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哪里可以卖血骨髓

7岁男孩患病 爸爸为骨髓移植费用街头叫卖(组图)|男孩|骨髓移植|患病_新浪育儿_新浪网
7岁男孩患病 爸爸为骨髓移植费用街头叫卖(组图)
■可爱的张艺涵。
■张建永在街口叫卖。
  每天,在新华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西南角,你总能见到一名男子推着小车在叫卖农产品。在这个摊位前,不光有一袋袋的农产品,还竖着一块牌子,写着“爱心汇聚,滴水成海,爱心义卖”的字样。牌子上的照片里是一个戴口罩坐在病床上的男孩,脸上没有笑容,眼神中露出超出他年龄的成熟与坚毅。这是怎么回事呢?
  昨日上午,这个叫张建永的男子又在叫卖着他的农产品。小小的摊位上,摆着玉米面、小米、红薯、苹果和大枣。张建永说,这些农产品来自他灵寿老家,都是自家种的,来此售卖也是无奈,因为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张艺涵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急等钱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他说牌子上这个男孩就是他儿子张艺涵。
  张建永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儿子总喊腿疼。到了2014年底,孩子总是发烧咳嗽,那年12月24日,在省儿童医院确诊,孩子患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治疗的方法只有一个——骨髓移植。
  两年时间,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向亲朋借了15万元。幸运的是,孩子配型成功了。医生表示手术费用大约要30万元,后期治疗费用还要10万元左右。张建永才不得不跑到街头,每日叫卖农产品,以此换取手术费用。
■再苦、再累、再冷都无所谓,只要能救儿子。
■市民奉献爱心。
  如今,张建永一家三口就住在省二院附近的出租房内。从开始摆摊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起初他四处流动,现在则将摊位固定在这里,每天从早上8点出摊,一直到傍晚6点之后才收摊。这一段时间,张建永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拾圆微公益”志愿者赵娜得知情况后,找来许多爱心志愿者,大家一有空就来帮着张建永卖农产品。更多爱心市民得知消息后也来此助力。
  □文/本报记者 南开宇 图/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合肥:妹妹患血癌姐姐捐骨髓&养父烈日下卖水筹钱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合肥:妹妹患血癌姐姐捐骨髓 养父烈日下卖水筹钱
  原标题:妹妹患血癌姐姐捐骨髓养父烈日下卖水筹钱
  蒯师傅每天都要与在无菌仓内的女儿通话
  在街头卖水的蒯师傅经常收到热心市民的捐款
  双胞胎姐姐为妹妹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7月29日18时许,太阳还未落山,在合肥市政务区南二环与怀宁路交口附近的一大型广场前,两个黑黑瘦瘦的男人分别守着几箱矿泉水,等待着过往迎来的路人上前买水。最为显眼的就是他们身穿统一的白色T恤,上面印着简单的两行字“卖水,救救白血病家庭。”
  高个子男人名叫李绍明,妻子和白血病斗争三年。矮个子男人名叫蒯家富,他的十八岁养女在今年5月检查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她们都住在安医大二附院,两个家庭也因病结识。治病需要的高昂费用,让他们望尘莫及,两个男人只能顶着烈日走上街头卖水。
  A两家人街头卖水筹款救人
  12天,卖出近两百箱矿泉水,两个中年男人在高温的合肥街头一次又一次地收到了爱心市民的捐助。
  7月29日傍晚,蒯家富和李绍明又在广场前摆起摊点。旁边的展板介绍了两家的情况,写着“买瓶水吧,给白血病家庭一份生的希望,2元/瓶”。正值下班高峰期,路过的人看到这一幕,或议论或驻足。一个年轻的女孩递上100块,没有拿水转身就走了。还有一位带着小孩路过的阿姨直接把50块递到李绍明的手中。“这位阿姨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我这买水了,我都能记得。”
  今年5月23日,本报曾报道了李绍明和他妻子的故事。妻子陈忠云患白血病三年早已掏空了家底,原是出租车司机的李绍明不得不没日没夜开车挣钱。由于妻子断断续续需要住院治疗,他没法全职工作,现在不得不做起代驾。但代驾收入微薄,无法支撑妻子看病的花销。
  “若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怎么会上街卖水忍受别人的质疑。”蒯家富说,他的女儿和李绍明的妻子同住在安医大血液科。那时,女儿刚患病,蒯家富茫然失措。同为病友家庭,李绍明给了他很多帮助。这一次两人相约结伴卖水。
  一开始,两人批发了100多箱矿泉水。后来有商家得知了他们的故事后,免费送了100箱矿泉水。这12天来,两人卖水共得善款1.6万元。他们把钱存在一个账户并且相约,谁家病情急谁先用。
  B十八岁养女突患白血病
  就在前一天,蒯家富的女儿蒯蒲琴刚刚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而捐献骨髓的正是她的双胞胎姐姐汪阳倩。蒯家富告诉记者,蒯蒲琴其实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养女。
  时光倒流回1997年。在安庆望江县老家,蒯家富一直从事木工的工作。无奈婚后多年一直无子,他便辗转从江西的朋友处抱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蒯蒲琴。对女儿,蒯家富一向视如己出,悉心抚养。在女儿十岁时,亲生父母找到望江的蒯家富家。直到那时蒯家富才知道,蒯蒲琴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2013年,蒯蒲琴16岁,蒯家富带着她来到江西省彭泽县和亲生父母相认。初次见到姐姐的蒯蒲琴既意外又高兴,两个年轻的女孩很快就亲密无间。
  今年的5月2日,姐妹俩相约一起来合肥打工。然而,就在5月8日这一天,蒯蒲琴因鼻血流个不停被送往医院,当天就被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瞬间,这个十八岁少女的人生失去了色彩。
  “想都不敢想,我的孩子会得这个病。”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蒯家富决定再难也要挽救孩子的生命。
  C双胞胎姐姐忍痛救妹妹
  医生告诉家人,蒯蒲琴的病要想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而孪生姐姐汪阳倩自然成了骨髓供体的最佳人选。很快,姐姐经过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配型结果是十个点全相合。
  姐姐汪阳倩皮肤白皙,个性温柔,妹妹却性格外向。16岁那年姐妹相认时,汪阳倩感觉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而后的两年中,每逢假期,姐妹俩便在两个家之间来回走动,如胶似漆。然而,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生病打针的姐姐对即将而来的骨髓移植手术心生一丝害怕。“我怕痛,可再痛我也要救妹妹。”
  7月27日,姐姐汪阳倩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抽取。整整五个小时,她从头哭到尾。妈妈欧阳和春隔着玻璃看到这一切,也早已哭成了泪人。第二天,医生又在汪阳倩的脊椎处抽取了骨髓。做完之后,她站都站不稳,还让妈妈扶着她去二楼无菌仓看看妹妹有没有好一点。
  再过几天,姐姐身体恢复就可以正常生活了,但曾经打工的地方却回不去了。由于经常请假,老板将姐姐辞退了。现在汪阳倩打算身体恢复后找一个清闲点的工作,这样方便照顾妹妹。
  D手术顺利妹妹誓要报答姐姐
  与此同时,在二楼无菌仓的病房里,护士正在给病床上的蒯蒲琴扎针抽血。当针头快要扎进胳膊时,蒯蒲琴连忙用另一只手捂住了眼睛。她脖子右侧扎着的留置针暗示着刚刚经历过的移植手术。
  手术过后,妹妹目前状态良好。和姐姐最明显的区别大概就是因化疗落光的头发。待在无菌仓已经半个月了,小姑娘有点儿着急。“等我养好身体,我还要和姐姐一起打工挣钱。”蒯蒲琴说,她要给姐姐买好多漂亮衣服,很多好吃的。
  接下来,她还要在无菌仓待上半个月,支撑她的是心中那个“等我好了,我要报答姐姐”的信念和梦想。
  E后续费用还需几十万
  骨髓移植手术让花季少女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是伴随着希望,两家人很快又陷入了隐隐的担忧之中。医生说,即使手术顺利,后续的治疗费用最低还需三十万。前期的治疗加上这次手术的花费,已经花去两个家庭十几万的费用。农村老家能借的都借了,今后的治疗费用在哪里,蒯家富还不知道。“暂时先卖水,每卖出一瓶,我孩子就多一份希望。”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两个家庭,欢迎拨打江淮热线联系我们。哪怕只是买瓶水,也能为他们带去生的希望。
(责编:马玲玲、关飞)
聊时局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推荐|图说天下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换骨髓要多少钱,他们都不敢问
原标题:换骨髓要多少钱,他们都不敢问
10岁儿童朱奇晋(化名)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他家境贫穷,根本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医生梁靓和左念不忍小小的生命就这么逝去,近日,在网上发了求助的帖子,得到许多网友的响应。朱奇晋家住句容市后白镇,今年10岁,6岁时他经常口鼻出血,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辗转多家医院求治,得知除了骨髓移植别无他法,爸爸妈妈傻了,朱奇晋的父亲患有慢性肝炎,母亲来自贵州,平时靠种田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境贫寒,他们连骨髓移植需要多少钱都不敢开口问。但是夫妻俩始终没有放弃给孩子治疗,赚点钱就带孩子到医院输血,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上学断断续续,小奇晋今年还在读小学一年级。今年12月,朱奇晋鼻子出血不止,父母带他来到了句容市人民医院。贫困的家庭,懂事的孩子,严重的疾病,让医生梁靓和左念感到很心酸,萌生了帮孩子一把的念头。12月19日,左念医生以“烟也醉人”的网名在山水网站发表帖子:“可怜的孩子,我们一定会来救你!”帖中这样写道:“在句容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一个面色蜡黄的孩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侧鼻腔内填满了棉花,棉花上浸满鲜红的血液,只能靠着嘴巴小心翼翼地呼吸,鲜血一滴滴由满布针眼的小手输入身体,维持着他的生命。妈妈在身旁静静陪着他,告诉他好了以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他听话地点点头。他哪里知道,现在他的血小板只有正常人的千分之五,随时有大出血死亡的可能……”仅仅一天时间,帖子的点击量达三千,12月20日,网站募捐小组就将3400元现金送到了病房,有的网友看了帖子直接到医院把钱递到了患儿母亲手上。患儿母亲眼里含着泪说:“病成这样了,他还惦记着上学,催我去问问医生,哪天能好,他想去学校参加考试?”左念说,“我们只是想让全社会来关心这个可怜的孩子,给孩子一线生的希望!”宋亚君 林清智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正文
25岁青岛嫚感染骨髓 为治病卖房流浪街头(图)
母女俩漫无目的地走在台东步行街上。
房子卖了,无家可归,娘俩5日晚借宿在骨伤医院的走廊上。
程娜的双脚肿得厉害,脚面发黑。
5日上午,寒风凛冽,在台东步行街,一位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缓慢前行。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对患难母女。两个月前,孩子的父亲因尿毒症去世了,在这之前,为了给孩子父亲治病,家里的房子也卖掉了。如
今,母女俩无家可归,只能流浪街头。而更为不幸的是,年仅25岁的女儿又感染了骨髓炎,面临截肢的危险。她们在寒风中企盼着好心人能帮她们渡过眼下的难关。
丈夫去世,女儿又患病
“台东步行街这边有一对母女,她们没钱吃饭没地住宿,女儿又感染了骨髓炎。”12月5日上午,市民韩女士向本报反映。
记者随后赶到台东步行街,一位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在寒风中缓缓前行,在周围匆忙穿行的人群中,她们的脚步显得愈加沉重缓慢。
“我们今天早上刚从石家庄回来,是那边的救助站帮我们买的车票。下了火车,我就推着女儿来台东步行街了。”母亲杨女士介绍说,她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几年前,丈夫患了尿毒症,连续的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她最后被迫卖掉房子给丈夫治病,可丈夫还是在今年9月去世了。
“我女儿是最可怜的,当初我丈夫住院的时候,她还在旅馆上班,因为工作又忙又累,她的腿肿了,脚踝被袜子勒出很深的血印,女儿觉得痒痒就用手挠,最后把皮肤挠破了,久而久之就感染了……”杨女士说着流下了眼泪,不停地抚摸着女儿的头。“俺女儿看我天天在医院照顾她爸爸很累,就自己一个人忍着不敢和我说,怕我担心。有一天我回家和她坐在一起,闻到一股臭味,然后掀开她的裤腿才发现她脚踝已经严重溃烂了。”
杨女士说,当她带着女儿程娜去医院检查治疗时,医院的诊断结果让她们难以接受:“去了两家医院,医生都说伤口溃烂太严重了,需要截肢。但是我女儿死活不同意,她才25岁……后来我们在网上不停搜治疗骨髓炎的医院,最后搜到河北石家庄一家医院能治这个,我们娘俩就带着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的所有钱去了,治了一个月,确实有些好转,但是我们的钱也花光了,医院不让继续住院了,我们不得不回来借钱。”
“我要留住双腿照顾妈妈”
坐在轮椅上的程娜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但仍冻得脸部通红,脚上缠着厚厚的布,由于脚肿得厉害,她没办法穿鞋,只能套着一双棉拖鞋。
杨女士给女儿整理了下衣服 ,蹲下身来揭开一层层裹在女儿脚上的布。记者看到,程娜的双脚肿得不成样子,颜色已经变得发黑,好几处流出脓水,脓水粘在缠脚的布上,每往下撕一点,程娜都疼得咬紧嘴唇。她的双脚看起来像烤糊的地瓜。
“我很怕冷,尤其是伤口不能再冻伤了。现在伤口一直疼,两只脚每分钟都像有好多针在扎一样。”程娜说完,杨女士赶紧用布给女儿再次缠上双脚,用一只肥大的袜子套在女儿脚尖上。“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和我妈妈就不会放弃治疗,我不想失去我的双腿!我妈妈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要留住双腿去照顾她,给她养老。”程娜故意昂着头,不让眼泪流出眼眶。
娘俩一天最多吃一顿饭
在记者的帮助下,杨女士将女儿推到一处商场的楼梯口。杨女士说,他们家原先住在延安三路,卖房的30万元钱全部用在丈夫的医疗费上还不够,现在还欠医院接近1万元钱。当被问起房子卖了以后如何住宿,杨女士说,“只能睡在街头,找个避风的地方一夜一夜地就坚持过来了。有时候我也会推着女儿到医院里去过一晚。”身无分文的母女俩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我们娘俩现在一天最多吃一顿饭,买一次馒头能吃好几顿,先让女儿吃饱,我不饿。”
当被问到在青岛是否还有亲人时,杨女士叹了口气,“我在青岛还有个妹妹,但是我妹妹家里条件也不好,还患上了乳腺癌。我丈夫在青岛没有亲戚。”
据了解,杨女士一个月只有1200元的退休金,这些钱与女儿5万元的治疗费比起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我们真心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帮我们,帮我们渡过这个难关,我先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杨女士哭着说。
站在一旁久久没有说话的市民韩女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掏出100元钱递给杨女士,“大姐,你先拿着这些钱去买点吃的,今晚实在不行你就去我家过一晚吧。”但杨女士拒绝了韩女士的好意,“我们今晚在骨伤医院住一晚好了,谢谢你了妹子。”随后,她推着女儿慢慢向骨伤医院走去。
母女俩夜宿医院走廊
晚上9时许,记者来到骨伤医院想探望一下母女的情况,但是在一楼转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后来在保安的指引下,在医院影像中心前的走廊中看到了她俩。医院保安介绍说:“她们两个之前在这住过一段时间了,女孩的腿之前肿得和大象腿一样,真是太可怜了,要有好心人能帮帮这娘俩就好了”。
影像中心空旷的走廊中,母女二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由于没有任何的被褥,她们二人只能在椅子上坐着睡一晚。“外面下雨啦,挺冷的,这里有暖气还比较暖和。”程娜的妈妈一边帮女儿盖上衣服一边说。当记者问她们是否吃过晚饭时,程娜的妈妈眼里流出了泪水,原来母女二人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记者给母女俩留下一百元钱后离开。
就骨髓炎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四零一医院骨科专家陶博士,他告诉记者,骨髓炎是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像程娜这种情况,应该是细菌通过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到骨头里引发的骨髓炎,如果她能够在发现初期早治疗、早切开排脓、清创,是肯定不会达到现在这么严重的地步。现在她的脚已经变成紫黑色,说明血液流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障碍。虽说不一定非要截肢,但是要好好诊断她的肢体功能,如果肢体和周边软组织已经坏死,那么只有选择截肢才能防止感染进一步扩大。(记者 徐杰 邢成博 陆金星)“为了您,一切都应该,一切都值得” 小伙卖房捐骨髓为母治病_新华报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为了您,一切都应该,一切都值得” 小伙卖房捐骨髓为母治病
  中国江苏网9月6日讯&& 为了省钱,王玮睡在医院的过道里。
  近日,西祠胡同“六合人家”板块上一篇题为“永远爱你!妈妈得了白血病,为母亲捐献骨髓全过程”的帖子感动了无数网友,一个85后的小伙子伤感而深情讲述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截至发稿,这篇帖子的阅读量已将近两万。记者昨天采访到了这位名叫“wwboyy”的网友,他的真名叫王玮,他说:“为了母亲,一切都应该,一切都值得。”
  每天醒来先看妈妈的各项指标
  “今年3月,母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B细胞白血病,从老家过来帮我带小孩才一年多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据了解,王玮是家中独子,南京六合人,现居常州,是一名汽车销售员。“妈妈夜里发烧,连续5天,我老婆在一家私人门诊药房上班,她一看吃药没用,就提议带妈妈去大医院看看,去了以后我们就验血……”在王玮的印象中,母亲几乎从不生病,但这一次,医生却告诉他,母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B细胞白血病,并且是白血病中最危险的一种。
  电话那头的王玮哽咽着告诉记者,母亲被查出是白血病的时候,回来的路上,还采了菊花脑,晚上给他们煮汤喝。第二天王玮知道了情况准备带母亲来南京的时候,她眼泪就哗哗掉下来,一直自言自语:“以后孩子谁来带呢?”“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像母亲一样毫无保留地爱我们。”医生曾提醒王玮,母亲是高危患者,即使换了骨髓也只能活3年,“哪怕3个月也愿意!假如有一天我有钱了,妈妈没了,那我有钱还有什么意思?有钱能换回死去的亲人吗?”王玮在决定为母亲治病这件事上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从3月份发病至今,王玮的母亲化疗4次,如今是第7次入院。“我每天早晨眼睛一睁,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妈妈的各项指标!我们现在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希望妈妈好起来!”
  治疗费近百万,他卖房筹钱治病
  “前期化疗20万,后期移植顺利的话需要准备50万-70万,不包括后面的抗感染和排斥用药!”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款。但为了给母亲治病,王玮还是选择了治疗老年白血病较好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王玮告诉记者,“从家乡转过来报销比例不到30%,而且从外面买进口药需要准备20万现金!妈妈一辈子农民只有农保。”王玮的父亲是个老实人,平时里捕些鱼挣点家用,甚至从未出过远门,老伴儿的病让他一筹莫展。
  王玮想尽一切办法为母亲筹钱,“公司捐了点,亲戚朋友给了点,但这样也是于事无补。”没过几天,王玮和妻子商量,鼓起勇气找中介把房子卖了,57.5万。他说,当时就一个想法:“妈妈才53岁,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即使我们再一无所有又怎么样,活着就有希望,我们反正不会饿死在大街上。”
  “我很感激我老婆,她非常支持我!”王玮告诉记者,妻子现在一边带着15个月的孩子一边上班,基本一天24小时都在忙。“前几天夜里她给孩子泡奶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所以现在我带着孩子上班。”小夫妻俩常常一边做事,一边哭,却又互相不想让对方知道,“她每次转过身来都是笑笑的,但眼睛却是红红的刚哭过。我很心疼她。”
  为救妈妈毫不犹豫捐献骨髓
  说起跟母亲骨髓配对的事,王玮异常激动,“一开始用我舅舅的,我舅舅的和我妈就5个点匹配,也许天意安排,我和我妈妈配比8个点,最好是10个点,但那只是中奖!结果出来里面的医生护士都来拍照,说一般子女5个点,就是爸妈基因各占一半。一般姊妹才会8-10个点,你已经是个奇迹了,点数越高排异越小,风险越小。”
  没有任何迟疑,王玮甚至不关心捐献骨髓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他跟医生唯一说的话就是“请尽快安排”。捐赠之前需要打动员剂,但王玮拒绝挂保肝、保心和补钙的药水,因为很贵。打完动员剂的第二天王玮就感觉到胀痛,“只要有骨头的地方就胀痛。每天夜里发一次小烧,就这样5天过来了,第五天医院通知早晨开始捐献。因为每天都睡不好,捐献那天起来又特别早,早晨起来就头晕,莫名其妙地吐。”王玮回忆。
  捐献的过程王玮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抽血的针管比平时的粗多了,插进去很疼,前2个小时全身发冷,后面就开始全身出汗,为了省钱我没有租床位,就睡在过道的凳子上。”王玮告诉记者,手术全程大概5个小时,一共分离0.5公斤左右的血。
  冷冻干细胞想帮助更多人
  王玮和妻子现在晚上基本不做饭,给女儿吃点好的鱼和虾后,就去家旁边的超市买晚上6点过后打折的盒饭,一份6元。早上去南京,晚上回常州,王玮坐最早一班B11公交车到火车站,然后坐便宜火车特快21.5元单程票。“目前母亲还在无菌仓里,治疗费用每天需要四到七千,而且是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已经花了50多万吧,明天再去交4万,目前手头大概还剩下3万。”比起经济上的即将“见底”,让王玮更加揪心的是母亲还没过观察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父母将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所以我们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采访的最后,更让记者动容的是由于王玮的干细胞采集非常好,是别人的3倍,医院在征询王玮意见之后,冷冻了一部分,“希望我的血可以给其他家庭一线希望”。
  朱峰文记者黄欢
编辑:廉昕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哪里可以卖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