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医经典要文便读基础知识,读什么书

中医入门书籍有哪些?_百度知道
中医入门书籍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打算学习中医吗?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开始是《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学中医人必学的课程,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不知道你想学习中医的哪个方面?是偏重针灸推拿还是中医外治还是理法方药的应用,这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想综合了解,那还需要看《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需要多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读的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采纳率:25%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与腧穴,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
请去找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医诊断学
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论》 有兴趣可以先看看这些书
但是中医不是看看书就能学会的 而且挺难理解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书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自学中医?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177分享邀请回答837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4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学习中医者必须阅读哪些中医典籍?
历代中医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对初学中医者来说,如何选择入门时的必读书和参考书是很关键的。由于许多中医古籍文义深奥,一时往往难以为初学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前辈医家多主张先采用文字浅近、内容简要、说理明白、易记易诵的一些书作为初学的入门书。清代著名医家陈念祖(修园)就曾为此费了不少心血,编撰有多种启蒙入门医书。如《医学三字经》以三言歌诀的形式,概述医学源流及内、妇、儿常见病证方剂;《医学实在易》以浅近的文字简述中医理法方药,并附有歌诀;《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则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习入门提供了方便。陈氏堪称古代医学普及教育家。其他如明代李梴编撰的《医学入门》,内容从医家传略、医论到脏腑、经络、针灸、诊法、本草,乃至各种病证及其治疗用药、急救方药等无所不容,并以歌赋为正文,辅以注文说明,是一本颇有影响的综合性医学入门书。还有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也是一本从理论到临床的医学门径书。中药方面的入门书有《药性赋》、《本草便读》等。方剂除张秉成的《成方便读》外,还有汪昂的《汤头歌诀》等。1934年陈景歧曾辑有《中国医学入门丛书》十六种,内容也很浅近。但是仅凭这些入门书籍是不能精通医理,亦难以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初入门庭之后,进一步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才能登堂入室,学有根底。&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医院校,编出了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并一再修订再版。这套教材用现代汉语撰写,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主要内容,有概念清楚、条理分明、学术理论平正公允、观点较为统一的优点,无论对在校从师学习或个人自学都是很合适的入门教材。学者按先基础理论,后临床各科的次序,循序渐进地认真学习,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此外,上海中医学院近年编写出版的中医基础系列教材,计有《中医学导论》、《中医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诊法学》、《中医辨证学》、《中医防治学总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学术史》、《中国医学史》等十种,也是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的还在于学习中医的同时,必须加强古文的学习。古文是学习中医的工具,有了较好的古文根底,则为进一步学习经典及历代医籍创造有利条件。就近代许多著名中医学家而言,几乎无一不是具有深厚的古文基础的,如任应秋老师就曾自述其学习过程,从四岁开始通读十三经,先后经历十四年,老师都是清代秀才、举人、进士。他说:&我的古汉语知识,便从此打下了基础,也是我后来学习中医学较雄厚的资本。&系统学习各科中医教材,也只能说是对各科的入门而已,欲得深造还必须选读部份原著。在经典医著方面《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必读的,《神农本草经》应作为中药学的重要参考书。对这些经典,应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重要内容,参考后世注释进行精读熟读。《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源,内容十分广博,但篇幅过于浩繁,学习者可先选择一些有关阴阳、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容,以及部分病证的专论加以精读,重要的论述应熟记背诵。可以参考张景岳《类经》、张志聪《集注》、马莳《注证发微》等各家注释进行研读。待学有所成,临证数年后,再回头重新通读和深思其精义,则会有新的体验和&更上一层搂&的感觉。许多当代名医的治学体会都充分肯定了反复阅读《内经》的价值和作用。《难经》是为解释《内经》的疑难而设,应结合《内经》进行学习,可参考徐大椿《难经经释》。《伤寒论》不仅是一部论述热病证治的专著,更是一部充满辨证论治精神的不朽经典。对其398条原文(赵开美复刻本)应该全部逐条细读、熟读,在每条条文中以及各条文之间加以探求、体会。研读时可参考一些注释本,如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尤怡的《伤寒贯珠集》等书。《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是论治杂病的专著,原文也应加以通读。注家可选尤怡《金匮要略心典》、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和《金匮方歌括》等。对于这些经典最好先看白文本,反复诵读之后,再参考注家注释。诸家注释各有所长,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参考时要有己见,合则留之,不合则去之,不可囫囵吞枣。对于精僻的注释也应熟记。温病学方面,王孟英辑的《温热经纬》、吴鞠通《温病条辨》应属必读。除条文外,尤应留意编著者的自注。诊断学方面,内容大都散在于备综合性医书中,专著如李时珍《濒湖脉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略》等可资参考。中药方面,除《神农本草经》外,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最重要的,它如汪昂的《本草备要》等。方剂则有汪昂《医方集解》、严苍山《汤头歌诀续集》等。临床各科,以《医宗金鉴》的&各科心法&较为理想。这是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撰的一套丛书,内容丰富,提纲挈领,理法方药齐全,切于实际,其以歌诀形式加以概括,便于记诵,曾是清代太医院官学生的主要读本。沪上名家孟河丁甘仁先生在声名极盛的晚年,仍常挑灯诵读不已。宜于熟读的临床医籍甚多,早者如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和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千金要方》(孙思邈);晚者如金元时期刘完素的《河间六书》、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张元素的《医学启源》、李杲的《东垣十书》、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明清时期如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王肯堂的《六科证治准绳》、张璐的《张氏医通》、喻昌的《医门法律》、尤怡的《金匮翼》、徐大椿的《兰台轨范》、林佩琴的《类证治裁》等等,都是著名的临床医著,各有特色,融会贯通,最有得益。待有一定临床基础之后,再浏览前贤各家医话医案,也大有裨益。总之学医与做学问一样是没有捷径的,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刻苦钻研,定有成效。近代中医名家萧龙友先生曾说:&初学应读之书尚多,如喻嘉言《医门法律》、徐灵胎《慎疾刍言》、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伤寒论浅注》及《金匮要略浅注》之类。学者能聆会诸书之后,再读《内》《难》以求深造。&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工作小组,根据萧龙友、袁鹤侪、于道济、龚志贤诸先生的提议作出的总结性意见中有两条是: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内经》四书为学习中医必修之经典。二、四部书应从《伤寒论》学起,或《伤寒论》、《本草》同时并进。在学习有困难时可参看《伤寒释义》、《本草问答》等比较浅显的书。这确实是学习中医者的指南。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基础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
投诉邮箱:cn939#cn939.com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请问大家是如何开始学习脉诊的?新人求问,应该从哪本书开始看呢? - 中医基础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174|回复: 9
请问大家是如何开始学习脉诊的?新人求问,应该从哪本书开始看呢?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我从来没学过医,想学学脉诊,我在网上看了介绍,说难经和脉经的诊脉方法稍有区别,应该以哪个为主要的呢?
另外我听人说要先从频湖脉学开始,这样可以吗?我不知如何选择,求教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50
还是从&滨湖脉诀&开始吧,很明了
难经和脉经两本书,很难学的。而且这两本书好像也不是很实用
多抓脉,多体会四大脉浮沉迟数
--------------------
此消息发自
同感啊,我们的论坛里可有滨湖脉诀提供下载的吗?
边学边实践,实践真地很重要
可以先看下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诊,然后读经典,脉经、频湖脉学等书籍,中医经典书籍亦可以读。。。
阅读权限20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阅读权限20
学习脉诊有三种方法:
1、读书& &例如:《濒湖脉决》《三指禅》《脉决》
2、实践。摸脉、问病。多则就自然会了。
3、分析。依据《解密中医绝招》附图中脉诊与经络的关系,利用力学原理分析脉象出现的原理。这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因此诊脉的底气十足。
fayuan_guo
弱弱的问一句:脉诊能否自学?中医专业大四了!几乎没有给病人摸过脉!即将去中医院实习,假如在中医院没有老师教我把脉,能不能自己看书自己给病人把脉,最后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Powered by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高清版)的用户评论
十分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发表于 16:43:50
不错的学习资料,巨大的财富,值得学习与借签,感谢楼主的分享!!!
发表于 10:46:09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08:34:11
谢谢楼主分享,很实用,学习了
发表于 22:48:13
本书很好,临床很有参考价值,谢谢。
发表于 22:42:23
很好的资料,很喜欢,下载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1:48:58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1:22:55
感谢楼主分享辛苦了支持一下。
发表于 14:23:48
谢谢楼主分享,收藏了先!
发表于 14:23:10
很不错的资料,中医基础书籍的精华,谢谢分享!
发表于 13:48:21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经典要文便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