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偏高

新生儿黄疸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新生儿黄疸
疾病名称(英文)
neonatal jaundice
XINSHENGERHUANGDAN
中医:胎黄,胎黄动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新生儿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新生儿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胆红素升高,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如按肉眼观察,成熟儿50%左右、未成熟儿80%左右均有此症状;如测定血中胆红素浓度,则不论是未成熟儿还是成熟儿,在生后数天内均可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病情严重者可因脂溶性游离胆红素增加而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严重脑细胞损害即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指婴儿出生后周身皮肤、面目、小便出现黄染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若出现拒扔、尖叫、凝视、角弓反张、抽搐时,则属于中医学胎黄动风。
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疾病和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疾病。前者包括:①胆红素产生过多的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感染 (宫内感染、)和药物 (3、、催产素)所致的溶血、遗传性溶血病(G-6-PD)、及头颅血肿等;②胆红素摄取、结合障碍的疾病,如先天性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暂时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不足或受抑制 (lucey-Driscoll综合征、母乳性黄疸、低血糖、缺、、药物、败血症等);③肠肝循环增多的疾病,如胎粪排出延迟、巨结肠等。后者包括:①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宫内感染及;②胆道阻塞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肝内小胆管发育不良及胆汁粘稠综合征;③遗传代谢病,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及酸代谢病等。
强度与传播
本病的发生责于湿邪。或由于孕母感受湿邪,郁而化热,湿热熏蒸,传于胎儿;或湿从寒化,寒湿阻滞,遗于胎儿;或湿热蕴郁,瘀阻内积,郁结于里;或胎儿生后外邪内侵,均可导致脾运化失常,气机不畅,熏蒸肝胆,肝失条达,致胆汁外泄,发于肌肤。若黄疸不消,引动肝风则发为惊风。其病在肝胆,与五脏有关。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及肝脏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含量极低,使胆红素产生增加、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所致。
中医诊断标准
本病根据黄疸的颜色深浅,色泽鲜暗,以及所伴随的症状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别。一般黄色鲜明,属热属实者,多为阳黄;黄色晦暗,属寒属湿者,多为阴黄。临证时需辨明黄疸性质,分清寒热虚实。
1.湿热熏蒸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黄色鲜明,状如皮,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黄赤,大结,舌红,苔黄腻而厚,指纹滞。
分析:本证多由于湿从热化,内蕴肝胆,胆汁外溢所致。湿热外泄肌肤,浸渍面目,故见面目皮肤发黄。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热扰心神,故见烦躁啼哭。
2.寒湿阻滞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分析:本证多由于湿从寒化,寒湿阻滞所致。湿阻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故见面目皮肤发黄。,故见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寒湿阻滞,胆液不能下泄,故见大便灰白。
3.瘀积发黄
主证: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无华,日益加重,腹部胀满,右胁痞块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或见衄血,唇色暗红,舌有瘀点,苔黄,指纹紫。
分析:本证多由于湿热内蕴,血行不畅,湿瘀交阻所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面目发黄。湿热蕴郁,气滞血瘀,故面色晦滞无华。血瘀不行,瘀血积聚,故见有胁痞块质硬。
4.胎黄动风
主证:黄疸急剧加重,气促神萎,阵阵尖声哭叫,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或前囟隆起,角弓反张。舌红绛,苔黄,指纹紫,直射三关。
分析:本证由于肝毒炽盛所致。湿热挟毒,郁而化火,迅速内传,充斥气血三焦,不得外泄,内扰于肝胆,迫胆汁外溢,故黄疸急剧加重。热毒内陷,引动肝风,则见抽搐等症。
西医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加重,1~2周内消退,血清胆红素高于34.2μmol/L(2mg/dl),一般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全身情况良好,无其他临床症状。
2.儿,或饥饿者黄疸出现较早、较重,消退延缓,血清胆红素最高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每日胆红素上升的速度低于85.5μmol/l(5mg/dl)。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症状与体征
(1)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持续加重,吃奶欠佳。
(2)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高于205.2μmol/L,(12mg/dl),高于256.5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高于25.65μmol/L(1.5mg/dl)。
(3)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2.实验室检查
(1)血型鉴定:包括母与子血型。
(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
(3)Coombs试验,如阳性时取母血5ml,患儿血2ml,做血清学检查。
(4)黄疸持续不退,结合胆红素增高者做肝功能和澳抗检查。
(5)疑有G-6-PD缺乏者,取血测G-6-PD含量。
(6)对宫内感染引起的黄疸,测IgM抗体和巨细胞包涵体效价检查。
西医诊断依据
详细询问围产期情况,生产是否顺利,有无应用药物史(包括母亲及婴儿)、家族史、喂养史,大小便及有无感染因素等。
1.生理性黄疸: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第4~6天达高峰。足月儿血总胆红素低于204μmol/L,早产儿低于255μmol/L,血直接胆红素低于34μmol/L。足月儿于生后第10~14天内,早产儿于生后2~3周内黄疸消退,无其他伴随症状。
2.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进展快,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85μmol/L。血总胆红素值足月儿大于204μmol/L,早产儿大于255μmol/L,或血直接胆红素大于34μmol/L。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持续3~4周以上,或退而复出。常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贫血、肝脾肿大、多血质貌及感染中毒症状等。几种常见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如下。
(1)新生儿溶血病:①新生儿ABO溶血:常见于母亲血型为O型、子为A、B或AB型。可发生在第一胎,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病情多较轻,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均可不严重。直接Coombs试验阴性或弱阳性,间接Coombs试验阳性。②新生儿Rh溶血:见于母亲Rh阴性、子为Rh阳性。多见于第二胎,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且进展快、病情重。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均较明显,肝脾肿大。直接Coombs试验及间接Coombs试验阳性。
(2)新生儿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本病多见于广东、广西等南方沿海地区,是一种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多有感染、药物、窒息等诱因,也可自发性溶血,黄疸多在生后2~5天出现,第5天左右达高峰,红细胞Heinz小体和G-6-PD活性测定可确诊。
(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有宫内缺氧或接受大量胎盘输血史,多血质貌或有青紫,化验静脉血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压积≥65%,或毛细血管血红细胞压积两次≥70%。
(4)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儿,因乳汁中含有抑制肝酶活性的物质及β-葡萄糖醛酸,使胆红素结合障碍及肠肝循环增加。患儿可出现早发型和晚发型黄疸。早发型为笫3~4天出现黄疸,第5~7天达高峰;晚发型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减退后又加重。二型均于停母乳或换牛奶后3~5天黄疸消退,无其他特殊症状及体征。
(5)新生儿先天性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①Crigler-Najjar综合征:分Ⅰ型和Ⅱ型。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无黄疸,一般为健康儿,该病发病率极低,由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缺乏,使胆红素结合障碍,临床表现为生后1~2天血胆红素可达255~595μmol/L,均为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阴性。苯治疗无效,需经换血并行光疗方能使胆红素保持在340μmol/L以下。若不换血,几乎都发生胆红素脑病,常于1周内死亡。Ⅱ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中有黄疸史。发病率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为正常的5%,因此血胆红素浓度一般在85~340μmol/L,有少量直接胆红素。治疗有效,很少有胆红素脑病出现。②Gilber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中有黄疸史。该病较常见,葡萄糖醛酸抟移酶为正常的50%。血中胆红素常<85μmol/L,苯巴比妥治疗后,胆红素降至正常,无胆红素脑病发生。
(6)新生儿败血症:不但可引起溶血,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因此,血清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一般生后1周内发病者,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1周以后发病者,多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除黄疸外患儿可表现为精神差,不哭拒乳,发热或体温不升,肝脾大等。感染控制后黄疸消退。
(7)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黄疸轻重不一,起病可早可晚,主要临床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淡黄或呈白陶土色,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3.胆红素脑病:足月儿一般在生后2~5天出现,早产儿一般在生后7天左右出现,分4期:①先兆期:主要表现为黄疸加重,厌食,嗜睡,吸吮及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弱。持续约12~24小时。②痉挛期:主要表现为凝视、尖叫、呼吸困难及暂停、惊厥、角弓反张、发热等。持续约24~48小时,病死率较高。③恢复期:如患儿渡过痉挛期则进入此期,表现为吸吮能力首先恢复,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呼吸渐好转,痉挛减少或消失。此期持续约2周。④后遗症期:多在新生儿期后出现,表现为持久的锥体外系损害,常伴有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牙及智力低下。
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
实验室诊断
1.血清胆红素测定:可明确是否有黄疸及严重程度。多数病例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伴胆道梗阻或肝细胞损害时直接胆红素也升高。
2.下列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①血红蛋白、红细胞形态及网织红细胞计数;②血型以及Coombs试验;③血培养或其他病原学检查;④肝功能检查。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一、其他原因所致的皮肤粘膜黄染
过多食用胡、、桔子汁等可使素含量增高,可使皮肤黄染,但新生儿期罕见,发黄部位多在手掌及足底皮肤,粘膜黄染不明显。某些黄色药物长期服用也可使皮肤黄染,严重者巩膜黄染,但以角膜缘周围最明显,离角膜愈远,黄染愈轻。血清胆红素无升高。
二、胆红素脑病的鉴别诊断
1.:有围产期史,多发生于生后3天以内,多伴惊厥,头颅B超或CT可以确诊。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窒息史,生后即出现明显神经精神症状,症状轻重不等,严重者惊厥、昏迷,病情于生后3日左右达高峰,头颅B超或CT可见脑及 (或)出血。
3.新生儿感染(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发生在宫内或产时,新生儿生后1周内可表现为反应低下、拒乳、肌张力增高、惊厥等,并常伴有黄疸。鉴别要点为感染患儿可有发热或体温降低,末梢循环欠佳,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杆状核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培养阳性及脑脊液检查为感染性表现。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一般情况好,黄疸消退,体重增加。
(2)原发病症状及体征消失。
(3)有关各项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4)无后遗症。
(1)一般情况好转,黄疸未完全消退。
(2)原发病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有肿大肝脏。
(3)有关各项实验室检查部分正常,部分好转,如肝功能。
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生理现象,无需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则需及时治疗,以去除病因、光疗、静脉输注、口服肝酶诱导剂、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为主,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生理性黄疸不需治疗。病理性黄疸,尤其是发生在1周内的患儿需积极治疗,不能延误。
一、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以去除病因。
二、一般治疗注意保暖,生后尽早喂养,供给足够的热卡,以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纠正酸中毒及低血糖,避使用引起溶血8和与肝酶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竞争的药物,如维生素K3、磺胺类、红霉素及先锋霉素等。
三、光疗光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异构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化合物,从胆汁或尿中排出,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多应用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但普通日光灯也有效。单面和双面光疗均可,后者效果更佳。光疗时间为24~48小时,必要时可重复照射。光疗时患儿应裸体,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为避免发生青铜症,直接胆红素大于68μmol/L时不予光疗。
四、药物治疗1.肝酶诱导剂
常用苯巴比妥,生后第1周口服有效,剂量为每天4~8mg/kg,分2~3次服用。2.减少游离间接胆红素
白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g白蛋白可结合15mg胆红素。用法为每次1g/kg,加葡萄糖10~20ml静脉缓慢推注或滴注,每天1~2次。无白蛋白时可用血浆25ml/次。3.减少肠肝循环
口服10%活性炭5ml/次,每日3次,或琼脂每次125~250mg,每日3次。4.对免疫性溶血所致的黄疸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提高肝酶活力。常用泼尼每日l~2mg/kg口服,或每日0..5~1lmg/kg静注。5.如患儿总胆红素过高,为防止后期发生胆汁粘稠综合征,或患儿直接胆红素增高,均可给予利胆药,如利胆素125mg/次,每日2次。
五、换血疗法适用于:①产前已确诊为溶血病,出生时脐血肥红素大于68.4μmol/L、血红蛋白小于120R/L,伴水肿、肝脾肿大、者;②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42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高为主;③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④早产儿或前一胎黄疸较严重者,需适当放宽指征。换血可较快地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并可提供白蛋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本病的治疗以利湿退黄为基本原则,视其病情变化,轻重缓急,寒热虚实而治之。另外应注意初生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的特点,药量不可过大,以防损伤胃气。并且,疏泄不可太过,补脾不可壅滞、祛湿不可太燥,清热不可太寒,祛瘀不可太破,养阴不可太腻,照顾 正邪双方,不可攻伐太过。
一、 辨证选方
1.湿热熏蒸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蒿汤加减。茵陈、、各6g,、竹叶、各3g,、各1.5g。腹胀明显加、;水肿加、。
2.寒湿阻滞
治法: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炒各6g,、陈皮、泽泻、仁各3g,干1.5g。腹胀加、大腹皮;便溏加。
3.瘀积发黄
治法:化瘀消积退黄。
方药:加减。仁、、、、各6g,5g,3g。腹胀加陈皮、大腹皮;胁下痞块加、。
4.胎黄动风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退黄。
方药:犀角散加味。水1Og,茵陈、各6g,黄连、山栀各3g。便秘加大黄;抽搐、神昏加、粉。亦可选用散、安宫丸。
二、专方验方
1.消黄:茵陈15g,炙大黄1.5g,泽泻3g,茯苓9g,钱草6g,栀子6g。水煎,每日1剂,频服。适用于湿热黄疸。
2.阳黄汤:生麦芽9g,茵陈12g,龙胆草3g,炒栀子4g,穿肠草6g,9g,4g,0.3g,0.3g(分3次冲服)。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湿热黄疸。
3.利疸汤:茵陈6g,4.5g,茯苓4.5g,3g,花粉3g,泽泻3g,栀子2g,1.5g,生甘草1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湿热黄疸。
4.除风散:炒6g,炒6g,全虫3g,9g,3条。共为细末,每服0.3g,日服3次。适用于核黄疸高热抽搐者。
1.黄疸茵陈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黄疸属阳黄者。每服1~2g,日服2~4次。
2.茵陈五苓丸:具有清湿热,利小便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黄疸属阳黄者。每服1~2g, 日服3次。
3.益肝乐冲剂:具有清热利湿,舒肝解郁,扶正固本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黄疸各型。每服1~2g,日服3次。
4.肝泰冲剂:具有舒肝养血,化瘀理气的功效。适用于新生儿黄疸各型。每服2.5g,日服3次。
5.盐:具有清热除痰,定惊解痉的功效。适用于核黄疸抽搐不止者。每服0.2g,日服2次。
6.镇惊丸:具有清热镇惊,化痰熄风的功效。适用于核黄疸抽搐者。每服1/2丸,日服2~3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因母子血型不和造成的,轻者可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口服退黄中药,并可静脉滴注"注射液"。较重者,在中药的基础上加用光疗和白蛋白、强的松及酶诱导剂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加快退黄速度。换血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严重病例必要时可以采用。
2.因感染所致的黄疸,占本病的绝大部分,一般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的规律,而分别采用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健脾养肝等法。对有明显感染征象者,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3.对黄疸持续日久不退者,在相应的西医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扶助正气,调和气血阴阳,可协同西药发挥治疗效应,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联系妈妈帮] QQ:
>>猜你喜欢...[联系妈妈帮] QQ: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宝宝黄疸的妈妈不用着急,看看群里的姐妹都是如何解决的!
一般刚出生的宝宝都会有黄疸的现象,对于新生儿黄疸,新手妈妈一般都无所适从,管管在这里整理了应对新生儿黄疸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妈妈~~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出生以后,90%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当然,出现新生儿黄疸,并不就意味着出现了疾病,其实,新生儿黄疸,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关键就在于,新生儿黄疸指数是否正常。如果新生儿黄疸指数,是在标准范围之内,就不会出现问题;如果超过了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标准,就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告诉你们什么预防宝宝黄疸呢?宝宝刚生出来一直都会在睡觉而且不肯吃东西,麻麻们一定要把宝宝叫醒起来喝奶粉,喝水也是可以的,要让宝宝多多排尿,排胎便,要是宝宝不肯醒过来,就拿手指轻轻的在宝宝的脚底弹弹,让他知道吃东西,只要头几天没有来奶水之前多喝水质的那样就不会黄疸了,好了啰嗦了,希望对初次生宝宝的麻麻有帮助哦!做黄疸价格也不便宜的。
用“青蒿和苦瓜藤”熬水给宝宝洗澡,然后到孕婴店买“金装千手葡萄糖”兑水给宝宝喝(不能太甜,有一点甜味就行),按专家的方法果然他家宝宝黄疸降下来了。
昨天去医院检查黄疸,指数有13.3,医生就说建议住院,我一听要住院 就吓到了,后来问了朋友 让我先停3-5天的母乳,先观察下。昨天晚上开始喂的奶粉, 娃娃吃得还是蛮多的,就是比以前喜欢哭了,哭的很可怜的那种,今天白天也不怎么睡觉, 抱着就睡,放到就醒了。 我看到她这个样子,心里好担心。
宝宝是14号出生的,今天带去医院做两病筛查,顺便请医生帮忙看看宝宝皮肤黄不黄(因为自己觉得有点黄,不能确定是黄疸)。结果产科医生叫我们带去给儿科医生看,儿科医生用仪器测了,说是黄疸,还要求住院蓝光治疗。但是宝宝除了脸部和眼珠黄外,其他地方没发现黄呢。而且其他方面(吃奶、大小便也颜色)很正常。不知道有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需要住院呢?
说一下我家宝宝的情况,给你作个参考:我们出生第二天出黄疸,最高到过18,在医院时看了儿科,抽血化验胆红素有二百多,肝功能正常,不舍得住院,配了茵桅黄颗粒冲剂喝(但当时问护士要放多少水,她只说只要能化开就行,一包药是3克,分三次喝,我们每次有放20ml水左右,这样喝了三天,退了点,到了15,后来我们自己琢磨水应该越少越好)。
只要不是病理性黄疸就没事,我宝宝出生两周了也没退,后来去儿童医学中心看的,那时候黄疸指数大概17左右,当时抽血做肝功能检查,查出来一切正常,啥问题没有,医生怀疑是母乳性黄疸,让停3天母乳,开了茵栀黄口服液,后来我们不放心又去看了新生儿专科,医生说15天左右是黄疸的最高峰,我们已经渐渐退了,没什么事,不用担心,平时多晒晒屁股。
今天去复查了,光捣鼓黄疸了,医生一看就说黄疸太重了,去测了13/14,责问我为什么不来治,明明人家16天的时候就来住院烤过蓝灯。可是又反复了。然后医生让我:
1:停止母乳喂养 2:晒太阳 3:多喝水 4:茵栀黄 5:宝乐安 6:伊可新
超过200就高危了,我的BB出生第3天就因为黄疸超标被抓进新生儿科,住院第2天,我们坚持出院,自己治疗,用没有浸泡过硫磺的金银花藤每天煮水给BB洗澡,洗了3天,然后再用黄果,黄柏煮水给BB洗澡数日,1个多礼拜之后黄疸就褪了,这个可以一直给BB洗澡没有问题的,是我们老家的中医教我们这样做的,而且是我们家的孩纸一直都用这个金银花藤消黄疸的。记住一定不要去药房买金银花藤,那些都是被硫磺泡过的,硫磺泡过的就没用的。真的要花点时间和精力去菜市场看看有没有得卖了。
【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生理性黄疸也有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
【病理性黄疸特点】:通常黄疸在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长。同时常有贫血、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
刚刚生完宝宝的妈妈,可能会担心宝宝有黄疸,那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医学上是10以下。那10是什么意思呢?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新生儿黄疸应该吃什么药。
三、治疗深读
一、西医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及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诱导肝细胞的微粒体提高活力,转化未结合胆红素为结合胆红素,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或更久,但其作用较缓,3~7日才显疗效。可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疗效。但遇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3、阻止肠内胆红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时建立肠道菌群,分解肠内胆红素为尿胆原,尽快排出胎粪,可以减少肠内胆红素,防止其再吸收,从而减轻黄疸的程度。有人给活性炭0.75g,每4小时1次以减少肠壁再吸收未结合胆红素(肠肝循环),与光疗联合应用效果较好。4、换血疗法:适用于性黄疸。是患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过换血可达到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发生;纠正溶血导致的,防止缺氧及。在广泛采用光疗以后,换血已大为减少。5、白蛋白: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附着于白蛋白,从而减少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的机会,降低核黄疸的发生率。在换血1~2小时前,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连用2~4次,或用血浆25ml,每日1~2次,可换出较多的胆红素。6、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加强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的能力。一般口服强的松每日1~2mg/kg。对较重黄疸病例可静点氢化可的松5~10mg/k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待黄疸消退时减量,以至停药。由于皮质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一般不作常规处理。在普遍应用光疗以后,更不需激素疗法。7、锡~原卟啉:是血红素加氧酶的抑制剂,能阻止的分解,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形成。目前该药已在人工合成,今后可望应用于临床。二、中医  蕴郁中焦,发为  【症状】面目,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唇干,或有发热,大结,小便深黄,质红,。  【新生儿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后下)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为阳黄证,因湿热蕴阻,肝胆疏泄失常而为病。起病急,全身症状及舌象均表现为湿热壅盛之象是其特征。新生儿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表现为此型。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面目发黄,颜色逐渐加深,灰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属于阴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黄,质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属阴黄。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之类,多可获效。  寒滞  【新生儿黄疸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温中化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干姜5克,白术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多由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胎儿而致;或因湿热熏蒸日久不愈转化而成。往往起病缓,病程长,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为阴黄,虚寒之象明显。与湿热郁蒸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茵陈蒿利湿退黄,干姜性温,干姜、白术共奏温中之象。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知道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后,您是否还想知道或。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新生儿黄疸治疗文章
厂家: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厂家:西藏雄巴拉曲神水藏药厂
厂家:山东岳草堂药业有限公司
厂家: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
关注该疾病的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疸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