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新生儿硬肿症症

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目前多主张快速复温法。①轻度患儿:可用缓慢复温法,将宝宝用温暖褓包裹置在24—25℃室温中使其自然复温。等到体温上升至35℃。②轻、中度(体温>30℃)患儿:置于预热至30℃的暖箱内,调节箱温为30—34℃,通过减少患儿散热使体温升高,争取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③重度(体温<30℃)患儿: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不超过34℃),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并保持暖箱在适中温度。 p="">④恒温水浴法:将患儿置于39—42℃的恒温水浴箱内(室温在24℃或稍高),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上面用橡皮膏固定,防水侵入,头露出水面,四肢、躯干浸入水中,每次15分钟,每口2次,直至硬肿消失。复温时的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定时检测肛温、腋温、腹壁皮肤温度及环境温度(室温和暖箱温度)。以肛温为体温平衡指标;腋-肛温差为产热指标;皮肤-环境温差为散热指标。准确记录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

2喂养保证患儿热能供应,尽量母乳喂养和口服补液,使宝宝身体产热而复温。

3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4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5肝素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6补液一般输入液体为lo%葡萄糖加1/4氯化钠溶液。重症患儿可适当输入鲜血或血浆,每次20—25毫升。

7纠正酸中毒剂量为5%碳酸氢钠每日5毫升/千克体重,用50%—10%葡萄糖液稀释1.4%碳酸氢钠等张溶液缓慢静脉注射。

8控制感染患儿多数伴有感染性疾病,控制感染应作为治疗常规措施之一。选择药物时慎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常选用水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9肺出血的防治一经确立,早期给予气管内插管,使用呼吸机。有缺氧或重症病人进行氧疗法。

10中药治法一寒凝气滞,瘀血内阻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人参3克,当归、赤芍、桂枝各3克,细辛1.5克,黄芪7克,川芎3克,木通1.5克,甘草4克,大枣3枚。用法:一天三次,一次5-10ml。

11中药治法二热毒蕴郁,气滞血瘀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各5克,人参3克,川芎、丹参、红花、茯苓各5克,黄芪7克。用法:一天三次,一次5-15ml。

12按摩方法一取穴小天心、一窝风、脾经、上三关、阳池、肾经、外劳宫、二人上马、内八卦、四横纹。术者揉小天心30次,揉一窝风30次,推脾经100次,推上三关30次,分阳池30次,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30次为1个疗程。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硬肿症。此法有温肾健脾、调气活血、通络之功,故用之有良好的效果。若能配合艾灸、熏洗法等,则效果更佳。

13按摩方法二以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穴位选中府、列缺、经渠、心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并根据不同病症辩证加减。依次在上述穴位上进行按压、摩、推、点拨、磙等手法操作。每次30次,每日1次,60次为1个疗程。说明:本法适用于小儿硬肿症。具有补肾阳、和营卫、温经脉、散寒斜之功。一般施术1~2个疗程后,即可见效或痊愈。若加用隔姜灸关元、气海、阳陵泉等穴,每日1次,效果更佳。

14冬季预防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保暖不良而引起的小儿皮脂硬化症。主要症状是体温低和皮肤硬肿。新生儿正常的腋下体温是36℃至37℃,但该病患儿体温可低到26℃,用普通体温计测体温测不到,要用低温体温计测量。病儿皮肤常从腿部变硬,逐渐发展到上身、胳膊、脸等部位,最后全身都变硬,捏其皮肤如泥巴或橡皮,皮肤由红转为苍白,病儿哭声微弱,吮奶无力。严重的病儿出气都是凉的,全身硬得像棍子。由于面颊变硬不会吮奶,甚至由于肋间肌无法运动而影响呼吸,很容易并发肺炎及败血症,有的可能出现肺出血、吐血、便血等症状而危及生命。预防该病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温。一般产房和婴儿室的温度最好在24 ℃左右。严冬季节胎儿出生后,脐带处理完毕应立即用温暖的小被把小儿包好,避免着凉,在家里可以用50℃的热水袋为新生儿取暖,但要用毛巾包好,不要直接接触小儿皮肤,以免烫伤。同时要合理喂养,以保证小儿营养和热量的需求。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病情描述: 娃娃得了新生儿硬肿症,巳经漫延至腰部,肺出血了,抢救后还在温箱、请问好了是不是有很多后遗症?

主治医师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如果宝宝出现你所说的情况一般来讲的话确实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情况下一般还是先住院观察治疗看看吧,又的时候宝宝将来可能会是遗留一定的后遗症 应该是先让宝宝度过危险期之后再看看宝宝的发育情况怎么样。又的时候对心脏大脑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能会遗留脑瘫 智力低下之类的后遗症,

擅长: 擅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诊疗。

已帮助患者:12373

新生儿硬肿症。.注意给新生儿保暖,提高室温,可以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2.轻者可在家里因地制宜来保温,如热水袋、火炕、母亲怀抱等使新生儿体温上升。
3.仔细喂养,哺喂母乳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

擅长: 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新生儿疾病、小儿肺炎、肾炎、腹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吃奶及一般情况好,发生硬肿症的机会比较少。可以做一下阴囊的超声检查再做判断。

擅长: 擅长冠心病,脑梗塞,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等疾病,

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 

建议结合当地临床医生和自身状态积极对症治疗.祝宝宝健康成长.

擅长: 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烧呕吐腹泻,及小儿急腹症,新生儿黄

已帮助患者:13508

你好,根据你上面描述的情况,考虑宝宝患有新生儿,一般的话要在温箱里待上五六天,体温要保持正常。治愈一般,需要10到14天。

擅长: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已帮助患者:21270

您好,新生儿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是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

1.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2.营养和液体,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

常见病因:在病人皮肤中发现酸性黏多糖含量明显增高,并认为这是由于病变皮肤内透明质酸浓度升高所致,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继发于原有糖尿病感染之后,这说明感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与本病的发病有关,也提示糖代谢障碍对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因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重症患儿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临终时常发生肺出血。此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但由于早产、感染所致者亦可见于夏季,大多数在出生后一周内发病;并于早产儿多见,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或哭声甚微;不吃,呼吸微弱;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后波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心率常由快变慢;尿少甚至尿闭。终末时肺部出现细湿罗音,以后口鼻流血发生呼吸衰竭。

新生地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相对大,易于散热,同时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成人多,其熔点高,受冷后易凝固,在感染、窒息、受寒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硬肿症。

本病根据在寒冷季节,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皮肤发生硬肿且冷,伴不吃,不哭、体温不升等即可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采取综合治疗,首先予以复温,原则上采取逐渐复温,禁忌加温过速。同时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用抗菌素防治感染。适当应用小剂量皮质激素可促进机体代谢,以增强耐寒力。予以维生素E可维持酶活化,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有出血倾向者用维生素K和止血敏。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用肝素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胎寒”、“五硬”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室温较低或保温不周是其外因。外因可促使婴儿元阳耗损,出现阳气不布,使其肌肤不得温煦,以致影响小儿营卫气血运行。脾阳不足,则水无制约而发为水肿;肾阳虚弱,则身冷肢厥,寒凝气滞,肌肤僵硬,哭声低微


1.[处方名称]附子桂枝汤


[功能主治]功能温阳祛寒,利水行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熟附子1一2.5克、桂枝1一2.5克、炙甘草3克,煎汤,日1剂,分数次服。


[辨证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神萎,呼吸不匀,口含痰沫加僵蚕、半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牛黄;血瘀加丹参、赤芍、红花、桃仁、郁金;夹热夹实加大黄、槟榔、丹皮(大黄用1一l.5克);肿甚,小便不利加五苓散。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25例新生儿便肿症,临床治愈23例,其中1天治愈4例,2天12例,3天3例,4一5天4例。1例无效,l例死亡。


[处方来源]福建省连江县琯头拱屿中医儿科诊所倪际外。


[处方备注]本方熟附子强心回阳,温经散寒;桂技驱寒,温通经脉,消除寒凝之肿满;炙甘草益气井有调和作用。方中桂枝、附子性烈,用量宜小,如随证配伍适当药物,无不良反应。


2.[处方名称]川红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将川芎、红花制成注射液。每毫升注射液含生药川芎1克、红花0.6克。按体重每公斤每次用0.1-0.3毫升。加10%葡萄糖20-50毫升,静滴,日1一2次。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3例,同时应用给氧、输液、激素等常规治疗方法,结果10例痊愈,1例好转,2例死亡。10例硬肿完全消退时间为3-5天者4例,6~7天者2例,8-1O人者2例,14天者2例。

[处方来源]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


[处方备注]红花、川芎均为活血祛瘀药,性温。实验证实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红花又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对抗脑缺氧作用,毒性低。故适用于新生儿硬肿症。(


3.[处方名称]硬肿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健碑行永。主治新生儿便肿症轻、中度者。


[处方组成]生黄芪9克、白术6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6克、麦冬6克、白人参2克、五味子0.6克、甘草3克,水煎,分数次频服。


[疗程疗效]运用本方治疗新生儿硬肝症中度患者3例,经治疗5一12天均痊愈。


[处方来源]天津市儿童医院何世英。


[处方备注]本方为天津著名老中医何世英验方,由徐振刚整理。本方对新生儿硬肿症之轻、中度者有效,但对重症硬肿症疗效不明显


4.[处方名称]丹参降香液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丹参、降香,制成注射液。每日2毫升静脉滴入。


[疗程疗效]本方加西药(抗菌素、激素、能量合剂等)治疗54例新生儿硬肿症,与60例单用西药治疗的新生儿硬肿症比较,结果本方加西药组痊愈40例,好转3例,死亡11例;西药对照组痊愈29例,好转5例。未愈1例,死亡25例,本方加西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处方来源]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慧玲。


[处方备注]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血瘀有关,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多,遇冷后易致瘀滞,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受损,渗透性增加出现水肿。丹参具有加快血流,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及纠正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故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


5.[处方名称]活血化瘀外敷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肉核12克、丁香18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红花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透骨草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加凡士林配成10%油膏,涂在纱布上,加温,敷在硬肿部位,每天换1次。另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毫升(丹参、降香各4克),每日1次,静滴。病情严重者加肝素。


[疗程疗效]本方外用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8例新生儿硬肿症,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73例硬肿症比较,外敷药组治愈44例(64.7%),单用复方丹参组治愈32例(44%)。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处方来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金汉珍等。


[处方备注]本方向桂温阳活血;红花、丹参、当归、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经过对照研究证实外敷方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愈率


6.[处方名称]附姜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温阳活血。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附子2.4克、干姜2.4克、炙甘草3克、丹参12克、当归9克、红花5克、黄芪12克、红参3克(另炖),水煎服。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5例新产儿硬肿症,其中1例属中度硬肿,4例属重度硬肿,同时配合保暖、补液、激素、能量合剂等治疗,结果1例中度便肿第3天完全消退,3例重度硬肿4天消退,另1例5天消退。5例西医药对照组,硬肿消退较慢,一般在5一6天才能消退,体温恢复及吸吮力恢复也较中西医结合组慢。


[处方来源]上海市嘉定县人民医院金为人。


[处方备注]本方中附子、干姜强心回阳;丹参、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黄芪补气;红参大补元气。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有所提高。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7.[处方名称]附子参麦饮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温阳复脉。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人参10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附子6克,水煎。每日1剂,分数次服。


[疗程疗效]运用本方治疗14例新生儿硬肿症,均取得满意疗效。


[处方来源]四川省简县涌泉乡卫生院龙万春。


[处方备注]本方阴阳并用,可起到益气生脉,活血强心,冷而不燥的作用,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颇为合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粉宝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