,一发需警惕
我们祝福每一位父亲都能够平稳度过更年期,但必须知己知彼,提前了解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及危害。
首先要警惕性情和精神层面的变化,如忧伤郁闷、喜怒无常等情绪变化和胡思乱想、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反应迟钝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中年“油腻”之“三高”。与女性更年期发胖神同步的是,男性的皮下脂肪也会更丰富,辅之以机体功能紊乱的强大助攻,增加了男性更年期患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的几率。
激素缺乏导致性功能障碍。正如女性更年期与雌激素的分泌有关,男性雄性激素部分缺乏是男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男性常会出现早泄、阳痿、性欲减退、精液量少等性功能障碍,这对男性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生育能力下降影响家庭和谐。如今,患有不育症的男性越来越多,国家生育政策的松动增强了中年男性的生育愿望却也凸显了中年不育的压力,使得40—50岁成为男性不育的又一个高发年龄段,这对有生育需求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更年期男性多发的“三高”,也会对生育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男性更年期是一个双刃关卡,成功过关就可以风平浪静,开启完美的晚年生活,有人将其形容成开启男人的“第二春”;闯关失败则后患无穷,甚至可以让个别更年期综合征男人悲惨地告别这个世界。面对这一挑战,辨别与判定非常重要。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自我判定
父亲的形象或宽厚仁爱,或深邃寡言,他们的喜怒不形于色,惯用沉默的坚忍和厚重的爱来回应一切,直到有一天,他们开始变得脆弱、无力、易怒甚至暴躁。研究表明,男性更年期症状缺乏普遍性和规律性,你所见到的症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那么我们该如何揪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蛛丝马迹呢?简单的问卷调查可帮助初步判断。
(1) 是否有性欲降低?
(2) 是否觉得精力不足?
(3) 体力和耐力是否减退?
(4) 体重是否减轻和身材变矮?
(5) 生活乐趣是否减少了?
(6) 是否垂头丧气或脾气暴躁?
(7) 勃起能力是否降低?
(8) 近期体育活动是否减少?
(9) 是否一吃完晚饭就想睡觉?
(10) 工作表现和效率是否退步?
注:如果你的患者对第1和第7个问题回答“是”,或者对任何其它三个问题回答“是”,那么受试者即被认为可能存在PADAM(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由于不能反映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这个问卷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用作PADAM诊断的初筛。
请仔细核对下列的哪些症状发生在你的身上?并请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进行标记。
(1) 一般健康的感觉下降;
(2)肌肉关节疼痛;
(3)多汗;
(4)睡眠障碍;
(5)嗜睡并经常感觉疲乏;
(6)容易发脾气,易怒;
(7)精神紧张、坐立不安;
(8)焦虑、惊恐;
(9)体力衰竭、缺乏活力;
(10)肌力下降、感觉虚弱;
(11)情绪压抑、抑郁;
(12)感觉不在正常状态;
(13)感觉筋疲力尽、处在最差状态;
(14)胡须生长减慢;
(15)性能力与性生活频度下降;
(16)晨起阴茎自主勃起次数减少;
(17)性欲望下降。
此外,您是否具有上述17个问题之外的主要症状?如果有,请具体描述。
注:对上面的17个问题逐一回答,每一个问题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划分为:没有、轻微、中等、严重、特别严重五个级别,分别记分1、2、3、4、5。总分越高,病情越严重。作者推荐积分在17~26的为基本正常;27~36为轻度异常;37~49为中度异常;50分以上为严重异常。这一问卷在判断雄激素缺乏方面的敏感度83%,特异性39%,适用于临床诊治。
李宏军教授提示:如果对男性更年期有关症状进行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不仅可以推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时间、降低发生率,还能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医疗开支。因此,一旦怀疑存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最好去医院的泌尿外科或者男科检查,让专家来帮助判断你是患了老年常见病,还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男性更年期的健康处方
雄激素部分缺乏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绝非唯一原因,还有众多相关疾病、精神心理、社会家庭、外界环境等因素会影响男性更年期进程。因而,男性更年期的“通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男性来说,应该规律作息,饮食、睡眠、学习与工作都要保持规律。
改善更年期症状的最有效方法是:乐观的情绪+和睦的家庭生活+适宜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除药物治疗外,适度且规律的户外活动可帮助吐故纳新,舒展四肢,愉悦心情;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等,可以减缓睾酮水平的下降;主动学习一些更年期常识可帮助悦纳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从而泰然应对各种负面症状;应学会理性制怒,用理智来控制内分泌紊乱带来的怒火;要寻找合理的发泄方式,在深陷负面情绪时,或采用自我疏导或诉诸他人的方式,以释放内心郁结。
家庭的关爱是男性更年期的良药。妻子与儿女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直接见证者和受影响者,也应该成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康复的积极参与者。妻子及子女的关怀可以减少更年期男人的孤独与恐惧感,同事的敬重可以让老年男人减少失落感。妻子的体贴、安慰很重要,夫妻联盟在大敌当前应当达成统一战线,彼此体谅关怀,忍让对方的“病态”,在拉锯战中不断磨合调节,找到最佳状态。
做儿女的,应尽可能地体谅劳苦功高的老爸,用青春气息感染父亲,用贴心的话语安慰父亲,用耐心的耳朵倾听父亲的心事,哪怕实在听不下去,也可以换个话题转移一下注意力,避免两军对垒直接开战。
通过控制饮食实现体重管理。多食清淡食物,但不偏食,餐量合适,戒烟酒。需注意,严格的素食主义并不可取,适当补充一些肉类食物,有助于人体睾酮的合成与分泌,还有利于整体健康和抵御其他疾病。避免饮食辛辣等刺激,方可以保持血管敏感性,减少血管舒缩症状。
中老年男性, 往往身兼丈夫、儿子和父亲的三重身份,请不要让你的爸爸在压力之余再被更年期压垮,了解男性更年期,做科学敬老爱老的好儿女!
文字:刘晓坤整理
编辑:郭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