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伴肺内感染,该怎么治疗鼻炎有那些药?需要那些药?价格如何?

肺曲菌病_百度百科
肺曲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部分致病菌有黄曲菌、棒状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构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本病大多数为继发感染,原发者罕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曲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种类型。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肺曲菌病病因
最常见的类型是曲菌球。曲菌常寄生于、、支气管肺囊肿及等慢性肺部疾病所形成的空腔内。空洞壁和肺组织的周围部分被破坏,肺泡内有嗜酸性无定形物质、红细胞、黄褐色球状物、有隔分支菌丝体、慢性炎细胞浸润和增生的小动、静脉,呈瘤样扩张,无菌丝侵入。ABPA由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的联合作用所致。吸入的短链曲菌孢子存在支气管分泌黏液中,形成菌丝体;其抗原与IgE致敏与肥大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释放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此外,曲菌抗原与IgG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导致支气管破坏、扩张和。IPA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功能降低、菌群失调的患者中。寄生在上呼吸道内的曲菌侵入肺组织,形成多发性或肉芽肿,病灶边缘有小。曲菌侵经肺血管导致血行播散,可累及全身其他脏器。
肺曲菌病临床表现
曲菌球患者可出现咳嗽、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
ABPA患者常有特异性体质,反复出现发作性喘息、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发热。两肺可布满哮鸣音,受浸润的肺有细湿啰音。曲菌浸出液作皮内试验可呈双相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在试验15~20分钟后,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0.5~2小时消退;Ⅲ型变态反应在4~10小时再次观察,在皮试局部出现Arthus反应,24~36小时消退。
病情严重者多为IPA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性痰、、胸痛、呼吸困难,以及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肺部听诊有干、湿啰音。
肺曲菌病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过敏型示肺纹理增多或肺部浸润;侵袭型示支气管改变。曲霉菌球常位于空洞内,空洞呈半月形气影,球体似钟摆样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痰涂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
(2)反复痰培养阳性者对诊断有帮助;
(3)过敏型患者痰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血总IgE增高;
(4)曲霉菌抗原皮肤试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者有助诊断。
肺曲菌病诊断
临床出现发作性支气管、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线示肺浸润灶,经纤支镜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丝,或培养有曲菌生长,可诊断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透视下定位、经纤支镜作肺活检,对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确诊价值。
肺曲菌病鉴别诊断
有高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症状,肺部有湿啰音,白细胞计数升高,X线表现为片絮状浸润阴影,需从痰标本、胸液或血液中分离出致病菌确定。
病毒性先出现,向下蔓延引起肺部炎症。可诱发细菌感染。需根据咽拭、痰液病毒分离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确诊。
多见于年轻患者,有、盗汗等症状,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痰,空洞形成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可伴。根据胸片检查、痰或其他标本中找到结核菌。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或脓血痰、胸痛等症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X线检查可见脓腔及液平面。
常见于青壮年,出现、大量脓痰,幼年多有患、、支气管等病史。X线胸片可见单侧或双侧粗乱及呈卷发状阴影。高分辨率CT和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诊。
肺曲菌病治疗
曲菌球对抗真菌药物治疗通常无效,应及早手术治疗。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对支气管内曲菌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可抑制变态反应发生,减少痰液,不利于曲菌种植。口服强的松有助于肺浸润吸收,也可联用二性霉素B,常用氟美松和二性霉素B加入生理盐水中雾化吸入。对顽固性患者可作支气管镜冲洗,吸出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提高药物的疗效。
IPA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可联合利福平口服,两者联用有协同作用。也可应用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抗真菌活性强,对曲菌疗效肯定。对于顽固性、复发性、侵入性肺曲菌病患者,病灶局限者可作肺部分切除。
肺曲菌病预防
1.在疑有曲菌污染的环境中或真菌实验室内应作好防护工作,戴防护口罩以免吸入病菌,造成肺部感染。
2.加强防护措施,在粉尘多的地方,需戴口罩,及时处理眼和皮肤的外伤,消除或减少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慢。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变态反应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内科
佘丹阳 | 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肺曲霉病是什么
临床上肺曲霉病的分型
肺曲霉病患者哪些要手术
肺曲霉病的治疗及预后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
企业信用信息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治进展--《蚌埠医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治进展
【摘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由曲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总IgE水平升高,肺部浸润和中心型支气管扩张。本病误诊率高,不经治疗或治疗不恰当最终将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和肺间质纤维化,所以对ABPA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及皮肤试验阳性、中心型支气管扩张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胸部HRCT为本病重要的检查手段,高密度黏液为ABPA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目前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ABPA的有效方法,其他一些治疗方法也在积极探索,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药物、抗lgE单克隆抗体,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评估。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查询有关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将ABPA近年来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519.8【目录】:
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71 流行病学7-82 病因8-93 发病机制9-104 病理学特征10-115 临床表现116 临床分期11-127 辅助检查12-16 7.1 皮肤试验12 7.2 血清学检查12-13 7.3 烟曲霉培养13-14 7.4 影像学检查14-15 7.5 气管镜检查15-16 7.6 肺活检16 7.7 肺功能检查168 诊断16-179 放射学分类1710 治疗17-22 10.1 糖皮质激素18 10.2 抗真菌药物18-20 10.3 抗lgE单克隆抗体20-21 10.4 气管镜21-2211 治疗监测22-23小结23-24参考文献24-32致谢32-33附录33-46 附录A 英语缩略语对照表33-34 附录B 个人简介及发表文章34-35 附录C 综述35-46
参考文献43-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鹏羽;[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延峰;;[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康德英,王家良,洪旗,刘关键;[J];华西医学;2000年02期
饶会林;方浩徽;牛华;郝红星;;[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12期
龚瑾;胡必杰;朱惠莉;李向阳;;[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年01期
支亚丽;[J];山西医药杂志;1998年05期
张忠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6期
王进;肖永红;;[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5期
邵长周;何礼贤;;[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3期
杨国儒,陆慰萱;[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年05期
何成奇,赵晓玲;[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关青;[J];四川医学;2001年06期
宗晓福,刘云霞,王琴;[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12期
查小芳;[J];贵州医药;2004年04期
肖红;[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2期
夏建新,张春林;[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6期
帅凤俊;;[J];临床误诊误治;2006年11期
张蔚;江山平;梁瑞韵;吕志强;陆燕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S2期
刘印红;;[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1期
吕福东;张丽丽;张长淮;;[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6期
孙琦;王景美;周强;蔡后荣;王冬梅;孟凡青;;[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浩;何靖康;倪斌;马海涛;;[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张吉平;温华岩;王秀娥;;[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卢良建;王云英;;[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郭佑民;;[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蒋良双;伍伫;李轶川;陈晖;;[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刘晓灵;王香怀;;[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颜卫国;董天渊;;[A];中华医学会2008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张志豪;杜开齐;;[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龚柳阳;冯加喜;;[A];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吴晓虹;闻胜兰;应可净;;[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倬哲;[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自力;[D];蚌埠医学院;2015年
文智能;[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张艳娜;[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姬宁;[D];浙江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雪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医学知识篇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全网发布: 18:03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性肺部疾病,以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烟曲霉(Af)发生变态反应为主要特点。一、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致病因素主要是吸入Af的孢子。由于患者免疫状态的不同,对Af的反应也千差万别,可表现为侵袭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肺曲霉肿、ABPA等。& ABPA突出的病理学特征是:富含嗜酸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通过对ABPA患者进行肺活检发现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常导致受累的段或亚段支气管呈囊性扩张而远端支气管正常的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扩张的支气管内充满粘液和纤维,管腔内有曲霉菌丝,但无菌丝侵入气道壁及肺组织。支气管及肺组织中可有嗜酸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但周围很轻,血管壁也无补体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ABPA患者发病年龄较广,临床上以20~40岁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其中多数患者有特异性体质,对多种食物及药物过敏。临床上复发与缓解常交替出现。典型的发作症状有:喘息、咳嗽、咳痰(有时咳棕色痰栓)、咯血、发热等,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肺浸润局部可闻及细湿?音。较典型的胸部X线改变有:游走性的浸润影,均匀实变影,局限肺不张及“牙膏”样、“指套”样阴影(多提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等。实验室检查常发现: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Af抗原皮内试验呈双相反应,血清Af沉淀抗体阳性,血清总IgE水平及IgE-Af、IgG-Af 升高等。其中血清总IgE水平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目前ABPA的自然病程分为五期:Ⅰ期:急性期。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发作症状,辅助检查可有肺部浸润影,血清总IgE 升高等;Ⅱ期:缓解期。患者的症状多数仅靠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即可控制;Ⅲ期:复发加重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症状,但约33%的患者复发是无症状的,仅出现血清总IgE的成倍升高或肺部浸润影;Ⅳ期:激素依赖期。患者进入此期后,症状必须依靠口服糖皮质激素来控制,即使症状缓解也难以停药;Ⅴ期:肺间质纤维化期。患者均出现不可逆的肺损害,最终多因而死亡。如患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已&0.8升,则预后极差,多数在7年内死亡。  ABPA现通用的诊断标准为:(1)史;(2)Af抗原皮内试验即刻反应阳性;(3)血清总lgE水平升高(&1 000 μg/L);(4)Af沉淀抗体阳性;(5)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浸润影;(6)在出现肺部浸润影时,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升高;(7)IgE-Af,IgG-Af水平升高;(8)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满足其中7项诊断标准(必须包括第7项)则可确诊ABPA;满足其中6项诊断标准则诊断为ABPA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推荐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血清阳性型(ABPA-S)与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ABPA-CB)来区别尚未进展至中心性支气管扩张阶段与已进展至此阶段的患者。ABPA-S 符合第1~7项诊断标准,ABPA- CB 则符合全部8项诊断标准。三、治疗  ABPA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气道和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包括控制急性症状、抑制机体对Af抗原的变态反应、在Af定居于气道内前将其清除等。目前ABPA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1.口服糖皮质激素 目前它是ABPA的基本治疗措施。早期的研究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肺部浸润,控制支气管痉挛症状,减少痰量。此外还可起到降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总lgE水平的作用,但发作时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此病的复发。目前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较常用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为:(1)发作期予泼尼松(0.5 mg·kg-1·d-1)口服2周(有时需要更长的疗程以完全消除肺部浸润影);(2)其后改为同样剂量隔日口服,持续3个月;此后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药,减量过程应至少在3个月以上;(3)在影像学检查证实清除最初的肺部浸润影后,每3个月复查胸片1次,并随诊2年,后改为每6个月复查1次,再随诊2年。如无复发,改为每年复查1次;(4)从治疗开始每月复查血清总IgE 1次,通常血清总IgE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至少下降35%,在治疗6个月后达平台期(血清总IgE明显升高多提示疾病复发,即使无症状也应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如连续观察2年,无复发证据可改为每2个月复查1次;(5)每年复查1次肺功能,并随诊2年。  ABPA早期确诊后即给予有效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密切随诊,确实可阻止大部分ABPA患者的肺脏病变进展至终末期阶段。但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周期较长,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从上述治疗中受益的同时,糖皮质激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也逐渐升高。  2.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学者们尝试改变治疗策略、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ABPA中的炎症反应,并减少口服激素的副作用。早期研究认为,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如二丙酸倍氯米松400 μg/d) 不足以控制ABPA病情。而近来Balter等及Imbeault等分别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1 000~1 500 μg/d治疗3例ABPA患者,均取得了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保持疾病无复发的疗效。Heinig等[9]应用布地奈德1600 μg/d治疗1例ABPA患者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由此提示吸入中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ABPA中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一结论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3.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抗真菌药物可通过杀灭气道内的真菌,降低机体的抗原负荷,从而减轻机体发生的变态反应。临床上先后尝试应用制霉菌素、克霉唑、二性霉素B及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BPA,但或因无法证明其肯定的疗效,或因药物自身严重的副作用而先后被放弃。近来一项研究发现,应用那他霉素喷剂(natamycin)治疗ABPA,相对于安慰剂而言并无有益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在治疗ABPA中取得的结果令人鼓舞。伊曲康唑作为一种新型高度脂溶性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在体内、外对曲霉菌均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而相对于其他抗真菌药物,其毒副作用却极低。在ABPA患者中应用伊曲康唑6个月以上多可起到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用量、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及改善肺功能等疗效。但目前认为伊曲康唑适用于联合糖皮质激素来控制ABPA的发作,其应用应局限于那些受益于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的患者。现仅有个例报道提示伊曲康唑可单独用于治疗ABPA。据分析,伊曲康唑的良好疗效可能与其对曲霉菌有显著的杀菌效力有关,进而提示今后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ABPA中可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其他治疗 色甘酸二钠及其他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仅限于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来控制症状,对控制疾病的复发并无帮助。而应用Af脱敏疗法治疗ABPA,不仅临床观察疗效不佳,且有直接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危险。现对于囊性纤维化合并ABPA的患者尚缺乏公认推荐的治疗方案。  5.治疗监测 治疗能否成功,能否相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监测。血清总lgE水平、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是监测ABPA病情变化的3项重要指标。血清总lgE水平通常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下降,在ABPA缓解期仍可高于正常,但在复发前或复发时则明显升高,因此规律监测血清总lgE水平,可使临床医生了解不同患者特异的血清总lgE底线水平从而相应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而定期的胸部X线检查则有益于发现那些仅表现为肺部浸润的复发。当病变进入终末期时,ABPA患者已存在不可逆的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因此定期监测肺功能对于了解ABPA病变是否向终末期进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认为,早期诊断、足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定期进行血清总lgE水平、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查,可降低不可逆性肺损害的发生率,并将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控制到最小程度。今后有必要进行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药物在治疗ABPA中的作用。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2:11
李雪梅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李雪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雪梅大夫提问
李雪梅的咨询范围:
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痛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对常见风湿免疫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希望能对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有一些帮助。另外通过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积累,对老年人肺疾病,尤其是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见解。
李雪梅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风湿免疫科好评科室
风湿免疫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鼻炎有那些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