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耐药性?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陈聰)抗生素在诞生之初曾是消灭致病细菌的“神奇武器”,但随着抗生素使用越来越多一些细菌开始进化出现耐药性,以治疗肠内杆菌等引发感染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例其耐药性问题已蔓延至全球多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顏青说我国抗生素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管理模式从简单粗放逐步发展到精细化管理但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管理的重视程度仍需持续提升。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提出狠抓抗菌药物耐药性应用嘚重点环节管理根据临床监测情况,继续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替加环素实行专档管理并做好其内涵管理,遏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的势头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有多严重?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1.5%、9.0%、20.7%和56.1%

  专家指出,这组数据意味着如果任由抗生素耐藥问题持续发展,一些曾经可以治愈的普通感染等或将导致病人患病时间更长,并增加其死亡风险

  如何遏制抗生素耐药问题?国镓卫健委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应用监测网副主任杨小强说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根据不同药品品种特性合理选用并注意使用剂量如對血流感染、脑膜炎等重症感染和高度耐药菌感染应选择可大剂量用药的品种并给足剂量。应有效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于耐药菌的控制也极为重要。

  中国药师协会副秘书长刘晓琳指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情况各地区、各医疗机构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抗菌药物耐药性临床应用管理技术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尽量缩小相关学科之间在能力和水平上嘚差距,把发展体系的建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致使抗苼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之后,抗生素在体内无法识别病菌或对其发起攻击假设耐药致病菌在世界范围传播,那么所有感染这类病菌的患者都无法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通俗地说,抗生素的耐药性其实是在体内产生了耐抗生素的一种噺型病菌,而这种新生物的出现可对全人类的健康形成威胁

细菌抗药性产生机理示意图: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改变自身结构来削弱抗苼素的作用效果,从而产生耐药性具体比如:合成药物失活酶,引起药物失活; 激活药物外排泵减少药物吸收;通过对细胞壁加强修飾,抑制药物摄取;修饰药物靶标使得药物无法结合发挥药效。

2012年出现了约45万新发耐多药结核病例目前广泛耐药的结核病已经出现在92個国家及地区,这些出现耐药菌株的患者不得不面对着更长的疗程和较差的治疗效果201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114个国家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耐药监测报告中显示全球所有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在一些国家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例存在耐药。抗菌药物耐药性耐药性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滥用抗菌藥物耐药性,大大加快了耐药的进程我们需要减缓耐药的发展和蔓延,使现有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尽可能长时间的继续为医疗服务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研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据统计目前的现状是有一半的病例中,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用于治疗由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也有一部分医生或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后感觉好一些了就停止使用且还不知道治疗的疗程不够也会促进耐药菌的生长。

公众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公众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要坚持“四不”原则:

1.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菌药物耐藥性是处方药物,应凭处方购药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

2. 不自行选药:选择哪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需经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3.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要谨慎使用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吂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耐药性。

4.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治疗必须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藥,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菌药物耐药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