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看看这是哪国文字,欧洲cds是什么意思思?(欧洲系文字)

[切换城市]
[05-25]visio的字体方向怎么改变啊+帮忙看看存档
UID:53546
在线时间1539小时
小鱼币1345经验值6290魅力值2人气值24
用的是2007版的很困惑,如图
=600) window.open('http://img.xmfish.com/attachment/Mon_46_4dd8bc0711adef4.jpg');" style="max-width:600" onload="if(this.offsetWidth>'600')this.width='600';" >
UID:53546
在线时间1539小时
小鱼币1345经验值6290魅力值2人气值24
正在学习,烦请懂的鱼鱼指教~
UID:435966
在线时间226小时
小鱼币31经验值3028魅力值0人气值0
没装。不过可以帮你看看。
厦门、网络、生活、友谊、^_^     9ipc、台湾街水云天电脑网络
UID:53546
在线时间1539小时
小鱼币1345经验值6290魅力值2人气值24
没人。。。
UID:53546
在线时间1539小时
小鱼币1345经验值6290魅力值2人气值24
自己研究出来了。方法有点愚蠢不过还是可以的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ID中这柜形到底设置了什么,文字不能微移,请大家帮忙看看 - CPC中文印刷社区
◆- Adobe 设计软件 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FrameMaker、Indesign Server、Pagemaker 等adobe公司出品的平面设计类软件。
ID中这柜形到底设置了什么,文字不能微移,请大家帮忙看看
等级: 五袋长老
Uid: 95965
注册日期: , 22:09
26 个帖子获得 35 次感谢
现金: 195金币
资产: 195金币
ID中这柜形到底设置了什么,文字不能微移,请大家帮忙看看
ID中不知道是柜形设置了什么,文字不能两排排列了,新打的文字也不行,我查看,是文本框架,也没有绕图,真奇怪
附测试文档和截图
上传的图像
(56.7 KB, 8 次查看)
等级: 五袋长老
Uid: 95965
注册日期: , 22:09
26 个帖子获得 35 次感谢
现金: 195金币
资产: 195金币
补充附上源文件
补充附上源文件,因为不能上传indd格式的,请下载测试后将文件名后缀改成indd
上传的附件
(1.12 MB, 17 次查看)
永久封禁会员
等级: 四袋长老
Uid: 318041
注册日期: , 16:48
0 个帖子获得 0 次感谢
你看下是不是这样
上传的附件
(1.12 MB, 5 次查看)
等级: 七袋长老
注册日期: , 15:43
123 个帖子获得 146 次感谢
现金: 4977金币
资产: 4977金币
看了楼主的文件,好好的表格功能不用,居然画框框,哥看的实在是蛋疼。2分钟能搞定的事,画框框可能要十分钟以上,你说蛋疼不。
等级: 五袋长老
Uid: 194463
注册日期: , 14:18
125 个帖子获得 181 次感谢
现金: 55金币
资产: 55金币
研究了半天楼主的文件,总算知道这个文件 是怎么回事了,首先在视图-网格和参考线-显示基线网格,可以看得见楼主的文字全是以基线网格对齐。
知道什么问题就好弄了,把网格对齐方式改成是无,就OK,修改的方法照我截的图。两种方法
我不知道楼主怎么想的要去把网格设置去改一下,呵呵
第二种是在段落面板右上角小三角。
话说楼主你表格功能不用非要用矩形框,我表示很无语
等级: 五袋长老
Uid: 95965
注册日期: , 22:09
26 个帖子获得 35 次感谢
现金: 195金币
资产: 195金币
四楼兄弟,我对这软件还是太熟悉,刚刚在建模板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有点迷惑,谢谢五楼的兄弟的讲解,受教了
您不可以发表主题
您不可以回复帖子
您不可以上传附件
您不可以编辑自己的帖子
论坛禁用 HTML 代码
律师声明:本站内容,均具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严禁镜像,违者承担一切后果!
&nbsp 广告联系:
&nbsp 申办企业会员 &nbsp 站务管理: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8.11 Beta 2Copyright &2000 - 2018, vBulletin Solutions, Inc.
Copyright & 2017对宝宝早教有疑问的家长,请拨打歪歪兔专家热线,我们的兔专家将会提供给您温馨、贴心的咨询服务。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30010 400 811 2599(免长途费)
安心订购歪歪兔产品,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最优考虑。加入成为歪歪兔会员,享受更多服务歪歪兔的官方网站。为歪歪兔和女儿写作的生活博客。
歪歪兔官网http://www.waiwaitu.com/
超级可爱&超级推荐八月的凉风,带来了清爽歪歪兔三角形变成什么,看我就知道我很快乐我是漂亮宝宝,我爱洗头发&精细动作训练让宝宝的小手更灵巧打针吃药我不怕不怕啦,我要更勇敢
(2)(6)(4)(3)(4)(105)(149)(13)(8)
  今天的探讨的主题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社交时的心理,然后会给出几个案例,具体地分析一下,帮助各位家长理解。从而能够让家长面对自己家孩子“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
  那么在主题开始之前,有个问题想要家长思考一下:
  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们希望他在社交方面有怎样的表现?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礼、热情活泼、开朗大方,不卑不亢,应该保护自己的时候毫不犹豫,遇到进攻则奋起反抗。而或多或少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社交方面的问题,觉得孩子的表现不尽“我”意。要么感觉孩子没有礼貌、要么是孩子胆子小不敢跟人打招呼,要么感觉孩子不去主动参与小朋友们的互动,或者孩子被抢玩具、被欺负不知道应对,有时孩子会去抢别人的玩具,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分享也让家长特别头疼。
  然而,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们心里想的那样去发展。那么这个时候,我希望家长去思考并回答3个问题:
你身边有没有一个家庭成员,是你希望孩子具有的性格?
  比如:您希望孩子性格活泼开朗,那么家里有没有这样性格的人呢?这个人跟孩子是否很亲密?他是不是孩子信赖的人以及乐于效仿的榜样?
  孩子的性格是受到遗传和榜样两方面的影响的。如果你不是这样的性格,那么孩子很多时候都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子。比如:如果家里和孩子亲近的人,都比较内向和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多数也会比较内向害羞。
  而当家里有比较强悍的人,在孩子遇见挫折的时候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伸张正义,那么孩子则会在这种过度保护下变得比较懦弱,缺乏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常常会在心里对孩子的性格有一个期待,或者说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更加喜欢那种性格,所以希望孩子成为那样的人。家长往往都更喜欢孩子相反的性格——孩子太活泼,家长希望孩子安静。孩子慢热,家长又希望孩子活泼一点。
  但是,这里要告诉家长: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那么请你先变成什么样。如果不可以,请接纳自己的个性,也请接纳孩子的个性,每种性格都值得大家喜欢。事实上,当你接纳孩子以后,孩子就会表现的自信、活泼。
  2.你是否关注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允许孩子自由表达和发泄负面情绪?
  这个问题,其实是让家长去考虑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宝宝生下来的第一个社交对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宝宝的精心照料,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感到世界是可亲的,人们是可靠的,他就可以建立起对人的信任感。大家可以发现,安全感建立的好,小朋友会表现的非常自信,包括在社交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明明性格不那么活泼,孩子却仍然活泼的原因。而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小朋友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要么过度黏人,要么过度独立。
  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和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家长不喜欢孩子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比如愤怒、伤心、恐惧等等,总是在这种情绪产生之初立刻竭尽全力压制,平息,那么孩子也变得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并且出于对表达后果的恐惧,不敢表达自己,面对新的环境,也不敢于去参与。
  3.是孩子的成长比较重要,还是自己的面子和感受比较重要?
  家长常常碍于面子,强迫孩子做他的年龄段不适合的事情,比如孩子必须每次热情的打招呼,即使是孩子特喜欢的玩具,也必须要和别人分享。这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反而让孩子更加害怕社交。
  接下来,我会告诉家长3个步骤,这是解决任何问题,家长都需要去思考的。
  首先,家长要学会观察,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其次,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孩子自由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从根本上解决家长所谓的“问题”。
  现在,我们从孩子的社交问题里面来使用一下这个方法,方便家长理解。
  所谓社交就是“社会交往”
即社会+交往。
  那“社会”非常的好实现,只要把孩子放在人群里就行了。但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十分的考验各位家长的。我们常常会焦虑很多,害怕孩子没有朋友,不会和别人交往,又害怕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被欺负,又担心孩子会去做不合适的事情,别人不喜欢他们。这对家长的心理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常常忍不住想要去干涉孩子。
  但是,这里想要告诉家长,要去相信孩子的智慧,放手去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和交往。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去观察就好了。有时候孩子的表现会让家长非常的意外。当然,有时候,孩子也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家长一定要去仔细的观察孩子。
  而孩子“交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孩子“想不想”去交往。即目前孩子有没有交往的需要,或者孩子敢不敢去交往。
  2、孩子会不会交往。即会不会社交语言,有没有社交技巧。
  所以建议家长当发现您认为的孩子社交方面的问题的时候想一想,孩子是属于上面的哪个原因。
  下面,我们用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思考和操作:
  妈妈带毛毛在商场里面玩,碰到了一个的同事,妈妈急着让毛毛和阿姨打招呼,但毛毛却一直不说话,妈妈一直催促毛毛“毛毛,毛毛,快叫阿姨,这是阿姨,快叫阿姨啊”。毛毛害怕地躲在妈妈的身后。妈妈尴尬地跟同事解释道“你看看这孩子,认生,太胆小了”。
  在这个案例里,我想要告诉家长的是:认生不是错,甚至值得庆贺。
  认生是大自然给人类安排好的自我防御机制。如果不是认生,而是相反的情况,她跟谁都见面都熟,谁带她走都行,是不是更应该担忧?
  很多时候,幼儿抗拒陌生人,不仅和他们自身认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未经允许触摸孩子、拍头、拧脸、胳肢、抱起来、大惊小怪、高声评论、要求孩子叫叔叔阿姨奶奶爷爷、或者没头没脑得对孩子问很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使是懂得礼仪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难以表现得非常自如吧?
  那在这个案例当中,毛毛和妈妈在小区玩,这个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并不在阿姨的身上,她不认识阿姨,不能像妈妈一样,马上把注意力转过来。另外小朋友的视角和大人不一样,妈妈催促她叫阿姨的时候,她可能还没来得及抬头看到阿姨呢。这个时候其实孩子还“不想”和阿姨打招呼呢,而妈妈过于着急,催促,让小朋友更加的害怕,反而更加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了。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的正常的反应贴上标签“胆小”“认生”“害羞”,甚至“没有礼貌”。
  孩子认生的人,往往是我们的熟人朋友,甚至是亲人,孩子认生令我们难堪,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接纳我们的社交圈子。而小朋友也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这个是需要不断的练习,而家长也要一定的引导。
  解决方法:
  1.不要给孩子贴上“认生”“害羞”“胆小”之类的标签;
  2.无论陌生人跟我们如何熟悉,都不要督促孩子马上消除戒备,更不能要求孩子见到谁都落落大方地打招呼,我们自己以身作则,对所有人都有礼貌,孩子会模仿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3.每次见面的时候,要打招呼,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看到对方的脸。给小朋友介绍这是谁,也来告诉对方,“这是我的儿子(女儿)”。
  4.多带孩子去户外,带孩子跟其他人一起玩,见识多的孩子不会过分认生。如果我们是事先知道的活动,比如有人来我们家里做客,或者我们今天要去见谁。我们可以提前和小朋友提前说好,今天我们要见谁,这个人是妈妈的什么人,妈妈见到她会怎么打招呼,会做什么,小朋友可以做什么,让小朋友有个心理准备。
  亮亮,2岁。妈妈带他去小区里玩,他会经常站在妈妈旁边,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在早教机构里也是,从来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妈妈总是催促着你快去和别人玩啊,你看他们多有意思,你怎么这么胆小呢?
  这个案例描述的不太清楚,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去观察小朋友。你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看看孩子的反应,去了解孩子是不想去社交,还是不会。
  首先,在孩子比较小的年龄阶段,就算很多孩子在一起玩,他们也大多是“平行游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各玩各的。不过这个时候,孩子就算不一起玩,也会去关注别的小朋友。他们这个时候是没有分享合作游戏的意识和需要的。等到大一点,孩子才有分享和合作的愿望,这个时候他们才会去进行这个活动。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不想“交往”,那么家长不必着急让孩子交流,一起玩儿,强迫他们分享。你的催促,反而让孩子更加抗拒,不愿意参与。但是还是要提供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
  有时候,家长也会发现,小朋友想要去参与,只是“不敢”。他们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别人的游戏当中,所以他们会站在旁边观察,去观察别人游戏的方式和规则,这对于孩子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家长可以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去观察,去了解,去学习。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些帮助,教给他们一些社交语言,和社交方法。比如跟人说话有礼貌,平常家长和小朋友说话或者和别人的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帮助到孩子。
  解决方法:
  1、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去给孩子贴标签,而多给孩子提供与别人接触的机会。
  2、 当小朋友不去参与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陪着小朋友一起观察。
如果家长观察到小朋友是想去参与的。那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去询问小朋友想不想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然后带小朋友一起去玩。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你们的这个游戏非常的有意思,这个小弟弟也想要参与你们的游戏,我们可以一起玩儿吗?”(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对小朋友社交语言和社交技巧的丰富)
家长及时的鼓励对小朋友非常重要。当小朋友勇敢地去参与和别人交往了,不论他是不是能够融入,家长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了,你刚刚很勇敢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你做的非常棒,妈妈为你开心!”
  鹏鹏3岁,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被别的孩子抢玩具,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有时候会被推,鹏鹏也从来都不敢去反抗,
家长很焦虑,孩子这么懦弱的性格可怎么办。有时候妈妈会特别着急,看小朋友总被“欺负”,有时候就忍不住对孩子生气,“不是已经跟你说了,遇到这种情况你要对别人说不啊,你要拒绝啊!”
  面对这种情况,小朋友的这个表现背后的原因:不会社交语言和技巧。
  有的家长说,可是我已经告诉他了啊,被人抢玩具要说话,被人打了推了,也要还手。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说,家长说的这些话他都知道,但是面对情景的时候孩子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非常正常的表现。所以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懦弱”的标签。
  建议家长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小朋友看到可以怎么做,你们平时可以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或者你干脆可以在当时去帮助一次小朋友,比如你蹲下来告诉对方小朋友“阿姨看到了,你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但是这个是鹏鹏的玩具,他也非常喜欢,你需要去问问鹏鹏你可不可以玩,如果鹏鹏同意的话,你才可以拿走”,这样来让小朋友看到,具体的情景中可以怎么做。以此帮助小朋友来运用社交语言和技巧。
  另外,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先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是害怕的,无措的。很多时候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也会着急,忍不住对孩子说话的时候有情绪,但是这个时候家长的情绪会让孩子更加委屈,那么复杂的情绪小朋友是处理不来的。常此以往,孩子会更加的害怕与人相处。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建议家长能够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领域,让孩子可以自由而轻松地表达自己,不必担心父母会评判、指责、安慰、提建议……这样孩子才能自行从难过的情绪中走出来。当孩子不必去把自己的关注力放在家长的情绪上时,他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关注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应对,否则孩子都在关注家长的情绪,他怎么去关注应该怎么去处理问题呢?只能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想逃避。
  解决方法:
当看到小朋友“被欺负”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情绪反应,家长可以不去干预,观察就行了。因为小朋友这个时候并不觉得自己被欺负了,而他也是乐于参与别人游戏的。
当小朋友被欺负以后,很难过。家长不要去指责小朋友,怪他为什么不还手。而是去问小朋友是不是想要离开这里。如果想要离开,家长可以帮助小朋友要回玩具,告诉对方小朋友“阿姨看到,你非常喜欢这个玩具,不过这个玩具是某某(宝宝的名字)的,我们现在要走了,请你还给我们”——这一方面会让小朋友觉得安全,另一方面也提供给了孩子社交语言和技巧的学习机会。
  3、 把孩子抱到安静的地方,安抚他的情绪,“妈妈看到了,你非常的难过,那现在妈妈陪你一会。”
  4、 平时和孩子多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助孩子熟练社交语言和技巧。
  小朋友特别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经常会推人,打人,抢别人的玩具。孩子这么“爱打人”、这么“任性”可怎么办呢。
  针对小朋友打人的行为表现,家长要善于去观察,不要统一都认为“打人”就是错误的,立马去指责他、训斥他。因为有的小朋友打人是觉得别人侵犯到自己了,这个时候家长的指责会使小朋友觉得委屈,这个时候,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也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喜欢用打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另外就是小朋友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是有与人交往的愿望的。那这个时候,其实家长仔细地去观察,小朋友有时候推人,只是在感觉自己被侵犯的时候,或者着急的时候的举动,甚至有的小朋友只是在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只是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力度。而有的时候,小朋友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引起别人的注意。
  包括“抢玩具”,小朋友也是在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以后的直接身体反应,家长要去反思平时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拿什么东西都不需要打招呼,或者家长去使用小朋友的东西会去和小朋友打招呼吗?如果是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他们甚至还没有“我的”的概念,他们觉得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所以这些也都是非常正常的表现。
  解决方法:
  1. 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爱打人”“爱抢玩具”的标签,这只会适得其反,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
及早建立社交规则,平静地多次反复告诉孩子他的哪些动作会让对方疼痛、难过。不过我们需要相当的耐心,因为孩子必须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他们也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段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
孩子有时会用进攻行为来唤起成年人的注意力。成年人首先要注意做到自己不打人,另外平时要多花时间全神贯注地陪伴孩子,满足孩子被关爱的精神需求。不要只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才去关注他,这样反而会加强孩子的问题行为。
大家往往忽略“打人”的孩子看到失控的场景,心里也很难受,他们也需要成年人的安慰,而不是斥责和冷落。成年人的理解和接纳会促进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当看到孩子打人的时候,你可以把他抱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用比较平和的态度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你刚刚非常的着急。那你现在可以冷静一下,妈妈陪你”。
不要为了面子而严厉批评孩子,只需要温和地向孩子示范什么是恰当的行为。比如:孩子打招呼动作猛烈,我们就拉着他的手向他示范;轻轻的抚摸,才令人舒服。
  6. 切忌用武力教训和惩罚孩子,以暴制暴不会让孩子明白任何道理。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差不多要结束了。
  我们最后来对今天的内容来一个总结:
  1.面对任何的问题,家长都要学会去观察,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家长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去识别小朋友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常行为,千万不要给孩子的正常表现贴上标签,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3.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强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和活泼。
  4.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只有给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孩子才能够尽快地从情绪中出来,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
  5.给孩子提供与别的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但是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
  6.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7.家长充满耐心,帮助孩子学会社交语言和技巧。
  最后,歪歪兔感谢各位家长的认真阅读,希望各位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轻松育儿,希望宝宝能够健康快乐!
 “起床啦!”
  “穿衣服!”
  “刷牙!洗脸!”
  “快点吃饭!”
  “走啦走啦,来不及了,快点换鞋!”
  这首清晨奏鸣曲往往以起床铃为前奏,伴随着大人的催促、孩子的哼唧甚至哭闹,最后以大门“嘭”地一声关上作为尾声。
  磨蹭、拖延,应该是孩子的通病,经常大人都催好几遍了,他还盯着什么东西愣神;大人都穿戴整齐准备出门了,他还慢吞吞地没穿袜子。
  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孩子的拖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人——太! 吵! 了!
  越催促越拖延
  有的孩子做事并不是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孩子,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通常比较麻利,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
  比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鞋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让他去收拾玩具的话,任大人喊破嗓子,他的动作还是慢吞吞的。
  这类孩子往往很有自己的主见,大人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较,因为催促和比较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激化矛盾,让孩子的内心生出“我就是要慢,越催我越慢,看你们能怎样”的抵抗情绪。
  大人可以拿孩子以前的表现做比较,多鼓励,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大人标准太高,孩子无力应对
  往往大人一个指令发出去,就要求孩子马上做出回应,然而孩子的思考和动作发展水平都是有限的。在孩子完成“理解指令”到“开始行动”的过程中,大人就会认为孩子“太慢了”“磨蹭”,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快了。
  请蹲下来,跟孩子了解不能及时完成的原因,并帮助他制订一个更合理的计划,比如,催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反复催促,你可以问孩子:“你想5分钟之内还是10分钟之内去写作业呢?”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觉得为自己的事儿做主了。
  当我们带着同理心倾听孩子时,才能更理解孩子的难处,更圆融地处理亲子关系。
  依赖性过强
  有的孩子做什么都是慢吞吞的,逼急了就让大人帮忙。
  孩子是这种情况的话,大人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太没有坚持的原则了?比如,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时,孩子磨磨蹭蹭地不去做,结果呢,妈妈看不下去了,于是一边数落孩子,一边帮孩子收拾,最后妈妈生了一肚子气,对孩子而言也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反而生出“我不做自然有人做”的心理。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倾向,大人一定要学会坚持原则,该是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如果大人提出了孩子能力范围内的要求,而孩子心不在焉地说“马上”,大人要坚定地说:“XX分钟之后,我会检查。”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要让孩子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比如延迟或取消出去玩的计划,直至任务完成等。
  有个《拖拖拉拉国》的故事,针对的就是孩子关于拖拉、磨蹭的问题——有一个叫苏小懒的小姑娘,她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有一天,她的妈妈忍无可忍,把她发配到了拖拖拉拉国。
  在故事里我们能从以下几点读懂孩子的内心,兔妈来帮大家分析一下:
  情节一:
  妈妈一进门发现苏小懒躺在床上看杂志,房间里仍然是一片狼藉,顿时暴跳如雷:“早上我出门之前怎么跟你说的?……这瓜子壳……这桌子上的灰……这废纸团,这脏衣服、臭袜子……”
  听,早上出门前,也就是把孩子放在了没人监督的环境里,这对于一个有拖延症前科的孩子来说,不是极大的考验吗?这是其一。其二,妈妈分配的任务过于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这让孩子本能地产生排斥和厌恶的情绪,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因此,要想改善孩子的拖延问题,首先需要大人在现场监督,并给出每项小任务的时间节点,让一个个小的成就感成为内在的驱动力,以保证任务顺利、愉悦地完成。
  情节二:
  当妈妈以惊人的语速数落苏小懒时,她放弃了争辩,低着头一言不发,心想:“当个小孩子就是很可怜、很无助啊,当大人责骂你的时候,你还得装作乖乖听话的样子,不然战火会越烧越烈,没法收拾了。”
  一个“装作”把孩子的无助和反抗表露无遗。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当孩子不想听的时候,真的能够选择性耳聋,但是妈妈们经常忘掉孩子的这一“特异功能”,结果呢,自己越说越生气,孩子却一点儿没听进去。
  情节三:
  苏小懒真的被妈妈发配到了拖拖拉拉国,在拖拖拉拉国,苏小懒感受到了拖延的麻烦,甚至还因为没有拖拖拉拉做事触犯了法律,最后苏小懒有计划有目标地打扫干净了一间密室,闯过关卡,成功逃离了拖拖拉拉国。从此,她再也不会拖拖拉拉做事情了。
  看,让孩子体验一下拖延的后果,是不是比大人苦口婆心地说教管用一百倍?
  这个故事出自《学会管自己——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本套童话歪歪兔官方微店有售。这套书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10个最重要的独立成长主题,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入学后的环境变化,从独立品格、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三方面提升自己——
  童话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将自己带入故事中,变身主人公经历一番故事情节,无形中就增加了心理体验,确立了自我选择的方向。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时,会想起童话故事,从而明白自己究竟该如何做。
  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完美的自控力,拥有自律自足的人生。
  学会管自己——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用10个童话故事,让孩子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幼儿园呢?
  因为一直待在家里,家长会疯。
  为什么要让孩子放寒暑假呢?
  因为一直待在学校,老师会疯。
  这不,又到了开学的时候——熊孩子终于要回幼儿园啦!
  闺蜜们约起来!
  热门综艺追起来!
  逛街!买买买!吃吃吃!
  啊!自由的空气是如此的香甜……
  等等,千万别高兴太早!
  这不,娃出状况了:
  1. “哇~~~~~我不要去幼儿园!!”
  说起孩子回幼儿园的那些事,不少妈妈可是一把辛酸泪:
  @秋秋:我告诉娃明天该去幼儿园了,结果娃直接嚎了两个小时……
  @bh89757:家有小戏精也是醉了,整整一天了,一直在跟我絮絮叨叨地说自己不能上幼儿园的理由,什么大熊没人陪啦,还要照看小花啦,过一会又说会想我想得很难受,一会又说肚肚疼……我拆穿她,她还在床上撒起泼来。
  @玖月:一开始说得好好的,结果离幼儿园还有十来米就开始哭,连拖都拖不进去。但放学的时候好好地,老师也说哭了一会就好了。然后第二天照旧。
  @miaokosang66:她哭着进去的,我哭着出来的……
  @我是一只柚子:开学第一天,孩子没去,下周吧。今天我一说他们幼儿园发早餐菜单了就开始哭。
  想想孩子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结束了,每天被管着,真可怜。
  但幼儿园又不能太不去。
  别说孩子了,家长都难受。
  其实,谁还没有个“假期综合征”呢?每天想几点吃几点吃,想几点睡几点睡的日子结束了,还不许宝宝有点小情绪吗?
  老娘还不想上班呢!
歪歪兔:“我不想上幼儿园……”
  给TA讲一个小故事:
  歪歪兔一望见幼儿园的红屋顶,就紧紧地抓住妈妈:“妈妈,你会来接我吗?”“当然会啦!当放学的钟声敲响时,妈妈就会站在大门口等你!”于是,在幼儿园门口,歪歪兔和妈妈拉钩钩,并在大树、话题、小草的见证下约定:妈妈一定会来接歪歪兔回家!
  ——《 我跟妈妈拉钩了——如何面对分离焦虑》
  孩子抵触上幼儿园,其实是不想和妈妈分离呢!
  那就用小故事告诉孩子吧:虽然我们要分开一下下,但到了太阳落山,妈妈就会出现在幼儿园大门口,接你回家!
  2. “老师!!!!咦?老师怎么走了?”
  虽然宝贝儿一千个一万个不爱去幼儿园,但看见喜欢的老师,还是格外亲切的。
  但总会有孩子,满心欢喜地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却没看到。
  歪歪兔会员宝宝点点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孩子在假期里总念叨自己想王老师了,回幼儿园的时候虽然挺不情愿,我跟她说:你可以见到王老师了呢。孩子就不闹了。但晚上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不高兴。我问她怎么回事,孩子才说,今天跟王老师打招呼,但王老师不理她……”点点妈妈孙女士说。
  “结果第二天的时候跟老师沟通了一下,才知道那天其实是老师其实没看见。”
  虽然老师并不是不喜欢孩子,但孩子的小心灵还是受到了轻轻的一下撞击。
  “我们孩子属于害羞敏感类型的,那天我鼓励她好久,让她跟老师打个招呼,结果还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老师哄了她好久,她才相信并不是老师不喜欢自己……孩子这么玻璃心,不知道老师会不会以后对她有偏见呢?”
  的确,两个老师管着一个班的学生,非常辛苦。所以有疏忽的地方也在所难免。
  就是宝宝的小小的“玻璃心”啊,太脆弱,一碰就碎,碎得太久,可能就修不好了。
  虽然这种“玻璃心”来自孩子可贵的纯真,但总要家长老师们小心翼翼地呵护,谁累谁知道。
  唉,只能期待TA逐渐长大,坚强起来吧。
歪歪兔:“山羊老师没看见我,可能不喜欢我了……”
  给TA讲一个小故事:
  山羊老师很喜欢歪歪兔,但今天早上却好像没看到歪歪兔似地走过去,还不让歪歪兔回答问题。歪歪兔的心情糟透了……整整一天,她再也没举过手,可偏偏这时,山羊老师却叫歪歪兔回答问题了……
  ——《山羊老师是怎么回事——如何面对忽视和冷落》
  我们可以用这个小故事来告诉孩子:老师没有跟你打招呼、没有叫你回答问题,并不是不喜欢你,而可能只是没看到你哦!你可以走到老师面前,勇敢地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哦!
  3. “假期都没去塞班岛,宝宝没面子……”
  千万别小看孩子的攀比心!要知道,班里一旦有一个孩子开始攀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别人能收到好几万压岁钱,我只能收到三千块?”
  “为什么别人家开宝马,只有咱家没有?”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换了新书包,我还要用这个旧的?”
  “别的小朋友买了会发光的文具盒,我也要!”
  “丫丫在寒假里去了塞班岛,豆豆去了欧洲,果果去了美国,可我哪都没去……”
  成人世界里的攀比,戴着面具,躲躲闪闪,虽然暗戳戳地互相比较,但至少表面上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和气。
  但孩子的之间的攀比却是赤裸裸的,即使三个孩子,也一定会分出主导者、跟随者,甚至被排斥着——决定因素可能就在于谁家有钱,谁家车好,谁的玩具更好玩……
  最后,“鄙视链”末端的那个孩子,往往会沦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歪歪兔:“威威龙总是欺负我……我要怎么办?”
  给TA讲一个小故事:
  街上开始流行黄色的裙子,歪歪兔也想买一条这样的裙子,可妈妈的钱太少了……直到大画家星星兔来到兔子镇寻找模特,在一群穿着同样金黄色裙子的兔子中间,他一眼就看到了穿水蓝色衣服的歪歪兔……
  ——《街上流行黄裙子——如何面对攀比》
  不跟风、不攀比,歪歪兔才在人群中格外耀眼。所以,为什么要在意别的小朋友在穿什么、用什么、去了什么地方呢?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呀!
  4. “他们都是好朋友,只有我不是……”
  这是专属“插班生”的苦恼——当宝宝进入幼儿园后,发现融入不到那个已经成型了的班集体,该有多郁闷?
  “孩子出生的月份比较小,怕孩子正常入园吃亏,就延后了半年。本来入园准备做得挺好的,孩子一开始对入园也不抵触,但不到一个礼拜,孩子就不想去了,一到早晨该起床时就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而且到了幼儿园门口也不愿意进去,还抱着我哭得梨花带雨,特别委屈……后来跟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发现孩子这一个星期里一直都不敢去跟别的小朋友玩,找不到玩伴,只能一个人玩自己带过去的娃娃。”歪歪兔会员家长张女士说。
  如何融入新集体——这正是插班生面临的最大问题。看着别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得热火朝天,特别羡慕,想要加入,他们却不跟自己玩……宝宝难免会产生这样的失落:
  为什么他们不和我玩呢?为什么我跟他们打招呼,他们却像没看见一样呢?
  难道我这么差劲吗?
  宝宝好心塞……幼儿园一点都不好玩,可妈妈还要每天都送我去……
  幼儿园真讨厌!我一点都不喜欢!
歪歪兔:“我想和小狗一起玩,可他们说,不和小兔子玩……”
  给TA讲一个小故事:
  歪歪兔在新的幼儿园不太开心,因为她有点孤单,小熊、小狗、小老鼠都有属于自己的游戏,可她没法加入任何一个小团体……但最终,歪歪兔找到了一个好方法,让所有同学都来玩,再也没有“只属于谁”的游戏啦!
  ——《大家都喜欢——如何面对孤立》
  当孩子被孤立时,如果一味地逃避在角落里,只可能会让自己更加彻底地被孤立。不如帮孩子一起找找原因,然后想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游戏,然后和大家一起玩吧!
  当孩子走入幼儿园小社会,遭遇到挫折时,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和正确的应对方法必不可少哦!
  那就用这些小故事告诉孩子:
  挫折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就可以打败它。对啦,上面这些故事都出自《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图画书(全两辑)》歪歪兔官方微店有售。
看过太多外国的绘本,难免产生了一种小偏见,好像绘本只有国外的才是好的。直到翻开歪歪兔童书馆编绘的绘本套系——萧红的《呼兰河传》,顿感惊艳。
这套绘本总共由《北国的小城》、《我家的后花园》、《储藏室里寻宝》、《世界好大呀》、《给祖父学念诗》五册组成,即是独立的5个故事,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绘本文字美,插画美,是国内难得的绘本佳作。
美好的选段凸显童真童趣
众所周知,萧红的《呼兰河传》虽是小说,却更像她的自传,渗透着生命的底色,这底色是灰色的,也是荒凉的。
《呼兰河传》里的人物和故事是零零碎碎的碎片,是片段式的,并不是整个的有机体。字里行间给人一种绝望的孤寂感,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积极的,都是在悲凉的人生中,默默地挣扎着,日子一日复一日这样过去,安安静静,什么时候止步了,也就止步了,也是安安静静的,在这世间仿佛不曾留下一丝生活过的痕迹。萧红质朴的文字中深藏情感强烈撞击的内力,在她温温吞吞的讲述里,人世的悲欢离合尽显。
茅盾先生曾给《呼兰河传》作序时,写道,“它(《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呼兰河从萧红的心里流过,形成了永恒的记忆。文字在她的笔下滑过,暗色中带着一抹亮丽,那是她短暂的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美的时光,虽然是寂寞的。
一如茅盾先生所说,《呼兰河传》的前半段是轻松的,充满了童真童趣。萧红笔下的“我”,用一双天真、纯粹的童眼来看待这个世界,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充满着快乐,一草一木都是灵动的,也是有趣的。绘本正好选取了小说全本的前半段内容,极具分寸,把孩童的纯净和童趣彰显得淋漓尽致。没成想,我居然从中读到了许多快乐,不带任何杂质的快乐!
《北国的小城》中脉络明晰,将呼兰河这座小城的全景以微缩镜头的方式展示出来,一目了然。同时,也将小城中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简洁、明确的讲述,让小读者们对呼兰河有了一个全面的印象。全篇最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对火烧云的描写,图文的完美结合,美得令人屏息;《我家的后花园》和《储藏室里寻宝》则是孩童天性得到释放的最好展示,“我”童年的幸福,除了祖父的疼爱,就是家里的后花园和储藏室了。后花园里四季的景象在“我”的眼里都是鲜活的,也是充满趣味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这样的描写何尝不是“我”(萧红)童年时的真实写照?想玩儿就玩儿,不想玩拉个草帽遮着脸,躺在树荫下就睡,想帮祖父干活就帮,不想干活就去抓蚂蚱,摘玫瑰花。总之,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让“我”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拥有了一颗细腻、敏锐的心;《世界好大呀》和《跟祖父学念诗》两册则是记录了“我”和祖父之间的浓浓感情。祖父的疼爱、宽容,以及教“我”学诗的启智过程,无形中让“我”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绘本版的《呼兰河传》选取的文字片段,不仅让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文字带来的美好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无形中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乐趣并不是只有手机、电视、电脑、iPad
等电子产品才能带来,毕竟这些都是虚拟世界里的快乐,只会让孩子的小天地一寸寸变窄,变宅。要知道,大自然才是每个孩子的最好朋友,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的玩乐场所,让他们从各种植物、昆虫中找到许多用金钱买不来的乐趣,丰盈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其实,许多教育家已不止一次的呼吁过,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让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专注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疼爱“我”的祖父
精美的插画增强文字表达
著名历史学家、评论家、童书领域最活跃的作家以及儿童图书领域最值得信赖的评论家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勤劳”、最“全能”的童书推广人伦纳德·S·马库斯(Leonard.S.Marcus)曾说,“图画书是跨越图画世界和文字世界的对话。”绘本中的文字与图画是相互补充的,图画也是在进行视觉叙述的方式之一。
绘本版的《呼兰河传》中,精美的插画是一大惊喜。首先,从绘本的环衬(连接封面与书芯之间的衬纸)讲起,五册故事的环衬都极具特色,且诚意满满。诚如,《北国的小城》里的环衬,前环衬和后环衬遥呼相应,两者组合起来,就成为了呼兰河小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口的全景;《我家的后花园》的前环衬是各种各样的小昆虫,而后环衬则是各式各样的植物;《储藏室里寻宝》就更有意思了,前后环衬里画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小朋友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能来一次寻宝之旅,可以在每一页插画中找寻到环衬里画着的各种物件,这样的互动设计,反而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世界好大呀》的环衬则是离开“我”家后花园后的另一个世界;《跟祖父学念诗》的环衬颇有几分古人意境,环衬画的是祖父屋外的古香古色的纸窗长廊,屋子里头,是“我”跟祖父学念古诗的开始,也是“我”人生中的启蒙教育之始。
其次,插画的设计匠别具。插画师采用了视角转换的方式,使人物、呼兰河的各个街景、“我”家的后花园、储藏室等场景的表现更加的多样化、丰富化和立体化。远景能看到整个呼兰河小城的整体风貌,近景能看到一只蚂蚱,一朵花儿。不同视角的转变,让人仿佛在看一部小型动画电影一样,视觉得到了美的享受。与此同时,画面的灵动带动了阅读者的心情,使人也跟着欢乐起来。萧红笔下克制,隐藏的那一丝寂寞和暗色,在色彩跳动的画面中,被消融得无影无踪,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童真童趣带来的种种快乐与纯粹。
好玩儿的文字设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的设计。绘本精湛的文字设计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并能很好的传递情感和营造意境。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处处都充满视觉刺激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有趣的文字排版、设计能带给他们愉快的阅读体验。绘本版的《呼兰河传》中,设计师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文字排版,比如在《我家的后花园》中,“我”在绑蚂蚱的那一页,文字是沿着“我”的后背铺开的。瞬间,文字似乎也跳起舞了,很有动感的同时,也极其新颖,很能抓住读者的视线。这样的设计在绘本中屡屡出现,趣味性很强。
绘本版的《呼兰河传》摒弃了全本中所展示的呼兰河人民生活上的沉重和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等片段,它取其精华,将最自然,最朴实,最童真童趣的一面呈现给孩子们。这套绘本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很有质量的精神食粮!
好玩儿的文字设计
  今天正月十二,歪歪兔给大家拜个晚年!
  先问个小问题,今年你支出多少红包啊?娃的收入情况如何呢?
  作为80后90后的我们,我们小时候,压岁钱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压岁钱多的土豪就不要炫耀了/哭脸),据说现在孩子的压岁钱都上万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夜暴富”么?面对这笔横财,兔小编不免联想起“中了大彩票的歪歪兔”。
  虽然这么大数额的压岁钱没有哪位父母会让孩子自己支配,但是兔小编认为,这却是培养孩子财富观念的好机会。
  是种子总会发芽,是孩子总会长大,从小没有财富观念的孩子当面对一笔能自己做主的钱时,确实会茫然无措。这一点兔小编深有体会。
  从0开始,兔小编的财商自学之路
  兔小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成绩好一切都好”的只关注书本知识的氛围,在财商方面所受的教育几乎是0,那时候接触钱的机会就是学校交学杂费的时候(我们那年代上小学还是要花钱的),再就是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对于这笔钱我们小孩子只是个中转站,左手接过来,右手交给大人。
  真正自己管理一部分钱,是上高中的时候,因为一个月才回一次家。那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是300块钱(90年代的300块对于乖学生已经不少啦,我总是会成功地到月就花光光,即使侥幸有剩余,我也会在回家前抓紧买点什么,绝对不能剩下。
  后来上大学了,管理的生活费就更多了,一下要规划一个学期的费用支出。刚开始经常因为规划不到位,导致还有一两个月放假时候,就出现了金融赤字,只好羞答答地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后来次数多了,我实在不(dan)好(xin)意(bei)思(ma),就开始寻找“致富”的门路。
  那时候手机的普及率没有这么高,信息的传播也没有这么快,那会想打工似乎除了快餐店就只有学校这一亩三分地儿了。由于兔小编比较爱钻图书馆,跟图书馆的老师们混了个脸熟,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帮图书馆老师整理索引书签的工作。当我趴在一个个小抽屉里认真工作时,相识的同学关切或“关切”地过来问:“你在图书馆打工啊?”我的脸会刷的红起来,这个过程可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坎儿啊。好在兔小编的价值观比较正,被问的多了,也就无所谓了,不仅会坦然回答,还会帮忙一起找书。拿到第一月的酬劳时,我第一次体验到“勤劳致富”的爽快感。贫穷虽然限制了我的想象,但拓宽了思路,锻炼了意志,还教会了我如何有计划地花钱,最最重要的是我能挣钱啦!
  以己为戒,兔小编的财商教育之路
  现在兔小编也是有娃滴人了,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到了大学,远离爸爸妈妈了,才这么被动、无助地接受财商方面的教育。
  首先得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为了避免张口就要,不给就闹的局面,我给孩子建立了一个小账户,账户里每周给存一定数额的代金币,爸爸妈妈只给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想要特殊额外的,就从账户里支付。如果账户余额不足,可以通过做家务赚取。
  其次孩子必须明白亲友的馈赠不是必须的!据说过年时很多孩子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作重要目标,对不给压岁钱或者给得少的亲戚怀恨在心。这种只知索取,没有感恩的态度是最要不得的。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对于别人的馈赠和帮助,要表示感谢,并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回馈,这样才能构建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再有,孩子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钱不是万能的!很多孩子将压岁钱的多寡当作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这是典型的财富观扭曲的表现。与亲情、友情相比,钱的作用只是催化剂,鼓励孩子从自己的账户里出钱请长辈吃个小蛋糕,给好朋友买个小礼物,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付出意识,让他长大后不会在钱的问题上斤斤计较。
  关于财商的培养,光有以上三点是不充分的,结合《做最富足的自己——歪歪兔财商教育童话》10个故事,可以为孩子作全面的教育——
  故事以歪歪兔和小财神变成的小驴为主人公。故事一开篇,歪歪兔有一个神奇的钱包,钱包里有个小财神负责为她生钱,所以她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这导致小财神被惩罚,失去了生钱的能力,并变成了一头小驴,与歪歪兔一起踏上了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旅程。在经历了一系列麻烦、困境和诸如中了大奖的辉煌之后,歪歪兔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而踏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道路。
  10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有一定的连续性,表现的是歪歪兔财商提升的过程。
  1.小财神变成了驴——钱是从哪里来的?
  2.倒霉的椅子舞——亲友的馈赠是必须的吗?
  3.中了大彩票——钱是万能的吗?
  4.停不下来的陀螺——健康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5.最初的愿望——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6.红色的凤仙花——施与是吃亏吗?
  7.彩虹镇上的来客——穷养还是富养?
  8.胡萝卜成灾——麻烦和危险哪个更可怕?
  9.赔不起的胡萝卜——一分钱能够变巨款吗?
  10.做一只知识兔——怎么选择才划算?
  读完这10个故事,毫无疑问,孩子的财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为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趁孩子还在膝边未曾远行时,为他的行囊里加一份财商的保障,让孩子的一生衣食无忧、幸福快乐,让我们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时多一份轻松,少一份担忧。
所谓“富养”,
就是“我现在有的,都可以给你”;
而“强行富养”,
则是“别的孩子有的,我砸锅卖铁都给你”。
  春节和闺蜜相聚,闺蜜的娃一岁半了,乖巧可爱。
  但闺蜜却难掩满脸的疲惫——因为入不敷出,她接了一个寒假辅导班,初四就要去上课,除夕夜都在写教案。
  “奶粉,尿不湿这都不说了,买玩具得从德国或者日本代购吧?然后得买英文原版绘本吧?然后,你得送她去早教班吧?后面还得送她去上蒙氏园或者国际园吧?还有兴趣班,得上个钢琴课吧?舞蹈和跆拳道总得选一个吧?美术类的总得选一个吧?还得看是不是学个书法或者小语种……再后面是小学,得买学区房吧……唉,到处都要钱!”
  我正感叹她被自己的“小目标”们压得透不过气来,她又说:
  “我都想好了,以后从上幼儿园开始,她要啥,我就给啥。咱们总得让孩子跟上时代嘛。你说别人家孩子都玩着国外代购的高质量益智玩具长大的,就妞妞是玩路边摊的玩具长大的?二十年后,一打开简历,会钢琴英语什么的都成标配了,还有孩子会芭蕾架子鼓法语什么的,满满一大页,我孩子啥都没有,怎么办?她会不会恨我?”
  闺蜜这样的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毕竟,在我们的认知里——孩子怎么养,长大后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穷养”孩子,很可能会让孩子内心匮乏,一切向钱看,过于功利和短视;
  而“富养”孩子,则会让孩子内心充实,眼界开阔,自我成长更完善。
  道理本来是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走了样——比如,每当开学时节,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新闻:
  那富人的孩子都是什么画风呢?
  李嘉诚是生活简朴、克勤克俭的代表,一只26美元的手表戴二十年……两个儿子在外上大学时依然是骑单车,李泽楷为了赚零花钱还做过高尔夫球场的球童。
  约翰·洛克菲勒对自己很刻薄……在他的影响之下,这个家族的孩子也过得相当节俭……洛克菲勒家的4个孩子只有一辆自行车。最小的那个男孩8岁前都在穿姐姐们的衣服。
  根据一项调查,91%的美国的大富豪表示他们鼓励孩子参加慈善活动……未成年孩子中有45%的人学习之余去打工,近一半的孩子从父母处得不到零花钱。
  穷人在“富养”,富人也在“穷养”。
  于是,富足家庭的孩子,可能言行端正,吃苦耐劳,温暖正能量;而穷人的孩子,却越来越多地染上了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这样的毛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往往会忘记:“强行富养”只能成倍地增加孩子的匮乏感,甚至还不如“穷养”。
  关于“强行富养”,歪歪兔育儿老师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碎碎念:
  “为了这个孩子,我都一年没下馆子了……”
  “现在学区房这么贵,我连衣服都舍不得买……”
  然而,抱怨得最多的家长,往往也是最舍得给孩子花钱的家长——朋友圈里前一条还在碎碎念“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生这孩子我简直是脑子抽风!”后一条就高兴地晒单“儿子的新玩具到货,原装进口拼插积木,自带小灯灯和小马达。”
  其实,恰恰正是这些家长,最容易产生“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啥不听我的”这样的情绪。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远远比物质重要。
  而如果孩子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正能量和关爱,偏偏父母还要啥给啥,就会产生一个可怕的结果——用无尽的物质来弥补内心对爱的渴求,在物质和金钱方面榨干父母。
  这种心态到社会上,就是“我弱我有理”,就是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究其根源,就来自内心的“匮乏感”。
  说到这里,熟悉兔妈的读者大概预感到了——兔妈又要推书了。
  别走!兔妈其实这次想说的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成本最低的“富养”。
  因为“富养”养的从来都不是吃穿用度,而是性格、眼界、思考能力。
  即使你不能经常带孩子去环游世界,孩子也能在书中看到天地间的精彩;
  那么这一次,兔妈要跟大家推荐什么书呢?歪歪兔财商教育童话!压岁钱收得差不多,该和孩子谈谈钱啦!
  10个小故事,为孩子展现了10个财商知识,同时也描绘了歪歪兔从“一穷二白”到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奋斗史。
  1.小财神变成了驴——钱是从哪里来的?
  2.倒霉的椅子舞——亲友的馈赠是必须的吗?
  3.中了大彩票——钱是万能的吗?
  4.停不下来的陀螺——健康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5.最初的愿望——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6.红色的凤仙花——施与是吃亏吗?
  7.彩虹镇上的来客——穷养还是富养?
  8.胡萝卜成灾——麻烦和危险哪个更可怕?
  9.赔不起的胡萝卜——一分钱能够变巨款吗?
  10.做一只知识兔——怎么选择才划算?
  每个故事后都附有“父母必读”帮助家长在亲子共读中抓住教育重点。
  每个故事后还附有“互动问答”,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把故事场景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非常适合收到压岁钱后一下子富起来的孩子。
  新年新成长!借着“压岁钱”,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钱、使用钱,这无疑是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机。
  “好孩子要听话,不可以耍脾气!”
  “好孩子要问‘阿姨好’,大家才喜欢!”
  “好孩子吃饭要好好坐着,不要跑来跑去!”
  这些话听着有没有很熟悉,孩子犯错时,您是不是也这样地“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呢?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效么,孩子从此以后就能做个“好孩子”了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位犯人在谈起小时候分苹果时写道: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通过说谎,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最终,我进了监狱。
  “好孩子”教育其实是一种懒惰教育
  故事里,孩子是听话了,但却变坏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可为什么每次教育孩子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对他说“好孩子应该怎么样”这样的话呢?
  孩子不懂事、不听话,确实会让家长头疼。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更是让人抓狂。如逛商场时,孩子撒泼打滚的,吵着要买玩具;碰到熟人想让孩子打个招呼,孩子躲着藏着,就是不愿意。我们这才发现,孩子与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相差甚远,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告诉孩子“好孩子”的标准,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但我们都忽略了一点,没有孩子生来就是懂事的,想要孩子变乖、变懂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多耐心引导,而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或许很多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是想给孩子树立“好孩子”这么一个榜样,让他变得听话懂事起来,又或者是借此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学好。但其实,不管是树立榜样也好,表达期望也好,都是在寄望着一步到位,并没有赋予实际的行动。说白了,就是一种懒惰教育。
  那么,这种懒惰教育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孩子的发展容易出现极端
  在前面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待孩子的教育,这位妈妈只是简单地灌输给孩子一套“好孩子”的做事标准。如果孩子没有做到这些标准,就开始批评、指责他。但对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就不能“总想着自己”,他只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妈妈所赞许的,只要他照着去做,妈妈就会喜欢他、夸赞他。这样一来,孩子学会了圆滑,学会了撒谎。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很听话,实际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为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不会去细想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而是从妈妈的话里,听到了对自己的否定。想一想,当有人拿着一个榜样来跟你作对比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刚开始你会觉得很气愤,后来可能就是伤心难过了。但不管是哪种情绪,都会扰乱我们的思绪,理所当然也听不进话了。
  孩子也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会管“好孩子”会怎么样做,甚至把他当成敌对的对象,而不是榜样,他会觉得,既然妈妈说我是坏孩子,那我就做个坏孩子吧,我就要有红又大的苹果,继而哭闹......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孩子也变得越来越逆反。
  孩子只会听话没有思想
  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还小,他还没有分辨能力,他只知道想让爸妈高兴,自己就必须听大人的话,而如果要听话,就要压抑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完全地丢弃。那么,等到孩子长大后,他就很难会有自己的主意,遇到事情也不懂得如何处理,成为一个只会听话而没有思想的人,这又会是谁的悲哀?
  如何耐心引导孩子?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要再搬出“好孩子”的那套标准来教育他,要多点耐心,好好引导他学会正确的做法,实现孩子的成长。
  让孩子来个感同身受
  正如上面所说的,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懂事的,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应该要怎么做。这时,家长可以找一种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并试着去改变。
  比如,孩子不肯乖乖坐着吃饭,总是跑来跑去,你可以给他设定好吃饭的时间,并告诉孩子,过了这个时间,他就不能吃饭了,让孩子知道不好好吃饭的后果;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你可以跟他玩一个角色互换的游戏,让孩子来扮演想要借玩具的小伙伴,你来扮演孩子,让他体会到小伙伴被拒绝后失落的心情。
  循序渐进地让孩子接受道理
  很多家长都问歪歪兔的育儿老师,“我明明给孩子讲了很多次‘那样做不好’,为什么他就听不进去?”在这里,我们要给家长们说的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是要给他讲道理,但是道理也不能硬塞给孩子,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之后循序渐进地、慢慢引导他。事实上,歪歪兔多年来一直秉承的正是这种引导式的教育理念。
  就拿“孩子不愿意分享”来说吧,孩子不愿意分享,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他并不知道分享有哪些乐趣。这个时候,你可以这样引导他,“如果你把玩具借给小朋友,小朋友也会把他的超人玩具借给你玩呢”。在孩子交换着玩了以后,你再强调加深一下孩子的体验,“跟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很开心吧,以后宝宝也要这么做哦”。当孩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自然也就乐意分享了。
  给孩子找一个恰当的榜样
  对孩子来说,伙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什么样的榜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愿意模仿的对象呢?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我们会去模仿一个人的行为,那个人一定是我们自己很喜欢、很认可的人。换到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孩子自己感兴趣、喜欢的榜样,比如孩子所喜欢的一些故事角色或者最喜爱的小伙伴,而不是像“好孩子”这样的标签榜样,他就会很乐意地向好伙伴靠拢,而不是厌恶。
  机智处理孩子的“不懂事”
  在文章开头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另外一位成功人士也谈到了他小时候分苹果的事: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苹果。妈妈说:“我把门前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最大的苹果。我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须努力争第一。
  与前面那位妈妈不同,这位妈妈特别理解孩子的想法,她以一种很公平的方式,教会孩子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而孩子对母亲,也是充满感激和敬佩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带有情感、真诚表达你的期望
  孩子做错事了,在给他讲道理前,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接纳、认可他的感受。如孩子哭闹耍脾气要买玩具,你可以蹲下来,耐心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但我们这次是出来买菜的,下次来的时候,我再给你买,如果你总是这样哭闹,妈妈会很难过的。”这样一来,孩子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理解,也知道妈妈是关心自己的。回过头来,他也会试着理解妈妈,努力做到你的期望。
  孩子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好孩子”也是耐心引导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贪一时的容易,只会让孩子离“好孩子”越来越远。
  身边又一个孩子,看动画上瘾了。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急诊科医生,母亲是高中骨干教师,即使还没生娃时,夫妻俩就忙到一个月才能见一次。生了娃后,宝妈刚出了产假,就直接奔赴工作岗位,然后连续带了两年毕业班。
  “我也知道孩子这么看动画片不好,但我自己又带不了孩子,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老人帮忙带孩子,已经是情分了。咱也就不能东挑西拣了吧。”
  “更何况以后奶粉、幼儿园、兴趣班、旅游、辅导班……这些不都是钱吗?”
  这位苦恼的妈妈说。
  我见过那个孩子,特别喜欢跟别人说话,尤其喜欢抓住我,非要给我讲故事不可。
  当然,讲的故事,也无外乎动画片里那些内容。
  我也见过孩子的爷爷奶奶。奶奶热爱广场舞,没事就要和社区里老姐们聚一下跳一跳;孩子的爷爷则话不多,平时看看报纸,买买菜……可想而知,除了“今天吃啥”、“赶紧睡觉”这些话,爷爷奶奶和孩子的交流应该并不多。
  这个孩子其实很孤独。
  纵观我身边那些“电视(手机)成瘾”的孩子,他们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注意力飘忽不定,难以集中;
  ●不愿意动脑,只关注事物的表面;
  ●在外人面前,要么特别喜欢和别人说话,但只是单向输出动画或游戏的内容,比较难交流;要么特别害羞自闭,几乎不和别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缺少家人的陪伴和引导,内心很孤独。
  但这些家长都应该被谴责吗?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我曾深入地采访过那些“电视(手机)成瘾”孩子的家长,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除了生活所迫,还有一个深层原因:觉得陪伴孩子真的真的真的很无聊。
  “一个玩具,推倒了,扶起来,推倒了,扶起来,推倒了,扶起来……孩子能玩一上午,我都要睡着了!”
  “一个故事讲八百遍,我都要吐了好吗?”
  “上次玩过家家,非要让我一遍一遍地喝粥……你说哪有那么多粥好喝?我说粥没有了,他非说还有,然后接着让我喝……”
  “人说养孩子是陪蜗牛散步,这是什么破鸡汤?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很虐好吗?”
  的确,一种米养百样人,虽然说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希望所有父母可以“高质量陪伴”孩子,但我们并不能要求全世界的父母,在陪伴时都绝对不能产生厌烦情绪。
  毕竟,情绪是没有对错的。
  有一种解决方法,让陪伴不再无聊,反而乐在其中。
  《歪歪兔全情商教育绘本全集》——把78个歪歪兔情商教育故事装在一个盒子里,足够翻着花样地给孩子讲很长时间了。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帮助家长在讲故事时找到“目标”——不仅是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也是在提高孩子的某一种能力,解决某一个问题。
  部分故事后面还有“互动问答”,家长可以在讲完故事时和宝宝讨论一下,看看在宝宝的小脑瓜里有什么奇思妙想。
  78个故事都发生在彩虹镇,主角都是歪歪兔和她的好朋友们,这就构建起了一个足够丰富的“童话世界”。家长可以和宝宝试试看,能不能一起来编一编属于自己的“歪歪兔故事”呢?
  △自编歪歪兔故事,来自歪歪兔粉丝小嘉悦
  这78个故事从浅到深,从3岁覆盖到8岁。主角歪歪兔也在这78个故事中,从一个任性叛逆的小宝宝,变成了活泼开朗、乐观积极的孩子,还成了一个“小领袖”呢!不仅孩子可以学习这样的小榜样,成为歪歪兔那样的好孩子;家长也可以在亲子阅读中,看到孩子未来的样子。
  家长还可以在孩子长大以后,把以前的故事拿出来,和孩子聊一聊,在孩子日渐成熟的见解中,看到孩子的成长!
  所以,谁说陪娃太无聊、太虐心呢?
  只是TA没有掌握陪娃玩耍的正确方式而已。
  这个春节长假,让《歪歪兔全情商教育绘本全集》和你一起,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前几天,一篇《儿童恐怖动画流入中国,别让假小猪佩奇毒害了你的孩子》突然间在兔妈的朋友圈刷屏了。
  家长们终于开始注意到:打着“幼教”“早教”名头的动画,并不全都无害,反而可能毒害孩子。
  不过,家长们可能还没注意到的是:毒害孩子心灵的,并不只有“假小猪佩奇”!
  记得去年夏天,在逛一家书店时,我在儿童文学区,看见一个小姑娘一个人专心地读着一本书。那个小姑娘看起来10岁左右,家长喊她好几遍走了,她都没舍得挪脚。
  当时我没有在意,只当她阅读入神了。但后来我注意到,即使很喜欢那本书,她也并没有跟爸妈说要买。
  而且她离开时,还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那本书一眼。这些都让我觉得有些奇怪。
  等我走过去一看——
  我翻了翻,里面是这样的内容——
  有个小王子,听了《海的女儿》,非常感动,总想和小美人鱼谈恋爱,
  天天去海边等。十五岁那年,终于让他等来了一条冲上岸的美人鱼。
  小王子 :“你、你真好看……可以嫁给我么?我是王子。”
  对面沉默一阵 :“我是男的。”
  小王子 :“你们美人鱼还有男的???”
  对面沉默一阵 :“我他妈是鲛。”
  小王子 :“那你跟我谈恋爱么?”
  对面沉默一阵 :“爱都是泡沫。”
△内页来自网络。很显然,这本书并不适合孩子来阅读,却被放在了“儿童文学区”。
  一本彻头彻尾的成人读物,却因为一个“睡前故事”的书名,被堂而皇之地放在了“儿童文学区”,和许多知名儿童读物放在了一起。
  这还是一家大体量书店,当地线下图书零售业的中心,当地人逛书店的第一选择。
  经过沟通,这一摞书终于替换掉了。然而仔细想想,这样的书能被我这样的消费者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封面上很明确地写着“鬼畜”等字眼。
  如果这本书从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本正常的童书呢?
  比如,冒险主题系列书中,赫然出现盗墓、杀戮等细节描写;
  比如,某漫画系列和游戏故事书里,单纯重复一些无厘头的笑料俗语,“屎尿屁”横飞;
  还有一些动物小说,以拟人视角描摹野生公母狼群的耳鬓厮磨,用词露骨,打了色情描写的擦边球……
  暴力、色情、惊悚……这些‘快、浅、刺激’的内容,极大地利用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心和肤浅理解——孩子们把本来就不太多的零花钱偷偷地花在这样的读物上,在私下里争相传阅。一本这样的书,毒害的就是一个班的孩子。
  “儿童文学”、漫画尚且如此,绘本领域也并不是一片净土。
  中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与国外的差距,让国内的消费者迷信国外童书,以至于一些出版机构不加甄选,盲目地将低质量甚至“有毒”的绘本引进国内。
  我曾经见过一本号称“哲学启蒙”的引进绘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蜗牛本来长着长长的腿,和青蛙一样,都跑得很快,但谁跑得更快呢。这时,国王的厨师说需要一个伙计,来帮助他为国王准备晚餐,让他俩比试一场,赢了的就可以入宫觐见国王。在比赛过程中,善良的蜗牛把机会让给了好胜的青蛙。最终,青蛙如愿以偿地胜利了,跟随厨师进入皇宫,却再也没有出来……
△国王的厨师说:我需要一个腿特别长的伙计,和我一起准备国王的生日宴会。
  虽说这个故事的主题“福祸相生”的确和哲学有关,但这样的展现形式,对还在读绘本的孩子来说,不残酷吗?
  插画里,皇宫里来的那个人穿着尖刀般的皮鞋,带着诡异的笑容,还有国王手里青蛙的大腿骨……虽然色彩绚烂,但营造出的氛围却十分诡异,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果不其然,书下有这样的评论:
  “我事先也没看,所以看过一遍后,再没给孩子看。”
  “挺有道理的,但孩子这么小,接受得了吗?”
  “女儿什么也没说,就那么呆呆地一直盯着国王……她没有亲眼看到青蛙是怎样被弄死的,怎么也不相信那是真的。”
  虽然孩子需要认识死亡,但绝不是以这样的形式认识的。
△国王拿着一根骨头说:“青蛙的长腿确实非常棒!简直棒极了!”
  国内也有这样的绘本,比如这个《一只丑小鸭的悲剧》:
  鸭妈妈带孩子们去听鸭博士讲《丑小鸭》的故事开始。听完故事后,其中一只长相普通的小鸭子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天鹅",他不听鸭妈妈的劝告,并为此离家出走,最终被农妇捉住,宰杀后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丑小鸭因为相信自己是天鹅,不听父母的劝告,离家出走,最终被农妇抓住吃掉。(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这个故事想要告诉孩子什么呢?
  要父母的听话?不能对自己抱有幻想?离家出走没有好果子吃?
  这跟吓唬小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这些所谓“童书”比“假小猪佩奇”还要可怕。他们把有毒的内容,包装成了“书”的样式,骗取了家长的信任,让家长不假思索地喂给孩子。
  说到这里,兔妈似乎该提出解决办法了。
  但很可惜,兔妈这一次没有什么省力的窍门,可以让大家避开这些“有毒童书”。
  兔妈只有一个办法——自 己 先 读!
  是的,在孩子上学前,每一本书,每一册绘本,买来后都要自己先读!
  如果不慎中招,我们就可以预先为孩子筛掉,也可以提醒身边其他的妈妈不要买。
  如果审过之后没有问题,我们也可以先来想一想,要怎样为孩子讲好这个故事——对孩子来说,家长对故事的理解,甚至比故事本身还重要。因为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忘掉故事,却会记得你通过故事带给他的感受,以及你通过故事教会ta的道理。
△同样是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妈妈永远爱你”,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你就是这副熊样”。
  我真心地希望这些有毒的童书、动画、视频等可以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然而我深知,除了有关部门的监管,更重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里兔妈自荐下歪歪兔的绘本和动画片,十年来的每一天,歪歪兔都在和海量会员妈妈进行着密切的联系。歪歪兔童书、动画片的主题全部脱胎于这些会员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非常适合中国孩子。这就是歪歪兔如此受欢迎、情商培养效果如此显著的原因,歪歪兔童书当当有售,动画片各大视频网站均可观看。
△歪歪兔手偶动画剧:歪歪兔和她的朋友们
  只有我们自己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知道孩子可以看什么书,用心而仔细地为孩子选书,才能长远地保护孩子——不仅能让孩子远离那些“有毒童书”,还能让“有毒童书”在市场上自动淘汰,最终为孩子换来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
  0—6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时期。戈尔曼强调,人们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建立我们已有的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6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从小受到情商培养的孩子,成长中身心状态会更好,他们的学习和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会表现更好,身体也会更健康。
  情绪有好有坏,对孩子来说,情绪是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对错的。只要我们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孩子小时候无法正确认识这些感受,养成了发泄情绪的习惯,就会造成情商上难以弥补的缺失。成人后难以理解别人的情感,也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在面对重大挫折的时候情绪失控。
  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1、让他们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当人在情绪而非理智操控的情况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从潜意识做主掌控的“冲动反应”状态,进入到意识做主掌控的“理性回应”状态。只有在意识主宰的情况下,人才有办法去做新的选择,才能够有效地去解决情绪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从潜意识状态,就是情绪控制的状态进入到理智控制的状态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暂停,让自己先冷静,然后再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预先设置只要举起手,在脑子里马上就会有声音大声喊“停”!
  在宝宝小的时候,跟他们讲道理他们是听不懂的,这时候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先把宝宝从激动的情绪中“拔”出来,不让宝宝在情绪泥潭里哭闹打滚儿。在孩子冷静之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即使特别想要什么,也要学会等一等。
  2、冷静之后,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大一点的孩子,当孩子的情绪波动暂停以后,父母就要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就需要父母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
  我们还要帮助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当的与情绪对应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让孩子更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1)帮助孩子积累表达感受的词语。
  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导师,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2)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常识,让孩子了解当遭遇某种情绪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从而识别情绪。比如,当人们害羞时,脸会变红;当人们愤怒时,会咬牙切齿;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当人们高兴时,会手舞足蹈等等。
  3)利用可视化材料来帮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通过绘本、视频、照片或图片等可视化材料,声情并茂地告诉孩子别人经历的不同感受。
  在生活中,提前预防比临时管教要有效的多。平时,我们既可以利用真实场景,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为孩子创造机会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读一读故事书,让宝宝了解在幼儿园会遇到的情形,与宝宝聊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有什么感受,等等。
  3、进入小社会,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不分对错的,都是人性的体现。任何人都会体会到快乐、痛苦、抑郁、嫉妒等令人愉悦和令人伤心的情绪。而父母却往往不希望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就会去压抑这些不良情绪。
  情绪是可以面对的,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的,疏导的。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自控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延迟满足训练,是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一种好方法。实质上,就是通过等待,让孩子明白,从想要到得到,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依靠情绪就可以解决的。慢慢培养孩子对情绪的自控能力,也能够早一点从自我中心里走出来,理解别人的感受。
  4、家长是最好的榜样,让孩子体验父母如何管理情绪
  言传身教是训练孩子管理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对象,如果家里环境温馨平和,凡是都有商有量,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加随和,在情绪上不会大起大落;如果家里经常发生矛盾,吵吵闹闹,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认为情绪的发泄是一种常态。
  同样当孩子犯错,惹大人生气的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也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相信每个家长都曾有被孩子气得想打人的经历,但是并非所有家长都会把这种恶劣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毕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非用惩罚来管制一时。用一句老话来说:你今天在孩子身上播种下的,明天就会从孩子身上看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cds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