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疡

消化性溃疡有哪些典型表现?-美食天下
& 您的位置: &
多数溃疡病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症状主要特点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体征不明显。约10%-15%患者平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为其首发症状。
①慢性经过:除少数发病后就医较早的患者外,多数患者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②周期性:除约10%-15%患者第一次发作外不再复发,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
③节律性:溃疡病与胃酸刺激有关,临床上疼痛与饮食之间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2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节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发作,直至下次进餐或服制酸剂后完全缓解,具有夜间痛的特点。
④疼痛部位: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疼痛部位多在腹正中或偏右。除上腹痛外,尚有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症状。
此外,巨大溃疡疼痛常严重而顽固,范围较广泛,大出血及穿孔多见。球后溃疡疼痛更严重而顽固,夜间痛及背部放散痛多见。幽门管溃疡多有高胃酸分泌,幽门梗阻者多见。
上述临床表现配合X线钡餐、纤维胃镜、胃酸分析等实验检查,本病诊断多不困难。
随时随地,手机美食...
每时每刻,关注美食天下...胃溃疡热文排行1胃溃疡是指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炎性坏死性病变。机2所谓顽固性胃溃疡,就是指经过严格的内科治疗后,溃疡3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4一、改善饮食习惯,消除过度的精神紧张 胃液分泌增多5一、临床表现 (一)上腹疼痛:此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6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常因情绪波动、过度劳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毛病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治愈后经常复发。且多在治愈后9这一点是肯定的。胃溃疡病人手术多以胃部分切除为术式10过去一直认为,酒精可以刺激胃,使胃酸的分泌增多,另
胃溃疡相关疾病
窦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有哪些?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胃泌素瘤的症状有哪些?胃泌素瘤的治疗方法?..
内脏损伤的症状有哪些?内脏损伤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4] [编号经营性-]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
本词条由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期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和,简称溃疡病。临床上年轻女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妊娠期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较低,但准确的发生率尚未清楚。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疾病,一般认为可能是患者在长期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导致慢性,使胃排空延缓累及并损害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完整性。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的主要病因,Hp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诱发了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了这种平衡机制,并增加了促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此外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急性应激和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和饮食不当等均与溃疡病的发病有关,为溃疡病的侵袭因素。1.症状
(1)上腹痛,多数患者有慢性上腹痛,早、中期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胃黏膜充血减轻等因素的作用,症状可缓解。晚期、分娩期及,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乳汁的形成和分泌,胃液的分泌随之增加或减弱,胃液内盐酸和蛋白酶含量升高,少数患者症状加重,甚至发生溃疡出血或穿孔。疼痛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呈周期性发作,与非孕期相同。疼痛多为烧灼痛或钝痛。
(2)、反酸、恶心、呕吐,孕早期上述症状可与反应混淆。
多数患者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发生并发症时可有相应的体征,但并发穿孔时腹膜刺激征可不明显,仅表现轻度腹胀,上腹部相当于溃疡所在部位有腹部轻压痛和肠鸣音亢进。1.实验室检查
合并者,可有,大便隐血阳性;13C-14C-尿素呼气试验以及Hp血清学试验可协助诊断。
2.其他辅助检查
X线钡餐透视或上消化道内镜对合并消化道溃疡有确诊价值。但前者对孕妇和有不利影响,不宜常规使用。如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时,可先使用镇静剂或咽部黏膜后,给予胃纤维镜明确诊断,可使孕妇痛苦减轻。合并穿孔者,B超可显示腹腔内气体和液体回声,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间接征象。对于症状不典型或特别严重,抗酸药物无效或并发时应用小儿型可弯曲式内镜进行检查较安全并可确诊。根据患者有慢程、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和缓解期相交替的节律性上腹痛、夜间痛以及可用食物或制酸药物缓解等典型症状不难诊断。部分患者亦可仅表现为无规律的上腹隐痛不适。必要时内镜等可协助诊断。须鉴别的外科如:急性、、胆石症、、肠系膜血栓形成等。一般来说,疼痛开始的部位或最显著的部位往往与病变的部位一致,如急腹痛由一点开始然后波及全腹者多为实质性脏器破裂或空腔脏器穿孔,胆道疾病或常有放射痛或牵涉痛,患者在溃疡出血、穿孔前既往的溃疡症状常复发或加重,并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诱发因素。1.。
2.溃疡穿孔。
3.。1.一般治疗
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少食多餐,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2.药物治疗
(1)抗酸药 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为期的一线药物。常用者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合剂。目前尚无抗酸药致畸的可靠证据,妊娠中、晚期使用抗酸药是安全的。
(2)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于三餐后或睡前服用。两种药物对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最好只用于妊娠中、晚期伴有严重的反流性或对抗酸药物无效的患者。因本类药物从母乳中排出,所以用药期间不宜哺乳。
(3)硫糖铝 可与溃疡面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保护膜,使溃疡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浸蚀。妊娠期和哺乳期可用,未发现对有不良影响。
3.手术治疗
仅用于合并出血或穿孔的患者,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等彻底性溃疡手术和单纯穿孔缝合术或贯穿缝扎溃疡止血术。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措施】
本病确诊后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基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在于:①缓解临床症状;②促进溃疡愈合;③防止溃疡复发;④减少并发症。但目前现有的各种疗法尚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和彻底根治溃疡。
(一)内科基本治疗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不经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饮食& 在H2受体拮抗剂问世以前,饮食疗法曾经是消化性溃疡的唯一或主要的治疗手段。1901年,Lenhartz指出少食多餐对病人有利。其后,Sippy饮食疗法问世,并一直被在临床上沿用达数十年之久。Sippy饮食主要由牛奶、鸡蛋、奶油组成,以后还包括了一些“软”的非刺激性食物,其原理在于这些食物能够持久地稀释和中和胃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持下列观点:①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②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③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即可,但一俟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日3餐;④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⑤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⑥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⑦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使用一些镇静药或剂。
4.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
应劝阻病人停用诱发或引起溃疡病加重或并发出血的有关药物,包括:①盐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等。如果困或类风湿病必须用上述药物,应当尽量采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同时进行充分的抗酸治疗和加强粘膜保护剂。
(二)药物治疗&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1.降低胃酸的药物& 包括制酸药和抗分泌药两类。
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酸降低。种类繁多,有、、、、等,其治疗作用在于:①结合和中和H+,从而减少H+向胃粘膜的反弥散,同时也可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②提高胃液的pH,降低的活性。胃液pH1.5~2.5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制酸药分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碳酸氢钠属于可溶性,其他属于不溶性。前者止痛效果快,但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副作用较大。含钙、铋、铝的制酸剂可致,镁制剂可致,常将二种或多种制酸药制成复合剂,以抵消其副作用。
抗分泌药物主要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类。
(1)组胺H2受体拮抗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竞争H2受体,从而使壁细胞内cAMP7产生及胃酸分泌减少,故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
(2)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分泌最后一步是壁细胞分泌膜内质子泵驱动细胞H+与小管内K+交换,质子泵即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可明显减少任何刺激激发的酸分泌。
2.HP感染的治疗& 对HP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清除指药物治疗结束时HP消失,根除指药物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无HP复发。临床上要求达到HP根除,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大大降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在中性pH条件下,HP对最为敏感,对基糖甙类、类、头孢菌素类、、环西沙星、、等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呋喃类、等中度敏感;对有高度抗药性。但HP对铋盐中度敏感。
3.加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已知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减弱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加强胃粘膜保护作用,促进粘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之一。
(1)胶态次铋(GBS)& 商品名De-Nol、德诺、迪乐。
CBS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大体与H2受体拮抗剂相似。CBS在常规剂量下是安全的,口服后主要在胃内发挥作用,仅约0.2%吸收入血。严重者忌用该药。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便秘、、一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等。
(2)E: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类药物。
前列腺素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能加强胃肠粘膜的防卫能力,但其抗溃疡作用主要基于其对胃酸分泌的抑制。
(3):硫糖铝是硫酸化二糖和氢氧化铝的复合物,在酸性胃液中,凝聚成糊状粘稠物,可附着于胃、十二指肠粘膜表面,与溃疡面附着作用尤为显著。
(4)表皮生长因子(EGF):EGF是一种多肽,由唾液腺、Brunner腺和胰腺分泌。EGF不被肠道吸收,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在粘膜防御和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EGF不仅能刺激粘膜细胞增殖,维护粘膜光整,还可增加前列腺素、巯基和的释放。胃肠外的EGF还能抑制壁细胞的活力和各种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5)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能抑制胃泌素分泌,而抑制胃酸分泌,可协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主要应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
4.促进胃动力药物&
在消化性溃疡病例中,如见有明显的恶心、和腹胀,实验室检查见有、排空迟缓、胆汁返流或胃食管反流等表现,应同时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如(1)(Metoclopramide);(2)(Domperidone);(3)(cisapride)。
5.药物治疗的抉择&
当今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种类众多,新的药物又不断问世,如何抉择,尚无统一规范,以下意见可供临床参考。
(1)药物的选用原则: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物。抗酸剂和硫糖铝也可用作第一线药物治疗,但疗效不及H2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拟似品misoprostol主要预防NSAIDs相关性溃疡的发生。可用作第一线药物,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用于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溃疡。HP阳性的病例,应采用双联或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
(2)难治性和顽固性溃疡的治疗: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包括溃疡持久不愈合,或在维持治疗期症状仍复发,或发生并发症者,称难治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经8周,12周治疗而未愈合者,称为顽固性溃疡。这时,可尝试增加H2受体拮抗剂的剂量,或应用奥美拉唑,后者可使90%的顽固性溃疡愈合。铋剂和联合治疗清除HP感染,对某些顽固性溃疡也有一定效果。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宜考虑手术。
(3)NSAIDs相关性溃疡的治疗:和其他NSAIDs能抑制粘膜合成前列腺素,消弱细胞保护作用,增加粘膜对损伤的敏感性,导致消化性溃疡,尤其是胃溃疡。相当多的胃溃疡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服用NSAIDs病史。NSAIDs性溃疡常无症状(50%),不少病人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NSAIDs性溃疡发生后应尽可能停用NSAIDs,或减量,或换用其他制剂。H2受体拮抗剂对此种溃疡的疗效远较对一般的溃疡为差。有人认为奥美拉唑(40mg/d)有良好效果,不管是否停用NSAIDs,均可使溃疡愈合。Misoprostol单用或H2受体拮抗剂合用,已被证明有助于溃疡愈合。
(4)溃疡复发的防治:消化性溃疡是一慢性复发性疾病,约80%的溃疡病治愈后在一年内复发,五年内复发率达100%。如何避免复发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已经认识到吸烟、胃高分泌、长期的病史和以前有过并发症、使用致溃疡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每一个消化性溃疡病人要仔细分析病史和作有关检查,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
(5)消化性溃疡的维持治疗:由于消化性溃疡治愈停药后复发率甚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自然病程长达8~10年,因此药物维持治疗是个重要的实施。有下列三种方案可供选择:①正规维持治疗:适用于反覆复发、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维持方法:400mg,150mg,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口服硫糖铝1g,每日2次。正规长程维持疗法的理想时间尚难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预期溃疡复发可产生严重后果者,可终身维持。②间隙全剂量治疗: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复发或内镜证明溃疡复发时,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告约有70%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病人所接受。③按需治疗: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而让溃疡自发愈合。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在症状消失后即自动停药。按需治疗时,虽然溃疡愈合较慢,但总的疗效与全程治疗并无不同。下列情况不适此法:60岁以上,有溃疡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复发2次以上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三)并发症的治疗
1.大量出血&
消化性溃疡病并发大量出血,常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和失血性,应当进行紧急处理:①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和稳定生命体征是重要环节;②同时给予全身药物止血,如生长抑素25μg稀释后静脉滴注,以后每小时注入250μg,治疗24~48小时有止血作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减少胃酸分泌,有助于止血、溃疡愈合,可选择西咪替丁0.8g/d或法莫替丁40mg/d,溶于5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d加入补液中滴注;③内镜下局部止血,可选用局部喷洒1‰液、5%孟氏液、500~1000u或1~2ku。或者于出血病灶注射1%乙硬化醇、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或立止血。或者应用电凝、微波、激光止血,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以下情况考虑紧急或近期内外科手术治疗:①中老年患者,原有、动脉硬化,一旦大出血,不易停止;②多次大量出血的消化性溃疡;③持续出血不止,虽经积极治疗措施未见效;④大量出血合并或穿孔,内科治疗多无效果。
2.急性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一旦并发急性穿孔,应禁食,放置胃管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腹腔继发感染。无发生的小穿孔,可采用非手术疗法。饱食后发生穿孔,常伴有弥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时内施行急诊手术。慢性穿孔进展较缓慢,穿孔毗邻脏器,可引起粘连和瘘管形成,必须外科手术。
3.幽门梗阻&
功能性或器质性幽门梗阻的初期,其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包括:①静脉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②放置胃管连续抽吸胃内潴留物72小时后,于每日晚餐后4小时行胃灌洗术,以解除胃潴留和恢复胃张力;③经胃灌洗术后,如胃潴留已少于200ml,表示胃排空已接近正常,可给流质饮食;④消瘦和营养状态极差者,宜及早予以全肠外营养疗法;⑤口服或注射组胺H2-受体拮抗剂;⑥应用促进胃动力药如或西沙必利,但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如何托品、类,因此类药物能使胃松弛和胃排空减弱而加重胃潴留。
(四)外科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大多数,经过内科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如能根除HP感染和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防止溃疡复发。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①急性溃疡穿孔;②穿透性溃疡;③大量或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④器质性幽门梗阻;⑤胃溃疡癌变或癌变不能除外者;⑥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如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多属此类。 【病因学】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发病机理】
(一)胃酸分泌过多&
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已知壁细胞内含有3种受体,即组胺受体(hirstamine
receptors)、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s)和胃泌素受体(gastrin
receptors),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当壁细胞表面受体一旦被相应物质结合后,细胞内第二信使便激活,进而影响胃酸分泌。壁细胞内有2种主要第二信使:cAMP和钙。壁细胞膜内受体在与组胺结合后,与兴奋性GTP-结合蛋白(stimulatory
GTP-binding protein)偶联,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者催化ATP转化为cAMP。cAMP然后激活一种蛋白激酶,使一种尚未阐明的细胞内磷酸化,最后导致壁细胞内H+K+-ATP酶(又称氢离子泵或质子泵)激活,促进酸分泌。乙酰胆碱受体和胃泌素受体在分别与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结合后,与GTP结合蛋白偶联,激活膜结合性磷脂酶C。该酶催化膜内磷脂分解,生成三磷酸(inositol
trisphosphate,IP3)和二乙烯(diacylglycerol)。IP3促使细胞内储池释放钙,再激活H+K+-ATP酶促使H+分泌。乙酰胆碱也能增加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胃泌素和乙酰胆碱能促进肠嗜样细胞(ECL)释放组胺,它们能与组胺具有协同作用。壁细胞表面尚有生长抑素物质,兴奋后与抑制性膜受体Gi结合,经过抑制性GTP结合蛋白(inhibitory
GTP-binding protein)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减少细胞内cAMP水平,使壁细胞分泌H+减少。壁细胞的受体兴奋,不管接受哪种刺激,最后均通过第二信使——cAMP和Ca2+,影响壁细胞顶端的分泌性膜结构及质子泵——H+、K+-ATP酶,使H+分泌增加或减少。
胃质子泵(proton pump)是一种氢离子ATP酶,依赖ATP提供能量。它是反转运泵(counter-transport
pump),催化细胞内H+和细胞外K+的等量交换;它能在壁细胞内外产生400万∶1的H+梯度,这一梯度远超过体内其他部位(如结肠、肾皮质集合管)质子泵所产生的梯度。
在静态壁细胞内,质子泵存在于细胞浆的光面管泡(tubulovesicles)内。壁细胞兴奋后,含质子泵的管泡移向细胞的顶端,管泡膜与顶端的胞膜融合,使顶端膜面积增加。顶端膜缩回后便形成分泌性小管(Secretory
canaliculus),并汇入腺腔管。管泡移动受cAMP和Ca2+所促进,而膜的融合一方面伴随H+、K+-ATP酶激活,一方面使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增加。目前尚不了解膜上Cl-和K+的转运到底是通过各自的通道抑或通过KCl通道而实现K+、Cl-共运转。不管通过哪一种机制,由于K+和Cl-同时向细胞外转运,因此在H+、K+-ATP酶催动下,H+和K+交换,最后引起HCl分泌。壁细胞分泌盐酸浓度是恒定的,为160mmol/L,pH0.9,但实际上胃液中pH为1.3~1.8,因胃液中还有碱性粘液及反流的肠液。
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无酸就无溃疡”的论点对十二指肠溃疡是符合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BAO)和最大分泌量(MAO)均明显高于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绝不发生于无胃酸分泌或分泌很少的人。
食糜自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胃酸和食糜的刺激兴奋下,胰腺大量分泌胰液泌素、泌素、促胆囊收缩素,肠粘膜除分泌粘液外,也释放激素如肠、肠抑胃肽(GIP)、血管活性肠肽(VIP),这类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胃泌素分泌的作用,故当十二指肠粘膜释放这些激素的功能减退时,则可引起胃泌素、胃酸分泌增高,促成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
胃溃疡在病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并发症的性质,以及在胃酸减少的条件下溃疡趋向愈合等方面,均提示其发病机理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似之处。但是,胃溃疡病人的BAO和MAO均与正常人相似,甚至低于正常;一些胃粘膜保护药物(非抗酸药)虽无减少胃酸的作用,却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一些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可引起胃溃疡,以及在实验动物不断从胃腔吸去粘液可导致胃溃疡等事实,均提示胃溃疡的发生起因于胃粘膜的局部。由于胃粘膜保护屏障的破坏,不能有效地对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和消化作用,而致溃疡发生。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是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在HP粘附的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减少,细胞间连接丧失,细胞肿胀、表面不规则,细胞内粘液颗粒耗竭,空泡样变,细菌与细胞间形成粘着蒂和浅杯样结构。
(三)胃粘膜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各种食物的理化因素和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均不能损伤胃粘膜而导致溃疡形成,乃是由于正常胃粘膜具有保护功能,包括粘液分泌、胃粘膜屏障完整性、丰富的粘膜血流和上皮细胞的再生等。
在胃粘膜表面有大约0.25~0.5mm的粘液层,这一厚度约为表面上皮细胞厚度的10~20倍,约相当于胃腺深度的1/2~1/4。粘液在细胞表面形成一非动层(unstirred
zone);粘液内又含粘蛋白,其浓度约30~50mg/ml,粘液内所含的大部分填于粘蛋白的分子间,从而有利于阻止氢离子的逆弥散。胃表面上皮细胞还能分泌重碳酸盐,其分泌量约相当于胃酸最大排出量的5%~10%。胃分泌HCO3-的过程依赖于代谢能量。细胞内CO2和H2O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HCO3-;后者穿越管腔内膜,与Cl-交换,而分泌入胃腔中;细胞的基底侧膜内有Na+K+-ATP酶。在该酶作用下,细胞外保持Na+的高浓度。Na+再弥散入细胞内,作为交换,在HCO3-形成过程中生成的H+得以排出细胞外。
无论是粘液抑或重碳酸盐,单独均不能防止胃上皮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害,两者结合则形成有效的屏障。粘液作为非流动层而起缓冲作用;在粘液层内,重碳酸盐慢慢地移向胃腔,中和慢慢地移向上皮表面的酸,从而产生-跨粘液层的H+梯度。胃内pH为2.0的情况下,上皮表面粘液层内pH可保持7.0。这一梯度的形成取决于碱分泌的速率及其穿过粘液层的厚度,而粘液层的厚度又取决了粘液新生和从上皮细胞表面丢失入胃腔的速率。上述因素中任何一个或几个受到干扰,pH梯度便会减低,防护性屏障便遭到破坏。
(四)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
胃溃疡病时胃窦和幽门区域的这种退行性变可使胃窦收缩失效,从而影响食糜的向前推进。胃排空延缓可能是胃溃疡病发病机理中的一个因素。
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某些成分,如胆汁酸和溶血可以损伤胃上皮。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可以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受损的胃粘膜更易遭受酸和胃蛋白酶的破坏。胃溃疡病时空腹胃液中胆汁酸结合物较正常对照者的浓度显著增高,从而推想胆汁反流入胃可能在胃溃疡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五)胃肠肽的作用&
已知许多胃肠肽可以影响胃酸分泌,但只有胃泌素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较多。关于胃泌素在寻常的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
(六)遗传因素&
现已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系单独遗传,互不相干。胃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倍;而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是十二指肠溃疡而非胃溃疡。
(七)药物因素&
某些解热、抗癌药等,如消炎痛、、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氨甲喋呤等曾被列为致溃疡因素。在上述药物中,对阿司匹林的研究比较多,结果表明规律性应用阿司匹林的人容易发生胃溃疡病。有人指出,规律性应用阿司匹林者较之不用阿司匹林者胃溃疡病的患病率约高3倍。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很可能与溃疡的生成和再活动有关。一组5331例研究结果表明,皮质类固醇治疗超过30天或强的松总量超过1000mg时可引起溃疡。在既往有溃疡病史的病人,可使疾病加重。
非类固醇抗炎药,如消炎痛、保泰松、、等,也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在理论上可以产生类似阿司匹林的临床效应。利血平等药具有组胺样作用,可增加胃酸分泌,故有潜在致溃疡作用。
(八)环境因素&
吸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可增加91.5%;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并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影响其关闭功能而导致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吸烟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同的有效药物治疗条件下,溃疡的愈合率前者亦显著低于后者。因此,长期大量吸烟不利于溃疡的愈合,亦可致复发。
食物对胃粘膜可引起理化性质损害作用。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可能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据临床观察,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
(九)精神因素& 根据现代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观点,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之一。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 【病理改变】1.部位&
胃溃疡多发生于胃小弯,尤其是胃小弯最低处-胃角。也可见于胃窦或高位胃体,胃大弯和胃底甚少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则多见于吻合口空肠侧。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见于球部,约5%见于球部以下部位,称球后溃疡。在球部的前后壁或大、小弯侧同时见有溃疡,称对吻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是单个发生,少数可有2~3个溃疡并存,称多发性溃疡。
3.大小& 十二指肠溃疡的直径一般<1cm;胃溃疡的直径一般<2.5cm,但直径>2.5~4cm的巨大溃疡并非罕见。
典型的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深而壁硬,呈“打洞”或“漏斗”形,溃疡边缘常有增厚而充血水肿,溃疡基底光滑、清洁,表面常覆以纤维素膜或纤维浓性膜而呈灰白或灰黄色(苔膜)。
溃疡进一步发展,可穿透肌层,称穿透性溃疡,当穿透浆膜层即引起穿孔。前壁穿孔多引起;后壁穿孔往往和邻近器官如肝、胰、横结肠等粘连,而称穿透性溃疡。当溃疡基底的血管特别是动脉受到侵蚀时,会引起大出血。多次复发或破坏过多,愈合后可留有瘢痕。瘢痕收缩可成为溃疡病变局部畸形和幽门梗阻的原因 【流行病学】本病是全球性多发病,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量人口中的统计,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可相连悬殊。有人根据X线检查和尸体解剖资料分析,估计本病的总发病率可能占人口的10%~12%;也有人估计,每5个男人和每10个女人中,可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23~6.5: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胃溃疡的发病年龄一般较十二指肠胃溃疡约迟到10年,但60~70岁以上初次发病者也不在少数,女性患者的平均龄比男性患者为高。&&&&&【临床表现】
(一)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
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
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二)消化性溃疡其他症状与体征
1.其他症状&
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尚可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三)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型溃疡&
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甚至于尸体解剖时始被发现。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尤为多见。
2.儿童期消化性溃疡&
儿童时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成人,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原因未明。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发生频率相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儿童。
(3)慢性型:此型溃疡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的表现愈与成年人相近。但在幼儿,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时常出现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较小,容易因水肿和痉挛而出现梗阻的缘故。至青少年才呈现典型的局限于上腹部的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男孩较女孩多。此型溃疡的发病与成年人溃疡病的基本原因相同。
(4)并发于内分泌腺瘤的溃疡:此型溃疡发生于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即Wermer综合征。
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直径常可超过2.5cm,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主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和(或)黑粪、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痛,夜间痛及反酸。易并发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
4.幽门管溃疡&
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高。其主要表现有:①餐后立即出现中上腹疼痛,其程度较为剧烈而无节律性,并可使病人惧食,制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②好发呕吐,呕吐后疼痛随即缓解。腹痛、呕吐和饮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此类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效果较差。
5.球后溃疡& 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球后溃疡的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更为多见,并发大量出血者亦多见,内科治疗效果较差。
6.复合性溃疡&
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本病病情较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
7.巨型溃疡& 巨型胃溃疡指X线胃钡餐检查测量溃疡的直径超过2.5cm者,并非都属于恶性。疼痛常不典型,往往不能为抗酸药所完全缓解。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并可发生致命性出血。有时可在腹部触到纤维组织形成的硬块。长病程的巨型胃溃疡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巨型十二指肠溃疡系指直径在2cm以上者,多数位于球部,也可位于球后。球部后壁溃疡的周围常有炎性团块,且可侵入胰腺。疼痛剧烈而顽固,常放射到背部或右上腹部。呕吐与体重减轻明显,出血、穿孔和梗阻常见,也可同时发生出血和穿孔。有并发症的巨型十二指肠溃疡以手术治疗为主。
8.食管溃疡&
其发生也是和酸性胃液接触的结果。溃疡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溃疡大小自数毫米到相当大。本病多发生于返流性食管炎和滑动性伴有贲门食管返流的病人。溃疡可发生在鳞状上皮,也可发生在柱状上皮(Barrett上皮)。食管溃疡还可发生于食管胃吻合术或食管腔吻合术以后,它是胆汁和胰腺分泌物返流的结果。
食管溃疡多发生于30~70岁之间,约有2/3的病人在50岁以上。主要症状是胸骨下段后方或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或饮水时,卧位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左侧胸部,或向上放射至肩部和颈部。咽下困难亦较常见,它是继发性食管痉挛或纤维化导致食管狭窄的结果。其他可以出现的症状是恶心、呕吐、嗳气和体重减轻。主要并发症是梗阻、出血和穿孔至纵隔或上腹部。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9.难治性溃疡&
是指经一般内科治疗无效的消化性溃疡。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包括下列情况:①在住院条件下;②慢性溃疡频繁反复发作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愈来愈差。难治性溃疡的产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穿透性溃疡、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存在;②特殊部位的溃疡(如球后、幽门管等)内科治疗效果较差;③病因未去除(如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以及饮食不节、治疗不当等;④引起难治性溃疡的疾病,如胃酸高分泌状态(如胃泌素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应激性溃疡系指在严重烧伤、颅脑外伤、脑、颅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外伤和大手术、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内科疾病(如脓毒病、肺功能不全)等致成应激的情况下在胃和十二指肠产生的急性溃疡。严重烧伤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又称为Cush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溃疡亦称为Cushing溃疡。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其发病可能有两种原因:①应激时出现胃分泌过多,从而导致粘膜的自身消化和形成应激性溃疡。Cushing溃疡可能就是直接由于胃酸的显著分泌过多引起。②严重而持久的应激导致的强烈的交感刺激和循环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可使胃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动静脉短路开放。因此,正常流经胃十二指肠粘膜毛细管床的血液便分流至粘膜下层动静脉短路而不再流经胃十二指肠粘膜。这样,在严重应激期间粘膜可以发生缺血,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最终造成严重的损伤。当粘膜缺血区域发生坏死时便形成应激性溃疡。此时,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可以加速应激性溃疡的形成,缺血的胃十二指肠粘膜较正常粘膜更易被盐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性损伤的另一可能原因便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胃粘膜血管内的急性血栓形成。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常是严重脓毒病和烧伤的并发症,这或许是脓毒病或烧伤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应激性溃疡的主要表现是出血,多发生在疾病2~15天,往往难以控制。这是因为应激性溃疡发生急剧,位于溃疡下面的血管未能形成血栓的缘故。此外,也可以发生穿孔。有时仅仅具有上腹痛。
应激性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急诊内镜检查,其特征是溃疡多发生于高位胃体,呈多发性浅表性不规则的溃疡,直径在0.5~1.0cm,甚至更大。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
【并发症】
(一)大量出血&
是本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见于胃溃疡,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就易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10%~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常可溃穿其毗邻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而致异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无粗大的动脉与之毗邻,故较少发生大量出血。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粘膜糜烂性出血,一般只致小量而暂时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则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则可表现为逐渐出现的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和粪便潜血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粪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仿。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可因血容量的锐减而致头昏、眼花、无力、口渴、、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的充血突然加剧而致上腹疼痛加重。出血后则可因充血减轻,以及碱性血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腹痛随之缓解。
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史和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应争取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确诊率可达90%以上,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穿孔&
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时,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右上腹上腹,持续而较快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因胃肠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侧肩部(大多为右侧)。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时,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穿孔。腹痛可因翻身、等动作而加剧,故病人常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常伴恶心和呕吐。病人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如穿孔发生于饱餐后,胃内容物漏出较多,则致腹肌高度强直,并有满腹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较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及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肠鸣音减低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如胃肠内容物流达盆腔,直肠指诊可探到右侧直肠陷凹触痛。周围血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从而可证实胃肠穿孔的存在;但无隔下游离气体并不能排出穿孔存在。严重的穿孔病例或溃疡穿透累及胰腺时,血清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
亚急性或慢性穿孔所致的症状不如急性穿孔剧烈,可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肠粘连或征象,并于短期内即可见好转。
(三)幽门梗阻&
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但也可发生于幽门前及幽门管溃疡。其发生原因通常是由于溃疡活动期,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门痉挛。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可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内科治疗有效,故称之功能性或内科性幽门梗阻。反之,由溃疡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则属持久性,非经外科手术而不能自动缓解,称之器质性和外科性幽门梗阻。由于胃潴留,病人可感上腹饱胀不适,并常伴、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尤以饭后为甚。呕吐是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多于餐后30~60分钟后发生。呕吐次数不多,约每隔1~2天一次。一次呕吐量可超过1L,内含发酵宿食。病人可因长期、多次呕吐和进食减少而致体重明显减轻。但不一定有腹痛,如有腹痛则较多发生于清晨,且无节律性。因多次反复大量呕吐,H+和K+大量丢失,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出现呼吸短促、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手足搐搦症。空腹时上腹部饱胀和逆蠕动的胃型以及上腹部震水音,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
(四)癌变&
胃溃疡癌变至今仍是个争论的问题。一般估计,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不过2%~3%,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不引起癌变。 【辅助检查】
&(一)内镜检查&
不论选用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均作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消化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锐利,基本光滑,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苔膜所覆盖,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略隆起(图1,2)。
图1A& 胃角溃疡& 0.6×0.5cm(活动期)
图1B& 胃角溃疡& 0.8×0.5cm(活动期)
图2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0.5×0.6cm(活动期&
图2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0.7×0.5cm(活动期)
日本学者将消化性溃疡的生命周期的胃镜表现分为三期:
活动期(A期),又分为A1及A2两期。
A1: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常有小出血,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
A2:溃疡面覆黄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炎症水肿减轻。
治愈期(H期),又分为H1及H2两期。
H1:溃疡周边肿胀消失,粘膜呈红色,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发生皱褶。
瘢痕期(S期),也分为S1及S2两期
S1: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粘膜出现(红色瘢痕期)。
S2:红色渐变为白色(白色瘢痕期)。
(二)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下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龛影是溃疡存在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X线钡餐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与激惹现象。溃疡愈合和瘢痕收缩,可使局部发生变形,尤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者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
(三)HP感染的检测&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四类:①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H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细菌;②用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③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④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HP-DNA。细菌培养是诊断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四)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别为2.5和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BAO平均分别为5.0和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后,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超过40mmol/h。由于各种的胃液分析结果,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对溃疡病的诊断仅作参考。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发重要,其鉴别要点见表18-10。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①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②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③胃溃疡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
表18-10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要点
青中年居多
多见于中年以上
周期性间歇发作
进行性持续性发展
较长,多以年计
较短,多以月计
多明显,消瘦显著
可缓解腹痛
圆或椭圆形,规则
呈不规则形
呈钻凿样,锐而光整,充血
凹凸不平,肿瘤状突起,较硬而脆,可糜烂出血
平滑、洁净,呈灰白或灰黄色苔
凹凸不平,污秽苔,出血,岛屿状残存
柔软,皱壁常向溃疡集中
呈癌性浸润、增厚、常见结节状隆起,皱壁中断
减弱或消失
常呈圆或椭圆形
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粘膜纹粗细一致、柔软、龛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肿引起的密度较低透明带,溃疡口部常显示1~2mm的透亮细影,即Hampton线
胃癌性浸润而隆起成结节状或息肉状,粘膜变厚而不规则、僵硬、皱壁中断,断端杵状、变尖、边缘毛糙、龛影无透亮区,也无Hampton线
减弱或消失
活动期可阳性,治疗后转阴
多持续阳性
胃酸正常或偏低,无真性缺酸
缺酸者较多
(二)慢性胃炎&
本病亦有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三)胃神经官能症&
本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者酷似消化性溃疡,但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状,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内镜检查与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四)胆囊炎胆石病&
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呈间隙性、发作性右上腹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可有胆绞痛、、、Murphy征。进食油腻食物常可诱发。B超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五)胃泌素瘤& 本病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有顽固性多发性溃疡,或有异位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患者胰腺有非β细胞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显著增多。 【预防】去除和避免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调、吸烟与酗酒等。消化性溃疡经药物治疗后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仍需要继续给予维持量的药物治疗1~2年,对预防溃疡复发有积极意义。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应用降低胃酸药物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根除HP感染也是预防溃疡复发的重要环节。此外,胃泌素瘤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ckel憩室、Barrett食管等疾病常可伴发消化性溃疡,应予及时治疗。【预后】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病程长者可达一、二十年或更长;但经多次发作后不再发作者也不在少数。许多病人尽管一再发作,然后始终无并发症发生;也有不少病人症状较轻而不被注意,或不经药物治疗而愈。由此可见,在多数病人,本病是预后良好的病理过程。但高龄患者一旦并发大量出血,病情常较凶险,不经恰当处理,病死率可高达30%。球后溃疡较多发生大量出血和穿孔。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大量出血者,以后再发生幽门梗阻和大量出血的机会增加。少数胃溃疡患者可发生癌变,其预后显然变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