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红团网的外形

清明祭祖“红团”热销(图)_网易新闻
清明祭祖“红团”热销(图)
(原标题:清明祭祖“红团”热销(图))
“红团”。资料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祭祖时,在企石镇,除了要准备常规的水果等食品之外,传统小吃“红团”也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清明节临近,市民纷纷订制“红团”,让专做糕点的手艺人也忙得不亦乐乎,生意非常红火。
  企石村的殷秀梅是糕点手艺人,在节前也迎来了生意高峰。她告诉记者,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很多人上门找她订做“红团”,如今每天都要赶制近千只“红团”。预计在清明节前两天,“红团”销售将迎来最高峰。
  殷秀梅介绍说,“红团”寓意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是当地人祭祖必不可少的食品,这是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在以前,每逢清明、重阳临近,家家户户都会自做“红团”祭祖。但随着时代发展,亲手做“红团”的市民已经不多了,大多直接订购,图个方便。
  作者:谢英君 董哲 刘苏东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红团_红团的做法 - 福建特色小吃 - 香哈网 | 简介红团,是福建莆仙地区特色蒸食,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过年时家家必做。由皮和馅两部分构,红团的皮一般是以糯米粉为原料,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糯米面团,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红团是一种甜食,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若定期加热可存放20多天,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主食。 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除丧服未满的人家白团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红团颜色红,形状圆,寓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之意。因此,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便开始浓厚起来。红团用料普通,却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供品。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节日才做。在这种情况下,红团不但是供品,而且又是馈赠的礼品,如婚、嫁、喜庆等,贺喜。历史文化红团在莆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的起源却很难考证,不过从几本宋代笔记可以略知一二。浦江吴氏《中馈录·甜食》“煮沙团方”:“沙团入赤豆或绿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成或滚汤内煮,亦可”。这蒸成的沙团,其原料和作法与红团相同。只不过红团是用木印印成球冠状,表面着上大红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里谈到“澄沙团子”,归在“饭后饮食”内。现在我国北方仍有澄沙馅心,如北京澄沙包。其馅心“澄沙”的做法:把红小豆或红云豆煮熟烂成泥,加糖。今莆仙红团馅心有绿豆、糯米、地瓜干三种(糯米又有甜咸之分),但主流是绿豆(俗说“红团绿豆馅”),是用绿豆加糖煮成的澄沙,可以捏成球状。与《中馈录》中的沙团一样。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条下有澄沙团,归入“市食”类;“夜市”条有澄沙团子,十色沙团;“诸色杂货”条有沙团,归入“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分茶酒店”下有麝香豆沙团子,归入“干果子”类。《西湖老人繁胜录·食店》有澄沙团子。周密《武林旧事·果子》有澄沙团子。按杭州旧称武林,果子即餜子,指点心。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有沙团子,与“春饼、旋饼、羊脂韭饼”等归入“夜间顶盘挑架者”类。作者接着写道:“遍路歌叫,都人固自为常,若远方僻土之人乍见之,则以为稀遇”。以上几则宋代笔记资料说明在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浦江(在今浙江省金华以北)一带,“沙团”(即澄沙团子)是饼饵类市食点心,在食店或市场上卖,或沿街叫卖。可能有各种颜色(如上述“十色沙团”)。今莆仙市场上也卖不着色的点心类的红团。做法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皮的一般原料是糯米粉,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然后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米或面团,再从中撮出一小部分,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馅一般有糯米馅、绿豆馅、糯米绿豆馅、猪五花肉馅(较少)四种:糯米馅是把糯米蒸成干饭后,放入糖水中用文火煮,使它成为又粘又软的饭团;绿豆馅是把绿豆煮烂,放进糖(以文火干),再用勺子把绿豆捣碎,靠糖的黏度黏成团;糯米绿豆馅是先把糯米炒熟后碾成粉,再把它与煮烂捣碎的绿豆、糖混和成团状。制作时把馅用手捏成直径5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球缺状的红团(曲面上花纹,中间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印好的红团的用洗净的剪成圆形的鸡叶(莆仙人称鸡蕉叶)或一种大栲树叶垫底,置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约20分钟后,打开蒸笼,红艳艳,香喷喷,亮闪闪的红团立刻呈现在眼前。相关菜谱() 1234567891012345678910 香哈菜谱手机版,50万道精选菜谱,每天150万人使用 省流量,没网也能看菜谱!活动多,下载就能抽奖! 扫描二维码免费安装;或在手机上访问:<民间艺术进课堂-----红团纹样设计
红团纹样设计
&&&&&&&&&&&&&&&&&&&&&&
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周珊珊
一、教材分析
红团,福建莆仙地区特色小吃,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七、廿八两日内进行,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浓厚起来。红团颜色红,形状圆,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寓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之意,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红团纹样设计》是利用本地民间艺术进课堂而开发的校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内容。其目的是遵循《美术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红团纹样的欣赏设计,体会艺术、文化与历史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本课是绘画和设计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莆田特有的小吃及其丰富的纹样,培养学生借助民间习俗和民间特有的美术形式表达审美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与美术绘画学习的感悟和理解,它的意义在于运用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与生活对话,获得生活与艺术的情感熏陶,在回忆、接触与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与艺术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赏析,使学生感受红团纹样,掌握红团纹样的基本特点。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和了解红团纹样的艺术特色与设计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富有寓意的纹样。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不同纹式的红团印(实物)、范画、记号笔等。
  学具:手工纸、记号笔、勾线笔、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发现,欣赏导入。
&#9332;&谈话激趣导入。
&#9333;&视频播放:介绍红团
引入:莆田素有“文献之邦”的美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其中,民间美术工艺发展尤为突出。今天,让我们走进莆田民间美术工艺,沿着前辈们遗留下的足迹,一起寻找和回忆具有莆田民间美术特色的小吃,从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9334;&揭示课题:一起来学习红团的纹样设计。(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设计红团的纹样
&#9332;&动手尝试制作“红团”。
&#9312;教师:出示红团模具(实物),学生制作红团,巡视。
&#9313;学生通过制作红团后,观察分析红团上的纹样。
教师小结:红团上的纹样一般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各含不同寓意。但都是祝愿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9333;&欣赏分析红团纹样寓意。
&#9312;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纹样以外,老师也准备了其它一些富含吉祥寓意的图案给同学们欣赏和分析。(课件出示范图)
范图:1、莲年有鱼&&&&2、万事如意&&&&3、富贵吉祥
&#9313;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师引导、补充)
&#9334;&讲解制作步骤:
&#9312;画出最外面的大圆还有花边。
&#9313;画出里面的小圆圈并设计两个圆圈之间的纹样。
&#9314;设计出最中间的吉祥图案。
3、创作实践。
&#9332;&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动笔,设计一幅你心中喜欢的红团纹样。(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9333;&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4、展示评价
  &#9332;&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红团纹样,请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红团纹样有什么吉祥寓意?
&#9333;&学生自评。
5、课后延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夕阳红旅游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