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心脏的节律性睫状体收缩和舒张舒张的现象是反射吗?为什么?

心率衰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重要提示,心率指的是心脏跳动的频率,有快慢之分;心律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有节律是否整齐之分。心率、心律没有衰竭之说。正确医学术语是:心房衰竭
心率衰竭分类
有几种分类方法:
1.,右心衰,;
2,慢性,急性;
3,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
心率衰竭共同症状
不足的症状;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的症状:主要是,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什么意思那?简单说就是,活动后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有时需要枕高些才舒服;夜间有时阵发性胸闷或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坐起方能缓解;如果需要端坐位,伴有象吹哨子似的声音(医学上称为)就叫做心原性哮喘.一部分人表现一躺下就咳嗽,还有咳血,血丝痰,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也是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后者一般见于.
右心衰():一般出现消化道症状:腹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也可以有呼吸困难.还经常表现双下肢浮肿,疼痛甚至,可以出现胸,(有时需要检查才能发现).
:上诉两种相加.
这个病情没有立竿见影 的治疗药物,应该说只要是对症辨证治疗,就会一点点的见好,不能指望快速康复,平时主要靠坚持治疗和保养,营养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持久的信心
心衰就是指心脏负担过重到已不能完成它的功能的程度,也叫。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向全身组织输送足够的血液,以供应正常生活的需要。如因本身或与心脏有关的脏器如肺脏、肝脏、肾脏等的原因引起心脏负担过重,开始心脏还能通过加快心率来代偿,但在不断努力代偿后变厚,心脏收缩的能力已不足以把血液送到全身组织时,就会引起全身一系列的变化,如呼吸加快、、肝脏增大、全身、内脏等,若不及时抢救,势必会危及生命。
心率衰竭警惕
是心脏病最严重的表现,医学上叫做“”或“”,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等。另外,还有些以外的病也可引起心脏衰竭,如急性肾炎、顽固的高血压、慢性肺脏病等。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代偿能力”很强,也就是说,“潜力”很大。即使长时期增加一点负担或短时间内增加较大负担,也不至发生衰竭。所以心脏衰竭多见于较重的心脏病或病程较长的心脏病。短时间即发生的叫“急性”,较长时间逐渐发展的叫“”。心脏以慢性心衰为多,主要表现有:小儿烦躁不安、、吮奶无力、拒食、动则喘憋、青紫;大孩子能诉说病情,如胸闷、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咳嗽、咯血、下肢和、肝脏肿大、尿少等。发现有现象,要及时抢救,否则后果非常危险。此时家长要特别沉着、镇静,让病孩安静,搬动要轻,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新鲜。并要耐心安慰病孩,千万不要让他精神紧张、恐惧,并应立即请医生来或去医院,一刻也不能耽误。
心率衰竭早期征象
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明显减弱,排血量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而产生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静脉系统。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之中,其症状主要有以下8点:
①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②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③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④没患感冒却咳嗽、、心慌、憋气;
⑤失眠、疲乏、;
⑥病情加重,,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⑦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⑧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对上述症状如有1-5项能对得上号者,为早期的典型表现,应引起注意;如有6项能对得上号者,是由于而引起的心性晕厥;若全部都有者则为的表现。
心衰发作时不能乱动,可取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如出汗多时,要注意保暖,有条件者应及时供氧。还可用布带轮换 结扎四肢,5—10分钟换一次,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病人的情绪要稳定,精神要乐观,待病情缓解后可送医院请医生诊治。
心率衰竭治疗注意事项
1、及消除诱因,如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的手术治疗。积极控制感染,对于很快的心房颤动,如不能及时复律应尽快控制心室率。
2、减轻负荷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
(2)控制钠盐摄入,病人增加,且体内水钠滁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药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
(3)利尿药的应用,利尿药是心衰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是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的利尿药排钾类:双克,,保钾类:,,阿米诺利
(4)血管扩张药的应用,血管扩张药通过扩张和血管而减轻前、后负荷,减少耗氧,改善心功能。常用血管扩张药有a扩张药,如硝酸甘油,。b扩张药,如哌锉秦,,双肼趣秦等。
(1)类药物如,,
(2)非洋地黄类药物包括受体兴奋剂如及多巴酚丁胺,如和米利酮。
4、抗相关药
(1)ACE抑制剂
(2)抗制剂如螺内酯。
5、β受体阻断药的应用如,等。
这些也是粗浅的讲了讲最基本的,建议吃药还是要听从医生的,不要自己看着办的好。
心率衰竭心率与健康
人的寿命与心率息息相关,专家教你如何管理你的心跳。人的一生总的心跳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如果在6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静息心率偏慢,人寿命延长, 而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静息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专家指出,年轻人也要注意“管理心跳”,让心率控制在理想水平。
1 动物心跳越慢的寿命越长,而人过快过慢都不好,静息心率在60次,寿命可达93岁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很快,每分钟可达数百次,但它们的寿命仅1~3年。相反,大的哺乳动物如鲸体重很大,心率慢,每分钟仅20次左右,其寿命却可达30~40年。一种叫格拉帕 哥斯的乌龟寿命可长达177年,它的每分钟心跳仅为6次。尽管这种现象尚未完全阐明,却向人们提出了一种推论——心跳慢,寿命长。
“管理心脏,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心跳’”,鼓楼医院心内科李锡明主任医师指出,很多患者都有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意识,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心率的健康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也有很大关系。
心率是什么?专家介绍说,人每一次脉搏的搏动,都代表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就是心率。有研究认为,正常成年人的(安静状态下的 心率)在60次左右寿命最长,其寿命可达93岁(当然是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但一般来说,静息心率控制在55-70次都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每分钟少 于45次,可能有的风险。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的心率会偏慢,但精力充沛并无任何不适,这属于生理性。
2 易发生高血压,发生猝死的可能性也更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结果提示,增快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钱卫冲副主任医师告诉 记者,心率加快,反映出体内活跃。交感兴奋,会分泌出大量的和等类物质,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呼吸加快等。当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肾上腺素分泌的水平持续大量的升高时,心脏的消耗也同时变大。
而交感神经活跃和高血压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鼓楼医院心内科李锡明主任医师指出,心率过快,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就高,而反过来,血压高也会造成功能的损害。
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过度激活与猝死具有密切关系。“已经有统计学研究,每当地震等大事件后,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就会上升。”李锡明主任说, 很多年轻人的猝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长期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年轻人应该更加重视心率的管理。
挪威的研究人员在10年时间里,分两次对3万人的进行检测,发现10年前每分钟心跳70次以下的人,如10年后心跳增至85次,那么患心脏病死亡的 风险将;对10年前每分钟心跳速度在70到85次之间的人而言,10年后如心跳增速到每分钟85次以上,死亡概率也会提升80%。如静息心率降低, 那么效果刚好相反。10年前每分钟心跳70到85次的人若10年后降至每分钟70次以下,则患心脏病死亡的概率可降低40%。
3 “170-年龄”,超过了运动过度,不足效果不佳
如何测静息心率呢?一般自测脉搏就可以了。早上起床前,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在脉搏上,测算一下一分钟内脉搏跳动多少次,也可以简单测算一下10秒钟内跳动次 数,再乘以6。但是有、等病人,可能会造成脉搏和心率不一致。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钱卫冲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老年人家里都有电子 ,上面都会显示心率,早上起床前就可以拿出来测一下。
过快不好,同样过慢也不好。若每分钟少于45次,提示可能存在,有引起心脏停搏的危险,也需引起重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保持在60次左右?
首先是靠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使心功能得到锻炼。鼓楼医院心内科李锡明主任医师说,一般来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运动心率是 “170-年龄”,比如一个50岁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20次为宜,超过说明过大,达不到也起不到效果。运动前要自觉舒适、无疲劳感,一般运动不要 超过1小时,而且每次最佳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每周至少坚持3次运动。
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同时还要注意戒烟与限酒。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生物流体力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生物流体力学
生物流体力学(biofluid mechanics)是近四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具有非常丰富与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是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尤其是与临床医学及人类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解理等研究关系上极为密切[1-4]。
生物流体力学一、基本概念
生物流体力学(biofluid mechanics)是近四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具有非常丰富与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是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尤其是与临床医学及人类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解理等研究关系上极为密切。
生物流体力学主要研究动物和人体内循环、呼吸系统的生理流体(如血液、气体、尿液、淋巴液和其他体液等)的流体力学问题。力学研究方向侧重于生物心血管系统、消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以及游泳、飞行等与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边界层理论和流变学有关的力学问题。其次还包括植物生理流动、动物运动中的流体力学问题、人工脏器中的流体力学问题以及生物技术(如生物反应器)中的流体力学问题等。生物流体力学研究主体是心血管系统的流体力学问题,它将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生理学、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力图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生物体所呈现的各类生理现象,阐明血液流动的基本规律及某些心血管疾病对血液流动的可能影响,以便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由于血液循环对维持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因心血管系统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在死亡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心血管流体力学已经成为生物流体力学乃至生物力学发展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支。
生物流体力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板块:生理流动及流体力学问题(基本问题)、连续介质力学问题(宏观理论基础)、血液流变与心血管系统力学问题(生物学基本基础)、生物流体动力学问题、其他生理学与力学问题。
生物流体力学二、生理流动问题
生物体依靠同化作用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而保证自身的生存必须。同时生物体不断的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垃圾废物,完成异化作用。这种能量交换与循环的新陈代谢过程保证了生物体的正常生命发展过程,而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交换和内部运输过程往往通过流体运动的形式。
宏观来讲,植物体进行氧气、有机物、无机物循环的光合作用,动物体的红细胞输运氧气以及血液循环与呼吸系统的运行等都离不开流体力学的现象研究。微观方面,细胞的变形运动,小分子物质传输,细胞微观的力学行为等也时刻反应这流体力学现象。下面分四部分扼要介绍:
生物流体力学1、心血管流动现象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封闭管道系统。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完成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机体生存最重要的生理机能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血液的全部机能才得以实现,并随时调整分配血量,以适应活动着的器官、组织的需要,从而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循环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最后将导致机体的死亡。
高等动物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构成。左心室收缩,将新鲜血液注入主动脉,经动脉系统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的毛细血管中,在哪里进行物质交换,供给氧气和养料,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再经静脉系统流回右心房;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排出二氧化碳;鲜血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通过二尖瓣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右心房,生理学上称为体循环;从右心室-左心房则称为肺循环。
从流体力学观点来看,心血管流动又有大循环和微循环之分。大循环心脏-动脉-组织(负载)-静脉-心脏,把组织看做纯负载,对其内部血流细节不予以深究。微循环从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研究毛细血管血流和通过管壁的物质交换。
生物流体力学2、呼吸系统的流动现象
广义来讲,脊椎动物呼吸过程分为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动物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即呼气与吸气过程,这种形式依靠呼吸机驱动气体迁移运动。另一种是动物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相对于前一种这种形式的迁移扩散雷诺士较低。
从流体力学观点来看,进化序列不同的脊椎动物呼吸过程的原理差别很大。例如:鱼类用鳃呼吸,通过鳃空腔的抽吸作用,完成呼吸过程,鳃内水流和血流的逆流式运动大大提高了交换效率。为了提高呼吸效能,部分鱼还有鱼鳔结构。从两栖类、爬虫类到哺乳动物,呼吸系统并没有质的改变。然而,从爬虫进化到的鸟类,呼吸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鸟类体内的气囊收缩与膨胀驱动气体流动完成呼吸作用。到高等动物的人类其呼吸系统更加复杂,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生物流体力学3、植物体内的流动现象
高等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完成绝大部分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如带紫膜的嗜盐古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分为气孔蒸腾和角质蒸腾。
从流体力学观点来看,光合作用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穿梭扩散过程,其扩散速度通过主要靠气孔的开关控制。蒸腾作用中水的蒸腾流和糖溶液的易位流是在不同的专门组织中发生的。前者通过木质部外缘的导管,后者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大量实验表明,植物体导管内水柱是连续的,因而蒸腾流是一种毛细管流动。流动所需动力由根和叶部水的化学势差提供。
生物流体力学4、其他生物体的流动现象
其他生物的流动的研究主要是原生质流,年来,研究较多的是水生植物细胞内原生质的环流和变形虫,黏菌体等体内原生质的往复运动。就水生植物节间细胞为例,圆筒形的细胞中央是大液泡,细胞质均布四周。起初人们认为原生质流动受液泡控制,然而实验证明,当抽去液泡后,细胞质的流动并不发生变化。日本学者神谷宣郎等认为细胞内原生质环流动力来自内质与外质界面物理-化学产生的平行于壁面但方向相反的力。而叶绿体与细胞核旋转方向与外层原生质流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物流体力学三、连续介质力学问题
生物流体力学所处理的问题,大都属于连续介质力学范畴,或者是它的某种延伸(如微连续介质理论等)。且大都视为热力学平衡系统。
连续介质是现实物质的一种理想化假设,假设物质是由充满某一规定空间的质点构成,每个质点和物质整体性质相同。这样,物质的状态和运动可以用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来表示。它认为真实流体或固体所占有的空间可以近似地看作连续地无空隙地充满着“质点”。质点所具有的宏观物理量(如质量、速度、压力、温度等)满足一切应该遵循的物理定律,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以及扩散、粘性及热传导等输运性质,但流体和固体的某些物理常数还必须由实验来确定。由于某些描述物质运动的物理量(如加速度)是另一些物理量(如速度)的微商,故一般地说,表示连续介质运动和状态的物理量,具有n阶连续微商,n是任意正整数。
生物流体力学1、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是描述连续介质运动的两种方式,欧拉法(euler method)是以流体质点流经流场中各空间点的运动即以流场作为描述对象研究流动的方法。拉格朗日法是以研究单个流体质点运动过程作为基础,综合所有质点的运动,构成整个流体的运动。拉格朗日法考察某一介质微元的位置、速度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给定空间内,所有微元的历史过程的总和,构成了该空间内介质运动的规律。
生物流体力学2、弹性体及粘弹性体
首先介绍下弹性体,除刚体外,最简单的固体模型是胡可体,基于两条假设:1)介质是完全弹性体,使物体变形所作的功完全变成了介质的弹性位能。2)应力是应变的线性函数,与角位移无关。这样
称为弹性模数,因为
,又因为对称性,
中只有21个是独立的。如果介质是各向同性的,那么本构方程应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此时,
这样只有两个独立的弹性模数。常用杨氏模量E,剪切模数G,体积模数K及泊松比中任意两个。这里
也有人用拉梅(Lame)系数
来表示,其中,
。但即使完全弹性体,只有变形无限小时,线弹性模型才成立。而生物材料在生理状态下往往变形较大。
对于完全弹性体,材料变形所做的功完全决定于应变的状态,与过程无关。设单位材料的应变能为
应变位能只适用于完全弹性体,即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然而,生物材料大多不是完全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粘弹性体材料任一点任一时刻的应力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应变,而且与应变的历史过程有关,即材料是有“记忆”的。松弛函数G(t)和蠕变函数J(t)是表征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物性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线性粘弹性模型有麦克斯韦(Maxwell)模型、佛克脱(Voigt)模型等。
生物流体力学3、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
1687年,牛顿首先做了最简单的剪切流动实验。在平行平板之间充满粘性流体,平板间距为d,下板静止不动,上板以速度v在自己平面内等速平移。由于板上流体随平板一起运动,因此附在上板的流体速度为,附在下板的流体速度为零。实验指出,两板之间的速度分布
服从线性规律。作用在上板的力同板的面积、板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同间距d成反比。由此得出:
为剪应力,
为剪切变形速率;
为流体动力粘性系数(即粘度)。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粘性定律。凡是符合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否则是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时间无关的非牛顿流体,这类流体的应力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应变率即当时当地流动状态,与流动的历史过程无关。它又分为两种,有屈服应力的流体和无屈服应力的非牛顿流体。二是粘弹性流体,这类流体的应力不仅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应变率,而且与历史有关。
著名的宾汉(Bingham)体就是有屈服应力的非牛顿流体,其本构方程为
为屈服应力。
无屈服应力的常用模型是幂次律模型,即切应力
满足幂次律:
k,n为物性常熟,均大于零。
生理流动问题中多遇到的流体往往是非牛顿流体,甚至是粘弹性流体。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可按牛顿流体近似处理。
生物流体力学4、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概括来讲,流体的运动一般要遵循三个最基本的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具体体现为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1)连续性方程
连续方程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流体运动中的表现,对于确定的系统来说,不存在源和汇时,系统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连续性方程又称为质量守恒方程,即:
为流体密度,
为速度分量。
对于定常流动,连续性方程变为:
对于不可压流动,连续性方程变为:
2)动量方程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系统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外界作用在该系统上的合力,表达式如下:
利用雷诺输运方程及积分变换,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成立:
上式即以应力表示的欧拉型微分形式的动量方程。若结合本构方程可得Navier-Stokes方程即N-S方程。
3)能量方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由外界传入的热量与外力对系统所作的功之和,等于系统总能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即:
其中,Q为外界传入系统的热量,W为外力对系统所做的功。
生物流体力学四、血液流变与心血管系统力学问题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红细胞是影响血液流变特性的主要物质。从流体力学观点来看,血液是有形元素(主要是红细胞)和血浆组成的多相系统。当流场特征尺度(如血管直径)远大于有形元素尺度(红细胞直径)时,可以看做均质的连续介质。其流变行为取决于各相的物性及相互作用。
静止状态的血液微结构中红细胞串联排列,并形成网络结构,当切应力高于网络结构的强度时,网络遭到破坏,血液才会流动,当流动切变率较低时,红细胞依然成串结合,产生红细胞聚集现象。血液流动时,红细胞会发生变形,尤其是通过狭窄血管时明显。在流动中,红细胞除了和血浆一起平均运动外,还有相对于血浆的运动,包括移动、转动和布朗运动,这样的相互运动引起了细胞与血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了血液的宏观力学性质。在生理状态下,血液是不可压缩流体,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本构方程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血液的本构方程:
是标量函数,可写成应变不变量的函数
是应变不变量。
动脉和静脉血管由内、中、外三层构成。内层由内皮细胞核基质膜构成;中层可分为若干同心弹性的薄层,对于大动脉,层数随壁厚增加,在小动脉中弹性蛋白减少。血管材料的力学性质不仅反映血流流动理论,而且还对血管、血液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影响。
国内很多学者在血流动力学方向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邓小燕的团队研究了旋动流状态下血小板与管壁的相互作用和粘附及其活化状态、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气的输运,并将其与普通流场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手段证明了LDL在细胞层的壁面浓度与细胞对LDL的吸收呈正相关性。壁面剪切力调控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LDL脂质浓度极化现象,都参与了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在血管壁中的沉积。针对植介入器械,他们主要研究了药物涂层支架(DES)、生物可降解支架、介入瓣和覆膜支架。药物涂层支架方面,主要对支架的构型进行了血流动力学评价和优化,并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提出了新的药物涂层方案。
生物流体力学五、生物流体动力学及其他问题
血液循环的生理作用在于和各组织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生命,这种交换作用主要通过血管壁进行,它和管内血液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对于微循环系统而言,更加重要。无论对于心脏输出功能,还是血液-组织传质过程,或者循环系统的控制、调节,微循环流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均至关重要。
血液中红细胞与壁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剪切流中红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液不能看做均匀的连续介质,必须考虑红细胞的因素,当做具有微结构的连续介质,或两相悬浮系统处理,这种模拟颗粒与液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式是流体动力学理论的生物学应用。
无论是生物系统还是无生命系统,物质输运过程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位移运动,其宏观表现为:流动(推动静压梯度)、扩散(其动力室化学势梯度)和化学反应。认识物质输运过程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微观出发,研究各组元的分子运动,极其相互作用,建立统计的定量规律;而是从宏观现象出发,建立输运方程。对于生物系统来说,无论用哪种方法,目前都还不能准确地描述其传质过程。物质输运对于研究血液氧气、NO等气体输运,药物传送与释放规律等方向都是强有力的手段。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生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二部分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
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①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②抑制是
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
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
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
第二节 体液与环境
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3、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
第三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
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
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③自身调节
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
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
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
1、主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
2、被动转运:①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②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
位值-70~-90MV
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
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
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1、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
2、血液又称全血
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
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
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
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5、血液的基本功能:①运输O2、CO2②调节功能③防御和免疫功能
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
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
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9、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
10、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
第二节 血细胞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①运输O2和CO2②缓冲酸碱度变化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
细胞悬浮稳定性
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B12
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
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①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②凝血功能③参与生理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2、血液凝固后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
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
2、ABO血型系统的分型: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B型 A和B 无
O型 无 抗A和抗B
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
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短更为显著
4、室缩期(占0.3S):①等容收缩期(占0.06S):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A压即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射血期(占0.24S):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射入A,心室容积变小
5、室舒期(占0.5S):①等容舒张期(占0.08S):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容积不变②充盈期(占0.42S):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压)→心室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
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快
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
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①↑(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②↓→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
12、后负荷(A血压)①↑→搏出量↓→心输出量↓②↓→搏出量↑→心输出量↑
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
14、心率①↑〈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②↑〉160~180次/分→心输出量↓③↓→心输出量↓
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
16、第二心音;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
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100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
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
㈠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
①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3.3~16.0KPA(100~120MMHG)
②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8.0~10.7KPA(60~80MMHG)
③脉搏压(即脉压)=收缩压-舒张压。4.0~5.3KPA(30~40MMHG)
④平均动脉压(指在1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约13.3KPA(100MMHG)
㈡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
①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
②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6.67KPA(50MMHG)或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
③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
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
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外周阻力→①1/3搏出量→外周②2/3搏出量储存大A中→大动
4、脉扩张→①缓冲收缩压②(心舒期大A回缩→①维持舒张压②1/3搏出量→流向外周)
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的血流是持续的
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搏出量②外周阻力③心率④大动脉弹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
7、搏出量: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
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8、外周阻力①↑→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
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
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
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
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
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
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①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②负值—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
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
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
①毛细血管压
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
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通透性↑(如过敏)→部分血浆蛋白漏出→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
④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
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
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
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
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冲动↑→【延髓『①《心迷走中枢(+)②心交感中枢(-)》→心输出量↓』『③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血压↓
6、肾上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
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概述
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4个环节①肺通气②肺换气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换气
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 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2、吸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呼气→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
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于: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②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
5、胸内压=-肺回缩力
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
②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2/3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
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1项重要指标
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
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第三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
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
2、CO2、H+、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
①CO2:一定浓度的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②0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③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机械消化
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
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
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
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
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
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
第三节 化学消化
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
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
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
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
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第四节 吸收
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
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
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
第五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M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
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括约肌收缩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①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著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④环境温度:在20~30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
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第二节 体温
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0~37.4度
2、体温的生理变异:①昼夜的变化②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③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④年龄⑤其他,肌肉活动
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
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当外界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
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
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一节 概述
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
2、正常人每昼夜(24H)尿量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5、正常肾糖阈为8.88~9.99MMOL/L(160~180MG%)
第三节 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
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3、(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第九章 神经系统生理
第二节 突触生理
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2、根据功能分: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
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
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感觉清楚,定位明确
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
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
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
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
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
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①胆碱能纤维②肾上腺能纤维
2、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
3、N受体:箭毒阻断N2受体
4、a受体: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
5、B1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B受体的阻断剂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觉器官生理
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6M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
2、正常眼看6M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
3、眼的调节:①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②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③双眼球会聚
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A补充,若缺乏维生素A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
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
6、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生理
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①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鼓室气体振动→蜗窗(又称圆窗)→内耳②骨导:声波→颅骨→内耳
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一节 概述
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协调②相互拮抗③允许作用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①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②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
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第三节 甲状腺
1、甲状腺激素: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著增高)、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②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③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
第四节 肾上腺
1、糖皮质激素: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②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③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第五节 胰岛
1、胰岛的生理作用:①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②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③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
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
【生理部分THE END】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睫状体收缩和舒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