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亚急性的痘疮样苔藓和什么是副银屑病病那个比较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64例临床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年08期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6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对64例PLEV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3∶1;(2)29.69%的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93.75%的患者皮损具有多形性,43.75%症状较重者出现白细胞计数、转氨酶、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3)组织病理: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淋巴细胞、红细胞游人表皮为特征;(4)糖皮质激素、窄波中波紫外线(NB-UVB)、雷公藤多苷、四环素、甘草酸二胺等联合治疗有效。结论:PLEVA临床表现多样性,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58.6【正文快照】:
急性痘搭样苔藓样糠瘆(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PLEVA)又名痘搭样副银屑病,该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病程长短不一,预后良好,无恶变倾向。1笔者对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 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PLEV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 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辛林林,李承明,马静霖,史同新,王琳;[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素芹,丁政云,高顺强,林元珠,张增强,李彦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5期
朱慧婷;蔡念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莫惠平,潘秋荣,谭柳群;[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5期
岳佳琦,韩相宁;[J];山东医药工业;2003年05期
张立放,杨淑清,李华;[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徐国荣;[J];黑龙江中医药;2004年03期
邱颖文,吴松武,吴贤仁;[J];西北药学杂志;2004年05期
王诗鸿;[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11期
窦建卫;雷莹;王嗣岑;;[J];陕西中医;2006年04期
杨小平;杨俊何;;[J];中药材;2006年03期
赵艳美;盛梅笑;;[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5期
李振彬;王志强;宫彩霞;;[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宁波;张丽娟;;[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于艳秋;张海鹏;杜烨玮;段忠辉;;[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丁樱;崔瑞琴;;[A];200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南京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吴念祖;;[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李波;;[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刘继勇;杨帝顺;尤本明;王峥涛;陈凯先;;[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丁樱;崔瑞琴;;[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任献青;丁樱;崔瑞琴;;[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刘继勇;杨帝顺;尤本明;朱全刚;胡晋红;王峥涛;;[A];第四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林宗明;杨春欣;张永康;王国民;许迅辉;吕迁洲;任豫申;董颖;;[A];第四次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董兴刚;安增梅;[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曲政海;[N];中国医药报;2004年
莫惠平 潘秋荣 谭柳群;[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丽;[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大可;[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杨学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倪张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曹俊岩;[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任献青;[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付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柴智;[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璋璞;[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汤洪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周雯;[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李彤;[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何军;[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王霄;[D];复旦大学;2012年
杨轶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张丹凤;[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黄婷;[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杨雪;[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好,‘什么叫副银屑病’,您后来知道答案了么?能不能把答案告诉我,家人可能也是这种病,拜托了!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您好,‘什么叫副银屑病’,您后来知道答案了么?能不能把答案告诉我,家人可能也是这种病,拜托了!
牛皮癣早期症状:  初起皮损往往是红包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银白色、灰白色的鳞屑,最初鳞屑容易被刮下,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可见露出一层淡红色半透明的发亮的薄膜。出现筛状的小出血点,如同露水珠一样。hxf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扬成网今天有谁休息的吗应该看好自家网站才对啊
到这里看看吧。很详细了。。
副银屑病和银屑病应该是同一种皮肤病类型,有一点小区别而已。主要来说副银屑病的症状以红斑、丘疹、浸润、脱屑而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瘙痒为特征,病情发展较慢,呈慢性经过,按皮损状态的不同比较,可将副银屑病分为痘疮样型、斑块型、苔藓样型和点滴型四种类型。副银屑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亚于银屑病,需要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 副银屑病特点1、多见于中年,男性多见。 2、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3、皮损多种形态,可以为点滴状、斑片状。常为大小不一的淡红色及黄红色斑,境界不很清楚,无明显浸润,其上被有少量鳞屑。发展较慢,呈慢性经过。4、病人无自觉症状。5、组织病理示表皮和真皮浅层有非特异性炎症。6、 部分斑块状副银屑病可发展成蕈样肉芽肿,需长期随访。治疗要点1、无特效治疗,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氨苯砜。2、局部外用10%尿素软膏或0.1 %维甲酸软膏。3、PUVA治疗。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皮肤T细胞淋巴瘤(斑块型副银屑病):与年龄较小的儿童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的联系--《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1年05期
皮肤T细胞淋巴瘤(斑块型副银屑病):与年龄较小的儿童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的联系
【摘要】:正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和慢性苔藓样糠疹(PLC)被认为是良性疾病,未确认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I)有联系.本文报告2例儿童患明确的PLEVA,数年后转变成CTCL.例1.男性,2岁,躯干和四肢发生无症状丘疹约6个月,夏天经阳光照射后部分皮疹消退.检查见躯干和四肢散在红色鳞屑性斑片和1~3mm大小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急性痘疮样苔鲜样糠疹(PLEVA)和慢性苔鲜样糠疹(PLC)被认为是良性疾病,未确认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有联系。本文报告2例儿童患明确的PLEVA,数年后转变成CTCL。例1.男性,2岁,躯干和四肢发生无症状丘疹约6个月,夏天经阳光照射后部分皮疹消退。检查见躯干和四肢散在红色鳞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爽;杨菁;金玲;张蕊;段颜龙;张永红;;[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年06期
朱月琴;戴文森;;[J];中国校医;2009年04期
姜黄;周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07期
徐祖高;邵剑波;王芳;唐映波;姚红莉;;[J];放射学实践;2006年07期
周春菊;宫丽平;王琳;张蕊;杜新宇;刘靖;;[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郭霞;李强;;[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王文红;张碧丽;胡晓丽;李欣;李崇巍;胡坚;;[J];天津医药;2008年04期
黎阳;黄绍良;王潇娉;郭海霞;周敦华;陈纯;方建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苏改秀;吴凤岐;邹继珍;王天有;赖建铭;周志轩;袁新宇;;[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年02期
张帆;刘银华;焦南林;汪向明;;[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春菊;宫丽平;王琳;张蕊;杜新宇;刘靖;;[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方建培;黄绍良;黎阳;郭海霞;王潇娉;周敦华;陈纯;;[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杨华;吕红波;王连有;;[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宋兰云;胡晓丽;赵林胜;宁培儒;;[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汤静燕;;[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李甘地;;[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张仁涛;张玉峰;胡志华;杨先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朝阳;汪华;刘清峰;亓姝婻;房辉;王维虎;刘跃平;金晶;王淑莲;宋永文;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甘地;;[A];第十次全国淋巴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张海忠;石淑文;汤永民;潘斌华;徐卫群;张玲燕;;[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悌 谢海燕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主任医师 佟苪;[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孙理 张长鑫
赵琳;[N];哈尔滨日报;2009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胡颜 赵迎
张长鑫;[N];健康时报;2009年
于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指导专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 沈志祥 教授;[N];医药导报;200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 浙江大学医学院二附院血液内科主任
北京垂杨柳医院中医科主任
北京市肿瘤医院肿瘤康复科主任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
巫爱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安阳地区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李新刚;[N];安阳日报;2009年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康南;[N];保健时报;2009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N];健康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文;[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王黎君;[D];复旦大学;2004年
赵红洋;[D];山东大学;2005年
周世杰;[D];中南大学;2002年
刘壮;[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鄢超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于亚平;[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华春珍;[D];浙江大学;2006年
王思力;[D];吉林大学;2006年
蔡益民;[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刚;[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于晓明;[D];吉林大学;2004年
Allah Dad K[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李辉;[D];暨南大学;2002年
喻镁佳;[D];昆明医学院;2005年
何金杰;[D];浙江大学;2008年
谭亚敏;[D];浙江大学;2005年
刘冬梅;[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杨娟丽;[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徐青;[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
优质期刊推荐当前位置: &
& 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
罗伟医生信息页
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罗 伟,& 李 俊 (四川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肛肠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摘要:报告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1列患者男,65岁。腹部、背部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水疱、鳞屑1年余,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棘层内可见角质细胞灶性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关键词: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阿维A胶囊。Acute varioliform lichen shape pityriasisLuo Wei, Li Jun (Dermatology department, Anorectum department of Panzhihua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CM & WM; Sichuan Panzhihua 617000)Abstract: Reports a case of the acute varioliform lichen shape pityriasis, male, 65 years old. The red spot, the papula with fiercely itch blister and the scale appear dispersedly at the abdomen, the back and the four limbs more than 1 year. The organization pathology shows incomplete the epidermis keratinization, dropsy in the cell and intercellular space, obvious cutin cell stove necrosis in the thorn level, the basis cell liquefication denaturation, around capillary in the dermis has the lymphocyte infiltration.Key words: Acute varioliform lic Acitretin capsule.患者男,65岁。主诉:全身散在红斑、丘疹、水疱、鳞屑1年余。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在腹部、背部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赛庚啶及维生素C口服,外用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等治疗,无明显疗效,皮疹逐渐增多,渐波全身。既往身体健康,无类似皮疹史。家族中亦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重52kg,BP:145/90mm Hg。全身浅表淋巴未触及。右第8肋陈旧骨折余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检查:躯干、四肢均可见对称分布的密集的圆形丘疹,为淡红色至红褐色,米粒至豌豆大,部分皮疹表面有鳞屑或小水疱。鳞屑不易刮除,皮疹周围有红晕,有的皮疹中央为深红色,上有坏死并结成黑痂(图一)。皮疹不融合。皮疹分布以躯干和四肢为主,屈侧多于伸侧。面部、掌跖粘膜未见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胸片示:右第8肋陈旧骨折余心肺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表皮角化不全,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棘层内可见角质细胞灶性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1](图二)。诊断: 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治疗:阿维A胶囊(华邦制药)30mg口服 每日一次;雷公藤多甙10mg 口服 每日三次;盐酸左西替利嗪(华邦制药)5mg口服 每日一次;得宝松1ml肌注每月一次;地奈德软膏(华邦制药)外擦患处 每日两次。经过6月个多月的治疗大部分皮疹消退,瘙痒消失,部分留有色素沉着和浅表萎缩性疤痕。简介: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又称痘疮样型银屑病,病因不明,较为罕见,好发于青壮年,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起病急,皮疹陆续出现,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斑丘疹、水疱、脓疱、坏死、结痂等,伴瘙痒。儿童、老人与青壮年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但较严重病例多发于儿童或老年人,临床上较为少见。有人认为本型是点滴状副银屑病的一种急性型,也有文献报道此两型可互相转化,近年来还有作者将此型归属于血管炎疾病。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易误诊为湿疹、疥疮、药疹、体癣、过敏性紫癜或痒疹等。因皮损不断成批出现,故同时可见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水疱大小不一,有时几个小水疱可融合成大水疱。皮疹泛发,主要位于躯干、腹部和前臂,尤其是屈侧, 掌跖和面部极少受累。有时可见口腔及生殖器损害,预后良好[2]。皮损病理检查: 表皮角化不全,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棘层内可见角质细胞灶性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不典型组织细胞。本病应与水痘,丘疹坏死性结核疹,淋巴瘤样丘疹病,扁平苔癣,二期梅毒疹,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等相鉴别。治疗:本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氨苯砜,甲氨蝶呤(MTX),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中波紫外线等。有人主张首先PUVA,因MTX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而PUVA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例患者采用阿维A胶囊加雷公藤多甙 [3]加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得宝松针肌注;外用地奈德软膏联合治疗,治疗中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出现关节疼痛[4] ,给与减量及口服芬必得胶囊口服1片每日2次(1周)症状消失。疗效满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讨论: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又称痘疮样型银屑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副银屑病无明显关系,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根据病理观察本病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可见分叶核细胞及较明显的红细胞溢出。Clayton等发现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壁及表皮真皮交界处有IgMI及C3沉积。因此推测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5],有报道提到阿维A治疗红斑狼疮均有效并可减少皮质类固醇或氯喹的用量,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发生的机会。[6]参考文献:1.辛林木、李永明、马静霖。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急性痘疮样苔藓状康疹及病理分析):27-282.徐素芹、丁政云、高顺强等临床皮肤科杂志。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3.王学兵、王正文、杨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昆明山海棠治疗急性痘疮样糠疹2例 ):364.陈晴燕。临床皮肤科杂志。阿维A治疗银屑病89例临床副反应分析5.李伟、高玉学、康存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急性痘疮样苔藓状康疹1例6.赵辨. 皮肤病治疗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给罗伟医生留言:
给罗伟医生的留言列表
&&&&sheangynrong&& 00:00
提问:激素赖药性皮炎如何治疗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脸上发红、发痒、干涩,晒太阳和热空调就发热、发痒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反复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回到正常
化验、检查结果:
医生回复:&&&&&&&& 00:00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由于长期“外用皮炎平,皮康王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激素”)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这种由激素外用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称之为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性皮炎。这种依赖性具有如下特点: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治疗持续数周或数月后,一旦停药1~2日内,用药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触痛、裂隙、脓疱、脱屑、疼痛、瘙痒、灼热、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皮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减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反跳性皮炎再发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皮质激素,有的涂用原来的制剂,效果不佳,必须更换作用更强的激素外用制剂或加大用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求症状的改善。药量的多少与病程的长短成正比,病程越长,用药越多,病情越重。
症状:1、体征:面部皮肤发生程度不同的萎缩、变薄、发亮、弥漫性潮红或皮肤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肿胀,干裂脱屑,或痤疮样皮疹或酒渣样皮炎或皮肤萎缩纹或毛囊炎性脓疱。2、症状:自觉局部瘙痒,烧灼样疼痛,紧绷胀感或干燥不适,上述症状遇热加重(如日晒、热浴、热蒸气熏蒸)遇冷减轻。3、停用皮质类固醇后原发病加重,同时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症状,即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病情迅速改善,一旦停药,少则1~2天多者3~5天,则发生比前更严重的激素反跳性皮炎,甚至诱发细菌、真菌感染。4、同一部位,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肤出现黑斑;皱纹;酒糟鼻样皮炎;痤疮样皮炎;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皮肤松弛;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微小血管弥漫性扩张,尤其是在遇冷热等刺激后皮肤发红、发痒、发涨;敏感性增高;早衰;毛孔粗大;异常增多增粗的汗毛;等现象。5、皮肤形成依赖后,一旦停用激素产品,1—5日内,轻者会出现脱屑、敏感红、肿、痒、痛等现象;重者用药部位皮肤脆弱,紧绷,皮肤发生显著红斑、色素沉着,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皲裂、生屑、干燥脱屑、小脓疮、烧灼感、触痛、奇痒甚至流黄水、紧张感、遇热发红等症状,患者不得不继续恢复使用激素,对激素的依赖性较为明显;当再用该产品,上述症状和体征会很快减退,如再停用,皮炎症状又迅速再次发作,而且逐渐加重,且效果下降,须加大使用量或更换更强效激素产品;6、严重者,激素可经皮吸收进入血运循环,引起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肝、肾脏损害,肥胖、月经紊乱、老年人原有心血管病加重等疾病。
预防:1.停用化妆品及激素软膏。2.给予康复新液1比5水稀释冷外敷患处每天3到六次或蓝科肤宁外敷。3.防晒及热水外用。4.皮肤干时可以外用不含激素的氟芬那酸丁脂软膏及青鹏膏外擦患处。愈后半年内不能用化妆品及宝宝霜(内含香精容易致敏)。
& & & & & & & & & & & & &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医生罗伟发
&&&&xxiuzhiaorui&& 00:00
提问:我这到底属于什么病。
所患疾病:
皮肤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烦躁,后背,额头就刺痒。后背长红色的小豆豆,上个星期去医院医生说是青春期油脂分泌过多,是这样么?这个病是遗传的我爸爸就这样,不过他岁数大了慢慢就没有了。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目前在吃血治林,新癀片,还有外擦的派瑞松,吃了一个星期了刺痒的时候减轻了。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是属于什么病。怎么治能去根么?
医生回复:&&&&&&&& 00:00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报道和命名。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排除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
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5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多发于胸背、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
本病病源为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为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绝大数人皮肤存在这种真菌,但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发病原因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下,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和大量繁殖,以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感染。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皮肤免疫功能低下也是一个原因。
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症阳性。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素质者在此毛囊炎基础上可发生瘢良疙瘩。
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对于女性,16-45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小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以红晕,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色粉刺,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素质者在此毛囊炎基础上可发生瘢痕疙瘩,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发病或加重。
治疗:尽量去除诱因,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原则与花斑癣相同,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可选择联苯苄唑凝胶,硫磺软膏等。应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柔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分钟再清洗,通常用药4-6周。对皮损多,严重而单独外用疗效不好者可服用伊曲康唑,连服1-2周或氟康唑150mg三天服一次,以后可改为每月一次服低剂量。每周用硫化硒或酮康唑洗剂洗一次,或每月外用5日联苯苄唑霜以防复发。
临床分级: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小于30个;
  Ⅱ级: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31~50个;
  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50~100个,结节数小于3个;
  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个,结节/囊肿大于3个。
疗效观察马拉色菌毛囊炎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两个月左右治愈,中度4个月左右治愈,重度半年以上治愈。
预防: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头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随时保持头皮凉爽,改善过度洗头习惯,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前胸、后背及臀部毛囊炎的患者,多与湿、热、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大腿毛囊炎的患者多由裤子与腿部毛囊摩擦造成;而上臂毛囊炎的患者,则多是因为毛孔角质化的结果。患者必须注意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勿经常洗头,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裤子,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内衣,毛巾定期消毒,忌食羊、牛、虾、蟹和海鲜。治疗或控制毛囊炎,局部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轻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药、硫磺药水等,较严重患者可口服药物治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iahenznjing&& 00:00
提问: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地脱发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请问医生
如果说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地脱发比如
该怎么办呢
医生回复:&&&&&&&& 00:00
一、&&&&&&脂溢性脱发症状:
&&突然或短期内头发片状圆形或椭圆形脱落,甚至头发全部脱落(全秃) 眉毛、 腋毛 、阴毛胡须及毫毛脱落(普秃) 秃发无炎症,不见断发,但边界清楚 活动时,秃斑边缘或所有头发根易拉出(轻拉毛发试验阳性) 可见脱落之发干近端上粗下细,呈 “惊叹号” 样 。
二、&&&&&&&脂溢性脱发原因
头部油脂分泌过多的脱发患者即为脂溢性脱发。
三、&&&&&&&脂溢性脱发的治疗:
1.饮食上注意,避免过油腻、过甜食物的摄入,并保持头皮清洁,建议每天洗一次头。2.维胺脂胶囊;当归补血口服液;复合维生素B口服生发酊外搽。
&&&&taimqlmheng&& 00:00
提问:毛囊炎诊断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长在生殖器根部阴毛中,是红色的,表现是痛和痒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去看了说是毛囊炎,但是吃了药和洗了感觉效果不好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根治,用什么药
医生回复:&&&&&&&& 00:00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一、症状:
基本损害呈与毛囊一致的红色丘疹,其中心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周围绕以红晕。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瘢痕,自觉瘙痒。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毛囊炎。易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
二、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毛囊炎临床特征
三、临床诊断:
  一、好发人群: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贫血患者多见。
  二、好发部位:头面颈、四肢及臀部。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
  三、皮损特点: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顶端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可分批出现,互不融合,有硬包。
  四、自觉症状:痒。头部毛囊炎会刺激发根引起剧烈疼痛。
  五、愈后:易复发,一般愈后不留瘢痕。
中医:辩证施治,中医杀菌散结疗法,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全面做好毛囊炎的治疗,杜绝继发全身播散性感染!
  1.局部治疗:原则以杀菌、消炎、促吸收为主。早期外用软膏,如:碘伏,脓肿形成毛囊炎可切开排脓,未成熟前严禁挤压。
  2.全身治疗:全身症状显著者给予抗菌药,多选用广谱抗菌素,口服复合维生素B。反复发生者要加调节免疫力的药物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 。
  3.物理疗法:可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或用氦氖激光治疗。
&&&&jinengcgzhen&& 00:0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中医古称之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西医称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银屑病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另外,城市的野广告也被称之为“牛皮癣。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鉴别诊断一、慢性湿疹多有皮肤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急性湿疮的发病过程,皮损以肥厚粗糙为主,伴有出疹、水疱、糜烂、渗出,边界欠清,病变多在四肢屈侧。
二、皮肤淀粉样变多发在背部和小腿伸侧,皮肤为高粱米大小的圆顶丘疹,色紫褐,质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三、白疙皮损基底呈淡红色,上覆以银白色糠秕状鳞屑,剥去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发病率据调查,截至2007年,我国银屑病患者已经达到458万人。美国近年来的调查,其发病率为2.6%,患者多达600-700万人,远远高于中国。因该病顽固难治,仍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在近年来召开的全国银屑病防治协作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医与西医结合是防治银屑病的方向。西医抗癌药和激素类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 激素可使寻常型银屑病转型(脓疱型和红皮型银屑病死亡率高。)
对于银屑病,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1.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肯定的治疗方法。 2.本病不传染,即使是重症患者。 3.治疗同时须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避免可能的诱因,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激发性疗法,禁搔抓。 4.对银屑病适当的治疗可获近期临床治愈,但多数患者可能复发。 5.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 6.由于需要禁食某些食物,患者需调整增加其他食物,防止营养不良。7.牛皮癣病变虽颜色发红、皮肤增厚、病程较长,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但是,牛皮癣的这种炎症并不是由传染性致病因子,如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直接引起的。现代医学检验手段已达相当高水平,但至今仍未能证明银屑病有传染性致病因子。临床实践中观察银屑病也不存在传染的问题。但银屑病是可以治愈的。
罗伟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罗伟 医生,或者
罗伟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罗伟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罗伟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sheangynrong 给留言
提问:激素赖药性皮炎如何治疗
所患疾病:
患者 xxiuzhiaorui 给留言
提问:我这到底属于什么病。
所患疾病:
患者 xiahenznjing 给留言
提问: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地脱发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17号三层307室 公司总机:010-6912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银屑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