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严重的类似焦虑症与抑郁症,社交恐惧,抑郁症,强迫症的症状

抗抑郁药和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的治疗_好大夫在线
抗抑郁药和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的治疗
全网发布: 17:50:40
发表者:颜文伟
(访问人次:49251)
一、抗药:&& & 与有关的神经递质有两种: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5HT与情绪或焦虑、及强迫有关;NE与情绪或焦虑、及自我控制能力(注意集中能力)有关。是否因此也有两类?症状表现是否有所不同?对于这个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澄清。那么,既能增加5HT、又能增加NE的抗药,是否疗效更为好些?迄今也没有得到事实证明。&& & 所以,在临床上,一般都先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例如氟西汀等。它们的药理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对5HT的‘回收’,从而增加突触间隙里5HT的浓度,让它们持续从事信息传递的工作,于是信息的传递通畅了,情绪就好转了。&& & 有的药物是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例如托莫西汀(择思达)和瑞波西汀,其药理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对NE的回收,从而增加突触间隙里NE的浓度。实践证明它们治疗的效果、没有SSRI好。所以这类药物已被转型,用以治疗多动症和人格障碍,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 至于能够既顾5HT和NE两方面的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从理论上说,似乎效果应该较好。但是临床实际应用的结果,说明他们的本领也并不见得比SSRI更好。有人报道,这些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还是在于5HT方面,仅在剂量很大的时候,才会影响NE。&& & SSRI有6种,基本药理作用实际上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副作用;而治疗剂量当然也不一样。(1)最老牌的是氟西汀。每片20毫克。80%病例的治疗剂量是每天20毫克,20%病例每天需要40毫克或更多。所需剂量为何有大有小,其实并非疾病严重程度所致,而是由于患者肝脏将药物代谢破坏多少的结果。它的半衰期长达1周以上。所以每天只需吃药一次。由于少数病例在晚上吃药后,有可能影响睡眠,所以一般都主张在上午服用此药。(2)帕罗西汀是第一个仿品,每片也是20毫克。剂量和疗效,均与氟西汀相似。少数病例在服药后有些嗜睡,于是药厂就此宣传,帕罗西汀可以治疗焦虑。其实焦虑与,是症状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增加了5HT之后,焦虑与都会好转。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在消除焦虑症状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此外,这两种药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从而增加它们的血浓度,因此在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必须加以注意。(3)舍曲林是又一仿品,它的特点是较少影响其它药物的代谢。但是它每片只有50毫克,实际上只相当于半片氟西汀或帕罗西汀。所以,80%病例的舍曲林治疗剂量是每天100毫克,20%病例需要每天200毫克或更多。(4)西酞普兰是另一仿品;它也较少影响其它药物的代谢。每片20毫克,疗效与氟西汀20毫克基本上相当,或稍差一些。(5)艾司西酞普兰,是西酞普兰的‘妹妹’(西酞普兰是左旋、右旋两种西酞普兰的混合品;左旋的有药理作用,右旋的没有药理作用。艾司西酞普兰则是纯的左旋品)。每片10毫克,与西酞普兰20毫克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药价就贵多了。以上5种,半衰期都在1天以上,所以每天只需服药1次。(6)氟伏沙明,是第6种,每片50毫克,半衰期只有6到8小时,所以必须每天服药2到3次。它的副反应是6种SSRI中最多的;它对其它药物代谢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用氟伏沙明治疗,剂量至少每天2到3片,有的患者需要加倍。&& & 一般说,用SSRI治疗,疗效并不会立刻发生,至少1到3周,才会开始显现。见效后,应该仍以该剂量继续服用至少半年以上。&& & 如果疗效不够理想,可以并用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托莫西汀或瑞波西汀。& & 当然,也可加用马普替林这种选择性比较偏向于NE的抗药。它的治疗剂量为150毫克。由于它的代谢会被氟西汀、帕罗西汀、或氟伏沙明所抑制,因此在合用时只能用其半量,小心发生意外。如果马普替林与舍曲林或西酞普兰合用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此外,马普替林(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一样)如果超量服用的话,就有中毒致死的危险,所以必须妥善保管好药物,不能让患者自己随意服用。& & 另一种方法是,换用或并用既顾两方面的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 & 如果疗效仍再不够理想。可以加用米氮平。米氮平的药理机制与上述药物不同。它的作用是阻断那些给神经细胞反馈信息的受体,于是,神经细胞就误以为神经递质不够、从而多加生产。由此看来,它可以与以上抗药的作用协同互补。它有明显的嗜睡副反应,或许有利于晚上睡眠,以补SSRI之不足。但是它的副反应也比较多,往往有些轻度浮肿。特别应该重视的是,它有诱发或加重强迫的可能。&二、怎样选用抗药?&我的经验和习惯是首先选用氟西汀。(1)因为它是当年划时代的产品,是新一代抗药的元老。全世界已经有7千万人服用过此药。经过那么多年、那么多病例的应用,证明它是副反应极少、疗效十分可靠的抗药。除了少数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时,可能有些胃部不舒服之外,几乎什么副反应都没有。有的患者看到说明书上写了那么多副反应,感到疑惑。实际上,国外时行诉讼,如果一旦发现服药后出现了说明书上没有写过的副反应,就会诉讼、要求赔款;所以药厂就把千万例中、极为偶见的个别例子,也写在上面。(2)特别是它的半衰期很长,即使漏服1天,也没有影响。况且,从性价比来看,氟西汀是最实惠的;因为治疗,至少服药半年以上,所以药价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至于有人提出它‘见效较慢’的看法;其实只是药厂之间进行竞争宣传而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并没有可靠依据。实际上,凡是见效慢的病例,随便换用哪种药物,见效都慢;凡是见效快的病例,随便应用哪种药物,见效都快。(3)当然,氟西汀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病例,在患者同时有睡眠不佳的时候,我往往让他在晚上加服马普替林50毫克;既可有助于睡眠,又补充了NE,或许更有助于的康复。也可以并用米氮平。首次试用每晚15毫克。如果没有明显副反应,才加到30毫克。一般比较难治的, 40毫克氟西汀、合用30毫克米氮平后,往往都能够很快见效。&三、奥氮平、喹硫平、或阿立哌唑,是否治疗的“增效剂”?&& & 不少药厂都宣传说,他们生产的这些抗精神病药,都能够治疗,可以作为“增效剂”。实际上,这些都是靠不住的杜撰。我记得,有一次,礼来药厂召开专家座谈会。我就说过,服用奥氮平(再普乐)时,往往会诱发,所以建议把氟西汀(百忧解)和奥氮平做成一种两药合在一起的药片。当时,药厂的一位外籍高管对此表示十分重视。后来就居然出现了这种药片;并且向FDA申请了应用。在申请的时候,他们申请了‘治疗’。& & 其实,不论奥氮平,还是利培酮,还是喹硫平或阿立哌唑,它们都会阻断5HT受体,都有诱发的可能(称为‘药源性’)。既然它们都能够诱发或加重,怎么又能够治疗呢?怎么能够称为治疗的“增效剂”呢?在逻辑上岂不十分矛盾吗?况且,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奥氮平等药并不能治疗,相反地,常常导致。& & 记得曾经有一位病人,来自云南某地委。他由妻子陪同去北京找过三位精神科老教授,都诊断他为;用过各种抗药,一点也没有见效。于是,到上海来找我。在面诊时,他痛哭流涕,完全是一副的模样。但是他说了一句话,让我产生了疑问。他哭着说,“我没有问题啊!”他妻子就安慰他“你是没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让你到北京和上海来呢!”。他却说“我没有问题,他们却把我‘双规’了”。原来他有很明确的被组织‘双规’的被害妄想。我就此纠正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停了抗药,改用奥氮平,仅只两星期,就明显好转。如果这个病例让药厂知道了,岂不是一例典型的“奥氮平治疗好了难治性”!&四、应该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 从分子水平看来,的问题也在于5HT的传递出了问题。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设法增加5HT的传递。凡是能够增加5HT的传递的药物,就能够治疗;所以上述的SSRI就是首选。凡是有一点资质的精神科医生都知道(连百忧解的说明书都写了),治疗时,药物剂量必须是治疗剂量的两到三倍。如果用氟西汀,必须每天40-60毫克。如果用舍曲林,至少200毫克以上。从理论上说,度洛西汀或文拉法辛,也应该能够治疗,但是实践结果说明他们的效果不够理想,比不上SSRI。& & 与前面说的抗药一样,那些药厂,如今也在拼命宣传,他们生产的奥氮平、阿立哌唑、或喹硫平,都可以用作治疗的“增效剂”。其实,这些药物都会阻断5HT受体,阻碍5HT递质的传递,所以都会诱发或加重。甚至,平时可以作为抗药应用的米氮平,就因为具有阻断5HT某一部分受体的作用,也会诱发或加重强迫。所以,对伴有强迫的患者,我们就不宜选用米氮平治疗。& & 在6种SSRI中,对于疗效最可靠、最肯定的是氟西汀。最差的是氟伏沙明。氟伏沙明是最后一个进入我国市场的SSRI。当时,抗药这块‘蛋糕’已经被分割光了。该药厂的策略是另找出路:大力宣传“氟伏沙明是最好的治疗的药物”。于是,不少不明真相的医生便误信为真。&五、焦虑症应该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 焦虑症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急性焦虑症,又称为‘惊恐发作’;另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症。& & 焦虑与,是一件事物的两面。患者,十之八九都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焦虑症患者往往都有。特别是‘惊恐发作’,往往是早期发作的一种表现。患者一下子觉得自己得了严重疾病,焦虑紧张、全身发抖、甚至感到即将病死(‘频死感’)。往往立刻要求送医院急诊,到了医院,病情立刻明显好转。回到家里,不一会儿,又再次发作……。& & 治疗的方法是:临时可以用安定类抗焦虑药,但是根本解决的方法,还是应用SSRI,增加5HT。&
发表于: 17:50:40
颜文伟大夫的信息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颇有研究。
颜文伟,精神科主任医师,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数十年来一直在上...
颜文伟的咨询范围:
患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欢迎您与我沟通有关您的疾病问题,但是,我需要您提供如下信息:
1、简单病情描述:
曾经就诊的医院
曾经的诊断
以往的药物治疗:品种?剂量?
目前的情况
2、请先看看我的几篇主要文章;很可能你要提的问题、在文章里都已经有了答复。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大学生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体育干预治疗
2010年第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以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为个案,对每种症状2名共6名大学生心理障碍患者进行体育疗法干预研究。在深入了解被试者情况、分析其致病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把针对性体育疗法、一般体育疗法及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制定体育疗法方案。经过8周的体育疗法干预实验,分析体育干预前后的观察记录和问卷测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体育疗法干预后相关因子均有所降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促进,但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中国论文网 /6/view-2914187.htm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51-05      文献资料显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与神经衰弱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杀手,大学生心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大多数都是与环境和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人际沟通障碍等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同时也与性格、挫折或损失引起的不安全、自卑自闭心理等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心状态与体育运动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具有改善的作用。目前体育疗法主要应用于病理学的临床治疗,在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大学生心理障碍领域应用还不多。本研究尝试将体育疗法引入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过程,进而验证体育疗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1)实验程序。   (1)抑郁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前测(BDI-SCL90-Lenore Rodloff量表)一体育疗法一后测(BDI-SCL90-Lenore Rodloff量表);   (2)焦虑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为:前测(MAS-SCL90-SAS)一体育疗法一后测(MAS-SCL90-SAS);   (3)强迫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为:前测(SCL90-Y-BOCS)一体育疗法一后测(sCL90-Y-BOCS)。   2)被试者选取。   本研究的样本为经测定的有轻中度以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症状各2名大学生。根据研究需要,选取的A、C、E被试者分别是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B、D、F被试者是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对6名被试者进行各为期8周的体育干预治疗。   3)测量工具。   (1)本研究针对抑郁症采用用于评价抑郁严重程度。可以用于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病情好转的程度,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患者的心境的BDI Beck(抑郁自评问卷)。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lO个因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下同)以及根据抑郁症状量表改编的用以描述抑郁的心境(悲伤、享受生活)、思维(悲观、失败)、动机(启动工作、社交)以及生理(胃口、失眠)4个症状转变程度的量表。   (2)针对焦虑症采用用于测定焦虑水平变化的MAs(显性焦虑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SAS(焦虑自评量表);针对强迫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被设计用于评定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和类型的Y-BOCS(耶鲁一布朗强迫量表)。   (3)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被试者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测试,结合行为观察和4个维度的心理状况评定验证体育疗法效用,从中确定样本在接受体育干预和未接受干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4)实验过程与控制因素。   研究中体育疗法的主试者,事先和被试者进行面对面深人交流,与被试者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与依赖感。观察记录由被试者的辅导员、主试者结合被试者本人的治疗日记进行。在每次实验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实验程序进行详细规划及推演,调节好心情,力争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被试者保持耐心和亲密的交流。   一方面,本研究根据体育疗法干预前后测试的结果和被试者的行为观察记录、训练日记,采用反馈法、比较法对体育疗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被试者的辅导员和亲友对被试者的进步也有感受,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体育干预的效果。   被试者保持原有心理辅导活动不变,保证实验期间不服用相关药物、不放弃治疗、不参加其他的心理健康培训,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干预治疗。   5)体育疗法实验方案。   被试者A,男,19岁,轻中度抑郁症,主要是由疑病,并对疾病过于担忧引起。设计的体育疗法项目以锻炼腹肌为主,采取胃部按摩、仰卧起坐、空中蹬车、腹式呼吸等简单易行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B,女,22岁,重度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受到重大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对现实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采取呼吸体操、瑜伽和放松体操等几项简单易行的放松减压、调节情绪的针对性体育疗法。   被试者c,女,19岁,轻度焦虑症,主要是以考试焦虑和学习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设计的体育疗法项目以放松和调节情绪为主,采取呼吸体操、瑜伽、慢跑和放松体操、腹式呼吸等简单易行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D,女,19岁,重度焦虑症,主要是由于不自信和缺乏人际交往造成的社交恐惧引起的。以提供大量的交流机会,参与方式灵活多样、轻松自在、没有严格的规则约束、很容易和大家融为一体的集体疗法为主,采用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慢跑以及调节情绪的腹式呼吸、呼吸体操等几项简单易行的放松减压、调节情绪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E,男,23岁,轻度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看到刀状物就想到可怕的场景,其强迫症状并发抑郁。以调节情绪、减轻焦虑不安为主,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采取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   被试者F,女,21岁,重度强迫症,主要是以强迫行为对抗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为减轻其对乙肝的恐惧和焦虑,因此自我设计洗手这种仪式性行为对抗强迫观念。采取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为主,以取代其强迫思维的刺激引发的行为。   以上针对性体育疗法方案均结合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疗法的针对性方案、一般方案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进行治疗。实验分3个阶段,共8周。第1阶段(2周)为调理身心阶段,第2阶段(4周)为调适心理阶段,第3阶段(2周)为巩固提高阶段。      1.2 观察法   采用参与性观察,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对被试者进行观察,从社交沟通方式、学习能力、情绪表现和躯体化4个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同时要求被试者至少每周写一次治疗周记,从中了解
其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疗法干预前后行为观察结果   表1-3的行为记录表明,在社交沟通方式、情绪表现、学习行为、躯体化方面,体育疗法干预后6名被试者在这4方面的状况均比干预前有所好转,体育疗法的效果在观察记录的前后对比中得到体现。      2.2 干预前后SCL-90阳性项目测评结果   1)干预前后6名被试者的阳性项目数均有所下降,提示体育疗法对于缓解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确实有效果。   2)下降最多的分别为B、F、D被试者,分别为减少了25、23、21项,他们都是相应症状的重度患者,提示体育疗法对其症状的效果比其余3人要好,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其干预后的阳性项目数仍高于基数。   3)6名被试者的阳性项目数离基数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验后仍需继续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巩固体育疗法效果,彻底根治心理障碍,防止心理障碍复发。   4)大学生焦虑症的2位患者干预前的阳性项目数与抑郁症、强迫症患者相差不多,但下降幅度却较之为小,说明对大学生焦虑症的体育疗法方案仍需进一步修订,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5)体育疗法对于治疗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效果不同,从实验的结果可见,体育疗法的效果对于重度症状要好于轻度症状。这与拉方丹及其同事进行的研究的结论“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身体锻炼的程度也越大”是相符的。这可能是中度或重度症状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与较轻度症状有更大的下降空间有关。      2.3 干预前后抑郁症Beck抑郁自评问卷的测评结果   BDI测试结果表明,干预前A被试者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干预后分数低于基数,已经进入了无抑郁状态,抑郁总分减低了18分;干预前B被试者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干预后总分下降了33分,转为轻中度抑郁症,但是分数仍然高于基数,仍需要继续努力,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定期接受心理辅导,以彻底摆脱抑郁症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      2.4 干预前后Lenore Rodlloff抑郁症状量表测评结果   根据测评结果,自身纵向比较,两人的各个项目均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B被试者仍需要继续努力,这与心理访谈、行为观察、BDI、SCL-90的结果一致;横向比较,干预后两人在同基线的前提下都有所进步,两人的“心境”和“生理”维度进步相对是很明显的,说明体育疗法主要发挥了体育在调节情绪、增强体质、调理身心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方案,适度的体育锻炼,加上心理辅导是防治大学生抑郁症良好的主动干预方法。      2.5 干预前后焦虑症MAS测评结果   根据测评结果。干预前c被试者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焦虑症,干预后结果显示,c被试者的分数低于基数,已经进入了正常焦虑状态;干预前D被试者为严重焦虑症患者,干预后的结果显示,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转为轻度焦虑状态,但是分数仍然高于基数,与正常的无焦虑临界值仍有差距,提示D被试者仍要坚持体育锻炼,直到身心完全恢复健康。      2.6 干预前后焦虑症SAS测评结果   根据SAS总分测评标准,在基线相同的前提下:   1)干预前c被试者的测试分数高于基数,表现为轻度焦虑症,干预后显示,标准分降低了16分,为40分,已经低于50分的基数,进入了正常的焦虑状态;   2)干预前D被试者的测试分数大大超过基数,表现为严重焦虑症,干预后显示,标准分降低了40分,为44分,已经低于50分的基数,其焦虑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2.7 干预前后强迫症Y-BOCS测评总分   1)干预前E被试者测评总分高于基数,表现为轻度强迫症,干预后显示,总分减少了7分,强迫症状有所好转。   2)干预前F被试者测评总分大大高于基数,表现为中度强迫症,干预后显示,F被试者强迫症状大为好转,总分减少18分,已经达到了正常状态的临界值。      3 讨论      1)从实验的效果来看,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体育疗法的效果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来说要好于轻度症状。这可能是中度或重度症状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较轻度症状有更大下降空间有关;体育干预效果有个体差异,原因可能包括:(1)心理障碍有轻重之分,要想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完全摆脱不良状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2)心理障碍的复杂性、同病性、个体差异性使得治疗的难度加大;(3)可能针对性体育疗法方案尚不够完善,时间可能也不够长;(4)体育疗法实验后各被试者仍需要坚持进行体育疗法锻炼,以使自己彻底摆脱心理障碍的困扰,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干预前后在控制因素得到保证的前提下,6名被试者的行为观察记录、测试结果是一致的,结果的一致性提示体育疗法对调适大学生心理障碍能够产生效果。   3)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被试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中度或重度症状的体育疗法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4)通过实施体育疗法,被试者的身心健康均得到了促进,同时这种被试者感觉得到的促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治疗的意愿和积极性,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并且他们都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心理障碍复发,用更好的身心状态面对生活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5)体育疗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作为大学生心理障碍治疗的唯一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同时,实验的控制因素很重要,这保证了实验不受外界干扰,被试者的体育疗法干预结果真实可信;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疗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玉山.中国大学生健康状态与生活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8-36.   [2]杨茜.瑜伽对女大学生抑郁倾向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75―80.   [3]肖丽琴.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体育学刊,):80-82.   [4]David H B[美].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5]高青竹,顾福颖.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辽宁教育研究,-35.   [6]扶健华,胡活伦,周成.体育行为疗法干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0-33.   [7]万才贵,罗贤才.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体育辅助疗法[J].南昌高专学报,.92.   [8]何洁.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调节[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88.   [9]柴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生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6.   [10]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0:4.   [11]王晓.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5.   [12]苏连勇.体育社会问题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3]李宗浩,毛振明,周爱光.体育人文社会学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   [14]樊新生.体育教学如何增进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体育学刊,):40-4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129)
&&&·&(152)
&&&·&(2824)
&&&·&(4081)
&&&·&(3955)
&&&·&(14650)
&&&·&(15534)
&&&·&(11034)
&&&·&(17611)
&&&·&(16675)
&&&·&(16654)
&&&·&(14422)
&&&·&(11076)
&&&·&(17030)
&&&·&(13307)
&&&·&(7250)
&&&·&(14768)
&&&·&(9186)
&&&·&(13638)
&&&·&(4177)
第1页 共4页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症与抑郁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